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第11单元第25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学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1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第11单元第25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学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2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第11单元第25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学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3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第11单元第25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学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4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第11单元第25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学案含解析岳麓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25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一、宋明理学1.兴起的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快速传播,儒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2)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潮流充满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3)为重兴儒学,唐宋儒家学者汲取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丰富更新了儒学体系。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道教是由道家学派宗教化而来,于东汉末年在民间兴起。“三教并行”体现了唐文化的兼容并包,虽冲击了儒学地位,但并未变更其正统地位。2.理学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涵盖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索,还要把这些思想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到宋代,新兴的儒学渐渐建立了一套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因而被称为“理学”。正确理解“理学”和“理”的含义(1)理学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穿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它的出现标记着儒学的成熟。(2)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天地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其实质是封建的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主要是三纲五常。3.代表人物及主见代表人物基本主见程朱理学“二程”(北宋)朱熹(南宋)天地万物的始源:“理”;求理方法:“格物致知”;个人修养准则:“存天理,灭人欲”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核心主见: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求理方法:“独创本心”王守仁(明中期)思想核心:致良知;求理方法:克服私欲、回复良知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守仁)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丢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材料反映了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二者在本质上有何区分?提示:不同:“程朱”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守仁认为心是万物本原;“程朱”主见探究外物,王守仁强调内心反省。区分: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4.宋明理学的影响(1)主动重视主观意志力气,留意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重。(2)消极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1.明清之际进步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1)政治因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阶级冲突、民族冲突尖锐。(2)经济因素:商品经济发展,社会上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3)思想因素:明代晚期,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近代科学传入中国。2.“异端”思想家李贽(1)学术上:大力鞭挞程朱理学,否定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2)道德上:批判传统道德,提出人皆有私,提倡特性自由发展。(3)哲学上: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王夫之①世界观:强调“理在气中”。②方法论: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颠覆了程朱理学“道在气先”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理论根基。③伦理学: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寓”。(2)黄宗羲①反对专制暴君政治,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者”。②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③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④主见“是非决于学校”。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针对的仅仅是个别残暴的“恶”君,“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见并不能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的观念,他的思想本质上还是封建传统的民本思想,他仍寄希望于贤明的君主;他所提倡的法治主要是一系列的统治方法,而不是法治统治的一系列基本原则。(3)顾炎武①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喊。②主见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③主见“经世致用”。4.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评价(1)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2)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剧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3)明末的批判思潮深刻地影响着清末民初的思想家和民主革命家,鼓动反对清王朝的民主革命。儒学的复兴1.背景: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2.