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秋季学期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白鹭
教学时间:2019年月日
教学内容:白鹭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7个生字,会写“鹤、宜”等10个字。掌握“精巧、
配合”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
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
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作鲁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
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
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同学们知道是什么
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
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
(板书:白鹭)
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
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14
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代表
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白鹭》也作
《鹭鹭》。白鹭就是鹭鹭,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
(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四、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师: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希望同学们用一
个词语总结出来。
(板书:白鹭——外形美)
作者描绘了几幅图?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
(板书:清田独钓图。
清晨望哨图
黄昏低飞图。
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几部分?
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师总结:
这篇散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体介绍白鹭的美。
第二部分(2-10)从不同方面介绍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再次表达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白鹭,明白了白鹭的美,体会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可以说,这一课是很有收获的。
布置作业。
一、读拼音,写字词。
1.这个xidzi()里装着一只kdushoo(),那是老师送
给我的礼物。
2.这里的水是清澄的,因此,bdihe()非常喜欢在这里停留。
二、选词填空。
嗜好爱好
I打篮球是我的(),因为打篮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增进大
家的友谊。
2.他有吸烟这个不良(),因此身体很不好。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仿写比喻句)
是O
2.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改为陈述
句)
四、“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说说你对这句话的
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这篇文章。(板书:白鹭)
2.听写词语,订正。
精巧配合身段生硬寻常常见
忘却流线型结构青色清晨安稳悠然黄昏恩惠美中不
足散文诗
3.抽查背诵。
二、深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在上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描写了白鹭的美,那么,
作者是如何体现白鹭的美的?就让我们深入阅读课文,去感受一下。
重点句子解析。
①鹭是——首精巧的诗。
运用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的美。用“诗”来比喻,新奇,贴切,
耐人寻味。
板书:精巧的诗
②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
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色素美:雪白铁色青色
评价: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句话说明了白鹭颜色的恰到好
处。
③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作
者对此是如何评价的?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身段美:流线型结构,长喙,脚。
评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这句话说明了白鹭身段美得恰到好处。
④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
朱鹭、苍鹭:太大了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是把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进行了对比,写出了白鹭无论色素的配合,
还是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的特点,突出了白鹭的美。
⑤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作者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美往往蕴含在生活中,蕴含在我们常见的事物中,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会
发现寻常事物中那独特的美。
⑥现在我们认真品味描绘白鹭的三幅图,看看作者是怎样直接描绘白鹭的美
的。图画之美:清田独钓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图画美”的?
(板书:图回美)
师生共同总结:借助插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图画之美。田为镜匣,白鹭为主
体,好一幅水墨丹青。
悠然之美:清晨望哨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的“悠然之美”的?
(板书:悠然美)
师生共同总》:描绘的背景一一清晨;描绘的状态一一悠然,这是其他鸟
儿没有的,是白鹭独特的。
清澄之美:黄昏低飞图
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绘白鹭的“清澄之美”的?
(板书:清澄美)
师生共同总结:
背景--黄昏
状态----低飞
感觉: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
三、合作探究,把握主旨。
(学生讨论总结,教师引导指正)
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板书: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一一喜爱赞美
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的两个比喻是对全文的
总结,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2.通读课文。
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表达了
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喜爱赞美
3.从这个感悟中,你在生活中能发现常见的美吗?
