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A卷)(含答案)_第1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A卷)(含答案)_第2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A卷)(含答案)_第3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A卷)(含答案)_第4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A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密☆启用前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A)2024.1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为中国史前两大农业文化区分布图。该图可以用来说明A.人类文明的扩展 B.人口数量的增加 C.阶级关系的分化 D.社会经济的转型2.殷人相信天神、地上的山川河岳和四方风等自然神,凡事都要敬神问卜;周人相信天命,但更加强调德治,以德配天,更强调祭祀祖先神。这反映周朝A.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B.通过分封制稳定了统治秩序C.治理方式更加理性化 D.有效地规范了统治者的行为3.服装史专家周锡保总结了中国服装史上五次重大变革,其中第一次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将西北狩猎民族的裤褶、带钩、靴等服饰引入中原,令军中官兵改去下裳而着裤。这一举措A.反映了政治秩序变动 B.适应了战争方式的变革C.增强了华夏民族认同 D.旨在提高生产能力水平4.阴阳家以周朝为“火德”,认定取代周朝的朝代属于“水德”,而水德在时间上代表冬季,颜色“尚黑”。秦始皇于是规定,以冬季之始十月为一岁之首,衣服旌旗均以黑为主色。秦始皇此举意在A.宣示王权至高无上 B.宣扬政权的合法性C.吸收融合诸子思想 D.借助神权巩固统治5.汉武帝时期颁行“左官律”,曰“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贫者或乘牛车。”该规定的出发点是A.缓解用度不足 B.惩治诸侯腐败 C.维护政治统一 D.规范地方行政6.开皇三年(583),隋文帝令地方阅实户口,不实者向里正、党长问罪。随后制定“输籍定样”,计算人户资产制定户等的标准。这些措施A.加速了人口的增长 B.意在削弱地方势力C.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D.助推了隋朝的强盛7.唐太宗认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基于此,唐朝实行A.开明民族政策 B.科举选官制度C.三省六部制度 D.严密监察制度8.宋代路级机构的设置形成了“婚田、税赋则隶之转运,狱讼、经总则隶之提刑,常平、茶盐则隶之提举,兵将、盗贼则隶之安抚”的分工格局。漕、宪、仓三司除了各司其责之外,还负责对路内所辖的地方官吏进行行政监督,所以又通称“监司”。据此可知,宋代的路级机构设置A.形成了完备的监察体系 B.造成了朝野官员的倾轧C.保障了宋朝社会的稳定 D.增强了国家的治理能力9.宋朝科举试中的卷式“不考式”,是指试卷文字格式不符合规定,如不避讳,诗赋落韵之类。举子因触犯“不考式”而被黜比例甚高,如郓州考生周无逸试卷本属“优等”,只是最后忘写“谨对”二字,即遭黜落。这反映出宋朝科举A.陈腐死板毫无新意 B.无法真正选拔人才C.开启八股取士先河 D.注重规范要求严苛10.《辽史》载:“征商之法,则自太祖置羊城于炭山北,起榷务以通诸道市易。太宗得燕,置南京,城北有市,百物山待,命有司治其征;余四京及它州县,货产懋迁之地,置亦如之。东平郡城中置看楼,分南、北市,禺中交易市北,午漏下交易市南。”这反映出当时A.辽宋民间贸易繁盛 B.百姓赋税负担沉重C.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D.社会经济有所发展11.南宋张拭认为,“夫万物本乎五行,五行本乎阴阳,阴阳本乎太极,太极本无极也。则原始之义其趣味,其有穷始乎?始终一理也。”这表明他主张A.突出道家思想的核心作用 B.遵循天人感应的儒家学说C.建立兼容并蓄的理学体系 D.贯彻经世致用的治学理念12.用于制作青花瓷器的钴蓝料,在元代之前的瓷器中并不常见。学界普遍认为,元朝时来自西亚地区的工匠与波斯青料“苏麻离青”为烧制出蓝白相间的青花瓷提供了条件,使得青花瓷器在色彩上具有了独特、鲜艳的蓝色。这表明A.区域间交流促进艺术创新 B.元代制瓷工艺冠绝天下C.技术进步得益于经验积累 D.商贸往来促进民族交融13.乾隆中期逐渐形成督抚制度,总督一省一设或数省一设,负责辖区内的军事事务;巡抚一省一设,负责省内的民政和财政事务,形成军、民(财)分立的格局。但事实上,总督往往“厘治军民,综制文武”,而巡抚又加“提督军务”衔。这主要是为了A.彰显最高统治者的权威 B.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依照山川形便进行划分 D.便于不同地区间的交往14.下图是《天工开物》“粹精”卷记述的农户谷物加工过程:“凡稻去壳用砻,去膜用舂、用碾。然水碓主舂,则兼并砻功。”这反映出A.农业生产的行业分工 B.经验积累加速技术革命C.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 D.机械动力打破自然限制15.最初的话本,仅由说话人当作秘本使用。