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考试时长:60分钟:试题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器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朋友对个人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应谨慎择友。下列古语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是()A.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C.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网络在生活中,而非在网络中生活”,这是某校贴在电脑教室里的一条宣传标语。对这句宣传语的理解正确的是()A.网络不是生活的全部,不做网络的俘虏,要做网络的主人 B.网络生活很丰富,网络沟通无极限C.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扩大了交往领域 D.互联网是高科技的产物,人类的进步离不并网络3.漫画“如果你攥紧了拳头,谁也无法和你握手”启示我们()①不能封闭自我,要善于感受生活的美好②朋友任何要求我们都不能拒绝③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④呵护友谊,需要我们彻底改变自己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傅雷家书》中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①交友需要持续行动②交友不必讲原则③交友也要学会宽容④学会正确处理冲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在新加坡国家经济发展时期,国家旅游局局长给总理写信说,“我们的旅游业实在不好搞,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总理给他回了五个字,“有阳光足矣!”从那时起,新加坡就将自己的国家全部种上花草树木,将它建成世界上唯一的花园式国家。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接纳自己需要乐观心态,更需要智慧、勇气②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不必与他人进行任何比较③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我们要不断探索自己、发展自己④扬长避短,才能做更好的自己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6.从下图漫画中,我们可以汲取的人生智慧有()A.切实有效地保护好个人隐私 B.不做网络的奴隶,要做网络的主人C.理性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D.坚决抵制和拒绝他人的帮助7.邀请老战士走进校园讲述他们亲历红色故事;运用电影片段解读党史,让学生对党的百年历程更加可知可感;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在历史文物和互动体验中感悟初心使命……这一系列活动()①表明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校外也可学习②表明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也可以是学习③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爱党的情感、爱国的热情④表明学会学习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俗话说: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解一生之需。这句话启示我们()A.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B.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C.学会学习,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D.学习没有终点,终生都需要学习9.歌曲《中学时代》中唱到“什么时光最值得珍爱?是这幸福的中学时代。什么时光最难以忘怀?是这美好的中学时代。什么时候懂得了人生?是在求知的中学时代。啊,中学时代,黄金时代!”这说明中学时代()①可以让我们拥有无限自由和挑战②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③见证着我们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④比其他任何成长阶段都有意义和价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0.“摘星星的妈妈”王亚平自入选航空员大队以来,除了高强度的训练,晚上还要学习空气动力学等30多门功课。她用辛勤的汗水和超越常人的毅力圆梦太空。这说明()①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②学习激发前进的动力③有梦想就一定能成功④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苦乐交织的过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1.中学生静静感叹到:“小轩是个学霸,小莉才艺俱佳,小亮帅气俊郎……我平凡得像一粒尘埃。”“其实,静静是班上最阳光、最有人缘的女孩。”这启示我们应()A.学会接纳自己、欣赏自己 B.懂得为他人的成就加油喝彩C.激发创造潜力,发展自我 D.不断超越他人,迎接新挑战12.古人有许多关于友谊的描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些古诗名句启示我们()①友谊是心灵的相遇②友谊意味着没有冲突③友谊给人温暖与力量④友谊是朋友间的吹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七年级的丽丽最近在微信上认识了一位自称是高中生的网友,有心事想跟网友倾诉,有快乐想跟网友分享。不久,网友提出了周末线下见面的邀请。面对邀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为避免伤害友情,勉强答应 B.网络具有虚拟性、慎重考虑C.网络具有开放性,热情应邀 D.网络交友风险多,远离网络14.作为好友的小杨应()小杨:你今天一直眉头紧锁,下课发呆,问你也不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我很担心。小江:你不要再问了,我不想说。A.持续行动,继续追问 B.尊重对方,给予空间C.保持冷静,结束友谊 D.不辨是非,指责埋怨15.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出示两句名言:“人生不会太过圆满,不完美也未必是遗憾”;“世间万物都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请问,这节课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多把尺子量自己 B.接纳与欣赏自己C.我们要飞得更高 D.人贵有自知之明16.调查显示当下中小学生越来越“宅”,很多人不喜欢外出与小伙伴一起活动,而是更愿意“宅”在家里,上网玩游戏、与网友聊天。对这种“同宅生活”,你的看法是()A.不赞同,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毫无意义B.赞同,网络交往是当下最佳交往方式C.赞同,网络交往可以随心所欲,不受约束D不赞同,应正确使用网络,重视现实人际交往17.2022年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向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发去贺信,“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读书学习能点亮我们的生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学习只是知识的获取②学习能让我们生活更充实③学习点亮个体生命④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8.