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出版业和出版系统课件_第1页
我国的出版业和出版系统课件_第2页
我国的出版业和出版系统课件_第3页
我国的出版业和出版系统课件_第4页
我国的出版业和出版系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的出版业和出版系统

第一节我国出版业的形成与发展

一、手工抄写出版时期出版业的形成与发展【从西汉末年到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8)雕版印刷出现】出版业的起源

1.出版业起源于何时,目前学术界认识不一,其主要观点有四种。(1)书籍的出现即意味着出版活动的产生,因为编辑活动是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出版起源应从孔子编“六艺”算起。

(2)出版起源要以雕版印刷的出现为标志,因为只有到此时才真正有了“版”的概念。(3)机械化印刷的出现才能实现大量复制、公之于众的要求,所以出版起源要以此为标志。(4)出版起源应以图书贸易活动的出现为标志。2.关于图书贸易活动出现的两则史料(1)关于槐市的记载。

《三辅黄图》载:公元四年,王莽扩建太学,“仓之北为槐市,列槐树数百行为队,无墙屋。诸生朔望会此市,各持其郡出物及经书传记、笙罄乐器,相予买卖,雍容揖让,或议论槐下。”(2)关于书肆的记载。杨雄《法言·吾子》载:“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造纸术的发明为出版业的早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此时期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特点二、手工印刷出版时期出版业的成就与特点【从雕版印刷出现的公元6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机械化印刷厂在我国建立】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对出版业发展的影响我国雕版印刷术的起源不迟于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对出版业发展的影响:

1.开创了照一个版本原样复制的图书生产技术;

2.大大地加快了图书的生产速度,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普及;

3.促进了世界出版业的发展。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出版业发展的影响

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出版业发展的影响:

1.开创了用活字拼排制版的思路,为近现代铅字排印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缩短了印版制作时间,提高了出版物的生产效率;

3.使世界出版业逐步进入了机械印刷的新发展时期

此时期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图书的生产以制版印刷为主,与手工抄写时期相比,生产效率大为提高;

2.出现了专门的出版机构,包括官方出版机构、私人出版机构及商业出版机构;

3.图书流通有了较大发展,流通已开始与生产分离,流通的范围非常广泛,并出现了版权贸易。

三、机械印刷出版时期出版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征

西方印刷术的传入与译书机构的设立。

△最早将西方印刷术传入中国的是英国伦敦布道会的传教士马礼逊。

△1815年雕刻印行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中文期刊(月刊)。

△1819年印成第一部铅活字中文书籍《新旧约圣经》。

在西方印刷术传入的初始阶段,我国出版业呈现出以下明显特征:

1.出版机构以外国教会与传教士来华创办的各种传教布道兼译书的机构为主体;

2.已开始普遍采用西方印刷术生产出版物;

3.出版物生产形式发生了改变,除图书之外,还出现了期刊、报纸;

4.出版内容以传播宗教及西方的学术文化科技知识为主。近代民族出版业的兴起此期著名的出版机构主要有:

1897年由夏瑞芳等四人合资创办的商务印书馆,

1912年由陆费逵创办的中华书局。

我国政府对此类出版机构的评价是:“此类出版机构为整理、出版中国古籍,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科学技术做出了贡献,对我国早期的民主革命和文化启蒙运动,也起过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在为读者服务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民族出版业的初期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民族出版业取代教会的译书机构逐步在中国出版业中取得主导地位。据资料统计,民国初期,仅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两家的经营额,就占全国书业总营业额的半数以上。

2.此时的出版机构大多采用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方式运作,讲求经济效益。

3.出版内容以教科书、古籍工具书及西方科技学术图书为主。传播新文化的进步出版业的发展传播新文化的进步出版业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早期党组织开展的出版发行活动,二是进步文化人士的出版活动,三是新华书店的出版发行活动。此时期进步出版业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出版宗旨都是宣传革命真理,普及新文化;

2.艰苦创业,团结奋斗,竭诚为读者服务;

3.内部管理民主化,且非常重视经济核算;

4.在搞好经营的同时,巧妙地、不屈不挠的同反动势力作斗争。新中国出版业的建立和发展新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六个阶段

(1)集中统一阶段(1949~1951年)(2)专业分工阶段(1951~1954年)(3)对私营出版业的改造阶段(1954~1956年)(4)加强自身基本建设阶段(1956~1965年)(5)“文化大革命”阶段(1966~1978年)(6)改革与大发展时期(自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建国以来我国图书出版发行情况表

