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1599-2021 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施工技术规范_第1页
DB52T 1599-2021 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施工技术规范_第2页
DB52T 1599-2021 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施工技术规范_第3页
DB52T 1599-2021 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施工技术规范_第4页
DB52T 1599-2021 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施工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施工I前言 II 1 13术语和定义 14符号和缩略语 25典型沥青路面面层结构 36原材料 47配合比设计 28施工工艺及过程控制 89施工过程检查 10检验评定 附录A(资料性)LTPP模型计算沥青路面设计温度的方法 附录B(资料性)贵州省沥青胶结料的PG分级 22附录C(规范性)测试沥青胶结料MSCR的试验方法 24附录D(规范性)测试细集料间隙率的试验方法 27附录E(资料性)每个试拌混合料级配初始胶结料含量计算方法 29附录F(规范性)测试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性能的试验方法 311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施工技术规范本文件规定了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pave)施工的术语和定义、符号和缩略语、典型沥青路面面层结构、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过程控制、施工过程检查及检验评定。本文件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新建、改扩建和大中修沥青路面工程,城市道路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E2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一种主要包含基于沥青胶结料PG分级,采用SGC旋转压实仪成型试件,并分析混合料体积性质和路用性能,综合确定混合料级配和沥青用量的方法设计的沥青混合料的沥青路面,简称Superpave。路面结构特定位置处,满足一定可靠度要求的最高服役温度,可通过实测或计算获得。其中表面层的特定位置为距路表20mm处,其他结构层的特定位置为设计结构层的层顶处。路面结构特定位置处,满足一定可靠度要求的最低服役温度,可通过实测或计算获得。特定位置为设计结构层的层顶处。2不可恢复的蠕变柔量nonrecoverablecreepcomplianceDP:粉胶比。LTPP:路面长期性能(long-termpavementperformance)MSCR:多应力蠕变恢复(multiplestresscreeprecovery)PG:性能等级(performancegraded)SGC:Superpave旋转压实仪(SuperpavegyratorycompactSup:Superpave沥青混合料(SuperiorPerformingAsphalt3Superpave:高性能沥青路面(SuperiorPerformingAsphaltPavement)TSR:劈裂试验强度比(tensilestrengthratio)5.1一般规定5.1.1应根据当地的公路等级、气候特点,选择经济合理的Superpave面层结构组合型式。5.1.2Superpave结构设计应符合JTGD50的规定。5.2.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基段Superpave5.2.2二级公路路基段Siuperpave沥青面层可采用两层结构,且当重载及重载以上等级交通或平均纵坡大于2.5%时,上面层宜采用改性沥青。5.2.3二级以下等级公路路基段沥青面层可采用单层结构,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沥青混合料可采5.2.4路基段Superpave沥青面层不同结构层的混合料类型、厚度及模量可按表1~表3设置。