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乾县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以文为词"是后人对辛弃疾的重要评价,相关研究已非常深入。学者普遍注意到辛弃疾词具有熔铸经史、善发议论、融入散文章法句法等特点。不过据笔者管见,对辛词与四六文的关系似乎研究不多。
辛弃疾虽以词最为著名,但其实著述颇多,诸体兼备。只可惜其《稼轩集》早佚,文章留存有限。今所见者,散文有大名鼎鼎的《美芹十论》《九议》,骈文则有《贺叶留守启》《新居上梁文》等数篇。骈体文章,宋人通称为“四六”。宋代骈散分流,散体多用以著述,骈体多施于朝廷文书及士人交际日用。南宋时期,骈体书启的写作日益普遍,诸家文集多有留存。辛弃疾的四六文创作亦应不少,而且享有一定的时誉,一些篇章被纳入选本,一些名句亦为他人借鉴。今存四六虽不多,但章句文辞颇耐细品。如《新居上梁文》云:“青山屋上,古木千章;白水田头,新荷十顷。亦将东阡西陌,混渔樵以交欢;稚子佳人,共团栾而一笑。"想象新居落成后的优美风景和居处其中的悠然生活,骈对工稳,文气秀逸。
这篇《新居上梁文》既体现了辛弃疾以四六法为文的特点,还体现出辛弃疾化用前人成句的做法。文中有云:“望物外逍遥之趣,吾亦爱吾庐;语人间奔竞之流,卿自用卿法。”“吾亦爱吾庐"是陶渊明《读山海经》中的句子,“卿自用卿法”乃《世说新语》中庾敳对王衍说过的话。二者放在一起,不但是天然佳对,而且鲜明展现出辛弃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奔竞的蔑视,算得上四六文中的俊句。此种化用前人成句的做法,正是辛弃疾词中的拿手好戏。其《水调歌头(我亦卜居者)》作于将迁新居不成之际,上片末尾直用孟郊《借车》中的“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两句,下片末尾直用陶渊明《读山海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呼应将迁新居,化用自然,前后照应,呈现出与《新居上梁文》相似的艺术技巧。
直接移用诗句,只是辛词化用成句的一种,更为多见的,是其对散文成句的化用。最能突出展现这一点的是《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集句是宋代兴盛的一种创作方式,将前人诸家诗句汇聚为一首新的作品,能够展现创作者的敏捷才思。不过前人集句多从诗词中取材,句式的选择较为容易,而辛弃疾此词专从儒家经典中集句,必然要面临剪裁转换的问题,因而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集句,更接近于四六中的化用成句。此词首三句云:“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进退存亡”来自《易·乾·文言》;“行藏用舍"是对《论语·述而》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概括;“小人请学樊须稼"更见剪裁工夫,《论语·子路》载“樊迟请学稼”,待樊迟出,孔子曰:“小人哉,樊须也!"孔子认为稼穑之事只是毒端,不如礼义仁信重要。而辛弃疾不为朝廷所用,只能营建“稼轩”,自甘与“小人"为伍,其实是一种自我调侃。辛弃疾特意强调此词专集经句,而主旨却在说归隐,在对立冲突中表达理想不能实现的无奈。从艺术技巧上说,与诗词集句颇为不同,而与宋四六化用成句同一机杼。
在化用成句之外,辛弃疾词还有着好用长句的特点。好用长句同样是宋四六特色之一。就体式而言,词与四六文显然不同,不过一些词调中会包含连续几个短句,辛弃疾常常将这样的短句贯通起来,形成长句。这一做法在长调慢词中较为常见,《水龙吟》是其中一例。此调上下片第三句至第八句例作四字句,诸家多用独立短句,或稍加勾连,成为一组复句,意思上虽是一个整体,但小句也可以单独拎出。而辛弃疾常将小句打通,如“割肉怀归,先生自笑,又何廉也”“更想隆中,卧龙千尺,高吟才罢"(《水龙吟·用瓢泉韵戏陈仁和,兼简诸葛元亮,且督和词》),无论从句意上看还是从语法上看,都不能轻易抽出其中的小句。传统的表现方式,更倚重物象的描摹与铺排,借以传达绵密的思绪。辛弃疾将其作为长句来处理,往其中注入了更明晰的逻辑线索与文章气势,因而更容易形成气脉贯通、纵横捭阖的格局。
在一些词中,辛弃疾甚至会顺势融入骈句。这类情况以《沁园春》最为典型。此调上下片第三句至第六句,实由一个领字带出四个四字句,四句的安排,有前两句、后两句各自对仗者,也有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者。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者,与四六文最为接近。辛弃疾的《沁园春》以这种方式最多,有意用四六法加以安排,如形容山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前二句与后二句分别将山峰比喻为谢家子弟、司马相如,直接从词中抽出,便是上好的四六对句。
化用成句,好用长句,都参与着辛弃疾笔下的风云变幻。越是对宋四六的发展走向与行文风格有所了解,越能感受到辛词背后的四六笔意。对于兼善各体的创作者而言,一种文体的创作技巧常常会或有意或无意地参与另一种文体的创作。这是创作技巧在文体间的迁移,在合适的条件下可能促成文体的发展革新。宋人常常破体为文——或以文为诗,或以诗为词,又或以论为记、以赋为记等。这样的文学景观体现着宋代文学的集成性与丰富性。辛弃疾以四六法为词,正是此类文学景观中别具风采的一种。
(摘编自周剑之《辛弃疾“以四六法为词"浅论》)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作词善于引经据典、发表议论、运用散文式章法句法,后人评价他的创作具有“以文为词”的特点。
B.从对《水调歌头》的分析可以看出,辛弃疾虽然直接移用了前人成句来表意,但是化用自然,未妨碍自我情感的表达。