时间:从北宋中期起。3.目标: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殊是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4.口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5.代表:理学或道学的学派影响渐渐增大,其代表人物是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因此这一学派也被称为“程朱理学”。(1)“程朱理学”的内容①理学比较留意抽象思维,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相识论、方法论的理论体系。它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②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2)成就朱熹从早期儒家典籍《礼记》中抽出《高校》《中庸》两篇文章,加上分别记录孔子、孟子言论的《论语》《孟子》二书,合编为“四书”,并且加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1.理学的特点及影响(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既有精致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它的出现,标记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摘自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学问》[思维激活]宋明理学汲取了佛道思想,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实现了儒学的进一步思辨化,标记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2.理学思想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行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依据《高校》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学问”。——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思维激活]史料认为理学具有忧患意识、崇尚道德、务实精神,体现了理学的进步。3.黄宗羲的民主思想(黄宗羲的)理念,比孟子之说代表二种合乎民主的思索,近代民主政治所努力的,就是要把这个理念变成事实,使人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子。……梨洲的民本思想,已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建了新的条件,只是在十七世纪还不能开花结果。——韦政通《中国思想史》[思维激活]黄宗羲对于民主政治的思索契合了时代的要求。►探究1宋明理学的特点史料一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找寻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最终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建的哲学才智。——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史料二理学将伦理之理与物理之理、心理之理混为一体。朱子的穷学问也不是以穷学问为目的,而是以宇宙事物去证明他心中的伦理和道德。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表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今日中国民法未尽绽开,仍有以道德观念代替法律的倾向,也不能与宋儒无关。——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1)史料一体现了理学形成中的特点,同时从哲学角度论述宋朝儒学的发展和完善过程。(2)史料二体现了史学家黄仁宇对中国古代理学缺陷的论述及对中国社会影响的相识。(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宋朝儒学的特点。(2)依据史料二,学者黄仁宇认为理学的一系列缺陷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怎样的特点?并依据史料归纳理学对后世的影响。[提示](1)以伦理道德为核心;汲取了佛教、道教思想;完成了哲学化、思辨化的过程。(2)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性格保守。影响:为皇权专制供应了理论依据;以封建道德代替法律,影响了中国近代法制化的进程。宋明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这是宋明理学的突出特点。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理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故意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相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3)更多汲取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是指汲取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思想,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汲取进来,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见。►探究2宋明理学的影响史料一下面是依据汪玢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史料二新哲学的创立者必需建立一套包含宇宙论、伦理学和学问论的体系,以宇宙论说明宇宙的诞生,以伦理学探讨整个人类问题以及确立人生行事的价值,以学问论确定实然和应然学问的基础。这个新哲学叫作程朱理学。——张君劢《新儒家思想史》(1)对于数据类图示的解读,要依据图中数据的变更把握其发展趋势,并留意变更最大的时期,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即可。(2)史料二从宇宙论、伦理学和学问论的体系来说明宋明理学的内容。(1)宋代以来,节妇烈女人数增加的缘由是什么?(2)依据所学学问,回答史料二中所述理学在“宇宙论”“伦理学”和“学问论”上的理论分别是什么?分析理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提示](1)缘由:宋朝以来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理学的流传,导致节妇烈女人数增加。(2)宇宙论:理是宇宙的本原;伦理学:三纲五常;学问论:格物致知、先知后行。影响:巩固了中心集权君主专制;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压抑人性、扼杀自然欲求。宋明理学的影响(1)主动影响①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确定的进步性。②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③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气,留意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重,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主动作用。(2)消极影响①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须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从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③夸大了“心”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的不务实际之风。►探究3评价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史料一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辨。