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PAGE1语文第07讲语法基础知识修辞手法及运用熟记九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特征。2.结合具体语境准确辨析修辞手法的作用。一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特征一、比喻:打比方(1)概念。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2)构成必需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3)种类。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4)作用。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等。二、比拟:变个脸(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2)种类。①拟人;②拟物。(3)作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4)注意问题。①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绘的环境氛围。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赋予“秋雨”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心情相悖。②用以比拟的本体与拟体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使比拟生动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空中稀疏的星星眨着眼,发出低低的私语,相互打着招呼‘再见!’”说它们互相说“再见”,显然与星星的特征不符。③比拟不当常常表现为用以比拟的人和物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不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环境氛围。三、借代:做代表(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①特征代本体。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②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③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⑤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⑥专名代泛称。例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⑦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⑧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3)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4)注意问题。①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借体必须能突出地代表本体,有鲜明的代表性,让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有时需要在上下文中对借体有所交代,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如“我家兄妹很多,已有两个五角星,两枚大学校徽”,由于“五角星”既可指解放军,也可指铁路工人,“校徽”可代学生,也可代教师甚至校长,因此,不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会造成歧义。②借体往往带有褒贬色彩,反映人的思想感情,用人物特征作借体时,要注意褒贬色彩。代表正面人物时,宜用褒义的称号,反之则用人皆厌恶的事物来代表反面人物。如“诸葛亮”作借体,常用来代指正面人物;而“三只手”作借体,常用来代指反面人物。四、夸张:说大话(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①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②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③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3)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4)注意问题。①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合乎情理,把握分寸,否则就很难给人真实感。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来”,此句的夸张有失真实。②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如“屋里静极了,就连掉下一枚小钉子也听得见”,此句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③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修辞格来表现。④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在科学性文章中不适合运用夸张。五、对偶:比翼齐飞,共结连理(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①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反对。上下句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例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串对。上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②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例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③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句子对偶,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3)作用。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②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4)注意问题。现代人写的对偶句有时上下联对得并不很工整,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只是基本相同,字面还可以重复,在词性、平仄上也不讲究。六、排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1)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从结构上,排比可分为四类:①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构成排比。例如:他们不会高声朗笑,不会拼死搏击,不会孤身野旅,不会背水一战。②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③单句排比。例如:我梦着楼前的白杨重新长出了浓密的绿叶,我梦着池塘里的荷花重新冒出了淡绿的大叶子,我梦着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④复句排比。例如:戴镇长喜欢发表演讲,怀宝就暗示镇上的中学校长多请戴镇长去给学生们讲话;戴镇长喜欢读史书,怀宝就去镇上早先的几个富户家搜罗古书;戴镇长喜欢让自己的讲话家喻户晓,怀宝就常用粉笔把自己记录下的镇长讲话抄在镇政府门前的黑板上。(3)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七、反复:千言万语,一个声音(1)概念。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者段落等。(2)种类。①接连反复。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②间隔反复。例如: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拒绝赔款,强占钓鱼岛,他们不惊诧;美帝国主义轰炸大使馆,死伤中国人命,他们不惊诧;印尼治下的混战,屠杀华人,抢劫财产,先奸后杀,秘密杀戮,放火烧人,他们也不惊诧;在上访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3)作用。