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7第07讲氨和氨盐必备知识必备知识1.氨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电子式结构式空间构型密度色态味水溶性三角锥形,键角107°18′,极性分子。比空气小无色强烈刺激性气味气体,易液化极易溶于水(1∶700)NH3NH3与水反应氨水(呈碱性)与酸反应还原性、(1)氨气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NHeq\o\al(+,4)+OH-,氨气溶于水得氨水,氨水中含有的粒子有NH3·H2O、NH3、H2O、NHeq\o\al(+,4)、OH-、H+。氨水为可溶性一元弱碱,易挥发,不稳定,易分解:NH3·H2Oeq\o()NH3↑+H2O。(2)氨气与酸的反应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其现象为有白烟生成,将浓盐酸改为浓硝酸,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化学方程式:HCl+NH3=NH4Cl、NH3+HNO3=NH4NO3。(3)与盐溶液的反应如过量氨水与AlCl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3NH3·H2O=Al(OH)3↓+3NHeq\o\al(+,4)。(4)氨气的还原性①氨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4NH3+5O2eq\o(=,\s\up7(催化剂),\s\do5(△))4NO+6H2O。②氨气在纯氧中燃烧4NH3+3O2(纯氧)2N2+6H2O③氨与氯气的反应2NH3+3Cl2=N2+6HCl8NH3+3Cl2=N2+6NH4Cl④氨气与氧化铜的反应2NH3+3CuO3Cu+N2+3H2O⑤氨气与氮氧化物的反应4NH3+6NO5N2+6H2O(用氨清除NO)8NH3+6NO27N2+12H2O注意:①NH3是中学化学中唯一的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在推断题中作为解题突破口。②氨水呈碱性,属于一元弱碱溶液,计算氨水的浓度时,溶质按NH3进行计算。3.实验室制取氨气4.其他制取方法方法化学方程式(或原理)发生装置加热浓氨水NH3·H2Oeq\o()NH3↑+H2O浓氨水+固体NaOH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且OH-浓度的增大有利于NH3的生成浓氨水+固体CaOCaO与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反应放热,促使氨水分解。化学方程式NH3·H2O+CaO=NH3↑+Ca(OH)25.氨的用途化工原料,用于制硝酸、铵盐、纯碱、尿素,用作制冷剂。6.铵盐(1)物理性质: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都易溶于水。(2)化学性质①受热分解(不稳定性)NH4Cl受热分解:NH4Cleq\o(=,\s\up7(△))HCl↑+NH3↑。NH4HCO3受热分解:NH4HCO3eq\o(=,\s\up7(△))NH3↑+CO2↑+H2O。②与强碱反应(如NaOH)稀溶液不加热:NHeq\o\al(+,4)+OH-=NH3·H2O。浓溶液或加热:NHeq\o\al(+,4)+OH-eq\o(=,\s\up7(△))NH3↑+H2O。③铵盐溶于水易水解:NHeq\o\al(+,4)+H2ONH3·H2O+H+。(3)NHeq\o\al(+,4)的检验eq\x(待检物)eq\o(→,\s\up7(强碱),\s\do5(△))eq\x(无色气体)eq\o(→,\s\up7(湿润红色),\s\do5(石蕊试纸))eq\x(试纸变蓝)eq\o(→,\s\up7(结论))eq\x(有NH\o\al(+,4))7.特别提醒(1)制氨时,选用的铵盐及碱都有一定的要求。选铵盐时,不选(NH4)2CO3、NH4HCO3、NH4NO3等,因它们受热易分解,使产生的NH3中混有较多的杂质气体,另外NH4NO3易爆炸;选碱时,用Ca(OH)2而不用NaOH或KOH,因NaOH、KOH具有吸湿性,易结块,不利于产生氨气,且在高温下均能腐蚀玻璃。(2)干燥氨气不能用浓硫酸,也不能用无水CaCl2(8NH3+CaCl2=CaCl2·8NH3),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氨气。易混易错点易混易错点1.喷泉实验的原理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2.形成喷泉的类型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能形成喷泉的气体和液体。气体HClNH3CO2、Cl2、SO2、H2SNO2NO、O2、(4∶3)NO2、O2(4∶1)吸收剂水、NaOH溶液水NaOH溶液水水水3.喷泉实验的发散装置及操作方法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实验,其本质是形成压强差而引发液体上喷,以教材中的装置(发散源)可设计如图所示的多种不同的装置和采用不同的操作(如使气体溶于水、热敷或冷敷、生成气体等)来形成喷泉。设计说明:装置(Ⅰ)改变了胶头滴管的位置,胶头滴管挤入少量水于试剂瓶中,即可使少量溶液沿导管进入烧瓶中,导致大量的NH3溶解,烧瓶内形成负压而产生喷泉。装置(Ⅱ)省去了胶头滴管,用手(或热毛巾等)捂热烧瓶,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或用浸冰水的毛巾“冷敷”烧瓶,使水进入烧瓶中,瓶内氨气溶于水)。装置(Ⅲ)在水槽中加入能使水温升高的物质致使锥形瓶内酒精因升温而挥发,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喷泉。装置(Ⅳ)向导管中通入一定量的H2S和SO2,现象为有淡黄色粉末状物质生成,瓶内壁附有水珠,NaOH溶液上喷形成喷泉。装置(Ⅴ)打开①处的止水夹并向烧瓶中缓慢通入等体积的HCl气体后关闭该止水夹,等充分反应后再打开②处的止水夹,观察到先有白烟产生,后产生喷泉。装置(Ⅵ)中,挤压胶头滴管,然后打开导管上部的两个活塞,则在右面烧瓶出现喷烟现象,再打开导管下部活塞,则可产生双喷泉。4.喷泉实验产物的浓度计算关键是确定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标准状况下的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后物质的量浓度:(1)HCl、NH3、NO2气体或它们与其他不溶于水的气体混合时:溶质的物质量浓度为eq\f(1,22.4)mol·L-1。(2)当是NO2和O2的混合气体且体积比为4∶1时,c(HNO3)=eq\f(1,28)mol·L-1。5.注意与NH3相关的四点注意事项(1)NH3是中学化学中唯一的碱性气体,可在推断题中作为解题的突破口,确定NH3的存在。氨与酸反应的实质是NH3与H+结合形成NHeq\o\al(+,4)。氨几乎能与所有的可溶性酸反应生成盐。(2)氨水的成分是三分子:NH3、NH3·H2O、H2O;三离子:NHeq\o\al(+,4)、OH-、H+,氨水呈弱碱性。计算氨水浓度时,溶质视为NH3。(3)吸收氨气(或HCl)时要注意防止倒吸。可用于吸收氨气(或HCl)并能防倒吸的常用装置为(4)铵盐受热都能分解,但不是都产生NH3,如NH4NO3受热分解生成N2O和H2O。6.含氮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1)歧化——同一物质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在同一反应中既升高又降低。如:3NO2+H2O=2HNO3+NO2NO2+2NaOH=NaNO3+NaNO2+H2O(2)归中——不同物质中同一元素的不同化合价在同一反应中只靠拢。如:6NO+4NH3eq\o(=,\s\up7(△))5N2+6H2ONO2+NO+2NaOH=2NaNO2+H2O细细剖精析·易混不混·易错不错1.将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有白烟产生吗?为什么?【细剖精析】没有,浓硫酸难挥发。2.固态NH4Cl受热变成气体,气体遇冷又变为固态NH4Cl;固态碘受热变成蒸气,蒸气遇冷又变成固态碘,这两种现象的本质是否相同?请说明判断的理由。【细剖精析】不相同。NH4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NH3和HCl,发生了化学变化;固态碘受热升华成为碘蒸气,是物理变化。3.液氨和氨水有哪些区别?请完成下列表格。