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宜章六中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页
2018-2019年宜章六中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页
2018-2019年宜章六中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页
2018-2019年宜章六中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页
2018-2019年宜章六中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年宜章六中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口强记忆。

第1题: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16题。

勾践说于国人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

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

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

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中原:黄河中下游地区。

B.然后卑事夫差事,事情。

C.其身亲为夫差前马。亲,亲人。

D.寡人请更更,更改,改变。

1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勾践“争取民心”的一组是

(1)此则寡人之罪也(2)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3)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4)送往者,迎来者(5)与大国执仇

A.(1)⑵(4)B.(2)(3)(4)

C.(1)(2)(5)D.(3)(4)(5)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勾践被赦归国后从内政和外交两个方面改变了以前的做法。

B.勾践战败归国后埋葬那些战死者,并派三百人去吴国做下等官吏。

C.勾践对国人说话的目的是为了向百姓请罪,并表明自己下一步的做法。

D.勾践总结失败的原因是自己国家弱小却与大国对抗。

第2题: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一7题。

张益州画像记

苏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谣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

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不

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

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

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

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日:“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

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未坠于

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

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槃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

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

之民,而以砧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

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

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

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

再拜稽首日:“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

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

问其人之姓名与其乡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

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

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

记。

公,南京人,为人慷慨有大节,以度量雄天下。天下有大事,公可属。

(选自《四部丛刊》本《嘉祐集》,有删减)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众言朋兴,朕志自定朋:同,齐

B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绳:管束

C今夫平居闻一善平居:平时

D.天下有大事,公可属属:观察

5.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张方平宽政爱民的一组是(3分)()

①寇来在吾,无尔劳苦②不可以有

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

③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令④约之以礼,驱之以

⑤吾以齐、鲁待蜀人⑥思之于

心,则存之于目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蜀地谣言四起、社会秩序大乱之初,宋朝统治者在选派人前往治理的问题上有

着清醒的认识,张方平之所以能得到大家的一致推荐,是因为他能忠实地执行朝廷

的既定政策。

B.在张方平看来,未乱易治,既乱易治,只有将乱是难治的。张方平平乱的功绩就

在于他果断地把祸乱消灭在没有爆发之前。

C.作者认为,张方平是他见到的第一位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的

人;即使不用画像,张公的恩情也会世世代代记在蜀人的心中。

D.作者在文中先写张方平平定益州之乱的政绩和益州人民为其画像的过程,然后采

用以真实身份与民众对话的方式,就平乱、治蜀展开讨论,进而阐明给其画像的意

义。

7.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5分)

译文:

(2)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5分)

译文:

第3题:文言文阅读

(甲)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

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

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

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乙)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

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

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惟道之

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

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1.在下面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A.甲中的“是故”与甲中的“所以”同义

B.甲中的"是故”与乙中的“是故”同义。

C.甲中的“吾从而师之”中的“而"与乙中的“行之而不以为耻”中的“而”用法和

意义相同。

D.甲文中的“贵”“贱”与乙文中的“贤”“不肖”同义。

2.对“夫子贤之”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很尊敬孔文子。B.孔子认为他是贤能的人。

C.孔文子认为他有贤才。D.那您很尊敬他了。

3.上面两段文字阐述的观点基本相同,对这个相同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都强调了古今求学的人都必须有老师。

B.都说明了古代圣人是不耻下问的,而圣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要不耻下

问。

C.都强调有了疑难问题要“问”,而问的对象不必管他贵贱,而只看他是否懂

“道”。

D.都批判了那种以问为耻的作风。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第4题:文言文阅读(19分)

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长者。圣历中,车驾在三阳

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坚为判官,表奏专以委之。

方庆善《三礼》之学,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

之。又赏其文章典实,常称曰:“掌纶诰之选也。”再思亦曰:“此凤阁舍人样,如

此才识,走避不得。”坚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同修《三教珠英》,诸人依坚等规制,俄