混合料类型厚度改性沥青SMA-13/改性沥青Sup-13改性沥青Sup-13改性沥青Sup-20/普通沥青Sup-20改性沥青Sup-2070号道路石油沥青Sup-25混合料类型厚度改性沥青Sup-13/普通沥青Sup-13改性沥青Sup-1370号道路石油沥青Sup-1370号道路石油沥青Sup-204混合料类型厚度70号道路石油沥青Sup-1370号道路石油沥青Sup-165.2.5水泥混凝土桥桥面和隧道道面宜选择两层结构,当重载及重载以上等级交通时,下面层宜采用混合料类型厚度改性沥青SMA-13/改性沥青Sup-13改性沥青SMA-13改性沥青Sup-13改性沥青Sup-2070号道路石油沥青Sup-20混合料类型对应的粒径范围1#料///56.1.4应严格控制Superpave集料洁净程度和颗粒形状,不得使用浅变质岩、6.1.5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Superpave不得采用回收粉替代矿粉,必要时可采用水泥代替部分矿粉,其掺量不宜大于混合料总质量的2%。6.2沥青6.2.1应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气候和交通荷载条件选择满足PG分级要求的沥青。6.2.2实测当地沥青路面温度场,建立路面高温、低温预估模型,确定6.2.3根据6.2.2得到的沥青路面高温和低温设计温度确定沥青初始PG分级,用PGH-L表示:a)H:高温PG分级标识,其向高温方向以6℃递增,根据计算的路面高温设计温度,向高温方向就近取整,高温等级可为52℃、58℃、64℃、70℃b)L:低温PG分级标识,其向低温方向以6℃递减,根据计算的路面低温设计温6.2.4根据公路等级确定可靠度,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可靠度为98%,其他等级公路可靠度为84%。6.2.5若无相关气候数据或无类似应用经验,可参考参考附录B选择初始沥青等级。6.2.6根据公路设计交通量和设计车速信息,沥青的高温性能等级调整级差应满足表7的规定。设计交通荷载等级11中等及中等以上等级6.2.7可根据路线线形特性,按照表8的规定调整沥青的高路线长度(km)26.2.9根据调整后的沥青性能等级,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应满足表9的规定,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应满足表10的规定。6性能等级//路面设计温度平均7天最高路面设计温度/℃/最低路面设计温度/℃/原样沥青闪点/℃,不小于黏度≤3Pa-s,试验温度/℃试验温度/℃(频率为10rad/s)质量变化/%,不大于/试验温度/℃(频率为10rad/s)PAV老化温度℃试验温度/℃(频率为10rad/s)试验温度/℃(试验时间为60s)000试验温度/℃(加载速率为1.0mm/min)000性能等级//7路面设计温度平均7天最高路面设计温度/℃/最低路面设计温度/℃/原样沥青闪点/℃,不小于黏度≤3Pas,试验温度/℃烘箱残留物质量变化/%,不大于/容器残留物PAV老化温度℃试验温度/℃(试验时间为60s)000试验温度/℃(加载速率为1.0mm/min)000注1:对于道路石油沥青的生产质量控制,当试验温度条件下沥青是牛顿流体时,原样沥青的黏度指标可以采用G*/sinδ进行的气候地区,PAV老化温度可为100℃,对于PG76-xx及以上等级的气候地区,PAV老化温度可为110℃。注3:如果S≤300MPa,可不做直接拉伸试验。如果300Pa<S≤600MPa,可采用破坏应变判定沥青的低温性能,S可不作要求。两种情况下,m值8指标要求/试验条件要求性能等级//路面设计温度平均7天最高路面设计温度/℃/最低路面设计温度/℃/原样沥青闪点/℃,不小于黏度≤3Pa-s,试验温度/℃试验温度/℃(频率为10rad/s)质量变化/%,不大于/轻交通且Jnr₃2≤1.0,Jnrdiff≤75%,试验温度/℃(频率为10rad/s)附录C中等及中等以上等级交通且Jn₃.2≤0.5,PAV老化温度℃试验温度/℃(频率为10rad/s)试验温度/℃(试验时间为60s)000试验温度/℃(加载速率为1.0mm/min)0009指标要求/试验条件要求性能等级//路面设计温度平均7天最高路面设计温度/℃/最低路面设计温度/℃/原样沥青闪点/℃,不小于黏度≤3Pa-s,试验温度/℃/轻交通且Jnri₂≤1.0,Jrdifr≤75%,附录C中等及中等以上等级交通且Jn₃.2≤0.5,试验温度/℃(频率为10rad/s)PAV老化温度℃试验温度/℃(频率为10rad/s)S≤300MPa且m≥0.300试验温度/℃(试验时间为60s)000试验温度/℃(加载速率为1.0mm/min)000表10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续)注1:对RTFT残留物在根据路面环境确定的高温性能等级所对应的温度下进行MSCR试验。若要跳级,在环境温度下试验时可注2:对于改性沥青的生产质量控制,当试验温度条件下沥青是牛顿流体时,原样沥青的黏度指标可以采用注4:如果S≤300MPa,可不做直接拉伸试验。如果300MPa<S≤600MPa,可采用破坏应变判定沥青的低温性能,S可不作要求。两种情况下6.3粗集料6.3.1粗集料母岩应选用坚硬岩石加工,加工用于表面层集料的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不宜低于80MPa,加工其他结构层用集料的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不宜低于60MPa6.3.3粗集料技术要求应满足表11的规定。