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新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1卷)_第1页
2024年广东省新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1卷)_第2页
2024年广东省新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1卷)_第3页
2024年广东省新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1卷)_第4页
2024年广东省新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1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年广东省新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1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984年以来,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酒产业发展经历了萌发停滞(Ⅰ)、缓慢发展(Ⅱ)、快速发展(Ⅲ)和高速发展(Ⅳ)4个阶段,葡萄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且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如图反映4个阶段葡萄种植区自然要素变化。据此完成1~2题。1.1984年以来,贺兰山东麓地区新增葡萄种植区趋向()A.土壤更贫瘠地区 B.黄河两侧平原区 C.暖湿化加剧地区 D.贺兰山高海拔区2.驱动该地区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有()①劳动力大量回流②政策支持与激励③肥沃的土地资源多④旺盛的市场需求⑤适宜的气候条件⑥企业示范效应显著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有效辐射为下垫面向上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值,如图表示2003~2012年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向上长波辐射(L↑)及其上大气逆辐射(L↓)的月平均变化。据此完成3~4题。3.与7﹣9月相比,2﹣4月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之上的大气逆辐射值较低,主要是因为2﹣4月期间()A.降水较多 B.云雾较少 C.地表植被覆盖度较低 D.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4.根据有效辐射变化可知,一年中该地热带季雨林的林冠层()A.表面的温度保持恒定 B.热量主要来自大气层 C.各月都是其上表层大气的冷源 D.夏季对大气加热效果小于冬季伦敦泰晤士河南岸旧城核心地带的某片区,19世纪初期工业繁荣、交通便捷。20世纪30年代开始,该片区工业快速衰落,后经持续更新改造,该片区现已建成国家剧院、艺术中心和电影院等文化场馆,成为伦敦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创意片区之一。据此完成5~6题。5.更新改造初期,选择该片区布局文化场馆的最有利条件是()A.失业工人数量多 B.工业闲置用地多 C.功能分区较完善 D.生产技术水平高6.更新改造后,泰晤士河该片区河段功能提升最明显的是()A.休闲游憩 B.水源供给 C.物流运输 D.生态保育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可反映都市圈内“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集聚、制造业在外围城市集聚”的城市分工特点,指数值越大,表明分工程度越高。表为2008年、2015年和2019年我国三个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值。据此完成7~8题。名称2008年2015年2019年上海都市圈3.455.216.54兰州都市圈2.202.362.78合肥都市圈2.160.810.977.从区域空间组织视角考虑,与2008年相比,2019年上海都市圈内()A.各城市间的信息流大幅降低 B.城市间功能互补性明显减弱 C.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显著提升 D.中心城市制造业多样化增强8.根据合肥和兰州两个都市圈的功能分工指数值变化,可以判断()A.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产值降低 B.兰州都市圈的地域范围扩大 C.合肥市受上海都市圈影响较大 D.合肥都市圈的城市数量增多峡湾是冰川U形谷后期被海水淹没而形成的槽形谷,极地气候峡湾几乎常年被海冰或冰川覆盖,而温带气候峡湾全年几乎没有海冰覆盖,如图示意在北半球发育极地气候峡湾的甲地和发育温带气候峡湾的乙地位置。据此完成9~10题。9.与甲地对比,温带气候峡湾在乙地发育的主要原因是乙地()A.冬季白昼的时长更长 B.受到了暖流增温影响 C.经历了更强的构造运动 D.海平面上升的幅度更大10.