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黄金卷06(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形成的以“国”为中心的地域组织逐渐取代传统的氏族群体,“邦”“国”“邦族”“国族”等地域组织概念已没有明确的界限。这表明()A.宗法观念瓦解 B.国家制度成熟C.礼乐文化鼎盛 D.族群融合加强【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春秋战国时期地域组织逐渐取代传统氏族群体,邦、国等地域组织概念已没有明确的界限,体现出在春秋战国时期氏族群体之间的融合,即族群融合加强,D项正确;宗法观念在宗法制瓦解后长期影响中国古代甚至现代社会,排除A项;西周时期就有相对成熟的国家机构,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排除C项。故选D项。2.下图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地理分布图(局部),该图的状况可用来说明()A.中原地区经济领先地位丧失B.南方地区绘画水平超过北方C.政局影响地区绘画发展走向D.西北绘画深受中原地区影响【答案】C【详解】材料为魏晋南北朝绘画地理分布图,分为画家人数、壁画寺院数和壁画墓数三部分。这一时期的经济重心依然在中原黄河流域,江南地区只是得到进一步的开发,还没有超过北方,因此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绘画的水平和内容,因此B、D两项错误。结合魏晋南北朝的阶段特征可知,这一时期政局动荡,中原经济长期领先,佛教和道教的传播,北民南迁都影响到这一时期的绘画,因此C项正确。故选C项。3.如表为唐代两种不同的赋税制度。从前者向后者的转变反映出当时()制度征收方式租庸调制租:政府授田的男丁,每年须交纳粟二石庸:每丁每年须为国家服劳役二十日调:每丁按照当地的出产,每年输纳绢二匹、绫二丈、绵三两两税法全国各地的人民,一律以现有男丁与田地数目为标准,划分等级,规定税额,分夏、秋两季交纳,其税额概以钱计,再折合绫绢缴纳A.封建剥削减轻 B.货币经济发展 C.人身控制加强 D.实物地租消失【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租庸调制”“一律以现有男丁与田地数目为标准,划分等级,规定税额,分夏、秋两季交纳,其税额概以钱计,再折合绫绢缴纳”等信息可知,租庸调的赋税制度主要收取实物为主,并且课税名目繁杂,而两税法将人丁与田地数目为标准,税额概以钱计,即收取货币为主,因此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唐代两种不同的赋税制度下由收取实物税到货币税的转变,体现了货币经济的发展现象,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唐代两种不同的赋税制度,没有体现封建剥削程度,无法得出封建剥削减轻的结论,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的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体现了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排除C项;两税法规定税额以钱计算,但不代表实物地租消失,排除D项。故选B项。4.南宋画家李唐感叹:“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这反映当时()A.艺术水准下降 B.绘画题材集中C.画家地位不高 D.世俗文化兴盛【答案】D【详解】本诗的意思是:云烟袅绕的村庄和雨水滂沱的河滩,山村时隐时现,滩水湍急,欣赏着画中美景很容易,谁知道画好它有多么艰难。早知道时人看不上这样的美景,就应该多买胭脂来画艳丽的牡丹。作者借题发挥,用以抒发个人的感慨和不平。它的弦外之音,耐人寻味。所以A项“当时艺术水准下降”显然不符合题意,排除;诗中既描述了山水画也提到花鸟画,B项“绘画题材集中”显然也不合题意,排除;诗人自嘲画山水画不如画牡丹,反映不出当时画家地位不高,所以C项应该排除;画家李唐生活在南宋,结合所学知识,随着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世俗文化兴盛,画家感叹寄情山水的山水画不如浓色重彩的牡丹受时人欢迎。所以D项符合题意。5.下表为迁入皖南广德地区的移民情况(部分年份)。引发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下表()时间1865年1869年1874年1879年户数38149951633623560口数12501799379970109567A.自然经济解体的冲击 B.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C.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 D.近代洋务经济的刺激【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太平天国运动。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皖南广德地区在当时主要为太平天国与清军交战之处,人口伤亡严重,故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政府在此地大量迁入人口,B项正确;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自然经济自鸦片战争时便逐渐解体,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皖南地区并未受到西方列强的过度侵略,排除C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人口的大量迁入与洋务运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新青年》翻译外国著作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在第四卷(1918年),翻译作品中文学类达89%左右。第二个高峰是在第八卷(1920年),其中文学类只有23%,而政治类和社会类则占了73%左右。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文学革命的深入开展 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C.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年——1920年(中国)。根据材料“第一个高峰是在第四卷(1918年),翻译作品中文学类达89%左右。第二个高峰是在第八卷(1920年),其中文学类只有23%,而政治类和社会类则占了73%左右。”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促使《新青年》在翻译外国著作时,由以文学类为主转变为以政治类和社会类为主,B项正确;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是提倡新文学的一场革命,与材料描述信息不符,排除A项;1918年——1920年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没有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7.