C.孔子认为“稼穑之事"是末端的小人之事,辛弃疾却愿意与“小人”为伍,可见辛弃疾和孔子对“樊迟学稼"的看法是相同的。
D.与前人化用诗词的集句方式不同,辛弃疾以剪裁转换儒家经典来集句的方式更复杂,创作水平也更高。
2.下列关于辛弃疾和“四六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的《稼轩集》早早地佚失,后代学者虽然知道他以词闻名、诸体兼备,但却少有对其词与四六文关系的研究。
B骈体文章在宋代通称“四六”,与散体用途不同,骈体多用于朝廷文书及士人交际日用,如《贺叶留守启》。
C.感受辛弃疾词作蕴含的四六笔意是一个动态过程,会随着对宋四六的发展走向与行文风格的了解而加深。
D.辛弃疾以四六法为词的创作技巧,体现了宋代文学的集成性和丰富性,这表明宋代文学创作已打破了文体的界限。
3.下列选项不符合“词中融入骈句”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A.“但江郊雁起,渔村笛怨,寒釭委烬,孤砚生冰。"(陆游《沁园春》)
B.“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刘过《沁园春》)
C.“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郑燮《沁园春》)
D.“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辛弃疾《沁园春》)
4.《新居上梁文》在论证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5.请从辛弃疾词“好用长句"的角度,结合材料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呼兰河传[注](节选)萧红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祖父一天都在花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花园里边。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的,西一脚的,瞎闹。有的菜种不但没被土盖上,反而被踢飞了。
小白菜长得非常快,没有几天就冒了芽了。一转眼就可以拔下来吃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趴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是了。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等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满留着狗尾草的一片,他就问我:“这是什么?"我说:“谷子。”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说:“是的。”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鸟笼上的一头谷穗,远远地就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穗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祖父虽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细看,也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
一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去了。
黄瓜也许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去了。蜻蜓飞得多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一开始也没有存心一定追上,所以站起来,跟了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去了。采一个倭瓜花心,捉一个大绿豆青蚂蚱。
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奇怪的就是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可是白云一来的时候,那大团的白云,好像撒了花的白银似的,从祖父的头上经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那么低。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旱烟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
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给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他说:“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啦。"
孩子们都知道了祖父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摸着他的袖管,撕着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
祖父常常这样做,也总是把帽放在同一的地方,总是放在袖口和衣襟下。
那些搜索他的孩子没有一次不是在他衣襟下把帽子拿出来的,好像他和孩子们约定了似的:“我就放在这块,你来找吧!”