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一般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而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隐私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史料二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方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史料一说明黄宗羲的思想很务实,对后来的民权共和学说有重要影响。(2)史料二说明黄宗羲等人的思想具有明显的局限,不会像法国启蒙思想家一样产生巨大的影响。(1)依据史料一,说明梁启超对明清进步思想的看法。(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具有的时代性缺陷。[提示](1)清初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形成反传统儒学,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近代的民权共和思想深受黄宗羲思想的影响。(2)明清时期,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特别脆弱,早期启蒙思想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带有明显的不足、缺陷。进步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统治,但主要是揭露君主暴政,主见限制君权等,并未上升到制度批判层面,没有提出推翻现行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构想。中国早期启蒙思想没能突破古代统治模式(修补封建专制制度),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评价(1)进步性①反对君主专制,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的历史趋势。②重视工商业,反映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③批判地继承了传统儒学,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形成了具有反封建性质的早期启蒙思想。(2)局限性①从内容上看: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②从地位上看:无法撼动程朱理学的主流地位,未在当时成为主流思想。③从影响上看:影响有限,未能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④从性质上看: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立足唯物史观相识黄宗羲的思想学术界对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存在不同的相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黄宗羲在全面批判君主专制种种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志向,表现了思想创新的理论志气。特殊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这一命题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天下”是人民共有的,而非君王一家一姓所私有;二是天下大事应由人民当家作主,而不应由君王一人垄断;三是君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君由民推选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而必需不遗余力为民服务。——摘编自吴光《黄宗羲的社会批判精神》材料二黄宗羲虽然将民本推到了极致,但其政治哲学思想仍旧没有跳出孔孟民本的思路和范畴。民本是一种“定对目标选错道路”的空想,恒久无法到达“利民”的目的地,因为其一旦进入实践,必定被君主改造成外儒内法的伪民本。假如把民本当成民主,就会让一种“名为民主实为专制”的东西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其结果将是不但不能实现民主的目标,而且还会败坏民主的名声。但民本不是民主并不意味着民本思想没有价值。这种“反法之儒”给走出“秦制”的近代中国供应了不行忽视的思想动力,并为接轨“西学”供应了本土资源。——摘编自丁新宇、郭强《民本非民主——定性黄宗羲政治思想的现实影响》(1)依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社会批判精神”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2)依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否定黄宗羲“民本”思想的详细表现及其理由。(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黄宗羲“民本”思想的理论价值。[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全面批判君主专制种种弊端”“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志向”等信息回答。其次小问,结合所学学问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民本是一种‘定对目标选错道路’的空想……‘名为民主实为专制’”等信息回答。其次小问,依据材料二“仍旧没有跳出孔孟民本的思路和范畴”“恒久无法到达‘利民’的目的地……还会败坏民主的名声”等信息回答。第(3)问,依据材料二“给走出‘秦制’的近代中国供应了不行忽视的思想动力”“为接轨‘西学’供应了本土资源”回答。[答案](1)内容: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提倡社会变革。社会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崛起;君主专制强化与社会冲突激化;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传承。(2)表现:黄宗羲民本思想是一种空想,其本质不属于民主思想。理由:未超越孔孟民本思想范畴;无法实现“利民”目的;败坏民主的名声。(3)为近代中国反专制斗争供应思想动力;为近代学习西方供应本土资源。客观相识黄宗羲的思想(1)黄宗羲思想的最精彩之处是敢于批判君主专制,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主见建立“天下之法”以限制君权,体现了对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2)其主见虽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供应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但其思想深处仍把国泰民安寄予在贤君明主身上,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他提出的工商皆本的主见,缺乏阶级基础,只是反映了明末清初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新高考·等级考试示范]1.命题点:程朱理学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2024·山东新高考等级考试模拟·2)朱熹认为,家庭、家族的“冠婚丧祭,仪章度数”隐含着“名分之守”“爱敬之实”。他据此将古礼中烦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他这样做旨在()A.推广儒家礼仪 B.实现儒学生活化C.重塑儒家伦理规范 D.巩固儒学主导地位[尝试解题]________D[依据材料“名分之守”“爱敬之实”“便于实行的‘三礼’”并结合所学佛道思想对儒学的冲击的背景可知,朱熹此举的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儒学的主导地位,故D项正确。]2.