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答案】
1.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飞速发展"错误,曲解文意。由材料一“社会各个阶层都会受到高科技带来的影响,ChatGPT只是‘冰山一角’。当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能够完成一些我们以为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工作时,它对整个社会、经济、教育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可知,原文说的是“当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能够完成一些我们以为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工作时”,而不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飞速发展”。
B.“一些行业从业者的‘本领焦虑’缘自ChatGPT具有突破性技术"错误,曲解文意。由材料二第一段一二句可知,一些行业从业者的“本领焦虑”是因为ChatGPT能搜集更多素材,能更加“聪明"地回答用户提问,而非突破性技术。
D.“二者的出发点和针对性相同”错误。“材料一"以访谈形式有针对性地谈及人工智能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材料二”提到“人工智能看似‘聪明’,实则只是无意识的表现"针对的是ChatGPT让一些行业从业者不乏“本领焦虑”,某些行业认定ChatGPT是他们的“终结者”,可见针对性不相同。
故选C。
2.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都旨在消除人们对ChatGPT的焦虑”错误。文章多处举例论证,不全是为了消除人们对ChatGPT的焦虑,比如材料二第一段举例用ChatGPT写时评、做分析并不是“旨在消除人们对ChatGPT的焦虑”,而是论证ChatGPT“能够更加‘聪明’地回答用户的提问”了,“对此,一些行业的从业者不乏‘本领焦虑’”,而不是消除焦虑。
故选D。
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第三段“对于重复性的、记忆性的问题,人工智能确实越来越得心应手了。之所以大学生很快‘爱上’这款程序,是因为大学里不少作业并不真正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材料二第二段“机器对于各类问题的理解,并非真正的‘理解’,而是基于海量素材的整理归纳"而在回答一些社会问题时,……或者充满了‘正确而无用的废话’”等,表明主要从事简单、机械、重复性、记忆性工作的职业更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如“保险销售员(讲究程式化的销售话术)"电话热线客服”“流水线工人"等;而需要大脑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以及对主观性、社会性因素要求高的职业,则更难以替代,如“精神科医生”“文艺工作者"教师”“特种警察"民俗摄影师”“画家"等。
故选B。
4.①能够紧扣主题,围绕核心问题进行采访。材料一的访谈围绕ChatGPT的影响展开,提出相关问题,没有偏离。
②提问层层深入,逻辑性强。由“ChatGPT对世界的影响”出发,到对“教育带来的变革”,再过渡到“ChatGPT对教师角色的转变”问题。
③充分了解访谈对象,有针对性地提问。根据访谈对象的身份、职业,对他熟悉的领域发问,提问更专业,使访谈更顺利进行。(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
5.教师:
①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方法,不仅要教授知识,还要注重学生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
②改变教育模式,由教师先教、学生后学转为学生先学、教师后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③改变考试模式,考卷尽量避开对事实类问题的考查,多注重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每点2分)
学生:
①注重提高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如何面对困难。
②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进度进行补充学习。
③培养创新能力,减少记忆性、重复性的学习,注重问题的发现、探索。(每点2分)
6.B【“但木匠不善于教导徒弟,所以徒弟没能成才"表述有误,根据文章提到的徒弟观可知,徒弟没能成才可能是没有天分,也可能是上进心不强。】
7.C【“这条鱼”是木匠师徒吃掉的那条鱼,没有贯穿全文,不是文章的线索。】
8.①收工饭时,木匠交代徒弟这顿只吃鱼,且要吃完。但梅母女去收拾碗筷的时候,看到饭桌上四个菜原封未动、完完整整②木匠临走时告诉梅母女:“一个小玩意儿,留着耍。"暗示他留下了个东西。③结尾后生看到的那条鱼与多年前木匠师徒吃的那条鱼一模一样。这说明这个鱼很有可能是假的,为结尾部分揭示鱼的身份埋下了伏笔。(一点2分,共6分)
