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 勤学苦读 小学语文小古文专项训练(教师版)_第1页
专题6 勤学苦读 小学语文小古文专项训练(教师版)_第2页
专题6 勤学苦读 小学语文小古文专项训练(教师版)_第3页
专题6 勤学苦读 小学语文小古文专项训练(教师版)_第4页
专题6 勤学苦读 小学语文小古文专项训练(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大文学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归通俗古文。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勤学苦读”类的文言文是小学阶段常考的文言文类型之一。这类文章通常讲述某个古代人物发奋读书,励志学习的故事,来赞扬他们或勤奋刻苦、或坚持不懈、或读书有方、或不耻下问等品质。考点:评价人物形象、谈启示常考问法:①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②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启示?解答这类问题时候,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行为、动作等描写,也可以抓住具体事件来评价人物形象。然后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从人物身上获得了什么启示,有什么收获。例如,阅读《囊萤夜读》,抓住车胤即使家境贫苦,也不知疲倦,夜以继日读书。他用袋子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最终博学多才,可以知道他是一个意志坚定、勤奋刻苦的人。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我们知道,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才能就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评价人物的常用词语:聪明机智、忠君爱国、饱读诗书、满腹才华、关心百姓关于读书的名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荀子》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董遇读万里书,行万里路。——董其昌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尚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王充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训练目录一、训学斋规(节选)(2024年浙江省奉化区五年级)二、盖士人读书(2024五年级·山东德州·期中)三、宋濂啫学(2024年·浙江宁波·期末)四、怀素写字(2024年·浙江温州·期末)五、读书须有疑(22-23五年级·浙江宁波·期末)六、襄萤夜读/映雪读书(2024陕西西安四年级)七、戴震难师(23-24六年级下·浙江宁波·期末)八、欧阳询观古碑(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五年级)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节选)十、欧阳修苦读(2024江苏省盐城市期末)一、阅读文章,完成题目。(5分)(2024年浙江省奉化区五年级)训学斋规(节选)[宋]朱熹【A】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B】继①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②取舍于其间。【注释】①继:接着。②遽(jù):匆忙、仓促。1.朱熹说读书要经历三个阶段。请你读读【A】【B】两句话,先圈出两个表示先后顺序的词,然后根据读书的三个阶段,完成下列图示。(3分)有得有得读书过程中产生疑问时,朱熹的建议是什么呢?用横线划一划。(2分)二、阅读文章,完成题目。(11分)(2024五年级·山东德州·期中)盖士人读书盖士人①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②。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③;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注释】①[士人]读书人。②[恒]恒心。③[下流]下等,劣等。1.解释句中加点字。(2分)皆无识者也2.文章末尾“此三者缺一不可”中的“三者”指、、。(3分)3.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3分)(1)文中的“井蛙之窥天”即“坐井观天”,指人没有见识。()(2)文中的“河伯之观海”表明河伯喜欢广阔的大海。()(3)文中画横线的词“下流”指某人的行为让人讨厌。()4.从文中看,士人读书要做到“三有”,请结合自身谈谈其中哪个方面对自己的成长更重要。(3分)三、小古文阅读。(9分)(2024年·浙江宁波·期末)宋濂嗜①学ㅤㅤ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②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③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注释】①嗜(shì):爱好。②致:得到。③弗:不敢。1.看示例,学方法,做解释。(4分)“计日以还”,我用组词法理解加点字的意思:(归还)①家贫②录毕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2分)每假借于藏书之家3.短文紧扣“嗜学”写了宋濂哪几件事?请联系短文内容,完成图示。(2分)4.读了短文,我想到了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如囊萤映雪、。(1分)四、小古文阅读。(8分)(2024年·浙江温州·期末)怀素写字①(怀素)居零陵②时,贫无纸可书③,乃种芭蕉万余株,以④蕉叶供挥洒,名⑤其庵曰“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固穿⑥。[注释]①选自《书林纪事》。②零陵:今湖南零陵。③书:书写。④以:用。⑤名:命名。⑥穿:穿透。1.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选自《书林纪事》这个故事。B.“怀素居零陵时”中“居”意思是“居住”。C.“贫无/纸可书”可这样停顿。D.怀素在芭蕉叶上练字,是为了更环保。3.怀素和《囊萤夜读》中的车胤相比,两人经历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相同点:不同点:五、小古文阅读。(12分)(22-23五年级上·浙江宁波·期末)读书须有疑[宋]朱熹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选自《训学斋规》)1.下列选项中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B.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C.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D.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2.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1)方始是学:(2)读书无疑者:3.根据古文内容填空。(3分)4.陆九渊曾言:“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3分)六、文言文阅读鉴赏。(18分)(23-24四年级下·陕西西安·期末)(一)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二)映雪读书ㅤ晋代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境贫寒,灯已无油,尝于冬月映雪读书。1.将《囊萤夜读》补充完整,写在文中的横线上。(2分)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2分)①恭勤②冬月3.画“”句子的意思是。(2分)4.文段(一)和文段(二)组成的一个有关读书的成语是。(2分)5.假如古人要建一个“勤学群”,看看谁能加入群聊呢!①请结合文段,把车胤和孙康的入群申请书填写完整。(用原文词句填写)(5分)“勤学群”申请书“勤学群”申请书姓名:车胤

