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彭泽县火炬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页
2018-2019年彭泽县火炬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页
2018-2019年彭泽县火炬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页
2018-2019年彭泽县火炬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页
2018-2019年彭泽县火炬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年彭泽县火炬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

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口强记忆。

第1题:《荆轲刺秦王》(13分)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

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

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

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

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

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地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携

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

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

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

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

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

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愿举国为内臣:(2)荆轲顾笑武阳:

(3)秦王还柱而走:(4)轲自知事不就:—

12.下列全都直接表现了荆轲勇敢的一组是()(3分)

①秦武阳色变振恐②荆轲顾笑武

阳,前为谢

③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④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⑤秦王复击轲,被八创⑥倚柱而笑,箕踞

以骂

A.①②④B.②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2)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第2题: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

罗艺,字子延,襄阳人。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

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炀帝令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督军于北

平。艺少习戎旅,分部严肃,然任气纵暴。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艺深衔之。后

遇天下大乱,涿郡人物殷阜,加有伐辽器仗,仓粟盈积,又临朔宫中多珍产,屯兵数

万,而诸贼竞来侵掠。留守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皆不能拒,唯有艺

独出战,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十住等颇忌艺。艺阴知之将为乱,乃宣言于众

日:“吾辈讨贼甚有功效,城中仓库山积,制在留守之官而无心济贫。此岂存恤之意

也?”以此言激怒其众,众人皆怨。既而旋师,郡丞出城候艺。艺因执之陈兵,而十

住等惧皆来听命。于是发库物以赐战士,开仓以赈穷乏,境内咸悦。

武德三年,奉表归国,召封燕王,赐姓李氏,预宗正属籍。太宗之击刘黑阚也,艺领

本兵数万破黑阚弟什善于徐河,俘斩八千人。明年,黑阔引突厥俱入寇,艺复将兵与

隐太子建成会于冶州,因请入朝高祖,遏之甚厚。俄,拜左翊卫大将军。太宗左右尝

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高祖怒以属吏,久而乃释,待之如初。时突厥屡为寇患,以

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

太宗即位,拜开府仪同三司,而艺惧不自安,遂于泾州诈言阅武,矫称奉密诏勒兵入

朝,率众军至于豳州。治中赵慈皓不知艺反,驰出谒之。艺遂入据豳州。太宗命吏部

尚书长.孙无忌、右武候大将军尉迟敬德率众讨艺。王师未至,慈皓与统军杨岌潜谋击

之,事泄。艺执慈皓系狱,岌时在城外觉变,遽勒兵攻之。艺大溃,弃妻子与数百

骑,奔于突厥,至宁州界,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

市,复其本姓罗氏。(节选自《旧唐书•罗艺传》)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有伐辽器仗伐:征讨。

B.乃宣言于众日宣言:宣布。

C.开仓以赈穷乏穷乏:贫困的百姓。

D.预宗正属籍预:通“与”,参加。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罗艺“桀黠”的一组是()

①然任气纵暴②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

③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④因执之陈兵

⑤艺无故殴击之⑥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

A.①②④B.①⑤⑥C.③④⑥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艺勇于攻战,军功卓著。大业年间,官至虎贲郎将;后赶上天下大乱,保卫涿郡

有功,深得民心;再后征伐刘黑间有功,得到唐高祖礼遇,拜左翊卫大将军。

B.罗艺自恃功高位重,目中无人。他无缘无故责罚了太宗的亲信,虽惹怒了高祖,但

多次为大唐解决了突厥侵扰边境的问题,最终还是得到了高祖的原谅。

C.罗艺熟悉兵法,治军严明。涿郡被侵扰时,他破贼不可胜计;讨伐刘黑阔时,先于

徐河打败其弟刘什善,斩杀俘获共八千人,第二年与太子李建成会师冶州。

D.罗艺遇事机警,且疑心重。在得知赵十住等人的阴谋后,他利用民心占得先机;后

太宗即位,他因前事恐其责罚,最终选择拥兵反叛,以致惨死于乌氏驿站。

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呈之所厚。

(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第3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6题。(14分)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

