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调研语文试卷(含答案)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

2024—2025学年高二第一学期10月阶段调研

语文试卷

2024.1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醒来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北京中轴线北端,永载着百年大党峥嵘记忆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巍然矗立。创设“一围两制"、恢复对港澳行使主权的展览,吸引无数参观者驻足沉思。

从1842年到1898年,英帝国主义通过《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三个强盗条约,攫取了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在内的1092平方公里中国领土。

在长达一个半世纪多的时间里,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曾是这样一幅不堪的图景:港督权力无边,28任港督任命从不征求港人意见,施政无须向香港民众负责,彭定康更是企图把过去殖民150多年、从未讲过民主的香港,变成以英式代议制为招牌的独立或半独立的政治实体;制定歧视华人法律,以“盗贼横行为由"限制华人夜间行走,肆虐50多年后才被废止;自诩文明先进,但在香港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实施免费小学教育、才使用社会保障的名称,比英国晚了差不多一个世纪。殖民统治下的香港,占人口98%的华人是名副甚实的二等公民。

母子分离,割不断血脉相连。150多年间,备受煎熬的香港民众从未忘却祖国,从未冷却炽热的爱国之情。

铮铮铁骨,可歌可泣。英帝国主义铁蹄刚踏上“新界”土地的1899年,就遭10万乡民奋起抗争。存放在香港历史博物馆的吉庆围大铁门,见证了这一惨烈壮举。

红色血脉,奔涌流淌。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与香港民众奋起抗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突破严密封锁,成功营救出何香凝、邹韬奋、茅盾、梅兰芳、蔡楚生等数百名文化人士,被誉为“最伟大的抢救工作",传诵至今。

拳拳之心,天地可鉴。在朝鲜战争艰难岁月,香港爱国商人冒着巨大风险,大义凛然,为祖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霍英东、曾宪梓、王宽诚等被授予“改革先锋”荣誉称号。

曾经,风起香江,歌动中国。1984年的央视春晚,香港歌手张明敏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出对祖国的无限挚爱。此前此后,《万里长城永不倒》《勇敢的中国人》《东方之珠》等一大批爱国歌曲,经几代香港演艺人士倾心演绎,被无数华夏儿女接力传唱,唱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家国情怀。

曾经,一抹红色,感动中国。1949年10月1日,几乎与新中国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同步,远在千里之外的香港培侨中学,也升起了五星红旗。自此以后每年的10月1日,学校都会举行相应国庆活动。

一首首爱国歌曲、一次次爱国升国旗仪式,折射出香港社会爱国情缘从来间断、游子盼归的渴望始终强烈。

(选自2022年7月3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习近平主席强调:“在中央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已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太转折,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砥砺奋进廿五载,携手再上新征程。在“一国两制”下,香港发展有着坚实基础。

被网友誉为“护国歌校长"的香港专业进修学校校长陈卓禧,不久前在香港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咖啡往上流》的文章,讲述年轻人经营一间咖啡小店,“虽然忙得天昏地暗,心里却是阳光满溢”。“咖啡往上流",也是“青年朝前走”,更是“一起向未来"。站上历史新起点的香港凝心聚力再出发,充满“往上”“朝前"向术来”的能量。正如习近平主席强调的:“香港同胞所拥有的爱国爱港、自强不息、拼搏向上、灵活应变的精神,是番港成功的关键所在。"

25年来,在中央支持下,香港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国际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在“一国两制”下,资本自由流动、人才资源丰富、法治环境良好,依托祖国、面向世界、益以新创、联通内地与全球的独特地位愈加突出。“一国两制"政策使香港具有特殊地位,香港作为世界领先城市,体现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软实力。

形势在变化,时代在前进,“一国两制”的制度体系也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应对新变化,化解新挑战,这个过程也是彰显“一国两制"强大生命力和制度初性的过程。

走过25年不平凡的历程,这座欣欣向荣的城市,正在新时代续写狮子山下发展新故事、繁荣新传奇。我们“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国家”!