(据历年《中国出版年鉴》资料统计)年份出书种数新出书数总印数(亿册、张)总印张(亿印张)发行册数(亿册)销售码洋(亿元)19501215370492.755.912.000.451959419052904720.9254.4720.814.26196113529831010.1629.2411.922.801965201431235221.7156.1618.584.2619672925223132.3270.4829.283.651979172121400740.72170.7437.8612.611990802245525456.36232.0560.0076.7019991418318309573.16391.2173.29355.0320001433768423562.74376.2170.24376.8620011545239141663.10406.0869.25408.49200217096210069368.70456.4570.27434.93200319076110608567.50466.9067.96461.64新中国出版事业的特征:1.以国有经济为主的出版力量,拥有书刊出版权的单位都是国家审批的事业单位,书刊定点印刷厂中国有企业占大多数,流通机构中拥有一级批发权的单位全是国有书店,图书零售中新华书店销货店的零售额占市场零售总额的80%以上。2.以社会效益为主的经营原则,这一原则不仅体现在政府制订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之中,而是具体体现在各类行业规范及每个书业单位的具体实践中,不懈地与唯利是图的行为作斗争,成为我国出版业大多数经营者的自觉行为。3.以集中统一为主的管理模式,几十年来,出版体制虽然也经过数次集中与分散的变革,但大多数时间仍然以统一集中管理为主,这固然有利于政府督促企业实现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但也很容易引起出版资源不合理配置,不利于出版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4.以教材及教辅读物为主的产品结构,教材及教辅读物的销售量占我国出版物市场销售总量的60%以上,此种产品结构特征,形成了众多的出版发行单位对教材与教辅读物的依赖性,有碍于出版业的健康发展。

四、电子出版时期的到来及其发展趋势计算机普遍应用于出版物生产制作领域电子出版物成为重要的出版产品网络出版活动有了初步发展

目前国际出版业有两个发展重点,将成为我国电子出版发展的两个重点方面,一是按需印刷的应用,二是电子书的生产。

第二节我国出版系统的构成出版系统是狭义的出版系统,是指与出版活动相关的机构所构成的出版组织体系。

一、宏观管理机构出版业的宏观管理机构,是负责对全国或地区的出版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包括指导、规范、协调、监督出版活动和出版单位等的机构。主管全国新闻出版业的国务院行政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负责管理各省(市、区)新闻出版事业的机构是各省(市、区)的新闻出版局。省辖区(地区)、县中,约有半数成立了本地的新闻出版局(科)。除此之外,各类行业协会,也具有对出版业进行宏观协调的功能。

二、编辑出版机构编辑出版机构,是出版物的出版单位,在出版系统中处于极为重要的中心地位。我国的编辑出版机构包括出版社、期刊社、报社三大基本类型。

出版社的类型可按出书范围、出版物形式、行政隶属关系等标准划分。出版社的性质

关于出版社性质问题,目前出版界基本一致的看法是:出版社属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单位。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作为从事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出版机构,除了保留少数作为事业单位外,大多数都要转变为企业。

出版社的内部结构

我国出版社职能机构按规模大小,采用社、部处、科室三级建制或者是社、处室与社、科室两级建制。出版社一般都是在社长领导下设立四大部门:编辑部、出版部、发行部、行政管理部。

期刊社、报社在内部结构上与出版社的主要区别有两点:一是期刊社与报社一般都设有广告部;二是报社都设有负责新闻采访的记者部。三、印刷制作机构印刷制作机构,是负责将编辑出版机构所形成的精神产品物化成出版产品的生产制作企业。我国的印刷制作机构分为印刷厂和复录厂两类。四、出版物发行机构

(见下页图示)对外书刊发行机构对内发行机构我国的图书发行机构

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1981年,国家科委,以进口为主)对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1978年,文化部,以出口为主)发行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1981年,新闻出版总署,以技术设备进出口为主)机构其他类型的出版外贸机构

管理店新华书店系统发货店国有发行机构外文书店销货店古旧书店对内集、个体书店发行非国有发行机构供销社售书点机构股份制图书发行公司外资、中外合资发行机构发行部(批发部)出版社自办发行机构邮购部门市部(读者服务部)

五、其他与出版业发展有关的机构

出版教育机构出版科研机构出版物资供应机构第三节我国出版社的宏观调控与管理一、出版业业管理的概念、层次及意义出版业管理的概念所谓出版业管理,是指与出版发行活动有关的管理机构及其人员,依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对构成出版发行活动的各种要素进行规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以实现出版业持续健康发展目标的过程。这一概念包含了管理活动的五个基本要素,即:管理主体、管理依据、管理对象、管理目标、管理职能。

出版业管理的层次(1)出版业的宏观管理。这是指政府各职能部门对全国出版业的各个组成部分统一进行的、系统而全面的管理。

(2)出版业的中观管理。这是指出版系统内的各种行业组织对构成出版活动的各个子系统所进行的分类协调与管理。

(3)出版业的微观管理。这是指对各类出版发行企业所进行的管理。

加强出版业管理的必要性

1、出版发行企业管理之所以必要,也就是这种共同劳动的性质所规定的。

2、加强出版业管理,还是出版系统内部各企业之间分工协作的客观要求。

3、加强出版业管理,更是在我国社会经济转轨时期更好发挥出版活动社会功能的迫切需要。

二、出版业管理的宏观目标与基本内容现阶段,出版业的宏观管理有两大基本目标。第一,保证出版活动根本目的的顺利实现。第二,促进出版业本身的健康发展。出版业宏观管理的重要内容

1.产业发展导向2.市场培育管理(1)规划导向(1)市场体系的建立(2)政策导向(2)市场法规的制定与完善

(3)资源导向

(3)市场的日常监管

3.运行机制的设计与改善

4.行业的服务与协调三、我国出版业的宏观调控机制所谓出版业的宏观调控机制,是指与出版业宏观调控有关的各种要素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作用的机理与方式。宏观管理体制各国出版业的宏观管理可大体分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