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八省八校(T8联考)高考地理质检试卷_第1页
2024年八省八校(T8联考)高考地理质检试卷_第2页
2024年八省八校(T8联考)高考地理质检试卷_第3页
2024年八省八校(T8联考)高考地理质检试卷_第4页
2024年八省八校(T8联考)高考地理质检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年八省八校(T8联考)高考地理质检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乌蒙山区地处云贵高原,山高谷深,其人口垂直分布存在差异。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即耕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系数越小,表明人口密度越大,人口耕地紧张度越大,如图为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1.(3分)与2000年相比,2005年人口耕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在()A.海拔1000~1300m处 B.海拔1300~1600m处 C.海拔1600~1900m处 D.海拔1900~2200m处2.(3分)2000~2005年间,海拔>2500m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发生变化的原因是()A.退耕还林 B.人口外迁 C.生态改善 D.耕地增加西南非海岸盆地位于非洲西南部的南非、纳米比亚的大西洋沿岸地区,具有“南低北高”的构造格局。西南非海岸盆地由多个小型的次盆组成,自北向南依次为沃尔维斯次盆、鲁得里茨次盆及奥兰治次盆。如图示意西南非海岸盆地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断裂各时期分布特征。据此完成3~5题。3.(3分)构成沃尔维斯次盆的基岩主要为()A.岩浆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大理岩4.(3分)②时期背斜的主要成因是()A.裂谷内沉积物堆积,形成海底山脉 B.岩浆大规模喷发,形成海底火山 C.大陆板块发生张裂,洋壳逐渐隆升 D.新洋壳不断挤压,岩层发生变形5.(3分)西南非海岸盆地中生代断裂各时期中()A.①时期断裂数量最多 B.②时期的岩浆活动达到峰值 C.③时期洋壳向南扩张 D.④时期沉积中心位于北部次盆新疆是我国棉花产量最大的省级行政区,2023年棉花总产量占全国的94%。近年来,新疆改良棉花品种,实现单产不断提高。同时,借助大数据、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棉花生产的智能化水平。据此完成6~7题。6.(3分)与河北、湖北相比,新疆棉花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形平坦 B.光照充足 C.距消费市场近 D.机械化程度高7.(3分)新疆实现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措施是()A.提高棉花价格 B.加大科技投入 C.完善基础设施 D.扩大种植规模雷暴是由旺盛的积雨云所引起的,伴有闪电、雷鸣的局地强对流性天气,其形成通常要具备三个条件:不稳定大气层结、充沛的水汽和足够的抬升触发机制,当雷暴过境时,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并由于降水的拖曳作用而产生快速下沉气流。我国青藏高原是北半球同纬度地带雷暴日数最多的地区。强烈的雷暴甚至会带来冰雹、龙卷风等严重灾害,雷暴等强对流性天气预报是世界性技术难题。如图为一次典型雷暴天气垂直截面图,据此完成8~10题。8.(3分)符合该次雷暴过境前到过境时气象要素变化的是()A.风向变化不明显 B.风速变化不明显 C.气压升高较明显 D.降水持续时间长9.(3分)青藏高原雷暴多发的时段是()A.春、秋季 B.夏季 C.冬季 D.全年10.(3分)雷暴天气难以预报的原因是()①影响范围大②突发性强③较为罕见④成因复杂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高山林线交错带是高山森林与高山灌丛草甸之间的过渡地带,其上边界为树线,由孤立的树木连接而成,代表了高山森林生长的最高海拔界限;下边界为林线,是郁闭森林的最高海拔上限。白马雪山位于横断山脉中段,图1示意白马雪山所在区域,图2示意林线植被和高山灌丛草甸分别随高程的分布占比。据此完成11~13题。11.(3分)白马雪山的高山林线交错带的海拔为()A.3500~3700m B.3900~4300m C.4300~4500m D.4500~4700m12.(3分)推测白马雪山5100m以上的自然带可能为()A.山地针阔混交林带 B.山地针叶林带 C.高山冰雪带 D.高山灌丛草甸带13.(3分)白马雪山保存有我国低纬度、高海拔比较完整而原始的高山针叶林区,主要是因为其()A.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小 B.地形闭塞,水汽来源少 C.