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8 种群和群落-五年(2020-2024)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原卷版)_第1页
专题18 种群和群落-五年(2020-2024)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原卷版)_第2页
专题18 种群和群落-五年(2020-2024)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原卷版)_第3页
专题18 种群和群落-五年(2020-2024)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原卷版)_第4页
专题18 种群和群落-五年(2020-2024)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4年五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PAGEPAGE1专题18种群和群落考点五年考情(2020-2024)命题趋势考点1种群的数量特征(5年5考)2024·北京、江西、浙江、广东、河北、湖南、山东、贵州、甘肃、河北、湖北2023·广东、天津、浙江、山东、湖南2022·重庆、河北、海南、浙江2021·重庆、福建、湖北、广东、山东、浙江、天津、2020·浙江从近五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来看,种群和群落专题常以数学模型、实例、表格信息等形式考查。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与种群密度的关系、种群数量增长模型及应用、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生态位、群落演替等,考查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对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试题多以具体实例为情境,以曲线或表格为信息载体考查生物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该部分内容集中在选择题部分考查。考点2种群数量变化及估算方法(5年5考)2024·北京、贵州、全国、山东、江西、浙江、安徽、吉林2023·北京、山西、全国2022·福建、辽宁、江苏、河北、海南、山东、浙江、全国2021·福建、山东、浙江、湖南、河北、江苏、辽宁、全国、海南2020·江苏、山东、全国、海南考点3群落的结构(5年5考)2024·贵州、全国、甘肃、安徽、广东、河北、山东、浙江、江西、湖南、北京、湖北、吉林2023·湖南、海南、湖北、浙江、天津、北京2022·辽宁、江苏、河北、海南、山东、湖南、浙江、全国、重庆、北京、广东2021·海南、湖北、辽宁、山东、浙江、河北、湖南、北京、全国2020·北京、江苏、山东、天津、浙江考点4群落的演替及影响因素(5年5考)2024·江西、贵州、浙江、河北、吉林、湖北2023·北京、浙江、海南、广东、山东2022·天津、辽宁、2021·江苏、浙江、全国2020·全国、海南、浙江考点1种群的数量特征〖2024年高考真题〗1.(2024·北京·高考真题)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东亚,一度濒临灭绝。我国朱鹮的数量从1981年在陕西发现时的7只增加到如今的万只以上,其中北京动物园38岁的朱鹮“平平”及其27个子女对此有很大贡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北京动物园所有朱鹮构成的集合是一个种群B.朱鹮数量已达到原栖息地的环境容纳量C.“平平”及其后代的成功繁育属于易地保护D.对朱鹮的保护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2.(2024·江西·高考真题)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下列关于某干旱地区退耕农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演替与沙丘上发生的演替不是同一种类型B.可用样方法调查该退耕农田中植物的种群密度C.可在该退耕农田引进优势物种改变演替的速度D.上述退耕农田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森林阶段3.(2024·浙江·高考真题)黄鳝从胚胎期到产卵期都是雌性,产卵过后变为雄性。研究人员对洞庭湖周边某水域捕获的1178尾野生黄鳝进行年龄及性别的鉴定,结果如下表。生长期体长(cm)尾数雌性雄性尾数比例(%)尾数比例(%)Ⅰ龄≤30.065663396.581.2Ⅱ龄30.1~50.051232763.911622.7Ⅲ龄50.1~55.06233.3466.7Ⅳ龄≥55.1400.04100.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黄鳝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B.种群中雄黄鳝的平均年龄大于雌性C.随年龄增长雄黄鳝数量逐渐增加D.该黄鳝种群的雌雄比例约为1∶14.(2024·广东·高考真题)Janzen-Connel假说(詹曾-康奈尔假说)认为,某些植物母株周围会积累对自身有害的病原菌、昆虫等,从而抑制母株附近自身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下列现象中,不能用该假说合理解释的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楠木幼苗距离母株越远,其密度越大B.鸟巢兰种子远离母株萌发时,缺少土壤共生菌,幼苗死亡C.中药材三七连续原地栽种,会暴发病虫害导致产量降低D.我国农业实践中采用的水旱轮作,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5.(2024·河北·高考真题)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度放牧会改变草原群落物种组成,但群落中占优势的物种不会改变B.多种生物只要能各自适应某一空间的非生物环境,即可组成群落C.森林群落中林下喜阴植物的种群密度与林冠层的郁闭度无关D.在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森林群落和草原群落的季节性变化明显6.(2024·湖南·高考真题)土壤中纤毛虫的动态变化可反映生态环境的变化。某地实施退耕还林后,10年内不同恢复阶段土壤中纤毛虫物种数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统计土壤中某种纤毛虫的具体数目可采用目测估计法B.退耕还林期间纤毛虫多样性及各目的种类数不断增加C.调查期间土壤纤毛虫丰富度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D.退耕还林提高了纤毛虫的种群密度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7.(2024·山东·高考真题)种群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死亡率。不同物种的甲、乙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随时间推移种群密度逐渐增加,a为种群延续所需的最小种群数量所对应的种群密度;甲、乙中有一个种群个体间存在共同抵御天敌等种内互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种群存在种内互助B.由a至c,乙种群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逐渐增多C.由a至c,乙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呈“S”形D.a至b阶段,甲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8.(2024·贵州·高考真题)贵州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孕育着森林、湿地、高山草甸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1)若随海拔的升高,生态系统的类型发生相应改变,导致这种改变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有。(2)除了非生物环境外,不同生态系统的差别是群落的不同(答出2点即可)。在不同的群落中,由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的差异等,不同种群呈镶嵌分布,这属于群落的结构。(3)一般情况下,与非交错区相比,两种生态系统交错区物种之间的竞争(选填“较强”或“较弱”),原因是。9.(2024·甘肃·高考真题)生态位可以定量测度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生态位重叠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种在同一空间分享或竞争资源的情况。某研究小组调查了某山区部分野生哺乳动物的种群特征,并计算出它们之间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物种S1S2S3S4S5S6S11S20.361S30.400.021S40.370.000.931S50.730.390.380.361S60.700.470.480.460.711(1)物种的生态位包括该物种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等。长时间调查生活在隐蔽、复杂环境中的猛兽数量,使用(填工具)对动物干扰少。(2)具有捕食关系的两个物种之间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一般相对较(填“大”或“小”)。那么,物种S1的猎物有可能是物种和物种。(3)物种S3和物种S4可能是同一属的动物,上表中支持此观点的证据是。(4)已知物种S2是夜行性动物,那么最有可能属于昼行性动物的是物种和物种,判断依据是。10.(2024·河北·高考真题)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对大熊猫实施保护,但在其栖息地一定范围内依旧存在人类活动的干扰。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大熊猫主要分布于六个山系,各山系的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