研究发现,极地气候峡湾沉积物中有机碳的累积速率往往较温带气候峡湾低,主要是因为极地气候峡湾区()①植被覆盖度更低②入海的径流更少③海水的盐度更低④波浪的动力更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发育于云南省临沧市某处半山腰的硝洞是一个石灰岩溶洞,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其表层有约2m厚的文化层(含有古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图1为硝洞剖面示意图;图2为自洞内望向洞口方向的景观照片。据此完成11~12题。11.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①化学溶蚀②重力崩塌③冰川刨蚀④风力吹蚀⑤流水侵蚀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12.可推断,该溶洞内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主要源自()A.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 B.人类活动遗留的堆填物 C.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 D.地质时期的流水搬运物如图为珠穆朗玛峰南坡某冰川区暖季上、下行气流运动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13.若暖季上、下行气流常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则该地()A.大气下沉气流增强 B.冰面的流水作用减弱 C.局地降水概率增加 D.下行风焚风效应减弱14.近30年来,该地区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势力呈现增强趋势,由此可引起P地附近()A.年均气温趋于降低 B.冰川消融加快 C.年降水量趋于增加 D.湖泊效应增强距今约3000年前的金沙遗址(30°41′N,104°01′E)是古蜀国时期的一处大型聚落遗址。在该遗址祭祀区的东部,有一处九柱建筑遗址,其9个柱洞呈“田”字形分布。研究发现,这些柱洞分布具有一定的天文属性。图1为九柱建筑的复原示意图;图2示意该建筑柱洞平面分布及当时冬至日的日出方位。据此完成15~16题。15.如果当时祭祀人员站在图2中的D5处,他在夏至日看到的日出方位位于()A.D5→D6连线方向 B.D6和D9之间 C.D5→D9连线方向 D.D8和D9之间16.已知3000年前的黄赤交角比现今大,与现在遗址地居民相比,则当时金沙先民在()A.春分日看到日出时间更早 B.夏至日经历更长的夜长 C.秋分日看到日落时间更晚 D.冬至日经历更短的昼长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17.(1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辽宁省大连市的松木岛化工园区距主城区约60km,占地面积约35km2。2005年,该园区开始承接大连市的化工企业转移,2016年被纳入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该园区大部分职工通勤于工作地与主城区之间,呈现职住分离现象。紧邻松木岛化工园区的S村,目前户籍人口约3800人,常住人口约2300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渔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及外出务工。如图示意松木岛化工园区及S村地理位置。(1)简述松木岛化工园区承接大连市的化工企业转移的有利区位条件。(2)结合S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提出该园区帮扶该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3)为解决职工的职住分离问题,该园区拟在S村的甲、乙两地建设职工生活区。分析这两地居住环境的优劣。18.(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针对干旱区煤矿采空区治理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我国学者提出利用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的建议。M煤矿矿区位于晋陕蒙交界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下水资源丰富。该煤矿经过多年开采,已形成采空区。调查发现,该采空区水体中含有来自地表的污染物。如图示意M煤矿采空区及地层剖面。(1)简述M煤矿矿区地表污染物进入采空区水体的自然地理过程。(2)分析在M煤矿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的意义。19.(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当气温下降,湿度上升时,硫硝钠会吸水形成芒硝,使得裂隙中的容积增大;当气温上升,湿度下降时,会芒硝脱水产生反硝化。四川仁寿县牛角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岩石表层紫色砂岩以及雕刻石像(牛角寨大佛)的裂缝中均发现了硫酸钠。(1)说明甲、乙两区域的地质构造及地层年代特征,并据此判断甲、乙哪个区域的地表剥蚀作用更强。(2)根据硝化与反硝化的条件,说明ⅰ、ⅱ、ⅲ阶段硫酸钠的分别变化。(3)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分析裂缝中硫酸钠对雕刻石像(牛角寨大佛)的影响。