9.苦涩:①文中描绘的可看却不可吃的看菜是特定时代背景的产物,它显示了当时的物质条件之艰苦、贫乏。②技艺精湛的木匠悉心教导徒弟,徒弟却没能成才;自幼呆在城里、见过洋玩意儿的新木匠看不上梅用的家具,但技术也不如老木匠。这种种现象显示了面对新时代的冲击,传统技艺没有得到传承并日渐遭受冷落。
温情:①木匠知晓看菜的规矩,在鱼身遭破坏后给鱼翻面来让这道菜继续出现在饭桌上,他体谅农户的艰难,积极主动维护农户的体面和尊严。②木匠对徒弟有爱心,有耐心。面对处境艰难的徒弟,主动提出收他为徒。同时,他把徒弟带在身边上工,细心教授技艺,徒弟犯错把看菜给吃了之后,他也没有太过苛责,并赶紧给徒弟讲了相应的规矩。(共6分,一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10.BEH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您能听我的策划,那就可以不要攻城就可以占领,不用打仗就可获得土地,只要派人去传送檄文,即使是千里之外的地方也会降服的。
“臣之计”是“听"的宾语,B处断开;
“不攻而降城”与“不战而略地"结构一致,各自断开,即EH处断开。
故选BEH。
11.A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能力。
A.错误。代词,他的/语气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句意:现如今范阳的县令应该整顿他的士卒来守卫城池。/我们还是回去吧。
B.正确。像/或者。句意:像以前十城那样的统统加以诛杀。/方圆六七十里的地方,或者方圆五六十里的地方。
C.正确。都是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对待兄长一样。句意:乘着胜利势如卷席。/我必须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
D.正确。遗漏/放弃。句意:遗漏掉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不学。
故选A。
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燕、赵地区三十多城听说范阳令得到优待后,不经战争就向武信君投降了”错,原文说“赵地闻之,不战以城下者三十余城”,不包括燕地。
故选B。
13.(1)您为什么不给予我侯印,(让我)去授予范阳令侯位,范阳令就会率领全城百姓投降您。
(2)您顺应百姓的意愿,向西为百姓解除疾苦、保全生命,希望您仔细考虑这件事!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赍”,送,给予;“拜”,授予官职;“下”,投降。
(2)“因”,顺应,顺着;“西乡”,向西;“孰”,仔细。
14.①汉王对待韩信非常优厚,韩信不愿为了私利背弃恩义。②韩信心怀犹豫,不能把握时机。③韩信自恃功大,认为汉不会夺走他的齐王之位。
【导语】这两篇文言文选自《史记》和《资治通鉴》,通过蒯通(蒯彻)与韩信的对话,展现了战国末期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局势。蒯通在两段材料中分别提出了不同的策略:一是通过政治手段不战而屈人之兵,二是建议韩信三分天下以求自保。文章通过对话和策略的描写,突显了蒯通的智慧和韩信的忠义,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整体结构紧凑,语言简练,人物形象鲜明。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根据“汉王遇我甚厚,吾岂可乡利而倍义乎!”可知,汉王对待韩信非常优厚,韩信不愿为了私利背弃恩义。
②根据“蒯彻复说曰:……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可知,韩信心怀犹豫,不能把握时机。
③根据“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可知,韩信自恃功大,认为汉不会夺走他的齐王之位。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武信君于是率兵向东北方向攻打范阳。范阳令就派蒯通去见武信君,说:“您要先打一场胜仗,然后才能获得土地,先攻破城池,然后才能占领,我私下认为这样是错误的。您能听我的策划,那就可以不要攻城就可以占领,不用打仗就可获得土地,只要派人去传送檄文,即使是千里之外的地方也会降服的,可以吗?"武信君说:“怎么办呢?”蒯通说:“现如今范阳的县令应该整顿他的士卒来守卫城池,但是他怯懦而怕死,贪心而爱慕富贵,所以要率先来投降,又怕您以为他是秦所设置的官吏,像以前十城那样的统统加以诛杀。您为什么不给予我侯印,(让我)去授予范阳令侯位,范阳令就会率领全城百姓投降您。让范阳令乘坐着豪华富丽的车,在燕、赵之间驱驰,燕、赵之间的人看见了,都会说这是范阳令啊,是率先投降的,大家都感到高兴,燕、赵地区的城池可以不用打仗就会投降的。这就是我所说的只要派人传送檄文,千里之外的地方都会降服。武信君听从了他的计谋,接着派遣蒯通赐给范阳令侯印。赵地听说这个消息,没有经过战争举城投降的有三十几城。
材料二:
武涉离开后,蒯彻知道天下胜负大势就取决于韩信,便劝韩信道:“天下开始兴兵抗秦的时候,所担忧的只是能否灭亡秦朝罢了。而如今楚汉纷争,使天下的百姓肝胆涂地横遭惨死,父子老少的尸骨暴露在荒郊野外,数也数不清。楚国人从彭城起兵,辗转作战,追逃逐败,乘着胜利势如卷席,威震天下;然而军队困在京县、索城一带,被阻在西面的山地中无法前进,到现在已经三年了。汉王率十万大军,在巩县、洛阳一带抵御楚军,凭借山河地形的险要,一天之内打几次仗,却无法取得一点点功绩,而是受挫败逃,难以自救。这即叫作智者勇者都已困窘不堪了。百姓精疲力尽,怨声载道,无所归倚;据我所料,这种形势如果没有天下的圣贤出面,天下的祸乱就必定无法平息。目前楚、汉二王的命运就牵系在您的手中,您为汉王效力,汉就会获胜,您为楚王效力,楚就会取胜。您真肯听从我的计策,那就不如让楚、汉都不受损害,并存下去,三分天下,鼎足而立,这种形势一构成,便没有谁敢先行动了。凭着您的圣德贤才,拥兵众多,占据强大的齐国,迫令赵、燕两国顺从,出击刘、项兵力薄弱的地区以牵制住他们的后方。您顺应百姓的意愿,向西为百姓解除疾苦、保全生命,希望您仔细考虑这件事!"韩信说:“汉王对我非常优待,我怎么能因贪图私利而背弃恩义啊!”过了几天,蒯彻又劝韩信说:“善于听取意见,就能够预见到事物发生的征兆;善于谋划思索,就能够把握住事情成败的关键。不善于听取意见、思考问题而能长久地维持安全的人,天下少有!所以为人明智坚定,决择事情就会果断;为人犹疑多虑,处理事情时就会招来危害。仔细考察极其微小的谋略,遗漏掉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智慧确实足以知晓利害,决定了又不敢行动,这是导致种种事业失败的祸根啊。功业难得成功而容易失败,时机难以把握却容易贻误。时机啊时机,失去了就不会再回来!"韩信犹豫不决,不忍心背叛汉王;又自认为功劳多,汉王终究不会夺走自己的齐国,于是就谢绝了蒯彻。蒯彻随即逃跑,装疯做了巫师。
15.B16.①颔联“疑有着”“始知输"形成对比,写出诗人以为自己还有应对的招数,实际上却已濒临输棋的局面。②颈联运用典故,将棋势类比为巡远守城、孙刘自保,突出棋势的危急。
【导语】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学棋的经历,表达了他在棋艺上的困境和不甘。诗人以“危如巡远支孤垒,狭似孙刘保一隅”形象地比喻棋局的险恶,展现了他在困境中仍然努力钻研的精神,蕴含着面对困境时积极寻求突破的人生哲理。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未肯’写出内心的愤懑"错,“未肯人间称拙手”表现的是作者不服输的精神。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写作手法的能力。
“棋势危急"是写的内容;“如何写出”应该分析手法。
①颔联“远听子声疑有着,近看局势始知输”,远远听着对方落子,觉得自己有应对的办法;结果近前仔细一看才知道这局势又要输。此句中“疑有着”“始知输"形成对比,“以为”和“实际"形成对照,写出诗人以为自己还有应对的招数,实际上却已濒临输棋的局面。
②颈联“危如巡远支孤垒,狭似孙刘保一隅”,其中“巡远"是指唐代名臣张巡、许远,安史之乱中,二人因协力死守睢阳而垂名后世,当时他们被围困时局势十分危急,诗人借此写棋局局势危急;而“孙刘”指的是三国的孙权和刘备,在曹操的强势进攻之下,孙刘只能退保一隅,诗人借此写自己已经被对方围困到一角,局面十分不利。此联运用典故,将棋势类比为巡远守城、孙刘自保,突出棋势的危急。
答案:
17.①克己复礼为仁②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③致知在格物④企者不立⑤无之以为用
18.(1)树:种植(名动)(2)当,通“尝”,尝试(3)鬻,卖(4)已:停止(安:安然未生变/安详,不慌忙。处:为,做/处于,位于。之:的/代词,这件事)(5)B:状语后置
19.B(①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用于此处不合语境。洞若观火:指清楚得就像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透彻分明。反戈一击:调转枪头向原来所属的阵营进攻。也比喻一旦觉悟,回过头来对自己一方的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斗争。不合语境。相形见绌:指清楚得就像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透彻分明。重复,应去掉句中“与之相比”。以邻为壑: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而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起,也比喻另立门户或另搞一套。)
20.C(A中途易辙B语序不当D歧义)
21.B(“鲰生"是浅陋无知的人)
22.D
23.B(A项嘛和叹号应挪到单引号外;C问号应该为逗号;D诊治个性化后面的逗号应该为句号。)
24.:则会造成听力损失无论暴露时间长短如果音量过大
25.示例:山涧内山峦映衬,乱石中潺潺清泉不断地涌出,六尾蝌蚪摇曳着尾巴顺流而下。
26.【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展现两组相对概念,一组是“现实生活”和“艺术世界"(“文学世界”),另一组是“和美人生"和“悲剧”。“我们"将两种看似矛盾的认识统一到自我身上,意在提醒学生写作时从自我入手,将对“现实生活”“艺术世界"和“和美人生”“悲剧"这些概念的认识统一在自我这一维度下,引导学生思考,作为青年学生,如何在探究悲剧价值的过程中,提升对社会生活和自我的认知,从中汲取经验和营养,从而丰富自己获得成长。“悲剧”是戏剧的类型之一,是对过往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记录了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展现了人类社会美和丑的斗争经历,表达人类对美永恒的追求。如《祝福》引导我们观察与批判,再如《哈姆雷特》让我们拥有良知与悲悯的情怀。