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与生活选择性必修2
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二单元家庭与婚姻第三单元就业与创业第四单元社会争议解决
第二课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
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民法劳动法诉讼法
第四课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
第三课订约履约
诚信为本
第六课珍惜婚姻关系
第五课在和睦家庭中成长
第八课自主创业与诚信经营
第七课做个明白的劳动者
第十课诉讼实现公平正义
第九课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逻辑结构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学习目标1.民法典的概况及意义2.民法的调整范围3.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及三个要素4.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5.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规定的原因、内容
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01民法典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1、民法典(1)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2)意义①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②民法典规范了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2、民法的调整范围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平等主体
法律地位平等,没有领导和服从、管理与被管理等关系,任何一方都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
情境一:政府通过竞标方式,向A商店采购了一批办公电脑。
情境二:由于B商店售卖假冒伪劣商品,政府对其进行了罚款没收,并吊销其营业执照。适用不适用
【注意】①
国家机关作为平等主体参与民事活动时也属于民法调整范畴(如:政府与组织或自然人的借款、购买合同)。②
行使公权力,如收税、罚款,则不适用民法。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自然人,即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是基于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其外延包括本国公民、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例如,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属于营利法人,公立学校属于非营利法人,政府机关属于特别法人。非法人组织,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如: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人身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基于人格和身份形成的与人身不可分割的民事法律关系。
①人格关系: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隐私等人格利益。
②身份关系:配偶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等。财产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之间财产归属和财产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民事法律关系,它直接以物质利益为内容。
①财产所有:物权、债权、知识产权。
②财产转移:买卖、借贷、继承、转让、赠与等。
【注意】其他关系如恋爱关系、行政关系、劳动关系、犯罪(刑事法律关系)等不属于民法调整的范围。
1.
张某与前妻因为离婚产生的财产纠纷。
2.
小明在微信朋友圈辱骂班上某同学。
3.
某政府因未能及时偿还银行贷款被银行起诉到法院。
4.
李某因包裹在运输过程中丢失,与快递公司产生的纠纷。
5.
甲公司的生产部门与公司签订了生产责任状。
6.
刘某请求税务机关退还其多缴的个人所得税。
7.
小陈许诺女友求职成功就带其出国旅游。判断:下列情形适合民法调整吗?√√√√×××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3、民事法律关系(1)含义: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内容三个要素。
①民事主体
含义: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自然人根据年龄和智力状态,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类型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根据年龄和智力状态来划分民事权利、民事义务、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权利,是指民法赋予的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特定利益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民事义务,是指民事主体为满足民事权利所保护的利益而依法应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1.某短视频平台主播向其粉丝索要“打赏”。中学生小明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里,将妈妈微信钱包中的10万元陆续转账给该主播。小明的父母能否通过法律途径追回钱款?为什么?
小明未满18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的父母可以通过法律渠道追回钱款。2.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初一学生小明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一根价值30元的冰淇淋。小明的这一行为属于民法法律关系的范围吗?
小明虽未满18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但他可以独立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3.
7岁的小学生小美意外获得其舅舅赠予的一套房产。
这一赠予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
小美仅7岁,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但她进行的纯获利行为有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民事行为可其由法定代理人如小美的父母代理实施。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3、民事法律关系
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含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识。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
1.
在某离婚财产纠纷中,法院判决:某房产归女方所有。
2.
在赵某与王某的债权纠纷中,法院判决:限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被告归还原告借款。
3.
在某商标使用纠纷中,法院判决:判决生效之日起甲公司立即停止使用乙公司的注册商标,并连带赔偿乙公司经济损失及维权费用。
4.
