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室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初2027届期中抽样调查(语文)
试卷说明:本卷共150分,由A卷(100分)和B卷(50分)组成;考试时间120分钟;请把答案规范写在答题卷上相应位置。
A卷(100分)
第Ⅰ卷(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liàng)秕(bǐ)谷确凿(záo)人迹罕至(hǎn)
B.贮蓄(zhù)蝉蜕(duì)匿笑(nì)谆谆教导(zhūn)
C.绽开(zhàn)粗犷(guǎng)感慨(kǎi)咄咄逼人(duō)
D.吞噬(shì)憔悴(qiáo)直窜(cuān)烟波浩渺(miǎo)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倘佯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
B.但是当冬天来临的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C.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
D.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阴蔽。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运动会开幕式上,我们班的女同学花枝招展地走过主席台,她们还跳起了精彩又欢乐的舞蹈。一时间,操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真是人声鼎沸。我们班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执勤人员认真负责,拉拉队员呐喊助威,大家各得其所。正如比赛前预料的那样,运动会我们班获得了全校第一的好成绩,大家喜出望外。
A.花枝招展B.人声鼎沸C.各得其所D.喜出望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使大家生活在文明祥和的环境中,业主委员会通过并讨论了文明公约。
B.能否坚持广泛地阅读经典,是提高语文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关键。
C.为了更好地传播汉字文化,学校开展了以书法为表现形式的“让你爱上中国字”。
D.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个别网站也存在传播不健康信息等危害社会的问题。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5.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趁、乘
B.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
C.太丘舍去___舍:舍得
D.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
6.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相委而去学而不思则罔
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思而不学则殆
D.下车引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7.下列选项中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B.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期待同行,期待的时间是正午时分。
C.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译文:吃粗粮,喝热水,弯着胳膊枕在枕头上,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D.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广泛学习且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亲切地发问,思考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
B.关于“信”,《陈太丘与友期行》中说“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论语》中说“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二者都强调“信"对人的重要性。
C.《论语》第三章,孔子晚年自述其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他认为,人在七十岁的时候就能顺从自己的意愿,不需要循规蹈矩。
D.在《十二章》中,孔子及其弟子主要谈论了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上的观点。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2分)
①_____________,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②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③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请在李白《峨眉山月歌》和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2题。
雪人