姓名:孙康家境:家境:贫寒人物特点:人物特点:勤学行为:勤学行为:②下列故事的主人公不适合加入这个“勤学群”的是(2分)()A.凿壁偷光B.手不释卷C.道旁苦李D.悬梁刺股6.有人认为:现在科技发达,生活富裕,这两个故事过时了。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七、小古文阅读。(12分)(23-24六年级下·浙江宁波·期末)戴震难师段玉裁先生①是年②乃能言,盖③聪明蕴蓄④者久矣。就傅⑤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⑥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⑦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⑧二千年矣。”“然则⑨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注释】①先生:即戴震,清朝著名的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②是年:指戴震十岁这年,即1733年。③盖:大概。④蕴蓄:积累,蕴藏。⑤就傅:跟随老师。就:靠近。⑥门人:学生。⑦朱文公:朱熹。⑧几(jī):差不多。⑨然则:既然这样,那么……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大致理解句意。(4分)①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②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2.梳理对话内容,感知人物形象。(5分)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3分)①短文中的“言”“问”“述”“曰”“应”字都和“说”有关。()②通过联系“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中“去”的意思,推想成语“相去无几”的意思可能是两者距离相差不大。()③朗读“此非常儿也”一句时,可以这样停顿:“此/非常/儿也”。()八、小古文阅读。(10分)(2024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五年级)欧阳询观古碑唐欧阳询①尝行,见古碑,普索靖②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③裘坐观,因④宿其旁,三日方去。【注释】①欧阳询:唐代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②索靖:晋代著名书法家③布:铺,展开。④袭:毛皮的衣服。⑤因:于是。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欧阳询尝行(曾经)B.晋索靖所书(写)C.良久而去(不一会儿)D.三日方去(才)2.文中“及疲,乃布袭坐观”的意思是(2分)3.阅读文中画线部分,梳理欧阳询观古碑的过程,并用文中语句填空。(2分)()→下马伫观→()→宿其旁观4.文章主要通过对欧阳询动作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欧阳询是一个的人。(2分)5.欧阳询的楷书既平正端庄,又险劲生动。下图哪一幅是他的作品?()(2分)A.《九成宫醴泉铭》B.《多宝塔碑》九、小古文阅读。(6分)(内蒙古呼和浩特五年级上期末)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节选)大抵①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②。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注释】①大抵:大概。②牵强暗记:勉强硬记,指没有读熟文章,就一句一句在心里硬记。1.根据注释和自己的理解,写出下面的句子的意思。(2分)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2.短文告诉我们,读书要先,在此基础上进行,这样才能有所得。(2分)3.下面四句谚语的含义分别是(2分)()①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③三人行,必有我师。