回答下列问题:(1)割竹挖笋和放牧使大熊猫食物资源减少,人和家畜属于影响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因素。采矿和旅游开发等使大熊猫栖息地的部分森林转化为裸岩或草地,生态系统中消费者获得的总能量。森林面积减少,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等功能下降,这些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2)调查结果表明,大熊猫种群数量与和呈正相关。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及自然保护区建设使大熊猫栖息地面积扩大,且资源增多,提高了栖息地对大熊猫的环境容纳量。而旅游开发和路网扩张等使大熊猫栖息地丧失和导致大熊猫被分为33个局域种群,种群增长受限。(3)调查结果表明,岷山山系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和竹林面积最大,秦岭山系的秦岭箭竹等大熊猫主食竹资源最丰富,这些环境特征有利于提高种群的繁殖能力。据此分析,环境资源如何通过改变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大熊猫种群密度:。(4)综合分析,除了就地保护,另提出2条保护大熊猫的措施:。11.(2024·湖北·高考真题)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主要的生态系统,多年来受气候变化和生物干扰的共同影响退化严重。高原鼢鼠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常年栖息于地下。有研究发现,高原鼢鼠挖掘洞道时形成的众多土丘,能改变丘间草地的微生境土壤物理性状,进而对该栖息生境下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空间结构以及物种组成等产生显著影响。随着高原鼢鼠干扰强度增大,鼠丘密度增加,样地内植物物种数明显增多,鼠丘间原优势种在群落中占比减少,其他杂草的占比逐渐增加。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鼠丘样地内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2)高原鼢鼠干扰造成微生境多样化,为栖息地植物提供了更丰富的,促进植物群落物种共存。(3)如果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以及人为干扰如过度放牧等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发生逆行演替,其最终生态系统类型可能是。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相比,演替后的最终生态系统发生的变化是(填序号)。①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丰富度减少

②群落结构不变,物种丰富度增加

③群落结构趋于复杂,物种丰富度减少

④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丰富度增加(4)在高原鼢鼠重度干扰的地区,如果需要恢复到原有的生态系统,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可以采用的措施是,其原理是。(5)上述材料说明,除了人为活动、气候变化外,群落演替还受到等生物因素的影响(回答一点即可)。〖2023年高考真题〗1.(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某地区蝗虫在秋季产卵后死亡,以卵越冬。某年秋季降温提前,大量蝗虫在产卵前死亡,次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对蝗虫种群密度下降的合理解释是(

)A.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B.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C.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出生率下降D.非密度制约因素导致死亡率上升2.(2023·天津·统考高考真题)人口老龄化将对种群密度产生影响,下列数量特征与此无关的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年龄结构 D.性别比例3.(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在我国江南的一片水稻田中生活着某种有害昆虫。为了解虫情,先后两次(间隔3天)对该种群展开了调查,前后两次调查得到的数据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在两次调查间隔期内,该昆虫种群最可能遭遇到的事件为(

)A.受寒潮侵袭 B.遭杀虫剂消杀 C.被天敌捕杀 D.被性外激素诱杀4.(2023·山东·高考真题)某种动物的种群具有阿利效应,该动物的种群初始密度与种群增长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种群增长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增加的个体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初始密度介于0~a时,种群数量最终会降为0B.初始密度介于a~c时,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D.若自然状态下该动物种群雌雄数量相等,人为提高雄性占比会使b点左移5.(2023·山东·高考真题)对某地灰松鼠群体中某年出生的所有个体进行逐年观察,并统计了这些灰松鼠的存活情况,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观察的这些灰松鼠构成一个种群B.准确统计该年出生的所有灰松鼠数量需用标记重捕法C.据图可推测出该地的灰松鼠种内竞争逐年减弱D.对灰松鼠进行保护时应更加关注其幼体6.(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濒危植物云南红豆杉(以下称红豆杉)是喜阳喜湿高大乔木,郁闭度对其生长有重要影响。研究人员对某区域无人为干扰生境和人为干扰生境的红豆杉野生种群开展了调查研究。选择性采伐和放牧等人为干扰使部分上层乔木遭破坏,但尚余主要上层乔木,保持原有生境特点。无人为干扰生境下红豆杉野生种群年龄结构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红豆杉野生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最合适的是400m2,理由是。由图可知,无人为干扰生境中红豆杉种群年龄结构类型为。(2)调查发现人为干扰生境中,树龄≤5年幼苗的比例低于无人为干扰生境,可能的原因是。分析表明,人为干扰生境中6~25年树龄红豆杉的比例比无人为干扰生境高11%可能的原因是。选择性采伐与红豆杉生态位重叠度(填“高”或“低”)的部分植物,有利于红豆杉野生种群的自然更新。(3)关于红豆杉种群动态变化及保护的说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选择性采伐和放牧等会改变红豆杉林的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速度②在无人为干扰生境中播撒红豆杉种子将提高6~25年树龄植株的比例③气温、干旱和火灾是影响红豆杉种群密度的非密度制约因素④气候变湿润后可改变红豆杉的种群结构并增加种群数量⑤保护红豆杉野生种群最有效的措施是人工繁育〖2022年高考真题〗7.(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乔木种群的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组成)可以反映种群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人员调查了甲、乙两地不同坡向某种乔木的径级结构,结果见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I和II为幼年期,III和IV为成年期,V和VI为老年期A.甲地III径级个体可能在幼年期经历了干旱等不利环境B.乙地阳坡的种群密度比甲地阳坡的种群密度低C.甲、乙两地阳坡的种群年龄结构分别为稳定型和衰退型D.甲、乙两地阴坡的种群增长曲线均为S型8.(2022·河北·统考高考真题)20世纪70年代褐家鼠由外地进入新疆,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研究发现,新疆某地褐家鼠种群的周限增长率为1.247(t+1年与t年种群数量的比值),种群年龄组成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群老年个体占比较低,属于衰退型种群B.依据其年龄组成和周限增长率推测,该种群很难被去除C.该种群扩大过程中,当地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提高,食物网更复杂D.作为近缘物种,褐家鼠与当地的鼠类具有相同的种群增长能力9.(2022·海南·统考高考真题)某学者提出,岛屿上的物种数取决于物种迁入和灭亡的动态平衡。图中曲线表示面积大小不同和距离大陆远近不同的岛屿上物种的迁入率和灭亡率,S1、S2、S3和S4表示迁入率和灭亡率曲线交叉点对应的平衡物种数,即为该岛上预测的物种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面积相同时,岛屿距离大陆越远,预测的物种数越多B.与大陆距离相同时,岛屿面积越大,预测的物种数越多C.物种数相同情况下,近而大的岛,迁入率高;远而小的岛,迁入率低D.物种数相同情况下,小岛上的物种灭亡率高于大岛10.(2022·浙江·高考真题)许多因素能调节种群数量。下列属于内源性调节因素的是(