肖复兴
①今年冬天,北京下了场大雪。雪一下子堆得老厚,白皑皑的,路上像铺了一层绒绒的地毯,这真是北京城难得见到的美景。
②那天清早,我看见路旁一家小餐馆前堆起了一个雪人,是在这家餐馆打工的几个外地年轻人冒着严寒堆起来的,他们冻得满脸通红却堆得兴致勃勃。雪人挺漂亮,胡萝卜插成的鼻子,彩纸做成的眼睛,用花花绿绿的挂历叠成的蓓蕾帽,手臂里还夹着一根长长的树枝,枝头上挂着几个彩色的气球和几片彩色布条做成的小旗子……雪人融入了几个外地年轻人尽情的想象,是冬天和他们彼此赠予的最好的礼物了。那时,天上的雪花正在飘飘洒洒,街头一片冰清玉洁,宛若童话的世界。那个漂亮的雪人仿佛活了一样,在这飘飞的雪花中轻盈地舞动……
③这个漂亮的雪人引来了不少过往行人的注目——它确实堆得挺别致可爱的。有的人还跳下自行车跑过来看看它,开心地一笑。特别是孩子们,围着它打雪仗,笑声随着雪花飞扬,溅得四处都是。在雪小些的时候,许多家长回家拿来照相机,领着孩子和这个漂亮的雪人合影留念。这个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诞生的雪人,给这条街增添了不少的欢乐。
④雪停之后,因为气温依然出奇地冷,雪许多天不化。缺少了雪花的陪伴,这个漂亮的雪人显得有些寂寞。人们渐渐失去开始见到它时的兴致,走过它的身边,连看都不看它一眼,它便显得越发孤零零。因为缺乏飘落的雪花的装点,又因为来来往往汽车排放的废气和附近工厂烟囱冒出的烟尘的污染,仅仅几天,雪人就变得灰蒙蒙、黑黢黢的了,仿佛是一个受冷遇又受气的灰姑娘了。
⑤接着,没过两天,雪人手臂中夹着的枝条上的气球破了,彩色布条做成的小旗被人随手扯下来扔在一旁;然后,雪人的胡萝卜鼻子被拔下来狠狠地插在肚子上,漂亮的蓓蕾帽被撕成碎片撒满一地;雪人已经无可奈何地残疾,但还有人不放过它,路过它的身旁的时候,狠狠地朝它的身上踩几脚,雪块坍塌下来,雪人的头、胳膊……随着就掉落在地上。雪人再不是雪人,成了一堆脏兮兮的垃圾了。
⑥一个漂亮可爱的雪人,就这样在人们的手中被创造、被破坏了。
⑦让我多少感到痛心的是破坏它的人大多是可爱的孩子。我亲眼看见好几个孩子路过它的身旁,毫无缘由地踩它,把它当成靶子,拿雪块、石头砸它。而这些孩子里有不少恰恰在前几天还围绕在它身旁,欢乐地打雪仗,或者脸上绽开酒窝和它合影留念。
⑧我更无法理解的是参与破坏的还有当初创造它的人们。小餐馆里的那几个外地年轻人出来倒脏水就那样毫无顾忌地倒在雪人身上,尤其当雪人坍塌,剩下的半拉身子更成为他们倒脏水倒污物的垃圾桶了。
⑨看来,雪人最好的命运,是在雪天里诞生,然后立刻消融在雪后的阳光下,消融得没有一点影子。这样,它只会看见我们人类欢乐的前一半,不会看我们随心所欲破坏的后一半。
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表现阶段雪停前雪停后
小餐馆年轻人的行为[来源|(1)雪人(2)雪人
小餐馆年轻人的情感(3)雪人(4)雪人
11.第②段画线处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划线的句子。(3分)
仅仅几天,雪人就变得灰蒙蒙、黑黢黢的了,仿佛是一个受冷遇又受气的灰姑娘了。
五、作文(60分)
13.目睹荷叶护莲的经过,让冰心明白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一家人在春日散步,让莫怀戚明白了中年人的责任;在井房触摸水流的经历,让海伦凯勒明白了生命的美好……成长过程中,你是否也有这样难忘的经历,让你恍然大悟,明白了什么?
请以“我明白了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讲述你的故事或见闻,分享你的感悟,
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④不得抄袭、套作;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共50分)
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定林所居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艇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1.诗歌一、二句诗中“溪水"和“山”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2分)
2.“溪鸟山花共我闲"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简要作答。(2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①揖让进退。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陶母责子
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一坩鲊②饷母。母曰:“此何来?"使者曰:“官府所有。”母封鲊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③,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
【注】①俎(zǔ)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玩祭祀礼仪。②坩鲊:腌制的鱼。③见饷:送我。
3.下列语句中加点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常嬉为墓间之事玩耍
B.复徙居学宫之旁流放
C.尝以一坩鲊饷母曾经
D.母封鲊付使反书书信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3分)
(2)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3分)