国庆节以后,王磊觉得好朋友小宏跟自己疏远了,与他新同桌的关系更加亲密,对自己则爱搭不理,王磊为此非常难过,也非常气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告诉王磊同学()A.友谊是不能变的,小宏这种人不值得交往B.小宏的疏远证明你们之间不存在真正的友谊C.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D.有些人随时都可能离开,对朋友不要太忠诚友善19.随着微博、微信、QQ等网络社交软件日益火爆,中学生利用手机社交软件聊天成为一种“时尚”,但同时也带来诸多负面问题。从安全角度考虑,中学生利用手机社交软件聊天应注意()①不随便向网友透露自己真实信息②提高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不轻信网上信息③不随便和网友见面,如有必要需家长陪同④培养对自己有益的课余爱好,杜绝手机上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当今社会,终生学习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们要确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以适应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新要求。下列说法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②活到老,学到老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第II卷(非选择题)二、分析说明题(2题,共40分)21.【实验与调查报告】认真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在美国一份针对80余万名学生的调查中,95%以上的人在评估自己与他人相处能力时都认为自己高于平均水平。大部分人在与自己的身边人相比时,都会觉得自己更聪明,更好看,更有道德,甚至会活得更久。但自己“优于平均的大多数人”往往是一种错觉。理论上,仅有49%的人是处于平均之上的。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当被要求评价自己时,我们也常用“中等偏上”这样的词汇。(1)结合材料一,说一说:关于认识自己,你有哪些好的方法?材料二这是一个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选了一些运动员,让他们做一些很难做到的运动,并对他们说,由于他们是国内最好的运动员,因此他们能做得到。这群运动员分两组,第一组虽然尽力去做,却总是做不到。接下来,研究人员告诉第二组,第一组失败了。“但你们这一组不同。”研究人员说:“把这个药丸吃下去,这种新药会使你们达到超人的水平。”结果第二组运动员很容易就完成了任务。事后,一名运动员问道:“那是什么药?”研究人员说:“不过是玉米粉末罢了。“正确、恰当的途径和方法能有效地帮助我们将体内的潜能激发出来。(2)结合材料二,想一想:怎样才能做更好自己?材料三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NNIC)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显示,2022年上半年我国社交网络用户规模为7.57亿,网民中社交网站使用率为40.7%。社交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并对人们的信息获得、思考和生活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根据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发布《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社交网络运用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显示,被调查未成年人触网比例高达96.8%,较2021年增长5.4%。在对未成年人的网络社交状况调查中,71.6%表示网上交流的好友主要是“现实中认识的人”。超过一半的人(54.8%)通过网络结交到了现实生活中不认识的新朋友,但大部分与这些朋友仅保持网上的交往(57.6%),只有8.8%表示与网上认识的朋友经常在网下交往。(3)关于网上交友,你有哪些好的建议?22.[用典节选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释义:这句话出自于《礼记·学记》。什么是“独学”啊?独学就是一个人学习,没有朋友跟你一起切磋琢磨。那会有什么后果呢?两个后果:第一个,孤陋,就是见识浅薄;第:2个,寡闻,就是见识不广。个人既学识浅薄又见识不广,就很容易成为井底之蛙,就会固步自封,就会夜郎自大,然后就很难再进步了。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要广交朋友,集思广益。(1)结合材料,想一想:为什么说人生需要友谊?(2)友谊,像一株慢慢生长的植物,需要精心养护。对此,你有哪些好的建议?材料二《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十集《咬定青山不放松》。本集主要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的思想,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和报告中运用的古代典籍,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激励人家树立崇高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用典节选3]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情甲,不能御也。释义:这句格言出自清朝一个学者,叫做金缨,编纂的一部格言集-《格言联壁》,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讲的“名言警句大全”。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要引用这句格言呢?其实他主要在讲立志的问题。意思是说:志向所趋,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意志所向,没有不能攻破的壁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不能抵抗。[用典节选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廓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释义:这是清朝著名的书画家、诗人郑板桥的名篇《竹石》。意思是说: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结合“用典节选3”和“用典节选4”,想一想:我们应怎样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考试时长:60分钟:试题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器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朋友对个人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应谨慎择友。下列古语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是()A.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C.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慎交友。

B:朋友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力,交友应谨慎选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会让自己也变好,接近坏人会让自己也变坏,启示我们要谨慎交友,B符合题意;

A:诗句意思是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是真正聪明,A与谨慎交友不符;

C:诗句比喻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太多,认识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观者看得清楚,C与谨慎交友不符;