不仅能起到强调作者感情、充分表达作者思想的作用,还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八、设问:自问自答(1)概念。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有时不说出看法)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①一问一答式。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②几问一答式。例如: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了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3)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九、反问:无疑而问(1)概念。反问也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①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例如: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②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例如: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省,激发读者的感情,加深读者的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二、辨别易混修辞手法
1.比喻和比拟(1)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重在“喻”,是以彼物(喻体)比此物(本体),强调甲、乙两物的相似性;比拟,重在“拟”,是把此物(本体)当作彼物(拟体)来描写,强调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
(2)句式结构不同。比喻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比拟,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一般不出现拟体。
2.借喻和借代(1)借喻靠“相似点”联结本体、喻体,借代靠“相关性”联结借体、本体。
(2)借喻强调“喻”,可以改说成明喻,借代强调“代”,用借体代替本体。
(3)借喻靠“喻”使语言生动形象,借代靠“代”,使“借体”形象突出、语言生动。
3.对比与对偶对偶是就结构形式而言,特点是“对称”,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就意义而言,特点是“对立”,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对偶里的“反对”,就形式说是对偶,就意义说是对比,是兼格现象。
4.排比与反复排比的目的是加强语势,反复的目的是强调感情;排比是把三句或三句以上的结构相同的句子连在一起,反复则是某个词或句子重复两次以上;排比的各句间有时只有部分提示词语相同,反复则是语句中所有的字都相同。
5.对偶与排比对偶由两句构成,且只有一对,两句字数相等;排比的句子至少三个,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要求可有不同。对偶意思可相同、相近或相反,句间关系或假设,或因果,或递进;排比意思上为并列或递进、递减关系。
6.设问与反问设问不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反问则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反问是加强语气,强化表达。设问大多自问自答,答案就在问句的后面;反问大多问而不答,人们可从问句本身体会出答案。修辞手法效果归类记忆1.修辞手法种类分析构成表达效果比喻把……比作……,二者在……相似;哪类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比拟把……人格化,将……物写成……人;把人拟作……物,写出了人的……(物性)生动形象,印象鲜明,表意丰富借代用……代指……,属于……借代突出特征,语言简练,引人联想夸张……词把……扩大/缩小/超前突出特征,烘托气氛,增强联想对偶上句……(词)与下句……(词)相对,两词在什么词性或什么内容相对;属于……种对节奏鲜明,语言简练,抒情酣畅排比连续使用……词语/句子,构成排比增强气势,结构紧凑,抒情强烈反复……词语、句子,连续/间隔反复强调内容,加强语气,强化感情设问提出……问题,做出……(回答)强调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某句)使用了反问手法,强烈地表达了……(意愿)加强语气,激发感情,加深印象中考高考都由放在仿写等语用题中间接考查,变成单独设题考查。2024年新高考1卷首次出现在现代文阅读1第4题简答题中考查,命题设置为:材料一多处使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且有意思的是语言文字运用还出了考查借喻的修辞题,强化了修辞手法的考查。3.就某一修辞手法,要求分析其构成与表达效果,体现了考查的深度。4.赏析句子表达效果:①命题主要角度是原句与改句的表达效果比较。②分析比较表达效果综合了语言表达及文章结构多个角度,体现了考查的全面性和综合性。上述两个考点,一般采用简答题型。1.(2024年新高考1卷)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你觉得劳累而懒得说话,情绪、胃口不佳且脑子不转时,往往是身体在提醒你:“电量已经触底,需要立即充电。”常用的充电方式,包括合理睡眠、适度运动、调整饮食等多种,其中睡眠最为重要。①如果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②引发多种疾病,③所以,④通过睡眠如何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⑤才是问题的关键。睡眠时长是保证身体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至于每天要睡多久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相信喜爱健康科普节目的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实际上,我们所需的睡眠时长是A的,有人不睡够9个小时难以清醒,有人睡上4个小时就能活力满满;有人睡了很长时间仍然精神萎靡,有人只要打个盹儿就能B。因此,能够保证自己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睡眠时长,就是最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长。睡眠不足会导致疲劳无法缓解而残留下来,长此以往,疲劳会像负债一样逐渐累积并且利上滚利,掏空你的“家底”,进而引发多种疾病。(甲)也很简单:在节假日睡到自然醒,记下你的睡眠时长,然后减去工作日的睡眠时长,如果多出2个小时以上,即说明你正处于“睡眠负债”的状态,需要及时补充调整。但另一方面,一次性补充过多的睡眠,又会扰乱人体生物钟,使你的睡眠质量大打折扣,同时引发新的疲劳。所以对于“睡眠负债”,要采取“分期偿还”的方式求得解决。其实,(乙)。如果质量不佳,睡眠时间再长也难以恢复疲劳。而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在固定时间起床,以调整身体节律;在睡眠前洗热水澡,以尽量放松身心。只有睡得够,睡得好,坚持不懈,才能从“感觉身心疲惫”成功转化成“感觉棒极了”。18.文中第一段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2.(2024年新课标2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看云似乎是很多北京人的日常,自到了北京,我也入乡随了俗,经常看起云来。那天是周六,我和几个朋友在一家书店闲聊,因为一直留意着窗外的云,聊天时我有些心不在焉。书店是整幅的玻璃幕墙,大大小小的云在窗框里,如画一般,还带有特别随意任性的毛边儿。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的大块云和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的小块云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哪怕再高妙的丹青手,也画不出来那个劲儿,实在是美翻了。云这么好看,却也不妨碍它下雨。那天,我们在宋庄的街道上闲逛,走着走着雨就来了。雨来了,云还在,太阳也还在。这就是名副其实的太阳雨了吧?淋着这雨,我们都没有打伞。打伞会觉得辜负了这云的,也会辜负这雨,不是吗?文章结尾处的“不是吗?”