【细剖精析】液氨氨水形成NH3液NH3溶于水物质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微粒种类NH3NH3、NH3·H2O、H+、H2O、NHeq\o\al(+,4)、OH-存在条件常温常压下不能存在常温常压下可存在4.(1)现有1mol·L-1的氨水,则该溶液中NH3·H2O浓度是1mol·L-1吗?为什么?(2)为什么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两支玻璃棒靠近时会产生白烟?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两支玻璃棒靠近时是否也产生白烟?【细剖精析】(1)不是。溶液中NH3、NHeq\o\al(+,4)、NH3·H2O的浓度和为1mol·L-1。注意通常认为氨水中的溶质是NH3。(2)浓氨水和浓盐酸均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NH3和HCl在空气中相遇,反应生成NH4Cl固体小颗粒,即为白烟。浓硫酸没有挥发性,故不可能形成白烟。对点训练对点训练1.下列关于氨及铵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铵盐都是易溶于水的离子化合物B.氨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的溶解性和还原性C.工业上可用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氨气D.铵盐发生分解时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答案】B【解析】A.铵盐都离子化合物,且都是易溶于水的,故A正确;B.氨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的溶解性,极易溶于水,不能体现氨的还原性,故B错误;C.工业上可用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氨气,故C正确;D.铵盐发生分解时可能生成氮气,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B。2.下列关于氨气、氨水和铵盐的叙述正确的是A.NH3易液化,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B.实验室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氨气C.氨水中只含有NH3和H2O两种分子 D.铵盐较稳定,不怕风吹雨打日晒,可露天贮存【答案】A【解析】A.氨气易液化,液氨气化时吸收热量,使周围环境得温度降低,常用作制冷剂,故A正确;B.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故B错误;C.氨水中含有的分子有氨气、水和一水合氨,共有3种,故C错误;D.铵盐是易溶于水的无色晶体,受热易发生分解反应,所以不能风吹雨打日晒,不能露天贮存,故D错误;故选A。3.关于铵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所有铵盐中,氮元素化合价都是3价②所有铵盐都溶于水③铵态氮肥不宜跟草木灰混合使用④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⑤铵盐都能与碱反应,不能与酸反应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答案】B【解析】①所有铵盐中,氮元素化合价不一定都是-3价,如NH4NO3中,N的化合价除了-3,还有+5,①错误;②所有铵盐都溶于水,②正确;③铵态氮肥含有,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K2CO3,水解显酸性,会和水解产生的OH结合生成NH3·H2O,一水合氨不稳定,易分解生成NH3,降低肥效,③正确;④铵盐一般由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含有离子键,是离子化合物,④正确;⑤铵盐中的可以与OH结合,因此都可以与碱反应,但是某些铵盐也可以与酸反应,如NH4HCO3,可与酸反应,⑤错误;综上②③④正确,故答案选B。4.对于铵盐的描述都正确的是①都溶于水
②都是白色晶体
③都有刺激性气味
④加热后都有放出
⑤与碱混合后加热都有放出
⑥都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A.全部 B.①②⑤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答案】C【解析】①铵盐都易溶于水,故①正确;②铵盐都是白色晶体,故②正确;③所有铵盐为固体,不具有氨的刺激性气味,故③错误;④大多数铵盐分解生成氨气,部分铵盐分解生成氮气或者其他氮的化合物,故④错误;⑤铵盐中铵根离子能与碱反应,受热放出氨气,故⑤正确;⑥铵盐不一定显碱性,如氯化铵显酸性,不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⑥错误;故选C。5.以下不是所有铵盐的通性的是A.均为固体、能溶于水 B.都可分解放出氨气C.都能与碱反应,且均放出氨气 D.都是离子化合物【答案】B【解析】A.所有铵盐都是固体,均易溶于水,A正确;B.不是所有铵盐都可分解放出氨气,比如硝酸铵受热分解可能会有N2O生成,B错误;C.所有铵盐都含有,能与碱反应,且均放出氨气,C正确;D.所有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D正确;答案为B。6.下列有关铵根离子(NH)或铵盐的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溶液中NH和OH在加热时可生成NH3B.铵盐受热分解均有生成NH3放出C.铵盐均易溶于水D.铵盐属于离子化合物【答案】B【解析】A.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和水,A叙述正确;B.大多数铵盐受热分解为酸和氨气,部分铵盐受热分解不产生氨气,B叙述错误;C.铵盐都易溶于水,C叙述正确;D.铵盐中铵根和酸根之间以离子键结合,属于离子化合物,D叙述正确;答案为B。7.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所有铵盐中的N均呈价②所有铵盐都溶于水③铵态氮肥不宜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④铵盐都是离子化合物⑤铵盐都能与碱反应,不能与酸反应⑥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⑦向溶液中加入NaOH浓溶液共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⑧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A.①③④ B.②③④⑦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答案】B【解析】①铵盐中,氮元素化合价不一定都是价,如中,N的化合价除了价,还有价,①错误;②所有铵盐都溶于水,②正确;③铵根离子能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因此铵态氮肥不宜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③正确;④铵盐一般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含有离子键,是离子化合物,④正确;⑤某些铵盐也可以与酸反应,如,⑤错误;⑥硝酸铵在某条件下分解不生成氨气,,⑥错误;⑦向溶液中加入NaOH浓溶液共热时,会发生反应产生氨气和水,,⑦正确;⑧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加热法分离,不是升华法,⑧错误;上述分析可知叙述中正确的有②③④⑦,B正确;故选B。8.如图所示,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后,原来U形管内两端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些,左边的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糖 B.氯化钠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答案】C【解析】A.糖放入水中,容器内温度不变,压强不变,液面不发生变化,A错误;B.