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

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

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

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臼:“吾

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

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

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堪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

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

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

之。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臣愿得谒之谒:请。

B.秦王必说见臣说:同“悦”,喜欢,高兴。

C.顾计不知所出耳,顾:顾虑。

D.臣左手把其袖,把:把握,抓住。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太子丹恐惧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夜缱而

出,见秦伯

C.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皆为戮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以其无礼于晋

C.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D.而右手携其胸吾其还也

6.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3分)

译: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题:文言文阅读(19分)

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长者。圣历中,车驾在三阳

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坚为判官,表奏专以委之。

方庆善《三礼》之学,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

之。又赏其文章典实,常称曰:“掌纶诰之选也。”再思亦曰:“此凤阁舍人样,如

此才识,走避不得。”坚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同修《三教珠英》,诸人依坚等规制,俄

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

神龙初,再迁给事中。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不臣之迹,反为三思所陷,中宗

即令杀之。时方盛夏,坚上表曰:“月将诬构良善,故违制命,准其情状,诚合严

诛。但今朱夏在辰,天道生长,即从明戮,有乖时令。谨按《月令》:'夏行秋令,则

丘隰水潦,禾稼不熟。'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

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许至秋分,则知恤刑之规,冠于千

载;哀矜之惠,洽乎四海。'‘中宗纳坚所奏,遂令决杖,配流岭表。

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兵以击姚州西贰河蛮,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坚以蛮夷

生梗,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独建议以为不便。睿宗不从,令

知古发剑南兵往筑城,将以列置州县。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

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嵩路由是历年不通。

坚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坚以与羲近亲,固辞机密,乃转太子詹事,谓人曰:“非敢求

高,盖避难也。”及羲诛,坚竞免坐累。坚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

等,凡七入书府,时论美之。十七年卒,年七十余,赠太子少保,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徐坚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此才识,走避不得走避:逃跑躲避。

B.哀矜之惠,洽乎四海哀矜:怜悯慎重。

C.遂令决杖,配流岭表决杖:处以杖刑。

D.坚多识典故典故:典制掌故。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

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

B.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

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

C.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

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I/伏愿详依国典

D.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

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坚博识多闻,富有才华。他年少时博览经史,担任判官时被委以起草表奏的重

任;他参与修撰格式、氏族以及国史等,七次进入书府,受到时论赞美。

B.徐坚为人正直,敢于进谏。当时韦月将因得罪武三思受其诬陷而被皇上下令处死,

徐坚上表进谏,认为皇上在夏季行刑不合时令,皇上最终采纳了他的表奏。

C.徐坚思虑周全,很有远见。李知古出兵攻打姚州西贰河蛮,等到他们归降以后,又

修筑城池,征收重税。徐坚认为不妥,后来果然李知古被杀,蛮众反叛。

D.徐坚洁身自好,主动避嫌。他的妻子是当时侍中岑羲的妹妹,但他没有因此而求取

高位,而是坚决辞去机要职务;后来岑羲被杀,他没有受到牵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

(2)坚以蛮夷生梗,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

第5题: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及善,洛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率军与君廓偕来,拜君愕大将

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辉山,死

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

宫,命宫臣掷倒,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太子谢

之。高宗闻,赐绢百匹。除右干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

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召为卫尉卿。垂

拱中,历司属卿。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拜春官尚书。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

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

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

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

曰:“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

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绝元恶,且摇乱

胎祸,忧未既也。”后纳之。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

安群臣。

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

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高,不宜侍游燕,但检校阁中。”遂乞骸骨,

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

葬乾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子谢之谢:道歉,谢罪

B.密赞其谋赞:辅助

C.时二张怙宠怙:依仗

D.及善以父死事死:使…死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及善有大臣节的一组(3分)()

