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第1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 教案_第1页
六下第1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 教案_第2页
六下第1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 教案_第3页
六下第1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 教案_第4页
六下第1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 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习作:家乡的风俗【教材解析】本次习作的话题是“家乡的风俗”,要求学生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者是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本次习作话题不仅与单元的主题紧密结合,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教材第一部分,首先点明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并配以三幅插图。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第一幅图是春节拜年,第二幅图是正月十五赏花灯,第三幅图是除夕夜包饺子。这些插图表现的都是中华民族最典型的风俗活动,有利于唤起学生对风俗的真实体验,拓展他们的习作思路。教材第二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提示既可以介绍一种风俗,也可以写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并从怎么搜集资料、写什么、怎么写等方面进行相应指导。针对当前一些地区还存在着个别落后的风俗现象,教材特别提示“如果你对这种风俗习惯有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在理解传统风俗习惯的同时,也认识到一些风俗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教材第三部分,对习作后的评改和展示提出了具体建议。为进一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教材建议把全班的习作集中起来编一本风俗作品集,为学生创设分享、展示习作的平台,提升学生习作的成就感。【教学目标】1.能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教学重点】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教学难点】如何写出参加风俗活动的实际体验或感受。【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通过网络、亲朋好友了解民俗文化,每人至少准备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或者熟悉的民俗习惯进行介绍,或者调查本地的民俗活动。【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习作指导)【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风俗主题(出示课件3)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你知道图中展示了哪些节日风俗吗?预设1:图一是春节,展示的是春节拜年的风俗。预设2:图二是端午节,展示的是赛龙舟的风俗。预设3:图三是中秋节,展示的是赏月、吃月饼的风俗。教师过渡,引出课题:看来大家对风俗非常了解!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习作“家乡的风俗”,让我们一起分享你所了解的家乡民风民俗,风土人情。教师板书:家乡的风俗(设计意图:通过一些风俗图片导入,引导学生了解风俗习惯,对本次习作充满写作热情,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二、指导审题,关注习作重点1.阅读习作要素,了解习作重点。(出示课件4)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要素: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即根据表达的需要确定习作重点,详略得当,写出风俗的主要特点。2.解读教材,明确习作要求。(1)(出示课件5)教师引导:“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教材给出的三幅图分别展示的是什么节日?什么风俗?预设:第一幅图是春节拜年,第二幅图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赏花灯,第三幅图是除夕夜包饺子。(2)教师过渡: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接下来我们看看本次习作的内容,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出示课件6-9)预设1:我发现本次习作是要介绍一种风俗或写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预设2:介绍一种风俗,介绍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以分几个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在介绍的时候,可以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预设3: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可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预设4:如果对这种风俗习惯有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表达出来。3.总结梳理,明确习作重点。教师引导学习:下面我们来一起总结一下本次习作的重点吧。(出示课件10)(1)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2)抓住重点,写出风俗的特点。