5.上面两则故事都是母亲教育孩子的事情,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两位母亲的教育智慧。(4分)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朝花夕拾》展现了作者的多张面孔,呈现了一个真实、丰富的鲁迅,请按照参考示例,补充填写《朝花夕拾》中“我"的形象。(2分)
《狗·猫·鼠》——充满童趣的“我”;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顽皮好动的“我";
《藤野先生》——___;
《无常》——___。
7.有位同学在读完《父亲的病》之后,认为这篇文章的标题“文不对题”,他想将这篇文章的标题改为《名医药方》,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说说这位同学这样修改的原因。(2分)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山中的小草
郭震海
①或许和年龄有关吧,我越来越喜欢回到乡村,望一望那巍峨的山峰,看一看那沟沟梁梁中错落的农舍,摸一摸身边的一草一木,疲惫顿消,心生愉悦。
②山是雄伟的,也是温柔的,如一位历经沧桑的母亲,包容万物。一片片白杨林、柳树林、松柏林交织在一起,还有林中高高低低的灌木丛,以及低矮的小草,都生长在大山的怀抱里。大山无声,默默地哺育着草木;草木无言,静静地供养着山里的动物。
③每当走在山中,我总喜欢俯下身子,去观察一株株小草。任微风从耳边吹过,小鸟在头顶欢唱。草木香混合着泥土的芳香,吸几口,如饮佳酿。
④在山里,每一株草都有自己的名字。山里的孩子从小就进山识草木。在孩子眼里,草木是伙伴。在大人眼里,草木是宝贝,可以作为餐桌上的美食、家畜的饲料,更可成为医治疾患的“救命草"——它们不仅为苍山披绿,也曾在漫长的岁月里救过山里人的命。山里人代代相传,口口相授,对各种草木的习性和作用如数家珍。
⑤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就跟在父亲身后上山采中草药。我最先认识的是黄芩。荒石缝隙,道路旁边,顽强得只要有一点泥土就能生长。根茎深埋泥土,春天生出新芽,细小的躯干慢慢抽出,格外娇嫩。农人们走过之时脚步会变得缓而轻,生怕把它踩疼。到了七八月份,它细长的躯干会高高上扬,如柳叶般的叶子在躯干两边展开,顶端开出紫色的小花,随风摇曳,很是漂亮。黄芩的根能入药,味道很苦,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山里人在挖黄芩的时候很讲究,比如发现成片的黄芩,会选一些年长的挖走,留下年幼的继续生长。
⑥小柴胡喜欢往灌木丛里钻,不过调皮的它散发出的特殊香气总会暴露它的存在。山里的农人不会在春天挖小柴胡,那样会遭到乡亲们的数落。小柴胡的叶子同样细长、秀丽,春生夏长,开出的小黄花香气四溢。小柴胡的根细长,多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山里人偶感风寒,抓一把小柴胡,再配几根大葱的根,熬水喝,晚上出一身透汗,第二天便又精神焕发。
⑦益母草的性格外向,田埂旁,小路边,它总喜欢与灌木比高低,长得很是旺盛。仿佛春来它先知,嫩小的新叶迎春破土,生长很快。进入夏季,远远望去,挺拔的个头开满了粉红色的小花。花开两三天后,就是采收最好的时候。选一个晴朗的天气,用镰刀齐地割下地上部分,留下的根来年又会旺长。采回后,稍作晾晒,清洗干净,母亲会将益母草分段,然后在一口大砂锅里熬,边熬边搅拌。最后过滤掉枝叶,再接着熬,直到热成膏状,放入罐里,待入药用。
⑧每一次回乡,我总会走进山里,去看看这些草木,就像是去拜访一个个交情甚厚的老友。初春中刚刚苏醒的小溪一路___。沉睡了一个冬天的老桃树、大柳树,枝条上已有新芽冒尖,让人惊喜。此时大地之下,成群结队的小草闻风而动,枯枝败叶中孕育着新生。阳坡上的黄芩,灌木丛中的小柴胡,田埂边的益母草,点点嫩芽已经在解冻的泥土中萌生。我轻声唤着它们的名字,在风中,它们纷纷点头应答……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3月22日,有改动)
8.文章围绕“小草的性格”展开叙述,请各选用文中一个词语分别概括黄芩、小柴胡、益母草的性格,并做简要分析。(6分)
9.在第二段开头作者说“山是雄伟的,也是温柔的”,如何理解这里的“雄伟”“温柔"?(4分)
10.下面两句话中哪一句填入原文第八段的横线处更加合适?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4分)
A.迈着轻盈的脚步边走边唱___B.踏着铿锵的步伐昂首向前
11.在对故乡山中的小草的细致描写中涌动着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并结合内容分析。(4分)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12.学校七年级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任务。(12分)
(1)为了营造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诗意氛围,特将描绘友谊的经典诗句做成条幅悬挂在活动现场,下列诗句不符合主题的两项是()(4分)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我们既可以把身边志同道合的人作为朋友,也可以把优秀的历史人物作为精神上的朋友,你愿意把哪一位历史人物作为你精神上的朋友?仿照示例,说说你的理由。(4分)
如:陈元方——有“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明礼守信,所以我愿与他为友。
(3)在与朋友的交往中,谦辞和敬辞最能体现敬友的特色。可是在实际运用中,却常有人用错。下面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的例子对谦辞和敬辞的使用不当,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4分)
A.小语到小文家去玩,临别时对小文说:“今日光临贵府,我很开心,感谢你盛情款待!”
