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树立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1页
2019年树立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2页
2019年树立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3页
2019年树立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4页
2019年树立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树立中学高考生物简单题专项训练(含解析)

注: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应对高考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进行强化训练。

第1题:科研工作者对草原进行了调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外来物种黄花刺茄侵入草原后,在短期内数量迅速增加.黄花刺茄的茎秆和果实

上长满尖锐毛刺,毛刺对动物来说是一种信息,能有效降低动物对黄花刺茄的取

食欲望,这表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具有—功能.草原上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对于缓解相邻地区的沙尘天气有一定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通过调查放牧区与未放牧区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发现,放牧区小动物的丰富度明

显低于未放牧区,线虫、蚯蚓主要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这类生物的活动可以促进生

态系统的o

(3)研究丙草原能量传递关系获得下列图解,图中字母A、B、C、D、E表示生态系统的

成分,字母a、b、c、d表示能量,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能量流动方向。流经该生态系

统的总能量是通过过程实现的(填数字序号)。食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

部分能量,这一部分能量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过程应是图示中的箭头所示(填数字

序号)。

【答案】

(1).物理(2).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

定(3).间接(4).物质循环(5).①(6).⑤

试题分析:梳理生态系统的成分、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的相关知识,

通过提取题图中的信息并结合题意,进行相关试题的解答。

(1)毛刺对动物来说属于物理信息,能有效降低动物对黄花刺茄的取食欲望,说明信息

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草原上的植被具有防风固沙、

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线虫、蚯蚓属于分解者,在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的过程中,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

为无机物供生产者再利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2题: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两对

性状独立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

(1)R基因控制合成的淀粉分支酶能促进葡萄糖、蔗糖等合成淀粉,使种子表现为圆

粒.与圆粒豌豆相比,皱粒豌豆味道更为甜美,原因是.

(2)D基因可突变成d,、&基因,它们的表达产物如下:

基因表达产物(…表示氨基酸序列相同)

D…丙氨酸…组氨酸...

d…苏氨酸…组氨酸……

d.…苏氨酸…组氨酸…

据表可知,d在D的基础上发生了碱基对的.d在d的基础上发生了碱基对的

(3)豌豆为一年生植物,若想在一年内获得矮茎皱粒种子,可将高茎圆粒植株(DdRr)

所结种子种植,—.

(4)在圆粒豌豆群体中,结出了几粒皱粒种子,你如何鉴定其是可遗传变异,还是不

可遗传变异?—.(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答案】

(1)皱粒豌豆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其内葡萄糖、蔗糖的含量高

(2)替换替换或增添或缺失

(3)从矮茎植株所结的豆粒中,选出皱粒豌豆种子

(4)取皱粒种子种植在与圆粒豌豆相同的环境中,观察所结种子的形状,若全为皱粒,

说明是可遗传变异;若全为圆粒,说明是不可遗传变异

【考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突变的原因.

【分析】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后,基因中的碱基序列发生变化,转录形成的mRNA上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发生改变,进而会引起翻译形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导致

生物性状的改变;碱基对替换引起的基因突变往往会使蛋白质中的一个氨基酸发生替

换,碱基对增添或缺失往往会导致从突变位点之后的多个密码子发生改变,进而会导致

蛋白质中的多个氨基酸改变.

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

性状,基因还可以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解答】解:(1)R基因控制合成的淀粉分支酶能促进葡萄糖、蔗糖等合成淀粉,使种

子表现为圆粒,皱粒豌豆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其内葡萄糖、蔗糖的含量高,因此皱粒

种子更甜美.

(2)由表格信息可知,D突变为d后,表达产物,只有一个氨基酸发生变化,229位的

丙氨酸变成组氨酸,因此d,在D的基础上发生了碱基对替换;I)突变为d后,表达肽链

明显缩短,且229为氨基酸种类也发生替换,与dl表达的产物,肽链明显缩短,因此

d,在d,的基础上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或增添或缺失,使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

(3)由题意知,DdRr表现为高茎圆粒,因此矮茎皱粒是隐性性状,隐性性状一旦出现

就是纯合子,若想在一年内获得矮茎皱粒种子,可将高茎圆粒植株(DdRr)所结种子种

植,从矮茎植株所结的豆粒中,选出皱粒豌豆种子即可.

