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2022级(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一诊)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宜宾市2022级(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一诊)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宜宾市2022级(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一诊)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宜宾市2022级(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一诊)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宜宾市2022级(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一诊)地理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宜宾市普通高中2022级第一次诊断性测试地理(考试时间:75分钟;全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米卜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道小题,每道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4年8月25日下午,冰岛东南部一座冰川冰洞发生坍塌。紧急救援人员于当地时间(当地采用格林尼治时间)15时接到救援电话,并随即前往事发地展开救援工作。表1为该区域多年气候资料统计表。据此完成1~3题。表1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气温(℃)-1.5-0.80.52.96.39.110.610.37.44.4-1.1-1.2降水量(mm)45.651.857.858.363.87571.861.866.555.642.538.7平均日照(h)0.81.93.64.76.98.48.56.54.22.71.30.31.据表推测该区域冰雪量最大的月份是A.3月B.6月C.10月D.12月2.冰洞坍塌发生在8月的直接原因是该地A.降水量丰富B.太阳辐射强C.日照时间短D.平均气温高3紧急救援人员接到救援电话时,北京时间是A.25日0时B.25日23时C.26日0时D.26日23时一个河流系统可由多条汇聚和分散的河道网组成,这些河流在岛屿或砾石滩之间相互交叉,称为辫状河。位于美国阿拉斯加的德纳里国家公园有多条河流在冰川末端发育了典型的辫状河。图1示意德纳里国家公园的辫状河景观。据此完成4~6题。一诊测试地理第1页共6页4.图示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A.大气降水B.冰雪融水C.地下水D.湖泊水5该地区河流发育成辫状的有利条件是A.河床落差大B.河道宽度小C.水位季节变化小D.河水含沙量大6.形成该地区辫状河的沉积物A.分选性好B.颗粒较细C.磨圆度差D.有机质多伊犁河发源于天山汗腾格里峰北侧,经中国新疆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流经峡谷、沙漠地区注入中亚的巴尔喀什湖。卡普恰盖水库位于伊犁河下游哈萨克斯坦境内,将其水库入库站与水库下游的伊犁村水站径流量年分配情况作为重点统计内容,分别统计两个站点每个季节径流量占该站点全年径流量的比例(表2)。研究发现,2010年以前流域水量主要受气候影响,自2010年以后~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据此完成7~9题。表2~站名年份每个季节水量占全年径流量比例(%)3~5月6~8月9~11月12~2月水库入库站2005~200920.940.820.318.0伊犁村水站2010~201424.642.120.313.0伊犁村水站2015~202031.333.519.216.07.伊犁河流域水资源最丰富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8.与2010~2014年相比,2015~2020年伊犁村水站径流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水利工程的调蓄B.西风影响程度加强C.植被覆盖率提高D.春季灌溉用水增大一诊测试地理第2页共6页92010年后随着伊犁河年径流量的变化,巴尔喀什湖A.生物多样性增多B.湖区水位上升C.湖水的盐度增大D.入湖泥沙增多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盛行东南信风,东太平洋水温较低,西太平洋水温较高,西太平洋表面水温高于28°C的区域称为西太平洋暖池区域,该区域是世界上最大的鲣鱼分布海域。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在时空尺度上影响着鲣鱼的分布,28℃等温线东界会受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影响,进而影响鲣鱼资源的分布。图2示意不同气候模式下鲣鱼主要活动场所。据此完成10~12题。10:促使西太平洋暖池区域范围扩大的主导因素是A天气系统B.洋流C.海陆分布D.太阳辐射11.有利于鲤鱼活动范围扩大的条件是A.海水放热增加B.赤道逆流减弱C.东南信风减弱D.秘鲁寒流增强12.西太平洋暖池区域范围扩大时A.秘鲁沿岸降水量减少B.澳大利亚东北侧降水增加C.菲律宾东部降水增多D.东南太平洋渔业资源减少根河是黑龙江流域额尔古纳河的一级支流。1990~2004年间,根河流域湿地呈现出显著的斑块化与破碎化的特征;2004~2019年间,根河流域湿地斑块化与破碎化程度减缓。研究发现,候变化和冻土是影响根河流域湿地变化的主要因素。图3示意1990~2019年根河流域年降水量与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据此完成13~15题。

805313.1990~2004年间,根河流域的气候变化趋势为A.暖湿B.暖干C.冷湿D.冷干14.1990~2004年间,根河流域湿地呈现出斑块化与破碎化的原因是A.雪期缩短B.蒸发增加、C.降水减少D.径流增加5.2004~2019年根河流域湿地破碎程度与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其原因可能是A.冻土融化B.降水增加C.蒸发减少D.下渗增加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沙漠豆原产于澳大利亚热带沙漠地区、独特的血红色叶状花朵,成为抗旱性和观赏性兼具的植物。采用人工控水法,选取我国内蒙古高原中部库布齐沙漠分布的固沙植物黑沙蒿作为实验对照,对澳大利亚沙漠豆进行耐旱实验对比研究,记录不同实验阶段下黑沙蒿和沙漠豆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图4)和质膜相对透性(图5)。备注:相对含水量是衡量植物在干旱条件下能否正常生长的一个重要指标;质膜相对透性是映植物在逆境下受伤害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To是非干旱情况下两种植物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和相对透性的正常值,T₁~T₃为模拟自然条件下干旱程度逐渐加剧时两种植物的叶片相对含水质膜相对透性;与T。