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

神龙初,再迁给事中。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不臣之迹,反为三思所陷,中宗

即令杀之。时方盛夏,坚上表曰:“月将诬构良善,故违制命,准其情状,诚合严

诛。但今朱夏在辰,天道生长,即从明戮,有乖时令。谨按《月令》:'夏行秋令,则

丘隰水潦,禾稼不熟。’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

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许至秋分,则知恤刑之规,冠于千

载;哀矜之惠,洽乎四海。”中宗纳坚所奏,遂令决杖,配流岭表。

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兵以击姚州西贰河蛮,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坚以蛮夷

生梗,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独建议以为不便。睿宗不从,令

知古发剑南兵往筑城,将以列置州县。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

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嵩路由是历年不通。

坚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坚以与羲近亲,固辞机密,乃转太子詹事,谓人曰:“非敢求

高,盖避难也。”及羲诛,坚竞免坐累。坚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

等,凡七入书府,时论美之。十七年卒,年七十余,赠太子少保,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徐坚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此才识,走避不得走避:逃跑躲避。

B.哀矜之惠,洽乎四海哀矜:怜悯慎重。

C.遂令决杖,配流岭表决杖:处以杖刑。

D.坚多识典故典故:典制掌故。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

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I/伏愿详依国典

B.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

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

C.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

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

D.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

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坚博识多闻,富有才华。他年少时博览经史,担任判官时被委以起草表奏的重

任;他参与修撰格式、氏族以及国史等,七次进入书府,受到时论赞美。

B.徐坚为人正直,敢于进谏。当时韦月将因得罪武三思受其诬陷而被皇上下令处死,

徐坚上表进谏,认为皇上在夏季行刑不合时令,皇上最终采纳了他的表奏。

C.徐坚思虑周全,很有远见。李知古出兵攻打姚州西贰河蛮,等到他们归降以后,又

修筑城池,征收重税。徐坚认为不妥,后来果然李知古被杀,蛮众反叛。

D.徐坚洁身自好,主动避嫌。他的妻子是当时侍中岑羲的妹妹,但他没有因此而求取

高位,而是坚决辞去机要职务;后来岑羲被杀,他没有受到牵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I日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

(2)坚以蛮夷生梗,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

第5题:

第6题: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郝浴,字雪海,直隶定州人。少有志操,负气节。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

事。时张献忠将孙可望、李定国等降明,据川南为寇,师讨之。郡县吏率军前除授,

恣为贪虐。浴至,严约束,将吏始敛迹。

九年,平西王吴三桂与李国翰两路兵俱败,三桂退驻绵州。浴在保宁监临乡

试,可望将数万人薄城,浴飞檄邀三桂,激以大义,谓“不死于贼,必死于法”。逾

月,三桂乃赴援,可望等引去。上诏询收川方略,部议谓战守事当听三桂主之。三桂

入四川,浸骄横,部下多不法,惮浴严正,辄禁止沿路塘报①。及保宁围解,颁赏将

±,浴不受。疏言:“平贼乃平西王责。臣司风宪②,不预军事,而以臣预赏,非党

臣则忌臣也。”因陈三桂拥兵观望状,三桂深衔之。降将董显忠等恣睢虐民,浴复疏

劾,改原职。三桂嗾显忠等入京陈辨,浴坐镌秩③去。

大学士冯铃等交章荐浴,三桂乃摭浴保宁奏捷疏,有“亲冒矢石”语,指为冒

功,论劾,部议当坐死,上命宽之,流徙奉天。浴至戍所,益潜心义理之学,以“致

知格物”颜其庐,刻苦厉志.