(选自2022年6月30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香港回归意义重大,它不仅意味着香港结束了一百五十多年屈辱的殖民地生活,更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B.英国政府革故鼎新,在香港推行政治改革,建立了新的政治实体,让香港民众享有了公民基本权利。

C.经营咖啡小店的年轻人,自强不息、拼搏向上,传递着香港青年“阳光满溢"一起向未来”的正能量。

D.自回归祖国以来,香港依托祖国、面向世界、益以新创,不断抵御风浪、战胜挑战,越发光华璀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民众备受煎熬,可他们从未冷却炽热的爱国之情。

B.如果中国没有实行“一国两制",如果香港没有回归,香港很难具有今天的特殊地位,成为世界领先城市。

C.香港走出困境、实现由乱到治再到兴的事实说明,“·国两制”其有强大生命力,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D有繁荣昌盛的祖国做后盾,有25年打下的坚实基础,有香港同胞的团结奋斗,香港的未来必定充满希望。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艾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主题歌曲《前》,唱出了香港市民历经风雨见彩虹、携手同心向前进的共同心声。

B.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深圳和香港青年在深圳仙湖植物园,按照中国版图的轮廓种下1997棵土沉香树以志纪念。

C.建筑设计师严迅奇说:“我认为香港最大的魅力不在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而在于城市的体态、密集和便利性。"

D.一法安香江,香港国安法就像阳光驱散了黑暗,成为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守护神”,给香港带来朗朗晴空。

4.材料一与《别了,“不列颠尼亚"》都有着独特的写作视角,请分别概括其视角特点。(6分)

5.两则材料“既有政治高度,又写出了人民心声”,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5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井冈山,唯有敬畏我才能心安

帕男

《菜根谭》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浅显地说敬就是敬重,畏就是恐惧和害怕。有谁敢说来井冈山是为了旅游的,至少我不敢。

在我的意念里,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到井冈山一游。此次学习,可谓是“命”,我当然不信命,可冥冥之中却在暗示自己。

但“井冈山"三个字一直萦绕在了我的心里,30年挥之不去。

首先读的是袁鹰的《井冈山的翠竹》,开篇第一句至今仍记得:“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接着又有这样的一段描写:“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家乡云南楚雄多毛竹,和井冈山的并无二致,对竹子的交情可谓深远,甚至可以说惺惺相惜,和生活的旅伴一样。

但井冈山的竹子不再是竹子,是铁骨锋铮的伟大战士,是屹立不倒的一种精神。亦如袁鹰所写:“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到井冈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竹子。漫山遍野且密密匝匝,一眼望不到尽头。

其形高挺,接天摩日,叶叶交叠,尾尾相衔,连阳光都难泼进来一点,小涧清流,雾气氤氩,这气场,突然令我肃然起敬。在竹林中穿行,我居然未敢触碰一棵竹子,脑海里老装着袁鹰的那段文字:“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

我不忍更不敢触碰他们,不忍的是怕这些竹子就是当年红军战士的化身,就该让他们静静地站在那里,不染尘埃;不敢是怕惊扰了他们早已安静的灵魂。

竹子是“节”与“洁"的象征。

谁不知道竹子亭亭玉立,婆娑有致,不畏霜雪,四季常绿,而且“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种君子之风,不正是我们景仰的。故而郑板桥大为赞赏:“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此刻,我还想起了宋人苏轼的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木可医。”可见竹子的高洁备受文人青睐。

在参观完小井红军医院,我们来到了离医院不远的烈士墓凭吊。就在绕纪念碑行告别礼时,我看到路旁的树林里有一块伏卧在地的小石碑,上刻有“魂归井冈--老红军战士曾志"以及生卒年,不了解曾志的人定以为这与小井烈士墓相邻,和巍巍青山作伴的树葬墓是乡下过世的某位老人。

实际上她也真的把自己当成井冈山普普通通的老战士,这与乡下普通的老人何异可曾志毕竟是大名鼎鼎名副其实的中国革命老人。

据说有“满湘美女”之称的曾志,1911年4月4日生于湖南省宜章县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1923年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26年8月考入湖南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4月上井冈山,任红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总支书记,红四军组织科干事,红四军前委工农运动委员会民运股股长、妇女组组长。她参加过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建国后,任广州市委书记、中组部副部长等职。

曾志是从枪林弹雨、炮火硝烟、敌特追捕、白色恐怖中走过来的人,不可不谓是九死一生,她的意志却坚如磐石。

在培训班互动课时,我又听了曾志在井冈山的孙子石金龙讲他奶奶曾志和全家人的事情,更让我高山仰止。原来我所不知道的,在1928年年底,曾志产下了一名男婴,但迫于战争形势,她不得不将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托给了当时留守井冈山王佐部队一个叫石礼保的副连长代为抚养,这名男婴也就是石金龙的父亲石来发。丢下孩子,曾志就随着部队,告别了井冈山。

