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天津市一一六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页
2018-2019年天津市一一六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页
2018-2019年天津市一一六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页
2018-2019年天津市一一六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页
2018-2019年天津市一一六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年天津市---六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

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口强记忆。

第1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2分,每小题3分)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

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

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潮离击筑,荆轲

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

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

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

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

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

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

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推之。未至

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

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

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

“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

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

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选自《史记》)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次:次序

B.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道谢

C.而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

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引:举起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

B.使使以闻大王

余船以次俱进

C.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近者奉辞伐罪

D.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时矫首而遐观

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荆轲性格特点中的耿直刚烈的一组是

()

①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②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③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④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⑤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⑥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A.①③⑤B.①②③C.①②⑥D.③④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原打算等待自己的一位朋友到来和他一起去刺杀秦王,可燕太子丹认为

等他朋友来到就太晚了,所以想让他马上就出发。

B.荆轲前往刺秦,太子等人都到易水来为他送行,荆轲的歌声感染了前来送

别的人,然后荆轲登上车离开,始终没有回头。

C.荆轲到达秦国之后,拿着一千斤金子贿赂了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经他

引荐秦王非常隆重地在咸阳宫接见了燕国使者。

D.荆轲追逐秦王时・,殿上的大臣们仓促之间不知怎么办才好,只好扔给秦王

一把剑,秦王才得以拔剑击伤了荆轲。

第2题: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每题3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

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

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3.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圣人无常师

C.吾从而师之乃大惊,问所从来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余嘉其能行古道

24.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学于余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5.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

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

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26.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A.马之千里者B.学于余

C.不拘于时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7.下面句子对课文《师说》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

有积极意义。

B.作者将那些童子之师和“传其道解其惑者”形成对比,认为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

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

气。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从师这一现象,给予了强烈的责备

和讽刺。

D.本文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重要性,阐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抨击了时俗

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为开展古文运动扫除了思想障碍。

第3题: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完成9—13题。

妃嫔媵婚,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

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

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缰立远视,而望

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儿世儿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

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遮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

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使负

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

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

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

一炬,可怜焦土。

9.选出句式与“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不相同的一项

A.烟斜雾横,焚椒兰也B.戍卒叫,函谷举

C.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0.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的不同是

A.六王毕,四海一B.蜂房水涡C.朝歌夜

弦D.骊山北构而西折

H.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当的一项

A.①六王毕(灭亡)②蜀山兀(变得光秃秃)③杳不知其所之也(远得不见踪影)

B.①直走咸阳(趋向)②各抱地势(随着)③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

夫(让)

C.①雷霆乍惊(突然)②而望幸焉(宠幸)③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

秦(让)

D.①绶立远视(长久)②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是、成为)③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让)

12.选出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①杳不知其所之也②吾恐秦人食之而不得下咽也

B.①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①辇来于秦②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D.①盘盘焉,困困焉②级立远视,而望幸焉

13.选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A.第二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

民心。

B.《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

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后世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

C.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

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

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

术表现力。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

1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第4题:文言文阅读(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10题。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

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

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

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吏据白:“节家前后未

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

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

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吏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

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

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

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

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

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

芝性亮直,不矜廉隅。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

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①太祖:指魏武帝曹操。②菅长:菅县县令。③主簿:官名,主管文书,办理

政务。④掾史:县令的属官。⑤股肱:指大腿和胳膊的上部,在这里可指左右手。⑥

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地方的官员。廉隅:廉隅,喻人品行方正。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差:派遣

B母老,唯在诸君唯:只有

C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责:责问

D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走:逃跑

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此孝子也,杀之不义子犯请击之

B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C因芝妻伯父董昭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昭犹惮芝,不为通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县掾吏穷困,乞代同行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7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此孝子也,杀之不义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B.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C.大王来何操D.以其无礼于晋

8.下列句子分别编写四组,都能表现司马芝正直的一组是(3分)

①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②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③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④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⑤昭犹惮芝,不为通⑥卒于官,家无余财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⑤D.①④⑥

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芝年轻时,在去荆州避难的路上,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品质;在南方居

住十几年,能够恪守礼义节操。

B.在任菅县长官期间,司马芝不畏豪强,征调主簿刘节的门客当兵,同时写信给

刘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一向豪侠的刘节代替门客去当兵。

C.征虏将军刘勋,恃宠骄横,多次写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一概依法处理。

后来刘勋犯法被杀,和他有关联的人都被定罪,而司马芝却受到称赞。

1).司马芝性情正直,严于执法,不受请托,权贵至亲都不敢私下求他办事。他死

后家无余财,从魏建国以来,历任河南尹没有能比上他的。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译文:

(2)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

译文:

第5题:

第6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题9分,共21

分)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

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

“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

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

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

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

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

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

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节选王安石《游褒禅山

记》)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房舍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帮助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II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其进愈难,而其

见愈奇记

A.

