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链优化整合方案TOC\o"1-2"\h\u18874第一章农业现代化概述 3312621.1农业现代化的定义与意义 3157861.1.1农业现代化的定义 350071.1.2农业现代化的意义 351751.2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与挑战 380421.2.1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 3229781.2.2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挑战 419604第二章农业产业链优化整合总体战略 4116452.1产业链优化整合的目标 4168522.2产业链优化整合的原则 4302172.3产业链优化整合的策略 5628第三章农业产业链上游优化整合 5112693.1种植业产业链优化 594803.1.1种植结构优化 5292563.1.2生产技术优化 6218543.1.3产业链延伸 6124293.2养殖业产业链优化 689213.2.1养殖结构优化 6196773.2.2生产技术优化 6263143.2.3产业链延伸 6166433.3农业科技与研发环节优化 7108933.3.1科技创新体系优化 7298873.3.2人才培养与引进 7295433.3.3研发方向调整 719108第四章农业产业链中游优化整合 7190674.1农产品加工环节优化 7319334.2农产品物流环节优化 7187734.3农产品营销环节优化 83941第五章农业产业链下游优化整合 8306815.1农产品销售渠道优化 851265.2农产品品牌建设与推广 8283095.3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优化 8658第六章农业产业链支撑体系优化 922556.1政策法规体系优化 9266066.1.1完善农业法律法规 930066.1.2建立农业政策支持体系 9227096.1.3加强农业执法监管 953276.2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优化 9212316.2.1提高农业科研投入 9284016.2.2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9201536.2.3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人才 10120736.3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 10319826.3.1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10151186.3.2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范围 10277276.3.3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 1012250第七章农业产业链信息化建设 10206727.1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 1059287.2农业物联网技术运用 11178097.3农业电子商务发展 1132421第八章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 11273738.1农业产业链内部协同 11292398.1.1优化农业生产环节 12327418.1.2加强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协同 1252228.1.3发挥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作用 12260368.2农业产业链与外部产业的协同 12120458.2.1农业产业链与第二产业的协同 1277178.2.2农业产业链与第三产业的协同 1298908.2.3农业产业链与新型产业的协同 1298078.3农业产业链区域协同 12195968.3.1优化区域资源配置 13225258.3.2加强区域产业合作 13126428.3.3推动区域农业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133960第九章农业产业链绿色发展 13240859.1农业绿色生产技术优化 131489.1.1概述 13213149.1.2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 13156599.1.3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与培训 13266919.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3164949.2.1概述 14122299.2.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 14116949.2.3政策支持与监管 14301709.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1498739.3.1概述 14194359.3.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4316959.3.3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策略 1430970第十章农业产业链优化整合实施与保障 152173410.1实施步骤与措施 15640610.1.1明确目标与任务 15369310.1.2调研与分析 151960910.1.3制定实施方案 151942710.1.4推进实施 15864910.2政策保障与支持 152488910.2.1完善政策体系 152718410.2.2加大财政投入 15650310.2.3优化金融服务 15349010.2.4加强科技支撑 151913410.3监测评价与反馈调整 151016310.3.1建立监测评价体系 162838910.3.2加强监测与预警 162823410.3.3反馈调整 16第一章农业现代化概述1.1农业现代化的定义与意义1.1.1农业现代化的定义农业现代化是指在科技进步、制度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方法、现代生产要素和现代经营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1.1.2农业现代化的意义农业现代化对于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现代化有助于发挥农业的潜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3)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现代化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4)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现代化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1.2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与挑战1.2.1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现状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迅速,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3)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1.2.2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的挑战尽管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面临以下挑战:(1)农业生产要素制约。耕地资源紧张,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成本上升。(2)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科研投入相对较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3)农业产业链条不完善。农产品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发展滞后,农业附加值较低。(4)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农业信贷政策支持力度有限。(5)农民素质有待提高。农民文化水平、科技素养和职业技能较低,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第二章农业产业链优化整合总体战略2.1产业链优化整合的目标农业产业链优化整合的目标旨在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几点:(1)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通过优化产业链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2)增强农业产业链协同效应:通过整合产业链各环节资源,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链整体效益的最大化。(3)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产业链优化整合,提升农产品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4)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保证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提高消费者信心。(5)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通过产业链优化整合,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2产业链优化整合的原则农业产业链优化整合应遵循以下原则:(1)市场导向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产业链结构,提高农产品竞争力。(2)资源整合原则: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优势互补。(3)技术创新原则: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4)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5)政策支持原则:充分发挥作用,制定相关政策,推动产业链优化整合。2.3产业链优化整合的策略为实现农业产业链优化整合的目标,以下策略:(1)加强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条件,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为产业链优化整合提供基础保障。(2)推动产业链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3)培育产业链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4)加强产业链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农业产业链专业人才,为产业链优化整合提供人才支持。(5)构建产业链服务平台:整合企业、金融机构等资源,搭建产业链服务平台,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服务。(6)强化产业链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7)推进产业链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农业产业链国际竞争力。第三章农业产业链上游优化整合3.1种植业产业链优化3.1.1种植结构优化为适应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对种植业结构进行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调整作物布局,优先发展具有区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作物;(2)推广高效轮作和间作制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3)发展设施农业,提升种植业的抗风险能力。