四、小结。
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清纯自然,富有情趣。作者通过对形象和色彩的刻画,
描写出白鹭独特的美,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白鹭的形象鲜明生动,使
文章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板书内容:
【板书设计】
色素美:雪白铁色青色
外形美
白鹭(精巧的诗)身段美:流线型结构、
长喙、脚(韵在骨子里的散
图画美-一清田独钓图文诗)---喜爱
悠然美一-清晨望哨图赞美
清澄美一-黄昏低飞图
布置作业:
一、选字组词,在所选的字的下面打
镶(嵌倩)适(宜以)白(鹤贺)(兼嫌)气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L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直。()
2.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箪了。
()
3.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它却很释然。
()
三、选择题。
1.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白鹭的精致,体现作者对白鹭的赞美和喜
爱之情。
B运用拟人的修辞描写了白鹭的精致,体现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2.“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
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这句话运用了()的写作手法。
A比喻B对比C拟人
9落花牛
教学时间:2019年月日、
教学内容:落花生
教学目标:
1、认识“榴”等6个这个生字,会写“亩、播”等8个生字,认识
多音字“便”,理解“播种、浇水”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训练学
生抓重点的阅读方法。
3、通过品味父亲的话和重点句子来把握落花生的品格,理解“人要
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含义并从中受到
启发。
教学重难点:
通过意味父亲的话和重点句子来把握落花生的品格,理解“人要做有用
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检查标习一一了解学情
(一)字词
1、抓住重点的字词
1)半亩(m。)[拼音]、吩咐(f&nfu)[词义(a.嘱咐;b.口
头指派或命令),课文中指谁吩咐谁1、榨(zhi)油[字形结构]、石榴(li
u)[读轻声]、便宜[多音字]、居然[字义,学会用词]、爱慕[字义,课
文中是对什么有爱慕之心]
2)巩固字词。
(二)文章
I[文一答课才讲了一件什么事?
血示:以落花生为线索,课文讲了“种花生”与“过收获节”、“吃花
生”与“谈花生”。
2、读了课文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细读课文一一明白抓重点的阅读方法
[运用“比较法”去独立阅读课文。这需要老师的指导,教学生去“渔工]
1、“对照比较”抓重点
1)比较详略抓重点(默读方式处理)
在课文“种花生”与“过收获节”、“吃花生”与“谈花生”的比较中,
老师引导学生看文章的详略,详者为重点。
2)比较内容抓重点(分角色读:注重人物对话)
在“我们谈”与“父亲谈”的内容比较之中,“父亲谈”的内容更加重
要,学生通过比较内容,抓住了重点。
3)比较目的抓重点
在“赞花生”和“学花生”两点中,再找出最重要的,用前两个方法显
然无济于事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看文章的写作目的,于是,“学花生一
做有用的人”这一最重要的点便抓住了。
2、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每一部分的内容。
三、精读课文一一体会做落花生一样有用的人
1、抓出全文的重点段落。
[估计: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落花生的品质,有了初步的印象。
学生很可能会迅速地抓住全文的重点段落。]
1)找出重点段落,第10自然段,师生对比,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
交流心得:我采用的是理解记忆的方法。这一段父亲的话,分成了两部
分。我采用的是一句一句背诵的方法。
2)理解帮助。
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学生自由读之
后填表)
位置外表颜色印象
花生
桃、
石榴、苹
果
②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
么?
[估计:学生会说,要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不做像苹果一样的人。]
③探讨为什么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
[引导学生读父亲接下来所说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他们虽然不
好看,可是很有用。”
④结合现实情境,讨论注重外表是不是不好?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桃、石榴、苹果,外表非常美,使人一看便心生爱慕,做这样的人是一种现
代人的追求,也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同时要明白,追求外在美,这没有什么不
对的。
追问:想做什么样的人?
[估计:学生要做像桃、石榴、苹果一样有外在美的人。]
⑤理解文中''我"说的那一句:“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讨论:什么样人,才是有用的人?