是个问句,却并不表疑问,它起到了什么作用?3.(2024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天山可谓家喻户晓,但真正了解它的人恐怕不多。怎样算是真正了解天山呢?不妨做个测试。你闭上眼睛,念出“天山”这个名字,试试看,能不能想象出一幅天山的全景图来?在这幅全景图里,山脉或平行或交错,许多巨大的、汽车要开上很久很久的盆地坐落其间。两座威严的雪峰——托木尔峰和汗腾格里峰巍然耸立,俯视着周边十多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带着充沛的水汽在伊犁河谷一路长驱直入的暖湿气流造就了一片片麦浪滚滚的田地和水草丰美的牧场。博斯腾湖碧水连天,赛里木湖晶莹澄澈,艾比湖“盐”装素裹,天池静卧在苍翠环绕之中……19.下列句子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苍翠”,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烟花向上空冲去,下落时便洒散着满天花雨。B.鲁迅先生穿着朴素的长衫,从容地坐在西装领带们旁边。C.夏天的雨是热情洋溢的,喜欢不打招呼就前来拜访。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4.(2022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又是一年槐花儿飘香的季节,小伙伴们有没有想起儿时那些带有妈妈专属味道的槐花美食?不过,槐花可不是都能吃的。常见的槐花有三种:淡黄色的国槐花,夏末开花,可以入药但不可食用;白色的刺槐花(也叫洋槐花),夏初开花,花香味甜,可食用但不可入药;红色的槐花(变种)仅供观赏,既不能食用,又不能入药。也就是说,我们吃的槐花美食来自白色刺槐。白色刺槐是我国重要的蜜源、食花和景观植物,原产北美。而我国土生土长的树种,是国槐。国槐在我国不只是一种常见的良木,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元素融入传统文化之中。比如被奉为“神树”,种植在敬神祭祖的社坛周围;作为吉祥的象征,种在庭前屋后。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现了一些由“槐”字构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词,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蝉(高官显责)、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树因此也受到读书人的喜爱。19.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C.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5.(2022年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不解之缘。20世纪60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秘而不宣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在没有国外技术援助、自身又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这三步被称为“台、简、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屡见不鲜的。奕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奕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夯实基础】1.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石榴像一个球状的小口花瓶,皮是黄褐色的,剥开皮一看,一粒粒晶莹透明的果实排得整整齐齐。B.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是人类思维的花朵。C.他有一个大鼻子,但眉眼并未让鼻子挤去,鼻尖上生了几个酒刺,像未熟的草莓。D.那记录的女生涨红了脸停笔不写,仿佛听了他最后的一句,自己就当众受到了侮辱。2.下列各项中,与画波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以往在保护出土青铜器时,通常是在青铜器外包上薄膜、软布,再用石膏进行固定。而此次发掘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非常逼真的青铜器模型,接着在模型上涂上半凝固的硅胶材料,形成硅胶保护套。然后,工作人员为沉睡着的青铜器穿上这层贴身“防护服”,外面再用石膏固定,以有效避免可能给青铜器带来的损伤。A.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B.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C.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D.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3.写出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1)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2)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3)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4.下面对修辞手法的判断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排比,表达了我对土地的眷念之情。)B.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比喻、排比,描写“我”对各种声响的感受。)C.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反问,委婉地表达对长妈妈睡相不好的不满。)D.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用典,表达中国男儿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5.有关下面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外国政要密集访华,印证中国“朋友圈”越来越大。中国外交已按下“加速键”、吹响“集结号”,中国的“朋友圈”会越来越广,新朋友会越来越多,老朋友会越来越铁。外国政要密集访华,力证互利共赢是人心所向。随着中外交往有序恢复,越来越多访问中国的各界人士将亲身感受到:一个长期稳定、一心发展的中国,一个脚踏实地、勇毅前行的中国,一个自信开放、乐于共享的中国,是世界繁荣稳定的巨大力量。A.划线句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B.“人心所向”的意思是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能替换成“深得人心”。C.“繁”部首是“糸”,第五笔的笔画是“点”。D.“密集访华”“互利共赢”“脚踏实地”是类型不同的短语。6.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比喻)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比喻、排比)C.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设问)D.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反复、对比)7.下列《木兰诗》中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反问)B.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对偶、反复)C.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排比、互文)D.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互文)【综合运用】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我国拥有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多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每投入一颗新的石子,都能激荡出层层涟漪。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决定了像露营这样的新消费供给还会层见叠出,一个接一个出现。