2024年广东省新高考地理试卷(选择性)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984年以来,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酒产业发展经历了萌发停滞(Ⅰ)、缓慢发展(Ⅱ)、快速发展(Ⅲ)和高速发展(Ⅳ)4个阶段,葡萄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且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如图反映4个阶段葡萄种植区自然要素变化。据此完成1~2题。1.1984年以来,贺兰山东麓地区新增葡萄种植区趋向()A.土壤更贫瘠地区 B.黄河两侧平原区 C.暖湿化加剧地区 D.贺兰山高海拔区【解答】解:根据有机质含量图和砾石含量图变化分析可知,阶段Ⅰ葡萄种植区域有机质含量高,砾石含量少,土壤肥沃,阶段Ⅳ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砾石含量增加,土壤贫瘠,A正确。根据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气温变化图及材料“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且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可以推断,阶段Ⅳ葡萄种植区域降水量增加,但年均气温降低,C错误。黄河两侧平原区,土壤肥沃,砾石含量较少,与图上信息不符,故B错误。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不利于葡萄的生长,因此新增种植区不太可能趋向贺兰山高海拔区,故D错误。故选:A。2.驱动该地区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有()①劳动力大量回流②政策支持与激励③肥沃的土地资源多④旺盛的市场需求⑤适宜的气候条件⑥企业示范效应显著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解答】解: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酒产业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但题目中并未提及劳动力大量回流是该地区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①错误。政策支持和激励对于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政府可能会出台相关政策,如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以推动葡萄酒产业的发展,②正确。虽然肥沃的土地资源对于农业生产很重要,但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并非是因为该地区有大量的肥沃土地资源,③错误。旺盛的市场需求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葡萄酒等高端饮品的需求增加,这推动了贺兰山东麓地区葡萄酒产业的发展,④正确。适宜的气候条件是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生产的重要基础,但题目中并未明确指出气候条件是该地区葡萄酒生产集群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⑤错误。企业示范效应显著,即一些成功的葡萄酒企业会吸引其他企业前来投资建厂,形成产业集群,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⑥正确。故选:D。有效辐射为下垫面向上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值,如图表示2003~2012年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向上长波辐射(L↑)及其上大气逆辐射(L↓)的月平均变化。据此完成3~4题。3.与7﹣9月相比,2﹣4月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之上的大气逆辐射值较低,主要是因为2﹣4月期间()A.降水较多 B.云雾较少 C.地表植被覆盖度较低 D.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解答】解:降水可以影响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从而影响大气逆辐射,但题目没有明确指出2﹣4月降水较多,而且通常雨季在7﹣9月,A错误。云雾能够反射和吸收长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如果2﹣4月云雾较少,那么大气逆辐射值可能会较低,B正确。地表植被覆盖度影响地面的长波辐射,但与大气逆辐射直接关联不大,C错误。