3.1.2生产技术优化提高种植业的科技含量,优化生产技术,具体措施如下:(1)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如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2)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提高劳动生产率;(3)发展智能化农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3.1.3产业链延伸拓展种植业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主要包括:(1)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2)建立健全农产品营销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3)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知名度。3.2养殖业产业链优化3.2.1养殖结构优化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优化养殖业结构,具体措施如下:(1)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品种;(2)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减少环境污染;(3)发展特色养殖,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3.2.2生产技术优化提高养殖业的科技含量,优化生产技术,具体措施如下:(1)推广高效养殖技术,如饲料配方、疫病防治等;(2)加强养殖机械化建设,提高劳动生产率;(3)发展智能化养殖,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3.2.3产业链延伸拓展养殖业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主要包括:(1)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2)建立健全畜产品营销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3)加强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知名度。3.3农业科技与研发环节优化3.3.1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具体措施如下:(1)整合各类科研资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2)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3)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3.3.2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具体措施如下:(1)加大人才培养投入,提高农业科技人才待遇;(2)引进高层次人才,提升科技创新水平;(3)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3.3.3研发方向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调整农业研发方向,具体措施如下:(1)聚焦农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提高研发针对性;(2)加强绿色、可持续农业技术研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3)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在产业链上的应用,提高产业竞争力。第四章农业产业链中游优化整合4.1农产品加工环节优化农产品加工是农业产业链中游的重要环节,其优化整合对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业产业链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优化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具体措施如下:(1)加大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投入,引进先进加工设备,提高加工效率。(2)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提升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3)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挥其在产业链中的引领作用。(4)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4.2农产品物流环节优化农产品物流环节的优化对于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具有关键作用。优化农产品物流环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完善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提高物流配送能力。(2)优化农产品物流配送网络,降低物流成本。(3)加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实现物流信息共享。(4)推广农产品冷链物流,保证农产品品质和安全。4.3农产品营销环节优化农产品营销环节优化是农业产业链中游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优化农产品营销环节,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市场知名度。(2)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3)提高农产品包装和标识水平,增强消费者购买意愿。(4)开展农产品营销培训,提升农产品营销人员素质。(5)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和预警,及时调整营销策略。第五章农业产业链下游优化整合5.1农产品销售渠道优化农产品销售渠道的优化是农业产业链下游整合的关键环节。应构建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包括传统批发市场、电商平台、社区团购以及直销点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农产品流通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产品来源可追溯、质量可查询,增强消费者信心。通过改善物流配送系统,缩短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距离,降低流通成本,保证产品新鲜度。鼓励和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向精深加工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5.2农产品品牌建设与推广农产品品牌建设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应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鼓励农产品企业注册商标,创建品牌。同时加强品牌文化的培育,将地域文化、传统工艺等元素融入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内涵。在推广方面,可以利用现代营销手段,如网络营销、展会推广等,扩大品牌知名度。应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消费者和品牌所有者的合法权益。5.3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优化金融服务是农业产业链稳健运行的保障。优化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首先要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扩大保险覆盖范围,提高保险理赔效率,降低农业生产风险。要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适合农业特点的信贷产品,简化贷款流程,降低融资成本。应建立健全农业产业链融资担保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助力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健康发展。第六章农业产业链支撑体系优化6.1政策法规体系优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优化政策法规体系成为农业产业链支撑体系优化的关键环节。以下是政策法规体系优化的几个方面:6.1.1完善农业法律法规加强农业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保证法律法规与农业产业链发展的实际需求相符合。重点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资料、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农业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6.1.2建立农业政策支持体系加大对农业产业链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农业产业链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激发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活力。6.1.3加强农业执法监管建立健全农业执法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执法检查和监管,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资料、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农业产业链的正常秩序。6.2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创新是农业产业链发展的核心动力,优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对于提升农业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6.2.1提高农业科研投入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6.2.2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广泛应用。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6.2.3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农业产业链整体素质。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持等方式,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农业科技创新事业。6.3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支撑,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于提升农业产业链整体水平具有重要作用。6.3.1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包括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形成覆盖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服务体系。6.3.2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范围扩大农业社会化服务范围,满足农业产业链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加强农业信息、技术、金融、物流等领域的服务,提高农业产业链整体运营效率。6.3.3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保证服务效果。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对服务组织的监管,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向高质量发展。第七章农业产业链信息化建设7.1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旨在整合各类农业数据资源,提高农业产业链的智能化水平。以下是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1)数据资源整合:通过构建农业大数据平台,将农业生产、市场、政策、技术等各方面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全面、系统的农业数据资源库。