写作时,如果说写出悲剧的价值(艺术的反应社会生活)是合格的作文,写出悲剧对于人生的价值可以提高一个层次,而好的作文一定要写出悲剧与和美人生的深层关系:悲剧和人生之间可以是目的关系,即需要悲剧作品是为了追求和美人生;可以是条件关系,即阅读悲剧作品才能更好地追求和美人生;可以是对立统一关系,即阅读悲剧与期盼和美人生都是为了寻求真善美。具体来说:1.悲剧预示着追求和美的过程是曲折的,悲剧性作品提醒我们要珍视当下的幸福与美好。我们想要追求和美的人生旅途,但并不意味着追求的过程一定是和美的。悲剧性作品以其深刻的描绘,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脆弱与过程的艰辛,也提醒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幸福与和谐,对生活中的每一刻要充满感激与敬畏。2.悲剧预示着和美不是人生的常态,悲剧性作品能让我们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激发我们面对困境的勇气。悲剧是社会历史的真实写照,悲剧性作品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人类在困境中的挣扎与抗争,说明伴随着对和美的追求,美与丑的斗争是始终存在的。这些作品让我们明白,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和挑战,我们也不能放弃希望与努力。同时也鼓舞我们积淀有益的经验,坚定对和美人生的追求。3.悲剧预示着和美的内涵是丰富的,悲剧性作品深化我们对人性的理解,给予我们精神熏陶。悲剧性作品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性。它让我们看到,在困境与不幸面前,人性既有脆弱与无助,也有坚强与勇敢。这些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自己与他人,理解人性的光辉与阴暗,从而更好地加深对和美的认知,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立意:1.敬畏悲剧,崇高自我。2.在悲剧中汲取前行的力量。3.悲剧有人生,人生无悲剧。4.以悲剧之光照亮自我。哈师大附中2023级高二上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I(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ChatGPT为这个剧烈变革中的世界带来哪些影响ChatGPT为一直因循的教育体制带来哪些变革以往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下应该怎样发展针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本刊采访了香港浸会大学校长、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卫炳江。
《中国教育信息化》:作为技术方面的专家,您一直以来都关注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影响。这次ChatGPT这么低门槛地走到大众中来,您怎么看它给社会以及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卫炳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对世界的冲击可以媲美工业革命、资讯革命对整个世界的改变。当然,这种改变也包括对教育的冲击。社会各个阶层都会受到高科技带来的影响,ChatGPT只是“冰山一角"。当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能够完成一些我们以为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工作时,它对整个社会、经济、教育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教育领域要做好准备,以便未来教育出来的学生能及时适应社会发展。
《中国教育信息化》:如您所说,ChatGPT将给教育带来重要影响和冲击。作为一名教育家,您认为ChatGPT会给教育带来哪些变革是否会给应试教育带来很大的冲击
卫炳江:何谓教育现在的教育模式某种程度上是工业革命的副产品。常说“因材施教”,可是即使是大学教育,在同一个班级里面,教授也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并按照他们的学习速度来设计教学。有一部分大学生,很擅长考试、拿高分,但这不等于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强。况且这个世界对人才的衡量不只是看智商高不高、能解决几个问题,也要看如何与人合作、如何面对逆境、如何通过整合准确地提出问题等。
ChatGPT必然会冲击考试制度,但这是一个好的冲击。以往,很多考卷都比较强调事实问题。现在有了ChatGPT,事实非常容易找到,这会迫使教师改变考试模式,尽量避开事实问题。教师会更加关注学生如何使用数据、寻找数据解决问题等。现有的考试制度倾向将所有人都放在同一条阶梯上,用一个分数去分开他们,这不是一个最好的方法。希望将来透过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发展,在考试中可以看见每个学生的能力。