中共中央曾就农民问题作出决定,强调党有结合小农佃户及雇工以反抗宰制中国的帝国主义者,打倒军阀及贪官污吏,反抗地痞劣绅,以保护农民之利益而促进国民革命运动之必要。这一决定作出的时间应是()A.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 B.北伐战争时期C.土地革命时期 D.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之中共成立初期。根据材料中“强调党有结合小农佃户及雇工以反抗宰制中国的帝国主义者,打倒军阀及贪官污吏,反抗地痞劣绅,以保护农民之利益而促进国民革命运动之必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决定是在1923年中共三大上通过的关于农民问题的决议案,A项正确;北伐战争在1926年至1928年间发生,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土地革命时期是指1927年8月—1937年7月这段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是指1937年—1945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8.1954年7月,中央决定结束“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制定了“必须走出去”的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新中国开始全力在亚洲推行睦邻友好外交,相继提出解决边界问题、处理华侨双重国籍和不干预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与西方关系的缓和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 D.朝鲜和东南亚问题的解决【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1952年底国民经济的恢复,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即将展开。为了给经济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央中央转变外交策略,决定结束“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制定了“必须走出去”的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新中国开始全力在亚洲推行睦邻友好外交,相继提出解决边界问题、处理华侨双重国籍和不干预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C项正确;中国与西方关系的缓和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A项;1953年中印就西藏问题谈判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B项;当时朝鲜问题等尚未解决,排除D项。故选C项。9.以下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四个时间段(1954﹣1958年、1959—1963年、2001—2005年、2016—202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其中与2001—2005年相对应的是()A. B.C. D.【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2005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持续上升的,C正确。2001年~2005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持续增长的,并没有大幅度的波折和下降,ABD选项都不符合题干的特征,排除。故选C项。10.公元前218年,一个希腊人与一个埃及妇女发生冲突后,他给托勒密埃及的国王控告信说∶“国王啊,我请求你,如果你同意,就请不要坐视一个埃及妇女这样无情地侮辱我,我是一个希腊人,是一个外地人。”这一事例从侧面反映了()A.外邦人权益未得到保护 B.希腊人具有优越感C.埃及人歧视外邦希腊人 D.希腊文明传播广泛【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题干材料的时间和“托勒密埃及的国王”这两个信息可知此时正处于“希腊化时代”,希腊人强调自己的身份说明希腊人的优越地位和非希腊人的弱势地位被认同,反映出这一时期希腊文化的影响,B项正确;这个希腊人在埃及与人发生冲突,写信给埃及国王请求保护,无法说明外邦人权益未得到保护,排除A项;“歧视”一词不妥,民事纠纷与“歧视”不是一回事,排除C项;希腊文明传播广泛材料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1.18世纪欧洲的一位著名人物提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决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群众的圈套。”上述观点体现了()A.文艺复兴的核心观念 B.宗教改革的主题思想C.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 D.资产阶级革命的追求【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据材料“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群众的圈套”可知,康德强调不盲从于任何权威,批判质疑,理性思考,所以这一观点体现了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C项正确;文艺复兴的核心观念是人文主义,是重视人的作用和价值,材料强调的是理性思考,排除A项;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天主教会,并不反对宗教信仰,不符合理性思考,排除B项;据材料“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决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可知资产阶级革命的最求是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并不能实现思想启蒙,排除D项。故选C项。12.下表所示是1850~1870年德国部分行业发展情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煤产量(万吨)生铁产量(万吨)铁路里长(公里)机车(辆)1850年6902158564981870年3400126188763485A.德国工业革命发展较为迅速 B.国家统一推动德国工业发展C.德国产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D.