新中围成立后,曾志多次托人到井冈山寻找孩子。直到1952年,身居广州市委书记的曾志才终于得以母子相见。别以为儿子找到当市委书记的母亲,就再也不用当农民了。可是曾志把石来发留在身边住了一段时间后,就让他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民,直到老死井冈山。

我在房间里,面对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的匾牌,尝试朗读袁鹰《井冈山的翠竹》中

的一小段:“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还有深埋地下的竹根。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顿时,我的心里豁然明亮,此次来井冈山,不是宿命,而是必须。

记得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个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

来井冈山,除了敬畏你还敢生什么奢想

(文章有删改)

6.下列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说“家乡云南楚雄多毛竹,和井冈山的并无二致”,但这两地的竹子给作者的感受并不相同。

B.文中引用郑板桥和苏轼的诗文名句,突显了竹子的“节"与“洁”,彰显了井冈山红军战士为革命奉献牺牲的高洁品德。

C.“就让他(石来发)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民,直到老死井冈山。"这表现曾志虽位高权重却大公无私。

D.“此次学习,可谓是‘命”与下文“不是宿命,而是必须"的表述,前后矛盾,表现作者对井冈山既敬且畏的纠结心理。

7.下列对作品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引述《菜根谭》中的句子,既引出“敬畏”一词,起到点题的作用,又明确了“敬畏"的含意,为下文做铺垫。

B.文章写井冈山的竹子,既基其形,又现其神,从两个方面表现井冈山的竹子带给作者的心灵装撼。

C.“和巍巍青山作伴的树葬墓是乡下过世的某位老人”,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革命老人曾志魂归故里。

D.文章以“我的行踪"为线索,具体叙述了“我”在井冈山学习的经历,抒写了“我"对井冈山独到的感受,形散而神不散。

8.文章由井冈山的竹子转向对“曾志”的描述,这样写有何用意(4分)

9.“井冈山,唯有敬畏我才能心安",作者以此为题有何用意(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太者为师傅卿相小者或教古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釐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魏文侯好学。

(节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

孔子闲居,子夏侍。子夏曰:“敢问《诗》云“凯弟①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谓民之父母矣"孔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达于礼乐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无,以横于天下。四方有败,必先知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矣。”

子夏曰:“民之父母,既得而闻之矣,敢问何谓五至"孔子曰:“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札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是故,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志气塞乎天地,此之谓五至。”子夏曰:“五至既得而闻之矣,敢问何谓三无"孔子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子夏曰:“三无既得略而闻之矣,敢问何《诗》近之"孔子曰:“‘凤夜其命宥密②',无声之乐也。‘威仪逮逮③,不可选也’,无体之礼也。‘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无服之丧也。”

子夏曰:“三王之德,参于天地,敢问何如斯可谓参于天地矣"孔子曰:“奉三无私以

劳天下。”子夏曰:“敢问何谓三无私"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

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子夏蹶然而起,质墙而立,曰:“弟子敢不承乎"

(节选白《礼记·孔子闲居》)

【注】①凯弟;和乐貌。②有:宽和:密:宁静。③逮逮:文雅安闲的样子。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太者为师傅卿相小者或教古大夫或隐而不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之属,这一类人,与前后文“之徒”“之伦"的意思相同。

B.横,遍布,与范仲淹《岳阳楼记》“横无际涯”中的“横"意思相同。

C.匍,尽力、竭力,与词语“匍匐前进”中的“匍匐"意思不同。

D.覆,覆盖,与《阿房宫赋》“覆压三百余里”的“覆"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去世后,子夏等众弟子在各地讲学授徒,培养的众多学生中田子方、段干木等才学卓越,成为王侯的老师。

B.孔子从“致五至”“行三无"等方面回答了如何做好民之父母这一问题,并且认为为政者要知道战争失败原因。

c.“五至”在于惠及老百姓,它没有可闻可见的声音形色,但却无处不在,充盈于天地之间,“志至"是其基础。

D.“三无”思想可以用《诗》来阐释,为政者要具有礼乐哀悲的观念,并应在与民交往中通过具体行动加以践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三无既得略而闻之矣,敢问何《诗》近之