B.小语送给小文一本书,并在扉页上题:“小文留念,小语惠赠。"
C.小语把自己写好的文章给小文看,说:“请您斧正一下我的拙作。”
D.小文提出自己的意见后,小语说:“谢谢您的高见。"初2027届期中抽样调查(语文答案)
试卷说明:本卷共150分,由A卷(100分)和B卷(50分)组成;考试时间120分钟;请把答案规范写在答题卷上相应位置。
A卷(100分)
第Ⅰ卷(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liàng)秕(bǐ)谷确凿(záo)人迹罕至(hǎn)
B.贮蓄(zhù)蝉蜕(duì)匿笑(nì)谆谆教导(zhūn)
C.绽开(zhàn)粗犷(guǎng)感慨(kǎi)咄咄逼人(duō)
D.吞噬(shì)憔悴(qiáo)直窜(cuān)烟波浩渺(miǎo)
答案:选C。A酿niàngB蜕tuìD窜cuà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倘佯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
B.但是当冬天来临的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C.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
D.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阴蔽。
答案:选B。A.倘佯---徜徉C.决别---诀别D.阴蔽---荫蔽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运动会开幕式上,我们班的女同学花枝招展地走过主席台,她们还跳起了精彩又欢乐的舞蹈。一时间,操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真是人声鼎沸。我们班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执勤人员认真负责,拉拉队员呐喊助威,大家各得其所。正如比赛前预料的那样,运动会我们班获得了全校第一的好成绩,大家喜出望外。
A.花枝招展B.人声鼎沸C.各得其所D.喜出望外
答案:选D。喜出望外:因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比赛前就已经预料到比赛的结果,使用有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使大家生活在文明祥和的环境中,业主委员会通过并讨论了文明公约。
B.能否坚持广泛地阅读经典,是提高语文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关键。
C.为了更好地传播汉字文化,学校开展了以书法为表现形式的“让你爱上中国字"。
D.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个别网站也存在传播不健康信息等危害社会的问题。
答案:选D。A.语序不当,将“通过”和“讨论"调换位置;B.“能否坚持……”与后文“……的关键"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C.成分残缺,在句末添上“的活动”。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丙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5.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趁、乘
B.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
C.太丘舍去___舍:舍得
D.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
答案:C舍:丢下
6.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相委而去学而不思则罔
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思而不学则殆
D.下车引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答案:CA.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介词,替/动词,担任、充当、做。C.就,就是。D.代词,代陈元方/代词,它,这里指学问或事业。
7.下列选项中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B.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期待同行,期待的时间是正午时分。
C.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译文:吃粗粮,喝热水,弯着胳膊枕在枕头上,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D.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广泛学习且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亲切地发问,思考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
