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遥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平遥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8分)。
材料一:
兰考县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有一张感人照片,真实展现了红庙公社葡萄架大队前杨庄村群众张传德,迁葬时怀抱幼儿失声痛哭的情景。
1963年麦子黄梢时节,张传德不满1岁的儿子张徐州突发重病,面色青紫。小徐州是父母到徐州要饭,头年6月在郊野生下的。张传德用火燎一下镰刀,割断孩子身上的脐带,把不合时宜的荒年来客接到人间。7天后,逃荒路上添丁的张传德拖妻携子爬上返乡列车。
在缺医少药的穷乡僻壤,谁也闹不清小徐州得的啥病。眼见孩子行将不治,张传德抹把泪,踅到村外捡了一束谷秆,又翻出一根草绳,草草将瘦得皮包骨的孩子裹好塞进筐里,准备上工时扔到村外。
骨肉分离之际,人世间最伟大的母爱再次闪发出温馨的光芒。泪眼蒙眬中,妻子张香透过谷秆,看到孩子青紫色的脸上鼻翼还在翕动,泣声说:“他爹,孩子还有口气,等你下工回来再扔吧!"
张传德绝望地看着气若游丝的孩子,颤声说:“咱家里连饭都吃不上,下了工孩子就活过来了?”说着,拎起筐子就要出门。这时,进村访贫的焦裕禄一脚踏进家门,见状忙问:“老乡,家里出了什么事?"
张传德瞅瞅手拎的筐子说:“孩子病得没救了,想扔到村外呢!”
焦裕禄伸手触摸孩子口鼻,隐隐感到一丝若有若无的热气,惊喜地说:“老哥,孩子还有气哩!只要有一点希望,就得救过来!"说着,掏出本子在上面给县医院高芳轩院长写了几句话,嘱他想法子把孩子治好,撕下那张纸,要张传德拿着送孩子去医院找高院长。
焦裕禄看出张传德心里还不托底,拉他到大队部用摇把子电话与县医院高院长通话,要求全力抢救送院的病儿。张传德弄清焦裕禄是县委书记,像是苦海中遇见了菩萨,用独轮车推上孩子就赶往45里外的县城。路上,他买了一盒火柴,走一程就划一根火柴,看看孩子还有没有气。半夜时分,孩子终于送到县医院,经抢救转危为安。
焦裕禄惦记着小徐州,下乡回来3次跑到医院看望,嘱咐医生一定把他的病治好。25天后,小徐州病愈出院。焦裕禄赶来替张传德付了医药费,抱起喜笑颜开的小徐州,像自己的亲儿子被救活一样高兴。
周原赴兰考采访,听到小徐州重生的故事,极为感动。张传德打算给儿子改个名,众人建议叫张卫焦。周原做主改名张继焦。
一个垂死的农家病儿,经焦裕禄关照起死回生,张传德从梦幻般的经历中,对党和政府有了彻骨入心的认识。焦裕禄英年早逝,他如闻晴天霹雳,迁葬这天抱着孩子早早就赶来了。小继焦见到熟人,已会说父母教的两句话:“孩子,你的病是谁治好的?”“系赵福记(是焦书记)。"你长大干啥?”“该兰考满冒(改兰考面貌)。"
焦裕禄视农民病儿为亲骨肉,张传德为孩子更名谢恩,动人心扉的鱼水新歌传遍兰考城乡。张继焦在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工作多年,后任副主任。他把徐俊雅当作生身母亲,徐俊雅也对璞玉浑金品格的张继焦视同己出,亲热地称其为“老七”,就连张继焦找对象、盖房、结婚、生子,都亲自操持。徐俊雅过世后,长子焦国庆主持,把妈妈留下的8万多块钱分为7份,除6个子女,张继焦也得到一份。
兰考县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第二张摄于迁葬现场的照片,是老韩陵公社牛王庙村萧位芬老大爷迎灵时痛不欲生的情景。
萧位芬是焦裕禄能掏心窝子的庄户朋友,也是他到兰考头一回下乡就获取除“三害"真经的老师。萧位芬不顾个人不准带花圈的要求,和村干部抬着他买的花圈来到墓地,一见焦裕禄遗像就哭着喊:“庄户人的好书记,你是活活地为俺兰考百姓,硬把自己给努(累)死的呀!困难的时候你为俺农民操心,跟着俺们受罪,现在,俺们好过了,全兰考翻身了,你却一个人在这里……”迁葬仪式结束,老人仍哀痛不已,泪流不止。
迁葬现场,哭成泪人的戴留柱见证着另一个感人故事。
1963年2月的一个雪夜,戴留柱随爷爷外流,在火车站被冰凌扎破了腿,痛得直哭。焦裕禄找医生给他止血包扎,还送来了棉衣和吃的。爷俩到洛阳后,戴留柱患了急性肺炎,但卫生院没有治肺炎的特效药红霉素。爷爷讲了在火车站遇到焦书记的经过,院长给焦裕禄打电话,焦裕禄感谢他关心灾民,要求设法找药给孩子治病,药费由县里解决。院长连夜联系红霉素给孩子输液,戴留柱很快痊愈出院。半年后,戴留柱爷爷带着孙子来感谢焦裕禄,拿出柿饼一定要他尝尝。焦裕禄推辞不过尝了两个。回到家里,爷爷发现装柿饼的兜里有两毛钱,愣住了。老人在焦裕禄墓前泣不成声说.“焦书记啊,留柱今后就叫恩焦!"