(4)可遗传变异可以将性状传递给后代,不遗传变异不会将性状传递给后代,在圆粒

豌豆群体中,结出了几粒皱粒种子,要判断是否是可遗传变异,可以取皱粒种子种植在

与圆粒豌豆相同的环境中,观察所结种子的形状,若全为皱粒,说明是可遗传变异;若

全为圆粒,说明是不可遗传变异.

故答案为:

(1)皱粒豌豆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其内葡萄糖、蔗糖的含量高

(2)替换替换或增添或缺失

(3)从矮茎植株所结的豆粒中,选出皱粒豌豆种子

(4)取皱粒种子种植在与圆粒豌豆相同的环境中,观察所结种子的形状,若全为皱粒,

说明是可遗传变异;若全为圆粒,说明是不可遗传变异

第3题: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为探究不同条件对叶片中淀粉合成的影响,将某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耗尽叶片

中的淀粉。然后取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平均分成8个组,经实验处理一段时间后,检

测叶片中有无淀粉。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1组2组3组4组5组6组7组8组

葡萄糖溶液浸泡液葡萄糖溶液浸泡液蒸储水浸泡水中蒸储水浸泡水中

实验

中通入空气中通入0,和M通入空气通入0和N,

处理

光照黑喑光照黑暗光照黑喑光照黑暗

结果有淀粉有淀粉有淀粉有淀粉有淀粉无淀粉无淀粉无淀粉

(1)欲检测叶肉细胞中有无淀粉的生成,用先使用(填试剂名称)对叶片

进行脱色处理,然后滴加(填试剂名称)进行检测,如叶片变为—

色,说明叶肉细胞中产生了淀粉。

(2)与5组相比,6组无淀粉的原因是因为无光照,叶肉细胞缺少,影响了

暗反应进行。与5组相比,7组叶片无淀粉的原因是缺少,影响了暗反应

进行。

(3)组2叶片中合成淀粉的原料是,直接能源物质是,此时

该直接能源物质产生的场所有o如果4组的溶液中只通入N“预期实验结

果是,叶片中(填“有”或“无”)大量淀粉产生。

【答案】

(1).酒精(2).碘液(3).蓝(4).ATP、(5).

CO,(6).CHQ(7).ATP(8).细胞和线粒体(9).无

试题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实验之前进行了暗处理耗尽叶片中的淀粉,然后探究不同条

件对叶片中淀粉合成的影响,表格中看出,其条件有:光照和黑暗、通入空气和通入CO

和N;、葡萄糖溶液浸泡和蒸储水浸泡.光照和黑暗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通入空气和通

入CO和N,将影响植物黑暗条件下的呼吸作用;葡萄糖溶液浸泡时植物能够直接吸收合

成淀粉。

(1)检测叶肉细胞中有无淀粉的生成,应先使用酒精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然后滴加

碘液,碘液遇淀粉变蓝色,如叶片变为蓝色,说明叶肉细胞中产生了淀粉。

第4题:胚胎分割:胚胎发育到囊胚期以前没分化的细胞具有。在这之前

对胚胎进行分割,每一部分分开培养,这样一个胚胎就可分割成几个胚胎。目前,二分

胚和四分胚均已成功。

【答案】

第5题:下图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进入油菜种子细胞后的两种代谢途径。研究

人员将外源因导入油菜细胞内,其转录产物甲可与油菜种子细胞内某一特定mRNA(乙)

结合,导致乙不能翻译,从而提高油菜种子含油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PEP丁

基因I-HA一基因11

第酰乙酸乙除精IWA

II

«I

♦IVI

合成蛋白正合成由肪酸

(1)利用以上过程培育产油量较高的新品种的方法是。

(2)基因I与基因n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原因是o

(3)细胞中转录的产物除了__mRNA,还有——等。

(4)乙是基因的转录产物,其与甲结合可提高油菜种子含油量的原因是

【答案】

(1).基因工程(2).基因I和基因II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

同(3).rRNA(4).tRNA(5).I(6).乙与甲结合后不能

翻译出酶A,大量PEP转化形成脂肪酸,从而使油菜种子的含油量提高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中PEP代谢途径不同是由于酶不同,图中PEP在两种酶的作用