)A.寄生 B.领域行为 C.食物 D.天敌11.(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经调查统计,某物种群体的年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A.因年龄结构异常不能构成种群 B.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昆虫种群C.可能是处于增长状态的某果树种群 D.可能是受到性引诱剂诱杀后的种群12.(2022·河北·统考高考真题)中国丹顶鹤的主要繁殖地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其主要越冬栖息地为苏北地区。人类在丹顶鹤栖息地分布点及周围的活动使其栖息地面积减小、生境破碎化。调查结果显示,苏北地区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1991~1999年均值为873只,2000~2015年均值为642只;丹顶鹤主要越冬栖息地中的沼泽地和盐田相关指标的变化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栖息地类型栖息地面积(km2)斑块数(个)斑块平均面积(km2)1995年2005年2015年1995年2005年2015年1995年2005年2015年沼泽地15029167524274263893.512.151.93盐田1155110510269821428711.795.173.57(1)斑块平均面积减小是生境破碎化的重要体现。据表分析,沼泽地生境破碎化是导致的,而盐田生境破碎化则是导致的。(2)在苏北地区,决定丹顶鹤越冬种群大小的三个种群数量特征是。(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机制为基础,该机制的作用是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沼泽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物种数量减少,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4)丹顶鹤的食性特征、种群数量及动态等领域尚有很多未知的生态学问题,可供科研工作者研究。丹顶鹤的这种价值属于。13.(2022·浙江·高考真题)科研小组在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开展了研究工作。回答下列问题:(1)对某种鼠进行标志重捕,其主要目的是研究该鼠的。同时对适量的捕获个体进行年龄鉴定,可绘制该种群的图形。(2)在不同季节调查森林群落的与季相的变化状况,可以研究该群落的结构。(3)在不考虑死亡和异养生物利用的情况下,采取适宜的方法测算所有植物的干重(g/m2),此项数值称为生产者的。观测此项数值在每隔一段时间的重复测算中是否相对稳定,可作为判断该森林群落是否演替到阶段的依据之一。利用前后两次的此项数值以及同期测算的植物呼吸消耗量,计算出该时期的。〖2021年高考真题〗14.(2021·重庆·高考真题)若某林区的红松果实、某种小型鼠(以红松果实为食)和革蜱的数量变化具有如图所示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林区居民因革蜱叮咬而易患森林脑炎。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③和①不能明显体现捕食关系,推测是小型鼠繁殖能力强所致B.通过曲线②与③的关系推断小型鼠与革蜱不是互利共生关系C.曲线③在K值上下波动,影响K值的主要因素是小型鼠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D.林区居民森林脑炎发病率会呈现与曲线②相似的波动特征15.(2021·福建·统考高考真题)生境破碎指因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生物的生存环境被隔断成碎片。隔断后的碎片称为生境碎片。为研究生境破碎对濒危植物景东翅子树种群数量的影响,2019年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类型生境碎片进行了相关调查,设置的样地总面积均为15000m2,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生境碎片类型植株数(株)幼树小树成树合计5公顷碎片21933315公顷碎片5781782连续森林3922268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5000m2应是设置的多块调查样地面积之和B.生境碎片的面积与其维持的种群数量呈正相关C.生境破碎利于景东翅子树种群的生存和发展D.不同树龄植株的数量比例反映该种群的年龄组成16.(2021·湖北·统考高考真题)20世纪末,野生熊猫分布在秦岭、岷山和小相岭等6大山系。全国已建立熊猫自然保护区40余个,野生熊猫栖息地面积大幅增长。在秦岭,栖息地已被分割成5个主要活动区域;在岷山,熊猫被分割成10多个小种群;小相岭山系熊猫栖息地最为破碎,各隔离种群熊猫数量极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熊猫的自然种群个体数量低与其繁育能力有关B.增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可提高环境容纳量C.隔离阻碍了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熊猫小种群内会产生近亲繁殖D.在不同活动区域的熊猫种群间建立走廊,可以提高熊猫的种群数17.(2021·广东·统考高考真题)图示某S形增长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的关系。当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时,其对应的种群数量是(

)A.a B.b C.c D.d18.(2021·山东·统考高考真题)种群增长率是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若某种水蚤种群密度与种群增长率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水蚤的出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而降低B.水蚤种群密度为1个/cm3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C.单位时间内水蚤种群的增加量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降低D.若在水蚤种群密度为32个/cm3时进行培养,其种群的增长率会为负值19.(2021·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一个昆虫种群在某时期的年龄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得出该种群的存活曲线为凹型B.用性引诱剂来诱杀种群内的个体,对生殖后期的个体最有效C.环境条件不变,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可由目前的稳定型转变为增长型D.与其它年龄组相比,生殖前期个体获得的杀虫剂抗性遗传给后代的概率最大20.(2021·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大约在1800年,绵羊被引入到塔斯马尼亚岛,绵羊种群呈“S”形曲线增长,直到1860年才稳定在170万头左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绵羊种群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条件有关,而与出生率、死亡率变动无关B.绵羊种群在达到环境容纳量之前,每单位时间内种群增长的倍数不变C.若绵羊种群密度增大,相应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减小D.若草的生物量不变而种类发生改变,绵羊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能发生变化21.(2021·天津·统考高考真题)为研究降水量影响草原小型啮齿动物种群密度的机制,科研人员以田鼠幼鼠为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其中,野外实验在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开展,将相同体重的幼鼠放入不同样地中,5个月后测定相关指标,部分结果见下图。(1)由图1可知,组田鼠体重增幅更大。田鼠体重增加有利于个体存活、育龄个体增多,影响田鼠种群的,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密度增加。(2)由图2可知,增加降水有利于生长,其在田鼠食谱中所占比例增加,田鼠食谱发生变化。(3)随后在室内模拟野外半干旱和增加降水组的食谱,分别对两组田鼠幼鼠进行饲喂,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田鼠体重增幅。该实验目的为.(4)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加降水引起田鼠食谱变化后,田鼠肠道微生物组成也发生变化,其中能利用草中的纤维素等物质合成并分泌短链脂肪酸(田鼠的能量来源之一)的微生物比例显著增加。田鼠与这类微生物的种间关系为。请在图中用箭头标示肠道微生物三类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方向。〖2020年高考真题〗22.(2020·浙江·高考真题)下列关于某种昆虫种群存活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存活曲线的横坐标表示该昆虫种群的年龄B.绘制种群存活曲线至少需要观察记录100个个体C.必须从不同年龄组中选取相同比例的观察记录个体D.当所有被选取的个体达到平均寿命后停止观察记录23.(2020·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某小岛上生活着自然寿命为一年半左右的某种鼠,数量较多且无迁入和迁出。研究人员通过等距布放鼠笼开展每月一次、为期一年的标志重捕,进行其种群特征的研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标志重捕法所得的全部数据,可绘制该种群的存活曲线B.标志重捕法可以估算该鼠的种群密度,但不能估算总个体数C.若不同雄鼠很少在相同鼠笼布放点上被重捕,说明雄鼠具有领域D.若资源均匀分布且有较强的种内竞争,其种群的分布型为随机分布考点2种群数量变化及估算方法〖2024年高考真题〗1.(2024·北京·高考真题)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利用显微镜观察到下列现象,其中由取材不当引起的是(