D:诗句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要求别人接受,D与谨慎交友不符;

故本题选B。

2.“网络在生活中,而非在网络中生活”,这是某校贴在电脑教室里的一条宣传标语。对这句宣传语的理解正确的是()A.网络不是生活的全部,不做网络的俘虏,要做网络的主人 B.网络生活很丰富,网络沟通无极限C.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扩大了交往领域 D.互联网是高科技的产物,人类的进步离不并网络【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A:“网络在生活中”意思是网络是生活的一部分,“在网络中生活”意为网络是生活的全部,题干标语说明了我们在使用网络的时候,要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节制上网,增强自控力,要做网络的主人,避免上网成瘾,选项A正确;BC:题干没有体现“网络生活很丰富,网络沟通无极限”“网络交往超越了空间,扩大了交往领域”,排除选项BC;D:人类的进步离不开科技,选项D错误;故本题选A。3.漫画“如果你攥紧了拳头,谁也无法和你握手”启示我们()①不能封闭自我,要善于感受生活的美好②朋友的任何要求我们都不能拒绝③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④呵护友谊,需要我们彻底改变自己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建立友谊。①③:“攥紧拳头,谁也不能和你握手”启示我们不能封闭自我,要善于感受生活的美好,开放自己才能有利于建立友谊,故①③符合题意;②④:“都不能、彻底改变自己”的说法太绝对,故②④错误;故本题选A。4.“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傅雷家书》中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①交友需要持续行动②交友不必讲原则③交友也要学会宽容④学会正确处理冲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交友的正确认识。③④: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的意思是要学会宽容。启示我们在交友时要学会宽容,学会正确处理冲突。③④说法正确;①:体现的是建立友谊的方法,说法正确但题文中没有体现,①说法正确与题不符;②:交友要讲原则,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5.在新加坡国家经济发展时期,国家旅游局局长给总理写信说,“我们的旅游业实在不好搞,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总理给他回了五个字,“有阳光足矣!”从那时起,新加坡就将自己的国家全部种上花草树木,将它建成世界上唯一的花园式国家。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接纳自己需要乐观心态,更需要智慧、勇气②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不必与他人进行任何比较③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我们要不断探索自己、发展自己④扬长避短,才能做更好的自己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做更好的自己。①③④:依据题文描述,新加坡的发展变化启示我们接纳自己需要乐观心态,更需要智慧、勇气;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我们要不断探索自己、发展自己;扬长避短,才能做更好的自己,故①③④说法正确;②:“只需”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故排除②;故本题选D。6.从下图漫画中,我们可以汲取的人生智慧有()A.切实有效地保护好个人隐私 B.不做网络的奴隶,要做网络的主人C.理性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D.坚决抵制和拒绝他人的帮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对待他人评价。C:根据所学,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客观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据此,漫画启示我们要理性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C正确;AB:在题干中未涉及,AB不符合题意;D:做法不利于自身的成长,D错误;故本题选C。7.邀请老战士走进校园讲述他们亲历的红色故事;运用电影片段解读党史,让学生对党的百年历程更加可知可感;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在历史文物和互动体验中感悟初心使命……这一系列活动()①表明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校外也可学习②表明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也可以是学习③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爱党的情感、爱国的热情④表明学会学习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学习的认识。①②③:依据题文描述,题文中一系列活动表明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校外也可学习;表明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也可以是学习;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爱党的情感、爱国的热情,故①②③说法正确;④: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题文中没有体现,④说法与题不符;故本题选A。8.俗话说: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解一生之需。这句话启示我们()A.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B.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C.学会学习,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D.学习没有终点,终生都需要学习【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会学习。B:题干这句话说明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启示我们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要善于学习。故B正确;ACD:材料未涉及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终生都需要学习,故排除ACD;故本题选B。9.歌曲《中学时代》中唱到“什么时光最值得珍爱?是这幸福的中学时代。什么时光最难以忘怀?是这美好的中学时代。什么时候懂得了人生?是在求知的中学时代。啊,中学时代,黄金时代!”这说明中学时代()①可以让我们拥有无限自由和挑战②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③见证着我们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④比其他任何成长阶段都有意义和价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学时代的重要性。②③:依据题文材料,中学是黄金时代,说明了中学时代的重要性:中学时代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见证着我们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故②③说法正确;①:题文材料中说明了中学时代的重要性,没有体现中学时代让我们拥有自由和挑战,同时拥有无限自由和挑战的说法是绝对的,故①说法错误;④:生命中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0.