追悼大会结束后,焦裕禄在老韩陵蹲点时,到村外草庵子里亲切看望并誉为小英雄的张根生、张二宝、张根众3位小护林员,把在村里精心挑选的3棵泡桐树,栽在了焦裕禄墓前。
(摘编自高建国《在人民中永生——焦裕禄迁葬兰考追记》)
材料二:
诗人原野在《人生》一诗中写道:“人生,从自己的哭声开始,在别人的泪水里结束,这中间的时光,就叫作幸福。人活着,当哭则哭,声音不悲不苦,为国为民啼出血路。人死了,让别人洒下诚实的泪,数一数,那是人生价值的珍珠。”影片的开始是肃穆行进的送葬队伍,背景音乐遥远苍凉,烘托出哀痛的气氛,这是“别人的泪水"。而影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几次落泪,都是来自我们的主人公——焦裕禄。
搞技术的专家小魏要离开兰考,焦裕禄满脸大汗跑到站台。本以为焦书记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小魏别走,谁知他只是掏出了一包土,希望小魏带走做纪念,有机会的话再帮忙研究一下土质,随后便不舍地送他上车。最终火车开走,回头竟发现小魏留在原地,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焦裕禄眼含泪光,没再说话,却以沉默动人,成为了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片段。一心扑在工作上的老厂长病逝时,焦裕禄匆匆赶来,人群中他深深鞠躬,隐忍着满眼泪花,人群走后,他才蹲下身痛哭起来。迅速地,画面转向焦裕禄在夕阳下的剪影。地委的张专员奉命来调查高价买粮一事,一场刀光剑影的会议结束后,门外却是百十个老乡,领头的朗声道:“张专员,你们要是处理了焦书记,我们要到地委、中央、毛主席面前喊冤”,焦裕禄此时眼睛通红,垂头咬紧了牙关,后又摇着抬起头,脸上是感动与坚毅的神情。病重时,妻子和孩子们围在病床边,小儿子哭喊着“爸爸,我再也不吃红烧肉了,你跟我们回去吧”,他眼角流下一行泪,又别过头去。在家庭中,焦裕禄是如树一般的父亲,用慈爱与德行荫蔽着一家人。
(摘编自王雪竹《红色电影影评——湿润的眼睛与热诚的底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出生于父母在徐州要饭之时,张继焦原名张徐州,“继焦"是张传德感谢焦裕禄对儿子的重生之恩而改的名字。
B.张继焦把徐俊雅当作生身母亲,徐俊雅也对张继焦视同己出。因为她自己有6个子女,所以她亲热地称张继焦为“老七”。
C.电影中技术专家小魏要离开兰考,焦裕禄通过掏出一包土让他带走做纪念,并帮忙研究土质的方式,成功地留下了小魏。
D.电影中张专员奉命前来调查高价买粮一事,最终却被门外百十个老乡要替焦裕禄“喊冤"的行动结束了刀光剑影的会议。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徐州不满1岁时,因突发重病,行将不治,如果没有母亲的坚持与焦裕禄的到访,他可能会被亲生父亲遗弃村外。