)A.观察苏丹Ⅲ染色的花生子叶细胞时,橘黄色颗粒大小不一B.观察黑藻叶肉细胞的胞质流动时,只有部分细胞的叶绿体在运动C.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有些细胞压在计数室小方格的界线上D.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所有细胞均为长方形且处于未分裂状态2.(2024·北京·高考真题)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东亚,一度濒临灭绝。我国朱鹮的数量从1981年在陕西发现时的7只增加到如今的万只以上,其中北京动物园38岁的朱鹮“平平”及其27个子女对此有很大贡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北京动物园所有朱鹮构成的集合是一个种群B.朱鹮数量已达到原栖息地的环境容纳量C.“平平”及其后代的成功繁育属于易地保护D.对朱鹮的保护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3.(2024·贵州·高考真题)酵母菌W是一种产果胶酶工程菌。为探究酵母菌W的果胶酶产量与甲醇浓度(Ⅰ<Ⅱ<Ⅲ)的关系。将酵母菌W以相同的初始接种量接种到发酵罐,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发酵罐中接种量越高,酵母菌W的K值越大B.甲醇浓度为Ⅲ时,酵母菌W的果胶酶合成量最高C.72h前,三组实验中,甲醇浓度为Ⅱ时,产果胶酶速率最高D.96h后,是酵母菌W用于工业生产中收集果胶酶的最佳时期4.(2024·全国·高考真题)用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某种细菌,活细菌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其中Ⅰ~Ⅳ表示细菌种群增长的4个时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基中的细菌不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B.Ⅱ期细菌数量增长快,存在“J”形增长阶段C.Ⅲ期细菌没有增殖和死亡,总数保持相对稳定D.Ⅳ期细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有营养物质匮乏5.(2024·山东·高考真题)种群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死亡率。不同物种的甲、乙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随时间推移种群密度逐渐增加,a为种群延续所需的最小种群数量所对应的种群密度;甲、乙中有一个种群个体间存在共同抵御天敌等种内互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种群存在种内互助B.由a至c,乙种群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逐渐增多C.由a至c,乙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呈“S”形D.a至b阶段,甲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6.(2024·江西·高考真题)福寿螺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因其食性广泛、繁殖力强,给输入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某稻田生态系统中,福寿螺以水稻为食,鸭以福寿螺为食。上述生物组成的食物链中,消费者是。(2)研究人员统计发现,福寿螺入侵某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从食物和天敌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3)物种多样性与群落内物种的丰富度和均匀度相关(均匀度指群落内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一定条件下,物种均匀度提高,多样性也会提高)。研究人员统计了福寿螺入侵某湿地生态系统前后,群落中各科植物的种类及占比(见表)。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发现,福寿螺的入侵使得该群落中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判断依据是。入侵前入侵后科物种数目(种)各物种的个体数量占比范围(%)物种数目(种)各物种的个体数量占比范围(%)甲104.6~4.881.1~1.8乙93.1~3.371.8~2.5丙53.1~3.343.0~3.2丁32.7~2.8319.2~22.8总个体数(个):2530总个体数(个):2550(4)通过“稻鸭共育”技术在稻田中引入鸭防治福寿螺的危害,属于防治。为了验证“稻鸭共育”技术防治福寿螺的效果,研究人员在引入鸭之前,投放了一定数量的幼龄、中龄和老龄福寿螺(占比分别为70%、20%和10%);引入鸭一段时间后,发现鸭对幼龄、中龄和老龄福寿螺的捕食率分别为95.2%、60.3%和1.2%,结果表明该技术能防治福寿螺危害。从种群年龄结构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7.(2024·浙江·高考真题)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天然牧场,在畜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发现某草原群落中贝加尔针茅生活力强、个体数量多和生物量,据此判定贝加尔针茅是该群落中占优势的物种,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和繁殖,对群落的和功能起决定性的作用。(2)为探究草原放牧强度和氮素施加量对草原群落的影响,进行了相应实验。①思路:设置不同水平的氮素添加组,每个氮素水平都设置处理,一段时间后对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功能特征等指标进行检测。其中植物物种丰富度的调查常采用法。②结果: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所示。

③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的氮素添加组之间植物的物种丰富度。过度放牧会导致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过度放牧使适口性好的植物先被家畜采食,使其与适口性的植物竞争资源时容易处于劣势。(3)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既要保护草场资源,又要肉、奶高产,保证牧民经济效益,根据逻辑斯谛增长(“S”形增长)原理,牧民应将家畜种群数量维持在水平。8.(2024·全国·高考真题)鸟类B曾濒临灭绝。在某地发现7只野生鸟类B后,经保护其种群规模逐步扩大。回答下列问题。(1)保护鸟类B采取“就地保护为主,易地保护为辅”模式。就地保护是。(2)鸟类B经人工繁育达到一定数量后可放飞野外。为保证鸟类B正常生存繁殖,放飞前需考虑的野外生物因素有。(答出两点即可)(3)鸟类B的野生种群稳步增长。通常,种群呈“S”型增长的主要原因是。(4)保护鸟类B等濒危物种的意义是。9.(2024·安徽·高考真题)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人员探究了390μL·L(p1当前空气中的浓度)和1000μL·L(p2)两个CO2浓度下,盐生杜氏藻(甲)和米氏凯伦藻(乙)在单独培养及混合培养下的细胞密度变化,实验中确保养分充足,结果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发现,培养液的pH值会随着藻细胞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原因可能是。(答出1点即可)。(2)与单独培养相比,两种藻混合培养的结果说明。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更有利于减缓填“甲”或“乙”)的种群增长。(3)为进一步探究混合培养下两种藻生长出现差异的原因,研究人员利用培养过一种藻的过滤液去培养另一种藻,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结果如图2。综合图1和图2,分析混合培养引起甲、乙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分别是①;②。(4)一定条件下,藻类等多种微型生物容易在近海水域短期内急剧增殖,引发赤潮,主要原因是。10.(2024·吉林·高考真题)为协调渔业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者在近海渔业生态系统的管控区中划分出甲(捕捞)、乙(非捕捞)两区域,探究捕捞产生的生态效应,部分食物链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