压碎值/%,不大于高温压碎值/%,不大于/注1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磨光值,不小于/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356.3.4当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不满足要求时,应采用必要的措施(如掺入6.4.1应采用质地坚硬、洁净、无软弱颗粒及未风化的石灰岩、角闪岩等碱性或中性的岩石加工机制6.4.2机制砂棱角性技术要求应满足表12的规定。表12机制砂棱角性技术要求设计交通荷载等级%下面层中上面层附录D中等及中等以上等级交通6.4.3机制砂亚甲蓝和砂当量技术要求应满足表13的规定。亚甲蓝值/(g/kg),不大于粒度范围%混合料类型%7.1.4成型试件的方法应按JTGE20T0736的规定。7.1.5普通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按JTGE20T0711的规定,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应按照JTGE20T0705的规定,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应按照JTGE20T0705的规定。7.2材料选择7.2.1配合比设计时,应按照JTGE42T0301和JTGE20T0601方法从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中取代表性矿料和沥青样品。7.3设计矿料级配7.3.1准备至少3个试拌矿料级配,每个试拌矿料级配的控制点通过率应满足表16的要求,或可参考表17的经验范围控制矿料级配。表16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控制点通过率/ 下限会下限下限 下限表17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经验范围/下限下限下限下限7.3.2每个试拌矿料级配的初始沥青用量应按照附录E的规定计算,并根据计算的初始沥青用量,每个试拌级配至少成型2个试件,旋转压实次数应满足表18的规定。表18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次数表设计交通荷载等级7中等及中等以上等级交通87.3.3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及压实温度应按照JTGE20T0702的规定确定。7.3.4试件成型前,应将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在压实温度下放置120min±5min,以模拟运输过程中混合料的短期老化。7.3.5测试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及旋转压实次数为N设计时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7.3.6按下列步骤计算每个压实试件空隙率为4.0%时的体积指标。a)根据公式(1)计算每个试拌混合料试件在旋转压实次数为N设计时的空隙率与4.0%的差。△VV=4.0%-VV.......................△VV——旋转压实次数为N计时的空隙率与4.0%的差,%;b)根据公式(2)计算空隙率调整为4.0%时沥青用量的变化量。△VMA——空隙率调整为4.0%时沥青用量的变化量。c)根据VV数值大小计算每个试拌混合料VMA的变化量。●当VV>4.0时,根据公式(3)计算每个试拌沥青混合料。△VMA=0.2×△VV△VMA——空隙率调整为4.0%时沥青用量的变化量。●当VV<4.0时,根据公式(4)计算每个试拌沥青混合料VMA的变化量。△VMA=0.1×△VV△VMA——空隙率调整为4.0%时沥青用量的变化量;d)根据公式(5)计算每个试拌混合料旋转压实次数为N设计且空隙率为4.0%时的VMA。VM设计=VM初始+△VMA.....................(5)e)根据公式(6)计算设计空隙率为4.0%,每个试件在旋转压实次数为N初始时的相对密度。ha——旋转压实次数为N计时的试件高度,毫米(mm);f)根据公式(7)和公式(8)计算有效沥青含量。Pb——沥青用量,占混合料的质量百分比;Yb——沥青的相对密度;Ysb——混合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P——空隙率为4%时的沥青含量估算值。g)根据公式(9)计算粉胶比。DP——粉胶比;h)根据调整后的沥青用量计算体积指标,选择体积指标满足表19要求的试拌级配作为最终的设表19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设计要求交通等级压实度(%)矿料间隙率(VMA,%)最小粉胶比范围中等及以上等7.4设计沥青用量沥青用量,每种沥青用量至少成型2个试件。