B.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厂「

V<

<I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然力足

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C.D.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况修短随化,终期

于尽

1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后洞“游历艰难”的一组是()(3分)

①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②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③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⑤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⑥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⑤D.

②③⑥

1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要到达有“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中

“志”最重要。

B.文章指出探求事物只要尽了“志”与“力”,即使不能到达“险远”之境,也没什

么可后悔的。

C.作者赞美了古人求思之深之广的治学精神,批评了当时社会上浅尝辄止、浮泛不实

的学风。

D.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了学人治

学的道理。

14.把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3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3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题: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题。

赵憬,字退翁,渭州陇西人。憬志行峻洁,不自炫贾。宝应中,方营泰、建二

陵,用度广,乂吐蕃盗边,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试江夏

尉,佐诸使府,进太子舍人。母丧免,有芝生壤树。建中初,擢水部员外郎。湖南观

察使李承表憬自副。承卒,遂代之。召还,阖门不与人交。李泌荐之,对殿中,占奏

明辩,通古今,德宗钦悦,拜给事中。

贞元中,咸安公主降回纥,诏关播为使,而憬以御史中丞副之。向时使者多私

赍,以市马规利入,独憬不然。使未还,尚书左丞缺,帝曰:“赵憬堪此。”遂以命

之。考功岁终,请如至德故事课殿最,憬自言荐果州刺史韦证,以贪败,请降考。校

考使刘滋谓憬知过,更以考升。

窦参当国,欲抑为刺史,帝不许。参罢,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

陆贽同辅政。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时杜黄裳

遭阉人谗诋,穆赞、韦武、李宣、卢云等为裴延龄构推,势危甚。憬救护申解,皆得

免。初,贽约共执退延龄,及对,贽极言其奸,帝色变,憬不为助,遂罢贽,乃始当

国。

憬精治道,常以国本在选贤、节用、薄赋敛、宽刑罚,恳恳为天子言之。又陈

前世损益、当时之变,献《审官六议》。帝皆然之,下诏褒誉。辅政五年,卒,年六十

一。其息上卒时稿奏,帝悼惜之。赠太子太傅,谥曰贞宪。

憬性清约,位台宰,而第室童获犹儒先生家也。得禀入,先建家庙,而竟不营

产。其镇湖南也,令孤蛆、崔儆并为部刺史,不守法,憬以正弹治之,皆遣客暴憬失

于朝。及为相,乃擢儆自大理卿为尚书右丞,晅方贬衢州别驾,引为吉州刺史,人以

为贤。选自

《新唐书•赵憬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湖南观察使李承表憬自副表:上表B.咸安公主降回纥降:招降

C.其息上卒时稿奏,帝悼惜之息:儿子D.皆遣客暴憬失于朝暴:揭发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

B.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

C.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

D.贽于裁决少/所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憬清廉节俭。担任使者,不谋私利;虽任宰相,府第中的童仆还如同

一般儒学先生之家的一样。

B.赵憬为官公正。镇守湖南时,部下令孤晅、崔儆违反法纪,他依法处置;

担任宰相时,不计前嫌,提拔二人。

C.赵憬精通治国。他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选贤任能,节减用度,轻罚薄赋,

并积极进言,得到皇帝认可和褒扬。

D.赵憬严于律己。由于推荐的果州刺史韦证因贪污被废黜,他就请求降低

的考核等级;陆贽约他一起除掉裴延龄,他没有应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吐蕃盗边,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5分)

(2)向时使者多私赍,以市马规利入,独憬不然。使未还,尚书左丞缺,帝曰:“赵

憬堪此。”(5分)

第8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T0小题。

秦孝公据峭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

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①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

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

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

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举为一。

(选自贾谊《过秦论》)

9.下面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3分)

A.秦孝公据嵋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B.秦孝公据嵯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C.秦孝公据靖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D.秦孝公据嵋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10.将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第9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日:“臣为

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

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敏生说我日:'距

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

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日:“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

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

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

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

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

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

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

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

公与饮。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每空1分,共4分)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距关,毋内诸侯