氯化钠溶于水,容器内温度不变,压强不变,液面不发生变化,B错误;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容器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右边液面降低,左边液面上升,C正确;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使容器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右边液面上升,左边液面下降,D错误;故选C。9.用酒精灯给装有少量下列固体的试管加热,试管底部固体能完全消失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A.受热分解得到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因此试管里面有固体剩余,A不符合;B.受热分解得到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试管里面有固体剩余,B不符合;C.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又结合生成氯化按固体析出在试管壁上、因此试管底部无固体剩余,C符合;D.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因此试管里面有固体剩余,A不符合;答案选C。10.下列关于氨和铵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下图的锥形瓶中加入NH4HCO3与稀盐酸可产生喷泉B.检验铵盐中含有的操作是取少量某盐放入试管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C.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H3D.NH4Cl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答案】A【解析】A.碳酸氢铵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二氧化碳和水,若锥形瓶中加入的混合溶液没过导气管下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使瓶内气体压强增大,产生足够的压强差,可以把锥形瓶中的液体压入烧瓶中,形成喷泉,故A正确;B.检验铵盐中含有铵根离子的操作是取少量某盐放入试管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共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是否有氨气生成,故B错误;C.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但产物不一定有氨气,如硝酸铵受热分解生成一氧化二氮,不生成氨气,故C错误;D.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氯化钠受热不分解,用加热法可以分离氯化铵和氯化钠固体混合物,氯化铵受热分解是化学变化,而升华为物理变化,故分离方法不是升华法,故D错误;故选A。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雷雨天气时空气中能生成少量的氮氧化物B.实验室用氯化铵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混合制取氨气C.铵盐易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受热不易分解D.O2、NO、NO2都能用浓硫酸干燥,且通常情况下能大量共存【答案】A【解析】A.在自然放电作用下,空气中的N2和O2会反应生成NO,NO可与O2继续反应转化为NO2,A正确;B.实验室采用加热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制取NH3,B错误;C.铵盐化学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C错误;D.NO2极易溶于浓硫酸,与浓硫酸反应,故不能用浓硫酸干燥NO2,且NO与O2反应生成NO2,即NO与O2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故答案选A。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足量SO2与少量氢氧化钠可生成亚硫酸氢钠B.NH4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C.浓H2SO4能使蔗糖变黑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只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D.浓硝酸见光或者受热分解可产生二氧化氮【答案】C【解析】A.足量SO2通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中,起初生成亚硫酸钠,继续通入SO2,亚硫酸钠可与SO2、H2O再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A正确;B.NH4HCO3为挥发性酸的铵盐,热稳定性差,受热易分解为NH3、CO2和H2O,B正确;C.浓H2SO4使蔗糖变黑,说明发生了碳化作用,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C不正确;D.浓硝酸具有不稳定性,见光或者受热时都能发生分解,产生二氧化氮气体、水及氧气,D正确;故选C。13.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做喷泉实验B.验证Cu与浓硝酸反应的热量变化C.验证易溶于水D.比较NaCl和热稳定性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二氧化硫能与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烧瓶中气体的物质的量迅速减小,气体压强迅速减小,形成内外压强差,从而形成喷泉,故A正确;B.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由U形管中液面左低右高可知,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使试管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故B正确;C.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烧瓶中,极易溶于水的氨气溶于水,烧瓶中的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气球会立刻膨胀起来,故C正确;D.由图可知,盛有氯化铵的大试管直接受热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氨气,氯化氢和氨气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使溶液变浑浊,小试管没有直接受热,则验证氯化钠和氯化铵的稳定性强弱时,应将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放置位置互换一下,故D错误;故选D。14.氮元素被氧化的反应是A.工业合成氨 B.实验室检验C.常温下浓硝酸使铁钝化 D.闪电时空气中产生NO【答案】D【解析】A.工业上是用N2与H2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合成氨,在该反应过程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A不符合题意;B.实验室检验的方法是将铵盐与碱共热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NH3,根据NH3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检验,在这个过程中元素化合价不变,因此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C.常温下浓硝酸使铁钝化,是浓硝酸将铁氧化为Fe3O4,浓硝酸中的N得到电子被还原为NO2气体,氮元素发生的是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D.闪电时空气中N2与O2在电火花作用下产生NO,N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D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D。