阶段相比,干旱加剧的情况下质膜相对透性增幅越大,耐旱能力越差。(1)描述图4中黑沙蒿和沙漠豆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变化特征。(4分)(2)以To阶段为参照,说明图5中从T:~T₃阶段黑沙蒿和沙漠豆对干旱耐受能力的差异。(6分)(3)研究表明库布齐沙漠不适宜大规模引种沙漠豆。试分析其自然原因。(6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某地理爱好者,在卫星地图上发现我国西南某地有“三山二谷”呈东北—西南走向。他带着好奇心自东南向西北,重点考察了甲、乙、丙、丁、戊五个地点附近的岩层。考察沿线地壳相对稳定,既有雄险的山景,也有稻浪翻滚的平坝。图6为示意考察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7佘意沿考察路线的地质剖面图。(1)判断图示范围内的地质构造类型,并简述理由。(4分)(2)说明谷地中平坝的形成过程。(6分)(3)分别推测L1、L2山脊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8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贺兰山的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规律,某研究团队选取了A、B、C、D、E五个地区进行研究,得到了各研究区的生物量和土壤含水量等地理信息。表3为研究区的海拔、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统计表,图8示意各研究区草本和灌木的总平均生物量(不含乔木),图9示意各研究区土壤水分含量。一诊测试地理第5页共6页表3研究区自然带海拔(m)年降水量(mm)年均温(℃)A荒漠草原13501918.32B浅山灌丛18002315.40C山地针叶林24502532.89D亚高山灌丛草甸26002622.32E髙山草甸29002662.19(1)分别描述年降水量、年均温和土壤水分含量随海拔的变化规律。(3分)(2)从水循环的角度,简析研究区A土壤含水量低的原因。(6分)(3)与研究区D相比,据表3说明研究区E总平均生物量明显减少的原因。(6分)(4)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研究区C所属自然带上部的针叶林长势更加旺盛,导致该部位总平均生物量减少。试说明其原因。(6分)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ADBBDCBACBCDDCA1.该地11月至次年2月气温低于零摄氏度,冰雪不断积累,待到气温高于零摄氏度的时候冰雪才开始融化,所以3月冰雪量最大,故选A。2.据表可知8月该地平均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冰洞部分融化,从而缺乏支撑,容易导致坍塌事故,故选D。3.当地采用格林尼治时间,与北京时间相差8小时,当地时间25日15时,此时北京时间为25日23时,故选B。4.该河流发源于多条冰川,其水资源补给为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故选B。5.辫状水系形成过程是:洪水期,河流含沙量大,当洪水流出山口或河道宽阔处,地势变得平缓、河谷比较开阔,河流流速变缓,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沙洲或浅滩;洪峰过后的枯水季节,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出来,形成许多汊流,构成辫状景观,在洪峰退后,浅滩出露形成若干沙岛及多股的忽分忽合河道;再次洪水来时,在原有的河道中又会形成新的沙岛以及新的汊流河道,所以辫状水系处河道多变,所以辫状水系发育的条件是河流落差小、河道开阔、水位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大,故选D。6.该地辫状河的沉积物主要来自冰川末端,其分选性差、颗粒较粗、磨圆度差,有机质少,故选C。7.据卡普恰盖水库入库站材料显示6~8月占比在各个季节中最高,故选B。8.伊犁村水站径流季节变化表明冬春季占比增加,夏秋季占比减少,可能是夏秋季蓄水,冬春季补水,占比增加,水利工程的调蓄所致。西风影响程度加强会导致全年降水增多,不一定是冬春季占比增加,植被覆盖率对季节分配影响较小,春季灌溉用水增大会导致径流占比减少,故选A。9.2010年后随着人类活动影响增大,工农业用水增加,春夏季耗水量增加,径流减少,巴尔喀什湖总入湖水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湖区水位下降、湖水盐度增大、入湖泥沙会减少,故选C。10.西太平洋暖池区域范围大小主要受东南信风的影响,东南信风减弱,秘鲁寒流减弱,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水温升高,西太平洋暖池区域范围扩大,天气系统、海陆分布、太阳辐射均不是其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故选B。11.西太平洋暖池是鲤鱼主要活动场所,说明鲣鱼生长习性是喜温暖的海域,鲣鱼活动范围扩大,说明西太平洋暖池区域扩大,是东南信风减弱,导致秘鲁寒流减弱,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水温升高,引起西太平洋暖池区域范围扩大;海水放热增加会降低水温,暖池区域缩小,鲣鱼活动范围缩小;赤道逆流减弱、秘鲁寒流增强都会导致西太平洋暖池区域缩小,鲣鱼活动范围缩小,故选C。12.西太平洋暖池区域扩大时,为厄尔尼诺气候模式,即太平洋中东部海域异常增温,是东南信风减弱导致秘鲁寒流减弱,太平洋中东部增温,从而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大气环流改变,秘鲁沿岸降水量会增加,澳大利亚东北侧和菲律宾东部降水减少,东南太平洋由于海水增温,导致秘鲁冷水鱼渔业资源减少,故选D。13.该题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力,根据图5可知,1990~2004年间,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气温呈现下降趋势,气候变化趋势为冷干,故选D。14.据材料可知,1990~2004年间,根河流域湿地的变化特点为斑块化与破碎化,说明湿地的水量减少了。据图可知,1990~2004年间,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补给量减少,径流减少,故选C。15.据材料可知,2004~2019年根河流域湿地破碎程度与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气温升高,蒸发加大,但破碎化程度降低,说明气温升高,地表水增加。该地位于黑龙江流域,有较厚的冻土层,气温升高,有利于表层冻土融化,增加地表淡水量,但深层冻土没有融化,下渗量不会增加,故选A。16.(1)黑沙蒿和沙漠豆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递减趋势(2分),沙漠豆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快于黑沙蒿(2分)。(2)T1~T3阶段黑沙蒿质膜相对透性变化幅度不大(2分);沙漠豆的质膜相对透性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