“摘星星的妈妈”王亚平自入选航空员大队以来,除了高强度的训练,晚上还要学习空气动力学等30多门功课。她用辛勤的汗水和超越常人的毅力圆梦太空。这说明()①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②学习激发前进的动力③有梦想就一定能成功④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苦乐交织的过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习、梦想的相关知识。①④:王亚平用辛勤的汗水和超越常人的毅力圆梦太空,这说明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苦乐交织的过程,①④正确;②:王亚平还要学习空气动力学等30多门功课,这说明学习激发前进的动力,助力梦想的实现,②正确;③:观点中“就一定能成功”的说法太绝对,③错误;故本题选D。11.中学生静静感叹到:“小轩是个学霸,小莉才艺俱佳,小亮帅气俊郎……我平凡得像一粒尘埃。”“其实,静静是班上最阳光、最有人缘的女孩。”这启示我们应()A.学会接纳自己、欣赏自己 B.懂得为他人成就加油喝彩C激发创造潜力,发展自我 D.不断超越他人,迎接新挑战【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自己。A:依据题文描述,题文中静静只看到他人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表现,启示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欣赏自己,故A符合题意;BCD:观点虽然正确,但在题文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CD;故本题选A。12.古人有许多关于友谊的描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些古诗名句启示我们()①友谊是心灵的相遇②友谊意味着没有冲突③友谊给人温暖与力量④友谊是朋友间的吹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友谊的正确认识。①③: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志同道合、知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友谊给人温暖与力量,①③说法正确;②:友谊也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我们要加以正确的认识,②说法错误;④:朋友之间需要真诚,而不是相互的吹捧,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3.七年级的丽丽最近在微信上认识了一位自称是高中生的网友,有心事想跟网友倾诉,有快乐想跟网友分享。不久,网友提出了周末线下见面的邀请。面对邀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为避免伤害友情,勉强答应 B.网络具有虚拟性、慎重考虑C.网络具有开放性,热情应邀 D.网络交友风险多,远离网络【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网络的相关知识。A:题干内容说明了,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努力做到正确使用互联网,汲取有益信息,结交良朋好友,抵制其不良诱惑,避免负面影响,不能因为避免伤害友情而勉强答应,A错误;B:网络具有虚拟性、慎重考虑,B正确;C:网络具有开放性,热情应邀没有注意保护自身的安全,C错误;D:网络交友风险多,远离网络太极端,应该学会正确利用网络,D错误故本题选B。14.作为好友的小杨应()小杨:你今天一直眉头紧锁,下课发呆,问你也不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我很担心。小江:你不要再问了,我不想说。A.持续行动,继续追问 B.尊重对方,给予空间C.保持冷静,结束友谊 D.不辨是非,指责埋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呵护友谊的方法。B:据所学知识,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要给朋友一些空间,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朋友间需要坦诚相待,但这并不意味着毫无保留。分析题干小杨面对小江不想说的事,要学会尊重对方,给予空间,不再继续追问下去,故B说法符合题意;A:面对朋友不愿说的事,不要继续追问,要学会尊重对方,给予空间,故A说法错误;C:结束友谊是错误做法,故C说法错误;D:“不辨是非,指责埋怨”容易伤害友谊,不可取,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5.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出示两句名言:“人生不会太过圆满,不完美也未必是遗憾”;“世间万物都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请问,这节课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多把尺子量自己 B.接纳与欣赏自己C.我们要飞得更高 D.人贵有自知之明【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接纳欣赏自己。B:“人生不会太过圆满,不完美也未必是遗憾”;“世间万物都有裂缝,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这两句说明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和不足,我们要接纳与欣赏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欣赏自己的独特,欣赏自己的优点等,B符合题意;ACD:说法与题干中的名言不符合,应排除;故本题选B。16.调查显示当下中小学生越来越“宅”,很多人不喜欢外出与小伙伴一起活动,而是更愿意“宅”在家里,上网玩游戏、与网友聊天。对这种“同宅生活”,你的看法是()A.不赞同,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毫无意义B.赞同,网络交往是当下最佳交往方式C.赞同,网络交往可以随心所欲,不受约束D.不赞同,应正确使用网络,重视现实人际交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网络交往。D: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可知,我对于这种“网宅生活”不赞同,应正确使用网络,重视现实人际交往。故D正确;A:理由错误,网络也有积极作用,故排除A;BC:判断错误,故排除BC;故本题选A。17.2022年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向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发去贺信,“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读书学习能点亮我们的生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学习只是知识的获取②学习能让我们生活更充实③学习点亮个体生命④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习的重要性。②③④:根据所学知识,学习能让我们生活更充实,学习点亮个体生命,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所以②③④正确;①: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还包括各种能力的培养,所以①错误;故本题选D。18.国庆节以后,王磊觉得好朋友小宏跟自己疏远了,与他新同桌的关系更加亲密,对自己则爱搭不理,王磊为此非常难过,也非常气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告诉王磊同学()A.友谊是不能变的,小宏这种人不值得交往B.小宏的疏远证明你们之间不存在真正的友谊C.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D.