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的任务和原则_第1页
院前急救的任务和原则_第2页
院前急救的任务和原则_第3页
院前急救的任务和原则_第4页
院前急救的任务和原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院前急救的任务和原则院前急救的任务和原则篇一一、院前急救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要做好院前急救准备工作,检查急救车辆、急救箱及常用急救器材完好率达100%,保证急诊出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需求,确保绿色生命通道畅通。二、接听电话时应问清患者姓名、年龄、简要病情、地址及联系方式,并记录在院前急救登记本上。如遇病情凶险者,应电话指导病人家属现场施救或急送当地医院抢救。三、接到出诊电话后,白天一分钟内、晚上三分钟内出车,急救途中不准擅自改变救护对象,若新出现的救护对象病情确实危急,须经报科室主任同意后方可改变。遇有救护车辆损坏或交通事故不能行驶时,应及时向科室汇报请求另派救护车。四、接诊病人时,医护人员必须对病人作简单的体格检查及病史采集,掌握第一手资料,酌情作急救处理。五、现场急救时,护士执行医生口头医嘱必须复述一遍,并将安瓿保留,与医生共同查对后方可丢弃。如抢救30分钟后无效死亡则当场向家属宣布死亡,无家属者由司机负责联系联系家属到场。六、根据病情向病人家属简要说明在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病情危重者必须征得家属同意并填写危重病人转运同意书(医患双方签字)方可转运。七、病情危重复杂者,在转运途中及时通知医院总值班和相应专科做好抢救准备,请他们调度好相关科室(包括放射、CT、B超、心电及各专科人员),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八、转运病人回院途中,医护人员不得坐在驾驶室内,必须守护在病人身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在院前急救病历本上。注意运送途中车内人员安全,包括固定好担架,提醒患者家属坐稳扶好,不靠车门等。九、病人在当地医院救治需转运者,必须征得当地医院值班人员同意。十、回到医院后,医护人员必须护送病人到相应科室,与值班医师交接后才能离开,必要时协同科室抢救。十一、院前急救整个过程中,医护人员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或呕吐物时,必须戴手套和口罩,如手或身体其它部位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用肥皂水清洗;如考虑为传染性疾病,须穿防护服,必要时戴护目镜。十二、若遇突发性灾害事故(如集体食物中毒、重大交通事故、塌方、火灾等),院前急救科领导要组织足够力量亲临组织抢救,并通知有关科室做好接诊、抢救准备,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十三、遇全部出诊又有急救任务时,白天报医务科,夜间报院总值班安排有关科室医护人员增援。院前急救的任务和原则篇二1、院前援救医务人员认真作好院前援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及常用急救器材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100%,并经常保持救护车车厢内的卫生。2、值班人员接到呼救电话后立即通知出诊医生、护士和司机在5分钟内出诊,不得拒绝出车。3、出诊执勤时,对病人应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到达现场应立即检查病人,动作迅速,处理果断。4、根据病员情况可就地抢救,待病情好转后再送医院。若病情允许应尽快将病员护送回医院进行抢救。5、出诊医生到达现场后,如病人已死亡,应详细询问病人家属或在场人员,了解发病情况及既往病史,做好记录,并明确通知其家属和在场人员。出诊医师不能开具死亡证明。6、援救出诊途中不准擅自改变救护对象,若新出现的救护对象病情确实危急,须经科室同意后方可改变。遇有救护车辆损坏或交通事故不能行驶时,应及时向科室或120指挥中心汇报,请求另派救护车。7、转送过程中,出诊人员应在病人身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遇危急情况时,可送就近医院抢救,任何医院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病人。8、详细填写院前急救病历及完成急救处理的措施,力求完整、清楚、准确、扼要,送转医院急诊室后应作详细交接。完成援救出车任务后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返回后及时作好补充抢救药物、更换物品等工作。9、若遇突发性灾害事故(如集体食物中毒、重大交通事故、塌方、火灾等),科领导应组织足够力量亲临组织抢救,并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医务科,通知有关医院做好接诊准备或要求现场增援。并与公安、消防等部门进行协调,尽力完成院前救护任务。院前急救的任务和原则篇三一、急救指挥调度制度1.急救指挥调度中心是院前急救工作的核心枢纽,应配备专业的调度人员,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2.调度人员应接受严格的业务培训,熟悉本地区的地理环境、医疗机构分布情况以及急救流程。能够准确、快速地接听急救电话,获取患者信息,并根据病情和地理位置合理调度急救资源。3.建立急救信息管理系统,调度人员在接到急救呼叫后,应及时将患者信息录入系统,包括呼叫时间、地址、联系电话、初步病情等。同时,通过系统对急救车辆的位置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确保调度的高效性和准确性。二、急救现场处理制度1.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应迅速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如有危险因素应先进行排除或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2.按照急救操作规范,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跳、血压、瞳孔等。同时,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面色、有无明显外伤等情况,快速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3.根据病情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如对心跳骤停患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对呼吸困难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对有出血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止血等。在急救过程中,要注意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告知病情和急救措施,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三、急救质量控制制度1.成立院前急救质量控制小组,负责制定急救质量标准和考核指标,定期对院前急救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2.