这样的不知做过了多少次,就像老太太永久讲着“上山打老虎"这一个故事给孩子们听似的,哪怕是已经听过了五百遍,也还是在那里回回拍手,回回叫好。
每当祖父这样做一次的时候,祖父和孩子们都一齐地笑得不得了。好像这戏还像第一次演似的。
就这样一天一天地,祖父,花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有去处,玩没有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偏偏这花园每年都要封闭一次的,秋雨之后这花园就开始凋零了,黄的黄、败的败,好像很快似的一切花朵都灭了,好像有人把它们摧残了似的。
(有删改)
[注]这部作品创作于1940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萧红身处香港,远离家乡,这让她更加思念家乡和童年生活。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优美而沉郁的笔触展现了祖父花园里的世界,那个世界是“我”喜欢的。
B.“我"分不清狗尾草与谷穗,祖父告诉“我”谷穗有芒针,祖父教“我”,但“我”并不细看。
C.文章写花园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也衬托了“我"无拘无束的快乐心情。
D.“祖父的眼睛……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运用比较,写祖父的神态,体现了祖父的心态。
7.关于文中祖父的花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父的花园记录了“我"的童年生活,承载了祖父和“我”的亲情,“我"深情地回忆、留恋祖父和花园。
B.“我”在花园里尽情玩耍,调皮、捣蛋,瞎闹、乱闹,祖父对此很宽容,祖父慈祥的爱滋养了“我"的童年。
C.“我”自由快乐的心情和“我"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只有通过花园里一件件具体的事件才能表现出来。
D.就像地坛是史铁生的精神家园一样,祖父的花园是“我”的精神家园,祖父、花园与“我"紧密相连。
8.茅盾曾评论《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一评论的理解。
9.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回忆了童年时在东北家乡呼兰河城的生活,那时的“我"快乐自由但偶感“寂寞”,而回忆本身也蕴含着作者的“寂寞"。请结合文本和写作背景简要分析这两种“寂寞”。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王问太公曰:“敌人深入长驱,侵掠我地,驱我牛马;其三军大至,薄我城下。吾士卒大恐,人民系累,为敌所虏。吾欲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谓之突兵。其牛马必不得食,士卒绝粮,暴击而前。令我远邑别军,选其锐士,疾击其后。审其期日,必会于晦。三军疾战,敌人虽众,其将可虏。”
武王曰:“敌人分为三四,或战而侵掠我地,或止而收我牛马。其大军未尽至,而使寇薄我城下,致吾三军恐惧。为之奈何?"
太公曰:“谨候敌人,未尽至,则设备而待之。去城四里而为垒,金鼓旌旗,皆列而张。别队为伏兵。令我垒上多积强弩,百步一突门,门有行马。车骑居外,勇力锐士隐伏而处。敌人若至使我轻卒合战而佯走令我城上立旌旗完为守备。敌人以我为守城,必薄我城下。发吾伏兵,以冲其内,或击其外。三军疾战,或击其前,或击其后。勇者不得斗,轻者不及走,名曰突战。敌人虽众,其将必走。”武王曰:“善哉。"
(节选自《六韬·突战》,有改动)
材料二:
凡与敌战,若便利之地,敌先结阵而据之,我后去趋战,则我劳而为敌所胜。法曰:“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晋司空刘琨遣将军姬澹率兵十余万讨石勒。勒将拒之,或谏曰:“澹兵马精盛,其锋不可当,且深沟高垒以挫其锐,攻守势异,必获万全。"勒曰:“澹军远来,体疲力竭,犬马乌合,号令不齐,一战可擒也,何强之有!寇已垂至,胡可舍去,大车一动,岂易中还!若澹乘我之退,顾乃无暇,焉得深沟高垒乎!此谓不战而自取灭亡之道。”遂斩谏者。以孔苌为前锋都督,令三军后出者斩。设疑兵于山下,分为二伏。勒率兵与澹战,伪收众而北。澹纵兵追之,勒前后伏发,夹击,澹大败而退。
(节选自《百战奇略·劳战》)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敌人若至A使B我轻卒合C战而佯走D令我E城上立F旌旗G完H为守备。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指命令,与《孔雀东南飞》“便言多令才"中的“令”词性和意思均不同。
B.犬马,文中指像狗和马一样,与成语“声色犬马"中的“犬马”意思不同。
C.都督,是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时期,周瑜就曾任都督。
D.北,指败逃,与《过秦论》“追亡逐北,伏尸百万"中的“北”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武王请教姜太公,在大军突至、军心不稳等不利条件下应如何应战,姜太公认为这种是突兵,应采取突战策略。