随着更多从业者和相关产业不断拓宽想象空间,坚持优化消费供给,巨大的消费潜力还会被持续激发。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乔羽曾深情表示:“吾辈虽说不上伟大,但我们都应当是祖国的赤子,没有理由不热爱祖国。”出于对祖国的赤子之心,乔羽将不同时代中国人的生活写成了歌,而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祖国。这份情感和记忆,就像一条大河缓缓流过: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乔羽的歌词里看到祖国,看到山河,看到生活,看到童真,看到炊烟袅袅,也看到江河奔涌、星空璀璨。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的确,高照表演中各种惊险刺激的动作,不就蕴含着中华儿女不屈不挠、勇于挑战、勇攀高峰的民族精神吗?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坚信,无论这一方土地如何变迁,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高照都会是人们永久铭记的美丽画卷,它所承载的美好景象和欢声笑语将长久地陪伴着我们。4.下列选项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对于中原来说,这些地方是人迹罕至的美丽“绝域”,苍凉,沉寂。然而同样是塞上,右北平却是有温度的,它向华北平原敞开了自己。先民们“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来到这里。他们扎根在被称为“坝上”的那些地方,世世代代筚路蓝缕,自荒芜贫瘠中创造出厚重的历史与文明。A.它守在长城内侧,把一切都托付给了右北平。B.我之看雪,是任思维的雪橇悄然深入岁月深处,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C.过桥人骑在一匹河的背上,任它驰骋过时间与空间。D.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5.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牛饮”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说起来,茶,原本是中国人的爱物。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只要是中国人,很少有不爱喝茶的。其中最爱喝茶的,又数成都人,至少成都人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不错,江浙有绿茶,云贵有沱茶,广东有早茶,西北有奶茶,闽南有乌龙茶,北京有大碗茶,但成都人都不喜欢:绿茶太淡,沱茶太粗,奶茶是以茶代饭,工夫茶是以茶代酒,早茶是以茶为配角,大碗茶则只能叫“牛饮”。只有成都人的盖碗茶,才既有味,又有派。A.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C.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6.下列各项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互联网时代,当滥用极限词的虚假广告搭上技术的便车,其负面影响更不可小视。起起伏伏的价格、稍纵即逝的福利,常令人眼花缭乱、无暇思考。销售渠道的丰富多元、广告形式的灵活多变,也对监管的覆盖面、精准性、灵敏度提出了更高要求。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B.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C.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7.下列各项中,和画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蓝染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那一抹蓝,透人心脾,尤其是在阳光下,和风微拂的蓝色显得那么纯净,似天空,似大海,蓝到人的心里,芬芳得让人平静安宁。蓝染是一种最早诞生于中国秦汉时期的古老印染工艺,植物染色,天然环保,在国内的应用地域曾经非常广泛。从最传统和最原始的手工工艺来说,制作一件蓝染,要出现特有的颜色,至少花上二十年的时间才行。A.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C.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D.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8.下列各项中,和画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玉、尚玉的民族,在使用玉石的悠久历史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玉石文化。古代文人甚爱风雅,巧妙地将“玉”运用于诗文之中。诸如屈原的“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李白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龚自珍的“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等等都借玉石寄托思想与感情。A.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B.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C.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第07讲语法基础知识修辞手法及运用熟记九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特征。2.结合具体语境准确辨析修辞手法的作用。一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特征一、比喻:打比方(1)概念。比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2)构成必需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3)种类。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4)作用。①化平淡为生动;②化深奥为浅显;③化抽象为具体等。二、比拟:变个脸(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2)种类。①拟人;②拟物。(3)作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4)注意问题。①必须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符合所描绘的环境氛围。如“秋雨跳着欢乐的舞,一下就是几天,真闷死人”。秋雨连绵,使人烦闷,这里却赋予“秋雨”欢快的动作和感情,与人物的心情相悖。②用以比拟的本体与拟体应有相似点或相近点,使比拟生动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空中稀疏的星星眨着眼,发出低低的私语,相互打着招呼‘再见!’”说它们互相说“再见”,显然与星星的特征不符。③比拟不当常常表现为用以比拟的人和物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不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环境氛围。三、借代:做代表(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①特征代本体。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②材料代本体。例如: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③标志代本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⑤绰号代本人。例如:“芦柴棒,去烧火!”⑥专名代泛称。例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⑦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⑧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3)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4)注意问题。