7.4.3测试旋转压实次数为N设计时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a)计算旋转压实次数为N设计时混合料的VV、VMA和VFA;c)根据公式(10)计算四种沥青用量的混合料在旋转压实次数为N初始时试件的平均修正相对密Y——试件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d)分别作出旋转压实次数为N设计时四种沥青用量的混e)通过图解或数学内插法,确定空隙率为4.0%时的沥青用量,即为旋转压实次数为N设计时的设计沥青用量,精确到0.1%;f)通过内插法验证设计沥青用量时混合料的体积指标应满足表19的要求。7.5性能验证7.5.1应按照附录F检验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TSR不低于80%。7.5.2应采用车辙试验(JTGE20T0719)和小梁弯曲试验(JTGE20T0716)检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检验结果应满足表20的规定。表20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技术要求动稳定度/(次/mm),不小于改性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混合料7.6生产配合比设计7.6.1应参照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和设计流程进行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7.6.2应取样测试热料仓材料级配,确定热料的配合比例。7.6.3选用目标配合比沥青用量及目标配合比沥青用量±0.3%,试验室拌和沥青混合料并成型试件,检验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选择满足各项体积指标且空隙率为4%的沥青用量作为生产配合比的设计沥青用量。生产配合比的相关参数相对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允许误差范围应满足表21的要求。表21生产配合比相关参数允许误差范围允许误差范围R≥0.15mm筛孔通过率7.6.4按照7.6.3的生产配合比设计结果,用室内小型拌和机拌制沥青混合料,检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TSR应满足7.5.1的规定。7.7生产配合比验证7.7.1按照生产配合比在拌和楼试拌沥青混合料,对试拌料进行抽提试验,测定其沥青用量和矿料级配,0.075mm、2.36mm、4.75mm及公称最大粒径筛孔的通过率应接近目标配合比级配值,与目标配合比的偏差应满足表21的规定,避免在0.3mm~0.6mm处出现驼峰。7.7.3当检验结果满足表19要求时,生产配合比可用于指导正式施工。7.8编制配合比设计报告7.8.1配合比设计报告应包含下列内容:a)项目编号、工程当地温度数据、交通量水平和混合料设计编号;b)设计矿料资料,包括来源、类型、技术指标和级配;c)设计沥青资料,包括沥青来源和性能等级;8.2.2.2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根据实践经验并参照表23选择,通常宜温度提高10℃~20℃。50号70号110号沥青加热温度/℃集料加热温度/℃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沥青混合料贮料仓温度/℃出料后降低不超过10混合料废弃温度/℃,高于混合料摊铺温度/℃,不低于正常施工初压开始温度/℃正常施工温度计测定;当采用红外线温度计测量表面温度时注2:当来用表列以外标号的沥青时,施工温度8.3.1Superpave施工前,应先做试验段。试验段宜选在主线直线段,长度不少于300m。a)检验各种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及组合方式是否匹配;b)通过试拌确定拌和机的工艺流程、操c)通过试铺确认透(粘)层油的喷洒设备、喷洒方式、喷洒数量和喷洒效果;渗水系数等检查项目不小于10点。8.4.1沥青拌和场站应合理划分为生活办公区、拌和作业区、集料堆放区、试验混合料类型4mm×4mm、6mm×6mm、l1mm×11mm、23mm×23mm、304mm×4mm、6mm×6mm、11mm×11mm、16mm×16mm、23或4mm×4mm、6mmX6mm、l1mm×11mm、23mm×24mm×4mm、6mm×6mm、11×11mm和19m4mm×4mm、6mm×6mm、l1mm×11mm、1645s,其中干拌时间以5s~10s为宜。少于2辆。8.5.8沥青混合料在运输、等候过程中,如发现有沥青混合料沿车厢板滴漏时,应采取措施予以避免。