(1)甲区域岩龙虾的捕捞使海胆密度上升,海藻生物量下降。捕捞压力加剧了海胆的种内竞争,引起海胆的迁出率和上升。乙区域禁捕后,捕食者的恢复(填“缓解”或“加剧”)了海胆的种内竞争,海藻生物量增加。以上研究说明捕捞能(填“直接”或“间接”)降低海洋生态系统中海藻的生物量。(2)根据乙区域的研究结果推测,甲区域可通过调节机制恢复到乙区域的状态。当甲区域达到生态平衡,其具有的特征是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3)为了合理开发渔业资源,构建生态学模型,探究岩龙虾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与其数量的动态关系。仅基于模型(图2)分析,对处于B状态的岩龙虾种群进行捕捞时,为持续获得较大的岩龙虾产量,当年捕捞量应为只;当年最大捕捞量不能超过只,否则需要采取有效保护措施保证岩龙虾种群的延续,原因是。〖2023年高考真题〗1.(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高中生物学实验中,下列实验操作能达成所述目标的是()A.用高浓度蔗糖溶液处理成熟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B.向泡菜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形成内部无菌环境C.在目标个体集中分布的区域划定样方调查种群密度D.对外植体进行消毒以杜绝接种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2.(2023·山西·统考高考真题)为了研究和保护我国东北地区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研究人员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获得了该保护区内某些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的相应数据,为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相关依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丰富度B.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C.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D.该技术能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成年个体数量,不能调查幼年个体数量3.(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某旅游城市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后,城市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水体鱼明显增多,甚至曾经消失的一些水鸟(如水鸟甲)又重新出现。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水鸟甲的种群密度通常使用标志重捕法,原因是。(2)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角度来看,水体中的鱼,水鸟属于。(3)若要了解该城市某个季节水鸟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围绕除食物外的调查的内容有(答出3点即可)。〖2022年高考真题〗4.(2022·福建·统考高考真题)曲线图是生物学研究中数学模型建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下图中的曲线可以表示相应生命活动变化关系的是()A.曲线a可表示自然状态下,某植物CO2吸收速率随环境CO2浓度变化的关系B.曲线a可表示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时,物质运输速率随膜两侧物质浓度差变化的关系C.曲线b可表示自然状态下,某池塘草鱼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D.曲线b可表示在晴朗的白天,某作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关系5.(2022·辽宁·统考高考真题)人工草坪物种比较单一,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杂草化。双子叶植物欧亚蔊菜是常见的草坪杂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坪中欧亚蔊菜的种群密度时,随机取样是关键B.喷施高浓度的2,4-D可以杀死草坪中的欧亚蔊菜C.欧亚蔊菜入侵入工草坪初期,种群增长曲线呈“S”形D.与自然草地相比,人工草坪自我维持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较低6.(2022·江苏·统考高考真题)在某生态系统中引入一定数量的一种动物,以其中一种植物为食。该植物种群基因型频率初始态状时为0.36AA、0.50Aa和0.14aa。最终稳定状态时为0.17AA、0.49Aa和0.34aa。下列相关推测合理的是(

)A.该植物种群中基因型aa个体存活能力很弱,可食程度很高B.随着动物世代增多,该植物种群基因库中A基因频率逐渐增大C.该动物种群密度最终趋于相对稳定是由于捕食关系而非种内竞争D.生物群落的负反馈调节是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7.(2022·江苏·统考高考真题)将小球藻在光照下培养,以探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振荡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增大培养液中的溶氧量B.取等量藻液滴加到血细胞计数板上,盖好盖玻片,稍待片刻后再计数C.若一个小格内小球藻过多,应稀释到每小格1~2个再计数D.为了分析小球藻种群数量变化总趋势,需连续统计多天的数据8.(2022·河北·统考高考真题)某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中,存在错误的是()A.采用样方法调查土壤中蚯蚓、鼠妇的种群数量B.利用醋酸洋红对蝗虫精巢染色,观察减数分裂特征C.利用斐林试剂检测麦芽、雪梨榨汁中的还原糖D.利用健那绿染色观察衰老细胞中的线粒体9.(2022·海南·统考高考真题)为探究校内植物园土壤中的细菌种类,某兴趣小组采集园内土壤样本并开展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采样时应随机采集植物园中多个不同地点的土壤样本B.培养细菌时,可选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C.土壤溶液稀释倍数越低,越容易得到单菌落D.鉴定细菌种类时,除形态学鉴定外,还可借助生物化学的方法10.(2022·山东·高考真题)一个繁殖周期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该种群的补充量。某实验水域中定期投入适量的饲料,其他因素稳定。图中曲线Ⅰ表示该实验水域中某种水生动物的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的关系,曲线Ⅱ表示亲体数量与补充量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亲体数量约为1000个时,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B.亲体数量约为500个时,单位时间内增加的数量最多C.亲体数量大于1000个时,补充量与亲体数量相等,种群达到稳定状态D.饲料是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11.(2022·山东·高考真题)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若在某封闭鱼塘中捕获了1000条鱼售卖,第2天用相同方法捕获了950条鱼。假设鱼始终保持均匀分布,则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约为(

)A.2×104条 B.4×104条 C.6×104条 D.8×104条12.(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沙蝗的活动、迁徙有逐水而居”的倾向。某年,沙蝗从非洲经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向中亚迁徙,直到阿富汗以及我国西北边境,扩散和迁徙“戛然而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沙蝗停止扩散的主要原因是种内竞争加剧B.沙蝗种群的数量波动表现为非周期性变化C.天敌对沙蝗的制约作用改变了沙蝗的生殖方式D.若沙蝗进入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将呈现“J”型增长13.(2022·全国·高考真题)在鱼池中投放了一批某种鱼苗,一段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个体重量和种群总重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在此期间鱼没有进行繁殖,则图中表示种群数量、个体重量、种群总重量的曲线分别是(

)A.甲、丙、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丙、乙、甲14.(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答出3点即可)。(2)已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S,样方面积为m,样方内平均个体数为n,则该区域的种群数量为。(3)与标志重捕法相比,上述调查方法的优势有(答出2点即可)。15.(2022·全国·高考真题)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某研究小组对某林地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发现,某种哺乳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发现该种群中。(2)若要调查林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若要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3)调查发现该林地的物种数目很多。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4)该林地中,植物对动物的作用有(答出2点即可);动物对植物的作用有(答出2点即可)。〖2021年高考真题〗16.(2021·福建·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I)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II)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I、Ⅱ都要将实验结果转化为数学模型进行分析B.实验I、Ⅱ通气前都必须用NaOH去除空气中的CO2C.实验I中,有氧组和无氧组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实验Ⅱ中,可用滤纸在盖玻片另一侧吸引培养液进入计数室17.(2021·山东·统考高考真题)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