(2)子夏蹶然而起,负墙而立,曰:“弟子敢不承乎"

14.孔子是如何解答学生疑惑的请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李白和杜甫依依不舍,临别前两人一起游览了鲁郡一带的名胜古迹,亭台楼阁。

B.颔联“何时”表明李白不忍离别,而“重"又表明李白希望离别后能尽快重逢的迫切心情。

c.颈联以动写静,展现了一幅空旷、萧条的秋色山水图,以抒写哀伤、失落的离别之情。

D.尾联以“飞蓬”喻指李白和杜甫,写出离别后各自飘零远逝的境况,说明两人难舍难分。

16.诗中是如何借“酒"抒情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里仁》中用“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以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于是“_____________,"。

(3)在《十二章》中,孔子提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要谨慎的要求:”,还要求君子“",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

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淄博烧烤,走的是小炉自烤、小饼卷葱的差异化路线,在众多烧烤品牌中,可谓①。尽管用餐往往要排长队,但只要尝过便是值得。人间烟火气,“熏得游人醉”。大学生、网红大V等群体纷纷“种草",短视频裂变式传播,可以说,让置着油花、滋滋作响的淄博烧烤“炙手可热”的,就是屏幕前的你我他。

淄博处在山东高铁环线上,有约200条火车运营线路经过。有美食而且交通便利,众多兄弟城市地缘临近、人文相通、发展均衡、文旅互补,淄博的区位优势②。但网红城市不

一定长红,因为审美总会疲劳,消费者的关注焦点总会改变。其实也不必长红,因为很少有城市能长期承载超大规模客流、超高频率曝光。最近,有淄博烧烤店“由于员工超负荷工作,停业休整三天"。这给城市治理者带来启示:经营城市如同经营生活,都需要掌握好前进节奏,做到③、久久为功。

今后,在城市未来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和齐身文化开发、传承的加持下、使淄博特色文旅产业将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在“舌尖上中国”的叙事中彰显自己的故事。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极具形象感和感染力,这一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世事虽然多变,人类并不应此就废弃文学,历史仍赖文字以传递。,只凭口碑,多么重大的事件,不上百年,也就记忆不清了。文字所利用的工具也奇怪,竹木纸帛,遇上好条件,竟能千年不坏,比今时寿命还长。

能不能流传,不只看写的是谁,_____________。秦汉之际,楚汉之争,写这个题材的人,当时不下百家。一到司马迁笔下,那些人和事,才活了起来,脍炙人口,永远流传。别家的书,却逐渐失落,亡佚。

白葬、柔石,在当时,并无赫赫之名,-事迹亦不彰著。鲁迅也只是记了私人的交往,朋友之间的道义,都是细节,都是琐事。对他们的革命事迹,或避而未谈,或。然而这篇充满血泪的文字,将使这几位青年作家,长期跃然纸上。他们的形象,鲁迅对他们的真诚而博大的感情,将永远鲜明地印在凭吊者的心中。

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许多。

21,下列句子中的“清澈"和文中加点的“清澈”,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融形貌短丑,精神清澈。"(《南齐书·张融传》)

B.“自沙涧至此;诸水俱清澈可爱。”(《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

C.初读唐诗的小朋友不会对《春晓》这首小诗产生晦涩难懂的印象,反而能在琅琅诵读中让诗意逐渐清澈。

D.“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8岁的陈祥榕烈士写下的战斗口号,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戍边英雄的精神写照。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朋友圈随手点个“赞”,给存在问题的商家以“差评"……“点赞”与“差评"在网络平台随处可见。作为网民,有人已经习惯于“点赞”,认为“点赞"虽是举手之劳,却激励了对方,给了屏幕背后的人更多鼓励;有人毫不吝惜“差评”,认为只有实事求是,指出问题才能促进对方的提升。“点赞"差评”源于网络,现已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一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学年高二第一学期10月阶段调研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解析】“让香港民众享有了公民基本权利"错,根据材料一第四段可知.“香港民众没有公民基本权利”。

2.C【解析】“实现由乱到治再到兴的事实"错,根据材料二第一段可知,香港“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

3.D【解析】“香港国安法就像阳光驱散了黑暗,成为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守护神’,给香港带来朗朗晴空"属于香港繁荣发展的内容,符合材料二的观点。