8.6沥青混合料的摊铺8.6.1沥青混合料摊铺时应单幅一次性摊铺,半幅全宽单机摊铺或双机梯队联合摊铺均应选用功率不小于170kw的摊铺机,单机摊铺时应保证铺面均匀、平整、基本无明显离析;双机摊铺时两台摊铺机应为同一机型,新旧程度接近的摊铺机,保证铺面均匀一致,平整、搭接无明显离析。8.6.2当一次摊铺多个车道时,可以采用采用一台或多台摊铺机摊铺。当采用多台摊铺机摊铺时,应前后错开5m~10m成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30mm~60mm左右宽度的搭接,并躲开车道轮迹带,上下层的搭接位置宜错开200mm以上。8.6.3摊铺机作业方向应与路面车辆行驶方向一致,应根据拌和楼产量、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和摊铺厚度、宽度确定摊铺速度,可按2m/min~6m/min予以调整,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速度可适当放慢至1m/min~3m/min。对弯道、纵坡等特殊路段的摊铺速度可放慢至Im/min~2m/min。当发现混合料出现明显的离析、波浪、裂缝、拖痕时,应分析原因,予以消除。8.6.4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下面层或基层宜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上面层宜采用平衡梁或雪橇式摊铺厚度控制方式,中面层根据情况选用找平方式。直接接触式平衡梁的轮子不得粘附8.6.5应根据试验路段或以往的实践经验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松铺系数宜在1.15~1.3之间。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度及路拱、横坡。8.6.6在路面狭窄部分、平曲线半径过小的匝道或加宽部分,以及小规模工程不能采用摊铺机铺筑时可用人工摊铺混合料。人工摊铺沥青混合料应符合下列要求:a)半幅施工时,路中一侧宜事先设置挡板;b)沥青混合料宜卸在铁板上,摊铺时应扣锹布料,不得扬锹远甩。铁锹等工具宜沾防粘结剂或加c)边摊铺边用刮板整平,刮平时应轻重一致,控制次数,严防集料离析;d)摊铺不得中途停顿,并加快碾压。如因故不能及时碾压时,应立即停止摊铺,并对已卸下的沥青混合料覆盖苫布保温;e)低温施工时,每次卸下的混合料应覆盖苫布保温。8.7沥青混合料的碾压8.7.1沥青混合料碾压应做到“紧跟、慢压、高频、低幅”。8.7.2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配备30t以上轮胎压路机至少2台,11t~13t双钢轮压路机3台,边部压实用小钢轮压路机(6t~8t)至少1台;其他等级公路应配备30t以上轮胎压路机至少1台,11t~13t双钢轮压路机2台,边部压实用小钢轮压路机(6t~8t)至少1台。实际施工过程中,碾压机具数量可根据实际作业面宽度进行调整。8.7.3在压实度不能保证或低温环境的情况下,应增加1~2台压路机。8.7.4碾压时应将驱动轮朝向摊铺机避免碾压时混合料推挤产生拥包;碾压路线及方向不应突然改变;压路机起动、停止应减速缓行,不得刹车制动;压路机折回不应处在同一横断面8.7.5压路机应以缓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应根据设备配备、施工气候及设计压实功等确定具体碾压工艺参数以确保压实效果,碾压速度及碾压遍数可根据表25选择,对路面边缘、加宽带等大型压路机难于碾压的部位,宜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或振动夯板作补充碾压。混合料类型复压机机机1~2遍前静后振1遍1~2遍1~2遍1~2遍9施工过程检查9.1一般规定9.1.1Superpave各种原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及混合料配合比应符合本文件第6章和第7章的规9.1.2Superpave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沥青路面的外观(色泽、油膜厚度、表面空隙),避免因粗细集料的离析和混合料温度不均匀,造成路面局部渗水严重或压实不足。9.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9.2.1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应按照表26规定的检查项目与频度,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保证其质量符合本文件规定的技术要求。地地检查项目3软化点23必要时1改性沥青3软化点2离析(对成品改性沥青)2必要时3必要时3必要时1必要时2随时必要时2随时2必要时2必要时2外观(石料品种、含泥量)随时必要时4随时2必要时2必要时2必要时2必要时2随时必要时2必要时29.2.2Superpave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表27中的项目、频度要求及质量要求或允许差检查沥青混合料产品的质量。