(2)数据采集与处理:利用物联网、遥感、智能监测等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测,采集各类农业数据。同时运用数据清洗、数据挖掘等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提高数据质量。(3)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通过对农业大数据的分析,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和农户提供决策支持,助力农业产业链的优化整合。7.2农业物联网技术运用农业物联网技术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物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相结合,实现农业产业链的智能化管理。以下是农业物联网技术运用的主要内容:(1)农业生产环节: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土壤、气象、病虫害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实现智能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2)农产品质量追溯: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追踪,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3)农业设施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农业设施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农业设施的使用效率。7.3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是农业产业链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向,通过搭建电商平台,实现农产品在线交易、物流配送、金融服务等功能,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升级。以下是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内容:(1)电商平台建设:构建农产品电商平台,提供在线交易、支付、物流等服务,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2)农产品品牌推广:通过电商平台,对农产品进行品牌包装和推广,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3)供应链金融创新:结合电商平台,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解决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难题。(4)农产品物流配送:优化物流配送体系,提高农产品配送速度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5)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加强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高农业产业链信息化水平。第八章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8.1农业产业链内部协同农业产业链内部协同,主要是指产业链各环节之间通过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利益联结等手段,实现产业链整体的协同发展。要优化农业生产环节,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证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加强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协同,降低流通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发挥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作用,为产业链各环节提供资金支持。8.1.1优化农业生产环节优化农业生产环节,主要包括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等方面。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产业链内部协同奠定基础。8.1.2加强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协同加强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协同,需要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体系,优化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还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流通成本。8.1.3发挥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作用发挥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作用,需要建立健全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为产业链各环节提供融资、担保、保险等金融服务。通过金融手段,解决农业产业链融资难题,促进产业链内部协同发展。8.2农业产业链与外部产业的协同农业产业链与外部产业的协同,是指农业产业链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互动与融合,实现产业链的拓展和升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8.2.1农业产业链与第二产业的协同农业产业链与第二产业的协同,主要体现在农产品加工、包装、物流等方面。通过加强与第二产业的合作,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链的延伸。8.2.2农业产业链与第三产业的协同农业产业链与第三产业的协同,主要包括农业科技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业旅游等方面。通过加强与第三产业的融合,提升农业产业链的附加值和服务水平。8.2.3农业产业链与新型产业的协同农业产业链与新型产业的协同,如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农业电商等,有助于提高农业产业链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产业链的智能化发展。8.3农业产业链区域协同农业产业链区域协同,是指在不同地区之间,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产业合作,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具体措施如下:8.3.1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优化区域资源配置,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链的优化配置。8.3.2加强区域产业合作加强区域产业合作,需要搭建区域合作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业务合作。8.3.3推动区域农业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推动区域农业产业链一体化发展,需要打破地域壁垒,加强区域间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的衔接,实现产业链的跨区域协同发展。第九章农业产业链绿色发展9.1农业绿色生产技术优化9.1.1概述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绿色生产技术已成为农业产业链优化整合的关键环节。农业绿色生产技术优化旨在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9.1.2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1)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灌溉效率。(2)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技术:运用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方法,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3)绿色肥料与有机农业:推广绿色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发展有机农业,减少化肥使用。(4)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将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降低环境污染。9.1.3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与培训加强对农民的绿色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促进绿色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9.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9.2.1概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农业产业链绿色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农业经济效益。9.2.2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1)秸秆还田与生物质能源:将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同时开发生物质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耗。(2)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对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和生物能源。(3)农膜回收与再利用:加强农膜回收,减少农膜污染,提高农膜资源利用效率。9.2.3政策支持与监管制定相关政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产围挡施工合同
- 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合同
- 翻译劳务合同
- 高端智能设备生产与售后服务合同
- 血站采购合同
- 荒料开采买卖合同书
- 旅游度假区项目开发投资合同
- 山东科技大学《视频编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7 可爱的动物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统编版
-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智能传感与测试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4.2依法履行义务 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 NB/T 11526-2024煤矿微震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 2025年福建长汀金龙稀土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文化差异下的教育国外的小学音乐教育方式探讨
- 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监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 Python金融数据挖掘与分析实战课程教案教学教案
- 2024年地铁车站照明系统安装与维护劳务分包协议3篇
- 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培训
- (2024)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公司安全事故隐患内部举报、报告奖励制度
- 云停车平台商户使用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