)(结果取整数)A.66只/公顷B.77只/公顷C.83只/公顷D.88只/公顷18.(2021·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关于原生质体和细胞计数的叙述,错误的是()A.测定植物原生质体的密度时,可用血细胞计数板B.红墨水不能进入活细胞,可用于检测细胞的存活状态并计数C.涂布分离法和划线分离法均能得到单菌落,都可用于细胞计数D.酵母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可用比浊计测定其密度19.(2021·湖南·统考高考真题)以下生物学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实验名称实验操作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在待测液中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B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先加甲基绿染色,再加吡罗红染色C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先用盐酸水解,再用健那绿染色D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在盖玻片边缘滴加培养液A.A B.B C.C D.D20.(2021·河北·统考高考真题)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NaOH与CuSO4配合使用在还原糖和蛋白质检测实验中作用不同B.染色质中的DNA比裸露的DNA更容易被甲基绿着色C.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时,以多种有机溶剂的混合物作为层析液D.利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推测土壤动物的丰富度21.(2021·江苏·高考真题)数据统计和分析是许多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中获取数据的方法合理的是(

)编号实验内容获取数据的方法①调查某自然保护区灰喜鹊的种群密度使用标志重捕法,尽量不影响标记动物正常活动,个体标记后即释放②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摇匀后抽取少量培养物,适当稀释,用台盼蓝染色,血细胞计数板计数③调查高度近视(600度以上)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在数量足够大的人群中随机调查④探究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温度设置0℃、37℃、100℃三个温度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22.(2021·辽宁·统考高考真题)灰鹤是大型迁徙鸟类,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研究者对某自然保护区内越冬灰鹤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灰鹤种群通常在同一地点集群夜宿,经调查,该灰鹤种群数量为245只,初次随亲鸟从繁殖地迁徙到越冬地的幼鹤为26只。通过粪便分析,发现越冬灰鹤以保护区内农田收割后遗留的玉米为最主要的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统计保护区内灰鹤种群数量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B.可由上述调查数据计算出灰鹤种群当年的出生率C.为保护灰鹤,保护区内应当禁止人类的生产活动D.越冬灰鹤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量的一部分23.(2021·河北·统考高考真题)我国麋鹿经历了本土野外灭绝、圈养种群复壮、放归野外等历程,成功建立野生种群。2020年,我国麋鹿分布点已从最初的2处发展至81处,数量超过8000只,基本覆盖麋鹿野外灭绝前的栖息地,展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智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采用逐个计数法统计麋鹿种群密度B.增加我国麋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有利于种群的进一步发展C.麋鹿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种内斗争最小D.对麋鹿种群进行圈养复壮、放归野外的过程属于就地保护24.(2021·湖南·统考高考真题)某林场有一片约2公顷的马尾松与石栎混交次生林,群落内马尾松、石栎两个种群的空间分布均为随机分布。为了解群落演替过程中马尾松和石栎种群密度的变化特征,某研究小组在该混交次生林中选取5个固定样方进行观测,每个样方的面积为0.04公顷,某一时期的观测结果如表所示。树高X(m)马尾松(株)石栎(株)样方1样方2样方3样方4样方5样方1样方2样方3样方4样方5x≤58975846485047455<X≤102527302830302528262710<X≤15342930363523543x>15131614151232122合计80818184858178847977注:同一树种的树高与年龄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两树种在幼年期时的高度基本一致。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根据表中调查数据计算,马尾松种群密度为。(2)该群落中,马尾松和石栎之间的种间关系是。马尾松是喜光的阳生树种,石栎是耐阴树种。根据表中数据和树种的特性预测该次生林数十年后优势树种是,理由是。〖2020年高考真题〗25.(2020·江苏·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并进行第一次计数B.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C.每天定时取样,测定酵母菌细胞数量,绘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D.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因素之一26.(2020·山东·统考高考真题)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27.(2020·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28.(2020·海南·统考高考真题)用4种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其他培养条件相同,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分别为a、b、c、d,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培养酵母菌时需要将温度控制在20℃左右,原因是。(2)曲线a所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主要原因是种群增长所需的最丰富。(3)曲线d为对照组,对照组的培养方式是。该组酵母菌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后,种群增长逐渐变慢,其限制因素有(答出2点即可)。(4)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在有限的空间中,每组酵母菌种群数量都会达到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考点3群落的结构〖2024年高考真题〗1.(2024·贵州·高考真题)孑遗植物杪椤,在贵州数量多、分布面积大。调查发现,常有害虫啃食杪椤嫩叶,影响杪椤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杪椤的植株高度不属于生态位的研究范畴B.建立孑遗植物杪椤的基因库属于易地保护C.杪椤有观赏性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D.能量从杪椤流向害虫的最大传递效率为20%2.(2024·贵州·高考真题)在公路边坡修复过程中,常选用“豆科-禾本科”植物进行搭配种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边坡修复优先筛选本地植物是因为其适应性强B.“豆科-禾本科”搭配种植可减少氮肥的施用C.人类对边坡的修复加快了群落演替的速度D.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属于分解者3.(2024·全国·高考真题)某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种群之间数量变化的关系,如甲数量增加导致乙数量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数量的变化不会对丙数量产生影响B.乙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捕食者又是被捕食者C.丙可能是初级消费者,也可能是次级消费者D.能量流动方向可能是甲→乙→丙,也可能是丙→乙→甲4.(2024·甘肃·高考真题)热带雨林是生物多样性最高的陆地生态系统,对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稳定碳氧平衡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热带雨林面积不断减小,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和思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热带雨林垂直分层较多,一般不发生光竞争B.热带雨林水热条件较好,退化后恢复相对较快C.热带雨林林下植物的叶片大或薄、叶绿体颗粒小D.热带雨林物种组成和结构复杂,物质循环相对封闭5.(2024·安徽·高考真题)物种的生态位研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对我国某自然保护区白马鸡与血雉在三种植被类型中的分布和日活动节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白马鸡的分布占比(%)血雉的分布占比(%)旱季雨季旱季雨季针阔叶混交林56.0576.6747.9478.67针叶林40.1317.7842.069.17灌丛3.825.5510.0012.16日活动节律