①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借体必须能突出地代表本体,有鲜明的代表性,让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有时需要在上下文中对借体有所交代,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如“我家兄妹很多,已有两个五角星,两枚大学校徽”,由于“五角星”既可指解放军,也可指铁路工人,“校徽”可代学生,也可代教师甚至校长,因此,不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会造成歧义。②借体往往带有褒贬色彩,反映人的思想感情,用人物特征作借体时,要注意褒贬色彩。代表正面人物时,宜用褒义的称号,反之则用人皆厌恶的事物来代表反面人物。如“诸葛亮”作借体,常用来代指正面人物;而“三只手”作借体,常用来代指反面人物。四、夸张:说大话(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①扩大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②缩小夸张: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七律·长征》)③超前夸张:在两件事之间,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的。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3)作用。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以创造意境;表明态度,语言生动。(4)注意问题。①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合乎情理,把握分寸,否则就很难给人真实感。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来”,此句的夸张有失真实。②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如“屋里静极了,就连掉下一枚小钉子也听得见”,此句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③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修辞格来表现。④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在科学性文章中不适合运用夸张。五、对偶:比翼齐飞,共结连理(1)概念。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①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例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反对。上下句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例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串对。上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也叫“流水对”。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②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例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③按结构,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既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句子对偶,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3)作用。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②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4)注意问题。现代人写的对偶句有时上下联对得并不很工整,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只是基本相同,字面还可以重复,在词性、平仄上也不讲究。六、排比:同声相应,同气相求(1)概念。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从结构上,排比可分为四类:①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构成排比。例如:他们不会高声朗笑,不会拼死搏击,不会孤身野旅,不会背水一战。②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③单句排比。例如:我梦着楼前的白杨重新长出了浓密的绿叶,我梦着池塘里的荷花重新冒出了淡绿的大叶子,我梦着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④复句排比。例如:戴镇长喜欢发表演讲,怀宝就暗示镇上的中学校长多请戴镇长去给学生们讲话;戴镇长喜欢读史书,怀宝就去镇上早先的几个富户家搜罗古书;戴镇长喜欢让自己的讲话家喻户晓,怀宝就常用粉笔把自己记录下的镇长讲话抄在镇政府门前的黑板上。(3)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七、反复:千言万语,一个声音(1)概念。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者段落等。(2)种类。①接连反复。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②间隔反复。例如: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拒绝赔款,强占钓鱼岛,他们不惊诧;美帝国主义轰炸大使馆,死伤中国人命,他们不惊诧;印尼治下的混战,屠杀华人,抢劫财产,先奸后杀,秘密杀戮,放火烧人,他们也不惊诧;在上访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3)作用。不仅能起到强调作者感情、充分表达作者思想的作用,还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八、设问:自问自答(1)概念。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有时不说出看法)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①一问一答式。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②几问一答式。例如: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了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3)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九、反问:无疑而问(1)概念。反问也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①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例如: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②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例如: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省,激发读者的感情,加深读者的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二、辨别易混修辞手法
1.比喻和比拟(1)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重在“喻”,是以彼物(喻体)比此物(本体),强调甲、乙两物的相似性;比拟,重在“拟”,是把此物(本体)当作彼物(拟体)来描写,强调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
(2)句式结构不同。比喻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比拟,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一般不出现拟体。
2.借喻和借代(1)借喻靠“相似点”联结本体、喻体,借代靠“相关性”联结借体、本体。
(2)借喻强调“喻”,可以改说成明喻,借代强调“代”,用借体代替本体。
(3)借喻靠“喻”使语言生动形象,借代靠“代”,使“借体”形象突出、语言生动。
3.对比与对偶对偶是就结构形式而言,特点是“对称”,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就意义而言,特点是“对立”,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对偶里的“反对”,就形式说是对偶,就意义说是对比,是兼格现象。