B.张传德在焦裕禄的帮助下才救回了儿子的性命,所以他教育年幼的儿子要牢记救命之恩,立志改变兰考面貌。
C.萧位芬是老韩陵公社牛王庙村的普通村民,他曾向焦裕禄传授除“三害”经验,也是焦裕禄能掏心窝子的庄户朋友。
D.电影中的焦裕禄铁汉柔情,他为不舍技术员离开含泪,为老乡们对他的维护含泪,也为自己没能给小儿子买红烧肉流泪。
3.下列对材料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两张照片为线索,引出了对焦裕禄感人故事的回忆。
B.文章对兰考村民语言的描写原汁原味,充满了乡土与生活气息。
C.文章通过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法来刻画人物。
D.在村民柿饼兜里偷偷留钱的细节,表现了焦裕禄的高尚人格。
4.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材料二“人生价值的珍珠"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张传德怀抱幼儿的失声痛哭。
B.材料一骨肉分离之际张香的泪眼蒙眬。
C.材料一迁葬现场哭成泪人的戴留柱。
D.材料二焦裕禄为老厂长蹲下身痛哭。
5.材料一主要讲述了哪几个焦裕禄与兰考人民“鱼水深情”的故事?请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7分)。
沂州道上
邓友梅
赶车人个子魁梧,黑地里看不清脸相,问过我俩的来处后,骡车就摇晃着出了村子。
风悠悠地吹着,一团团黑云从沂蒙山顶往东南涌过来,一带山峦成了墨黑色。沂州道上,一片肃穆景象。
坐在我对面黑影中的是顾彤,一个热情而容易激动的人。我俩来临沂采访,对象是一位出色的农业社主任。顾彤望望四周,充满感慨地说:“这条道,我十年没走了。十年前,我在这里认识了一个人。那人高大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我眼前,他那火焰似的目光总烧得我浑身震动。这两天,看到这久别的景象,他的影子又在我眼底活了过来。"
他说的是什么人呢?我禁不住要求他讲下去。
一九四七年夏末,我们那个纵队奉陈毅将军的命令从鲁中插到鲁南敌后,破坏敌人的重点进攻。
西进第一天,火药烟似的黑云连成一片,从西北方压下来。风带着沂河两岸的砂石,滚卷过鲁南平原。我们用毛巾包上脸,走一二十步睁眼看看前边的人。夜里,风小了,翻了海似的大雨砸下来,转眼就没了路。我们把绑腿解下来,从头到尾连成一根长索,抓着走路。沂蒙山虎啸似地吼着。离我们三四里地远有部队在打阻击,我们却连枪声都听不见。到天亮,总共才走了二十来里路。上级命令休息两小时,分班做饭。
我在连里当文书,通讯员给我送来一茶缸煮黄豆。这时,从我们的来路上,不慌不忙地走过来一个人。这人好魁梧的个儿,长脸,高颧骨,一双大眼滚满了红丝,左胳膊挂在胸前的一条草绳上,整个袖子全被血染成了深褐色。
他走到我面前,看看煮黄豆,爽快地说:“同志,给我吃些行不?”