山地垂直水热变化小 D.地质稳定,自然灾害少海气温差是指海水表面温度与其上空大气温度的差值,其对海气相互作用影响较大。读西北太平洋部分海域不同月份海气温差分布图。据此完成14~16题。14.(3分)图中序号与月份对应正确的是()A.①一1月,②﹣7月,③一4月,④—10月 B.①﹣1月,②﹣7月,③﹣10月,④一4月 C.①﹣7月,②﹣1月,③一4月,④一10月 D.①﹣7月,②﹣1月,③﹣10月,④—4月15.(3分)影响图①中4℃等值线向东北方向凸出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 C.洋流 D.纬度16.(3分)材料反映图②月份不利于航运安全的原因()A.风大浪高海况差 B.海冰覆盖面积广 C.泥沙淤积航道浅 D.海雾出现频率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2分。1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锡瓦什湖位于克里米亚半岛的东端,与亚速海以阿拉巴特岬(沙坝)为界,通过北部一条狭窄的水道与亚速海相连。锡瓦什湖水域总面积约256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仅有3米,但淤泥厚度却达5米以上。其因富含有机质和盐分,每年夏季散发出特别难闻的腐臭气味。近年有专家致力于研究该地淤泥的开发利用,其中利用污泥厌氧硝化产生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即CH4)发电已经应用于实际生活。如图为锡瓦什湖地理位置。(1)简述阿拉巴特岬的形成过程。(2)简析锡瓦什湖淤积严重的原因。(3)简析锡瓦什湖淤泥开发给当地带来的积极影响。18.(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溢出型水系流域重组织,即湖泊溢出后,因距离和水位差的原因无法合并为一个统一大湖,而是形成了上下游的汇流关系。图1示意溢出型水系流域重组织。材料二: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的湖泊总体呈快速扩张趋势,部分湖泊发生溢出型水系重组。图2a示意青藏高原某内流区重组后的水系。图2b示意该内流区水系重组前后甲乙丙湖的湖泊水位变化(与2000年的水位差)。(1)推测水系重组后,甲、乙、丙湖之间的流向,并说明判断依据。(2)在气候暖湿化的背景下,丙湖泊盐度的变化及原因。(3)简述水系重组对当地水系特征的影响。19.(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023年11月23日至27日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杭州举办。杭州被誉为我国“数字贸易第一城”,在市场、技术、政策的多重推动下,数字贸易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在这里蓬勃发展。数字贸易是指信息通讯技术发挥重要作用的贸易形式,可以打破服务供给的时空限制,使原本局限于现场的服务可面向全球开展。相比传统贸易,数字贸易具有更快、更省、更开放的优点。2022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数字贸易已成为广为关注的经济焦点。如图为数字贸易特征图。(1)结合数字贸易特征,分析数字贸易更快、更省、更开放的原因。(2)简述浙江省杭州市成为我国“数字贸易第一城”优势条件。

2024年八省八校(T8联考)高考地理质检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乌蒙山区地处云贵高原,山高谷深,其人口垂直分布存在差异。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即耕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系数越小,表明人口密度越大,人口耕地紧张度越大,如图为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1.(3分)与2000年相比,2005年人口耕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在()A.海拔1000~1300m处 B.海拔1300~1600m处 C.海拔1600~1900m处 D.海拔1900~2200m处【解答】解:注意材料信息“系数越小,表明人口密度越大,人口耕地紧张度越大”。读图可知,在海拔1000~1300m处,与2000年相比,2005年弹性系数明显减小,表明人口耕地紧张度变大,人口耕地关系趋于紧张,A正确。相比而言,海拔1300~1600m处以及海拔1600~1900m处弹性系数变化不大,BC错。海拔1900~2200m处弹性系数升高,人口耕地关系趋于缓和,D错。故选:A。2.(3分)2000~2005年间,海拔>2500m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发生变化的原因是()A.退耕还林 B.人口外迁 C.生态改善 D.耕地增加【解答】解:2000~2005年间,海拔>2500m地带弹性系数明显上升,人口耕地关系趋于缓和,人口密度变小,可能是人口外迁导致,B正确。