(3)写出参加风俗活动的实际体验或感受。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介绍风俗或经历抓住重点写特点写出体验或感受(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指导,让学生明白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同时,通过学生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三、拓展思路,指导选材技巧1.回顾课文中介绍的风俗。(出示课件11-1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本单元课文《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中作者如何介绍风俗的。预设1:《北京的春节》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从腊八到元宵节老北京的春节习俗。预设2:《腊八粥》则以八儿的视角,描写了熬制腊八粥、吃腊八粥的场景,展现了当时腊八节的风俗。预设3:《藏戏》既讲述了藏戏的起源故事,又介绍了藏戏的特点。2.师生互动,启发学生选材。教师过渡:关于家乡的风俗习惯,你会写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14)先小组交流,然后推荐代表再全班交流。预设1:我想到了可以写家乡的传统节日风俗,如清明节扫墓、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赏月等。预设2:我们也可以写家乡的饮食风俗,如元宵节吃元宵、重阳节饮菊花酒、冬至吃饺子等。预设3:我们还可以写家乡的礼仪风俗,如小孩子满月抓周、盖新房上梁仪式、婚嫁风俗等。预设4:民族特色服饰、民间工艺等风俗也可以作为写作对象,如傣族服饰、佛山剪纸等。3.巧用导图,理清思路。(出示课件15)教师过渡:同学们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画一个思维导图,总结一下吧!本次习作的主题是“家乡的风俗”,我们可以写哪些内容呢?预设1:我们可以写传统节日风俗,如清明节扫墓、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元宵节、猜灯谜……预设2:饮食风俗也可以写,比如元宵节吃元宵、重阳节饮菊花酒、冬至吃饺子……预设3:还可以写礼仪风俗,比如:小孩子满月抓周、婚嫁、丧葬、祭祖……预设4:还有些其他风俗,比如,民族特色服饰、民间工艺……4.指导学生说一说准备写的家乡风俗。(出示课件16-19)指导学生借助“我准备写的家乡风俗是……它的主要特点是……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说一说自己家乡的风俗。①学习小伙伴介绍的家乡风俗。学习小伙伴1:我准备写的家乡风俗是端午节赛龙舟,它的主要特点是比赛激烈、场面壮观。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我目睹的比赛场面,十几条龙舟在水面上列队进行比赛,锣鼓声、口号声、呐喊声不绝于耳。学习小伙伴2:我准备写的家乡风俗是春节拜年,它的主要特点是表达祝福。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给爷爷奶奶拜年,祝他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爷爷奶奶笑得合不拢嘴,一人给了我-一个大红包,我开心极了。学习小伙伴3:我准备写的家乡风俗是十月办庙会,它的主要特点是活动众多、热闹非凡。我印象最深的是舞龙表演,舞龙队通常是要被请到工厂里的,在厂里舞来舞去,象征着工厂蒸蒸日上,如龙飞天。②你准备介绍的家乡风俗。我准备写的家乡风俗是,它的主要特点是。我印象最深的是。学生根据学习小伙伴的提示,仿照句式,说一说自己家乡的风俗,教师相机指导。(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小伙伴的表达与分享,让学生明确怎样说清楚自己的家乡的风俗,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四、研读课文、课外片段,学习写作方法教师过渡:如何向同学们介绍你的家乡的风俗呢?下面我们一起跟着课本和课外片段一起学一学写作方法吧!1.研读课文片段,学习写作方法。(出示课件20)(1)教师指导学生怎样写出风俗的特点。①根据表达需要,确定习作重点。教师引导:在《北京的春节》中,老舍先生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北京从腊八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的全过程。但是为了突出北京春节的隆重和热闹,作者重点介绍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等五个富有代表性的节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次习作中,我们也要像老舍先生一样,围绕自己想表达的主要意思,确定习作的重点。写作时,重点内容详写,其他内容略写,详略安排得当。教师提问:在下面情境下,我们可以详写哪些内容,略写哪些内容?(出示课件21)情境一:选择“介绍一种风俗”的主题时,如果想让大家了解这种风俗。预设:重点介绍这种风俗的内容或活动形式,适当地写出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情境二:选择“介绍一种风俗”的主题时,如果想要突出这种风俗的历史底蕴。预设:可以重点介绍风俗的由来,适当介绍这种风俗在现代生活中的继承和改良。情境三:选择“介绍一种风俗”的主题时,如果想要让大家对这种风俗有更深入的认识。预设:可以重点介绍风俗的文化内涵,揭示其背后的意义价值及自己的思考。适当地写出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情境四:选择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的主题时,如果想要让大家感受这种风俗。预设:可以重点介绍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略写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②运用场面描写,把活动现场的情况写清楚。(出示课件22)教师引导学生明确:风俗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很多,写作时要注意对活动场面进行描写,写--写人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当时的环境、气氛是怎样的;也可以写-写活动当天家家户户都在做什么。