人工智能会改变教育的方法,也考验教师怎样去教育学生。从纯粹的教育理念出发,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学识,还要帮助学生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教育学生适应和应对这种世界的改变。
《中国教育信息化》:ChatCPT这类人工智能应用,将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对教师开展教学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此,您是如何看的您认为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变化
卫炳江: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是由教到学,是“教师教、学生学”,这个次序是不对的。以过往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应该是“学教”,先学后教。先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想知道答案、有求知的动力。真正的教学中,教师“教"的方法不是要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这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转变。
现在有一些人工智能工具可以用摄像头观察学生的表情,如果发现学生不理解教师教授的内容,就会给一些小提示。ChatGPT这类人工智能软件用于教育,可以帮助教师按照学生自己的进度和兴趣进行教学。
(摘编自《中国教育信息化》:《由ChatGPT引发的人工智能推动教育变革创新的思考》)
材料二:
ChatGPT从诞生起就给人留下了“惊艳”的印象,这未必是因为它使用了许多具有突破性的技术,而是它搜集了更多的素材,因此能够更加“聪明"地回答用户的提问。对此,一些行业的从业者不乏“本领焦虑”。有人让ChatGPT写一篇时评,它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用户评价称“虽然不算特别出彩,但也中规中矩"。有自媒体运营者试图让ChatGPT分析某国产车品牌能否打败国外竞品,结果程序输出了一篇有观点和简要论述的分析短文。对于一些大学课程的作业,ChatGPT也能“应对自如”。根据多家媒体引述的调查结果,89%的美国大学生在用ChatGPT写作业。这个数据恐怕是言过其实了,但至少说明该程序在解答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它的出现让人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回答“客观题”,还可以有模有样地回答一些“主观题”了。
但是,大可不必就此认定ChatGPT是某些行业的“终结者"。目前,机器对于各类问题的理解,并非真正的“理解”,而是基于海量素材的整理归纳。例如,有人用杜撰的学术概念“镜像等离子规范场"提问,结果发现人工智能不懂装懂地卖弄“学识”。而在回答一些社会问题时,尽管人工智能输出了看似结构完整的文章,但不少答案依然“驴唇不对马嘴”,或者充满了“正确而无用的废话”。
对于重复性的、记忆性的问题,人工智能确实越来越得心应手了。之所以大学生很快“爱上"这款程序,是因为大学里不少作业并不真正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重复教科书中的现成理论,再加上一点网络上能搜到的案例即可。
人工智能看似“聪明”,实则只是无意识的表现。当然,也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对创造性工作来说一无是处。人工智能学者王咏刚就认为:“无论是AI对话、AI写文章还是AI作画,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固有的非确定性、发散性、天马行空的特点,恰好可以成为激发人类灵感的好帮手。"人的灵感并非从天而降,很多时候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人工智能背后的庞大数据库,可以扮演“巨人"角色,让创造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摘编自王钟《看似无所不能,ChatGPT会不会成为行业“终结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材料一认为,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飞速发展,会对整个社会、经济、教育都带来巨大影响。
B.材料二认为,一些行业从业者的“本领焦虑"缘自ChatGPT具有突破性技术,能回答用户提问。
C.材料二以人工智能学者王咏刚的陈述为例,指出人工智能可以给人们的创造性工作提供帮助。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涉及到了人工智能对学校教育所带来的影响,二者的出发点和针对性相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有些人工智能工具可以辅助教学,如教师用摄像头得到学生表情的提示,及时发现学生对教授内容的理解情况。
B.ChatGPT虽然能够回答“主观题”,但它并不能就此终结某些行业,因为它只是整理归纳了海量素材,并非真正“理解"。