垄断组织掌握德国经济命脉【答案】A【详解】根据1850~1870年德国部分行业发展情况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德国煤产量与生铁产量等都大增,这主要是这一时期德国开展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且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心之一,发展较快,A项正确;德国国家统一是1871年,排除B项;材料中看出德国工业发展均衡,排除C项;垄断产生于19世纪末,且在材料中也不能看出垄断组织控制了德国经济,排除D项。故选A项。13.下图是18701913年英、美、法、德四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示意图。其中,丁国是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答案】B【详解】丁国1870年贸易所占份额位居第二,1900年与丙在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基本持平,1913年在国际贸易份额中最小,这符合法国在1870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经济情况较好,1913年法国势力较弱,综上丁国是法国,B项正确;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贸易增长趋势减弱,美国和德国崛起,甲国为英国,乙国为美国,丙国为德国,排除ACD项。故选B项。14.19321937年,苏联集体农庄机耕率由19%提升到71%、谷物的机播率由20%提升到54.3%,机械收割率由10%提升到43.8%。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苏联当时()A.农业集体化基础加强 B.以农业建设为中心C.农村生产技术的进步 D.工农业比例渐趋均衡【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21937年期间,苏联农业集体化基础加强,而随着农业集体化的推进,工业化可以大规模的在农村展开,因此机耕机播机收率都在提升,A项正确;这一时期工业化建设为中心,排除B项;C项是现象,排除C项;当时优先发展重工业,工农业比例不均衡,排除D项。故选A项。15.让·莫内是二战后法国著名政治家,堪称“欧洲之父”。他在文章中写道:“欧洲统一不会使大国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欧洲统一是引起欧洲变化继而世界变化的一种方法。”这里的“变化”是指()A.消除国家边界,新建主权实体 B.建立共同制度,承担共同责任C.淡化意识形态,实现求同存异 D.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欧洲统一不会使大国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欧洲统一是引起欧洲变化继而世界变化的一种方法”可知,二战对欧洲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二战后,为重振欧洲,必须走向联合来增强自己的实力,B项正确;“消除国家边界”与实际不符,排除A项;意识形态是针对社会主义而言的,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欧洲实力的增强,并不是保卫和平,排除D项。故选B项。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12分)西汉对西域的开拓与治理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年降雨400毫米等值线与秦西北边邵位置关系图——摘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图2西汉时期西北地区军事屯田图——据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地图集)编制(注:年400毫米等值线一般为游牧区与农耕区分界线。突破农耕区的自然界线,大幅度地开疆拓土开始于西汉)材料二中国的西北边陲古称西域,即今天的新疆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中亚地区。这里是一个南北西三面环山的区域,只有东边敞开,向东北可入蒙古草原,向东南沿河西走廊可达甘、青地区和富庶的关中平原。这里的许多古老的部落与民族或来自蒙古草原,或来自河西走廊,在此定居之后都以东部的中原和蒙古草原为主要的交流和发展方向。葱岭以西的中亚河中地区,由一些山间盆地和绿洲组成,居住着一些经商务农的民族,这里是一个单独的地理区域。由于其西、北两边是干旱的草原与荒漠,活跃着强悍的游牧民族,南边是高山雪岭,为了经商和获得军事上保护的需要,使得这些部族与民族自古以蒙古草原和中原为主要外出活动的区域。——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以“西汉王朝对西域开拓与治理”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表述成文)【答案】(12分)(信息提取:秦朝疆域主要处于农耕区域,西汉拓展到西域游牧区;西汉西北地区生活着许多部族;西汉在西北设置机构,实行军屯;西域的地理环境、交通地位、部族对内地的影响。)阐释:1.背景:(3分)必要性:西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重要性。角度1:西北气候、地理环境等方面;角度2:政治、军事、民族关系等方面。可能性:秦汉国家统一、中央集权体制、国家实力、杰出人物雄才大略等。2.开拓与治理(4分)开拓:西汉反击匈奴的战争,控制河西走廊,张骞出使西域。治理:设河西四郡;设西域都护府;移民和军屯等。3.影响与评价(3分)从以下角度分析:加强中央集权;民族交融;保障农耕地区安全;边疆的巩固和开发;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亦可)4.表述成文(2分)表述层次层次3:能准确扣住时代背景与主题含义,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表述成文。层次2:能扣住时代背景与主题含义,史论结合,有逻辑有层次,能表述成文。层次1:偏离时代与主题,叙述阐释没有史实,不能史论结合,表述不能成文,逻辑混乱,层次不清。【详解】西汉王朝对西域开拓与治理从开拓西域的背景分析,得出必要性,西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重要性。从气候、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等角度分析即可。从秦汉国家统一、中央集权体制、国家实力、杰出人物雄才大略等角度分析,得出西域开拓与治理的可能性。开拓与治理,依据汉武帝对匈奴作战的知识分析,得出西汉反击匈奴的战争,控制河西走廊,张骞出使西域。从对西域的治理分析,得出设河西四郡;设西域都护府;移民和军屯等。影响与评价,从中央集权角度分析,得出加强中央集权;从民族关系分析,得出有利于民族交融;从安全角度分析,得出保障农耕地区安全;从边疆的开发角度分析,得出边疆的巩固和开发;从经济的交流分析,得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1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材料一据清末学部调查结果显示,截至1910年,全国学堂已达42444所,有学生1270428人。