()

③、沛公奉卮酒为寿()④、不如因善遇之

()

17、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每空1分,共4分)

①、项伯杀人,臣活之

()

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③、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④、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8、下列句中的“为”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臣为韩王送沛公②君为我呼入③谁为大王为此计

④且为之奈何⑤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⑥客何为者

⑦窃为大王不取也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A、①②③'④⑤⑦'⑥⑧B、

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

①②⑤、③④⑥⑦、⑧

19、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第10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日:“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

日:“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

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

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

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日:“吾

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

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

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推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

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

今得闻教!”遂自刎。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

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4.下列加点的字,与“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中的“函”用法不同的

是()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B.士皆瞋目,发

尽上指冠

C.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D.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夜缱而出

B.吾每念常痛于骨髓/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使子婴为相

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敢以烦执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始,就连用六个动词,写出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危如累卵的形势,使故事

一开始就笼罩着紧张的气氛,为后面故事的展开定下了悲剧的基调。

B.樊於期为解燕国之围,为报自己之仇,毅然决然自刎,可见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

的性格特征,亦表现了对荆轲的理解与信任。

C.太子丹面对强秦,急起奋发,图谋保卫国家。但他却又说不希望樊将军为实现自己

的救国理想而牺牲,这表现了太子丹性格中虚伪的一面。

D.荆轲沉着勇敢地私下会见樊将军,动之以情,晓之以义,在樊将军急于知晓的情况

下,他才和盘托出行刺打算,征询意愿。由此可见,荆轲工于心计,善于言辞。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第11题:古诗文阅读(共3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做9—12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

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

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

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

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

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9、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B,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

C.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成功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侵损

10、下列加点的“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邻之厚,君之薄也

C.夫晋,何厌之有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11、下列加点的字与“晋军函陵”的“军”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一狼洞其中B.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

C.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D.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12、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秦围郑的原因是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

B.烛之武去见秦君的原因是郑伯向他道了歉。

C.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派将军帮助郑国守城。

D.晋文公不去攻打秦国,表现了他的仁义和明智。

第12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

也。杜亚居守东都,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竟罪。

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藩益知名。

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王仲舒、韦成季辈为郎官,朋党辉赫,日

会聚歌酒,慕藩名,强致同会,藩不得已一至。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

去,日:“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后果败。

裴土自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幸事。藩性忠於,事无不

言,上重之,以为无隐,四年冬,顾谓宰臣日:“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

国贫下困,其故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

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自然帑①藏充羡,稼稿丰登。若

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

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伏愿宫室舆马,衣服器玩,必务损之又损,

示人变风,则天下幸甚。"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

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藩等拜贺而

退。

时河东节度使王铛用钱数千万赂遗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

曰:“王铐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兼相”字,奏上云:“不可。”德

舆失色曰:“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曰:“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

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元扣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藩为相材

能不及裴珀,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

十八》)

①帑:收藏钱财的府库。

15.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妻子怨尤之,晏如也尤:责怪

B.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勖:勉励

C.此固深期于卿等也期:约定

D.“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加点寝:搁置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李藩忠直敢谏和清正自持的一组是

()

A.①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②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

召藩,坚不去

B.①藩性忠窟,事无不盲②日又暮,何暇别作奏!

C.①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②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

辞出

D.①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②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

晏如也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官王仲舒、韦成季等人结成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并喜欢传

播谣言,表演杂戏作乐。尽管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李藩却不愿与他们交往。

B.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

本逐末,造成国贫家困,盗贼纷起。所以力谏皇上减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

C.河东节度使王锦重金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尽管皇上已下旨

让中书省拟诏批准,但李藩认为不可,并在形势紧迫的情况下力阻此事。

D.裴培认为李藩有宰相的器度,向皇上推荐重用李藩。李藩任宰相,虽

然才能不如裴裴珀,但和裴埴一样清正自持,不像韦贯之那样待人傲慢苛

刻。

第13题:本大题共7题,共3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口”是为考查而设),完成8〜12题。