C.一些大学的学生可以用人工智能完成作业,这也警醒大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多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D.材料一展示了卫炳江对ChatGPT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材料二多处运用举例论证,都旨在消除人们对ChatGPT的焦虑。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哪组职业全都不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2分)
A.特种警察电话热线客服教师
B.精神科医生文艺工作者教师
C.保险销售员特种警察画家
D.流水线工人民俗摄影师画家
4.访谈的质量往往取决于记者的提问,材料一的访谈在问题的设置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5.ChatGPT这类人工智能的应用,将给教育带来新的挑战。请结合材料,试着从教师或学生的角度,谈谈要怎样应对这一挑战。(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看菜白金科
徒弟是半道上捡的。木匠在早起上工的路上,碰见了这个十三四岁的孩子。①孩子衣衫褴褛,正站在雪地里瑟瑟发抖,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木匠停下来细问,敢情这孩子是无家可归的。木匠于心不忍,说:“跟着我吧,做我徒弟。”孩子“扑通"跪在雪地里,磕了个头,就跟他来了。
木匠是这一带方圆几十里有名的木匠,木匠的活儿做得扎实精致,木匠尤其善雕刻,在家具上雕刻一些吉祥的图案,无论是飞禽走兽还是花鸟鱼虫,总能做到栩栩如生,方圆几十里的人家都喜欢找木匠做活儿。
木匠现在在榆树沟一户姓殷的人家做活儿。殷家只有母女俩,闺女叫梅,十八岁了,母亲为她招了个上门女婿,需要做些家具,好成亲过日子,就请了木匠。
教会一个徒弟是需要时日的,这要看徒弟的天资和领悟能力,还要看他的上进心。木匠有了徒弟,便带来上工,安排做一些边边角角的活儿,顺便看看徒弟的天资。木匠知道,学艺这事急不得,一招一式都得慢慢来。
但有些事说晚了就容易出岔子,比如说这吃饭上的事,木匠一个说不及,就出岔子了。
手艺人上门做活儿,不住宿的,主家要管两顿饭。木匠的家离着榆树沟十里挂零,一早一晚打来回就行,用不着住宿。再说了,殷家只有母女俩,住下也不合适。通常的,上工第一天,午饭和晚饭都会上四个菜,这叫开工饭,再往后,午饭就只有两个菜了,但晚饭会保持四个菜。这几乎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有的菜是可看不可吃的,手艺人管这叫“看菜”,比如说这鱼。所有的主家会在晚饭时上一条咸鱼,这条咸鱼手艺人是不会动筷子的。如若保存得当,咸鱼好些日子也坏不了,让主家完整地撤下去,明晚上再端上来,好凑齐四个菜。日子艰难,大家都懂。
殷家没有男人,也就没人陪木匠吃饭。前些天都是木匠一人一桌,今天木匠有了徒弟,那就师徒俩一块儿用饭了。
木匠好酒。②先呷上一口酒,微闭双目细细品着。等到他睁开眼来,要去夹菜的时候,才发现徒弟已经破了鱼身了。
木匠赶紧制止,赶紧给徒弟说一些饭桌上的规矩,徒弟羞愧难当,可是于事无补了。
盘子里是一条白鳞鱼,大约有三两重,金黄色的鱼身,缀以白色的鳞片,煞是好看。现在,朝上的这面的中间部位已经被徒弟夹走了一块鱼肉,有了一个不大的豁口,已经不是一条完整的鱼了。这样的话,这条鱼就成了剩菜,以后主家就不好意思再端上桌了。
徒弟自然不敢再去动那鱼。
吃完了饭,木匠用筷子夹起那条鱼,翻个个儿,在盘子里摆好。
师徒俩走后,殷家母女开始收拾碗筷。细心的母亲一眼就看出了那条鱼的端倪。③母亲知道这是木匠在体谅她们母女,木匠这是告诉她这条鱼不需换,以后再端上桌就是。
于是,这条鱼又被来来回回地端了十多天。
殷家的活儿做完了。这天晚上,师徒俩在殷家吃收工饭。拿起筷子,木匠对徒弟说:“孩子,今天晚上,别的菜都别动,咱爷俩只吃鱼,把这条鱼吃完。"
吃完饭,师徒俩要走了,殷家母女送至院门口。在院门口,木匠扔下一句话:“一个小玩意儿,留着耍。”
母女俩面面相觑。
等到去师徒俩吃饭的屋里收拾碗筷的时候,方才明白了木匠的话——饭桌上四个菜原封未动,完完整整地摆在那儿。
日月如梭。一转眼,梅的儿子也十八岁了。梅要为儿子娶媳妇,要做家具。这时候木匠已经老了,做不动了。木匠的徒弟不成才,只能做一些粗枝大叶的活儿,梅便请了一个新木匠。
新木匠是个年轻的后生,自幼就去城里了,在城里学的徒,那是见过大世面,见过洋玩意的。上工第一天,后生看了梅用的家具,脸上有些不屑,就拿了许多早画好的新样子给梅看。梅就说,咱庄户人家,结实耐用就行。后生就有些郁闷。
吃午饭了。这第一顿饭是开工饭,按规矩上了四个菜,梅的男人陪着后生,入了席。
一开吃,后生就看上那条咸鱼了。盘子里摆着一条白鳞鱼,大约有三两重,金黄色的鱼身,缀以白色的鳞片,煞是喜人。后生可不懂“看菜"这一说,他的师父就没教过他。他一伸筷子便去夹那鱼。
④却是怎么也夹不动。
梅的男人脸上露出许多尴尬来。
后生明白了,这是一条木头鱼,是人工雕刻的。
后生的脸腾地红了。
自此,后生少了话语,活儿却是做得格外用心了。
(原载《小小说月刊》)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小说生活气息浓郁。语言平白晓畅,同时又不失生动形象,这与汪曾祺作品的平淡自然、韵味无穷的语言风格类似。
B.木匠把徒弟带着一起上工,教他技艺和规矩,但木匠不善于教导徒弟,所以徒弟没能成才,只能做一些粗枝大叶的活儿。