A.生境的复杂程度会明显影响白马鸡和血雉对栖息地的选择B.两物种在三种植被类型中的分布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季节交替影响两物种对植被类型的选择,降雨对血雉的影响更大D.两物种在白天均出现活动高峰,但在日活动节律上存在生态位分化6.(2024·广东·高考真题)为探究人类活动对鸟类食性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者调查了某地的自然保护区、农田和城区3种生境中雀形目鸟类的物种数量(取样的方法和条件一致),结果见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群落类型多样,鸟类物种丰富度高B.农田的鸟类比自然保护区鸟类的种间竞争更小C.自然保护区鸟类比其他生境的鸟类有更宽的空间生态位D.人类活动产生的空白生态位有利于杂食性鸟类迁入7.(2024·广东·高考真题)松树受到松叶蜂幼虫攻击时,会释放植物信息素,吸引寄生蜂将卵产入松叶蜂幼虫体内,寄生蜂卵孵化后以松叶蜂幼虫为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该过程中松树释放的信息应是化学信息B.3种生物凭借该信息相互联系形成食物链C.松树和寄生蜂的种间关系属于原始合作D.该信息有利于维持松林群落的平衡与稳定8.(2024·河北·高考真题)天然林可分为单种乔木的纯林和包含多种乔木的混交林。人工林通常是在栽培某树种后,经多年持续去除自然长出的其他树木进行抚育,形成单种乔木的森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混交林的多种乔木可为群落中的其他物种创造复杂的生物环境B.人工林经过抚育,环境中的能量和物质更高效地流向栽培树种C.天然生长的纯林和人工林都只有单一的乔木树种,群落结构相同D.与人工林相比,混交林生态系统物种组成更复杂9.(2024·河北·高考真题)我国拥有悠久的农业文明史。古籍中描述了很多体现劳动人民伟大智慧的农作行为。下列对相关描述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分析错误的是(

)A.“凡种谷,雨后为佳”描述了要在下雨后种谷,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区中草生,茇之”描述了要及时清除田里的杂草,体现了种间竞争对生物的影响C.“慎勿于大豆地中杂种麻子”描述了大豆和麻子因相互遮光而不能混杂种植,体现了两物种没有共同的生态位D.“六月雨后种绿豆,八月中,犁䅖杀之……十月中种瓜”描述了可用犁将绿豆植株翻埋到土中肥田后种瓜,体现了对资源的循环利用10.(2024·山东·高考真题)棉蚜是个体微小、肉眼可见的害虫。与不抗棉蚜棉花品种相比,抗棉蚜棉花品种体内某种次生代谢物的含量高,该次生代谢物对棉蚜有一定的毒害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统计棉田不同害虫物种的相对数量时可用目测估计法B.棉蚜天敌对棉蚜种群的作用强度与棉蚜种群的密度有关C.提高棉花体内该次生代谢物的含量用于防治棉蚜属于化学防治D.若用该次生代谢物防治棉蚜,需评估其对棉蚜天敌的影响11.(2024·全国·高考真题)采用稻田养蟹的生态农业模式既可提高水稻产量又可收获螃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模式中水稻属于第一营养级B.该模式中水稻和螃蟹处于相同生态位C.该模式可促进水稻对二氧化碳的吸收D.该模式中碳循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间进行(2024·浙江·高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稻田中常会伴生许多昆虫,如在水稻的叶层会伴生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等食叶性害虫,在茎秆层常有稻飞虱、叶蝉等害虫,而地下层有稻叶甲虫等食根性害虫,水稻与这些害虫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种间关系。12.稻苞虫是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其幼虫主要啃食水稻等植物叶片,成虫主要舔食植物花粉。某稻田发现了稻苞虫的虫情,下列措施既能有效控制虫害,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引入食虫鸟类捕杀 B.使用杀虫剂消杀C.使用性引诱剂诱杀 D.使用防虫网隔离13.水稻、昆虫和杂草等共同构成稻田群落,也形成了其特有的群落结构。下列关于该群落空间结构的分析正确的是(

)A.昆虫在水稻地上部分不同位置分布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B.昆虫在地上层或地下层分布格局与其所需资源配置有关C.因水稻较强的繁殖能力导致稻田群落水平结构的简单化D.稻田群落水平结构的表现特征是物种之间不存在镶嵌性14.(2024·江西·高考真题)“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描绘了诗人的田耕生活。下图是大豆和杂草R在某种养分生态位维度上的分布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越大,表明大豆个体间对该养分的竞争越激烈B.b越小,表明大豆与杂草R对该养分的竞争越小C.b的大小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a和d不会D.当c为0时,表明大豆和杂草R的该养分生态位发生了分化15.(2024·湖南·高考真题)土壤中纤毛虫的动态变化可反映生态环境的变化。某地实施退耕还林后,10年内不同恢复阶段土壤中纤毛虫物种数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统计土壤中某种纤毛虫的具体数目可采用目测估计法B.退耕还林期间纤毛虫多样性及各目的种类数不断增加C.调查期间土壤纤毛虫丰富度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D.退耕还林提高了纤毛虫的种群密度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6.(2024·江西·高考真题)福寿螺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因其食性广泛、繁殖力强,给输入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某稻田生态系统中,福寿螺以水稻为食,鸭以福寿螺为食。上述生物组成的食物链中,消费者是。(2)研究人员统计发现,福寿螺入侵某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从食物和天敌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3)物种多样性与群落内物种的丰富度和均匀度相关(均匀度指群落内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一定条件下,物种均匀度提高,多样性也会提高)。研究人员统计了福寿螺入侵某湿地生态系统前后,群落中各科植物的种类及占比(见表)。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发现,福寿螺的入侵使得该群落中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判断依据是。入侵前入侵后科物种数目(种)各物种的个体数量占比范围(%)物种数目(种)各物种的个体数量占比范围(%)甲104.6~4.881.1~1.8乙93.1~3.371.8~2.5丙53.1~3.343.0~3.2丁32.7~2.8319.2~22.8总个体数(个):2530总个体数(个):2550(4)通过“稻鸭共育”技术在稻田中引入鸭防治福寿螺的危害,属于防治。为了验证“稻鸭共育”技术防治福寿螺的效果,研究人员在引入鸭之前,投放了一定数量的幼龄、中龄和老龄福寿螺(占比分别为70%、20%和10%);引入鸭一段时间后,发现鸭对幼龄、中龄和老龄福寿螺的捕食率分别为95.2%、60.3%和1.2%,结果表明该技术能防治福寿螺危害。从种群年龄结构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17.(2024·北京·高考真题)花葵的花是两性花,在大陆上观察到只有昆虫为它传粉。在某个远离大陆的小岛上,研究者选择花葵集中分布的区域,在整个花期进行持续观察。(1)小岛上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一个。(2)观察发现:有20种昆虫会进入花葵的花中,有3种鸟会将喙伸入花中,这些昆虫和鸟都与雌、雄蕊发生了接触(访花),其中鸟类访花频次明显多于昆虫;鸟类以花粉或花蜜作为补充食物。研究者随机选取若干健康生长的花葵花蕾分为两组,一组保持自然状态,一组用疏网屏蔽鸟类访花,统计相对传粉率(如图)。结果说明由此可知,鸟和花葵的种间关系最可能是。A.原始合作