教师出示《北京的春节》片段。(出示课件23)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北京的春节》)教师提问:在这个语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初一这一时间段的活动场景的?预设:老舍先生写正月初一这一时间段的活动,分别写了男人们去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孩子们逛庙会的情形,突出了北京的春节喜庆、热闹、美好的特点。(2)教师指导学生怎样写出参加风俗活动的实际体验或感受。(出示课件24)①借助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腊八粥》)教师提问:在这个语段中,八儿有怎样的心理活动?预设:这段话是对八儿心理活动的描写,通过写他对锅中煮的腊八粥的想象,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可爱、贪吃的小男孩形象。②借助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出示课件25)“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是啊!孥孥说得对。”“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腊八粥》)教师提问:再来看看这个片段,它运用了那种描写方法呢?预设:作者通过对八儿与妈妈对话的细致描写,表现出八儿对吃腊八粥的渴望,以及希望可以吃到更多的腊八粥的强烈愿望,非常真实。(设计意图:结合课文典型语段进行解读,让学生明确如何通过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把事例写得更加细致、具体,将自身感受融入细节描写中。)2.巧借课外片段学技法。(出示课件26、27)教师过渡: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课外片段,边读边思考小伙伴运用的哪些技法值得我们学习。片段一:春节扭秧歌扭秧歌真是太迷人了,不但场面壮观,而且动作整齐划一,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观看,这让春节变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接下来,我也加入扭秧歌的队伍里。一位高个子阿姨教我扭秧歌,她先放慢脚步给我示范,接着抓着我的手一起动。由于我的动作不太熟练,手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就是不协调。这时,阿姨笑着说:“脚下走‘十’步,胳膊前后摆,腰肢随着音乐扭起来。扭秧歌要自然、大方,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多练习就会了。”听了阿姨的话,我试着放开脚步,也不怕别人嘲笑了,大大方方地扭起来。慢慢地,我找到了感觉,动作越来越熟练了。预设1:片段重点介绍了春节的风俗——扭秧歌。预设2:片段抓住扭秧歌壮观的场面、整齐划一的动作,以及阿姨教“我”扭秧歌等内容,从不同的方面来写,内容很丰富。预设3:片段写出了自已参加风俗活动的体验,表现了“我”的兴奋与激动。教师总结:这名同学介绍了春节扭秧歌的风俗,简略介绍了场面、动作,重点叙述了“我”是如何学扭秧歌的,不仅重点突出,还写出了自己的体验,富有情趣。教师过渡:我们继续看片段二。小组合作思考小伙伴运用了哪些技法,片段中有哪些地方还需要完善。片段二(出示课件28-30)草龙还没到门口,我们就听到里面传来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这户人家一早就把厅堂收拾好,准备好鞭炮,恭候草龙的到来。“三分龙,七分舞。”这是爷爷常说的一句话。的确,龙要舞才能显出它的威风。只见爷爷转动龙珠,在前方开道,龙头紧跟其后,跃跃欲试,仿佛一口就能吞下那颗又大又亮的龙珠。龙身跟随龙头有节奏地飞舞着,这招“蛟龙漫游”甚是流畅。主人赶紧拿出糖果、茶水等来招呼大家。舞草龙结束了,热烈的鞭炮声再次响了起来。在鞭炮声中,爷爷告诉我:“舞草龙现在还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小组合作评议,全班进行交流。预设1:小作者写风俗活动时,重点介绍了爷爷舞草龙的过程,略写了其他内容,主次分明。预设2:小作者叙述爷爷舞草龙的过程较简单,重点不突出。预设3:我觉得片段如果能再适当融入与舞草龙相关的知识,内容会更丰富,更有趣味性。教师追问: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时,如何把风俗活动写具体呢?小组合作修改,小组汇报,全班交流。预设1:可以介绍一下风俗活动的来历。如,“听爷爷说,舞草龙这个习俗大有来历呢。传说‘八仙’之一的韩湘子为解家乡旱灾,他召来东海‘青龙’,普降大雨。家乡喜逢甘霖后,获得了大丰收。从此以后,每年乡亲们都用金黄色的稻草扎成草龙,祈求风调雨顺。”这样写可以增加习作的传奇色彩,更具可读性。预设2:介绍一下风俗活动的美好寓意。如:“我查阅资料得知,草龙来到谁家,就预示着这家来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这样可以使读者深入了解草龙还没到门口,人们就把厅堂收拾好、准备好鞭炮的原因了。预设3:细致描写风俗活动的过程,将场景逼真地刻画出来。如,“忽然,爷爷将龙珠滑向了龙尾,龙头紧追不舍,来了个‘龙头穿裆’的招式,引得围观的群众一片喝彩。”教师小结:在写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时,如果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等内容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会大大地增强习作的可读性。(设计意图:通过对学习小伙伴所写的片段进行解读,让学生明确写作过程中可以运用的写作技巧;评改习作片段,为完成和修改整篇习作作铺垫。)五、佳作欣赏,学习写作技巧1.教师过渡:在学习完选材方法和写作技法后,我们来看一篇例文《家乡的风俗》。我们先来看这篇例文的写作提纲,并积累例文中的新鲜词语。(出示课件31)教师总结:一个好的提纲是写作成功的基础,优美的用词会让读者眼前一亮,我们在写作前也要列好提纲,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让优美词汇为自己的习作增色。