4.①材料一:围绕香港民众的爱国行为,表现香港民众炽热的爱国之情。

②《别了,“不列顺尼亚”》:从英方撤离的角度,抓住几个重要时刻,真实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画面。(6分;各3分)

5.①两则材料都写于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紧扣香港回归这一大主题,有政治高度。②材料一主要写香港民众对祖国的热爱,表达了人民的心声:材料二主要写香港回归后的巨大变化和繁荣昌盛,表达了人民共同奋斗、团结一体的心肉。(4分:各2分)

6.D(并不矛盾,也无纠结)

7.C(革命老人曾志“魂归井岗")

8.①曾志是中国革命老人,是井冈山普普通通的老战士,作者写她使情感有了依托,让文章更加真实有感染力:②曾志身上集中体现了井冈山竹子的坚韧和高洁,由竹及人,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革命主题。(每项2分,答出两点得4分)

9.①井冈山是中国革命圣地,在“我”眼中井冈山己不是单纯的一处白然风景,而是一处信仰高地,一方革命者的精神家园:②从这里出发的及最终埋葬在这里的革命者具有意志坚定、不畏辆牲的精神,他们的高贵品质令世入敬畏:③作者的井冈之行,是一次朝圣,也是一次精神洗礼,30年的愿望,得以实现,所以心安、(每点2分,共6分)

10.DGJ

11.B

12.B

13.(1)“三无"我已经能大概知道了,冒昧地问一下《诗》中哪些内容跟“三无”接近呢

(2)子夏急忙起身,靠墙站着,说:“弟子怎敢不接受呢"

14.①正面作答,精准概括“五至”“三无",力求逻辑严密:②善于举例,恰当引用《诗》中语句,加深学生理解;③精心设喻,以常见事物揭示三王高尚德操,化抽象为具体。(各1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自从孔子去世之后,原先他的七十多名学生都四散到各个国家游说诸侯,一些成就大的,成为了诸侯国的老师和卿相:一些成就小的,则与士大夫结交为友:还有一部分学生则隐居不仕。所以子路住在卫国,子张住在陈国,澹台子羽住在楚因,子夏在西河教授学问,子页在齐终老。而田子方、段下木、吴起、禽滑篮等人,曾经都受到子夏的悉心教导,之后到诸侯国当了国君的老师。当时,只有魏文侯好学,对儒学进行研习。

材料二:

孔子在家里休息,子夏在他的旁边站着。子夏问道:“请问《诗》上所说的‘平易近人的君王,就好比百姓的父母·,怎样做才可以被叫作‘百姓的父母’呢”孔子回答说:“说到‘百姓的父母·嘛,他必须通晓礼乐的本源,不仅要达到·五至’,还要做到‘三无’,并用来普及于天下;不管任何地方出现了灾祸,他一定能够最早知道。做到了这些,才称得上是‘百姓的父母’啊!"

子夏说:“关于‘民之父母’,已经听了您的解释,但您说的‘五至’又是什么呢”孔子说:“意志所到之处,诗也就产生了。诗所到之处,礼也就产生了。礼所到之处,乐也就产生了。乐所到之处,哀也就产生了。因为哀乐是互相引发的。这种道理,即使擦亮了眼睛,也不可能看见;即使竖起耳朵,也不可能听到。而意志是充满于天地之间的。这就叫做‘五至’。"

子夏又说:“关于五至已经听了您的解释,但请问所谓‘三尤’.又是什么呢”孔子说:“无声的音乐,无形的札仪,以及不穿丧服的丧事,这就是所说的‘三无'。"子夏说:“‘三无’我已经能大概知道了,冒昧地问一下《诗》中哪些内容跟‘三无’接近呢”孔子说:“‘日夜秉承天命,宽和而又宁静。’这就近似于无声的乐。‘仪表咸严宽和,没有挑别之处。’这就近似于无形的礼。·看见人家有灾难,千方百计去救援。’这就近似于不穿丧服的服老。"

子夏说:“三王的德行,与天地并列。请问怎样才能与天地并列呢”孔子说:“用三无私的精神来治天下,"子夏问:“请问什么叫做三无私呢”孔子说:“天覆盖大下没有偏私,地承受万物没有偏私,日月普照天下没有偏私。用这三种梢神来治天下,就叫做三无私。"子夏急忙起身,靠墙站着,说:“弟子怎敢不接受呢”