康熙十二年,三桂反。侍郎魏象枢疏言:“浴血性过人,才守学识,臣皆愧不

及,参浴者三桂也,使三桂始终恭顺,浴一书生耳,即老死徙所,谁复问之?今三桂

叛矣,天下无不恨三桂,即无不怜浴。浴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势致为

所仇。三桂之所仇,正国家之所取,何忍弃之?”上乃召浴还,复授湖广道御史。十

九年,授广西巡抚。广西新经丧乱,民生凋瘵,浴专意抚绥,疏陈调剂四策,上辄报

可,时南疆底定,满洲兵撤还京师,浴疏言请为死事巡抚马雄镇、傅,弘烈建祠桂林。

二十二年,卒官。丧归,士民泣送者数千里不绝。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

七》)

[注]①塘报:朝廷下发各地的传抄令、奏章和朝廷大事等的官报。②风宪:风纪,法

度。③镌秩:削职,免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以臣预赏预:预先。

B、可望将数万人薄城薄:逼近。

C、据川南为寇,师讨之。师:军队。

D、以“致知格物”颜其庐颜:作为门框上的横匾。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浴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势/致为所仇

B、浴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势/致为所仇

C、浴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势/致为所仇

D、浴当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不畏威/不附势/致为所仇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郝浴执法严明,招致排挤。违纪者甚至是忌惮,以至朝廷诏令不能传到军中,从而

与吴三桂结怨,使他远徙奉天。

B、郝浴一身正气,拒绝利诱。他在大是大非面前仗义执言,多次上疏,即使被远徙,

仍然刻苦励志,潜心义理之学。

C、郝浴才守出众,深得赞誉。曾被同僚交相推荐,在吴三桂造反之后,魏象枢又极力

劝谏,使得郝浴重新被任用。

D、郝浴宽厚爱人,关注民生。任广西巡抚期间,面对凋敝的局面,他积极安抚百姓,

医治战争创伤,受到朝廷认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郡县吏率军前除授,恣为贪虐。浴至,严约束,将吏始敛迹。

译文:

⑵参浴者三桂也,使三桂始终恭顺,浴一书生耳,即老死徙所,谁复问之?

译文:

第7题: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

为乡闾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

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

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

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

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

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

款附。祥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样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

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日:“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渤

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

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誓③钦其节俭,

乃以竹屏风、筛给④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

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

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

主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

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因拔其洪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洪州。抚安西土,

振旅而还。进封凉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日景。(选

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①尚:指娶公主为妻。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③警(chd):人

名。④^绍(chixi):葛布的统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家:定居

B.是岁,大有年年:收成

C.远近蛮夷,莫不款附款:款待

D.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总:统领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3分)

①随机抚纳,咸得其欢心②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③乃谓守令日:“此岂仁者之为政耶!”④命所在收葬之

⑤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

A.①③⑤B.②③⑥C.②④⑤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兰祥少时就有胆略勇气,志在建立功业,从十七岁开始担任官职,后来在对东魏

和吐谷浑的战斗中,都获得胜利,官爵得到晋升。

B.贺兰祥出身贵族,年少丧父,守孝符合礼仪;在舅舅家长大,很受太祖钟爱,虽然

在军旅中,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自己学习典籍。

C.贺兰祥的母亲是周太祖的姐姐,他虽然是太祖的近亲,但是品性清正俭素;他的节

俭作风也受到邻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督的钦敬。

D.贺兰祥一直受到太祖的信赖,多次被委以重任;周孝闵帝即位之后,执掌朝政的晋

公护对他也非常倚重,军国大事都与他商议谋划。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2)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第8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

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缗,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

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

参军。陈灭,与世基入隋。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

者方晋二陆[注]。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

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

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

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

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

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南貌儒谨,

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

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

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

南,对日:“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贡,施惠天

下,远近治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

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

所原赦。

帝尝作宫体诗,使麋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

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

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

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日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

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日文懿。

(《新唐书?虞世南传》卷一百一十五列传第二十七)

[注]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的并称。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帝高荔行高:推崇

B.而赡博不及也赡:丰富

C.故议者方晋二陆方:正直

D.与秦王俊交辟之辟:征召

1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虞世南忠直诚恳的一组是(3分)()

①世南躬贫约,一不改②世南抱持号诉请代

③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④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

⑤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⑥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②⑤D.③④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世南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十多年,他