太阳高度角影响的是地面的太阳辐射,而不是大气逆辐射,D错误。故选:B。4.根据有效辐射变化可知,一年中该地热带季雨林的林冠层()A.表面的温度保持恒定 B.热量主要来自大气层 C.各月都是其上表层大气的冷源 D.夏季对大气加热效果小于冬季【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有效辐射为下垫面向上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值。由于图中显示,无论是哪个月份,长波辐射(L↑)始终大于大气逆辐射(L↓),因此有效辐射始终为正,表明林冠层始终在向大气散失热量,即林冠层是其上表层大气的冷源,而地表温度、热量的来源以及夏季与冬季对大气的加热效果在图中没有直接体现,C正确,ABD错误。故选:C。伦敦泰晤士河南岸旧城核心地带的某片区,19世纪初期工业繁荣、交通便捷。20世纪30年代开始,该片区工业快速衰落,后经持续更新改造,该片区现已建成国家剧院、艺术中心和电影院等文化场馆,成为伦敦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创意片区之一。据此完成5~6题。5.更新改造初期,选择该片区布局文化场馆的最有利条件是()A.失业工人数量多 B.工业闲置用地多 C.功能分区较完善 D.生产技术水平高【解答】解:失业工人数量多虽然是该片区工业衰落后的一个现象,但它与文化场馆的布局选择关系不大。文化场馆的运营并不直接依赖于大量的失业工人,A错误。工业衰落导致大量工业用地闲置,这为文化场馆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土地空间,文化场馆的建设通常需要较大的土地面积,B正确。题干中并没有提到该片区在更新改造初期功能分区的情况,而且功能分区的完善与文化场馆的布局选择没有直接关联,C错误。生产技术水平高对工业发展有利,但文化场馆的运营并不需要高技术水平,D错误。故选:B。6.更新改造后,泰晤士河该片区河段功能提升最明显的是()A.休闲游憩 B.水源供给 C.物流运输 D.生态保育【解答】解:随着文化场馆的建设,该片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休闲游憩场所,因此,休闲游憩功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A正确。泰晤士河作为一条河流,其水源供给功能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自然条件,而不是文化场馆的建设,因此,更新改造后水源供给功能并没有明显提升,B错误。虽然该片区曾经是工业繁荣的地区,但更新改造后转变为文化创意片区,物流运输功能不再是其主要功能,因此,物流运输功能并没有得到明显提升,C错误。文化场馆的建设可能会考虑生态保育的因素,但这不是该片区更新改造后功能提升最明显的方面,D错误。故选:A。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可反映都市圈内“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集聚、制造业在外围城市集聚”的城市分工特点,指数值越大,表明分工程度越高。表为2008年、2015年和2019年我国三个都市圈功能分工指数值。据此完成7~8题。名称2008年2015年2019年上海都市圈3.455.216.54兰州都市圈2.202.362.78合肥都市圈2.160.810.977.从区域空间组织视角考虑,与2008年相比,2019年上海都市圈内()A.各城市间的信息流大幅降低 B.城市间功能互补性明显减弱 C.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显著提升 D.中心城市制造业多样化增强【解答】解:根据表格数据,与2008年相比,2019年上海都市圈的功能分工指数值从3.45增加到6.54,说明该都市圈内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上海)的集聚程度和制造业在外围城市的集聚程度均有所提高,这反映了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在增强,能够更有效地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表格中并未提及各城市间的信息流情况,故无法确定其是否大幅降低,A错误。城市间功能互补性增强是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增强的表现,而不是减弱,B错误。中心城市辐射能力的显著提升是表格数据所反映的趋势,C正确。中心城市制造业多样化增强与表格中提到的“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集聚、制造业在外围城市集聚”的特点相悖,D错误。故选:C。8.根据合肥和兰州两个都市圈的功能分工指数值变化,可以判断()A.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产值降低 B.兰州都市圈的地域范围扩大 C.合肥市受上海都市圈影响较大 D.合肥都市圈的城市数量增多【解答】解:功能分工指数的变化并不直接反映生产性服务业产值的绝对增减,而是反映了都市圈内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集聚情况,因此,仅凭功能分工指数值的变化无法判断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产值的绝对增减,A错误。