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自己阅读习作例文,边读边思考例文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思考完后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出示课件32—36)家乡的风俗何家轩说起傣族的民风民俗,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哪!走进我们傣族人的生活,可以看到傣族最具特色的挂包——筒帕。傣族人生产的筒帕历史悠久,制作精美。以前筒帕用麻、棉纺织而成,现在用丝和棉混纺。筒帕式样美观,制作精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筒帕上有许多彩色的条纹,交错在布包上,错落有致。一串银色的铃铛挂在布包上,不时发出异常清脆的响声,十分悦耳。傣族的筒帕不仅漂亮,对傣族的姑娘小伙儿来说,它们还是表达爱慕之情的信物。当然,说起傣族的习俗,泼水节然必不可少。泼水节是傣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力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时间为公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第一天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三天是新年,傣族人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的清晨,傣族男女老少都穿上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接着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一朵朵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水花在空中盛开。大家互相泼呀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四处飞溅,朵朵水花映着灿烂的笑脸,我被这欢乐的海洋所感染,被这壮观的场面所震撼!“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虽然是少数民族,但人们的热情、古朴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饰装点着这片土地,也装点着傣族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各小组汇报交流,全班评议。预设1:开头总写傣族的风俗多,引出下文。预设2:第2自然段对傣族最具特色的筒帕进行具体介绍,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预设3:第3自然段“最隆重”“最大”“最多”等词语突出了泼水节的重要地位。预设4:第4自然段运用场景描写,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描写得十分生动,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预设5:结尾写出了傣族人民的风土人情,表达了对家乡风俗的喜爱之情。(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例文,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本单元的习作要求。让学生参考与借鉴例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习作。)(出示课件37)教师小结: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两点。其一,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小作者详细描写了筒帕的相关内容和泼水节的活动形式,略写了自己的实际体验,突出了文章的重点。其二,场面具体,尽显特色。小作者运用场面描写,把泼水节肆意泼水、载歌载舞的节日场面描写得生动具体,让人如临其境,很有感染力,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了傣族的民族特色。六、巧拟题目,学列提纲1.自主交流拟题方法。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为本次习作拟题?(出示课件38)预设1:可以直接用习作题目,例如《家乡的风俗》。预设2:以风俗活动的名称拟题。例如《家乡的庙会》《有趣的舞草龙》。2.依照范例,学列写作提纲。(1)教师引导:写作前拟好提纲,不仅能够厘清写作思路,还能让作文的结构清晰。(出示课件49-42)引导学生观察写作提纲范例,思考:怎么列一个完整的写作提纲?写作提纲由哪些部分组成?组织学生结合课件,交流如何列写作提纲。出示提纲样例:①“总-分-总”结构,结构完整。②详略安排巧妙,重点突出。③风俗特色鲜明,知识丰富有趣。④过程具体细致,内容全面有序。(2)(出示课件43)学生自主列写作提纲,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列完提纲后,师生交流提纲内容,教师相机引导,帮助学生完善提纲内容。(4)学生修改提纲。七、积累素材,动笔写作1.教师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要向大家自己家乡的风俗,就要写家乡风俗的主要特点,参加风俗活动的现场情况和自身感受。我们也学习了写作方法,接下来老师还准备了一些有关本次习作的写作素材,大家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44-59)学生自主阅读写作素材。2.教师引导: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按照拟定好的习作提纲,写一写家乡的风俗吧!学生动笔完成习作,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写作素材的提供,大大降低习作的难度。)【板书设计】家乡的风俗介绍风俗或经历抓住重点写特点写出体验或感受第二课时(范文+点评+升格)【教学过程】一、评议习作,自主修改1.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针对《家乡的风俗》上了一节习作指导课,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习作。这节课,我们将围绕习作要求,赏评同学的习作,在赏评过程中,希望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随时修改自己的习作。各小组推荐一个同学,交流分享,其他学生评议:哪些地方写得好,你最欣赏哪里,你还想提出什么建议。