[引导学生理解“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是不对的,这样的人并不
是有用的人。]只有那些默默奉献的人,对别人有好处的人才是有用的人。
追问: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估计:学生回答既要做一个讲体面的人,又要做一个对人有好处的人。]
2、有感情地朗读父亲所说的话,明白做一个有用的人的意义。
理解“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四、超越文本一一引发人生思索
1、谈如何才能做一个有用的人。
3、桂花雨
教学时间:2019年月日
教学内容: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梦、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10个生字,理解“至
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
即令家幺的甲相情咸
''工朗读3菱,靛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培养学
生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重点:
有最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
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在盲读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思乡情感,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的诗《静夜思》(出示课件2),我们知道这首诗描写
的是诗人通过“月”这件事物来表达思乡之情。是啊,人们往往把思乡之情寄托
于一件事物,今天,我们就看看作者琦君是怎样把思乡之情寄托于“桂花雨”的
吧!(板书:桂花雨)(出示课件3)作者简介:琦君(1917-2006),名潘希真,
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
《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细雨灯花落》等。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4)
1.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通过“桂花雨”表达
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可
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出示课件5)
2.小组交流、讨论。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讨论的成果。
过渡语:要想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把握这篇文章的结构。这篇文
章可以分为三部分:(出示课件6)
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
第二部分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
亲摇桂花的情景。
第三部分描写了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将它与家乡的院子里的桂花比较,
再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过渡语: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课件7)课文主要写了“摇桂花”这件事。
(板书:爱桂花一一摇桂花——思桂花
四、从具体事件入手,详细把握课文内容。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课文。
1.作者写爱桂花,喜爱它的什么?
2.作者写摇桂花过程中,主要介绍了什么?里面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3.作者又是通过哪几件事体现思桂花的?
生答,师总结
板书:
爱桂花一一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摇桂花——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摇落桂花,如雨飘下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
充满欢乐
思桂花一一杭州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
乂现故乡桂花情
深埋心中
四、作业布置。
一、读拼音,写字词。
1.我非常喜欢Idnhua(),喜欢它那优雅的外形,幽幽的香气。
2这.个卖dabing()的p6Po()非常
慈祥。
3.你越动,它就chdn()得越紧。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1.我喜欢的是桂花。()
2.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
3.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擎、新鲜。()
三、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内搴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等。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
桂花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桂花雨》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篇课文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听写生字词。
桂花木兰花台风糕饼至少完整茶叶萝筐婆婆浸
入尤其缠着
请小组长看小组同学的听写情况并向老师汇报。)
三、精读课文,深入领悟。(出示课件12)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并画出有
关的词句。
2、将你找出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3、重点品味摇桂花的乐趣。(出示课件13)
思考:(1)为什么说“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2)理解“总是”。
生答,师总结:“总是”一词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生答,师总结:“乐”字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使劲”写出了
“我”摇桂花的状态。这句话是“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的具体化。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边自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指名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
指名说说想象的情景。
再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老师随机指导)
齐读。
引导学生理解:摇桂花带给“我”的乐趣,以及长大后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四、对比阅读,反复体会
1、反复读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和同桌讨论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答,师总结:这是母亲内心的感受,因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母亲朝夕相
处,母亲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母亲是用感情体味两地桂花的,所以才会有这样
的感受。
2、浏览全文,找理由说说:你认为家乡桂花香还是杭州桂花香?品读,体
会家乡桂花的香。
生答: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
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总结:这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故乡桂花的香。觉得故乡桂花香,是因为“我”
的母亲对故乡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所以觉得它更香一些。
(1)哪个字突出地说明桂花的香气呢?
(2)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
3、杭州的桂花香,找出相关的句子。
4、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山因为桂树多,更显得
香气浓郁些。而母亲为什么还要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
花”?
生答,师总结: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
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
桂花已充盈了她全部的生活。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
一部分,还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体现出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5、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也感染了作者。体会“于是,我又想
起了我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生答,师总结
作者通过回忆“摇花乐”,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板书:点点桂花雨片片思乡情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把握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这种思乡之情令我们感动。
六、布置作业。
一、选字组词,在所选的字后面打
(萝萝)筐(羔糕)点(缠庙)住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2.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
3.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缓季。()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桂花雨》这篇文章,描写了桂花飘落的优美样子,点明家乡的桂花
很多。()
2.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告
诉我们,家乡的桂花比别的地方的桂花要香,因为,家乡的桂花品质好。
()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摇桂花摇落桂花,如雨飘下充满欢乐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点点桂花雨
桂花雨片片思乡情
杭州赏桂花
思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深埋心中
又现故乡桂花情
4*珍珠鸟
教学时间:2019年月日
教学内容:珍珠鸟
教学目标:
1.认识“蔓、幽”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领悟信
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套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领悟信赖
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哪些同学家里养了小动物?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动物是怎样相处的?老
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珍珠鸟。
小小的珍珠鸟可爱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珍珠鸟》。(板书:
珍珠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正确认读10个生字。
2.浏览课文,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怕人的珍珠鸟后来会一点都不害怕人,
而且和作者相处得非常好?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
的喜爱之情?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品读课文,尝试回答前面3个问题。
1.读课文,说一说: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珍珠
鸟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2.找出文中重点句子,深入体会“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四、合作,探究。
1.教师提出参考方向,学生们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探究某一方面,解决文
中的难点、疑点。(1)为什么文章在起始部分用单独一段强调珍珠鸟“是一种
怕人的鸟”?