功能分工指数的变化与都市圈的地域范围没有直接关联,它更多地反映了都市圈内各城市间功能的分工和协作情况,B错误。合肥都市圈的功能分工指数值在2008年至2019年间呈现下降趋势(从2.16降至0.97),而同一时期上海都市圈的功能分工指数值则显著上升(从3.45升至6.54)。考虑到都市圈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和竞争关系,可以推测合肥都市圈可能受到了上海都市圈较大的影响,导致其功能分工指数值下降,这可能是由于上海都市圈吸引了更多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企业,从而削弱了合肥都市圈在这些方面的集聚程度,C正确。表格中的数据没有提供关于合肥都市圈城市数量的具体信息,因此无法判断其数量是否增多,D错误。故选:C。峡湾是冰川U形谷后期被海水淹没而形成的槽形谷,极地气候峡湾几乎常年被海冰或冰川覆盖,而温带气候峡湾全年几乎没有海冰覆盖,如图示意在北半球发育极地气候峡湾的甲地和发育温带气候峡湾的乙地位置。据此完成9~10题。9.与甲地对比,温带气候峡湾在乙地发育的主要原因是乙地()A.冬季白昼的时长更长 B.受到了暖流增温影响 C.经历了更强的构造运动 D.海平面上升的幅度更大【解答】解:甲地发育极地气候峡湾,说明该地区受极地气候影响,气候寒冷。乙地发育温带气候峡湾,说明该地区受温带气候影响,气候相对温暖,暖流能带来温暖的海水,使得乙地气温升高,从而发育温带气候峡湾,B正确。乙地可能位于更南的位置,冬季白昼时长可能更长,但这并不是导致乙地气候变为温带气候的直接原因,A错误。构造运动主要影响地形地貌,而不是气候类型,C错误。海平面上升对气候类型的影响较小,且题目中并未提及海平面上升的情况,D错误。故选:B。10.研究发现,极地气候峡湾沉积物中有机碳的累积速率往往较温带气候峡湾低,主要是因为极地气候峡湾区()①植被覆盖度更低②入海的径流更少③海水的盐度更低④波浪的动力更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答】解:极地气候峡湾沉积物中有机碳的累积速率往往较温带气候峡湾低,这主要是因为极地气候峡湾区的特殊环境特征。极地气候区由于气温低,植被稀少,植被覆盖度低,因此进入峡湾的有机物质较少,导致有机碳累积速率低,①正确。极地气候区降水主要以降雪为主,且由于气温低,地表径流较少,因此进入峡湾的径流较少,导致携带的有机物质减少,②正确。实际上,极地海域由于海水冻结,盐分更易析出,海水盐度可能较高,③错误。波浪的动力与气候类型关系不大,且波浪动力对有机碳累积速率的影响较小,④错误。故选:A。发育于云南省临沧市某处半山腰的硝洞是一个石灰岩溶洞,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其表层有约2m厚的文化层(含有古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图1为硝洞剖面示意图;图2为自洞内望向洞口方向的景观照片。据此完成11~12题。11.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①化学溶蚀②重力崩塌③冰川刨蚀④风力吹蚀⑤流水侵蚀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解答】解:石灰岩是一种可溶性岩石,容易受到雨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碳酸)的溶蚀作用,从而形成溶洞和地下河。这是溶洞形成的主要原因,①正确。溶洞顶部或侧壁的岩石在受到长期溶蚀后,可能因失去支撑而发生崩塌,进一步扩大溶洞空间。这也是溶洞形成的重要过程之一,②正确。云南省位于低纬度地区,且海拔相对较低,不存在冰川,因此,冰川刨蚀不可能是该溶洞形成的原因,③错误。溶洞形成与风力吹蚀无直接关系,溶洞的形成主要与水的作用相关,④错误。流水可能通过地表的侵蚀作用将更多的水带入地下,促进溶洞的形成,⑤正确。故选:B。12.可推断,该溶洞内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主要源自()A.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 B.人类活动遗留的堆填物 C.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 D.地质时期的流水搬运物【解答】解: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这种淀积物一般形成的是钟乳石、石笋等,而非粉砂质黏土沉积物,A错误。人类活动遗留的堆填物:虽然题干中提到有“文化层(含有古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但文化层位于沉积物表层,且“含有古人类活动遗留物”不等同于“堆填物”是沉积物的主要来源,B错误。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石灰岩崩塌后形成的主要是大块的岩石碎块,而不是粉砂质黏土沉积物,C错误。地质时期的流水搬运物:溶洞内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很可能是地质时期流水(地表水或地下水)从其他地方搬运而来,经过长时间的沉积形成的,D正确。故选:D。如图为珠穆朗玛峰南坡某冰川区暖季上、下行气流运动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13.