4.排比与反复排比的目的是加强语势,反复的目的是强调感情;排比是把三句或三句以上的结构相同的句子连在一起,反复则是某个词或句子重复两次以上;排比的各句间有时只有部分提示词语相同,反复则是语句中所有的字都相同。
5.对偶与排比对偶由两句构成,且只有一对,两句字数相等;排比的句子至少三个,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要求可有不同。对偶意思可相同、相近或相反,句间关系或假设,或因果,或递进;排比意思上为并列或递进、递减关系。
6.设问与反问设问不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反问则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反问是加强语气,强化表达。设问大多自问自答,答案就在问句的后面;反问大多问而不答,人们可从问句本身体会出答案。修辞手法效果归类记忆1.修辞手法种类分析构成表达效果比喻把……比作……,二者在……相似;哪类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比拟把……人格化,将……物写成……人;把人拟作……物,写出了人的……(物性)生动形象,印象鲜明,表意丰富借代用……代指……,属于……借代突出特征,语言简练,引人联想夸张……词把……扩大/缩小/超前突出特征,烘托气氛,增强联想对偶上句……(词)与下句……(词)相对,两词在什么词性或什么内容相对;属于……种对节奏鲜明,语言简练,抒情酣畅排比连续使用……词语/句子,构成排比增强气势,结构紧凑,抒情强烈反复……词语、句子,连续/间隔反复强调内容,加强语气,强化感情设问提出……问题,做出……(回答)强调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某句)使用了反问手法,强烈地表达了……(意愿)加强语气,激发感情,加深印象中考高考都由放在仿写等语用题中间接考查,变成单独设题考查。2024年新高考1卷首次出现在现代文阅读1第4题简答题中考查,命题设置为:材料一多处使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且有意思的是语言文字运用还出了考查借喻的修辞题,强化了修辞手法的考查。3.就某一修辞手法,要求分析其构成与表达效果,体现了考查的深度。4.赏析句子表达效果:①命题主要角度是原句与改句的表达效果比较。②分析比较表达效果综合了语言表达及文章结构多个角度,体现了考查的全面性和综合性。上述两个考点,一般采用简答题型。1.(2024年新高考1卷)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你觉得劳累而懒得说话,情绪、胃口不佳且脑子不转时,往往是身体在提醒你:“电量已经触底,需要立即充电。”常用的充电方式,包括合理睡眠、适度运动、调整饮食等多种,其中睡眠最为重要。①如果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②引发多种疾病,③所以,④通过睡眠如何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⑤才是问题的关键。睡眠时长是保证身体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至于每天要睡多久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相信喜爱健康科普节目的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实际上,我们所需的睡眠时长是A的,有人不睡够9个小时难以清醒,有人睡上4个小时就能活力满满;有人睡了很长时间仍然精神萎靡,有人只要打个盹儿就能B。因此,能够保证自己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睡眠时长,就是最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长。睡眠不足会导致疲劳无法缓解而残留下来,长此以往,疲劳会像负债一样逐渐累积并且利上滚利,掏空你的“家底”,进而引发多种疾病。(甲)也很简单:在节假日睡到自然醒,记下你的睡眠时长,然后减去工作日的睡眠时长,如果多出2个小时以上,即说明你正处于“睡眠负债”的状态,需要及时补充调整。但另一方面,一次性补充过多的睡眠,又会扰乱人体生物钟,使你的睡眠质量大打折扣,同时引发新的疲劳。所以对于“睡眠负债”,要采取“分期偿还”的方式求得解决。其实,(乙)。如果质量不佳,睡眠时间再长也难以恢复疲劳。而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在固定时间起床,以调整身体节律;在睡眠前洗热水澡,以尽量放松身心。只有睡得够,睡得好,坚持不懈,才能从“感觉身心疲惫”成功转化成“感觉棒极了”。18.文中第一段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答案】18.天空中那一团团棉花糖,洁白、柔软,让人忍不住想要咬上一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正确运用修辞和仿写句子的能力。本题要求仿照第一段中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的修辞手法,以“云”为本体,运用“借喻”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学生首先要区分明喻、暗喻和借喻。明喻是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比喻词常用“像”“好像”“仿佛”“犹如”等。暗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了”“构成”等。借喻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然后根据比喻中本体和喻体是“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事物”这一特征,给“云”这个本体找一个合适的喻体,云的特点有洁白、柔软、飘逸等,据此可将喻体定为棉花、棉花糖等,然后按照要求写句子。“借喻”中本体“云”不能出现,也不能出现比喻词,直接出现喻体,可组织答案为:天空中那一团团棉花糖,洁白、柔软,让人忍不住想要咬上一口。2.(2024年新课标2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看云似乎是很多北京人的日常,自到了北京,我也入乡随了俗,经常看起云来。那天是周六,我和几个朋友在一家书店闲聊,因为一直留意着窗外的云,聊天时我有些心不在焉。书店是整幅的玻璃幕墙,大大小小的云在窗框里,如画一般,还带有特别随意任性的毛边儿。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的大块云和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的小块云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哪怕再高妙的丹青手,也画不出来那个劲儿,实在是美翻了。云这么好看,却也不妨碍它下雨。那天,我们在宋庄的街道上闲逛,走着走着雨就来了。雨来了,云还在,太阳也还在。这就是名副其实的太阳雨了吧?淋着这雨,我们都没有打伞。打伞会觉得辜负了这云的,也会辜负这雨,不是吗?文章结尾处的“不是吗?”是个问句,却并不表疑问,它起到了什么作用?【答案】本句是无疑而问的反问句,故意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思考,增强情感力度,强调作者和朋友们不打伞在雨中淋着而行的惬意美好,表达对北京的云和太阳雨的喜爱和享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赏析标点符号用法,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问句可以分为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其中是问句却不表示疑问的是反问句,“不是吗”属于反问句,无疑而问,用问句是为了加强语气和语势,使表达意思更肯定,引导读者思考和想象。“不是吗”是对上文作者与朋友在街道上闲逛,恰好遇上了太阳雨,便淋雨而行这一行为的肯定和强调,表达作者对太阳雨的喜爱,对淋雨而行的喜欢和享受。3.(2024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天山可谓家喻户晓,但真正了解它的人恐怕不多。怎样算是真正了解天山呢?不妨做个测试。你闭上眼睛,念出“天山”这个名字,试试看,能不能想象出一幅天山的全景图来?在这幅全景图里,山脉或平行或交错,许多巨大的、汽车要开上很久很久的盆地坐落其间。两座威严的雪峰——托木尔峰和汗腾格里峰巍然耸立,俯视着周边十多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带着充沛的水汽在伊犁河谷一路长驱直入的暖湿气流造就了一片片麦浪滚滚的田地和水草丰美的牧场。博斯腾湖碧水连天,赛里木湖晶莹澄澈,艾比湖“盐”装素裹,天池静卧在苍翠环绕之中……19.