退耕还林导致耕地减少,人地关系趋于紧张,A错。生态改善,人口耕地关系不一定趋于缓和,C错。该范围内海拔较高,不利于发展耕作业,耕地增加的可能性不大,D错。故选:B。西南非海岸盆地位于非洲西南部的南非、纳米比亚的大西洋沿岸地区,具有“南低北高”的构造格局。西南非海岸盆地由多个小型的次盆组成,自北向南依次为沃尔维斯次盆、鲁得里茨次盆及奥兰治次盆。如图示意西南非海岸盆地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断裂各时期分布特征。据此完成3~5题。3.(3分)构成沃尔维斯次盆的基岩主要为()A.岩浆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大理岩【解答】解:由图可知,沃尔维斯次盆为岩浆发育和喷发中心,地壳运动活跃,故构成沃尔维斯次盆的基岩主要为岩浆岩,A正确,BCD错误。故选:A。4.(3分)②时期背斜的主要成因是()A.裂谷内沉积物堆积,形成海底山脉 B.岩浆大规模喷发,形成海底火山 C.大陆板块发生张裂,洋壳逐渐隆升 D.新洋壳不断挤压,岩层发生变形【解答】解:裂谷Ⅱ期为岩浆发育和喷发活跃期,岩浆冷却后形成新的洋壳,新洋壳不断挤压之前形成的洋壳,导致组成洋壳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构造,故D正确。堆积作用不能使岩层发生弯曲,故A错误。背斜地貌一般发生在沉积岩层,与岩浆喷发形成的海底火山关系不大,故B错误。板块张裂、洋壳隆升不会使岩层发生弯曲,故C错误。故选:D。5.(3分)西南非海岸盆地中生代断裂各时期中()A.①时期断裂数量最多 B.②时期的岩浆活动达到峰值 C.③时期洋壳向南扩张 D.④时期沉积中心位于北部次盆【解答】解:读西南非海岸盆地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断裂各时期分布特征示意图,由图可知,①时期断裂数量较少,A错误。②时期岩浆发育区范围最大,存在多个岩浆喷发中心,说明此时期岩浆活动达到峰值,B正确。③时期北部断裂活动还在持续,南部进入平稳构造阶段,洋壳向北扩张,北部盆地发育较慢,南部盆地发育较快,C错误。④时期的沉积中心位于南部的奥兰治次盆,D错误。故选:B。新疆是我国棉花产量最大的省级行政区,2023年棉花总产量占全国的94%。近年来,新疆改良棉花品种,实现单产不断提高。同时,借助大数据、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棉花生产的智能化水平。据此完成6~7题。6.(3分)与河北、湖北相比,新疆棉花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是()A.地形平坦 B.光照充足 C.距消费市场近 D.机械化程度高【解答】解:河北、湖北地形也较为平坦,因此地形平坦不是新疆棉花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A错误。新疆降水少,晴朗天气多,故光照较河北、湖北充足,B正确。由题中信息及所学可知,题干要求为优势的自然条件,距消费市场近、机械化程度高为社会经济条件,CD错误。故选:B。7.(3分)新疆实现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措施是()A.提高棉花价格 B.加大科技投入 C.完善基础设施 D.扩大种植规模【解答】解:新疆实现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措施为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投入可以提高产量以及产品的品质,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故B正确;提高棉花价格不利于新疆棉花市场竞争力提高,A错误;完善基础设施能够提高新疆棉花市场竞争力,但不是最有效措施,C错误;新疆水源不足,扩大种植规模可能导致环境恶化,D错误。故选:B。雷暴是由旺盛的积雨云所引起的,伴有闪电、雷鸣的局地强对流性天气,其形成通常要具备三个条件:不稳定大气层结、充沛的水汽和足够的抬升触发机制,当雷暴过境时,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并由于降水的拖曳作用而产生快速下沉气流。我国青藏高原是北半球同纬度地带雷暴日数最多的地区。强烈的雷暴甚至会带来冰雹、龙卷风等严重灾害,雷暴等强对流性天气预报是世界性技术难题。如图为一次典型雷暴天气垂直截面图,据此完成8~10题。8.(3分)符合该次雷暴过境前到过境时气象要素变化的是()A.风向变化不明显 B.风速变化不明显 C.气压升高较明显 D.降水持续时间长【解答】解:根据风向标可知,雷暴过境前该地为偏南风,雷暴过境时风向转变为偏北风,风向变化明显,A错误。根据风向标可知,雷暴过境前风力较小,雷暴过境时风力较大,风速变化明显,B错误。根据题干可知,雷暴过境时受下沉气流控制,气流下沉导致空气堆积,近地面气压升高;而雷暴过境前气压较低,所以雷暴过境是气压升高,C正确。雷暴为强对流天气,过境时降水强度较大,但持续时间短,D错误。故选:C。9.(3分)青藏高原雷暴多发的时段是()A.春、秋季 B.夏季 C.冬季 D.