(2)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
(3)为什么写小珍珠鸟啄那些大文豪的名字?这有何用意?
(4)珍珠鸟开始怕人后来不怕人,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5)“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对全文有什么作用?
2.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回答其他组提问,全班讨论。师总结:珍
珠鸟对人的情感经历了怕一一喜一一近一一亲一一爱这个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
出小珍珠鸟对人的情感变化,而这一变化来自于“信赖”。
(板书:怕一一喜一一近一一亲一一爱)
五、回顾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体会语言特色。
六、联系生活实际,再次理解课文重点句。
板书:“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
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师生交
流。
作业布置:
一、连一连。
manhaoaixiangjianpeim6uza
豪蔓享挨睑咂陪眸
--、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
()的丛林()的鸣叫()的绒毛
()的境界()的吊兰()的球儿
__、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A信赖能让人心里感到非常美好。
B这是作者的感觉,别人不一定有这种感觉。
【板书设计】
珍珠鸟_►怕—>喜—►近—俅_谖
信赖创造美好
制定班级公约
教学时间:2019年月日
教学内容:制定班级公约
教学目标:
1.知道集体处处有规则,懂得规则可以使世界变得文明有序的道理,
领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了解作为小学生、小公民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必须遵守规章制度。
3.制定班级公约,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做个讲
文明、有教养的人。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请一位同学扮演行人在路上行走。他出现了以下这些情况:
1.闯红灯2.不靠右行走3.在路上随意跳来跳去等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他这样做的危害。
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总结:规则很重要,我们要遵守规则。
(板书设计:规则)
二、寻找生活中的规则。
师:其实,规则就在我们身边,下面请大家看一看,每个地方都有规则。
生讨论,并发言。
三、制定班级公约
师:我们明白了规则的重要性,那么下面就为我们班制定一下班级规则一
一制定班级公约。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公约:
1.从班级的学习、卫生、纪律方面制定。
2.从你发现的我们班里不文明的现象方面进行制定。
3.制定的公约要合理、科学、全面,要考虑到大多数人的情况。
分组制定班级公约。
要求:四人小组合作讨论,选择其中一个方面,针对班级情况,制定2条你
认为最重要的班级公约,并写在纸上。
1.小组讨论、制定。
2.反馈。(交流时,针对一条公约让学生提意见、修改,遵循少数服从多数
的原则。)
小结:看来制定规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必须合理、科学,能够得到
大多数人的认可。老师建议下节品德课继续来讨论、修改这份班级公约,最后打
印成文,使它成为我们班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相信有了这份公约的约束,我
们班的同学会越来越有教养,而我们的集体也会更加文明、更加团结!