B.互利共生

C.种间竞争

D.寄生(3)研究者增加了一组实验,将花葵花蕾进行套袋处理并统计传粉率。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4)该研究之所以能够揭示一些不常见的种间相互作用,是因为“小岛”在生态学研究中具有独特优势。“小岛”在进化研究中也有独特优势,正如达尔文在日记中写道:“……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的特征一直深深地触动影响着我。这些事实勾起了我所有的想法。”请写出“小岛”在进化研究中的主要优势。18.(2024·浙江·高考真题)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天然牧场,在畜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发现某草原群落中贝加尔针茅生活力强、个体数量多和生物量,据此判定贝加尔针茅是该群落中占优势的物种,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和繁殖,对群落的和功能起决定性的作用。(2)为探究草原放牧强度和氮素施加量对草原群落的影响,进行了相应实验。①思路:设置不同水平的氮素添加组,每个氮素水平都设置处理,一段时间后对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功能特征等指标进行检测。其中植物物种丰富度的调查常采用法。②结果: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结果如图所示。

③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的氮素添加组之间植物的物种丰富度。过度放牧会导致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过度放牧使适口性好的植物先被家畜采食,使其与适口性的植物竞争资源时容易处于劣势。(3)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既要保护草场资源,又要肉、奶高产,保证牧民经济效益,根据逻辑斯谛增长(“S”形增长)原理,牧民应将家畜种群数量维持在水平。19.(2024·贵州·高考真题)贵州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孕育着森林、湿地、高山草甸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1)若随海拔的升高,生态系统的类型发生相应改变,导致这种改变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有。(2)除了非生物环境外,不同生态系统的差别是群落的不同(答出2点即可)。在不同的群落中,由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的差异等,不同种群呈镶嵌分布,这属于群落的结构。(3)一般情况下,与非交错区相比,两种生态系统交错区物种之间的竞争(选填“较强”或“较弱”),原因是。20.(2024·甘肃·高考真题)生态位可以定量测度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生态位重叠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种在同一空间分享或竞争资源的情况。某研究小组调查了某山区部分野生哺乳动物的种群特征,并计算出它们之间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物种S1S2S3S4S5S6S11S20.361S30.400.021S40.370.000.931S50.730.390.380.361S60.700.470.480.460.711(1)物种的生态位包括该物种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等。长时间调查生活在隐蔽、复杂环境中的猛兽数量,使用(填工具)对动物干扰少。(2)具有捕食关系的两个物种之间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一般相对较(填“大”或“小”)。那么,物种S1的猎物有可能是物种和物种。(3)物种S3和物种S4可能是同一属的动物,上表中支持此观点的证据是。(4)已知物种S2是夜行性动物,那么最有可能属于昼行性动物的是物种和物种,判断依据是。21.(2024·安徽·高考真题)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人员探究了390μL·L(p1当前空气中的浓度)和1000μL·L(p2)两个CO2浓度下,盐生杜氏藻(甲)和米氏凯伦藻(乙)在单独培养及混合培养下的细胞密度变化,实验中确保养分充足,结果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发现,培养液的pH值会随着藻细胞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原因可能是。(答出1点即可)。(2)与单独培养相比,两种藻混合培养的结果说明。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更有利于减缓填“甲”或“乙”)的种群增长。(3)为进一步探究混合培养下两种藻生长出现差异的原因,研究人员利用培养过一种藻的过滤液去培养另一种藻,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结果如图2。综合图1和图2,分析混合培养引起甲、乙种群数量变化的原因分别是①;②。(4)一定条件下,藻类等多种微型生物容易在近海水域短期内急剧增殖,引发赤潮,主要原因是。22.(2024·广东·高考真题)某湖泊曾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水面漂浮着大量浮游藻类。管理部门通过控源、清淤、换水以及引种沉水植物等手段,成功实现了水体生态恢复。引种的3种多年生草本沉水植物(①金鱼藻、②黑藻、③苦草,答题时植物名称可用对应序号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速率及水质净化能力见图。回答下列问题:(1)湖水富营养化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低,湖底光照不足。原有沉水植物因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少于的有机物,最终衰退和消亡。(2)生态恢复后,该湖泊形成了以上述3种草本沉水植物为优势的群落垂直结构,从湖底到水面依次是,其原因是。(3)为了达到湖水净化的目的,选择引种上述3种草本沉水植物的理由是,三者配合能实现综合治理效果。(4)上述3种草本沉水植物中只有黑藻具有C4光合作用途径(浓缩CO2形成高浓度C4后,再分解成CO2传递给C5)使其在CO2受限的水体中仍可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在水生植物群落中竞争力较强。根据图a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黑藻的碳浓缩优势,完成下列表格。实验设计方案实验材料对照组:

实验组:黑藻实验条件控制光照强度为μmol·m-2·s-1营养及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时间相同控制条件测量指标(5)目前在湖边浅水区种植的沉水植物因强光抑制造成生长不良,此外,大量沉水植物叶片凋落,需及时打捞,增加维护成本。针对这两个实际问题从生态学角度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23.(2024·山东·高考真题)研究群落时,不仅要调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还要比较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β多样性是指某特定时间点,沿某一环境因素梯度,不同群落间物种组成的变化。它可用群落a和群落b的独有物种数之和与群落a、b各自的物种数之和的比值表示。(1)群落甲中冷杉的数量很多,据此(填“能”或“不能”)判断冷杉在该群落中是否占据优势。群落甲中冷杉在不同地段的种群密度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空间结构中的。从协同进化的角度分析,冷杉在群落甲中能占据相对稳定生态位的原因是。(2)群落甲、乙的物种丰富度分别为70和80,两群落之间的β多样性为0.4,则两群落的共有物种数为(填数字)。(3)根据β多样性可以科学合理规划自然保护区以维系物种多样性。群落丙、丁的物种丰富度分别为56和98,若两群落之间的β多样性高,则应该在群落(填“丙”“丁”或“丙和丁”)建立自然保护区,理由是。24.(2024·湖北·高考真题)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主要的生态系统,多年来受气候变化和生物干扰的共同影响退化严重。高原鼢鼠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常年栖息于地下。有研究发现,高原鼢鼠挖掘洞道时形成的众多土丘,能改变丘间草地的微生境土壤物理性状,进而对该栖息生境下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空间结构以及物种组成等产生显著影响。随着高原鼢鼠干扰强度增大,鼠丘密度增加,样地内植物物种数明显增多,鼠丘间原优势种在群落中占比减少,其他杂草的占比逐渐增加。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鼠丘样地内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2)高原鼢鼠干扰造成微生境多样化,为栖息地植物提供了更丰富的,促进植物群落物种共存。(3)如果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以及人为干扰如过度放牧等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发生逆行演替,其最终生态系统类型可能是。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相比,演替后的最终生态系统发生的变化是(填序号)。①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丰富度减少

②群落结构不变,物种丰富度增加

③群落结构趋于复杂,物种丰富度减少

④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丰富度增加(4)在高原鼢鼠重度干扰的地区,如果需要恢复到原有的生态系统,从食物链的角度分析,可以采用的措施是,其原理是。(5)上述材料说明,除了人为活动、气候变化外,群落演替还受到等生物因素的影响(回答一点即可)。25.(2024·吉林·高考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