命题点: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主见(2024·山东新高考等级考试·5)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尝试解题]________B[黄宗羲重新说明“古代圣王”的“崇本抑末”政策,指出“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是“末业”,要抑制,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则属于“本业”,应重视其发展,其旨在以此论证变革传统经济政策的合理性,B项正确;黄宗羲将工商业分为有利于民生和无益于民生两种,目的不是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A项错误;黄宗羲对“崇本抑末”政策的新说明,不是为了宣扬“经世致用”思想,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黄宗羲为了“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提出区分对待工商业,D项错误。]3.命题点:理学的僵化(2024·湖南招生适应性考试·6)清代乾嘉学者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如戴震提出“理者,存乎欲者也”,焦循也强调“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以上材料反映程朱理学()A.被乾嘉学者修正 B.在清代已经衰落C.遭清代学者反对 D.不承认人的欲望[尝试解题]________C[材料反映了程朱理学遭到清代乾嘉学派学者的反对,C项正确;乾嘉学派不属于程朱理学的继承者,谈不上修正,解除A项;理学在清代并未衰落,也受到乾嘉学派之外部分学派的敬重,解除B项;程朱理学是否承认人的欲望无法体现,解除D项。]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转换思维朱熹将古礼中烦琐的婚礼“六礼”简化为便于实行的“三礼”,转换思维分析,这种做法使“古礼”更便于接受,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第2题由表及里黄宗羲从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这个“末”是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深层分析黄宗羲这一论断是强调从“以农为本”变革为“工商皆本”第3题史料实证史料显示,清代乾嘉学者对程朱理学持否定看法,这与教材所述有异,体现出“一分史料说一分话”[经典题·新情境考法借鉴]【考法示例】运用生活情境,隐性考查宗谱纂修的影响(2024·全国Ⅰ卷·27)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知情境:本题创设了宗谱纂修的生活情境,要求精确相识清代宗谱纂修的社会影响。明立意:以清代宗谱的纂修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历史说明等核心素养。抓关键:对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宗谱内容的理解最重要。理思路:本题从表面上看考查的是清代的内容,但是细致思索后就会发觉,这跟我们所学的有关清代的学问似乎没有关系,所以就必需从宗谱的内容入手来解决这一问题。在解答时,抓住“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关键词,就很简单想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处世理念,这说明清代的家谱很明显是受到宋明理学的影响。这样分析就能找到正确答案(B项)了。【真题体验】1.程颢理学(2024·全国Ⅱ卷·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看法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B[此诗的大意是闲暇的时候事事都从容自由,睡觉醒来太阳已高高升起了。静观万物,都能体会到闲情逸致,人们对四季中的奇妙风光的兴致都是一样的。我所遵从的“道”,通着天地之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而我所思索的事,像风云变更那样一刻不息。富贵贫贱都能保持本心,男儿能修养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英雄了。因此,人与万事万物的理都是一样的,故选B项。]2.宋明理学的人性观(2014·全国Ⅰ卷·26)人性是先秦以来始终探讨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相识,宋明理学家主见“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D[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宋明理学主见的“天理”指的是善,是人的仁爱之心;“人欲”指的是恶,是人的自私之情。“存天理,灭人欲”就是指人性原来与天理一样,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因此他们认为人性本善习远,故D项正确;“性本善”“性本恶”“非善非恶”均不能同时概括宋明理学家主见的“存天理,灭人欲”,故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解除。]3.明朝社会崇尚文化的氛围(2024·全国Ⅲ卷·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快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深厚D[依据材料“京城及江南地区”“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可知,书籍在人们的生活和日常交往中影响较大,说明当时社会崇尚文化的氛围深厚,故选D项;材料不能体现“快速提升”学术文化水平,解除A项;材料反映出士大夫间留意风气,没有体现他们地位的提高,解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世致用思想,解除C项。]4.李贽的思想(2024·江苏高考·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更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C[李贽的衣着和行为反映出其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是反对正统思想、力图冲破封建传统束缚的表现,并非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故C项正确,D项错误;仅凭衣着不能反映出李贽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解除A项;收女弟子是提倡男女同等的反映,而非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更,解除B项。][模拟题·培素养仿真演练]1.(2024·佛山质检)《唐律疏议》是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据下图《名例一》“天以二气、五行化生万物……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等可知,唐朝法律()《唐律疏议》书影A.渗透了儒道等思想观念 B.确立了礼义的主要标准C.继承了汉魏的法制传统 D.形成了完整的法典体系A[“天以二气、五行化生万物”与道家思想中的阴阳、五行说法有关,“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明显受儒家重视人伦思想影响,可知《唐律疏议》受儒道思想的共同影响,故选A项;中国古代礼义的主要标准在《唐律疏议》颁布之前就已经确立,解除B项;唐代律法与汉魏时期的律法相比有较大不同,解除C项;题干反映了唐代律法受儒道思想影响,仅据此无法推知其是否形成了完整的法典体系,解除D项。]2.(2024·茂名联考)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社会个体对纲常伦理的确定遵守;王守仁提出“良知即是心,心就是理”,将个体意识与天理合一,确定了个体自我的利益与价值。以上变更本质上反映了()A.对程朱理学的否定B.儒学危机的出现C.新社会条件下儒学的新发展D.宋明理学内部的分歧C[王守仁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两者只是方法论不同,不能说是否定,解除A项;王守仁心学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发展,且儒学危机出现在魏晋之后,时间不符,解除B项;个体意识由抑制到确定,从本质上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发展,个体意识增加,体现新社会条件下儒学的新发展,故选C项;宋明理学内部的分歧是表象,不是本质,解除D项。]3.(2024·潍坊模拟)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