15.下列是对某溶液多次取样进行离子检验的方法和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与NaOH溶液共热,产生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存在NHB.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C.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无味的气体,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D.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存在SO【答案】D【解析】A.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酸性气体,某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不可能产生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酸性气体,A项错误;B.与AgNO3溶液反应能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有Cl、等,B项错误;C.碳酸氢根离子也可以和盐酸反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原溶液中也可能有,C项错误;D.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其中没有银离子,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存在SO,因为硫酸钡是白色难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D项正确;故选D。16.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表述正确的是A.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浑浊,则样品含有B.加入盐酸无现象后,再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样品中含有C.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则样品中含有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则样品中含有Ca2+或Ba2+【答案】B【解析】A.该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则样品可能含或,故A错误;
B.加入盐酸无现象,排除了银离子的干扰,再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原溶液一定有,故B正确;
C.检验氨气的试纸出错,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才说明含有,故C错误;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可能为BaCO3、CaCO3、MgCO3等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可能有Mg2+,不一定就是钙离子或钡离子,故D错误;
故选:B。17.为了证明NH4Fe(SO4)2·12H2O(硫酸铁铵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Fe3+、SO和H2O,下列实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已知:Fe3++KSCN溶液呈血红色)A.取少量硫酸铁铵晶体放入试管,加热,试管口有液体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结晶水B.硫酸铁铵晶体溶于水,得黄色溶液,滴入2滴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Fe3+C.硫酸铁铵晶体溶于水,加少量稀硝酸,无现象;再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SOD.取少量硫酸铁铵晶体放入试管,加浓NaOH溶液并加热,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答案】C【解析】A.结晶水合物加热易失去结晶水,取少量硫酸铁铵晶体放入试管,加热,试管口有液体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结晶水,故A正确;B.Fe3+遇KSCN溶液变血红色,硫酸铁铵晶体溶于水,得黄色溶液,滴入2滴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Fe3+,故B正确;C.硫酸铁铵晶体溶于水,加少量稀硝酸,无现象;再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可能是硫酸钡或氯化银,所以不能证明晶体的成分中一定含有SO,故C错误;D.NH遇OH加热放出氨气,取少量硫酸铁铵晶体放入试管,加浓NaOH溶液并加热,试管口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可证明晶体的成分中含有NH,故D正确;选C。18.如图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然后打开止水夹。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Cl2(饱和食盐水)无色喷泉 B.NH3(H2O含石蕊)蓝色喷泉C.HCl(H2O含石蕊)红色喷泉 D.SO2(NaOH溶液)无色喷泉【答案】A【解析】A.因NaCl溶液抑制Cl2的溶解,则挤压胶管的胶头,气压变化不明显,则不会形成喷泉,故A错误;
B.因氨气极易溶于水,则挤压胶管的胶头,使烧瓶中的气压减小,且小于外界大气压,则形成喷泉,又因氨水溶液显碱性,石蕊遇碱变蓝,故形成蓝色喷泉,故B正确;
C.氯气与水反应生成酸,石蕊遇酸变红,可形成红色喷泉,故C正确;
D.因S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生成盐和水,溶液为无色,则挤压胶管的胶头,使烧瓶中的气压减小,且小于外界大气压,则形成无色喷泉,故D正确;
故选:A。19.下列图示实验(部分夹持装置省略)正确的是
A.图A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B.图B可用于制备NaHCO3C.图C可用于浓硫酸的稀释D.图D可用于证明能否溶于水或与溶液反应【答案】D【解析】A.图A中,硫酸亚铁溶液无法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所以不能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故A错误;B.向饱和氨盐水中通二氧化碳制取,故B错误;C.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沿器壁倒入水中,故C错误;D.若能溶于水或与溶液反应,则滴入溶液后,气球膨胀,故D正确;选D。20.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用过量氨水吸收工业尾气中的;B.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C.等物质的量的、、三种溶液混合:D.溶液与少量溶液反应:【答案】C【解析】A.氨水过量,反应生成亚硫酸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B.亚铁离子结合OH能力强于铵根离子,溶液少量应生成Fe(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2OH=Fe(OH)2↓,B错误;C.等物质的量的、、三种溶液混合,有一半的氢氧根和氢离子反应,另一半消耗一半的镁离子结合为氢氧化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D.溶液少量,则过量,产物不会有碳酸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错误;选C。