④好学深思,心知其意。A.多读

多练

多思

多问 B.多练

多读

多问

多思C.多练

多读

多思

多问 D.多读

多问

多练

多思十、小古文阅读。(10分)(2024江苏省盐城市期末)欧阳修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①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②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注释】①获(d1):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②闾(1ú)里:乡里。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四岁而孤孤:孤独B.或因而抄录或:有的人C.抄录未必必:完成D.惟读书是务务:任务2.欧阳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最根本的原因是()(2分)A.欧阳修刻苦读书B.欧阳修的母亲教子有方C.欧阳修聪慧过人D.乡里士人家能大方借书3.说一说下面两句话的意思。(4分)(1)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2)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4.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这篇小古文给你什么启发。(2分)参考答案与解析训学斋规(节选)【答案】1.先继熟读精思2.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参考译文】一般来说,看书必须要先熟读,让书中的话都像从自己的嘴中说出来的一样。接着再仔细地思考,让书中的语言都像从自己心中想出来的一样,然后就可以从书中得到收获。至于那些对于文章道理有疑惑的地方,各家说法纷繁错杂,就也要虚心静静思索,不要匆忙急促地在各家意见中确定谁对谁错。二、盖士人读书【答案】1.都,全都2.有志有识有恒3.√××4.我觉得“有恒”对我的成长更重要,我有理想,也爱学习,可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如果我像作者说的能有恒心,相信我进步很快,而且一定有所成就。【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的理解。解答这类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结合译文进行分析得出答案。“皆无识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这都是没有见识的。“皆”在这里解释为都,全部。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完成这类题目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言文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这道题可以结合译文,联系上下文,从句子“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可知答案是①有志②有识③有恒。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1)文中的“井蛙之窥天”出自文中“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井蛙之窥天”说的就是青蛙在井底看天空,比喻见识短浅。与“井底之蛙'意思相同,即“坐井观天”,指人没有见识。所以这题判断为对的。(2)文中的“河伯之观海”出自文中“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河伯之观海”说的是河伯很自大,看见身边的小溪流很满足,很张狂,直到有一天看到了大海。意思是做人要懂得谦虚,不可自大,骄傲,要知道,就算自己认为你自己是最大的,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并不是表明河伯喜欢广阔的大海。所以这题判断为错的。(3)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下流”出自句子“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意思是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这里下流解释为下等,劣等。所以这题判断为错的。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本文主要写了作者认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三者缺一不可。作答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从任一点出发,说说哪个方面对自己成长更重要,表达出真情实感即可。【参考译文】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则没有成不了的事情。这三件缺一不可。三、宋濂嗜学ㅤ【答案】(1)我用联系现代汉语的意思来理解。(贫困)(2)我用联系上下文和组词法来理解。(完毕)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3.手自笔录,计日以还。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4悬梁刺股【解析】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家贫:指家庭贫困。贫: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组词:贫穷。录毕:抄录完成。毕:完成、结束。组词:完毕。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意思是“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借”。“每”表示“常常”,是时间状语,单独断开;“假借于藏书之家”是一个动宾短语,“于藏书之家”是介词结构后置,表对象,所以在“假借于”这里断开。断句为:“每|假借于|藏书之家”。3.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结合文中“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可知写了宋濂因家贫而借书来读;结合“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可知写了宋濂不畏严寒抄书;结合“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可知写了宋濂按时还书。主要写了:宋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走送之三件事。4.本题考查对课外知识的积累。体现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有:凿壁借光、卧薪尝胆等。