刘观传

刘观,雄县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太谷县丞,口荐擢监察御史。三十年迁署左佥都

御史。坐事下狱,寻释。出为嘉兴知府,丁父忧去。

永乐元年,擢云南按察使,未行,拜户部右侍郎。二年调左副都御史。时左都御史陈

瑛残刻,右都御史吴中宽和,观委蛇二人间,务为容悦。四年,北京营造宫室,观奉

命采木浙江,未几还。明年冬,帝以山西旱,命观驰传往,散遣采木军民。六年,郑

赐卒,擢礼部尚书。十二月与刑部尚书吕震易官。坐事口皇太子谴责。帝在北京闻之

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八年,都督佥事费瑞讨凉州叛羌,命观赞军

事。还,坐事,谪本部吏。十三年还职,改左都御史。十五年督浚河漕。十九年命巡

抚陕西,考察官吏。

仁宗嗣位,兼太子宾客,旋加太子少保,给二俸。时大理少卿弋谦数言事,帝厌口繁

琐。尚书吕震、大理卿虞谦希旨劾奏,观复令十四道御史论其诬妄,以是为舆论所

鄙。

时未有官妓之禁。宣德初,臣僚宴乐,以奢相尚,歌妓满前。观私纳贿赂,而诸御史

亦贪纵无忌。三年六月朝罢,帝召大学士杨士奇、杨荣至文华门,谕曰:“祖宗时,

朝臣谨饬。年来贪浊成风,何也?”士奇对日:“永乐末已有口,今为甚耳。”荣

曰:“永乐时,无逾方宾。”帝问:“今日谁最甚者?”荣对曰:“刘观。”又问:

“谁可代者?”士奇、荣荐通政使顾佐。帝乃出观视河道,以佐为右都御史。于是御

史张循理等交章劾观,并其子辐诸赃污不法事。帝怒,逮观父子,以弹章示之。观疏

辨。帝益怒,出廷臣先后密奏,中有枉法受赚至千金者。观引伏,遂下锦衣卫狱。明

年将置重典。士奇、荣乞贷其死。乃谪辐戍辽东,而命观随往,观竟客死。七年,士

奇请命风宪官考察奏罢有司之贪污者,帝曰:“然。向使不罢刘观,风宪安得

肃。”(选自《明史》)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还,坐事,谪本部吏坐:因……犯罪

B.以佐为右都御史以:把

C.遂下锦衣卫狱狱:监狱

D.以是为舆论所鄙鄙:鄙视

9.下列词语按次序填入文中口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口荐擢监察御史(2)坐事口皇太子谴责

(3)帝厌□繁琐(4)永乐末已有口

A.为、而、之、矣B.以、为、其、之

C.以、为、而、其D.以、为、乎、也

10.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

B.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

C.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

D.帝在北京/闻之以大臣有小/过不宜遽折辱特赐书/谕太子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观出任嘉兴知府,因父母去世,守丧去职。

B.明仁宗继位后,刘观兼任太子宾客,随即又加大理寺少卿,给两份俸禄。

C.御史张循理等人上奏章弹劾刘观,宣宗大怒,下令逮捕刘观父子,拿出弹劾的奏章

给他看,他立即认罪了。

D.刘观父子入狱后,本来要处以极刑,杨士奇、杨荣请求免其一死,于是将刘辐谪戍

辽东,刘辐独自客死辽东。

12.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时左都御史陈瑛残刻,右都御史吴中宽和,观委蛇二人间,务为容悦。(4分)

译文:

②观奉命采木浙江,未几还。(3分)

译文:

(2)杨士奇和杨荣等所说的“年来贪浊成风”,其具体表现有哪些?(3分)

答:

第14题: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8—11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

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

谈,问之客日:“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

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目:“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妾之麦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

有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

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庭。

8.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修:身高。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

C.王之蔽甚矣。蔽:毛病。

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确实,的确

9.与“皆以美于徐公”,串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佚之狐言于郑伯日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0.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身材魁梧,仪表堂堂,因此他才敢与齐国美男子比美。妻、妾、客人也都认为

他比徐公漂亮。

B.邹忌由自己的切身体会想到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于是进见威王,以事设喻启

发诱导,使威王决心纳谏。

C.齐威王接受邹忌劝告,悬赏纳谏,广开言路。后来终于使齐国政治清明,国势强

盛,赢得了诸侯的尊敬。

D.邹忌在一片赞美声中昏昏然,甚至沽沾自喜,直到亲眼见到徐公才逐渐清醒过来。

11.翻译

①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奠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

有求于王。

译:

②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

进者。

译:

第15题: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4-7题。

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

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

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

秦,将焉取之?阙秦而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

之,乃还。

4、下列各句中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3分)()

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D、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5、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群臣侍殿上者B、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D、何陋之有

6、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7、翻译下面两句话。(10分)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第16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1题。(16分)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