下最终分别产生了蛋白质和脂肪酸;酶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不同,控制合成酶A的是

基因I,控制合成酶B的基因H,基因I和H不同是由于基因中脱氧核甘酸的排列顺序

不同。

(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研究人员将外源因导入油菜细胞内,最终获得了产油量较高

的新品种,说明该方法是基因工程育种。

(2)基因I与基因n的脱氧核甘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所以它们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

(3)DNA转录形成的RNA包括mRNA、tRNA、rRNA三种。

(4)乙与甲结合后可提高油菜种子含油量,说明PEP合成蛋白质的途径不能发生,PEP

大量PEP转化形成脂肪酸,所以乙是翻译酶A的模板,是基因I转录产物。

第6题: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

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

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

耗量,结果如下表。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蒙古栋杨红松白桦

未分解叶2.445.944.797.30

半分解叶7.209.428.715.23

①为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所选择蚯蚓要.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______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

片中,对最为喜好。

(2)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栋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蚯蚓的

数量和种类,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

(3)用样方法调查盖森林中某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图示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

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

录的结果是株。

【答案】

(1).生长状况基本一致(2).高于(或大于)(3).杨的半分解

叶(4).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5).8

【解析】试胺分析:根据题意,表中统计的是蚯蚓蚯N日平均食物消耗量。很明显蚯蚓对多数植物的半分

解叶的消耗也大于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单独比鼓四种植物的总消耗量可知,蚯蚓对杨树叶消耗量最大,在

不同处理的叶片中,蚯蚓对杨树的半分解叶消耗量最大。

(1)①为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所选择蚯蚓要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大于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由

于蚯蚓对杨树半分解叶消耗量最大,所以它对杨树的半分解叶最为喜好。

(2)增加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利于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或

抵抗力稳定性。

(3)采用样方法估算植物的种群密度的过程中,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的原则是计

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另外加上样方内和所计两边的夹角定点上的全部个体。结合图

示样方分析可知,该样方应计为8株。

第7题:下列关于生物实验材料或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有

①孟德尔进行测交实验属于假说一演绎法的演绎内容

②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中,甲、乙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③摩尔根利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④艾弗里利用肺炎双球菌为实验材料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⑤蔡斯和赫尔希分别用含。P、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可使其DNA和蛋白质分别被标记

A.2项B.4项C.5项D.3项

【答案】

B

第8题:[生物一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编码蛋白甲的DNA序列(序列甲)由A、B、C、D、E五个片段组成,编码蛋白乙和丙的

序列由序列甲的部分片段组成,如图1所示。

A—BD

1(-©1

»

»乙

乙BD

丙IBIDI

培养时间

图I图2

回答下列问题:

(1)先要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蛋白乙,若在启动子的下游直接接上编码蛋白乙的

DNA序列(TTCGCTTCT……CAGGAAGGA),则所构建的表达载体转入宿主细胞后不能翻译

出蛋白乙,原因是

(2)某同学在用PCR技术获取DNA片段B或D的过程中,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了DNA

聚合酶、引物等,还加入了序列甲作为,加入了

作为合成DNA的原料。

(3)现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了甲、乙、丙三种蛋白,要鉴定这三种蛋白是否具有刺

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一定量的含T淋巴细胞的培养液平

均分成四组,其中三组分别加入等量的蛋白甲、乙、丙,另一组作为对照,培养并定期

检测T淋巴细胞浓度,结果如图2。

①由图2可知,当细胞浓度达到a时,添加蛋白乙的培养液中T淋巴细胞浓度不再增加,

此时若要使T淋巴细胞继续增殖,可采用的方法是。细胞培养过程

中,培养箱中通常要维持一定的CO,浓度,CO的作用是。

②仅根据图、图2可知,上述甲、乙、丙三种蛋白中,若缺少(填“A”

“B”“C”“D”或"E”)片段所编码的肽段,则会降低其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效果。

【答案】

(1)编码乙的DNA序列起始端无ATG,转录出的mRNA无起始密码子

(2)模板dNTP

(3)①进行细胞传代培养维持培养液是的pH②C

(1)题干信息基因序列(TTCG),结合转录过程中的碱基配对原则,可知其转录出的mRNA

没有起始密码子AUCo

(2)PCR需要的条件包括引物、耐高温DNA聚合酶、模板、四种脱氧核糖核甘酸作为原

料。

(3)①动物细胞培养中,细胞具有贴壁生长以及接触抑制的特点,因此若要使T琳巴细

胞继续增殖,在培

养中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贴壁的细胞并进行分瓶培养,分瓶后的培养称为传代培养;动