我把茶缸递给他,他就地一坐,一会儿就吃光了。放下茶缸,他问:“咱们连上有药没有?我这胳膊还没包扎呢。"
我问他是哪个单位的,他从怀里掏出一个湿了的土皮夹,又从皮夹里抓出一张复员军人证明书,上面印着:临沂县支前大队二中队,中队长。
我们连的卫生员上个星期牺牲了,留下一瓶红药水和一个救急包在我皮包里。我把红药水倒在手巾上,轻轻给他一抹,手巾被一件硬东西挂住了。他浑身紧张了一下,用力推开我,两眼注视着伤口,两根指头捏着一块弹片,狠命一拔,随手扔到泥里,抢过药水,往伤口浇,拿救急包按住,又用破袖子一裹,一声不响地走了。
我们连队有任务,不能帮他。但到了休息站,我们捡了一匹骡子,指导员命令我拉着它等那位同志。
我找个树下坐好,不知不觉睡过去了。睡着睡着,一阵机枪声惊醒了我。四架野马式飞机在东边开阔地上空俯冲,响起一阵阵枪声。地面有一个人,一会儿倒下,一会儿跳起来往这边跑。
他看见我,怔了一下,随即又倒了下去,这次却没再爬起来。飞机又在他头上扫射了好久,然后盘旋了一周,嗷嗷嗥着,朝西边飞去了。
他还没起来。我把骡子拴在树杈上,想过去看他。还没出树下,就听他喊:“别动,飞机还要回来。”
果然,话音刚散,一架野马式飞机从我身后掠过来,又在开阔地的上方旋了一圈,这才飞走。
飞机消失后,他带着满身泥水走过来,正是那位同志。他简直完全变了一个人,眼窝和腮都深深地凹进去了,脸色蜡黄,嘴唇焦黑,吊着的那只手变成了黑紫色。
我拆了些树枝,把我俩和骡子都伪装起来,扶他骑上牲口,在青纱帐里走。走着走着,忽然,头顶上嗖嗖两枪,四周看去,糟了,五十米开外有十几个敌人,正往我们这儿跑。
他一下子就跳下来,伸手从我皮带上拉出手枪,夹在左胳膊弯里,右手抽出匕首,喊道:“快,上去!"
我说:“你先上!”
他说:“你上去拉我!"
我两手按住骡背,往上一窜,刚迈过一条腿,那骡子就像疯了似的,尖叫一声,撒腿飞跑。我喊“吁”,拉缰绳,揪棕毛,怎么也不能使它慢一步。
背后传来手榴弹的爆炸声。我的心紧紧缩成一团,勉强回头,才知道已跑出很远了,背后是一大片青纱帐,根本认不出刚才出事的地方。
又跑了一阵,看见连队了,我大声喊:“快拦住,快拦住……"
大家拦在路上,那骡子原地转了个圈,颓然倒下来,我看见它屁股上有一道匕首划过的血痕……
说到这里,顾彤长吁一声。
“可惜我没记住他的名字,不然,这次倒可以打听一下。”顾彤沉默了片刻,又叹气道:“不过若真打听出他还活着,我也没勇气去见他,这些年自己进步得不快啊!"
远处传来几声鸡啼。公路两旁稀稀落落地露出了白色的墙壁和蓝色的树丛。黎明悄悄地,悄悄地随在雨的身后飘来了。是那种沉静的,温暖的雨,落在地上连声音都没有。
到了岔路口,车停住了。我们感激着跳下车。赶车人咳了一声,沉闷地说:“你说的那人没死,在陈家后庄当农业社主任,叫陈宝田。”
“陈宝田!"我惊叫道,“我们要访问的就是陈宝田!”
顾彤问:“你怎么知道的?"
赶车人笑道:“我怎么不知道?”
顾彤定睛一看,怔住了。我也怔住了。可不是吗,长脸,高颧骨,大眼睛,左边的袖子空着……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顾彤和“我"来临沂采访,看到的“黑云”等景物与连队西进时相似,这促使他对“我"讲起陈宝田的故事。
B.从“狠命”拔出弹片等描写,可见陈宝田性格坚忍;从先送走战友、再独自轻松脱围等情节,可见其临危不乱。
C.顾彤觉得自己“进步得不快"而愧对陈宝田,这也是他开头说“他那火焰似的目光总烧得我浑身震动”的原因。
D.开篇写“黑地里看不清脸相”,结尾写景物逐渐浮现,光线的变化既点明时间的流逝,又暗示着真相即将揭晓。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先写了吃黄豆、树下休息等相对平静的场景,接下来的飞机轰炸、陷入敌围等情节却令读者的情绪紧张起来,笔法上张弛有度。
B.“沂州道上”作为两个故事的发生地,也是贯穿小说的地理背景,将共同战斗与久别重逢两个故事连接在一起,使情节更加连贯。
C.小说两次写到下雨均富有意味,第一次写夜晚大雨突出战争环境的艰苦,第二次写黎明的小雨象征着战争终于结束,和平终于到来。
D.小说开篇写到“赶车人个子魁梧”,而顾彤感慨“那人高大的身影”,先埋伏笔;结尾再点明二者同为一人,首尾呼应,构思巧妙。
8.这篇小说的主要叙述者是谁,这样讲故事的好处是什么?(4分)
9.小说画线部分在刻画陈宝田形象时,既有不变之处又突出其变化,这样写有何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7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20分)。
材料一:
汤问于伊尹曰:“欲取天下若何?"伊尹对曰:“欲取天下,天下不可取。可取,身将先取。”凡事之本,必先治身。昔者先圣王,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故反其道而身善矣;行义则人善矣;乐备君道,而百官已治矣,万民已利矣。上失其道则边侵于敌,内失其行,名声堕于外。当今之世,巧谋并行,诈术递用,攻战不休,亡国辱主愈众,所事者末也。