①与高丽战驻炸山,死于阵②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

③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④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

⑤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⑥及善数裁抑之

A.①②④B.②④⑥C.①③⑤

D.②③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及善因为父亲为国捐躯的军功被授予朝散大夫,并袭邢国公爵。

B.皇太子李弘提拔王及善做了左奉裕率。后来高宗又提升他任三品要员,特许

他佩带大横刀在身边侍卫。

C.王及善认为来俊臣胡作非为,滥杀无辜,是祸乱的元凶,必须予以严惩。武

后采纳了他的建议。

D.二张由于受武后厚宠,在侍宴时全然没有做臣子的礼节,王及善多次指责他

们,武后很生气,便罢了他的职。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5

分)

(2)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5分)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课内古文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

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

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

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

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未至身,

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怨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

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

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

“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

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道谢。

D.图穷而匕首见穷:穷尽。

10.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秦王必说见臣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秦王还柱而走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11.对下列句子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②群臣侍殿上者

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④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第10题: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11―16题。

长安完盛之时,有一道术人,称得丹砂之妙,颜为弱冠,自言三百余岁。京都人甚慕

之。至于输货求丹,横经请益(横经,横陈经书。请益,指请教)者,门如市肆。时有

朝士数人造其第,饮啜方酣,有阍者报曰:“郎君从庄上来,欲参觐。”道士作色叱

之。坐客闻之,或曰:“贤郎远来,何妨一见?”道士颦蹙移时,乃曰:“但令入

来。”俄见一老叟,鬓发如银,昏耄低偻,趋前而拜。拜讫,叱入中门,徐谓坐客

曰:“小儿愚酸(呆),不肯服食丹砂,以至于是。都未及百岁,枯槁如斯,常己斥于

村墅间耳。”坐客愈更神之。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乃云:“低偻者即其父也。”好

道术者受其诳惑,如斯婴孩矣。(王仁裕《玉堂闲话》)

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称得丹砂之妙称:声称。B.时有朝士数人造其第造:至上

C.坐客愈更神之神:以为神。D.后有人私诘道者亲知诘:审问。

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如弱冠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因此,“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

年纪。

B.至于输货求丹输货:运送财物。

C.欲参觐参觐:拜见。

D.道士颦蹙颦蹙:皱眉着急。

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13.①门如市肆②作色叱之()

A.①门前像市中店铺一样②变了脸色呵斥他

B.①门前像市场一样②变了脸色呵斥他

C.①门前像市场一样②做出样子呵斥他

D.①门前像市中店铺一样②做出样子呵斥他

14.①但令入来②昏耄低偻()

A.①但是命令进来②年老糊涂而驼背B.①只是让他进来②年老糊涂而驼背

C.①只是让他进来②头昏年老而驼背D.①但是命令进来②头昏年老而驼背

15.好道术者受其诳惑,如斯婴孩矣。()

A.喜欢道术的人接受他的狂言迷惑,像这种小孩子一样了。

B.喜欢道术的人接受他的狂言迷惑,像他的小孩子一样了。

C.喜欢道术的人受到他欺骗迷惑,像这种小孩子一样了。

D.喜欢道术的人受到他欺骗迷惑,像他的小孩子一样了。

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道士面容显得很年轻,自言三百余岁,因而京都很多人不惜财物来求他那可长生不

老的丹砂,并向他请教。

B.几个朝士到道士住宅时,道士自己饮酒喝茶正酣,守门人报说道士之子求见,道士

作色叱之,坐客劝说他才答应一见。

C.一白发老者入前而拜道士,道士叱之入中门。道士后对坐客说,这是他的小儿,因

不服丹药才这般衰老。

D.坐客更加把道士当成神了。后来有人私下问了道士的亲朋,才知道那个驼背的老人

就是他的父亲。

第11题: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顺之生有异禀,束发即洽贯群籍。年二十三,嘉靖八年会

