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0月份月考试卷A卷_第1页
新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0月份月考试卷A卷_第2页
新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0月份月考试卷A卷_第3页
新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0月份月考试卷A卷_第4页
新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0月份月考试卷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新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0月份月考试卷A卷一、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1.(2分)(2016七上·东台期中)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A.种植水稻

B.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

2.(2分)(2017七上·宜宾期中)学习“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

B.数学钱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

C.英语孙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颇有道家风范

D.政治李老师鼓励互利互爱,生活节俭,深受法家影响

3.(2分)(2017七上·盘锦月考)我国的青铜文明时期是指()A.原始社会早期

B.原始社会晚期

C.夏、商、西周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

4.(2分)(2019七上·成武期末)下列国王的事迹中,能从正面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是①桀

②汤

③纣

④周武王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2分)(2017七上·长春期中)中国的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下列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的国家B.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栽培粟遗存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C.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D.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6.(2分)(2017七上·东莞期中)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百家争鸣”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7.(2分)(2019七上·太仓期中)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下列孔子的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A.仁者爱人

B.温故知新

C.诲人不倦

D.有教无类

8.(2分)(2018七上·灌阳期中)下列有关甲骨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B.它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C.它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D.经过文字学家的努力,所有的甲骨文我们都已经释读

9.(2分)(2018七上·武陟期末)端午节即将到来,相传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纪念一位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其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上下求索的精神,融汇成湖湘文化的重要特征。这位诗人是()A.屈原

B.贾谊

C.王船山

D.曾巩

10.(2分)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青铜器

②陶器

③石器

④铁器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②①④③

11.(2分)(2017七上·靖远期中)以下古人类最早可能享受米饭的是()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12.(2分)(2018·龙东)2017年10月15日,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品种“湘两优900”通过测产验收,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A.河姆渡居民

B.半坡居民

C.北京人

D.元谋人

13.(2分)(2018七上·罗湖期末)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都进行了迁都

B.都推行了汉化政策

C.都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

14.(2分)(2016七上·石柱月考)文物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从出土的文物可以看出,半坡人与河姆渡人已经学会了()A.雕刻石器

B.打制石器

C.磨制石器

D.铸造青铜器

15.(2分)(2017七上·岱岳月考)某历史纪录片记录了生活于下图房屋中原始聚落居民的生活状况,其中介绍错误的是()A.住着干栏式房屋

B.生活在黄河流域

C.种植粮食作物水稻

D.使用磨制石器生产

16.(2分)(2017七上·邹平月考)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A.夏桀

B.周厉王

C.商纣王

D.周幽王

17.(2分)(2016七上·磴口期中)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造型中国红巨鼎灵感来源于我国古代青铜器()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酒樽

D.铁农具

18.(2分)河姆渡和半坡遗址都位于大河流域,主要是因为()A.交通便利,适宜发展商业

B.战略位置重要

C.土地肥沃,适宜农业

D.便于生活用水

19.(2分)(2017·赤峰)如图中,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A.自然条件

B.生活习惯

C.生产工具

D.劳动技术

20.(2分)(2017七上·厦门期中)根据所学知识补全下图的朝代更替表()A.西周、春秋

B.春秋、战国

C.西周、东周

D.东周、战国

21.(2分)下列关于孔子思想主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仁”就是要爱人,理解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礼”就是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

C.主张以“德”教化人民,反对严酷的刑罚

D.主张实行“法治”,制定严酷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

22.(2分)(2017七上·江门月考)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A.商周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朝

23.(2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24.(2分)(2017七上·信阳期中)商鞅变法中,把乡、邑、聚合变成县。这一措施是()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

C.奖励耕战

D.统一度量衡

25.(2分)(2017七上·鸡东月考)使西周产生众多诸侯的制度是()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26.(2分)(2015七上·务川期末)对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不同表述正确的是()A.半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河姆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B.半坡聚落居住的房屋为半地穴式结构,河姆渡聚落居住的房屋为干栏式结构C.半坡聚落主要种植粟,河姆渡聚落主要种植水稻D.半坡聚落已会制造黑陶作品,河姆渡聚落会制造彩陶27.(2分)(2016七上·自贡期末)“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此话出自()A.《论语》

B.《道德经》

C.《孙子兵法》

D.《春秋》

28.(2分)(2017七上·苏州期中)《尚书·多士》中说“先人有册有典”。这个说法依据甲骨文,甲骨文“册”字,作绳索穿绕竹木简之形,而“典”字作双手捧册之形。请你判断,这里所说的“先人”所处朝代最早应是()A.原始社会后期

B.商朝时期

C.西周晚期

D.春秋时期

29.(2分)(2017七上·西宁月考)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稻作农业

干栏建筑

划桨行舟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

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

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

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0.(2分)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应该通过()A.神话传说

B.历史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二、综合题(共3题;共55分)3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材料二: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候,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秦、晋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材料三: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地区的社会转型及其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简明中国史读本》(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2)材料二中“洛邑”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平王迁都洛邑以后,当时的社会出现了什么样的状态?(3)请列举春秋时期两位著名的霸主?(4)材料三认为,这一时期的兼并战争有什么积极作用?引发“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2.(20分)(2018七上·鱼台期中)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观看右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B和F分别是指哪一个诸侯国?图中CDE三个诸侯国瓜分了春秋时期的哪一个诸侯国?(2)根据图及所学的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3)最后统一全国的是图中哪一个诸侯国,请写出其字母代号。这一目标是哪一年完成的?实现这一成就的人是谁?请写出此人的姓名和该政权的都城。(4)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期有800多个诸侯国,春秋初期有170多个,战国初期有十几个,战国末,“六王毕,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33.(15分)(2017七上·丰城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请回答:(1)材料一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什么意思?(3)材料二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标志着什么制度代替了什么制度?参考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