教师相机指导。2.修改习作。教师引导: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同学们可以对照评价表评价一下自己的作文。评价内容评价细则自评文章内容能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或者能写出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能写出风俗的来历能表达出对风俗的感受文章结构开头直接点明风俗是什么中间详略得当,重点写出风俗的特点写自己参与的活动时,重点写清现场情况和自身感受结尾照应开头,表达对风俗的喜爱之情语言表达用词准确,能准确写出风俗的特点语句流畅,能使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表达有新鲜感要点:学生阅读评价表,老师解释评价表如何使用,符合要求的在自评栏里打√。学生对照评价表,自主评价、修改习作。二、展示佳作,共同赏析1.例文一:家乡独特的拜年风俗(出示课件3--9)(1)师生共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例文中的重点语句,读后交流:这篇文章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2)师生交流、讨论,教师适时出示旁批,指导学生学习例文的写法。①第1自然段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家乡地方特产丰富,引出与之有关的风俗。②第3自然段中,讲述与武穴酥糖有关的传说故事,增添了这一风俗背后的文化内涵。③第4自然段中,“最初也许是动人的故事打动了我,而后来对它产生深厚的感情是因为它的味道。”过渡句,承上启下,使内容衔接紧密。④第4自然段的味觉描写,描写武穴酥糖的味道,很形象。⑤结尾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了这一风俗的文化内涵,深化了文章主题。教师总结:(出示课件10)这是一篇介绍拜年时带地方特产及因之形成的地方风俗的习作。小作者用凝练而生动的笔触,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武穴酥糖的传说和味道,让人读后如闻其香、如品其味。文章开篇直奔主题,正文重点突出,结尾抒发感情,照应开头,全文一气呵成,是一篇难得的佳作。2.例文二:家乡的端午风俗——赛龙舟(出示课件11--17)指名学生轮读,读后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派代表发言。预设:(1)开头交代了写作对象——端午节赛龙舟,引出下文。(2)第2自然段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对观众的描写,烘托出龙舟比赛的精彩以及人们急切盼望的心情。(3)第3自然段中的“龙头形态各异:有的长着犄角,睁着眼睛,精神十足;有的龙口微张,仿佛要喷出熊熊火焰;有的龙头高昂,长须飘动,威武无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龙头的形态特点。(4)第4自然段,“一条条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向前冲去,顿时,锣鼓声、呐喊声、鞭炮声混成一片,好不热闹”,运用比喻修辞把龙舟比作离弦的箭,形象地写出了龙舟划行速度之快。(5)第4自然段的场面描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赛龙舟精彩、激烈的场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6)自然结尾,龙舟比赛结束,表达不舍之情。教师总结:(出示课件18)这篇习作,小作者从观看民俗活动的角度来介绍家乡的风俗。文章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和视觉、听觉描写,生动细致地再现了端午节家乡赛龙舟的热闹场面,让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感受到了浓烈而又淳厚的乡情民俗。3.例文三:赏花灯(出示课件19—25)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这篇文章有哪些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小组内讨论交流。预设:(1)文章开门见山,点明自己最喜欢的家乡风俗是元宵节赏花灯,引出下文。(2)第2自然段介绍了元宵节赏花灯这一风俗的来历,丰富了文章内容(3)第3、4自然段重点突出,花灯的样式很多,小作者重点介绍了桃花灯、荷花灯和孔明灯。(4)第4自然段末尾,运用比喻修辞,渲染了元宵佳节人们赏花灯的热闹气氛。(6)结尾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赏花灯这一风俗的喜爱之情。教师总结(出示课件26):这篇习作,小作者选取了元宵佳节赏花灯的热闹情景,展现了家乡的风俗。文章结构完整,语言丰富细腻,融情于景。街上琳琅满目的花灯和络绎不绝的人群,都充分表达了小作者对家乡风俗——元宵节赏花灯的喜爱之情。4.例文四:家乡的中秋节(出示课件27—32)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这篇文章有哪些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小组内讨论交流。预设:(1)开篇通过歌谣引出中秋节,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第2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中秋节月亮的美丽。(3)第2自然段,引用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了对外公和外婆的思念之情。(4)第3自然段巧用过渡,由赏月、思念亲人过渡到品尝月饼,内容衔接自然。(5)第四自然段,详写赏月、吃月饼,略写关于月亮的传说,详略得当,重点突出。(6)结尾表达对中秋节的感受,深化了文章主题。教师总结(出示课件33):小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家乡中秋节的习俗,重点描写了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的习俗,略写了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和传说,详略得当,重点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