15、C“展现了一幅空旷、萧条的秋色山水图,以抒写哀伤、失落的离别之情"错误。应该是“展现了一幅开阔、明丽的秋色山水图,以抒写离别时的开朗乐观之情”。

16.①首联起笔就写离别前喝醉酒,借酒打写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②颔联通过写饮酒来表达渴望重逢的热情,友情的深厚。

③尾联以饮酒干杯结束,充满了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感情。(各2分)

17、(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18、①独树一帜/别出心裁

②得天独厚

③张弛有度/劳逸结合

19.今后,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和齐鲁文化传承、开发的加持下,淄博特色文旅产业将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在“舌尖上中国"的叙事中书写自己的故事。

(指出并直接修改正常赋分,一处1分)

20.(1)“种草”,运用网络流行语,语言鲜活,有感染力。(2)“冒着油花、滋滋作响"视听结合,形象生动的表现淄博烧烤特点,富于现场感和画面感。(3)“炙手可热,活用成语,突显“烧烤”的特点,引发人的联想。(1点2分,2点4分,3点5分)

22.①如果没有文字;②还要看是谁米写:③谈得很简略/简而谈之

21.C

23、【审题指导】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审题时首先要对“点赞"和“差评”有恰当的理解,应当透过现象抓本质。“点赞"代表着赞许、支持等:“差评”代表着不满、批评等,是消极负面的回应。“点树"与“差评”都有其价值和意义,恰当的点赞与差评都能带来进步。其次,考生应当在“点赞"与“差评”中做出选择,着重论述其中一个的价值意义,或者批驳另一个的危害;也可以将“点赞"与“差评”结合起来,找到二者的平衡点。

作文材料第一段分两层,第一层指出网络上存在的“点焚"和“差评”现象,第二层指出有人惯于“点",有人不吝“差评”。第二段指出“点赞"差评”由虚拟空间延伸到现实生活。

审题时首先要对“点赞"和“差评”有恰当的理解,应当透过现象抓本质。“点赞"代表着贽许、支持等:“差评”代表着不满、批评等,“点赞"与“差评”都有其价值和意义,恰当的点赞与差评都能带来进步。其次,考生应当在“点赞"与“差评”中做出选择,着重论述其中一个的价值意义,或者批驳另一个的危害;也可以将“点赞"与“差评”结合起来,找到二者的平衡点。

思路点拨:

材料的核心关键词“点赞"和“差评”是一组相反的概念,对丁此类二元话题作文,立意的难点在丁展开辩证思维,将两个相反概念的对立统一关系阐释消楚。

比较而言,“对立"关系容易辨析,比如“点赞”“差评"适用对象、范围和所起作用等均有不同。“统一”则需要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所谓“过犹不及",“点赞”和“差评"的统一主要体现在“度”的把握上。行文结构上,议论文常常讲究“起承转合",相比一元话题作文,二元话题作文对“起承转合”结构的运用形式更加灵活,变化更多。比如“起"可以“单起”,也可以“并起",“起”法不同,“承"转”也因之不同。论证方法上,二元话题作文经常采用对比论证方法,在“承"转”的环节,文现由一元到二元的过渡。

参考立意:

①对于社会正面现象,要积极肯定、鼓励、赞扬,传达正能量。②对于不好的社会现象,要敢于指出、批评,促进社会进步。③适当地表达赞许和批评,激浊扬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

参考例文:

“点赞"发乎情,“差评”止乎理

(对照式标题,化用“发乎情,止乎礼",紧扣两个核心关键词)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对社会交往的渗透,可调无往不在。从对面的“动口”,纸上的动笔,再到隔空的“动手",互动方式的变化,有宵壤之别,深刻影响着人们情感态度的表达。例如,为朋友“点赞”,给商家“差评",都变成了“举手之劳”。这固然无比便捷,但有时候,人际交流的效率与质量,并非正相关的联系。当“点赞"衍生出“求赞”“点赞狂魔",“差评”衍生出“删评"职业差评”,就逐渐背离了网络平台设置“点赞"和“差评”功能的初衷。

(从网络时代特点对交流方式影响引出“点赞"差评”,再有转折句引出违背设置初衷的不当“点赞"和“差评”行为,反面切入文题)