答案:A.B项“期”的意思是“约定"。C项“水”指冷水,“曲肱"是动词“弯着胳膊当枕头”。D项“笃志"是坚定志向,“切”是恳切。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
B.关于“信”,《陈太丘与友期行》中说“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论语》中说“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二者都强调“信”对人的重要性。
C.《论语》第三章,孔子晚年自述其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他认为,人在七十岁的时候就能顺从自己的意愿,不需要循规蹈矩。
D.在《十二章》中,孔子及其弟子主要谈论了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上的观点。
答案:C。人在七十岁就能顺从自己的意愿,又不越过法度。
第Ⅱ卷(其他类型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2分)
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②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请在李白《峨眉山月歌》和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2题。
雪人
肖复兴
①今年冬天,北京下了场大雪。雪一下子堆得老厚,白皑皑的,路上像铺了一层绒绒的地毯,这真是北京城难得见到的美景。
②那天清早,我看见路旁一家小餐馆前堆起了一个雪人,是在这家餐馆打工的几个外地年轻人冒着严寒堆起来的,他们冻得满脸通红却堆得兴致勃勃。雪人挺漂亮,胡萝卜插成的鼻子,彩纸做成的眼睛,用花花绿绿的挂历叠成的蓓蕾帽,手臂里还夹着一根长长的树枝,枝头上挂着几个彩色的气球和几片彩色布条做成的小旗子……雪人融入了几个外地年轻人尽情的想象,是冬天和他们彼此赠予的最好的礼物了。那时,天上的雪花正在飘飘洒洒,街头一片冰清玉洁,宛若童话的世界。那个漂亮的雪人仿佛活了一样,在这飘飞的雪花中轻盈地舞动……
③这个漂亮的雪人引来了不少过往行人的注目——它确实堆得挺别致可爱的。有的人还跳下自行车跑过来看看它,开心地一笑。特别是孩子们,围着它打雪仗,笑声随着雪花飞扬,溅得四处都是。在雪小些的时候,许多家长回家拿来照相机,领着孩子和这个漂亮的雪人合影留念。这个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诞生的雪人,给这条街增添了不少的欢乐。
④雪停之后,因为气温依然出奇地冷,雪许多天不化。缺少了雪花的陪伴,这个漂亮的雪人显得有些寂寞。人们渐渐失去开始见到它时的兴致,走过它的身边,连看都不看它一眼,它便显得越发孤零零。因为缺乏飘落的雪花的装点,又因为来来往往汽车排放的废气和附近工厂烟囱冒出的烟尘的污染,仅仅几天,雪人就变得灰蒙蒙、黑黢黢的了,仿佛是一个受冷遇又受气的灰姑娘了。
⑤接着,没过两天,雪人手臂中夹着的枝条上的气球破了,彩色布条做成的小旗被人随手扯下来扔在一旁;然后,雪人的胡萝卜鼻子被拔下来狠狠地插在肚子上,漂亮的蓓蕾帽被撕成碎片撒满一地;雪人已经无可奈何地残疾,但还有人不放过它,路过它的身旁的时候,狠狠地朝它的身上踩几脚,雪块坍塌下来,雪人的头、胳膊……随着就掉落在地上。雪人再不是雪人,成了一堆脏兮兮的垃圾了。
⑥一个漂亮可爱的雪人,就这样在人们的手中被创造、被破坏了。
⑦让我多少感到痛心的是破坏它的人大多是可爱的孩子。我亲眼看见好几个孩子路过它的身旁,毫无缘由地踩它,把它当成靶子,拿雪块、石头砸它。而这些孩子里有不少恰恰在前几天还围绕在它身旁,欢乐地打雪仗,或者脸上绽开酒窝和它合影留念。
⑧我更无法理解的是参与破坏的还有当初创造它的人们。小餐馆里的那几个外地年轻人出来倒脏水就那样毫无顾忌地倒在雪人身上,尤其当雪人坍塌,剩下的半拉身子更成为他们倒脏水倒污物的垃圾桶了。
⑨看来,雪人最好的命运,是在雪天里诞生,然后立刻消融在雪后的阳光下,消融得没有一点影子。这样,它只会看见我们人类欢乐的前一半,不会看我们随心所欲破坏的后一半。
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表现阶段雪停前雪停后
小餐馆年轻人的行为[来源|(1)雪人(2)雪人
小餐馆年轻人的情感(3)雪人(4)雪人
答案:(1)创造(装扮)(2)破坏(污损)(3)喜爱(4)嫌弃(每空1分)
11.第②段画线处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此处写天空飘雪的场景,渲染愉悦欢乐的气氛,(1)烘托人们因下雪而快乐倍增的心情,(1)为后文雪人得到人们青睐做铺垫。(1)
1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划线的句子。(3分)
仅仅几天,雪人就变得灰蒙蒙、黑黢黢的了,仿佛是一个受冷遇又受气的灰姑娘了。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0.5),将雪人比作灰姑娘(0.5),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停之后人们对雪人的冷落(0.5),以及城市污染让雪人美好的形象不复存在(0.5),表达了作者对雪人的同情(1)。
五、作文(60分)
13.目睹荷叶护莲的经过,让冰心明白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一家人在春日散步,让莫怀戚明白了中年人的责任;在井房触摸水流的经历,让海伦凯勒明白了生命的美好……成长过程中,你是否也有这样难忘的经历,让你恍然大悟,明白了什么?