物细胞培养过程中

加入CO作用是维持培养液是的pH,

②由图可以直接看出,丙与对照接近说明BD片段作用不大,甲和乙都有一定的效果,

它们中共同的片段是

C,说明缺少C片段会降低效果。

【考点定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

第9题: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体细

胞染色体数为18),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可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请回答

问题:

(1)假设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

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野生型青蒿最多有种基因型;若R代中白青

秆、稀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3/8,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与;F

代白青秆、分裂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o

(2)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青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正在有丝分

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四倍体青蒿植株体

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为条。

(3)从青蒿中分离了cyp基因(下图为基因结构示意图,其中J、L、N区段为编码区

中的外显子,参与蛋白质的编码;K、M区段为编码区中的内含子,不参与蛋白质的编码),

其编码的CYP酶参与青蒿素合成。

II

“小力;<IF编码

「ciMI!、、)

.I

Vl1F中iMMM收

①若该基因一条单链中(G+T):(A+C)=2/3,则其互补链中(G+T):(A+C)=。

②该基因经改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将该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前,通常用处

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感受态。

③若cyp基因的一个碱基对被替换,使CYP酶的第50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缴氨酸,

则该基因碱基对被替换的区段是(填字母),该变异类型为。

【答案】

(1).9(2).aaBb或Aabb(3).0或1/3(4).

72(5).2/3(6).Ca=-(7).L(8).基因突变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DNA分子结构的相关

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题意知,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

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遵

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答;DNA是由

两条链组成的,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

对的碱基相等;低温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正常的

分裂而使细胞内的染色体加倍。

(1)在野生型青蒿的秆色和叶型这两对性状中,控制各自性状的基因型各有3种(AA、

Aa和aa及BB、Bb和bb),由于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基因间可自由

组合,故基因型共有3X3=9种。F,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占3/8,即P(A_B_)=3/8,

由于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可分解成1/2与3/4,所以一对基因是测交,一对基因是杂合

子自交,即亲本可能是AaBbXaaBb或AaBbXAabb。当亲本为AaBbXaaBb时,F,中白青

秆、分裂叶的基因型为Aabb,全为杂合子,即纯合子的概率为0;当亲本为AaBbXAaBb

时,其后代白青秆、分裂叶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2:l,因此纯合子占1/3。

(2)据题意可知,二倍体野生型青蒿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变

为四倍体,染色体数为36。四倍体青蒿植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时为有丝分裂后期,

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为72条。

第10题:(09江门市一模)(6分)由细胞凋亡与癌症生物学研究实验室主任Hermann

Steller教授领导的研究项目表明,当细胞以异常的模式进行复制的时候,机体会释放一系

列的死亡信号激发细胞自我推毁,以免异常的细胞变成癌细胞。他们首次披露一种名为IAPs

(inhibitorofapoptosispreteins,细胞凋亡抑制蛋白)的蛋白控制细胞凋亡的机制。

IAPs的作用机制是与细胞凋亡酶一一caspases酶结合抑制细胞凋亡。他们研究小鼠发现

IAPs蛋白的一个RING区域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人为去除小鼠细胞IAPs蛋白的RING

区域,能有效地促进更多的细胞凋亡。Steller说:“癌细胞无限繁殖的秘密在于破坏细胞

凋亡的信号。”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

胞的过程。

(2)癌细胞是不受机体控制的、的恶性增殖细胞。癌细胞

的形成是由

于致癌因子的作用,发生突变

所致。

(3)检测某一组织,发现其分解有机物速率减慢,且细胞萎缩。该细胞正在(

A、分化B、分裂C、衰老D、癌变

(4)请就以上资料对癌症的治疗进行大胆的设想。

【答案】

答案:

(1)自动结束生命

(2)连续分裂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3)C

第11题:芦笋是一种名贵蔬菜,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野生型为窄叶,某

地种植时在野生型芦笋种群中发现了阔叶雌性、雄性芦笋。请回答:

(1)不考虑基因差异,雄性芦笋会产生________种配子,比例为。

(2)研究表明阔叶芦笋形成的原因有两种,一种为染色体数目变异,一种为基因突变。某同

学用简便可行的方法鉴定阔叶芦笋形成的原因,方法如下:分别选取窄叶芦笋和阔叶芦笋

的根尖区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填细胞分

裂时期)的细胞,若两个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填“相同”或“不同”),则为染色体变异,

反之为基因突变。

(3)若芦笋出现阔叶性状的原因为基因突变,现要确定芦笋阔叶性状是否为显性性状,选用

多株阔叶芦笋进行杂交,若,则阔叶性状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均为阔叶,则能

不能确定阔叶性状为隐性性状?o

⑷研究发现芦笋雄株的产量高,如能在芦笋幼苗期鉴定雌雄,则可提高经济效益。若已知

阔叶为显性性状且为伴X染色体遗传,则可通过杂交产生的F,植株的叶的性状来判断植

株的雌雄,请以遗传图解的方式说明该杂交实验(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答案】

(1)21:1

(2)分生有丝分裂中期不同

(3)后代出现窄叶芦笋不能

(4)遗传图解如下

窄叶雌株阔叶雄株

解析:(1)不考虑基因差异,雄性芦笋会产生2种配子,一种含有X染色体,一种含有Y染

色体,比例为1:1。⑵通常用显微镜观察法来判断是否为染色体数目变异。(3)选用多株阔

叶芦笋进行杂交,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阔叶性状为显性性状;若后代没有出现性状分

离,则不能判断阔叶性状的显隐性,因为当选用的阔叶芦笋均为纯合显性或隐性时,杂交后

代都不会出现性状分离。(4)选取窄叶雌性芦笋与阔叶雄性芦笋杂交,后代雄株均为窄叶、

雌株均为阔叶。

第12题:黄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研究人员以北方生长的黄瓜品种为材料,用单

层黑色遮阳网(遮荫率70%)对黄瓜幼苗进行遮荫,以自然条件下光照为对照,一段时

间后,测定黄瓜的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变化,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株叶面积总叶绿素争光台速率葩间co;浓度

(cm*)(jng?gTM)('s')(Amol•mo:)

自然条件28601.4315.04187

弱光条件37301.694.68304

(1)实验中需用提取叶绿素,再测定其含量。

(2)实验组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主要原因是实验组,使光反应产

物减少,进而降低了叶肉细胞对的利用能力。

(3)弱光处理一段时间后,黄瓜产生的有利于提升其光能利用率的变化有。

与叶绿素a相比,叶绿素b在430~450nm蓝紫光(弱光下占优势)区有较高的吸收峰和

较宽的吸收带,由此推测,实验组叶绿素a/b含量比值__________对照组。

(4)研究结果表明,弱光条件下,黄瓜植株株高显著升高。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弱

光下植株光合产物向茎分配增多所致。为验证以上假设,需测定黄瓜植株各部分的

,若测定结果为实验组对照

组,则支持上述假设。

【答案】

(1).乙醇(有机溶剂)(2).光照强度弱(3).ATP和NADPH

CO,(4).增大株叶面积和增加总叶绿素含量(5).低于(6).干

重(7).茎干重占全株干重的比高于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对实验的分析和相关知

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绿叶中的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

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

(1)叶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无水乙醇(有机溶剂)提取。

(2)实验组用单层黑色遮阳网(遮荫率70%)对黄瓜幼苗进行遮荫,由于光照强度小,

使光反应生成的ATP和[H](NADPH)减少,进而降低了叶肉细胞对C0,的固定作用,所

以实验组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3)由表格可知,弱光处理一段时间后,黄瓜通过增大株叶面积和增加总叶绿素含量

从而提升其光能利用率;与叶绿素a相比,叶绿素b在430〜450nm蓝紫光(弱光下

占优势)区有较高的吸收峰和较宽的吸收带,由此推测,实验组叶绿素b含量比对照组

的多,故叶绿素a/b含量比值会低于对照组。

第13题:如图中的①②③代表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新植株的三条途径,请回答:

(1)外植体a、b、c来自同种植株,植株A、B、C中的细胞,全能性表达程度(填

“相同”、“可能不同”).