我的心爱之物
教学时间:2019年月日
教学内容:我的心爱之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审题,明确写作对象。
2.掌握描述物品的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
3.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教学重点:
学会审题,掌握通过外形、颜色、功能等方面介绍物品的方法,并能实际运
用。
教学难点:
叙事要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爱之物,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把它呈现
给大家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要想把自己的心爱之物介绍给大家,就得掌握一些描述的方法。现在,
老师先给大家做一些提示:
1.它的样子:形状、颜色、数量、光泽、质地
如玩具熊:它是棕色的,胖胖的,两只眼睛圆圆的,好像会说话的样子。
它坐在沙发的角落里,静静地注视着我们,那样子可爱极了。
2.它的特点:
特点就是这件事物不同于其他的地方,每种物品都有自己明显的特点,
比如外形、用途等,所以,如果要想让自己的物品与众不同,就一定要抓住
它的特点。
3.你和它之间有意义或有趣的事情:
你和心爱之物发生过什么难忘的事?比如,你的小闹钟,有一次,你赖
床的时候,它硬是把你叫起来,所以,你上课就没有迟到。从此以后,你就
再也不赖床了。
4.你对它的感情:
选择这件物品,一定是你“心爱”的,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把这种感情写进
去。
三、小游戏
一个人说一件物品,另外一个人猜。
四、写作提纲:
第一步:起一个好听的题目。
第二步:点出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
第三步:描写心爱之物的外形、特点等。
第四步:写出你和它之间的趣事或有意义的事。
第五步:结尾,点题。
五、范文
我的心爱之物字典
我有一个心爱之物,那就是字典!这本字典/蔡姐姐送给我的。它已经
伴随我4年了,我一直把它保护得很好,每天都会去关照它一下!
我的字典外观可漂亮了!字典的封面大部分是红色;左右两侧有绿、黄、
蓝三种颜色组成的,上面还印着四个白色的大字:“新华字典”。这本字典长
13厘米;宽约9厘米;厚3厘米。字典的价钱约12元,可它的价值远远高
于它的价钱。
这本字典虽然这么小,可是它的作用可大了!
有的时候,我遇到的字只知道拼音,可不知道它的写法,我就用音序查
字法从字典里寻出它的芳踪;有时候看到不会读的字,我就用部首查字法在
字典中找到它的倩影。不仅如此,我还能在字典里查出数学的、历史的、地
理的……等等很多方面的知识。啊,别看字典这么小,它的肚子里藏了这么
多东西,真是让人既惊讶,又佩服!
字典那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我的老师不就像它一样吗?看,老师就
像一座知识的宝库,让我们随意获取;老师就像甘甜的清泉,滋润着我们。
我喜爱字典,更喜爱我的老师。
这就是我的好伙伴一一字典,它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希望这本字典能永
远陪伴我!
语文园地一
教学时间:2019年月日
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物。
2.根据语境理解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写句子。
3.积累古诗词。
教学重点:
1.了解雇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写事物。
2.积累古诗词。
教学难点:
根据语境理解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并会写句子。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到了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
们进入语文园地一,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吧?(板书
设计:完成填空)。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的,文章或蕴含着浓浓的感情,或引
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就像(作者)的桂花雨,不仅带给她许多童
年的快乐的回忆,还寄托了她浓浓的之情,让人深受感动;《落
花生》中,用花生___________、的特点,来说明做人的道理;《白
鹭》一文让人在体会白鹭美的同时,明白了美就蕴含在则体现出—
的,快乐与美女子0
(事物琦君思乡朴实无华用处很多平常信任)
2.词句段运用
3.(1)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a.大声朗读书中的句子。
b.思考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发现它们写法上的相似之处的。
c.运用这种写法,你也写一段话吧。
生总结句子的写法
师:同学们说得对,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把花生和“桃
子、石榴、苹果”对比,体现出花生的朴实无华;把白鹭和“白鹤、苍鹭”对比,
体现出白鹭的“一切都很适宜”的特点。
对比描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写法,这种写法能突出事物的特点,给人留下深
刻的印象。我们要学习这种写法,并运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
(板书设计:对比的写作手法)
(2)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a.读句子,理解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
b.理解“温和”的不同含义,并造句。
c.把你知道的不同语境中有时意思不同的词语写出一个。
师: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开辟:在第一句中是“开垦荒地”的意思,指“我们”一家人把荒着的土地
开垦出来中花生;在第二句中的意思为“创立、创设”,指人工智能的出现,使
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姿态:在第一句中的意思是“物体呈现的样子”,指梅树枝条特殊的样子;
在第二句中是“风格,气度”,指人们所呈现出来的精神。
温和(形容气候)这里常年气候温和,很少有恶劣天气。
(形容性格)他性格'温和,对人很好。
例:精神一词,有时指”活跃,有生气例句:这孩子真精神。
精神一词还有“宗旨、主要的意义”的意思。例句:我们要领会文件的精神。
师总结:通过练习,我们发现,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因此,我们在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要联系上下文,这样理解起来会更准确。
(板书设计: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
3.日积月累。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朗读这首诗。
(2)简介作者
李白:(701年一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
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
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多为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