表27Superpave沥青混合料检查频度和质量要求随时白料、油团等各种现象符合本文件的规定测、显示并打印符合本文件的规定测、显示并打印天取平均值评定符合本文件的规定测、显示并打印准级配的逐盘在线检测拌和站取样,用沥青用量P,与生产设计的差(%)逐盘在线检测拌和站取样,抽拌和站取样,试件)符合本文件规定附录F试件)符合本文件规定试件)符合本文件规定9.2.3沥青路面铺筑过程中应随时对铺筑质量进行评定,质量检查的内容、频度、允许差应符合表28随时表面平整密实,不得有明显轮迹、裂缝、推挤、油盯、定符合本文件规定随时符合本文件规定计实测每2000m²检高速公二级以下路以试验室毛体积相对密度为标准,%,不小于以理论最大相对密以试验段密度为标每1km不少中上面层下面层高速公路及一级公实验室毛体积相对密度为沥青拌和楼每天取样1~2次实测的旋转压实最大相对密度和试验段毛体积相对密度根据JTGF40执行。构造深度的合格率为90%。10.2Superpave的检验评定除应满足JTGF80/1要求,尚应满足表29的要求。检测项目压实度以试验室毛体积相对密度以理论最大相对密度为标以试验段密度为标准,不小于23弯沉值(0.01mm)4 5密度为标准进行评定。试验室毛体积相对密度为按目标配合比成型的旋转压实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Tom=54.32+0.787Tm)-0.025La²-15.14og(H+25)+Z(9Tam)——路面某深度处的最高温度,摄氏度(℃);Taim——30年内年连续7天最高气温平均值,摄氏度(℃);Lat——项目工地纬度,度();Tomr)—路面某深度处的最低温度,摄氏度(℃);Tair)—最低空气温度,摄氏度(℃);Oair—空气最低温度的标准差,摄氏度(℃)。表A.1贵州省气象站气象资料(基于1986~2015气象资料)序号地区站名(度)平均(℃)多年平均1安顺市23镇宁45紫云67毕节市8威宁9号号序地区站名(度)平均(℃)多年平均金沙黔西1息烽开阳贵阳白云乌当1省省黔东南州1台江雷山1锦屏黔南州瓮安贵定都匀序号地区站名(度)平均(℃)多年平均惠水罗甸独山黔西南州晴隆贞丰兴义册亨思南印江江口玉屏万山赤水1习水正安务川汇川绥阳湄潭凤冈序号地区站名(度)平均(℃)多年平均(资料性)B.1可靠度为98%时的各市州沥青胶结料选择图谱见图B.1。图B.1贵州省各地区沥青胶结料选择图谱(可靠度98%)(规范性)测试沥青胶结料MSCR的试验方法C.1一般规定C.1.1本方法为在特定温度条件下的动态剪切流变试验,确定沥青试样中可恢复和不可恢复的蠕变柔量。本试验的样品为旋转薄膜烘箱试验(RTFOT,T0610C.1.2通过可恢复百分率确定基质沥青或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弹性恢复和应力依赖性。C.1.3本方法所测数据,需采用国际标准单位。C.2.1本方法所需设备可按JTGE20T0C.2.2试验仪器需经试验仪器制造商认可及计量部门认可在每个蠕变循环开始的0.03秒内获得最大应C.3试验步骤本方法也适用于根据表10测定RTFOT残余物C.3.3在给定的试验温度下,分别使用两个恒定应力(0.1kPa和3.2kPa)对试样进行蠕变和恢复试验。循环,其中包括0.1kPa应力水平下进行的20个循环以及随后3.a应力水平下的前10个循环用以进行试样条件处理。在蠕变和恢复循环间两阶段蠕变和恢复试验的总时间为300s。0.1kPa应力水平下间准确记录峰值应变和恢复应变,则可先利用前期数据,a)对于0.1kPa应力的最后10个循环和3.2kPa应力的10个循环,记录如下信息:·每个循环蠕变阶段开始时的初始应变,记为Eo●每个循环蠕变阶段完成时的应变(如1.0s之后),记为Cc;·每个循环蠕变阶段完成时的应变修正值(如1.0s之后,ε1),8i=Ee-8;b)分别根据公式(C.1)和公式(C.2)计算0.1kPa和3.2kPa应力水平下的最后10个循环恢复C.4计算0..................C.4.2分别根据公式(C.5)和公式(C.6)计算在0.1kPa和3.2kPa应力水平下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E10——每个循环恢复阶段完成时的应变修正值(如10.0s之后);Jm(0.1,N)——每个循环在0.1kPa应力水平下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Jnr(3.2,N)——每个循环在3.2kPa应力水平下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C.4.3分别根据公式(C.7)和公式(C.7)计算在0.1kPa和3.2kPa应力水平下的平均不可恢复蠕变柔C.4.4根据公式(C.9)计算在0.1kPa和3.2kPa应力水平下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差。