21.1943年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其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为已知:NH3极易溶于水生成NH3·H2O,NH3·H2O可电离产生和O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纯碱分类属于盐不属于碱B.流程中先通入CO2再通入NH3可达同样效果C.若实验室进行第③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D.侯氏制碱法制备NaHCO3利用了物质溶解度差异【答案】B【解析】A.纯碱是Na2CO3,属于盐类,A正确;B.CO2溶解度较小,通入水中生成的H2CO3较少,且再通入NH3不易控制生成NH4HCO3,而NH3极易溶于水,通入水中生成NH3·H2O,再通入过量CO2,可以生成NH4HCO3,有利于NaHCO3的析出,因此效果不同,B错误;C.第③步操作是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C正确;D.NaHCO3的溶解度较小,铵盐的溶解度较大,当溶液中Na+和浓度较大时,可以析出NaHCO3固体,因此利用了物质溶解度差异,D正确;故选B。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漂白粉长时间露置空气中会结块变质B.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C.镁燃烧会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造信号弹和焰火D.两根分别蘸有浓硝酸、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会产生白雾【答案】D【解析】A.次氯酸的酸性弱于碳酸,漂白粉长时间露置空气中,漂白粉中的次氯酸钙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导致漂白粉结块变质,故A正确;B.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过氧化钠固体,产生黄色火焰,故B正确;C.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时,会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造信号弹和焰火,故C正确;D.两根分别蘸有浓硝酸、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挥发出的硝酸与氨气反应生成硝酸铵,会产生大量的白烟,故D错误;故选D。23.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氨气 B.制氨气C.收集氨气 D.尾气处理【答案】B【解析】A.氯化铵加热分解生成氨气和HCl,在试管口化合生成氯化铵,不能制备氨气,应选铵盐与碱加热制备,故A错误;B.浓氨水与CaO混合后放热,使氨气逸出,图中固液反应装置可制备氨气,故B正确;C.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导管短进长出可收集氨气,故C错误;D.氨气极易溶于水,应该防倒吸,漏斗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故D错误;故选B。24.NH3的合成开启了工业催化新纪元,为世界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以N2和H2为反应物合成NH3的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表示氢气分子B.过程中有“NH”“NH2”原子团生成C.参加反应的H2与生成的NH3物质的量比为2:3D.反应结束后催化剂的质量增加【答案】B【解析】A.根据合成NH3的微观过程如图可知,表示的是氮分子,故A错误;B.根据合成NH3的微观过程如图可知,过程中有“NH”“NH2”原子团生成,故B正确;C.根据合成NH3的微观过程如图可知,参加反应的H2与生成的NH3物质的量比为3:2,故C错误;D.根据合成NH3的微观过程如图可知,催化剂参加了反应,但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故D错误;答案B。25.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解释A干燥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表面皿中未产生氨气B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NH3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C氯化物溶液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AlCl3溶液D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NH3与盐酸反应产生了NH4Cl固体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NH3与水反应产生NH3∙H2O,NH3∙H2O电离产生OH,使溶液显碱性,能够使红色石蕊试纸变为蓝色,由于试纸上没有水,不能产生OH,因此不能据此判断表面皿中未产生氨气,A错误;B.NH3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铵,由于浓硫酸无挥发性,因此不能看到产生白烟,B错误;C.氯化物溶液变浑浊,说明产生了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该溶液不一定是AlCl3溶液,也可能是MgCl2等溶液,C错误;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的HCl与NH3反应产生NH4Cl白色固体,故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26.根据“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烧杯中换成其他液体无法形成喷泉B.该实验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C.红色喷泉说明氨水显碱性D.烧瓶充满氯气,胶头滴管和烧杯中加入浓碱液也可能形成喷泉【答案】A【解析】A.换成酸溶液,也会和氨气反应,吸收氨气,导致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烧杯内的酸溶液被压入烧瓶形成喷泉,故A错误;B.氨气能形成喷泉,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从而产生压强差,故B正确;C.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氨气溶于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呈碱性,故C正确;D.氯气能与浓碱溶液反应,产生较大压强差,也可以形成喷泉,故D正确;故选A。提升训练提升训练1.下列叙述I和II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叙述I叙述IIANH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NH3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B1己醇的沸点比己烷的沸点高1己醇和己烷可通过蒸馏初步分离CKNO3的溶解度大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NaClDNa在Cl2中燃烧的生成物含离子键NaCl固体可导电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NH3用于设计喷泉实验,是利用了NH3极易溶于水的性质,A项错误;B.1己醇的沸点高于己烷,可通过蒸馏初步分离,符合蒸馏分离的原理,B项正确;C.重结晶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NaCl是利用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C项错误;D.NaCl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但固体离子化合物不易导电,须在溶于水或融融状态下才导电,D项错误;答案选B。2.