质量控制内容包括急救出诊时间、急救措施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医疗文书书写质量、急救设备和药品的配备与使用情况、患者满意度等。3.通过现场检查、查阅医疗文书、回访患者等方式收集质量信息,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落实。定期公布质量检查结果,将质量控制工作纳入科室的日常管理。四、急救安全管理制度1.加强对急救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确保在出诊、急救现场和转运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急救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应遵守交通规则,正确使用急救设备,防止发生意外事故。2.重视患者在急救过程中的安全,严格遵守急救操作规程,避免因急救措施不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在转运患者时,要做好患者的固定和保护工作,防止患者坠落、碰撞等情况发生。3.做好急救车辆的安全管理,定期对车辆进行保养和检修,确保车辆性能良好。车辆驾驶员应具备相应的驾驶资格和熟练的驾驶技能,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安全驾驶。五、患者隐私保护制度1.急救人员在急救过程中应保护患者的隐私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病情、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不得在未经患者或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向无关人员透露患者的隐私内容。2.在书写医疗文书和与其他医疗机构交接患者信息时,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如对医疗文书进行妥善保管,防止信息泄露。3.对涉及患者隐私的电子信息,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设置访问权限,防止信息被非法获取或篡改。六、应急救援制度1.制定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如重大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的院前急救预案。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响应机制、急救人员和物资的调配、现场急救处理流程等内容。2.定期组织急救人员进行应急演练,检验和提高急救队伍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的应急反应能力、现场急救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演练结束后,对应急演练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预案。3.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统一指挥调度急救资源,确保急救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急救人员应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积极投入到应急救援工作中,履行自己的职责。院前急救的任务和原则篇四一、急救人员值班制度1.院前急救中心(站)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急救人员应按时到岗,不得迟到、早退、脱岗。2.值班人员在接班前需检查急救车辆、设备、药品等是否齐全、完好,确保急救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并处理。3.值班期间,急救人员应保持通讯畅通,随时准备接收急救任务指令。二、急救任务响应制度1.调度中心接到急救呼叫后,应在最短时间内(一般不超过1分钟)将急救任务信息传达给值班急救小组。2.急救小组在接到任务指令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市区内一般为3-5分钟)出动,赶赴急救现场。3.在赶赴现场途中,急救人员应与调度中心和患者或家属保持联系,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指导现场人员进行初步急救处理。三、现场急救工作制度1.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应迅速评估现场环境安全,确保自身和患者安全后,立即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2.根据患者病情,按照急救操作规程,实施必要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3.在急救过程中,急救人员应保持冷静,操作熟练、准确,同时注意对患者的心理安慰,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4.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急救措施及处理效果等信息,如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受伤部位、急救用药情况等。四、转运制度1.对于需要转运的患者,急救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如担架、轮椅或救护车等)和转运体位,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2.在转运前,应与接收医院联系,告知患者病情和预计到达时间,以便医院做好接收准备。3.转运途中,急救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持续进行必要的急救处理,如给氧、心电监护、静脉输液等。如有病情变化,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向接收医院通报。4.救护车应保持行驶平稳,避免急刹车、急转弯等情况,确保患者舒适和安全。五、急救设备与药品管理制度1.急救车辆应配备齐全、先进的急救设备,如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吸引器、氧气瓶、担架等,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性能良好。2.急救药品应按照规定的种类、数量和储存条件配备齐全,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和质量,及时更换过期或变质药品。3.建立急救设备和药品的使用登记制度,详细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维修情况以及药品的消耗情况,以便及时补充和更新。六、急救培训与考核制度1.定期组织急救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急救理论知识、急救技能操作、新的急救技术和设备应用等,不断提高急救人员的专业水平。2.培训形式可包括集中授课、模拟演练、案例分析等,培训后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