明清时期不断对底本进行艺术加工,加上书坊老板的搜求谋利,逐渐突破了艺人们保密的限制,使话本逐步整理刊印,由不公开的秘本到公开贩卖,正式的白话文学也随之成长起来。这说明了A.商品经济成长影响文学发展 B.艺术创新是白话文学的关键C.小说是思想启蒙的主要载体 D.白话文学传播促进社会启蒙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16题14分,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3分,共55分。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周秦之变材料一自三代始,迄于近代,上下四千年。其间,制度设计之事,史不绝书。然而,择其具有原创意义、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制度设计,主要有三次,分别出现在周代、秦朝和近代。……前两次制度设计以家天下政治为核心,先后形成了王制和帝制的模式;近代以孙中山为首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制度设计,效仿法、美模式,开启中国民主制度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政治的基本方向。——摘编自盛险峰《论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制度设计》材料二正是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剧烈的社会变革,才造就了秦朝的社会转型,这一转变的阶段就称之为“周秦之变”。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秦朝与西周相比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还是社会结构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次转型从春秋时期的礼乐崩坏开始,到商鞅变法之际发生剧烈变化,并以秦始皇建立帝制为终点。——摘编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转型:“周秦之变”》(1)根据材料一,列举“王制”和“帝制”的制度框架,并分别分析其制度建设的意义所在。(11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周秦之变”的具体表现。(3分)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从租庸调到两税法材料一租庸调制,源于北魏的租调赋役制,是唐朝初期所实行的赋税制度。《高祖纪》记载:每位成年男子分配田地一顷,每年缴纳粟20斗、稻米30斗;一年纳绢二匹,绫二丈,布加五分之一,绵三两,麻三斤,不种桑养蚕的地方,一年纳税十四两银子;一年要服役20天,不去服役的每天纳绢三尺。——《唐朝两税法: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革的首个里程碑》材料二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唐德宗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颁行了新税制——两税法。两税法是在继承先前地税和户税征收精神的前提下,提出的统一按每户的实有田亩和资产征税的赋役制度。两税法实行量出制入的课税原则,中央根据财政支出,确定全国总税额,摊派到各地征收;内容上包括户税和地税,不分主户客户,“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一律在现居住地建立户籍。同时根据资产定出户等,以户等为根据定出产税的税额,定税的依据主要是资产(包括土地、桑麻、居宅、牲畜、钱财等),据以征课货币税和地税,按田亩等级征课不同税率的实物税。凡有产者就必须缴纳赋税;两税法推行后,废除租庸调和一切杂税,对于没有固定住所的商人,由所在州县,按首日的三十分之一征税;分夏、秋两季进行两次纳税,夏税不得超过六月,秋税不得超过十一月,法定的征收物品分谷物和钱币两大类。——《论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浅析唐朝两税法的进步意义》(1)分析与租庸调制相比,两税法的变化创新之处。(8分)(2)分析说明“唐朝两税法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革的首个里程碑”。(6分)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材料一当今天下根本在于江淮,天下无江淮不能以足用,江淮无天下自可以为国。何者?汴口之入,岁常数百万斛,金钱布帛百物之备,不可胜计,而度支经费尚闻有阙,是天下无江淮不能以足用也。吴楚之地,方数千里,耕有余食,织有余衣,工有余材,商有余货,铸山煮海,财用何穷?水行陆走,馈运而去,而不闻有一物由北来者,是江淮无天下自可以为国也。——[宋]李觏《寄上富枢密书》材料二“谚云:湖广熟天下足,江浙百姓全赖湖广米粟。朕南巡江浙,询问地方米贵之由,百姓皆谓,数年来湖广米不至,以致价值腾贵”。——《圣祖仁皇帝圣训》,康熙三十八年图1宋代太湖平原粮食运销路径图图2明清“湖广熟,天下足”示意图——韩茂莉《宋代农业地理》——张国雄《明清时期的两湖移民》概括材料中谚语变化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作出相应的历史解释。(14分)19.