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ABCD收集NO气体分离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干燥、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证明Cl2易与NaOH溶液反应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NO易与氧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A项不符合题意;B.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都能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法分离,应当用渗析,故B项不符合题意;C.氨气是密度比空气小的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应当用碱石灰干燥,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应当用向下排空气法,尾气吸收用水但是要用防倒吸装置,故C项不符合题意;D.将胶头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挤压进入圆底烧瓶,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气体体积减小,圆底烧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喷泉,利用装置④能证明Cl2易与NaOH溶液反应,故D项符合题意;故正确选项为D3.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用过量氨水吸收工业尾气中的;B.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C.等物质的量的、、三种溶液混合:D.溶液与少量溶液反应:【答案】C【解析】A.氨水过量,反应生成亚硫酸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B.亚铁离子结合OH能力强于铵根离子,溶液少量应生成Fe(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2OH=Fe(OH)2↓,B错误;C.等物质的量的、、三种溶液混合,有一半的氢氧根和氢离子反应,另一半消耗一半的镁离子结合为氢氧化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D.溶液少量,则过量,产物不会有碳酸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错误;选C。4.已知X、Y、Z、M、Q、R皆为前20号元素,其原子半径与主要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是A.X与Y和X与Z组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均含有非极性共价键B.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盐或碱C.M与Y组成的化合物有多种,其中MY2可作为自来水杀菌消毒剂,是一种酸性氧化物D.实验室可以利用R与Y组成的化合物和X与Z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反应来制取X与Z组成的化合物【答案】C【分析】由题意及图,X的主要化合价为+1价,则X为第ⅠA族元素原子,Y的主要化合价为2价,则Y为O,X的半径最小,则X为H,Z的主要价态为+5、3价,则Z为第ⅤA族元素原子,M的主要化合价为+7和1价,则M为Cl,Q的主要化合价为+1价且半径较大,则Q为Na,M的半径小于Q,则M为N,R主要化合价为+2价,半径最大,则R为Ca,据此分析。【解析】A.X为H,Y为O,Z为N,X和Y成的化合物为H2O或H2O2,X和Z形成的化合物为NH3或N2H4,H2O2、N2H4均含有非极性共价键,A正确;B.X为H,Y为O,Z为N,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盐NH4NO3,也可能是碱NH3﹒H2O,B正确;C.Y为O,M为Cl,ClO2可作为自来水杀菌消毒剂,但ClO2不是酸性氧化物,C错误;D.R为Ca,Y为O,X为H,Z为N,R与Y形成的化合物为CaO,X与Z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为氨水溶液,实验室可利用生石灰和氨水反应快速制备NH3,D正确;故答案选C。5.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①②③④A.装置①用滴定法测定盐酸的浓度B.装置②依据单位时间内颜色变化来比较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装置③用于制取无水MgCl2D.装置④可用于合成氨并检验氨气的生成【答案】C【解析】A.NaOH溶液应置于碱式滴定管,A错误;B.H2C2O4和KMnO4的物质的量比分别为10:1,5:1,草酸均过量,KMnO4溶液滴入H2C2O4溶液均看不到颜色变化,B错误;C.在HCl氛围中加热MgCl2·2H2O可抑制MgCl2水解,最终得无水MgCl2,C正确;D.干燥的pH试纸遇氨气无现象,不能检验氨气的生成,D错误。答案选C。6.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以下推断错误的是()A.当X是盐酸时,则F是稀硝酸B.当X是氢氧化钠时,则F可能是稀硝酸C.当X是氢氧化钠时,B跟Cl2反应可能有白烟现象D.当X是氢氧化钠时,B有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答案】A【解析】A.当X是盐酸时,盐酸与硫化钠反应可以生成硫化氢,硫化氢可以和氯气反应生成硫,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经催化氧化可以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盐酸可以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氯化铵与氯化反应可以生成氮气,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因此,F有可能是硫酸或稀硝酸,但是不能确定F是稀硝酸,A错误;B.当X是氢氧化钠时,氢氧化钠可以和铵盐反应生成氨气,则B可能是氨气,C可能是氮气,D可能是一氧化氮,E可能为二氧化氮,故F可能是稀硝酸,B正确;C.当X是氢氧化钠时,B可能是氨气,氨气与Cl2反应可以生成白色晶体氯化铵,故可能有白烟现象,C正确;D.当X是氢氧化钠时,B可能是硫化钠,硫化钠有较强的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正确。综上所述,相关推断错误的是A。7.A、B、C、D四种无机物具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反应中的水均略去),且A、B、C含有同一种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A的溶液显碱性,则D可能是单质B.A与C的反应可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C.A或D可能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单质D.若C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A一定是单质【答案】D【解析】A.若A为氨气,则D为氧气,B为N2,C为NO,氨气和NO反应可以生成N2,故A正确;B.若A为氢氧化钠、D为二氧化碳、B为碳酸钠、C为碳酸氢钠,则A与C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C.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单质是铁,若A为铁、D为硫酸、B为硫酸亚铁、C为硫酸铁,则A和C反应可以生成B,符合要求,若D是单质铁,A为硝酸,则B为硝酸铁,C为硝酸亚铁,硝酸和硝酸亚铁可反应生成硝酸铁,符合转化关系,故C正确;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为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若A为碳酸钠,D为盐酸,B为碳酸氢钠,C为二氧化碳,则A不一定是单质,故D错误;答案选D。8.