夏后相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相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孔子见鲁哀公,哀公曰:“有语寡人曰:‘为国家者,为之堂上而已矣。’寡人以为迂言也。”孔子曰:“此非迂言也丘闻之得之于身者得之人失之于身者失之人。不出门户而天下治者,其唯知反于己身者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先己》)
材料二:
魏文侯问狐卷子曰:“父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子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兄贤足恃乎?”对曰:“不足。"弟贤足恃乎?”对曰:“不足。"臣贤足恃乎?”对曰:“不足。"文侯勃然作色而怒曰:“寡人问此五者于子,一一以为不足者,何也?”对曰:“父贤不过尧,而丹朱①放;子贤不过舜,而瞽瞍②拘;兄贤不过舜,而象③放;弟贤不过周公,而管叔诛;臣贤不过汤、武,而桀、纣伐。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君欲治,从身始。人何可恃乎?"《诗》曰:“自求伊祜。”此之谓也。
(节选自《韩诗外传》)
【注】①丹朱:尧之子,傲慢荒淫,后被放逐。②瞽瞍:舜之父。③象:舜之弟。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此非迂A言也B丘闻之C得D之于身者E得之F人G失之H于身者失之人。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指事物的根本、基础的东西,与“舍本逐末"中的“本”词义相同。
B.反,指违反、违背,与《愚公移山》中“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的“反”词义不同。
C.拘,指逮捕、拘禁,与龚自珍《己亥杂诗》中“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拘”词义不同。
D.之,此处用作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与《陋室铭》中“何陋之有"的“之”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君如果弃君道于不顾,而是致力于追求机巧权谋、奸诈之术,攻战不止,那么就会导致国家灭亡、自身受辱。
B.夏后相和有扈氏交战而未胜,他接受了大臣的建议,没有再次发动战争,而是注重多方面修身,最终不战而屈人之兵。
C.对于“治理国家的人,治理好朝堂上的事就行了"这个观点,鲁哀公认为它迂腐、不切实际,而孔子持有不同观点。
D.狐卷子用丹朱、瞽瞍、象、管叔等人的事例回应了魏文侯怒气冲冲的质问,说明了人贵在自立、勿恃他人的道理。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4.按照材料一的观点,材料二中的魏文侯能否被称为“圣明之君”?为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冠多误身③。
【注】①此词作于淳熙三年(1176),词人由江西提点刑狱调任京西转运判官,次年又调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抚使,辗转又调任湖南。②《招魂》:《楚辞》中的作品,屈原所作。③儒冠多误身:语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句“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前两句写景,着眼于视觉,以黄昏灯火衬托郁闷心理,以“来去云”暗喻词人仕途漂泊不定的状态。
B.“鹧鸪声"两句,前句绘声,后句叙事,以鹧鸪的欢啼烘托词人想象中“潇湘逢故人”的欣喜,“逢故人"则妙应标题。
C.“挥羽扇”三句追叙往昔抗金军旅生涯,仅仅十一字,就塑造出词人英气勃发、纵横杀敌的儒将形象。
D.“憔悴"点出词人如今的苍老模样,“儒冠”借代书生身份,一个“误"字,语调低沉,感情凑恰,充溢不平之气。
16.简要分析下阕的表现手法及抒发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山居秋暝》中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充满画面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声音的描写,表现了最富有乡村特征的田园生活。