(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乾隆朝的忧患材料一清初统治者已经觉察到“民生所以未尽殷阜者,良由承平既久,户口日蕃,地不加增,产不加益,食用不给,理有必然”。乾隆曾慨叹“朕查上年各省奏报民数,较之康熙年间计增十余倍。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且庐舍所占土地亦不啻倍蓰。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朕甚忧之”。乾隆二十年(1755)英国商人提出“收饷定海,运货宁波”的要求。清政府认为西方国家北上浙江“将来番舶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于海疆重地,民风习俗,均有关系”。于是先是提高浙海关关税,使英商无利可图,返回广州,随后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又下令关闭浙海、闽海、江海等三关,仅留广州一口和英国等国贸易。——摘编自郑天挺《清史》材料二各级官吏贿赂公行,各省亏空之弊起于乾隆四十年以后。州县有所营求,即有所馈送,往往以缺分之繁简,分贿赂之等差。此等赃私初非州县家财,直以国帑为黄缘之具。上司既甘其饵,明知之而不能问,且受其胁制,无可如何……一县如此,通省皆然,一省如此,天下皆然。——李桓《国朝耆献类征选编》(1)材料中清王朝面临哪些社会问题?(4分)(2)请对清朝中期的社会问题进行历史阐释。(9分)高一历史试题(A)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2.C3.B4.B5.C6.D7.C8.D9.D10.D11.C12.A13.B14.C15.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16题14分,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3分,共55分。16.(14分)(1)王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3分)意义: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宗法制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礼乐制度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3分)帝制: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3分)意义:促进了封建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2分)(2)表现:政治上,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从世卿世禄制到封建官僚体制;经济上,从土地公有的井田制到土地私有制;思想文化上,从推崇“敬天保民”的礼乐思想到推崇以吏为师的法家思想。(3分)17.(14分)(1)变化:征税标准的变化:租庸调制主要依据人口和土地来征税;两税法以财产为主,不再区分主户和客户。税种和征税次数的变化:租庸调制税种繁多,包括租、庸、调等,征收次数不限;两税法将多种税收合并为地税和户税,一年征收两次,分别为夏季和秋季。税收内容的变化:租庸调制主要以实物地租为主;两税法改为以金钱为主,允许使用货币缴纳税款。(8分)(2)两税法扩大了税源,简化了手续,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挽救了唐朝中期以后的经济危机,稳定了唐朝政权的统治。改变了中国古代长期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开始以土地和财产作为主要征税标准,是我国古代税制的一大变革。(6分)18.(14分)现象:粮食主产区由宋代的太湖流域(苏湖地区)转为明清时期的湖广地区。(1分)解释:宋代的北民南迁为江南补充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历代江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太湖流域良好的自然环境适合农业开发;江南社会相对安定有利于农业生产;统治者的重视促进农业发展。到南宋时期,太湖流域成为粮食的重要产区,经济重心南移,因而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5分)明清时期,随着江南等地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城镇经济的繁荣,更多人从事工业商业或者选择种植经济作物,粮食主要依赖湖广地区的输入。明清人口向湖广地区迁移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的传入,农业种植技术的改进,使得更多土地得到开发利用,长途贩运的发展为粮食外销提供条件。加之当地农业生产条件较为适宜,所以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8分)19.(13分)(1)问题: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突出;西方列强活动于东南沿海,要求开拓国内市场,对中国主权构成威胁;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限制了中外贸易;吏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