下列操作或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图Ⅰ用于实验室制氨气并收集干燥的氨气B.图Ⅱ用于检验浓硫酸与铜反应后的产物中是否含有铜离子C.图Ⅲ用于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图Ⅳ用于制取晶体【答案】B【解析】A.实验室用加热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氨气是碱性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用碱石灰干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A选项不符合题意;B.由于可能还有过剩的浓硫酸,因此在检验浓硫酸与铜反应后的产物中是否含有铜离子时应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水中,类似于浓硫酸的稀释,B选项符合题意;C.原电池中锌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铁作正极被保护,可用K3[Fe(CN)6]来检验是否生成Fe2+从而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C选项不符合题意;D.CO2和NH3通入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蘸有稀硫酸的棉花可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空气,D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9.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为r(Y)>r(X)>r(Z),原子序数之和为16。X、Y、Z三种元素的常见单质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其中A为X、Y组成的双原子分子,B和C均为10电子分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元素位于第ⅥA族 B.A不能溶于B中C.A和C不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C溶于B形成的溶液呈碱性【答案】C【分析】B和C均为10电子分子,应该为氢化物,由转化关系可知,Z为氢,X、Y、Z原子序数之和为16,则X、Y的原子序数之和为15,原子半径Y>X,则Y为碳元素、X为氟元素或者Y为氮元素、X为氧元素;由转化关系,单质X、Y反应生成A,单质Y、Z生成B,则Y应为N元素、X应为O元素,则A为NO、B为H2O、C为NH3。【解析】A.X为O元素,原子序数为8,最外层含有6个电子,处于ⅥA族,故A正确;B.A为NO、B为水,NO不溶于水,故B正确;C.A为NO、C为NH3,NH3与NO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氮气与水,故C错误;D.B为H2O、C为NH3,常温下,氨气溶于水后可以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故D正确;故选C。10.下列实验装置正确的是()A.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硫B.制取并收集氧气C.制取氨气D.实验室制氯气【答案】D【解析】A.尾气吸收装置错误,应该用浸有碱液的棉花团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A错误;B.收集装置错误,由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则收集氧气时应长进短出,B错误;C.制取NH3的药品选择错误,氯化铵受热分解,遇冷又化合成NH4Cl,不能用加热氯化铵的方法制备氨气,C错误;D.实验室利用MnO2和浓盐酸加热制备Cl2,D正确。答案选D。11.常温常压下,在四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等物质的量混合的两种气体。混合气体具体组成如下:试管编号1234混合气体组成Cl2、SO2NO2、O2NO、O2NH3、N2将四支试管迅速同时倒立于水槽中,至液面稳定后,水面上升高度由大到小正确的是()A.1>2>3>4 B.3>1>4>2C.4>2>3>1 D.1>3>2>4【答案】D【分析】(1)3NO2+H2O=2HNO3+NO,2NO+O2=2NO2,将第一个方程式×2+第二个方程式可得出新的方程式:4NO2+O2+2H2O=4HNO3;(2)2NO+O2=2NO2,3NO2+H2O=2HNO3+NO,将第一个方程式×3+第二个方程式×2可得出新的方程式:4NO+3O2+2H2O=4HNO3。【解析】假设试管体积为2,则两种气体初始体积都为1,试管总高度为2,则:试管1:Cl2+SO2+2H2O=2HCl+H2SO4,1体积氯气和1体积二氧化硫恰好完全反应,气体体积变为0,液体充满试管,所以水面上升的高度=1+1=2;试管2:4NO2+O2+2H2O=4HNO3,当n(NO2):n(O2)=4:1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现在n(NO2):n(O2)=1:1,氧气过量,1体积二氧化氮消耗完,同时消耗氧气体积,所以水面上升了的高度=(1+)=;试管3:4NO+3O2+2H2O=4HNO3,当n(NO):n(O2)=4:3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现在n(NO):n(O2)=1:1=3:3,氧气过量,1体积一氧化氮消耗完,同时消耗氧气体积,所以水面上升了的高度=(1+)=;试管4:1体积氨气溶于水,1体积氮气剩余,所以水面上升了的高度=1;综上所述:水面上升高度由大到小为:1>3>2>4。答案选D。12.依据图中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是N2O5B.可用排水法收集NO、NO2气体C.由NO2→NO,无须另加还原剂也可实现D.由NH3→N2,从理论上看,NH3可与NO2反应实现【答案】B【分析】A.图象可知X为+5价对应的氮的氧化物;
B.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
C.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
D.氨气中氮元素化合价3价,二氧化氮中氮元素化合价+4价二者反应生成氮气;【解析】A.图中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可知,X为+5价对应的氮的氧化物是N2O5,A正确;
B.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不可用排空气法收集NO气体,B错误;
C.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工业上以NH3、空气、水为原料生产硝酸,C正确;
D.NH3可与NO2反应生成氮气,8NH3+6NO2=7N2+12H2O,D正确;
答案选B。13.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的下列气体:①NO2,②HC1,③NH3。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答案】B【分析】气体溶解后,试管中气体减少,液面上升,不考虑扩散,所得溶液的体积等于减少的气体的体积。在此认识基础上,通过各物质的变化进行计算。【解析】设试管体积为V,气体的摩尔体积为Vm,则充分溶解后,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溶液的情况为:①3NO2+H2O=2HNO3+NO,气体减少,所以试管中溶液体积为,生成的HNO3为,浓度为:;②HC1全溶,所以试管中溶液体积为V,浓度为:;③NH3全溶,所以试管中溶液体积为V,浓度为:;所以,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的是①=②=③,B选项正确;答案选B。14.已知氨气可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下图中的装置省略夹持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实验时C中粉末逐渐变为红色,D中出现无色液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试管A中加入的试剂为固体B.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C.