请以“我明白了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讲述你的故事或见闻,分享你的感悟,
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④不得抄袭、套作;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B卷(共50分)
诗歌鉴赏(共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定林所居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艇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1.诗歌一、二句诗中“溪水”和“山"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2分)
答案:蜿蜒曲折(1分)高(1分)
2.“溪鸟山花共我闲”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简要作答。(2分)
答案:诗人在山野中尽享“溪鸟山花"等美景,(1分)闲适而自得。(1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①揖让进退。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陶母责子
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一坩鲊②饷母。母曰:“此何来?"使者曰:“官府所有。”母封鲊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③,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
【注】①俎(zǔ)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玩祭祀礼仪。②坩鲊:腌制的鱼。③见饷:送我。
3.下列语句中加点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常嬉为墓间之事玩耍
B.复徙居学宫之旁流放
C.尝以一坩鲊饷母曾经
D.母封鲊付使反书书信
答案:B徙:搬走。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3分)
答案:他的母亲说:“这里可以用来安顿我的儿子了。"于是定居在那里。(翻译出“处”、“居"、“焉”各1分)
(2)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3分)
答案:你做官吏,把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仅没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愁。(翻译出“汝"、“见饷”、“益"各1分)
5.上面两则故事都是母亲教育孩子的事情,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两位母亲的教育智慧。(4分)
答案:孟母知道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1分)她把家从坟墓旁搬到集市旁,再搬学校旁并定居,就是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1分)
陶母正直无私,深明大义,以身作则。(1分)他拒绝收儿子利用职务之便得到的一坛腌制的鱼,从而教育儿子做官要清正廉洁,不能因为做官而为自己谋求私利。(1分)
【参考译文】
孟子小时候住在坟墓旁,经常玩送葬,祭拜之类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里不适宜安顿我的儿子。”于是迁居到集市贸易旁。(不久)孟子又学起了商人叫卖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里还是不适合我的儿子生活。"于是又迁居到了学校旁边住下。孟子天天看着学生们学习祭祀及打躬作揖、进退朝堂的礼仪,他也玩起了这种游戏,他的母亲说:“这里可以安顿我的儿子了。”于是定居了下来。
陶公年轻时担任负责河道和渔业的官吏。(他)曾经把一陶罐腌鱼赠送给母亲。他的母亲说:“这是从哪里来的?"使者说:“是官府所拥有的。”母亲将腌鱼封好并且回信,责备陶侃说:“你身为官吏,把公物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忧愁啊!"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朝花夕拾》展现了作者的多张面孔,呈现了一个真实、丰富的鲁迅,请按照参考示例,补充填写《朝花夕拾》中“我”的形象。(2分)