全年【解答】解: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夏季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上升气流显著,且夏季风输送水汽量较大,满足条件雷暴形成的条件,所以夏季出现雷暴的频率较高,故B正确,D错误。其它季节气温低,出现雷暴的频次较低,AC错误。故选:B。10.(3分)雷暴天气难以预报的原因是()①影响范围大②突发性强③较为罕见④成因复杂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解答】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雷暴天气的水平距离一般不超过20千米,说明范围较小,故①错误。雷暴属于强对流天气,具有突发性较强、历时短的特点,故②正确。我国青藏高原是北半球同纬度地带雷暴日数最多的地区,说明多发,不罕见,故③错误。雷暴形成通常要具备不稳定大气层结、充沛的水汽和足够的抬升触发机制,说明雷暴天气的成因较为复杂,属于预报难度较大,故④正确。故选:D。高山林线交错带是高山森林与高山灌丛草甸之间的过渡地带,其上边界为树线,由孤立的树木连接而成,代表了高山森林生长的最高海拔界限;下边界为林线,是郁闭森林的最高海拔上限。白马雪山位于横断山脉中段,图1示意白马雪山所在区域,图2示意林线植被和高山灌丛草甸分别随高程的分布占比。据此完成11~13题。11.(3分)白马雪山的高山林线交错带的海拔为()A.3500~3700m B.3900~4300m C.4300~4500m D.4500~4700m【解答】解:读图,白马雪山山地针叶林分布于海拔2100~4300m,其中海拔3900m处针叶林占比最大,海拔3900m以上针叶林占比降低,且草甸占比上升,表明海拔3900m以上森林封闭度降低,可知林线(封闭森林的最高海拔)的海拔约为3900m,海拔4300m以上针叶林占比接近0,可知树线(孤立树木)的海拔约为4300m,由此可知,高山林线交错带的海拔在3900~4300m,B正确,ACD错。故选:B。12.(3分)推测白马雪山5100m以上的自然带可能为()A.山地针阔混交林带 B.山地针叶林带 C.高山冰雪带 D.高山灌丛草甸带【解答】解:由材料可知,白马雪山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带,白马雪山5100m以上区域海拔较高,气温低且灌丛草甸的占比接近0,依据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可知,5100m以上的地方自然带最可能为高山冰雪带,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3分)白马雪山保存有我国低纬度、高海拔比较完整而原始的高山针叶林区,主要是因为其()A.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小 B.地形闭塞,水汽来源少 C.山地垂直水热变化小 D.地质稳定,自然灾害少【解答】解:横断山脉山高谷深,人类活动受到制约,森林破坏较少,A正确。该地区可以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有利于森林的生长,B错误。山地高大,垂直水热变化大,C错误。该地区受到板块挤压作用,地质不稳定,自然灾害较多,D错误。故选:A。海气温差是指海水表面温度与其上空大气温度的差值,其对海气相互作用影响较大。读西北太平洋部分海域不同月份海气温差分布图。据此完成14~16题。14.(3分)图中序号与月份对应正确的是()A.①一1月,②﹣7月,③一4月,④—10月 B.①﹣1月,②﹣7月,③﹣10月,④一4月 C.①﹣7月,②﹣1月,③一4月,④一10月 D.①﹣7月,②﹣1月,③﹣10月,④—4月【解答】解:因海水比热容大,温度变化较小,所以1月海水比大气温度明显较高,对应图①;7月大气温度普遍高于海水温度,海气温差易出现负值,对应图②;10月与4月相比,海水降温较慢,温度比气温更高,对应图③;4月海水温度升温较慢,大气升温较快,差值更小,对应图④,故B对。故选:B。15.(3分)影响图①中4℃等值线向东北方向凸出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 C.洋流 D.纬度【解答】解:图中4℃等值线向东北方向凸出反映出海水与大气温差较大,海水温度较高,主要因为受日本暖流影响,增温增湿,C正确。该地等值线向东北方向凸出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和纬度无关,ABD错误。故选:C。16.(3分)材料反映图②月份不利于航运安全的原因()A.风大浪高海况差 B.海冰覆盖面积广 C.泥沙淤积航道浅 D.海雾出现频率高【解答】解:图②为7月份的海气温差,海气温差为﹣1°C一0°C,海水温度低于大气温度,暖湿的空气遇到冷的海面,水汽容易凝结形成雾,故海雾出现的频率高,海雾会影响能见度,频率高的海雾影响航运安全,D正确。风大浪高一般出现天数不多,A错误。该海域纬度较低,夏季气温高,不会出现海冰,B错误。海域海水深,难以出现泥沙淤积,C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2分。1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锡瓦什湖位于克里米亚半岛的东端,与亚速海以阿拉巴特岬(沙坝)为界,通过北部一条狭窄的水道与亚速海相连。