1911年又增设学堂10206所,学生增加351792人。到了民国初年,全国的学生数仍不断增长。——摘编自刘宗灵《民国初年的学生、传媒与商业出版》材料二1914年,在同时肩负“启蒙”和“商务”使命下,商务印书馆秉承“紧跟时代、服务教育”的核心精神和价值理念出版了《学生杂志》,1921年杨贤江对其进行改版,是当时同类型期刊的佼佼者。创刊初期,《学生杂志》共设学生的课艺作品及各类照片、论说、修养(修德、习学、锻炼、卫生等)、文苑、学艺(介绍外国的科学知识等)、小说、传记、调查、记载(本国及世界时事)、通讯问答、书报介绍、谈话、学生英文习作等18个栏目。创刊以来,《学生杂志》发表了《本国历史研究之注意》《租借地与割让地之差别《说河东地理与中国将来之关系《国粹主义与欧化主义》《欧战之远因》《欧战溯源》等系列学生作品。《学生杂志》录取了学生来稿,不付现金报酬,只送书券,临时填写价目,从二元至十元不等,用这书券可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这又为商务印书馆的书籍推广了销路。当商务印书馆出版新书时,也会用大版面说明其主要内容以及如何适合学生之阅读与购买,例如《学生字典》《四部举要》等。——摘编自唐淑《新知、交往与关系:(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6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16分)《学生杂志》与社会变迁创刊于1914年的《学生杂志》,在近代中学生中影响较大,其创刊使命、理念、栏目设置等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2分)民国初年,共和制度虽已建立,但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西学东渐深入,新式教育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实业救国思潮高涨;近代印刷技术传人,商务印书馆具有一定实力。承载着启蒙与商务的双重使命的《学生杂志》应运而生。(4分)《学生杂志》的栏目设置、学生作品充分体现了杂志所承载的启蒙使命。如,修养栏目强调学生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学艺栏目介绍外国的科学知识,有助于摆脱专制愚昧的束缚;记载栏目介绍中外重大事件,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关注国家事务;学生作品体现了学生对当时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思索和认识。《学生杂志》同时还承载着“商务的使命,如录用作品后,不付给作者稿酬,而是赠送书券;印有推介商务印书馆新书的相关内容。这有利于扩大商务印书馆书籍的销路,提高其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实力。(6分)综上所述,《学生杂志》的刊行,促进了近代学生的思想启蒙,推动了近代民族出版业的发展。近代民族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又为启蒙的持续进行提供了保障。《学生杂志》肩负的“启蒙”与“商务”的双重使命体现了以文化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凸显了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民族出版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民国初年中国社会变迁与转型的历史缩影。(4分)【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20世纪前期中国。据材料“1914年出版了《学生杂志》,1921年杨贤江对其进行改版,是当时同类型期刊的佼佼者。”可知,创刊于1914年的《学生杂志》,在近代中学生中影响较大,其创刊使命、理念、栏目设置等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据所学可知,1914年,民国政府已经建立,但是后面依然有袁世凯1915年复辟帝制,1917年张勋复辟帝制,以小见大,可见民国初期,虽然共和制已经建立,但是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与此同时,中国的思想文化因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西学东渐深入,新式教育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实业救国思潮高涨;近代印刷技术传人,商务印书馆具有一定实力。承载着启蒙与商务的双重使命的《学生杂志》应运而生。据材料“《学生杂志》共设学生的课艺作品及各类照片、论说、修养(修德、习学、锻炼、卫生等)、文苑、学艺(介绍外国的科学知识等)、小说、传记、调查、记载(本国及世界时事)、通讯问答、书报介绍、谈话、学生英文习作等18个栏目。”可知,《学生杂志》的栏目设置、学生作品充分体现了杂志所承载的启蒙使命。如,修养栏目强调学生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学艺栏目介绍外国的科学知识,有助于摆脱专制愚昧的束缚;记载栏目介绍中外重大事件,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关注国家事务;学生作品体现了学生对当时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思索和认识。据材料“《学生杂志》录取了学生来稿,不付现金报酬,只送书券,临时填写价目,从二元至十元不等,用这书券可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这又为商务印书馆的书籍推广了销路”可知,《学生杂志》同时还承载着“商务的使命,如录用作品后,不付给作者稿酬,而是赠送书券;印有推介商务印书馆新书的相关内容。这有利于扩大商务印书馆书籍的销路,提高其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实力。最后总结强调,《学生杂志》的刊行,促进了近代学生的思想启蒙,推动了近代民族出版业的发展。近代民族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又为启蒙的持续进行提供了保障。《学生杂志》肩负的“启蒙”与“商务”的双重使命体现了以文化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凸显了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民族出版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民国初年中国社会变迁与转型的历史缩影。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民工潮1984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从事务工、经商、服务业的农民可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1985之前,农民工主要被乡镇企业吸收,呈现“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流动方式。