(3)杜甫在《登高》中以“______,______”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
三、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1分)。
词虽可独立成篇,又可融入音乐唱腔,逐渐成为独立的一种文学样式,然而词仍然只是纯消遣的抒情文学,以表达离愁别绪、感时伤世等情感为主。词的语言大多精致华美,风格柔美婉约,音律婉转多变,形式错落有致,适于表达和传递人物内心的幽谧而细微的情怀。但词题材单一,风格绮靡,品位不雅,就像营养不良的婴儿,成长缓慢,缺乏活力。词也与以儒雅为传统的士大夫文学①。从晚唐到五代,再到北宋,词一直在非常狭窄的空间里生存。正当词需要②来开启自身全新境界之际,苏东坡出现了,整个唐宋词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如果说“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他豁达的人生观,那么《念奴娇·赤壁怀古》则是将个人的生活遭遇融入历史的烟云中,苏东坡用一种长啸的腔调唱出了强者的心声。这首词把中国文人内心深处的激愤表达得③,在沉郁中保持了昂扬的生命力量。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9分)。
科学家们设想利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把农业向“上”延伸。①,这是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就可以长高、长大,直到开花结果。利用这个原理,在适宜的条件下,给植物足够的光和必需的营养,就可以把庄稼“种"到空中去,把高楼大厦变成一个个小型农场,用车间生产的办法来生产粮食、瓜果等。在植物车间里,②,果蔬、粮食就可以“长了一茬又一茬”。研究发现,()。比如,优化红光或远红光的比例,可以提高三色堇的开花数量和质量;而要想长出肥厚的绿色生菜,就需要多用蓝光和红光。
植物工厂采用循环流动的营养液来为植物提供营养。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口味"和“取食偏好”,很多植物对于营养液的成分、酸碱性、温度等的“挑剔"程度也不同。因此,③。只要做到精准的人工控制,就可以在植物工厂里实现万物生长的设想。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植物光合作用和光信号调节受光质影响,不同的植物对光质具有偏好性
B.光质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光信号调节,不同的植物对光质具有偏好性
C.光质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光信号调节,不同光质对植物具有偏好性
D.植物光合作用和光信号调节受光质影响,不同光质对植物具有偏好性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中国语言中,“清”与“浊"相对,原本指水纯净没有杂质。先贤们从水的“清”中,引申出了许多其他事物的“清”,从自然事物的“清”引申出了人文精神和社会政治意义的“清"。崇清尚洁,至今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观念,成为我们的审美取向、道德追求和社会风尚。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得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B解析A“是张传德感谢焦裕禄对儿子的重生之恩而改的名字”错误,“继焦"是周原做主改的名字。C“焦裕禄通过掏出一包土让他带走做纪念,并帮忙研究土质的方式,成功地留下了小魏”理解错误,焦裕禄是真心送小魏上车,并不是以这种方式留人。D“最终却被门外百十个老乡要替焦裕禄‘喊冤’的行动结束了刀光剑影的会议"理解错误,根据原文,是会议结束后,门外老乡才说“要是处理了焦书记”,他们就要替焦裕禄“到地委、中央、毛主席面前喊冤"。
2.D解析“也为自己没能给小儿子买红烧肉流泪”理解错误,从原文小儿子哭喊着“爸爸,我再也不吃红烧肉了,你跟我们回去吧"无法推断出焦裕禄没能给小儿子买红烧肉。
3.C解析“心理描写”错,文章没有心理描写。
4.B解析材料二“人生价值的珍珠"是指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有人生价值,所以在其死后会“让别人洒下诚实的泪”。A、C两项分别是张传德、戴留柱为焦裕禄的逝世而痛哭;D项是焦裕禄为老厂长的逝世而痛哭。A、B、C均符合这个意思。B项张香的泪眼蒙眬是因为亲情。