试第一,改庶吉士。座主张璃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固辞,乃调兵

部主事。

倭蹒江南。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为南京兵部主事•出核蓟镇兵员,还报缺伍三

万有奇,且条奏九事。寻命往浙江视师,与胡宗宪协谋讨贼。顺之以御贼之上策,当

截之于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

七百里。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师邀之海外,斩首或一百二

十,沉其舟十三。擢太仆少卿。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顺之闻贼犯江北,急

令总兵官卢镇拒三沙,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于姚家荡。贼窘,

退巢庙湾。顺之薄之,杀伤相当。遂欲久围困之,顺之以为非计。摩兵薄其营,以火

抱攻之,不能克。三沙又屡告急,顺之乃复援三沙,督獴、显进击,再失利。顺之

愤,亲跃马布阵。贼构高楼以望官军,见顺之军整,坚壁不出。显请退师,顺之不

可,持刀直前,去贼营百余步。链、显惧失利,固请顺之还。时盛暑,居海舟两月,

大不适,返太仓。李遂改官南京,即擢顺之右佥都御史,代遂巡抚。顺之疾甚,以兵

事棘,犹不辞。渡江,贼已为遂等所灭。

顺之学无所不窥。于天文、乐律、地理、兵法,莫不究极原委。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

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又闻良知说于王畿,闭户兀坐,期月忘

寝,多有所得。为文,沈洋纤折有大家之风。生平苦节自厉,辍扉为床,不饰祸褥。

(选自《明史•唐顺之传》,有删节)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纵:放任

B.贼窘,退巢庙湾巢:驻扎

C.顺之疾甚疾:痛恨

D.辍扉为床,不饰祸褥辍:拆除

13、结合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B.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C.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D.尽取古今载籍/剖裂补缀/区分部居/为六编传/于世学者/不能测其奥也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顺之十五岁左右就博览群书,而且融会贯通。二十三岁时,在会试中得了第一,

改任翰林院庶吉士。

B.倭寇的船队停泊在崇明和三沙,唐顺之率领水军,把倭寇引到外海予以全部歼灭,

斩杀了一百二十个敌人,击沉十三艘敌船。

C.在姚家荡和三沙两战之后,由于李遂被调往南京任职,唐顺之就被提升为右佥都御

史,代替李遂任凤阳巡抚。

D.唐顺之向王畿学习良知学说,他关起门来,专心致志,静坐思考,整整一个月忘记

睡觉,获得不少心得。

15、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

⑴出核蓟镇兵员,还报缺伍三万有奇,且条奏九事。

⑵遂欲久围困之,顺之以为非计。

第12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13—17题。(每题3分,共15分)

吴太宰融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

也。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耻其计谋不用,乃反怨

望。而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徒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今王

自行,悉国中武力以伐齐,而子胥谏不用,因辍谢,详病不行。王不可不备,此起祸

不难。且豁使人微伺之,其使于齐也,乃属其子于齐之鲍氏。夫为人臣,内不得意,

外倚诸侯,自以为先王谋臣,今不见用,常鞅鞅怨望。愿王早图之。"吴王曰:“微

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

S:“嗟乎!谗臣融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

于先王几不得立。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

者。”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

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到死。一一《史记•伍子胥列传》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猜贼:猜忌狠毒

B.其怨望恐为深祸也怨望:怨恨情绪

C.子胥耻其计谋不用耻:羞耻、羞辱

D.吴太宰豁既与子胥有隙隙:隔阂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王卒伐之而有大功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B.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作《师说》以贻之

C.且豁使人微伺之不知日之入

D.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在《史记•伍子胥列传》中,司马迁着重记述了伍子胥为报杀父之仇,弃小义而灭