B.姜太公认为如果敌军先分派兵力攻城,我方可以在城邑外设防抵御以迷惑敌军,让其认为我军主力在防守城邑。
C.石勒即将率军抵抗姬澹时,有人进言说姬澹的兵马精锐,应该先修建深沟高垒,石勒认为这样反而会自取灭亡。
D.石勒主张主动迎击来犯之敌,任命孔苌前锋都督,甚至下令处斩后出战者,最终使得姬澹军队大败而逃。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大军未尽至,而使寇薄我城下,致吾三军恐惧。为之奈何?
(2)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离骚》)
14.姜太公与石勒的应敌之策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观雨
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坚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本诗作于建炎四年(1130年)夏,这一年春天,金兵进逼长沙,守帅向子蛭组织了有效的防御,形势略有好转;而作者从汴京陷落后,一路流离,此刻正在湖南邵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心境以及神态动作,隐含了时代的特点及诗人内心的沉重。
B.颔联描写出壮阔的景象,诗人借夏季风云翻涌、大雨滂沱暗喻整个国家的动荡危机。
C.尾联诗人化用杜甫诗句,意在表现自己虽生不逢时、处境艰难,但对人生满怀希望。
D.整首诗运用了拟人、双关等手法,不仅拓宽了诗歌的意境,而且深化了诗歌的内涵。
16.结合最后两联,分析诗人在“观雨"中寄寓了哪些情志。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十二章》中,孔子既强调了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人要自我反思的两句是“___,___”。
(2)《大学之道》中用“___,___"两句强调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都要把修养品性作为根本。
(3)自我夸耀只得一时风光,难以维持长久。《四章》中“___,”两句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
1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近年来,文学界对网络文学的关注①,通过接受网络文学参与重要评奖、吸纳网络文学作家进入作协等方式,明确地表达了接纳并引导网络文学发展的意愿。
然而,网络文学的特殊性,恰恰也在这里。从过去的星星之火到如今的燎原之势,网络文学表面上以某种“自在"而“自为”的状态在发展,实则其内在逻辑不无矛盾。
一方面,网络文学以②的气度,容纳广阔的题材、丰富的类型和多样的风格,简直称得上是“网络文学"。随便点开一个网络文学网站,题材类型应有尽有,作品分类混乱芜杂。有人或许会认为,分类标准的杂乱反映出兼容并包的心态,这正是网络文学生长壮大的根基。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网络文学又始终表现出③的强烈冲动,以使自己区别于其他文学。他们发明了“传统网文”的概念,形成了一套迥异于“传统文学"的评价方法。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蒲公英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植物,①它的花朵可以用来制作茶饮料,②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③它的叶子和根部也富含丰富的营养成分,④可以作为蔬菜食用。⑤蒲公英在全球各地都有分布,⑥据统计,全球有2000多种不同的蒲公英,⑦它们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各个角落分布。
蒲公英的种子传播方式独特,这是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的原因之一。蒲公英的每个种子都附着在一根细长的绒毛上,①_____________,它会像降落伞一样打开,减缓下落速度,使它能够落在远离母株的地方。
蒲公英的种子在土壤中也能长时间保持活力,这是因为它的种子外壳坚硬,可以保护内部的胚芽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蒲公英的种子在落地后,会迅速吸收周围的水分和养分②_____________,然后长出绿色的叶子,不久之后,就会长成一株株高大的蒲公英。
③_____________,这也是它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旦蒲公英的种子发芽生长,它会迅速长出绿色的叶子和花朵。在这个过程中,蒲公英会吸收大量的阳光和水分,为它提供生长所需的能量。
19.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褶皱也找不到。