若暖季上、下行气流常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则该地()A.大气下沉气流增强 B.冰面的流水作用减弱 C.局地降水概率增加 D.下行风焚风效应减弱【解答】解:根据图上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珠穆朗玛峰南坡某冰川区暖季的气流运动状态,特别是上、下行气流。考虑到珠穆朗玛峰南坡位于低纬度的高海拔地区,这里的气候条件复杂,尤其是在暖季。题目描述的是上、下行气流的交汇,而不仅仅是下沉气流的增强,A错误。题目中没有直接提及冰面流水作用的变化,B错误。当暖湿气流在山地上升时,它们通常会冷却并可能形成降水,因此,当上下气流在P地附近交汇时,可能会增强局地的降水概率,C正确。焚风效应通常与气流经过山地下沉时增温、干燥相关,但题目中并未明确提到这种效应的变化,D错误。故选:C。14.近30年来,该地区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势力呈现增强趋势,由此可引起P地附近()A.年均气温趋于降低 B.冰川消融加快 C.年降水量趋于增加 D.湖泊效应增强【解答】解:如果下行气流增强,这通常意味着下沉气流将高海拔地区的冷空气吹向低海拔地区,可能会导致P地气温降低,冰川消融变慢,A正确,B错误。下沉气流势力增强,与暖湿气流相遇的高度降低,所以区域风辐合的高度下降,减少了P地附近的降水量,C错误。题目中没有提及湖泊效应,因此无法从题目信息中推断出这一点,D错误。故选:A。距今约3000年前的金沙遗址(30°41′N,104°01′E)是古蜀国时期的一处大型聚落遗址。在该遗址祭祀区的东部,有一处九柱建筑遗址,其9个柱洞呈“田”字形分布。研究发现,这些柱洞分布具有一定的天文属性。图1为九柱建筑的复原示意图;图2示意该建筑柱洞平面分布及当时冬至日的日出方位。据此完成15~16题。15.如果当时祭祀人员站在图2中的D5处,他在夏至日看到的日出方位位于()A.D5→D6连线方向 B.D6和D9之间 C.D5→D9连线方向 D.D8和D9之间【解答】解: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日出东北方向。从图中可以看出,D5处位于建筑的东侧,因此夏至日日出方位应在D5的东北方向,D6和D9位于D5的东北方向,因此夏至日日出方位位于D6和D9之间,B正确。D5→D6连线方向为东北偏北方向,不是夏至日日出方位,故A错误。D8和D9之间为东南方向,不符合夏至日日出方位,故B错误。D5→D9连线方向为东方向,不是夏至日日出方位,故C错误。故选:B。16.已知3000年前的黄赤交角比现今大,与现在遗址地居民相比,则当时金沙先民在()A.春分日看到日出时间更早 B.夏至日经历更长的夜长 C.秋分日看到日落时间更晚 D.冬至日经历更短的昼长【解答】解: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黄赤交角大小变化对春分日日出时间没有影响,故A错误。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黄赤交角越大,北半球昼长越长,因此当时金沙先民经历的夜长更短,故B错误。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黄赤交角大小变化对秋分日日落时间没有影响,故C错误。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黄赤交角越大,北半球昼长越短,因此当时金沙先民经历的昼长更短,故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17.(1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辽宁省大连市的松木岛化工园区距主城区约60km,占地面积约35km2。2005年,该园区开始承接大连市的化工企业转移,2016年被纳入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该园区大部分职工通勤于工作地与主城区之间,呈现职住分离现象。紧邻松木岛化工园区的S村,目前户籍人口约3800人,常住人口约2300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渔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及外出务工。如图示意松木岛化工园区及S村地理位置。(1)简述松木岛化工园区承接大连市的化工企业转移的有利区位条件。(2)结合S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提出该园区帮扶该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3)为解决职工的职住分离问题,该园区拟在S村的甲、乙两地建设职工生活区。分析这两地居住环境的优劣。【解答】解:(1)松木岛化工园区承接大连市的化工企业转移具有多个有利区位条件,首先,该园区地处郊区,土地资源丰富,且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适合化工企业的建设和运营;其次,园区内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经过,便于与主城区联系,同时也能获得技术、熟练工人等优势,便于联系主城区的市场;此外,园区临海,且地处海湾,便于筑港发展海运,有利于原材料的运输和产品的出口;同时,园区与主城区隔开,且临海,环境污染影响小,符合环保要求。