(2)途径②和③需要用到和(填培养基的物理性质)两种培养

基.将含B,的试管放在摇床上,通过培养可以分散成单细胞.

(3)外植体C脱去细胞壁过程中需要加入适宜浓度的(A.甘露醇B.盐酸C.蒸

储水D.氯化钠)以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原生质体培养成功标志着技术

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4)通过大量培养特定细胞系,可以实现能产生重要(如某些中药)的细

胞的大量克隆和产物的工业化生产.

【答案】

(1)可能不同

(2)液体培养基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液体悬浮培养

(3)A植物细胞工程

(4)次生代谢产物

【考点】植物的组织培养.

【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包括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

经再分化形成胚状体或丛芽最后发育成完整的植物.

2、培养条件:

①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人工操作.

②保证水、无机盐、碳源(常用蔗糖)、氮源(含氮有机物)、生长因子(维生素)等

营养物质的供应.

③需要添加一些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主要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④愈伤组织再分化到一定阶段,形成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故需光照.

【解答】解:(I)外植体a、b、c来自同种植株,由于不同细胞的分化程度不同,因

此植株A、B、C中的细胞全能性表达程度可能不同.

(2)途径②中用到摇床,因此需要用液体培养基,而途径③需要用到固体(或半固体)

培养基.将含B,的试管放在摇床上,通过液体悬浮培养可以分散成单细胞.

(3)外植体C脱去细胞壁过程中需要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以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原

生质体培养成功标志着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第14题:下图甲、乙、丙为某高等动物(基因型为AaBb)某器官中的三个细胞分裂

示意图,图丁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比值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甲可知,该器官为_____,该细胞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为_____,若图丙细胞

是由图甲细胞分裂形成的,请在图示方框中画出与之同时生成的另一个细胞的示意图。

(2)图乙所示细胞中四分体有____个,该分裂的下一个时期,移向同一级的基因为

(3)图丁中de段发生的原因是,甲细胞处于图丁的段。

【答案】

(1).卵巢(2).基因重组(4).

0(5).A、a、B、b(6).着丝点分裂

【分析】

考点是细胞分裂,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和识图能力。

【详解】(1)图甲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且不均等分裂,所有是卵原细胞的分裂,

因此该器官为卵巢;该细胞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上有等位基因,结合该动物的基因型

可知,发生了交叉互换(基因重组)。

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图丙细胞是由图甲细胞分裂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经过第二

次分裂形成的,与之同时生成的另一个细胞的染色体和丙中的染色体是次级卵母细胞中

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所以一个大的黑色,一个小的白色,无染色单体,示意图

见答案

(2)图乙所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所以没有四分体,该分裂

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所以下一个时期移向同一级的基因为A、a、B、b»

(3)图丁中de段染色体上的DNA有两个变为一个,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

体分离;甲细胞染色体有姐妹染色单体,一个染色体上有两个DNA,所以处于图丁的cd

段。

【点睛】判断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要点:有无同源染色体,有无染色体联会,有无同

源染色体分离。

第15题:图为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图中II、III、IV、X、Y表示染色体,A、a、

W表示基因。试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所示果蝇细胞中有个染色体组,.对同源染色体。

(2)此果蝇的基因型是,该果蝇可以产生种基因型的精子。若该果蝇

跟与其表现型相同的纯合雌果蝇交配,后代表现型_______种。

(3)W表示果蝇的红眼基因,从果蝇的眼色遗传中可以反映出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

【答案】

(1).2(2).4(3).AaX'Y(4).4(5).

1(6).基因在染色体上

【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有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就每对等位基因而言,符

合分离定律,两对等位基因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就一个精原细胞来说,只能产生两种

类型的精子,对于一个生物体来说,则可产生多种配子。

【详解】(1)果蝇为二倍体生物,体细胞共有8条染色体,可表示为2N=8,因此果蝇

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4对同源染色体;

(2)图示A、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W基因位于X染色体,Y染色体上无基因,因此

该果蝇的基因型是AaX'Y,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因此可产生AX,、AY、aX\aY四种精子。若该果蝇跟与其表现型相同的纯合雌果蝇交配,

即AaXYXAAXX-A_XX:A_X,Y=1:1,均为显性个体,因此表现型1种;

(3)W是果蝇的红眼基因,从果蝇的眼色遗传中可以反映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16题: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深加工后可生产酒精、玉米胚芽油、葡萄糖等产

品(流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水网_________________附母第________.