下列句子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与文中画波浪线的“苍翠”,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烟花向上空冲去,下落时便洒散着满天花雨。B.鲁迅先生穿着朴素的长衫,从容地坐在西装领带们旁边。C.夏天的雨是热情洋溢的,喜欢不打招呼就前来拜访。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苍翠”属于借代修辞,颜色代树木。A.比喻修辞,把漫天洒散的烟花比喻成“雨”;B.借代修辞,用西装领带借指人们;C.拟人修辞,赋予自然现象“雨”以人的特点“热情洋溢”“喜欢”“打招呼”“拜访”;D.通感手法,沟通了视听两种感官,把鼻子嗅到的“清香”比喻成耳朵听到的“歌声”。故选B。4.(2022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又是一年槐花儿飘香的季节,小伙伴们有没有想起儿时那些带有妈妈专属味道的槐花美食?不过,槐花可不是都能吃的。常见的槐花有三种:淡黄色的国槐花,夏末开花,可以入药但不可食用;白色的刺槐花(也叫洋槐花),夏初开花,花香味甜,可食用但不可入药;红色的槐花(变种)仅供观赏,既不能食用,又不能入药。也就是说,我们吃的槐花美食来自白色刺槐。白色刺槐是我国重要的蜜源、食花和景观植物,原产北美。而我国土生土长的树种,是国槐。国槐在我国不只是一种常见的良木,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元素融入传统文化之中。比如被奉为“神树”,种植在敬神祭祖的社坛周围;作为吉祥的象征,种在庭前屋后。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现了一些由“槐”字构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词,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蝉(高官显责)、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树因此也受到读书人的喜爱。19.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B.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C.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槐蝉”是借代,代指高官显贵。A.借代,用“管弦”代指音乐。B.借代,用“桑梓”代指家乡。C.借代,用“蛾眉”代指杨贵妃。D.比喻,“人心”是本体,“木石”是喻体。故选D。5.(2022年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不解之缘。20世纪60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秘而不宣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在没有国外技术援助、自身又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这三步被称为“台、简、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屡见不鲜的。奕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奕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答案】这几句话重在阐发“失败”对航天研发的影响和意义。首先运用设问句,引发人们对失败内涵的提示与追问,产生一种阅读期待,强化了表达意味,并使前后衔接紧密自然。后面的三句话构成的排比句,依次从付出辛劳,工作更艰巨,在航天世界中的位置变化,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论述了“失败”的内涵。内容丰富,情感加浓,富有气势,程度加深,强调各种失败虽然给航天领域的研发带来的危害损失巨大,但是都无法摧毁奕恩杰百折不挠的科研决心,反而使他更充满了斗志,反衬出奕恩杰科研决心之坚定。【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了解修辞手法具有的特点及其表达的效果。然后根据语言环境体会这种这种修辞手法在此处表达所起的作用,比如内容情感方面,结构上下文方面,语气语调转换方面,最后一一整理出来。【夯实基础】1.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石榴像一个球状的小口花瓶,皮是黄褐色的,剥开皮一看,一粒粒晶莹透明的果实排得整整齐齐。B.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是人类思维的花朵。C.他有一个大鼻子,但眉眼并未让鼻子挤去,鼻尖上生了几个酒刺,像未熟的草莓。D.那记录的女生涨红了脸停笔不写,仿佛听了他最后的一句,自己就当众受到了侮辱。2.下列各项中,与画波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以往在保护出土青铜器时,通常是在青铜器外包上薄膜、软布,再用石膏进行固定。而此次发掘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非常逼真的青铜器模型,接着在模型上涂上半凝固的硅胶材料,形成硅胶保护套。然后,工作人员为沉睡着的青铜器穿上这层贴身“防护服”,外面再用石膏固定,以有效避免可能给青铜器带来的损伤。A.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B.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C.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D.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3.写出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1)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2)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3)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4.下面对修辞手法的判断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排比,表达了我对土地的眷念之情。)B.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比喻、排比,描写“我”对各种声响的感受。)C.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反问,委婉地表达对长妈妈睡相不好的不满。)D.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用典,表达中国男儿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5.有关下面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外国政要密集访华,印证中国“朋友圈”越来越大。中国外交已按下“加速键”、吹响“集结号”,中国的“朋友圈”会越来越广,新朋友会越来越多,老朋友会越来越铁。外国政要密集访华,力证互利共赢是人心所向。随着中外交往有序恢复,越来越多访问中国的各界人士将亲身感受到:一个长期稳定、一心发展的中国,一个脚踏实地、勇毅前行的中国,一个自信开放、乐于共享的中国,是世界繁荣稳定的巨大力量。A.划线句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B.“人心所向”的意思是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能替换成“深得人心”。C.“繁”部首是“糸”,第五笔的笔画是“点”。D.“密集访华”“互利共赢”“脚踏实地”是类型不同的短语。6.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比喻)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比喻、排比)C.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设问)D.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反复、对比)7.下列《木兰诗》中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反问)B.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对偶、反复)C.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排比、互文)D.