最后,该园区被纳入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政策支持力度大,有利于企业的发展。(2)针对S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该园区可以采取以下有效措施帮扶该村经济发展,首先,可以租赁闲置房屋,为化工园职工提供就近居住的需求,从而增加村民的房租收入;其次,提升村民的劳动技能,鼓励其前往化工园务工,提高就业率和收入水平。此外,还可以为化工园开展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利用交通和位置优势发展物流运输、包装、商贸等产业,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另外,可以发展有机生态农业,满足化工园的需求,同时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和销售渠道;此外,还可以收集并利用化工园的废弃物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最后,利用滨海优势发展工业旅游,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3)为了解决职工的职住分离问题,该园区计划在S村的甲、乙两地建设职工生活区,对于甲地,其优点在于邻近化工园区,通勤便捷,方便职工上下班;此外,甲地邻近高速出入口,对外交通便利,方便职工与主城区联系;但是,甲地可能受到化工园的污染和高速公路的噪声干扰,对居住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对于乙地,其优点在于与化工园和高速公路有一定距离,污染较小,居住环境相对较好;同时,乙地南侧临海,景观环境优美,可以提供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但是,乙地与化工园和主城区交通联系略有不便,需要职工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通勤上,因此,在选择职工生活区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权衡利弊,为职工提供一个既方便又舒适的居住环境。故答案为:(1)地处郊区,土地资源丰富,且郊区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经过,便于与主城区联系,能获得技术、熟练工人等优势,便于联系主城区的市场;临海,且地处海湾,便于筑港发展海运;与主城区隔开,且临海,环境污染影响小;国家级新区,政策支持力度大。(2)租赁闲置房屋,满足化工园职工就近居住需求;提升劳动技能,前往化工园务工;为化工园开展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利用交通和位置优势发展物流运输、包装、商贸等产业;发展有机生态农业,满足化工园的需求;收集并利用化工园的废弃物发展循环经济;利用滨海优势发展工业旅游。(3)甲地:邻近化工园区,通勤便捷;邻近高速出入口,对外交通便利,方便和主城区联系;可能受到化工园的污染和高速公路的噪声干扰。乙地:与化工园和高速公路有一定距离,污染较小;南侧临海,景观环境优美;与化工园和主城区交通联系略有不便。18.(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针对干旱区煤矿采空区治理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我国学者提出利用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的建议。M煤矿矿区位于晋陕蒙交界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下水资源丰富。该煤矿经过多年开采,已形成采空区。调查发现,该采空区水体中含有来自地表的污染物。如图示意M煤矿采空区及地层剖面。(1)简述M煤矿矿区地表污染物进入采空区水体的自然地理过程。(2)分析在M煤矿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的意义。【解答】解:(1)M煤矿矿区地表污染物进入采空区水体的自然地理过程可以简述如下:首先,地表污染物通过降雨径流和地面漫流等方式被流水搬运至地势低洼处,并在这些区域汇集;接着,由于该地区岩层多裂隙发育,污染物会随着水流沿着这些裂隙下渗;然后,这些含有污染物的水流会顺着裂隙和层理,与地下水一同向采空区运移;最后,受到下部隔水层的影响,这些污染物会在煤层陷落的采空区富集,形成污染水体。(2)在M煤矿采空区建设地下水库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这可以修复采空区的地质结构,减少因地质塌陷而引发的地质灾害风险;其次,地下水库能够满足周边地区生产生活用水的需求,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维护水资源的安全;同时,由于地下水库的残余煤层具有过滤和净化作用,可以提高水质,减轻水污染;此外,充分利用废弃空间建设地下水库还可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保护地表植被和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与地表水库相比,地下水库还可以减少蒸发损耗、移民搬迁和泥沙淤积等问题,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