C.见过大世面、洋玩意儿的新木匠来梅家里上工后,经历了由骄傲不屑到郁闷不解,再到尴尬羞愧,最后端正态度的心理变化。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来讲述故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视野开阔,自由灵活地展现了跨度较长的乡村生活。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句子①综合运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表现了徒弟当时的落魄可怜。
B.句子②展现出木匠的悠然自得、闲适惬意,与后文发现徒弟吃鱼之后的紧张焦急形成对比。
C.句子③中的“这条鱼”在文中多次出现,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增强了情节的连贯性。
D.句子④聚焦新木匠的动作,单独成段,似电影的特写镜头,展现了“木鱼"的栩栩如生。
8.看起来“煞是喜人”的咸鱼却是条“木鱼”,这一结果虽出人意料,但前文多处伏笔又使之合情合理。除开头提到木匠尤善雕刻以外,文章还有哪些伏笔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6分)
9.小说描写了特定时代的乡村风俗和手艺人的人情世故,有评论家称“《看菜》透露出苦涩,但也不乏温情”,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该评价的理解。(6分)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题。
材料一:
武信君乃引兵东北击范阳。范阳令乃使蒯通[注]见武信君曰:“足下必将战胜然后略地,攻得然后下城,臣窃以为过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不战而略地传檄而千里定。可乎?"武信君曰:“何谓也?”蒯通曰:“今范阳令宜整顿其士卒以守战者也,怯而畏死,贪而重富贵,故欲先天下降,畏君以为秦所置吏,诛杀如前十城也。君何不赍臣侯印,拜范阳令,范阳令则以城下君。令范阳令乘朱轮华毂,使驱驰燕、赵郊。燕、赵郊见之,皆曰此范阳令,先下者也,即喜矣,燕、赵城可毋战而降也。此臣之所谓传檄而千里定者也。"武信君从其计,因使蒯通赐范阳令侯印。赵地闻之,不战以城降者三十余城。
(节选自《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材料二:
武涉已去,蒯彻知天下权在信,乃说信曰:“天下初发难也,忧在亡秦而已。今楚汉分争,使天下之人肝胆涂地,父子暴骸骨于中野,不可胜数。楚人走彭城,转斗逐北,乘利席卷,威震天下;然兵困于京索之间,迫西山而不能进者,三年于此矣。汉王将十万之众,距巩、雒,阻山河之险,一日数战,无尺寸之功,折北不救。此所谓智勇俱困者也。百姓罢极怨望,无所归倚;以臣料之,其势非天下之贤圣固不能息天下之祸。当今两主之命,悬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众,据强齐,从赵、燕,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后。足下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愿足下孰虑之!”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吾岂可乡利而倍义乎!"后数日,蒯彻复说曰:“夫听者,事之候也;计者,事之机也;听过计失而能久安者鲜矣!故知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审毫厘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智诚知之,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彻。因去,佯狂为巫。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注]蒯通,本名蒯彻,《史记》避汉武帝名讳作“通"。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正确答案序号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3分)
诚听A臣之计B可不攻C而降D城E不战F而略G地H传檄I而千里J定。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代词,与《烛之武退秦师》“吾其还也”中的“其"用法相同。
B.如,像,与《侍坐》“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如"意思不相同。
C.席,名词作状语,与《鸿门宴》“吾得兄事之”的“兄"用法相同。
D.遗,意为遗漏,与《师说》“小学而大遗”中的“遗"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蒯彻指出武信君通过战争获取土地不是好办法,并向其提出不战而胜的策略,武信君听从蒯彻的计
谋,不费一兵一卒得到范阳。
B.蒯彻建议让投降的范阳令乘马车在燕、赵之间驰骋,燕、赵地区三十多城听说范阳令得到优待后,不经战争就向武信君投降了。
C.蒯彻认为多年来楚汉相争,天下困窘不堪,百姓怨声载道,民心无所归倚,需要韩信这样的贤能之人率领军队平息天下的战乱。
D.蒯彻认识到天下大势的关键在于韩信,两次劝说韩信与楚、汉三分天下。韩信谢绝了他的建议,于是蒯彻逃跑,装疯做了巫师。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何不赍臣侯印,拜范阳令,范阳令则以城下君。
(2)足下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愿足下孰虑之!