1985年,公安部发布了《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1986年,公安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凡年满16岁、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了常住户口的公民,都应该申领身份证。1985年之后,农民工开始了大规模的跨地域流动,出现“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的流动方式。1989年春节后,百万民工下广州,当地火车站人流汹涌而至,交通运输不堪重负。“民工潮”首次爆发。当时的广州到处人山人海,很多火车严重超载……日发旅客8000人的湖南衡阳站,最高时多达35000人。远在西北的兰州也是人满为患……据统计,1989年至1993年农民工每年增长25%左右,1988年2600万,1989年3000万,1992年4200万。1992年后,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人口大规模流动常态化,“民工潮”的称谓逐渐退出历史。——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对“民工潮”作出合理的解释。(12分)【答案】(12分)“民工潮”现象形成原因的角度作答(4分)。如:国家政策变革的促进;沿海地区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城乡收入差距: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农民工之间的示范效应等。“民工潮”现象基本态势的角度作答(4分)。如: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西部流向东部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等。对“民工潮”现象认识或评价的角度作答(4分)。如:“民工潮”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其本质是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析出和农村人口大规模的迁移和流动;“民工潮”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而且促进了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成为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城乡社会结构变革的重要因素;“民工潮”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详解】本题是对历史名词进行合理的解释,需要从不同方面和不同的角度进行全面且详细的说明。“民工潮”这一名词可以行形成的原因、这种现象的基本态势、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和评价作答。例如:①“民工潮”现象形成原因的角度作答:根据材料“1984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1985年,公安部发布了《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可得出,国家政策变革的促进;根据材料“当时的广州到处人山人海,很多火车严重超载……日发旅客8000人的湖南衡阳站,最高时多达35000人”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是由于沿海地区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农民工之间的示范效应等。②“民工潮”现象基本态势的角度作答:根据材料“规定从事务工、经商、服务业的农民可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及所学知识可得,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西部流向东部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等。③对“民工潮”现象认识或评价:“民工潮”现象对中国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民工潮”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其本质是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析出和农村人口大规模的迁移和流动;“民工潮”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而且促进了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成为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城乡社会结构变革的重要因素;任何事情都会产生双面影响,“民工潮”同时也会给中国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全方面认识历史事件。19.(15分)有学者认为一战后美国的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宴会策划与布置合同
- 铝合金型材销售合同
- 五金件采购合同经典范本
- 冻肉销售合同范本
- 监理合同的履行监管
- 石粉购销协议合同
- 分布式技术合作合同
- 智能硬件开发协议
- 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区分与理解
- 健身房灯箱广告投放合同
- 中学生安全教育优质实用课件(共54张PPT)
- 第10课《我是汽车设计师》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
- (完整版)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量表及答案.docx
- 《糖尿病足的治疗》PPT课件
- 牛津自然拼读Oxford Phonics WorldLevel1Unit1 lesson1课件
- 漫画艺术欣赏及创作
- 中药材储存仓库技术规范
- 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 203741_彩绘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1073 法律文书-国家开放大学2021年(202101-202107)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2套】-开放本科
- 基础生态学课后习题和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