【参考译文】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台里的墨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的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四、怀素写字【答案】1.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2.B3.家境贫寒但都勤奋学习。车胤是捉来萤火虫读书,而怀素是在芭蕉叶上练字。【解析】1.本题考查句子翻译。书:书写;再三:一次又一次。皆:都。穿:通过,透过。“书之再三,盘板皆穿”的意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A.结合注释①可知选自《书林纪事》这本书,此项说法错误;B.“怀素居零陵时”: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居:居住;此项说法正确C.贫无纸可书:意思是十分贫困没有纸来写书法。读这句话时可突出“贫”这个字,因此可以这样停顿:“贫/无纸可书”,此项说法有误;D.结合句子“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可知怀素在芭蕉叶上练字,是因为贫困,没有纸可以书写,此项说法错误。故选B。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短文内容可知这篇短文主要写了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贫穷得没有纸来写,于是种了一万多株芭蕉,用蕉叶来挥文洒墨,后来成为了唐代的大书法家的故事。结合自己的日常积累,可知讲的是晋朝人车胤勤学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结合两个故事可知怀素和车胤的相同点:家境贫困,勤奋好学;不同点:怀素种芭蕉叶来练习写字,车胤捉萤火虫晚上照着读书。【参考译文】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十分贫困没有纸来写书法,于是种了一万多株芭蕉,用芭蕉叶来挥文泼墨,把他的庵叫做绿天庵。没有地方写了,于是找来一个木盘和一块木板,涂上漆,当做砚台和练字板。天天磨墨,天天写,墨干了再磨,磨完再写写完就擦,擦净再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五、读书须有疑【答案】1.BC2.(1)才(2)……的人3.(1)读书,始读(2)渐渐有疑(3)疑渐渐释4.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提出疑问,并且解决它们,这样,才会有进步。【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朗读节奏的划分,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不能破坏相对独立完整的意思。“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意思是最后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所有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这才是学习。断句为: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意思是读书不会发问的人,要教给他发现问题的方法。断句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故选BC。2.本题考查字词的解释。(1)方始是学:才开始用心学习。方:方才,刚刚。(2)读书无疑者:读书不会发问的人。者:……的人。3.本题考查的是古文内容的理解。结合阅读古文内容“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可知学有长进,未知有疑,渐渐有疑,渐渐有疑。结合古文内容“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可知有疑,却要无疑,疑渐渐释,都无所疑。4.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读书必须要有疑问。“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的意思是学习这件事情忧患的是没有疑问,学习中只有疑问才会不断的进步。【参考译文】刚开始读书的时候,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但慢慢地,就会产生一些疑问;读到一半时,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再往下读,疑问就会慢慢得到解决,最后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所有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这才是学习。读书不会发问的人,要教给他发现问题的方法,学会了提问,就要想办法解决疑问,达到没有疑问的地步,到这里才是真正的进步。六、囊萤夜读/映雪读书【答案】1.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2.谦恭有礼又勤奋刻苦农历冬季的第一个月3.晋代的孙康,是京兆地区的人,性格敏捷而且爱好学习4.囊萤映雪5.①家贫不常得油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性敏好学灯已无油,尝于冬月映雪读书②C6.虽然现在科技发达、生活富裕,但这两个故事所传达的勤奋学习和刻苦自励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科技进步和物质条件的改善可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工具,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勤奋和毅力的重要性。即使生活在变,学习的方式在变,但勤奋和毅力的价值是永恒的。【解析】1.本题考查古文默写。书写时要注意“博、贫、常、得”的正确写法。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字词解释。“胤恭勤不倦”意思: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恭勤:车胤的品性,表示他既谦恭有礼又勤奋刻苦;“尝于冬月映雪读书”意思:曾经在农历冬季的第一个月里映着雪光读书。冬月:农历冬季的第一个月。3.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句子翻译。要求学生从整体进行分析再结合直译的方法进行推敲。性:性格;敏:聪慧、敏捷。结合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的意思可翻译句子为:晋代的孙康,是京兆地区的人,性格敏捷而且爱好学习。4.本题考查成语积累。