李某在微信朋友圈辱骂张某。法院判决:被告人李某及时删帖并向张某赔礼道歉。说一说:下列情形中民事法律关系的课题是什么?物行为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识人身利益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3、民事法律关系
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含义: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关系: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例如:某有限责任公司和某银行签订贷款合同贷款50万元。某有限责任公司的权利——获得银行提供的50万元贷款;义务——承担向某银行还款的义务。某银行的权利——要求某有限责任公司还款的权利;义务——提供某有限责任公司50万元贷款。
张某21岁,在镇上的啤酒厂做临时工,每月有1500元的收入。2024年7月份,张某欲花1300元钱从李某处买一部某品牌二手手机,此事遭到了其父母的强烈反对,但张某还是买了下来。同年10月,张某因车祸死亡。随后,其父找到李某,认为他们之间的买卖无效,要求李某返还钱款,拿走手机。张某不顾父母反对购买二手手机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分析张某的购买活动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此时张某21岁(已满18周岁),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其经济活动不需要父母的监护,故该购买行为是有效的。(2)①民事主体:张某和李某
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所有权关系——手机和1300元
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张某(消费者):获得手机(权利),支付费用(义务)李某(商家):出让手机(义务),收取费用(权利)
小林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只皮包,里面装有票据和现金。小林和父母商量后,准备第二天交给老师处理。当晚,电台播出一则寻物启事,失主声明,若有人归还拾到的皮包,愿以500元酬谢。小林心想,自己捡到的皮包可能就是这位失主的。当小林准备把皮包归还失主时,他的父母认为应当向失主收取500元钱,可他觉得,如果收钱就不是拾金不昧了。请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评析事例中小林及其父母的观点。探究与分享(1)“拾金不昧”是指拾得他人物品不占为己有。它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义务。材料中小林准备把皮包归还失主的行为弘扬了传统美德,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符合道德层面的拾金不昧。《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小林准备把皮包归还失主的行为属于履行法律义务。(2)材料中的失主主动提出悬赏,领取遗失物时应按承诺支付给拾得者一定报酬。所以,小林父母认为应当向失主收取500元钱也是合法的。
《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
【拾得遗失物的返还】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第三百一十七条规定:“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4、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1)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在民法中的体现:①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法中有德)
②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力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德中有法)
解析民法基本原则02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1、民法基本原则(1)含义: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2)规定的原因:①社会成员的私人利益之间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可能形成各种利益冲突。②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3)内容:民法典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绿色等基本原则。民法基本原则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自愿原则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绿色原则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公共秩序是指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社会秩序,善良风俗是指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风俗。公序良俗原则是对自愿原则的限制。虽然民法允许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但是,任何自由都不是不受限制的,当事人自愿实施的行为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公序良俗1.商店以顾客摸过衣服为由强迫购买。2.父母为孩子取名“北雁南飞”,到公安部门办理户口登记。3.小红在租房期间发现房屋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房东以小红是租客为由,要求小红承担全部维修费用。4.工厂距离居民区太近,引发噪声污染和灰尘污染。5.某饭店门口竖着“农民工恕不接待”的牌子,拒绝农民工就餐。6.某男子隐瞒患有重大疾病,与女方进行结婚登记。思考:以下案例违背了民法的什么原则?自愿公序良俗公平绿色平等诚信课堂小结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解析民法基本原则含义规定的原因内容民法典的概况及意义民法的调整范围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及三个要素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课堂练习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材卖场灯箱广告合同
- 股权增资协议书范本
- 二手木材购销协议
- 小区视频监控设备招标文件
- 户口迁移的承诺保证书
- 房屋买卖合同的简单格式
- 长期租赁汽车合同
- 招标文件的撰写
- 招标文件编制指南
- 室外儿童游乐场玩具购销协议
-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考任务2-国开-参考资料
- 运动是良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成都师范学院
- 小学教育课件教案劳动与学科整合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
- 重庆开县井喷事故
- 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复习资料
- 年度工作总结ppt美观模板
- 软件体系结构实验报告(1)
- 《工艺流程题的解题指导》教学设计(教案)
- 宝洁麦克销售模式中文版
- 设计加热炉推料机传动装置 - 副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