“点赞",原本是为了显示关注,给予鼓励。但如果仅仅是浅“赞”辄止,风过无痕,甚至不及浏览,连糗事、伤心事也随手一“赞"了之。如此,则点赞者全凭“兴之所至”,受赞者也会被“赞"得麻木乃至尴尬。真情便这样被稀释、淡化。温暖与关怀,似乎都集于“弹指一挥”间而白白流失。

“差评",原本是为了提出问题,协商解决。但如果仅仅是以“评”泄愤,吹毛求疵,甚至耍横威胁,借以谋取不当利益。如此,则卖方以为买方无理取闹,买方以为卖方敷衍塞责。诚实就这样被破坏、瓦解,权利与义务,都在各执一词中混成乱麻,不可开交,信用体系在相互拉黑中轰然崩塌。

(承接首段,分别阐述过度“点赞"与恶意“差评”的危害)

虚拟空间的这种“点赞"和“差评”,显然会产生溢出效应。与之相类似,生活中也不乏盲目的歌功颂德和偏激的愤世嫉俗。前者如一味媚上的官员,漠视民生疾苦,溜须拍马,粉饰太平;后者如自我标榜的“斗士",渲染社会阴暗,危言耸听,哗众取宠。很显然,缺少了真情和理性,赞美与批评就容易变味成阿谀与诋毁,赞美的激励作用和批评的鞭策作用也随之而消失,相反还会传播负能量,贻害无穷。有鉴于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在合乎情理的基础上,重塑赞美的纯粹性和批评的严肃性。

(由虚拟空间转向现实生活,继续阐释危害,再转向正面提出观点,指出“点赞”“差评"要合情合理。)

出自真心的赞美和源于理性的批评,是改变世界的两种力量,一柔一刚,一以褒扬,一以警醒。理想状态下,应该刚柔兼济,方能形成最大合力。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耳朵也不例外,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人人都喜欢“良言”而讨厌“恶语",造成现实环境下赞美者众,而批评者寡。殊不知,赞美未必都是“良言”,也可能是“巧言惑耳";批评也并非都是“恶语”,也可能是“忠言逆耳"。总之,赞美和批评,无论听者还是说者,都应学会揆情度理。

同时,要使赞美和批评的力量得到充分发挥,还有赖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舆论氛围,尤其是对理性批评的倾听和宽容。“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法国作家博马舍的这句话,可作为每个人正确面对赞美和批评的座右铭。

(从“怎么样"的角度,阐述如何做到正确“点赞”和“差评"。)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生逢斯世,我辈青年在专注学业之余,亦当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既读“圣贤书”,亦闻“窗外事",让我们在参与实践和讨论时政的过程中,永远保持独立的思考,“点赞”发乎情,“差评"止乎理,做一名合格的赞美者和批评者,为社会文明的进步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从青年学生角度发出号召,凸显写作的身份意识)

不盲于“点赞”,不吝于“差评"

穿行于网络时空,有人习惯于“点赞”,给“屏后人"带去鼓励,有人不吝惜“差评”,希望促进社会的提升。依我刍尧之见:在现实生活中,吾侪当不盲于“点赞",不吝于“差评”。

是的,我们恰逢网络大时代,人人都持有一个麦克风,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无疑便成了这一时代的重要课题。其实,“点赞"与“差评”,为一体之两面,犹如硬币的图案与币值——发自内心的点赞,是一种善意,一种祝福;实事求是的差评,俨然生活中的诤友,是照见瑕疵的明镜。

卡耐基曾道:“请不要吝惜发自内心的,不做作的赞美。“斯言不谬。赞美犹如一缕阳光,照亮人心,她把自卑的灵魂从深渊中拉出,赠以明亮的翅膀任其翱翔。全国首位视障硕士董丽娜,眼前是无尽的黑暗,但内心却是一片敞亮皎洁……她是折翅的天使,但依然勇敢高傲地飞翔,除了自强不息,也得益于无数热

“点赞"发乎情,“差评”止乎理

(对照式标题,化用“发乎情,止乎礼",紧扣两个核心关键词)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对社会交往的渗透,可调无往不在。从对面的“动口”,纸上的动笔,再到隔空的“动手",互动方式的变化,有宵壤之别,深刻影响着人们情感态度的表达。例如,为朋友“点赞”,给商家“差评",都变成了“举手之劳”。这固然无比便捷,但有时候,人际交流的效率与质量,并非正相关的联系。当“点赞"衍生出“求赞”“点赞狂魔",“差评”衍生出“删评"职业差评”,就逐渐背离了网络平台设置“点赞"和“差评”功能的初衷。