阅读文言文可知,文段一的文章讲述了车胤捉萤火虫来照亮书本读书的故事,文段二的文章讲述了孙康在冬月里借着雪光读书的故事,由文言文的内容可知,故事衍生出的成语是:囊萤映雪,这则成语原是指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用以形容夜以继日,苦学不倦。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阅读题目可知,题目要求用原文词句来补充表格,先阅读“车胤”的信息表,结合“家境”和原文“家贫不常得油”一句可知,“家贫不常得油”的意思是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油来点灯,将“家贫不常得油”对应填入“家境”一栏即可;阅读文段一“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这里描述的是车胤的人物特点,知识渊博且勤勉学习,将“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对应填入“人物特点”一栏;阅读文段一“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这里描述的是车胤捉萤火虫照亮书本学习的行为,将“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对应填入“勤学行为”一栏;阅读文段二“性敏好学”可知,这句话讲的是孙康性格敏捷且聪慧,这里讲的是孙康的性格特点,将“性敏好学”对应填入“人物特点”一栏;阅读文段二“灯已无油,尝于冬月映雪读书”可知,这句话讲的是孙康在没有灯油的情况下,借着雪光来读书的行为,这里讲的是孙康的勤学行为,将“灯已无油,尝于冬月映雪读书”对应填入“勤学行为”一栏。6.本题考查个人观点表达。阅读两则文言文故事可知,这两则文言文分别讲述了指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这是两则优秀的传统勤学苦读的故事,能够激发人们勤学、刻苦的精神。题目中的观点是“现在科技发达,生活富裕,这两个故事过时了”,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即使科技进步,但“传统故事”带来的精神鼓励远非科技能够代替的。学生需要先明确观点,再提出自己的合理理由,说明观点是错误的,需要结合故事的精神激励与传统文化传承来阐述。比如:我认为即使科技再发达,优秀的传统文化或故事也不会过时。这两则故事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能够教会一代又一代的人要学会勤勉,即使没有优良的条件也可以创造条件去学习,正如故事中的人物一样。当今社会,科技能够代替人的某些行为,但是人是会思考的动物,需要精神上的发展,这两则故事正是提供了精神的激励,因此并不是过时的。【参考译文】《囊萤夜读》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油来点灯,夏天的夜晚就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映雪读书》晋代京兆人孙康,聪明好学。因为家境贫困,买不起点灯的油,孙就在冬天下雪的时候,曾经在农历冬季的第一个月里映着雪光读书。七、戴震难师【答案】1.每天停止的孔子的话2.①此朱文公所说②孔子、曾子何时人?③几二千年矣④善于思考、严谨求实⑤无奈和保守3.√√×【解析】1.考查对文言文词句的理解。①“日”作为时间状语,表示“每天”或“每日”的意思。它用来修饰后面的动作“数千言不肯休”,说明这个动作是每天都在进行的。“休”表示休息,停止。结合“数千言不肯休”可知,戴震每天都能背诵上千字,从不肯停下来休息。“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的意思就是: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每天背诵上千字也不肯停下来。②在这个句子中,第一个“之”:位于“孔子之言”之后,作为助词,意为“的”,主要起连接定语“孔子”和中心词“言”的作用,构成名词性短语“孔子之言”,表示“孔子的话”。这里的“之”没有实际的词汇意义,而是古汉语中常见的结构助词用法。第二个“之”:位于句末,作为代词出现,代指前文提到的“孔子之言”,即“孔子的话”。这个“之”在这里充当了“述”的宾语,形成了动宾结构“述之”,意思是“记述它(孔子的话)”。“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的意思就是:这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由曾子记述的?2.考查对文言文内容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戴震在学习《大学章句》时,对书中标注为孔子之言并由曾子记述的部分产生了疑问。他好奇于这样的归属是如何确定的,于是向塾师提出了问题。面对戴震的提问,塾师简单地回答说“此朱文公所说”。但戴震并未满足于此,他进一步追问“孔子、曾子何时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这一连串的问题显示出戴震不仅善于思考,而且具有严谨的求学态度。在得知孔子、曾子生活在周朝,而朱熹生活在宋朝,两者相隔近两千年后,戴震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这个问题直接质疑了朱熹对孔子、曾子言论归属的判定依据,体现了戴震敢于质疑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同时面对学生的再三追问,老师感觉到力不从心,由此发出“此非常儿也”的感慨。3.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①言:说话、发言或表达意见。问:询问、提问,表示对某事不了解或不清楚而希望得到解答。曰:常用作引语或对话的开始,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说”。应:回应、回答,指对别人的话语、请求或行为给予相应的答复或反应。这些字在文中都涉及到了“说”的动作或内容,因此判断正确。②“相去无几”中的“去”也是表示距离的意思,与文中“相去几何时矣”的“去”意思相近,都指两者之间的距离或时间的差距。因此,推想成语“相去无几”的意思可能是两者距离相差不大是正确的。③在古文中,“非常”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词组出现,表示“不同寻常”的意思。因此,在朗读“此非常儿也”时,更合适的停顿应该是“此/非常儿/也”,以强调戴震的与众不同。所以,给出的停顿方式“此/非常/儿也”是错误的。【参考译文】戴震先生在他那一年才开始说话,原来是他长久以来聪明才智的积蓄所致。他跟随老师学习,读书时能够过目成诵,每天背诵数千字都不肯停下来。

当他学习《大学章句》时,读到“右经一章”以下的部分,他问私塾的老师:“这些内容怎么知道是孔子的话并由曾子记述的呢?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并由他的门徒记录下来的呢?”老师回答他说:“这是朱文公(朱熹)所说的。”戴震立即追问:“朱文公是什么时代的人?”老师回答:“宋朝人。”“那么孔子和曾子又是什么时代的人呢?”老师回答:“周朝人。”“周朝和宋朝相隔了多少年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