玉米枯“卜-------“秸H水解产物P■二~~立情]

K求肝芽卜--------3K米可芽油|

75R淀祠1-篦”“葡0福1

(1)秸秆水解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来检测,在酸性条件下,该反

应溶液颜色呈O

(2)玉米胚芽油不易挥发,若选用萃取法提取玉米胚芽油,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

;萃取过程中应采用水浴加热,这是因为

(3)提高萃取效果的方法是。(写出两种即可)

(4)玉米淀粉经酶解形成的葡萄糖可在葡萄糖异构酶的作用下转化成果糖。利用

技术可使葡萄糖异构酶重复利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5)为避免浪费,需对催化玉米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的酶最适用量进行探究,此时需要

保持(写出两种即可)等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

【答案】

(1).重铝酸钾(2).灰绿色(3).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

量(4).有机溶剂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5).

①适当延长萃取时间②适当提高萃取温度(6).固定化酶(7).①温

度②pH(或淀粉量、反应时间等)

【分析】

1、固定化酶技术是用物理或化学手段,将游离酶封锁于固体材料或限制在一定区域内

进行活跃的、特有的催化作用,并可回收长时间使用的一种技术。

2、固定化细胞技术,就是将具有一定生理功能的生物细胞,例如微生物细胞、植物细

胞或动物细胞等,用一定的方法将其固定,作为固体生物催化剂而加以利用的一门技术。

【详解】(1)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铝酸钾和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2)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有机溶剂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

火加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因此萃取过程中应采用水浴加热。

(3)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同时也受到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

程度、含水量、萃取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的影响,故延长萃取时间、适当提高萃取温度

可提高萃取效果。

(4)利用固定化酶技术可使酶重复利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5)为避免浪费,需对催化玉米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的酶最适用量进行探究,实验过程

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此时需要保持温度、pH、淀粉量、反应时间等无关变量相同且适

宜。

第17题:(15分)将成年鼠的甲状腺用手术切除,从第三周开始,每天注射激素A。从

实验鼠血液中测得的激素A和激素B的浓度变化,绘制成曲线如图8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

问题:

备15

激150

的0

(1)激素A是;激素B

。实验结果显示,激素A对激素B的合成分泌过程具

作用

O

(2)可以预测,该鼠切除甲状腺以后每天的摄食量与相比

会。连续3周注射甲状腺激素后,该鼠对低氧环境的耐受力

会。

(3)甲状腺激素是含碘的酪氨酸的衍生物。我国政府在碘贫乏地区强制推广加碘食盐,有

效地预防了患儿的出生。

(4)通过用甲状腺激素饲喂小蝌蚪,可以观察到该激素对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本实验提供

的材料有:同时孵化且大小相同的蝌蚪15只,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抑制剂(甲硫咪噪)、

必要的器皿等。

①实验组的处理

是:o(2分)

对照处理是:。

②培养器皿不能太小,若蝌蚪的密度太大,蝌蚪释放的有毒物质会导致部分个体死亡。上述

现象在生态学中称为:

③你观察的蝌蚪生长变化的指标是,获得数据的方法

是。假设实验时间为15天,每3天测量一次,请你设计一个

实验蝌蚪生长变化记录表(2分)。

【答案】

(1)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抑制

(2)切除前下降下降

(3)呆小症

(4)①实验组处理一:蝌蚪5只,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处理二:蝌蚪4只,饲喂甲状

腺激素抑制剂(其它答案不得分)蝌蚪5只,常态处理(或饲喂普通饲料)

②种内斗争(其它答案不得分)

③体重(或体长)称重(或测量体长)

记录表

项目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

体重(或体长)的平均值

第18题:自生固氮菌能独立完成固氮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研究人员

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自身固氮菌菌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中,一般都含有水、、氮源和无机盐。对

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要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出自身固氮菌,

在获得土壤浸出悬液后,可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涂布于缺的

培养基上进行筛选。

(2)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液量不易过多的原因是,

涂布培养四天后,可通过观察的形态特征来统计土壤中自生固氮菌的

种类。

(3)纯化自身固氮菌培养的接种方法主要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法两

种。

(4)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处理后,才能扔掉。

【答案】

(1).碳源(2).高压蒸汽灭菌法(3).氮(4).培养基

表面的菌悬液会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5).菌落(6).