5.答案①帮助张传德,在张徐州(继焦)即将被抛弃之际救回其性命,后来张继焦将徐俊雅当作生身母亲。②与庄户朋友萧位芬结下深厚友谊,老人对他的离世哀痛不已。③为灾民送衣送食,关心其病情,坚决不收受群众的礼物。(每点2分)6、D(A.“这促使他对‘我’讲起陈宝田的故事"错误,根据“他说的是什么人呢?我禁不住要求他讲下去”可知,促使他对“我"讲起陈宝田的故事的是“我”的不断要求和追问。B.“再独自轻松脱围"错误,根据“背后传来手榴弹的爆炸声。我的心紧紧缩成一团,勉强回头,才知道已跑出很远了,背后是一大片青纱帐,根本认不出刚才出事的地方”可知,他“送"走“我”后战争激烈,陈宝田艰难突围。C.“这也是他开头说‘他那火焰似的目光总烧得我浑身震动’的原因"错误,根据“十年前,我在这里认识了一个人,那人高大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我眼前,他那火焰似的目光总烧得我浑身震动”可知,“他那火焰似的目光总烧得我浑身震动"是陈宝田给顾彤的精神震撼,与“顾彤觉得自己‘进步得不快’而愧对陈宝田”不构成因果关系。)
7.C(“第二次写黎明的小雨象征着战争终于结束,和平终于到来"错误。根据“远处传来几声鸡啼。公路两旁稀稀落落地露出了白色的墙壁和蓝色的树丛。黎明悄悄地,悄悄地随在雨的身后飘来了。是那种沉静的,温暖的雨”可知,第二次描写下雨是现实中的雨,不是回忆中战争年代的雨,因此“战争终于结束,和平终于到来"错误。)
8.①小说的主要叙述者是顾彤,他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讲述故事。
②顾彤是讲述者,他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讲述,增加故事的真实性;他也是故事的亲历者,他的所见所感能更好地表现主人公的伟大。
9.①不变之处:“长脸,高颧骨,大眼睛”等外貌特征。加深读者对主人公印象,表现顾彤对主人公的念念不忘与感激之情,也增强多年后重逢故人的戏剧性。
②变化之处:面容变得更憔悴,受伤的手臂情况恶化,最后被截掉。突出陈宝田英勇顽强的大无畏精神,以及解放后深藏功名、不改革命本色、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
③变与不变,前后呼应,使得小说笔法更加灵动,情节更连贯,主题更深刻。
10.答案BCG。
解析“也"为句末语气词,所以应在“也”后面断开,即在B处断开;“闻"的宾语为“之”,所以应在“之"后面断开,即在C处断开;“得之于身者得之人”和“失之于身者失之人"句式相同,所以应在“失之”前面断开,即在G处断开。参考原文标点:“此非迂言也。丘闻之:‘得之于身者得之人,失之于身者失之人。’……"
11.B解析A正确。意思均为“指事物的根本、基础的东西”。句意。大凡做事的根本。/指做事舍弃根本的部分,却过多地追求细枝末节,形容轻重倒置。B“指违反、违背"词义不同”错误。意思均为“同‘返’,返回"。句意:所以,返回到修养自身的根本原则上自身就完善了。/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C正确。“拘禁、逮捕/拘泥、拘守”。句意:但是他的父亲瞽瞍被拘禁。/不要拘守一定规格要降下更多的人才。D正确。均为“用作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谓此也”“有何陋"。句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有什么简陋的呢?
12.B解析“他接受了大臣的建议,没有再次发动战争”错误。由材料一“夏后相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相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可知,大臣主张再次发动战争,但夏后相没有同意。
13.(1)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4分)
答案亲近亲人,尊敬长者,尊重贤良的人,任用能干的人,满一年后有扈氏来臣服。
解析“亲亲”,亲近亲人;“长长”,尊敬长者;“期年”,满一年,一年后;“服”,归服,臣服。
(2)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君欲治,从身始。人何可恃乎?(4分)
答案指望别人的人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依赖别人的人不可能长久。您想治理好国家,就要从自身做起。怎么可以依赖别人呢?