装置B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碱石灰或无水氯化钙D.装置D中液体可以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答案】D【解析】A.试管A是实验室制备氨气,A中加入的试剂为碱石灰和氯化铵的混合固体,故A错误;B.在C中发生反应:,在该反应中作还原剂,CuO作氧化剂,在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故B错误;C.是碱性气体,能用碱性干燥剂如碱石灰来干燥,但是由于氨气能与无水氯化钙发生反应得到,所以不能用无水氯化钙干燥,故C错误;D.C中反应产生水蒸气在D中冷却为液态,未完全反应的氨气溶解在其中,使溶液呈碱性,所以在装置D中液体可以使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D正确;故答案为D。15.下列实验中的操作,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向溶液中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结合的能力比强B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捧靠近X有白烟产生X一定是浓盐酸C向澄清石灰水加入某试剂的溶液少许产生白色沉淀该试剂中一定含有D炭粉中加入浓硫酸并加热,导出的气体通入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有和产生A.A B.B C.C D.D【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碳酸氢钠、、的相关性质,难度较大。【解析】A.向溶液中滴加溶液,促进的电离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则结合的能力:,故A正确;B.生成白烟可知是挥发性酸,则X可以是浓盐酸或者浓硝酸,故B错误;C.能与澄清石灰水中钙离子结合生白色成沉的也可以是硫酸根、亚硫酸根等等,故C错误;D.碳粉加入浓硫酸中加热,导出的气体为和,但是亚硫酸和碳酸均溶于盐酸,所以两种气体均溶液不反应,没有沉淀出现,故D错误。答案选A。16.当氨气与氧气一起通过灼热的铂丝网时,在导出的产物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A.NH4NO3 B.H2O C.N2 D.NO2【答案】C【解析】在铂丝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氨气的催化氧化:,NO遇到O2变为NO2,NO2和H2O反应生成HNO3,HNO3和NH3反应可以生成NH4NO3,故选C。17.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H、Mg2+、Al3+、Fe2+、CO、SO中的几种。①若加入锌粒,用排空气法收集到无色无味气体;②若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中的阳离子有H+、Mg2+、Al3+、NHB.n(NH):n(Al3+):n(Mg2+)=4:2:1C.溶液中一定不含CO、Fe2+D.溶液中n(Mg2+)=0.1mol【答案】D【分析】加入锌粒,用排空气法收集到无色无味气体,说明溶液中含有H+,生成的气体为H2,则原溶液中一定不含CO,则阴离子只能是SO;若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不存在Fe2+;加入NaOH溶液时,开始没有沉淀产生,则应是发生H++OH=H2O,消耗氢氧化钠为0.1mol,则n(H+)=0.1mol;之后产生沉淀,当沉淀达到最大值后,继续滴加NaOH溶液,沉淀的量不变化,说明溶液中含有NH,该段发生NH+OH=NH3•H2O,消耗氢氧化钠为0.7mol0.5mol=0.2mol,则n(NH)=0.2mol;后续沉淀部分消失,则该阶段的反应应为Al(OH)3+OH=Al+2H2O,消耗氢氧化钠0.8mol0.7mol=0.1mol,则n[Al(OH)3]=0.1mol,根据铝原子守恒可知n(Al3+)=0.1mol;同时也说明说明含有Al3+、Mg2+,产生沉淀时发生Al3++3OH=Al(OH)3↓、Mg2++2OH=Mg(OH)2↓,共消耗氢氧化钠为0.5mol0.1mol=0.4mol,则n(Mg2+)=(0.4mol0.1mol×3)÷2=0.05mol。【解析】A.根据分析可知溶液中的阳离子有H+、Mg2+、Al3+、NH,A正确;B.根据分析可知溶液中n(NH):n(Al3+):n(Mg2+)=0.2mol:0.1mol:0.05mol=4:2:1,B正确;C.根据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含CO、Fe2+,C正确;D.根据分析可知溶液中n(Mg2+)=0.05mol,D错误;答案为D。18.取某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①取一定量的样品,加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②取一定量滤液分成两份。一份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pH试纸变蓝的气体;另外一份加入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产生;③取少量滤渣,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再加入新制氯水和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该固体样品的成分可能是A.Fe2O3、(NH4)2CO3、CaCl2 B.Fe、AgNO3、NH4NO3C.FeO、NH4Cl、BaCO3 D.(NH4)2SO4、SiO2、FeCl2【答案】B【分析】①取一定量的样品,加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可知含不溶于水的物质或生成沉淀;②取一定量的滤液分成二份。一份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pH试纸变蓝的气体,气体为氨气,可知原溶液含铵盐,另外一份加入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产生,说明不存在钡离子、钙离子、银离子等;③取少量滤渣,加入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再加入新制氯水和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可知滤渣含铁元素,以此来解答。【解析】A.溶于水得到滤渣含Fe2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论与创新教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产品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小学2024年体育自评结果
- 浙江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生产运作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安大学兴华学院《瑜伽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餐饮文化与创新模板
- 双十一医保新品发布
- 专业基础-房地产经纪人《专业基础》模拟试卷5
- 三年级学习导向模板
- 气候变迁与寒露模板
-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技术
- 污水处理厂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划分
- 春节值班安全教育培训
- 舌咽神经痛演示课件
- 子宫内膜癌业务查房课件
- 社会学概论课件
- 华为经营管理-华为的研发管理(6版)
- C及C++程序设计课件
-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随机选点记录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申请书样本
- 湖南省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部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