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有时甚至几十天也不梳洗。

B.虞世南和哥哥世基一起在隋朝任职。虞世南在文章清劲上不如世基,但他学问渊

博,也不像哥哥好样善于用花言巧语博得皇帝的喜爱。

C.面对陇右一带山崩,江淮一带闹水灾的情况,虞世南劝太宗借鉴汉文帝时陇右地

震,采取郡国不贡献,给民众以恩惠的办法稳定局面。

D.在皇上作宫体诗叫虞世南依韵唱和这件事上,虞世南认为皇上作的诗诗体不雅正,

担心自己唱和的诗一旦传于世,会引起不好的影响。

14.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5分)

(2)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5分)

第9题: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桢字敬夫,丞相浚子也。以荫补官,辟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除直秘阁。杖

时以少年,内赞密谋,外参庶务,其所综画,幕府诸人皆自以为不及也。问以军事入

奏,因进言曰:“陛下上念宗社之仇耻,下闵中原之涂炭,惕然于中,而思有以振

Zo臣谓此心之发,即天理之所存也。愿益加省察,而稽古亲贤以自辅,无使其或少

息,则今日之功可以必成,而因循之弊可革矣。”孝宗异其言,于是遂定君臣之契。

会史正志为发运使,名为均输,实尽夺州县财赋,远近骚然,士大夫争言其

害,杖亦以为言。上曰:“正志谓但取之诸郡,非取之于民也。”杖曰:“今日州郡

财赋大抵无余,若取之不已,而经用有阙,不过巧为名色以取之于民耳。”上矍然

曰:“如卿之言,是朕假手于发运使以病吾民也。”旋阅其实,果如械言,即诏罢

之。

知阁门事张说除签书枢密院事,械夜草疏极谏其不可,旦诣朝堂,质责宰相虞

允文曰:“宦官执政,自(蔡)京、(王)楠始;近习执政,自相公始。”允文惭愤不

堪。械复奏:“文武诚不可偏,然今欲右武以均二柄,而所用乃得如此之人,非惟不

足以服文吏之心,正恐反激武臣之怒。”孝宗感悟,命得中寝。然宰相实阴附说,明

年出核知袁州,申说前命,中外喧哗,说竟以谪死。

杖为人表里洞然,勇于从义,无毫发滞吝。每进对,必自盟于心,不可以人主

意悦辄有所随顺。病且死,犹手疏劝上亲君子远小人。信任防一己之偏,好恶公天下

之理。天下传诵之。杖有公辅之望,卒时年四十有八。孝宗闻之,深为嗟悼,四方贤

士大夫往往出涕相吊,而江陵、静江之民尤哭之哀。嘉定间,赐谥曰宣。

械之言曰:“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

欲非天理。”此械讲学之要

也。

——选自《宋史》(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内赞密谋赞:帮助

B.间以军事入奏间:偶尔

C.上矍然曰矍:精神抖擞

D.孝宗感悟,命得中寝寝:停止

5.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

B.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

C.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

天理

D.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

天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相虞允文任命张说担任签书枢密院事的职务,张桃坚决谏阻,并责备虞允

文,终使虞允文的任命得以终止。

B.张械担任公辅时很有名望,可惜英年早逝,孝宗皇帝深感叹息。他去世时,

贤士大夫和江陵、静江的百姓都很伤心。

C.发运使史正志推行皇上支持的“均输”方案,张根和士大夫们都极力反对,

且言辞异常激烈。

D.张极以荫补入官列,担任直秘阁;同时又少年老成,才能卓异,应对得体,

使幕府的人都自叹不如,因而深得皇上信任。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上念宗社之仇耻,下闵中原之涂炭,惕然于中,而思有以振之。(5分)

(2)病且死,犹手疏劝上亲君子远小人。(5分)

第10题: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的部分断句。(5分)

有任杜两家各失牛。后得一牛,两家争之,

卜1郡不能决益舛1长史韩伯携S仲文

少年聪察可令决之仲文乃令两家各

驱牛群到放所得牛遂入任氏群又使

人微伤之任氏嗟惋杜氏自若杜即服

(取材于宋•桂万荣《棠阴比事》)

第11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4〜27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始皇H~一年,翦将攻赵阕与,破之,