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地上有一些奇怪的凹凸,越来越多,终于构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我猜了很久,又走近前去蹲下身来仔细观看,最后得出结论:那全是远年的古战场留下的坟堆。
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随之,更多的图像接连而来: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国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咆哮时的怒目,丢盔弃甲后的军旗……这一切,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
21.文中“烟迹”与“烟尘"都用到了“烟”字,意蕴却全然不同,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
22.有时标点的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冒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尚书》说:“满招损,谦受益。"骄傲自满本为“加”,结果却是“落后受损”,实为“减”;谦逊虚心本为“减”,但结果是“进步受益”,表现为“加"。可见,加有时意味着减,减则是为了更好地加;是加是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以上论述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D
2.D
3.B
4.①作为例证,精准恰当地论证了辛弃疾以四六法为文的特点和善于化用前人成句的做法;②从论证辛弃疾为文的特点巧妙自然地引出对他作词特点的分析。
5.【参考示例】①连续的几个短句贯通,形成长句,从句意和语法上看,不能从长句中抽出其中的短句,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三个短句形成一个长句,构成完整的句意。②将物象作为长句来处理,形成气脉贯通、纵横捭阖的格局,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中“金戈铁马”物象作为长句处理,表达诗人对历史人物的
赞扬,气势豪迈。
6.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沉郁的笔触"分析不当,应是“轻快的笔触”。
7.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特定内容的能力。“只有通过花园里一件件具体的事件才能表现出来"分析不当,文章既有叙事抒情,又有借景抒情,对花园中景物的描写也表现了“我”自由快乐的心情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8.①语言诗化,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文中多处运用复沓手法,如“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营造出诗性韵味。②叙事生动,描绘了充满趣味的童年生活,表现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情调,富有诗情画意。如“黄瓜也许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去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文体特色的能力。首先通读小说,感受文体特色;然后围绕评论的关键词“叙事诗”,进行梳理分析;最后概括答案,简要作答。
9.①“我”在呼兰河城,在祖父的花园里快乐自由,欢度童年,但偶感“寂寞":“刮了风,下了雨”,没有去处,没有玩的,“我"度日如年,倍感寂寞;花园每年都要封闭一次,秋雨之后花开始凋零,花园逐渐失去生机,让“我”感到失落和寂寞。②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本身也蕴含着作者的“寂寞":萧红创作《呼兰河传》时,国家战乱,她远离家乡,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对童年时在呼兰河城快乐美好生活的回忆反映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透露出深深的寂寞感。(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首先通读小说,寻找有关句段;然后结合文本和写作背景,理解两种“寂寞”;最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简要作答。
【答案】10.ADG
11.D12.A
13.(1)其主力部队尚未完全到达,而使一部兵力逼近我城下,致使我全军恐惧。应该怎么办?