《狗·猫·鼠》——充满童趣的“我";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顽皮好动的“我”;
《藤野先生》——___;
《无常》——___。
答案:心怀感恩的“我"或热爱国家的“我”;赞美人情味的“我"或讽刺虚伪的“我”。
7.有位同学在读完《父亲的病》之后,认为这篇文章的标题“文不对题”,他想将这篇文章的标题改为《名医药方》,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说说这位同学这样修改的原因。(2分)
答案:全文主要都在写“名医”制药的药方上(1分),并且以“药方"为线索展开全文(1分)。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
山中的小草
郭震海
①或许和年龄有关吧,我越来越喜欢回到乡村,望一望那巍峨的山峰,看一看那沟沟梁梁中错落的农舍,摸一摸身边的一草一木,疲惫顿消,心生愉悦。
②山是雄伟的,也是温柔的,如一位历经沧桑的母亲,包容万物。一片片白杨林、柳树林、松柏林交织在一起,还有林中高高低低的灌木丛,以及低矮的小草,都生长在大山的怀抱里。大山无声,默默地哺育着草木;草木无言,静静地供养着山里的动物。
③每当走在山中,我总喜欢俯下身子,去观察一株株小草。任微风从耳边吹过,小鸟在头顶欢唱。草木香混合着泥土的芳香,吸几口,如饮佳酿。
④在山里,每一株草都有自己的名字。山里的孩子从小就进山识草木。在孩子眼里,草木是伙伴。在大人眼里,草木是宝贝,可以作为餐桌上的美食、家畜的饲料,更可成为医治疾患的“救命草”——它们不仅为苍山披绿,也曾在漫长的岁月里救过山里人的命。山里人代代相传,口口相授,对各种草木的习性和作用如数家珍。
⑤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就跟在父亲身后上山采中草药。我最先认识的是黄芩。荒石缝隙,道路旁边,顽强得只要有一点泥土就能生长。根茎深埋泥土,春天生出新芽,细小的躯干慢慢抽出,格外娇嫩。农人们走过之时脚步会变得缓而轻,生怕把它踩疼。到了七八月份,它细长的躯干会高高上扬,如柳叶般的叶子在躯干两边展开,顶端开出紫色的小花,随风摇曳,很是漂亮。黄芩的根能入药,味道很苦,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山里人在挖黄芩的时候很讲究,比如发现成片的黄芩,会选一些年长的挖走,留下年幼的继续生长。
⑥小柴胡喜欢往灌木丛里钻,不过调皮的它散发出的特殊香气总会暴露它的存在。山里的农人不会在春天挖小柴胡,那样会遭到乡亲们的数落。小柴胡的叶子同样细长、秀丽,春生夏长,开出的小黄花香气四溢。小柴胡的根细长,多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山里人偶感风寒,抓一把小柴胡,再配几根大葱的根,熬水喝,晚上出一身透汗,第二天便又精神焕发。
⑦益母草的性格外向,田埂旁,小路边,它总喜欢与灌木比高低,长得很是旺盛。仿佛春来它先知,嫩小的新叶迎春破土,生长很快。进入夏季,远远望去,挺拔的个头开满了粉红色的小花。花开两三天后,就是采收最好的时候。选一个晴朗的天气,用镰刀齐地割下地上部分,留下的根来年又会旺长。采回后,稍作晾晒,清洗干净,母亲会将益母草分段,然后在一口大砂锅里熬,边熬边搅拌。最后过滤掉枝叶,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用电器销售合同
- 广州手房买卖合同
- 美团外卖活动策划方案
- 医疗器械公司劳动合同
- 庭院绿化施工合同
- 高效办公工具使用解决方案
- 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与应用合作协议
- 地产项目土地开发合作合同
- 个人分包劳务分包合同
- 新兴技术交流及应用方案推进工作指引
- 两个人合伙买搅拌车的合同
- 《商务沟通-策略、方法与案例》课件 第一章 商务沟通概论
- ISO9001、ISO14001、ISO45001三标一体内部审核检查表
- 医疗风险分析评估课件
- 体检科护理讲课课件
- 数字化赋能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 独家投放充电宝协议书范文范本
- 社区获得性肺炎(1)护理病历临床病案
- 生物基有机硅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 一年级上册数学试题-期中试卷五 苏教版(含答案)
- 《联合国教科文: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中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