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互文)答案:1.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应先明确比喻这种修辞手法。A项,将石榴比作“小口花瓶”。B项,将篇章比作“人类思维的花朵”。C项,将长酒刺的鼻子比作“未熟的草莓”。D项,没有运用修辞方法,句中的“仿佛”表示猜测。2.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例句中“沉睡着”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青铜器拟人化;“防护服”运用了比喻手法。A项,“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运用了比喻,将花比作帆。B项,“没精打采”是拟人,将路灯光拟人化;“是渴睡人的眼”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路灯光比作渴睡人的眼。与例句相同。C项,“文明”是反语,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D项,“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是拟人,赋予小狗人的情感。关注微信公众号:张老师的语文工作室3.(1)用典(2)比喻(3)化用【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1)句中“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化用了“杜鹃啼血”的典故,表现作者对北平的爱真切、深沉。“浸”、“啼”蕴含深情。(2)句将“我”此时的安适状态比作婴儿躺在摇篮里的安适状态。(3)句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极具田园味的诗句,表现了对接近自然的北平的极度喜爱、眷恋。4.C【详解】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与分析。C.有误,“一定很怕热罢?”“怕不见得很好罢?”连用两个反问句,是对长妈妈委婉地提醒与批评。此项“委婉地表达对长妈妈睡相不好的不满”分析有误。故选C。5.B【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B.“人心所向”的意思是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深得人心”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在此形容“互利共赢”是人们所期待的结果,而不是此举得到拥护。两个词语的意思有区别这里不能替换;故选B。6.C【详解】考查修辞手法的理解。C.有误,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结合“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可知,本句运用了反问;故选C。7.D【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D.“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故选D。【综合运用】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我国拥有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多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每投入一颗新的石子,都能激荡出层层涟漪。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决定了像露营这样的新消费供给还会层见叠出,一个接一个出现。随着更多从业者和相关产业不断拓宽想象空间,坚持优化消费供给,巨大的消费潜力还会被持续激发。【答案】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②把新消费供给比作新的石子,把被激发的中国市场比作湖面的层层涟漪;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新消费供给给中国市场带来的巨大效应。[解析]根据“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多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分析,此处“投入一颗新的石子”应该是比喻出现的一些新消费。把新消费给市场带来的影响比作“层层涟漪”,运用了比喻修辞。比喻句包括本体、喻体等成分,本句中本体应该是“新消费”“被激发的中国市场”等,喻体为“新的石子”“激荡的层层涟漪”。用“石子”“涟漪”等来写新消费给中国市场带来的影响与波动,能够形象生动地写出新消费供给给市场带来的巨大影响等。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乔羽曾深情表示:“吾辈虽说不上伟大,但我们都应当是祖国的赤子,没有理由不热爱祖国。”出于对祖国的赤子之心,乔羽将不同时代中国人的生活写成了歌,而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祖国。这份情感和记忆,就像一条大河缓缓流过: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乔羽的歌词里看到祖国,看到山河,看到生活,看到童真,看到炊烟袅袅,也看到江河奔涌、星空璀璨。【答案】①将“这份情感和记忆”比作“一条大河”,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乔羽作品带给人们情感的深沉绵长。②以“看到”这一相同语素构成排比句式,从“看到”的各类对象写到温馨壮丽的画面,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连绵,深刻表达了乔羽作品的巨大感染力。[解析]句子“这份情感和记忆,就像一条大河缓缓流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修辞的运用,可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此处将“这份情感和记忆”这一组抽象的事物比作“一条大河”,运用情感和记忆的绵长与大河水流的绵长的相似性,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乔羽作品带给人们情感的深沉绵长,增强了句子的表现力。句子“每一个人……也看到江河奔涌、星空璀璨”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以“看到”这一相同语素构成排比句式,从“看到”的各类对象写到温馨壮丽的画面,排比修辞的运用,让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连绵,增强了句子的语势,加强了表达的强度,强调内容、加重了感情,从而更加深刻地表达了乔羽作品的巨大感染力。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请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病案科库房安全巡查记录表
- 医疗保险话题
- 乡人大主席团工作总结
- 中国新能源重卡行业报告
- 摄影合同中合同变更条
- 环保技术简易施工合同范本
- 火车站候车室内墙翻新刮瓷协议
- 药店租赁铺位合同
- 房地产策划顾问合同范本
- 船舶维修脚手架钢管租赁协议
- 职业病基础知识培训
- 《中国的饭局文化》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特色茶具行业市场销售策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聚醚醚酮树脂行业前景动态及发展方向预测报告
- 大数跨境-2024短剧出海市场洞察报告-2024.09
- 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七年级英语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南京卷)含解析
- 2024新版行政复议法知识培训课件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电子版教材(全册)-课件资料
- 生物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上册1.2.1学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课件03
-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江西省南昌市(2024年-2025年小学四年级语文)人教版期中考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