大恨的事迹。司马迁饱蘸笔墨。略貌取神,立体化地突出了伍子胥的精神风貌。

B.他被赐死前对门客说的一番话,是预言,是现实,是政治远见,是身遭诬害的愤

慨,也是对吴王昏庸的憎恨。这使伍子胥的形象达到了新的高度。

C.伍子胥是智勇双全的人物。他为吴国率兵打仗,为吴王称霸一时,立下了汗马功

劳。

D.伍子胥是春秋末期吴国的大夫和军事家。选文叙述了夫差听信太宰伯豁谗言,称伍

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亲自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的事实。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若既得立,欲分吴国予我,我顾不敢望也。然今若听谀臣言以杀长者。(3分)

17、断句:(3分)

谗臣篇为乱矣王乃反诛我我令若父霸自若未立时诸公子争立我以死争之于先王几不得

第13题:文言文阅读(4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小题。

(-)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

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

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堪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

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

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

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

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

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5分)

(1)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

(2)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4)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5)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群臣怪之

A.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B.非有诏不得上

C.断其左股

D.箕踞以骂曰

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秦王方还柱走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D.轲自知事不就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

A.燕王拜送于庭

B.群臣侍殿上者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客有吹洞箫者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3分)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3分)

(二)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

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

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铁归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

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铁,歌曰:“长锲归乎,出无车!”左右皆笑

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铁,歌曰:“长锲归乎,无以为家!”左右

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

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日:

“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铁归'者也!"孟尝

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是,愦于

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合券。券遍合,

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何疾

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

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

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

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

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日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

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选自《古文观止•冯谖客孟尝君》)

[注]①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贵族,齐渭王时任齐国的国相。他以好养士而著名。

与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一起并称为“战国四公子”。?责:通

“债”,债券。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A.食以草具食:粮食

B.谁习计会习:熟悉、懂得

C.请而见之,谢曰谢:道歉

D.于是约车治装治:备办、整理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是(3分)

A.①左右以君贱之也②左右以告

B.①乃歌夫‘长锲归'者也②乃臣所以为君市义

C.①因烧其券②孟尝君怪其疾

D.①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②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A.冯谖经人介绍成为孟尝君的门客,未表现出任何才能却一再要求提高自己的待遇,

孟尝君对他则有求必应。

B.冯谖“市义”的目的是求得百姓的拥护,巩固孟尝君在薛地的地位,客观上也减轻

了百姓的负担。

C.冯谖烧了债务凭证,回后告诉孟尝君说,他把那些债券都给烧了,但却为孟尝君争

取了当地老百姓的民心。孟尝君对他这种做法很不高兴,责怪他的自作主张,

D.冯谖具有非凡的才智,但他到孟尝君门下做门客之初的不断索取待遇,目的是检验

自己准备辅佐的人到底是不是真的胸怀宽广、礼贤下士。

10.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

(3分)

A.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

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B.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

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C.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

老携幼/迎君道中

D.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

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3分)

(2)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3分)

三)

12.儒家所提倡的孝道在华人地区影响深远,时至今日,依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请

结合下面两则《论语》选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简述你对“孝”的看法。(4分)

(1)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

以别乎?

(2)子夏问孝。子曰: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

劳;有酒食,先生馔,曾

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第14题:阅读《游褒禅山记》选段,完成下列各题。(10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

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

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往往有得得,心得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C、非常之观观,景观D、无物以相之相,相信

6、对选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选文部分主要写游山的心得,先写游山洞的心得,再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

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B.作者认为要观赏到“非常之观”,必须要有志向,要有能力毅力,还要有所凭借和

帮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做了赞扬,但是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作者觉得

很遗憾。

D.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

有什么指的后悔的。

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其孰能讥之乎?(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分)

第15题:

第16题:文言文阅读

(甲)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

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

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

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乙)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

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

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惟道之

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

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1.在下面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A.甲中的“是故”与甲中的“所以”同义

B.甲中的“是故”与乙中的“是故”同义。

C.甲中的“吾从而师之”中的“而”与乙中的“行之而不以为耻”中的“而”用法和

意义相同。

D.甲文中的“贵”“贱”与乙文中的“贤”“不肖”同义。

2.对“夫子贤之”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很尊敬孔文子。B.孔子认为他是贤能的人。