(2)不了解我也就算了,只要我的心确实是美好的。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加长我长长的佩带。
14.姜太公和石勒都抓住了敌人的弱点,采取针对性措施,且都设置伏兵,假装败逃诱敌深入,最终夹击敌军。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敌人如果到来,可先派我轻装部队迎战,随即佯装不敌败退,并令我守军在城上竖立旗帜,充分做好防守准备。
“敌人"作主语,“至”作谓语,意为敌军如果到来,作为假设关系的前一分句结构完整,应在A处断开;
“使我……"令我……”都领起敌军到来后我方的反应,前后句式一致,二者中间需停顿,D处断开;
“我城上"作状语,“立”作谓语,“旌旗"作宾语,宾语后G处断开。
故选AD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动词,命令。/形容词,美好的。句意:命令我驻扎在远方的其他部队。/口才很好,有很多美好的才能。
B.正确。像狗和马一样。/养狗,骑马。句意:像狗和马一样实属乌合之众。/歌舞,女色,养狗,骑马,泛指旧时统治阶级的淫乐方式。
C.正确。
D错误。败逃。/败逃的军队。句意:他们的将领也必定由于战败而逃走。/追逐败逃的军队,倒地的尸体有百万。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应采取突战策略”错误。“突战"一词出现在材料一最后一段,根据姜太公和周武王的对话可知其是应对“敌人分为三四”进攻时提出的策略,而不是应对突兵时提出的策略。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尽”,完全;“薄”,接近、逼近;“致”,致使;“为之奈何”,应该怎么办。
(2)“不吾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不知吾”;“苟”,如果;“信”,确实;“高"长”,都是形容词作动词,加高,加长;“余冠之岌岌"余佩之陆离”都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岌岌之余冠"陆离之余佩”;“岌岌”,高高的样子;“陆离”,长长的样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第一步:明确姜太公和石勒的应敌之策。
材料一中,姜太公认为面临突兵时,“其牛马必不得食,士卒绝粮,暴击而前”,采取“令我远邑别军,选其锐士,疾击其后……三军疾战”之策;面临“敌人分为三四"进攻时,采取“设备而待之……别队为伏兵……使我轻卒合战而佯走……或击其前,或击其后”之策。
材料二中,石勒认为敌军“体疲力竭,犬马乌合,号令不齐”,采取“设疑兵于山下,分为二伏……伪收众而北……勒前后伏发,夹击”之策。
第二步:归纳得出共同之处。由以上内容分析可知,姜太公和石勒都抓住了敌人的弱点,采取针对性措施,且都设置伏兵,假装败逃诱敌深入,最终夹击敌军。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武王问太公说:“敌兵长驱直入,侵占我土地,抢夺我牛马;敌人大军蜂涌而来,迫近我城下。我军士兵大为恐惧,民众被拘禁成为俘虏。我想要做到防守稳固,只要进行战斗就能胜利。该怎么办呢?"
太公答道:“像这类敌军,叫做突袭性的敌军。它的牛马一定缺乏饲料,它的士卒一定没有粮食,所以一直凶猛地向我军发动进攻。命令我驻扎在远方的其他部队,挑选精锐的士兵,迅猛地袭击敌人的后方。计算好会攻的时间,务必使其在夜色昏暗的时候与我会合。全军迅速猛烈地同敌战斗,敌人人数虽然众多,敌将也可以被我俘虏。”
武王问:“如果敌军分为三、四部分,以一部向我发动进攻以侵占我方土地,以一部驻止以掠夺我牛马财物,其主力部队尚未完全到达,而使一部兵力逼近我城下,致使我全军恐惧。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应仔细观察敌人情况,在敌人尚未完全到达前就完善守备严阵以待。在距离城四里的地方构筑营垒,金鼓旌旗,都布设张扬起来。另派一队人马为伏兵。令我方营垒上的部队多集中强弩,每百步设置一个供部队出击的暗门,门前安放拒马等障碍物,战车、骑兵配置在营垒外侧,勇锐士兵隐蔽埋伏起来。敌人如果到来,可先派我轻装部队迎战,随即佯装不敌败退,并令我守军在城上竖立旗帜,充分做好防守准备。敌人因此将认为我方主力在防守城邑,其军必定进逼到我城下。这时我方应突然出动伏兵,或突击敌军中枢,或攻击敌人的外围。同时再令我全军迅猛出击,奋勇战斗,既攻击敌人的正面,又攻击敌人的后方。使敌人中勇猛的无法战斗,轻快的来不及逃跑,这种战法称为突战。敌人人数众多,他们的将领也必定由于战败而逃走。”武王说:“说得真好啊!"