14.韩信为什么没有听从蒯彻的建议?请简要概括。(3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
棋刘克庄
十年学弈天机浅,技不能高谩自娱。
远听子声疑有着,近看局势始知输。
危如巡远[注]支孤垒,狭似孙刘保一隅。
未肯人间称拙手,夜斋明烛按新图。
[注]巡远:指唐代名臣张巡、许远,安史之乱中,二人因协力死守睢阳而垂名后世。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虽然长时间学习棋艺,但自认棋艺尚浅,更多的是自我娱乐。
B.诗人不甘心因棋艺平平被称为“拙手”,“未肯"写出内心的愤懑。
C.末句写诗人夜晚在书房里点燃烛火,研究和推敲新的棋谱的情状。
D.诗歌写的是下棋,也蕴含着面对困境时积极寻求突破的人生哲理。
16.诗中是如何写出棋势危急的?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五、课内知识部分(1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1)樊迟、颜渊、仲弓、司马牛、子张都向孔子询问过“仁”,孔子给出的答案各不相同,其中颜
渊得到的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了实现平天下的理想,《大学之道》中对天子和百姓提出
了___的要求。
鲁迅《伪自由书·透底》:“于是要知道地球是圆的,人人都要自己去环游地球一周;要制
造汽机的,也要先坐在开水壶前格物。”这几句话的意思可以用《大学之道》中“___"来概括。
甲骨文字,上部是一个人形,下部是“止”(脚),表示一种站立的姿态,《老子》四章
中认为这种姿态有“___"的后果。(《说文》注该字:或作跂。《劝学》:吾
尝跂而望矣。)
(5)《五石之瓠》中,正是把大葫芦剖空,才有了庄子乘樽浮江湖的功用,这种以空为用,也契合了《老子》第十一章“”的结论。
18.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共5分)
(1)在下列各句中选出活用方式和其他句子不相同的加点字,指出该字并解释。
①无羞恶之心,非人也___②不贵难得之货③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④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⑤侣鱼虾而友麋鹿
(2)在下列各句中,选出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指出该通假字并解释。
①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②埏埴以为器③当察乱何自起
④皆有怵惕恻隐之心⑤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下列各组句子中,选出加点字文言现象与其他句不相同的,并解释加点字。
①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②小子何莫学夫《诗》③一日克己复礼
④文胜质则史⑤自贼者也___⑥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4)在下列各组句子中,找出意思相同的一组加点字,并解释。
①其安易持安步当车
②故有道者不处设身处地
③魏王以我大瓠之种聚族而谋之曰
④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不可以已
(5)找出文言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写出相应序号并指出其类型。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B.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C.齐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日前,有俄罗斯媒体发表评论称,面对中国海军飞速发展的舰艇建造计划,曾经的海军大国俄罗斯已经望其项背了。
②正是因为养成了长期读报的好习惯,毛泽东一生对世界风云洞若观火,对天下大事了如指掌。
③面对国外企业的步步紧逼,我国汽车业有能力反戈一击,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胜利。
④《诗经》作为先秦官方和民间诗歌的总集,朗朗上口,颇具韵律,深受各个阶层喜爱,《尚书》的普及度与之相比相形见绌。
⑤各国只有友好合作,才能共同发展,那种以邻为壑的做法既不道德,也无益于国家的长远发展。
⑥我们的文化建设不是割断历史、搞历史虚无主义,更不是另起炉灶、阻断文化血脉,而是批判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A.①④⑤B.②⑤⑥C.②③⑥D.③④⑤
2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低压机转让出售合同范本
- 2024年代收车位费合同范本
- 2024年承接住房建盖合同范本
- 中班主题活动:乌鸦喝水
- 医疗设备策略
- 安徽省蚌埠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题(无答案)
- 儿童去痣后护理方案
- 儿童摄影客服培训总结
- 城门城门几丈高课件
- 2024年造纸色浆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铜矿矿床成因研究
- 三年级数学(上)计算题及答案
-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
- 副乳教学演示课件
- 企业法律和合规要求课件
- 趣味化学知识讲座
- 医疗垃圾分类与处理知识培训课件
- 供应链韧性优化模型与算法研究
- 2024年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全国行政区划大全
- GD3005勘察文件质量检查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