有些人随时都可能离开,对朋友不要太忠诚友善【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友谊的理解。C:材料中,王磊认为好朋友对自己疏远了,非常难过,我们应该告诉他,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应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故C符合题意;A: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故A说法错误;B:朋友的疏远不一定代表朋友之间不存在真正的友谊,故B说法错误;D:我们应该真诚、友善地对待朋友,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9.随着微博、微信、QQ等网络社交软件日益火爆,中学生利用手机社交软件聊天成为一种“时尚”,但同时也带来诸多负面问题。从安全角度考虑,中学生利用手机社交软件聊天应注意()①不随便向网友透露自己的真实信息②提高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不轻信网上信息③不随便和网友见面,如有必要需家长陪同④培养对自己有益的课余爱好,杜绝手机上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慎重结交网友。①②③:依据教材知识,网络交往要学会自我保护。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网络交往对生活的积极作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网络交往对象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意泄漏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的要求。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尽可能找熟悉的朋友或师长解决,不要仅仅依赖网友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以免上当受骗;提高辨别觉察能力,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个别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故①②③正确;④:“杜绝”一词,说法绝对,④错误;故本题选A。20.当今社会,终生学习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们要确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以适应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新要求。下列说法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②活到老,学到老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②③:终身学习是指社会中的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其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②③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符合题意;①④:①指的是要珍惜时光,④指的是要勤奋学习,都不能体现终身学习的理念,①④说法与题不符;故本题选D。第II卷(非选择题)二、分析说明题(2题,共40分)21.【实验与调查报告】认真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材料一在美国一份针对80余万名学生的调查中,95%以上的人在评估自己与他人相处能力时都认为自己高于平均水平。大部分人在与自己的身边人相比时,都会觉得自己更聪明,更好看,更有道德,甚至会活得更久。但自己“优于平均的大多数人”往往是一种错觉。理论上,仅有49%的人是处于平均之上的。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当被要求评价自己时,我们也常用“中等偏上”这样的词汇。(1)结合材料一,说一说:关于认识自己,你有哪些好的方法?材料二这是一个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选了一些运动员,让他们做一些很难做到的运动,并对他们说,由于他们是国内最好的运动员,因此他们能做得到。这群运动员分两组,第一组虽然尽力去做,却总是做不到。接下来,研究人员告诉第二组,第一组失败了。“但你们这一组不同。”研究人员说:“把这个药丸吃下去,这种新药会使你们达到超人的水平。”结果第二组运动员很容易就完成了任务。事后,一名运动员问道:“那是什么药?”研究人员说:“不过是玉米粉末罢了。“正确、恰当的途径和方法能有效地帮助我们将体内的潜能激发出来。(2)结合材料二,想一想:怎样才能做更好的自己?材料三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NNIC)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显示,2022年上半年我国社交网络用户规模为7.57亿,网民中社交网站使用率为40.7%。社交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并对人们的信息获得、思考和生活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根据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发布《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社交网络运用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显示,被调查未成年人触网比例高达96.8%,较2021年增长5.4%。在对未成年人的网络社交状况调查中,71.6%表示网上交流的好友主要是“现实中认识的人”。超过一半的人(54.8%)通过网络结交到了现实生活中不认识的新朋友,但大部分与这些朋友仅保持网上的交往(57.6%),只有8.8%表示与网上认识的朋友经常在网下交往。(3)关于网上交友,你有哪些好的建议?【答案】(1)①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②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③我们可以通过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2)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3)①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②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③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④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解析】【分析】考点考查:认知自己的方法、做更好的自己、网上交友应注意的问题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健全人格【小问1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认识自己的有关知识,从认知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95%以上的人在评估自己与他人相处能力时都认为自己高于平均水平;大部分人在与自己的身边人相比时,都会觉得自己更聪明,更好看,更有道德,甚至会活得更久→可链接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小问2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需要运用做更好的自己的有关知识,从做法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正确、恰当的途径和方法能有效地帮助我们将体内的潜能激发出来→可链接不断激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