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
(3)写作背景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
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
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板书设计: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烟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孤帆的影子远
去,在碧空中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这首诗是李白
出蜀游历期间的作品,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
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5)学生读读背背
(6)测试学生背诵情况,并设情境练习。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一种写作方法,明白了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
中有不同含义,还学习了一首古诗,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去解决问题。
布置作业:
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讲讲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完成填空
语文园地一对比的写作手法
«相同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含义
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5、搭石
教学时间:2019年月日
教学内容: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汛、挽”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间”,
读准“间隔、懒惰、俗语、理所当然”等词语。
2、速读课文,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
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
惯。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
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准备:
拍摄搭石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渲染情境,揭开文本之面纱。
(出示课件)师:我们看这个美丽的地方,那连绵起伏的山峦,那郁郁葱葱
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过的小溪,非常美丽。可是作者每每回忆起
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看老师写课题(板课题:搭石),齐读课题。
二、初读文本,相约便民之搭石。
1、自由阅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文中写搭石的句
子。
2、组织交流。
(1)师:同学们读书都非常认真,知道什么是搭石了吗?谁用文中的句子
来说说?(请一生说)你找得很准确。
(2)师质疑: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又是怎样过小溪呢?谁还能用文
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大屏幕出示:“挽”。“挽wdn”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生:卷起来的
意思。)那脱鞋挽裤呢?(生:脱掉鞋子卷起裤子。)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一一脱鞋挽裤。
师:从这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生:我觉得总要脱鞋挽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
生:我认为会很辛苦。
生:还会很麻烦。(师评价:都有自己的体会)
师:如果没有搭石,人们过小溪很不方便,甚至会感觉辛苦,那些都在夏天,
可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有了这样的理解,
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师:了解什么是搭石后,读了课文后,搭石又留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预
设生:我觉得有了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方便了)
三、细读文本,欣赏美丽之风景。
1、出示搭石的图片,师:搭石一一普通的石头一一成为一道风景(给予很
高的评价)这么不起眼的石头,也会是一道风景吗?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
发现、欣赏搭石的美吧!
2、默读第二至五自然段,找出文中写风景美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3、指名读自己画出的句子。
师:同学们找到了好多写风景美的句子,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感到这里的风景
很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走搭石的美吧!请看大屏幕;
(1)大屏幕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
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边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
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自由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3)发出的踏踏的声音像什么?(轻快的音乐)那就让我们和着这轻快的
音乐再来走一走搭石吧!(播放音乐齐读。)这美妙的音乐中,仅仅只有踏踏的
声音吗?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人们的欢声笑语、哗哗的
流水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这是一曲多么美妙的音乐呀!让我们带着这样
的感受,美美地来读一读。
(4)文中除了能听到音乐,还能看到什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漾”
在字典中有两个义项,在文中应该选第几项?“绰”在字典中有三个义项(大屏
幕出示),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明白了词语的意思,谁来读一读这两个词。
(5)这哪里是在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是在吟唱一首轻快的小诗!看大
屏幕齐读。
总结: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美丽的,漂亮的,
优美的……)指名板书:美丽。
过渡:一行人走搭石是一道美丽的风景,那面对面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
呢?