C.孔文子认为他有贤才。D.那您很尊敬他了。

3.上面两段文字阐述的观点基本相同,对这个相同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都强调了古今求学的人都必须有老师。

B.都说明了古代圣人是不耻下问的,而圣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要不耻下

问。

C.都强调有了疑难问题要“问”,而问的对象不必管他贵贱,而只看他是否懂

“道”。

D.都批判了那种以问为耻的作风。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第17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李娇传

李矫,赵州赞皇人,早孤,事母以孝闻。为儿童时,梦有神人遗之双笔,自是渐有学

业。弱冠举进士,累转监察御史。时岭南邕、严二州首领反叛,发兵讨击,高宗令娇

往监军事。娇乃宣朝旨,特赦其罪,亲入猿洞以招谕之,叛者尽降,因罢兵而还,高

宗甚嘉之。累迁给事中,时酷吏来俊臣构陷狄仁杰、李嗣真、裴宣礼等三家,奏请诛

之,则天使矫与大理少卿张德裕、侍御史刘宪覆其狱。德裕等虽知其枉,惧罪,并从

俊臣所奏。娇曰:“岂有知其枉滥而不为申明哉!孔子曰:'见义不为,无勇

也。,“乃与德裕等列其枉状,由是忤旨,出为润州司马。诏入,转凤阁舍人。则天

深加接待,朝廷每有大手笔,皆特令娇为之。

中宗即位,矫以附会张易之兄弟,出为豫州刺史。睿宗即位,出为怀州刺史,寻以年

老致仕。初,中宗崩,娇密表请处置相王诸子,勿令在京。及玄宗践祚,宫内获其

表,以示侍臣。或请诛之,中书令张说曰:“娇虽不辩逆顺,然亦为当时之谋,吠非

其主,不可追讨其罪。”上从其言,乃下制曰:“事君之节,危而不变,为臣则忠,

贰乃无赦。赵国公李蟒,不知逆顺,状陈诡计,朕亲览焉。以其早负辞学,累居台

辅,忍而莫言,特掩其恶。寻起为庐州别驾而卒。有文集五十卷。

(节选自《旧唐书•李矫传》)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1)梦有神人遗之双笔(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1)高宗甚嘉之(2)余嘉其能行古道

C.(1)并从俊臣所奏(2)吾从而师之

D.(1)及玄宗践祚(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1)皆特令娇为之(2)皆在衽席之下

B.(1)岂有知其枉滥而不为申明哉(2)吾尝终日而思矣

C.(1)自是渐有学业(2)游于是乎始

D.(1)宫内获其表(2)其皆出于此乎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蟒“善于临机处事”和“正直守义”的一组是

()

A.(1)矫乃宣朝旨,特赦其罪,亲入獴洞以招谕之。

(2)娇日:“岂有知其枉滥而不为申明哉!孔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B.(1)德裕等虽知其枉,惧罪,并从俊臣所奏。

(2)乃与德裕等列其枉状,由是忤旨,出为润州司马。

C.(1)中宗即位,矫以附会张易之兄弟,出为豫州刺史。

(2)事君之节,危而不变,为臣则忠,贰乃无赦。

D.(1)初,中宗崩,蟒密表请处置相王诸子,勿令在京。

(2)然亦为当时之谋,吠非其主,不可追讨其罪。

16.翻译。

3)乃与德裕等列其枉状,由是忤旨,出为润州司马。(4分)

(2)睿宗即位,出为怀州刺史,寻以年老致仕(3分)

(3)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3分)

第18题: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

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锢鹿城。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

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日:“吾闻秦军围赵王于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

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日:“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

弊;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

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

者,皆斩之。”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

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且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

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

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懵服,莫敢枝梧。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

军。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

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

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

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

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

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战胜则兵罢罢,通"疲”

B.故不如先斗秦、赵斗,使……相斗

C.立羽为假上将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