锡瓦什湖水域总面积约256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仅有3米,但淤泥厚度却达5米以上。其因富含有机质和盐分,每年夏季散发出特别难闻的腐臭气味。近年有专家致力于研究该地淤泥的开发利用,其中利用污泥厌氧硝化产生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即CH4)发电已经应用于实际生活。如图为锡瓦什湖地理位置。(1)简述阿拉巴特岬的形成过程。(2)简析锡瓦什湖淤积严重的原因。(3)简析锡瓦什湖淤泥开发给当地带来的积极影响。【解答】解:(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陆地上的地表径流携带泥沙入海;在入海口附近受到海浪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缓,泥沙不断沉积,再受到海流的影响,沙坝逐渐向南延伸,形成南北狭长的阿拉巴特岬,最终高出海面形成沙坝。(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锡瓦什湖淤积严重需要从地表径流输沙量和海洋地形及海水侵蚀等角度分析。由图文材料可知,该地地表径流为该湖带来大量的泥沙;锡瓦什湖位于克里米亚半岛的东端,与亚速海以阿拉巴特岬(沙坝)为界,通过北部一条狭窄的水道与亚速海相连。锡瓦什湖水深较浅,水流速度较缓,泥沙容易沉积;锡瓦什湖与亚速海有阿拉巴特岬阻隔,水体交换少,泥沙流出少,沉积作用强。(3)可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锡瓦什湖淤泥开发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增加人们的收入,由于每年夏季散发出特别难闻的腐臭气温,淤泥开发会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化进程,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淤泥及氧化产生的沼气发电,减少化石类能源的使用,增大清洁能源的比重,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可缓解能源压力,增大能源储备,保证能源安全。故答案为:(1)沿岸河流给沿海地区带来丰富的泥沙;受海浪、海流等共同影响,泥沙不断沿平行于海岸的方向堆积;逐渐形成高出海平面、南北狭长的阿拉巴特(沙坝)。(2)季节性河流注入锡瓦什湖带来沉积物,淡水汇入量少;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造成沉积物淤积;只有湖泊最北端与海洋相连接,湖泊相对闭塞,湖水流动性差,不利于淤泥扩散排出;海流由东北流向西南,使得海水的顶托作用加强,阻碍了沉积物的排出。(3)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减少化石类能源的使用,增大清洁能源的使用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缓解能源压力,增大能源储备。18.(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溢出型水系流域重组织,即湖泊溢出后,因距离和水位差的原因无法合并为一个统一大湖,而是形成了上下游的汇流关系。图1示意溢出型水系流域重组织。材料二: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青藏高原的湖泊总体呈快速扩张趋势,部分湖泊发生溢出型水系重组。图2a示意青藏高原某内流区重组后的水系。图2b示意该内流区水系重组前后甲乙丙湖的湖泊水位变化(与2000年的水位差)。(1)推测水系重组后,甲、乙、丙湖之间的流向,并说明判断依据。(2)在气候暖湿化的背景下,丙湖泊盐度的变化及原因。(3)简述水系重组对当地水系特征的影响。【解答】解:(1)据重组前后的甲乙丙湖泊水位变化表可知甲湖水位增加最明显,上涨最快,说明其在气候暖湿化后,受冰雪融水补给多,说明甲湖泊海拔较高,靠近冰川,甲湖补给增多形成外溢,外溢湖水流向乙湖,最终流向丙湖;乙湖湖水流向丙湖,丙湖水位上涨较明显;乙湖为咸水湖,且湖泊水位较高,不能接纳足够多的甲湖外溢湖水,故由乙湖外溢水流注入丙湖;乙湖位于甲湖和丙湖之间,起到调节作用,湖泊水位变化较小。(2)气候暖湿,冰雪融水增加,湖泊补给量增加;气候转湿润,降水也有所增加,降水的淡水以及冰雪融水的淡水补给丙湖水源多,丙湖水位明显上升,水量增加,丙湖盐度降低。(3)重组之后的水系是在气候暖湿的背景下,湖泊水量补给增加的情况下出现的,而且甲湖湖水外溢,外溢的湖水沟通了甲乙丙三湖泊,所以河流的流程变长,流域面积扩大;湖水外溢与外界联系,且湖水变淡,说明该流域由内流区转变成外流区。故答案为:(1)甲湖流向乙湖,乙湖流向丙湖;甲湖水位增加最明显,推断甲湖海拔较高,气候暖湿化后,甲湖补给增多形成外溢,外溢湖水流向乙湖,最终流向丙湖;乙湖湖水流向丙湖,丙湖水位上涨较明显;乙湖为咸水湖,故外溢水流注入丙湖;乙湖位于甲湖和丙湖之间,起到调节作用,湖泊水位变化较小。(2)丙湖盐度降低。气候暖湿,冰雪融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