(从网络时代特点对交流方式影响引出“点赞"差评”,再有转折句引出违背设置初衷的不当“点赞"和“差评”行为,反面切入文题)

“点赞",原本是为了显示关注,给予鼓励。但如果仅仅是浅“赞”辄止,风过无痕,甚至不及浏览,连糗事、伤心事也随手一“赞"了之。如此,则点赞者全凭“兴之所至”,受赞者也会被“赞"得麻木乃至尴尬。真情便这样被稀释、淡化。温暖与关怀,似乎都集于“弹指一挥”间而白白流失。

“差评",原本是为了提出问题,协商解决。但如果仅仅是以“评”泄愤,吹毛求疵,甚至耍横威胁,借以谋取不当利益。如此,则卖方以为买方无理取闹,买方以为卖方敷衍塞责。诚实就这样被破坏、瓦解,权利与义务,都在各执一词中混成乱麻,不可开交,信用体系在相互拉黑中轰然崩塌。

(承接首段,分别阐述过度“点赞"与恶意“差评”的危害)

虚拟空间的这种“点赞"和“差评”,显然会产生溢出效应。与之相类似,生活中也不乏盲目的歌功颂德和偏激的愤世嫉俗。前者如一味媚上的官员,漠视民生疾苦,溜须拍马,粉饰太平;后者如自我标榜的“斗士",渲染社会阴暗,危言耸听,哗众取宠。很显然,缺少了真情和理性,赞美与批评就容易变味成阿谀与诋毁,赞美的激励作用和批评的鞭策作用也随之而消失,相反还会传播负能量,贻害无穷。有鉴于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在合乎情理的基础上,重塑赞美的纯粹性和批评的严肃性。

(由虚拟空间转向现实生活,继续阐释危害,再转向正面提出观点,指出“点赞”“差评"要合情合理。)

出自真心的赞美和源于理性的批评,是改变世界的两种力量,一柔一刚,一以褒扬,一以警醒。理想状态下,应该刚柔兼济,方能形成最大合力。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耳朵也不例外,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人人都喜欢“良言”而讨厌“恶语",造成现实环境下赞美者众,而批评者寡。殊不知,赞美未必都是“良言”,也可能是“巧言惑耳";批评也并非都是“恶语”,也可能是“忠言逆耳"。总之,赞美和批评,无论听者还是说者,都应学会揆情度理。

同时,要使赞美和批评的力量得到充分发挥,还有赖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舆论氛围,尤其是对理性批评的倾听和宽容。“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法国作家博马舍的这句话,可作为每个人正确面对赞美和批评的座右铭。

(从“怎么样"的角度,阐述如何做到正确“点赞”和“差评"。)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生逢斯世,我辈青年在专注学业之余,亦当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既读“圣贤书”,亦闻“窗外事",让我们在参与实践和讨论时政的过程中,永远保持独立的思考,“点赞”发乎情,“差评"止乎理,做一名合格的赞美者和批评者,为社会文明的进步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从青年学生角度发出号召,凸显写作的身份意识)

不盲于“点赞”,不吝于“差评"

穿行于网络时空,有人习惯于“点赞”,给“屏后人"带去鼓励,有人不吝惜“差评”,希望促进社会的提升。依我刍尧之见:在现实生活中,吾侪当不盲于“点赞",不吝于“差评”。

是的,我们恰逢网络大时代,人人都持有一个麦克风,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无疑便成了这一时代的重要课题。其实,“点赞"与“差评”,为一体之两面,犹如硬币的图案与币值——发自内心的点赞,是一种善意,一种祝福;实事求是的差评,俨然生活中的诤友,是照见瑕疵的明镜。

卡耐基曾道:“请不要吝惜发自内心的,不做作的赞美。“斯言不谬。赞美犹如一缕阳光,照亮人心,她把自卑的灵魂从深渊中拉出,赠以明亮的翅膀任其翱翔。全国首位视障硕士董丽娜,眼前是无尽的黑暗,但内心却是一片敞亮皎洁……她是折翅的天使,但依然勇敢高傲地飞翔,除了自强不息,也得益于无数热心善良人:士接力般的点赞。点赞,唤醒了她的向往,温梁她的寒窗,不断激励砥砺她前行。毋庸置疑,-次点赞、一个比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