拔九城。十八年,翦将攻赵。岁馀,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明年,燕使荆

轲为贼于秦,秦王使王翦攻燕。燕王喜走辽东,翦遂定燕蓟而还。秦使翦子王贲击

楚,楚兵败。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楚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

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楚,于将

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

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

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楚。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

恬攻寝,大破楚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楚人因随

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

今闻楚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日:“老臣罢病悖乱,唯大

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

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

至满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日:

“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乡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己甚矣。”

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怛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

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楚。楚闻王翦益军而,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

肯战。楚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日:“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

矣。”楚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楚军。至薪

南,杀其将军项燕,楚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楚地城邑。岁馀,虏楚王负刍,竟平

楚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篇》)

2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翦言不用,因谢病谢:推托。

B.楚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顿:困顿、疲弊。

C.夫秦王怛而不信人怛:粗疏,鲁莽。

D.秦因乘胜略定楚地城邑略:攻占。

2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翦带兵作战勇敢或用兵多谋善断的一组()

①少而好兵,事秦始皇②岁馀,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③还击魏,魏王

降,遂定魏地④翦将攻赵阕与,破之,拔九城⑤始皇问王翦,王翦日:“非六十

万人不可。”⑥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

A.①③④⑤B.①④⑤⑥

C.②④⑤⑥D.②③④⑤

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王翦假托有病,是因为秦王轻信李信的话疏远自己,自己是迫不得已回到家

乡频阳养老的。

B.当国难当头之时,王翦义无反顾,重新带领军队攻打楚军,表现了王翦不计个人恩

怨、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格。

C.秦国在攻取楚国前夕,李信认为只需用兵二十万,王翦却坚持非六十万不可。这说

明秦代统治者内部争权夺利,局势极不稳定。

D.秦王为扭转局势,亲自驰往频阳,请王翦挂帅出征并且满足他的要求,将全国兵力

六十万人都归其指挥。

2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今闻楚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译文:一

(2)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2题:本大题共7题,共3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口”是为考查而设),完成8〜12题。

刘观传

刘观,雄县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太谷县丞,口荐擢监察御史。三十年迁署左佥都

御史。坐事下狱,寻释。出为嘉兴知府,丁父忧去。

永乐元年,擢云南按察使,未行,拜户部右侍郎。二年调左副都御史。时左都御史陈

瑛残刻,右都御史吴中宽和,观委蛇二人间,务为容悦。四年,北京营造宫室,»

命采木浙江,未几还。明年冬,帝以山西旱,命观驰传往,散遣采木军民。六年,郑

赐卒,擢礼部尚书。十二月与刑部尚书吕震易官。坐事口皇太子谴责。帝在北京闻之

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八年,都督佥事费琳讨凉州叛羌,命观赞军

事。还,坐事,谪本部吏。十三年还职,改左都御史。十五年督浚河漕。十九年命巡

抚陕西,考察官吏。

仁宗嗣位,兼太子宾客,旋加太子少保,给二俸。时大理少卿弋谦数言事,帝厌□繁

琐。尚书吕震、大理卿虞谦希旨劾奏,观复令十四道御史论其诬妄,以是为舆论所

鄙。

时未有官妓之禁。宣德初,臣僚宴乐,以奢相尚,歌妓满前。观私纳贿赂,而诸御史

亦贪纵无忌。三年六月朝罢,帝召大学士杨士奇、杨荣至文华门,谕曰:“祖宗时,

朝臣谨饬。年来贪浊成风,何也?”士奇对曰:“永乐末已有口,今为甚耳。”荣

曰:“永乐时,无逾方宾。”帝问:“今日谁最甚者?”荣对曰:“刘观。”又问:

“谁可代者?”士奇、荣荐通政使顾佐。帝乃出观视河道,以佐为右都御史。于是御

史张循理等交章劾观,并其子辐诸赃污不法事。帝怒,逮观父子,以弹章示之。观疏

辨。帝益怒,出廷臣先后密奏,中有枉法受赎至千金者。观引伏,遂下锦衣卫狱。明

年将置重典。士奇、荣乞贷其死。乃谪辐戍辽东,而命观随往,观竟客死。七年,士

奇请命风宪官考察奏罢有司之贪污者,帝曰:“然。向使不罢刘观,风宪安得

肃。”(选自《明史》)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还,坐事,谪本部吏坐:因……犯罪

B以佐为右都御史以:把

C遂下锦衣卫狱狱:监狱

D以是为舆论所鄙鄙:鄙视

9下列词语按次序填入文中口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口荐擢监察御史(2)坐事口皇太子谴责

(3)帝厌□繁琐(4)永乐末已有口

A.为、而、之、矣B.以、为、其、之

C.以、为、而、其D.以、为、乎、也

10.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

B.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

C.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

D.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观出任嘉兴知府,因父母去世,守丧去职。

B.明仁宗继位后,刘观兼任太子宾客,随即又加大理寺少卿,给两份俸禄。

C.御史张循理等人上奏章弹劾刘观,宣宗大怒,下令逮捕刘观父子,拿出弹劾的奏章

给他看,他立即认罪了。

D.刘观父子入狱后,本来要处以极刑,杨士奇、杨荣请求免其一死,于是将刘辐谪戍

辽东,刘辐独自客死辽东。

12.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时左都御史陈瑛残刻,右都御史吴中宽和,观委蛇二人间,务为容悦。(4分)

译文:

②观奉命采木浙江,未几还。(3分)

译文:

(2)杨士奇和杨荣等所说的“年来贪浊成风”,其具体表现有哪些?(3分)

答:

第13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项王军空域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谙侯兵国之致董.我阿汉军四面皆荚歌,项王乃大惊“汉皆已得

是乎?是何差人之多也I”顶正则衣夬,饮帐中.有美人名友,常幸从,绫马名琼,常骑之.于是质壬乃悲歌

慷慨,自为碑口,“力拨山今气的世!时不利合建不道!法不at合可奈旗今虞舍奈若付!”欷数阕.美人和

之.项王注数行下,左右皆泣,荚能仰视.

干是项王乃上马骑,庭下壮士箭从老人酉余人、4客演~国南出.融走.半明,汉军乃觉之,今黄杵港

罢以五千蔚it之.项王波淮.黄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立积依,迷失遒,问一田父,田父始白“左乙左,

乃陷本学中.以故汉通反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就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将

肌.谓其碉目:“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串

81千此,此天之亡我,非底之春也.今日国决死,思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港用,斩栉M林令

诗君知天亡或,毋俄之界也了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

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

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

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

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日: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怜而

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

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

“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日:“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

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直夜溃围南出,驰走直夜:当夜。

B.左,乃陷大泽中大泽:大河。

C.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溃围:突围。

D.乌江亭长船待船:拢船靠岸。

11.以下句子,全都体现项王“英勇豪迈”的一组是()(3分)

A.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B.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C.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D.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

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

歌谣,项羽大惊失色,慷慨悲歌。

B.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对他说:“往左拐。”项

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项羽又率兵向东

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

项羽估计自己不能脱身了。

C.在东城快战中项羽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汉军层层包围他

们,但项羽还是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

D.乌江亭长劝项羽东渡乌江,可是项羽认为自己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不肯渡

江,并且把自己的宝马送给了乌江亭长。

13.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5分)

(2)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5分)

第14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徒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

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

日:“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

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①,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②而逃去,

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

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

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

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

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

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

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日,燕秦不两

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

S:“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②嘿:同“默”。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0

A.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目:瞪视

B.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之:至IJ、往

C.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去:前往

D.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过:拜访

5.文中划线句子“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

者”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B.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C.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D.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己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几段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

他的称呼。

B.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他怒目而视;与鲁勾践玩博戏,鲁勾践发怒呵斥,都反衬

了他的隐忍。

C.荆轲与屠狗者、高潮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

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

光就推荐了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

②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第15题:阅读下列文段,回答8---9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

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

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

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

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

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

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

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

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

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郑子、英弘、师襄、老聃。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

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

道,作《师说》以贻之。

8.下列句中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闻:知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