(规范性)测试细集料间隙率的试验方法D.1一般规定D.1.1本方法规定了细集料间隙率确定方法。对某一已知级配的细集料,间隙率可以反映细集料的棱角性、球面形状和表面纹理特性,从而与相同级配的其他细集料进行比较。间隙率同样可以反映细集料对混合料工作性的影响。D.1.2本方法通过组合具有特定质量的不同级配的细集料形成标准级配。D.2试验仪器和设备本方法所需设备可按JTGE42T0344方法要求配置。根据JTGE42T0327方法筛分试样,将细集料通过0.15mm和0.075mm筛网水洗并烘干后,筛分得到不同粒径范围的细集料。将需要的不同粒径范围的细集料放于不同的容器中。D.4量筒的标定D.4.1在烘干的空量筒顶部边缘抹一薄层润滑油,称得量筒、润滑油和玻璃板的质量。将刚煮沸的去离子水于18℃~24℃时注入量筒,并记录水的温度。将玻璃板放在量筒顶部,确保没有残余的气泡。擦干量筒外侧水分,称得量筒、玻璃板、润滑油和水的质量,随后擦干润滑油,称得烘干的干净空量筒质量用于后续试验。D.4.2根据公式(D.1)计算量筒的容积V。V——量筒的容积,毫升(mL),精确到0.1mL;M——水的净质量,克(g);D——水的密度,千克/立方米(kg/m³)(记录水温对应的温度)。D.5试样的准备D.5.1称取D.3.1准备的不同粒径范围的细集料,按D.5.2表中质量要求合成标准级配,各档细集料质量允许误差为±0.2g。表D.1标准级配组成密度,若某一档(或几档)细集料毛体积相对密度与全部试样的毛体积相对密度相差不超过0.05,则采用实测密度;若某一档(或几档)细集料毛体积相对密度与全部试样的毛体积相对密度相差超过0.05,则需重新试验。不同粒径细集料相对密度的差异可以通过对比不同级配细集料的相对密度来确定。如果相对密度差超过0.05,单独测定0.15~2.36mm筛孔间细集料细集料的相对密度。相对密度偏差0.05可使最终计算的空隙率偏差1%。D.6试验步骤D.6.1用抹刀将试样拌和均匀。固定广口瓶和漏斗位置,将量筒对中。用手指关闭漏斗的开口,将试样倒入漏斗,并用抹刀调平。移开手指,让试样自由落入量筒中。D.6.2漏斗放空后,用抹刀快速地将量筒中堆积的多余试样刮去,仅允许刮一次,注意刮刀需垂直,保证其直线部分水平并和量筒顶部略微接触。D.6.3记录空量筒的质量以及每次试验量筒和细集料质量。D.6.4根据公式(D.2)计算间隙率。V——量筒体积,毫升(mL);F——细集料在量筒中的净质量,克(g);G——细集料的干毛体积相对密度;U——间隙率,%。D.6.5将盘中和量筒中剩余的试样重新调配,重复上述试验,并将两次平行试验的结果取平均值,精确至0.1%。(资料性)E.1根据各档集料的相对密度,根据公式(E.1)和公式(E.2)计算每个试拌集料混合物的毛体积相P₁,P2………Pn——集料1,2,...,n的质量通过率;Y₁,Y₂………a——集料1,2,.…,n的毛体积相对密度;Yp,Y₂……………——集料1,2,...,n的表观相对密度。E.2根据公式(E.3)、公式(E.4)和公式(E.5)估算试拌混合集料有效相对密度:C——沥青吸收系数,无量纲;wx——成矿料的吸水率(%)。E.3根据公式(E.6)和(E.7)计算吸收沥青体积:P₆——沥青质量百分率,十进制表示,假设为0.05;Pg——集料质量百分率,十进制表示,假设为0.95;VV——空隙率,假设为4%。E.4根据公式(E.8)计算有效沥青体积:S——试拌混合物中集料公称最大粒径,毫米(mm)。Pbi——初始沥青用量估值,以混合料的质量百分率计,%。(规范性)测试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性能的试验方法F.1一般规定本方法包括试件的成型和由压实混合料的饱水和冻融循环加速水损坏过程造成间接抗拉强度变化的试验。试验结果用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和加入沥青中的液体抗剥落剂或加入矿料中的消石灰或波特兰水泥等粉状材料。F.2试验仪器和设备F.2.1压条:上下各一根,试件直径为100mm时,压条宽度为12.7mm,试件直径为150mm时,压条宽度为19.05mm,压条的长度应超过试件的厚度。F.2.2除F.2.1要求外,本方法所需试验仪器和设备与JTGE20T0729方法中的试验仪器和设备相同。F.3试验室拌和及压实试件F.3.1每一次试验至少要准备6个试件,其中一半在常规条件下测试,另一半在部分饱水及冻融循环条件下测试。F.3.2试件尺寸为φ100mm×(63.5±2.5)mm,或者φ150mm×(95±5)mm,如果集料尺寸大于25mm,应使用尺寸为φ150mm×(95±5)mm的试件。F.3.3一次准备混合料的量需保证至少能够成型3个试件,或者一批仅仅一次制作一个试件。如果某批能够制备多个试件,置于烘箱前应根据单个试件的质量分成若干份。F.3.4混合料拌和后置于面积为48400mm2-12900mm2,深度约为25mm的托盘中,在室温下冷却(2±0.5)h。然后将混合料在温度为60℃的烘箱中养生(16±1)h。如果烘箱架子没有网眼,盘子底部应保证空气流通。F.3.5养生后,混合料在压实温度±3℃的条件下放置120min±10min,随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