解析“不至”,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治”,治理;“身”,自身;“何”,什么。
14.答案不能。理由:材料一认为圣明之君应通过修身来治理好天下,魏文侯却想依靠他人来治理好天下。(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由材料一“为国家者,为之堂上而已矣……不出门户而天下治者,其唯知反于己身者乎!”可知,不用出门就可以治理天下,唯有那些懂得反省自身的人才能做到。所以材料一认为圣明之君应通过修身来治理好天下。由材料二“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君欲治,从身始。人何可恃乎?"可知,魏文侯想依靠他人来治理好天下。所以,根据材料一的观点,材料二中的魏文侯不能被称为“圣明之君”。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汤问伊尹:“想要取得天下该怎样做?"伊尹回答说:“想要取得天下,天下不可能取得。可以取得(天下)的话就要先取得自身。”大凡做事的根本,首先一定是修身。过去,先代圣王成就自身从而成就天下,整治好自身就可以整治好天下。所以,返回到修养自身的根本原则上自身就完善了;推行仁义就能使众人完善了;乐于准备为君之道,那么百官就已经管理好了,百姓就有利了。如果君王失去了为君之道,边疆就会被外敌侵扰,在国内丧失德行,在国外声名败坏。现今世上,技巧谋略同时使用,奸诈的手段相继使用,攻伐战乱不止,使国家灭亡、自身受辱的国君越来越多,是因为他们致力于不重要的方面啊。
夏后相与有扈氏在甘泽交战没有获胜,六军将领请求再战,夏后相说:“不可以。我的土地不少,我的百姓不少,但是打不赢,这是(因为)我的德行太浅薄,教化不好。"从此,他坐卧不用两重席,饮食不上两种以上的菜肴,不拨弄琴瑟,不整修钟鼓,也不许子女矫情饰貌,亲近亲人,尊敬长者,尊重贤良的人,任用能干的人,满一年后有扈氏来臣服。所以说,想战胜别人的人一定要先战胜自己,想评论别人的人先要评论自己,想了解别人的人先要了解自己。
孔子拜见鲁哀公,哀公说:“有人对我说:‘治理国家的人,治理好朝堂上的事就行了。’我认为这是迂腐、不切实际的话。”孔子说:“这不是迂腐、不切实际的话。我听说过:‘能得到自身修养的人就可以得到人心,失去自身修养的人就失去人心。’不用出门就可以治理天下,唯有那些懂得反省自身的人才能做到!"
材料二:
魏文侯问狐卷子道:“父亲贤明能够依赖吗?”狐卷子回答道:“不能。"问:“儿子贤明能够依赖吗?”回答道:“不能。"兄长贤明能够依赖吗?”回答道:“不能。"弟弟贤明能够依赖吗?”回答道:“不能。"臣子贤明能够依赖吗?回答道:“也不能。”魏文侯一下子变了脸色,生气地说:“我向你征询了这五种情况,你竟全都认为不能,是什么道理呢?"狐卷子回答道:“做父亲的贤明没有超过尧的,但是他的儿子丹朱被放逐;做儿子的贤明没有超过舜的,但是他的父亲瞽瞍被拘禁;做兄长的贤明没有超过舜的,但是他的弟弟像被流放;做弟弟的贤明没有超过周公的,但是他的哥哥管叔被诛杀;做臣子的贤明没有超过商汤王和周武王的,但桀和纣被讨伐。指望别人的人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依赖别人的人不可能长久。您想治理好国家,就要从自身做起。怎么可以依赖别人呢?”《诗经》说:“自己求取福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15.B解析“鹧鸪的欢啼”错,“鹧鸪声"一向给人以悲凉之感。黄昏时分的山村,词人听到阵阵鹧鸪的叫声,心中不禁顿生悲凉,联想自己的前途未卜,更觉得凄凉万分。此时的气氛是沉闷和凄苦的。“鹧鸪声里数家村”一句以鹧鸪的哀鸣烘托词人心境的黯然凄凉。
16.答案①下阕全用典故,前两句化用苏轼写周瑜的诗句“羽扇纶巾”,以周瑜自比,形象地展现了词人早年抗金时的神采与豪情壮志;后三句化用屈原《招魂》和杜甫诗句,写出了词人如今失魂落魄、疲惫不得志的落寞悲情。②下阕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将往昔青年时期的意气风发与如今的憔悴落魄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17.(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8.答案示例:①迥然不同②如椽巨笔③淋漓尽致
解析第①处意在表达词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国移动河北公司校园实习生招聘44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电力贵州工程限公司招聘667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广核集团联合培养招聘(黑龙江)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校园招聘10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中铁华南区域总部(中铁南方)毕业生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福建宁德霞浦县事业单位招考紧缺急需人才20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事业单位考试笔试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安徽黄山市黟县事业单位招聘31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四川遂宁市安居区部分事业单位考试招聘29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招聘2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内控合规风险管理手册
- 透析中合并心衰护理课件
- 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 玫瑰花观察报告
-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叙述特色专题复习 课件
- 流行性感冒健康宣教
- 四川省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 超市外卖运营技巧培训方案
- 埋件检查及后补埋件方案
- 公司股权交接协议书样本
-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