平板划线(7).灭菌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微生物分离培养和筛选的相关内容。自生固氮菌能固定和利用空气

中的氮气,筛选自生固氮菌的培养基中不需要添加氮源;为获取单菌落,用于稀释涂布

的菌液应足够稀释,避免出现菌体堆积。

(1)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中,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培养基进行灭

菌的常用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自生固氮菌可以从空气中的氮气获取氮源,要从土壤

样品中分离出自生固氮菌,在获得土壤浸出悬液后,可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涂

布于缺氮的培养基上进行筛选。

(2)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液量不易过多的原因是避免培养基表面的

菌悬液会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涂布培养四天后,可通过观察菌落

的形态特征(大小、形状、颜色、光泽等)来统计土壤中自生固氮菌的种类。

(3)纯化自身固氮菌培养的接种方法主要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两种。

第19题: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具有独立的基因组,为双链环DNA

结构,通过基因工程构建叶绿体转化体系(叶绿体基因工程),可以获得更多的优良品

种,以适应生产的需要。构建叶绿体转化体系一般分为四个步骤:I.将外源基因导入

植物叶绿体;II.目的基因整合到叶绿体基因组:III.鉴定和筛选转化成功的植物细胞:

IV.繁育具有稳定叶绿体转化体系的植株。回答下列问题:

(1)目的基因能够整合到叶绿体基因组,并可以成功表达的原因是

已知每个叶肉细胞有几十个叶绿体,每个细胞内叶绿

体DNA分子可达几千个,由此显示叶绿体基因工程的优势是。

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考虑,叶绿体基因工程的另一优势为。

(2)叶绿体基因工程的第三步可利用标记基因来完成,其作用是

将成功选择的细胞培养在合适的培养基上,通过调节

(两种激素)的比例来调控胚状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其利用的原理是

【答案】

(1).目的基因与叶绿体DNA具有相似的结构,且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

码(2).可大量表达目的基因产物(3).避免外源基因随花粉扩散传播,

安全系数高(4).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亩的基因的细

胞筛选出来(5).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6).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目的基因能够整合到叶绿体基因组,并可以成功表达是因为目的基因与叶绿体DNA

具有相似的结构,且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已知每个叶肉细胞有几十个叶绿体,

每个细胞内叶绿体DNA分子可达几千个,由此显示叶绿体基因工程的优势是可大量表达

目的基因产物。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考虑,叶绿体基因是细胞质基因,可以避免外源

基因随花粉扩散传播,安全系数高。

第20题:【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15分)菌种是影响果醋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果醋生产使用的菌种通常是恶臭醋

酸杆菌浑浊变种和沪酿L01醋酸杆菌.不仅产酸能力、耐酒精能力都有待提高,而且

发酵果醋形成的风味也不佳.某人进行了菌种的选育.使用的分离培养基配方如下:1%

酵母膏,1%葡萄糖,1.5%碳酸钙,2%琼脂,pH=5.5.高压蒸汽灭菌,待其冷却为70℃后

加入4%的无水乙醇和干热灭菌好的碳酸钙.

(1)果醋的生产中往往是先进行酒精发酵,原因是—,果醋发酵时间大概需要一天.

(2)分离培养基中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加入的酵母膏可以提供—等营养成

分.按照物理性质分,属于—培养基.

(3)得到的菌种进一步使用碱基类似物如2-氨基喋吟、硫酸二乙酯等进行—育种,

希望选育出—菌株.

(4)请推测醋酸杆菌发酵最适温度在—℃.

【答案】

(1)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7〜8

(2)筛选耐酒精的菌株(和提供碳源)碳源、氮源(和维生素)固体

(3)诱变产酸能力强

(4)30-35

【考点】K5: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1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分析】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醋酸菌生长

的最佳温度是在30C〜35C.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解答】解:(1)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因此果醋的生产中往

往是先进行酒精发酵,果醋发酵时间大概需要7〜8天.

(2)分离培养基中加入无水乙醇可以筛选耐酒精的菌株(和提供碳源).加入的酵母

膏可以提供碳源、氮源(和维生素)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