四、演绎文本,感受纯朴之民风。
重点句子:
1.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
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
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谦让)这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件非常平
常的事。可对我们来说,做起来是多么不容易呀!你们会怎么去读呢?(指名读)
2.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
理所当然的事。
(1)“伏下”是什么意思?从这里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尊老)
(2)请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年轻人背老人过河。师现场采访。
师:你在背人的过程中有什么具体感受?
背人者:背着人,我觉得有种责任感。虽然身上很沉,但是心里却非常快乐。
师:在他背上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被背者:在他背上,我感到非常踏实,心里充满感激。
师:说得多好哇!年轻人背老人无需感谢,老人接受年轻人的帮助后也无需
感谢。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是什么?这是故乡的一处民风。板书:一处民
风。
(3)假如遇到的是一位残疾人,故乡的年轻人又会怎么做呢?大屏幕出示:
假如遇到的是,年轻人总要o
师:故乡的年轻人又是跟谁学的呢?(老人、父母)文中也有一段话是写老
人的,谁来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
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
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4)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人的负责)作者又是通过哪些词语
来描写老人的?(无论、只要、一定、直到、才)
(5)假如你就是那位老人,我来采访你:老人家,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
需要人们感谢吗?为什么?(理所当然)这种以老带小,以老传小,以小学老逐
渐形成了一种传统,形成了作者家乡一处独特的、纯朴的民风,请学生板书:纯
朴。
过渡:我在阅读课文时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感受到了纯朴的民风,还
隐约感觉到作者想表达些什么?
五、齐读文本,感悟难忘之乡情。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大屏幕出示: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
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搭石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任劳任
怨的精神)
3.作者仅仅是在表达对搭石的赞美吗?(作者同时还表达了对故乡纯朴民风
的向往,对故乡的一份思念。这份思念就叫乡情)板书:一份乡情。
4.作者时隔多年还在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搭石,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一份
乡情?(难忘)
5.作者在这不起眼的搭石中发现了美,同学们请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
美。(教师点评)请同学们在课后也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小结: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赏了作者刘章故乡的这道美丽的风景,感受了这
一处纯朴的民风,回味了这一份难忘的乡情。同时也成为了你们学习之路上的一
块搭石,希望你们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踏出你们的亮丽人生。
布置作业:
一、读拼音,写词语
l.xunql()就要来了,请大家做好准备。
2.他改掉了landud()的毛病,目的是winhul()自己在大
家心中的形象。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谴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影绰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所当然:
三、速读下面句子,选择对它理解正确的一项。()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
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
A、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两个人的话非常多,等过了河还在说。
B、这句话告诉我们,这里的人们善良,互让,民风很淳朴。
板书设计:
「一一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美丽)
J搭石
“一处民风,一份乡情(尊老)
6、将相和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理解“将相和”故事意义,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2.结合具体示例说一说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揣摩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课文着重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
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探究起点,整体感受人物形象
1.这篇文章写了几个小故事?
2.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3.看来大家都比较喜欢廉颇和蔺相如!那么,课文是怎样刻画这两个人物的
呢?快速默读课文,看看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刻画廉颇和蔺相如的。
(板书:语言行动)
二、品味语言,深入感悟人物形象
师:咱们来交流一下,你觉得课文在刻画人物的时候,哪些地方描写得最精
彩?
(一)研究“完璧归赵”
品读语言1:他理直气壮地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礼品套笔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河北集装箱冷库施工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标本采集箱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塑料彩印制袋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可编程键盘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低压盘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比较好的联考数学试卷
- 2025年中国超高温插入式流量计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耐腐蚀旋涡泵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第六单元课题1 燃料的燃烧 第2课时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 一年级科学石头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件
- 2024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包和系统电性能试验方法
- DZT 0447-2023 岩溶塌陷调查规范(1:50000)
- 新起点英语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材料投放的现状调查报告(定量论文)8700字】
- 洗煤厂安全规程培训
- 带状疱疹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HZ与PHN)
- JC-T 746-2023 混凝土瓦标准规范
- 汉密尔顿抑郁和焦虑量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