(节选自《六韬·突战》,有改动)
材料二: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有利地形已为敌人抢先列阵而占领,我军在后匆忙赶去交战,就会因为疲劳被动而被敌人所战胜。诚如兵法所说:“后到战场仓促应战的就疲劳被动。”
西晋时期,司空刘琨派遣将军姬澹率兵十余万(实为刘琨所发晋军的总兵力数)进讨石勒。石勒将要率兵抵抗,有人向他建议说:“姬澹兵马精锐强盛,其锋芒锐不可当,应当构筑深沟高垒以挫折敌人锋锐,从而促使双方攻守形势发生变化,这样必定可以获得全胜。"石勒说:“姬澹部队远道而来,已经精疲力竭,像狗和马一样实属乌合之众,缺乏统一号令,可以一战将其擒获,哪里还称得上精锐强盛!现在敌人已经来到,怎么可以放弃这个击敌的好机会,况且大军一经行动,又怎么容易中途退还!倘若姬澹乘我们退还之机而袭击我们,我们将处于自顾不暇的困难境地,哪里还能构筑深沟高垒以抗御敌人!你的这个建议实质是个不战而自取灭亡的办法。”石勒说完便杀了提建议的人。派遣孔苌为前锋都督,明令全军凡是后出战者一律处斩。于是抢先于山上设置疑兵迷惑敌人,分别埋伏两支部队。石勒亲率士兵正面迎战姬澹军,刚一交战便伪装兵败而后退。姬澹挥军随后追击,石勒所设伏兵前后奋起,实施夹击,姬澹军猝不及防,大败而逃。
(节选自《百战奇略·劳战》)
15.C(“意在表现自己虽生不逢时、处境艰难,但对人生满怀希望"错误。此处更多地是要表现诗人对时局的关切,希望国家局势好转)
16.①颈联描写诗人看到的雨中之景,竹子在狂风暴雨中顽强地挺立,山角处露出了光明,说明雨中万物并没有完全屈服,表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寄寓了不屈的情志;②尾联诗人不嫌雨大屋漏,希望龙送风雨,清洗兵甲,暗寓诗人对扭转时局、重振山河的渴望。(每点3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7.(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3)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答案】①与日俱增②海纳百川③标新立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处,结合后文“通过接受网络文学参与重要评奖、吸纳网络文学作家进入作协等方式,明确地表达了接纳并引导网络文学发展的意愿”可知,此处语境指关注度越来越高,故此处可填“与日俱增"。与日俱增:用于人的思想感情,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第②处,语境形容气度,后句有“容纳广阔的题材、丰富的类型和多样的风格”,故此处可填“海纳百川"。海纳百川:指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也指心胸宽广。
第③处,语境“以使自己区别于其他文学”强调与众不同,故此处可填写“标新立异"。标新立异:原义为表明自己新颖的义理,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后来也指故意提出新奇的见解,表示自己与众不同。
【答案】19.②应改为“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③将“富含"改为“含有”;⑦应改为“它们分布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各个角落"
20.①当蒲公英的种子在空中飘荡时②在土壤中扎下根③蒲公英的生长速度非常快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
一是②宾语残缺,应改为“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功效”;
二是③语义重复,将“富含"改为“含有”;
三是⑦语序不当,应改为“它们分布在欧洲、亚洲、北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园林景观规划合同
- 运动鞋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物流仓储租赁合同
- 软式网球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2024年度北京市个人汽车租借合同
- 2024年度山地区域水土保持合同:生态环境改善与保护
- 2024年度办公室租赁装修合同
- 红酒盛酒瓶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农资连锁经营合同
- 2024年度乙状乙方网络安全服务合同
- 运用PDCA康复医学科康复患者训练落实率品管圈QCC汇报
- 乡镇广播应急预案
- 钢包烘烤制度
- DB65T 3952-2016反恐怖防范设置规范 学校
- 土力学地基基础电子书
- 《化镍金之腐蚀》
- 国家电网公司计量现场施工质量工艺规范
- 《把数学画出来 小学画数学教学实践手册》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 【个人简历】求职简约风PPT模板
- 2023年企业首席质量官试题及答案
- 2023年创新英语大赛题目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