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练之第五单元_第1页
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练之第五单元_第2页
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练之第五单元_第3页
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练之第五单元_第4页
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练之第五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练之第五单元一.试题(共15小题)1.(2021•攸县模拟)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句是()A.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chá)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káng)骗。 B.长髯(rǎn)覆盖了他的两颊,他穿着锃(zèng)亮的皮鞋,来回踱着方步。 C.大自然给我们保留的天旱时泥土龟(jūn)裂的形象,大多时候缄(jiān)默着。 D.仰之弥(mí)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qiè)而不舍。2.(2021秋•汉源县月考)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敬。 B.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C.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儒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D.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娇揉造作,副庸风雅。3.(2023春•句容市月考)在下面的空缺处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我们对于____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____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____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_____是自己的学问。A.不论都才才 B.无论都可能可能 C.无论全才才 D.不论全可能可能4.(2022秋•新疆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泰州举办老街旅游文化节,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B.洪宗礼先生说,没有实践,教材编写便缺了源头活水。 C.诈骗分子前仆后继,不断更新诈骗手段。 D.《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如一股股清泉,沁人心脾。5.(2020•南开区二模)下面语段中的画线句,有语病的一项是()①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好的家训是一代又一代人能否健康成长的保证。时过境迁,许多人不禁发问:家训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在日前举行的郴州市“家训与文化传承”理论研讨会上,专家一致认为,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重视家训。③家训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④专家呼吁要重建现代家训文化。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6.(2018•武汉)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不管是学生,还是上班族,零碎的时间,每天都在我们的生命里迅速流失。除了在手机上打游戏,刷微信、微博,我们似乎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和这些时间相处。 B.真话要出自真心,合乎客观实际,对于前者,似乎并无异议;对于后者,却是众说不一。大概是因为“客观实际”这个概念,不但包括客观事实,而且包括客观规律。 C.故事本身已经足够美好了:给他人造成损失后留言留钱,是诚信;被诚信感动而不索赔,是仁义;不仅不索赔,还给万元资助,是良善。 D.读书讲究一个“博”字,而评书讲究一个“透”字。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点之透,便有一孔之得、一己之见,足以为己、为人镜鉴,也不枉了这个“评”字。7.(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或(驳论点),或(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并加以论证。(2)《怀疑与学问》选自《》,作者是,字,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3)《谈创造性思维》作者,是当代(国籍)实业家、学者。(4)《创造宣言》选自《》。作者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主要著作有《》《》等。8.(2019•宁阳县模拟)概括文段要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厚积薄发,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毋庸讳言,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铁路凤凰涅盘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解码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①在文中两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四字短语(或成语)。②读了上面的文字后,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出一段话。(不超过50字)9.(2018秋•香洲区期末)学校将举办第十届“校园科技节”活动,请根据下面的活动简案,代表学校完成一份邀请函。XX学校第十届“校园科技节”活动简案【活动主题】崇尚科学融合创新【活动目的】培养科技意识,激发创新精神【活动时间】2019年4月10日14:30至16:40【活动安排】时间活动内容地点14:30﹣15:30科普知识展播报告厅15:40﹣16:40实践应用比赛报告厅亲爱的XX家长您好!我校将于2019年4月10日举行第十届“校园科技节”活动,。特邀您参加,谢谢。XX学校X年X月X日10.(2022秋•河北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材料二:地沟油、染色馒头、毒豆芽、毒奶粉等食品令人防不胜防。食品安全问题高发,亟待从严立法,还百姓餐桌安全。材料三:观察漫画《美好生活》。(1)研读以上三则不同类型的材料,思考其中的内在联系,写出你探究的结果。(2)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如一个人,一棵树,一朵花……都是值得敬重的,请你仿照示例写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与理解。【示例】我敬重那只鸣蝉,源于它对生命的等待凄美悲壮,对生命的热爱义无反顾。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诗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三字短句,简短有力,表现前路的。(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12.(2019•天水)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列各题。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属予作文以记之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③连月不开④春和景明(2)翻译下列句子。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渺的景象。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是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政绩显著的充分肯定。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D.文中第③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④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比。(4)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大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13.(2022春•科左中旗期末)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桨声云影艾叶鲜朱谷忠①芒种一过,端午便盈盈含笑而来了。②清晨,一缕明媚的霞光,照在松软的大地上。刚出门,就闻到一股清新的味道,那是草木和泥土混合的一种舒朗气息。每一家窗台,都堆着鲜嫩舒展的蒲草;每一处门口,都飘着甘甜细腻的粽香;连挂在篱笆的豆荚,那形状、色彩也格外妙曼,每一排篱笆,都展现着豆荚格外曼妙的身姿。③不用说,这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是故乡闽中极富色彩与诗意的日子。与别处不同的是,故乡的端午,要从农历五月初一算起,按照“初一尝糕,初二吃粽,初三吸螺,初四挂艾,初五划龙舟”的程序进行。这期间,妇女们早早就用五色线为孩子织结长网袋装熟蛋,织结小线袋装樟脑丸,缝黄布虎,裁新衣裳。初五一早,人们纷纷上野外,采集“午时草”,如艾草、木香、一点红、木荷……连同大蒜、鸡蛋、鸭蛋,全部洗净,置于屋外吸纳天光,叫做“晒午时”。之后,装入大锅烧“午时水”,以备全家人洗澡、清洁肌肤。一些人家,至今还保留浴后尝一口雄黄酒的习惯,并将酒喷洒在墙角杀虫;儿童要在腋下、肚脐和耳朵后涂上雄黄粉,以壮身祛病。这一天,在苔痕斑驳的小巷,或阳光朗照的晒场,多见小孩们在脖子上或衣扣上挂着彩色香袋,有的内装鲜桃子和煮熟的黄鸡蛋,有的装上小香丸,兴奋得前后追逐玩耍。④中午刚过,耳边就会听到好几支唢呐同时吹响,高亢激越的音调,声声在催促人们快去溪边为龙舟竞渡助威呐喊。记得那时,妇女们听见唢呐声就赶忙收拾厨下,慌不迭梳头整装。又去邻居招呼同伴,牵孩子出门。一路上,只听人声嘈杂,互为问答:快了吧?快了、快了……待赶到溪边,桥头早已站满了人。于是,有的挤在岸畔,有的下到溪滩,有的索性爬到树上。兴奋中,只见两艘龙舟,正压着溪面轻轻晃荡。令村人引以为豪的是,村里的龙舟至今保留着两种最古老的式样:一种是用硬木雕刻成昂起的龙头,加以彩绘,龙尾则用整木刻上鳞甲,称为“公船”;还有一种船头是平板式的,龙头用青藤编织,蒙布后描出龙眼,涂上颜色,再抹上厚重的桐油,显得丰满、亮丽,称为“母船”。虽称公船母船,比赛时却互不相让,竞相追逐,成了当地有名的一道奇观。其时,尚未开赛,沿溪蜿蜒的荔枝树,微风稍微一碰,便纷纷垂下枝叶,去抚弄一溪的碧波翠浪。⑤终于,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只听一直吹着的唢呐忽地收声,顿时锣鼓齐鸣,岸上岸下,人头攒动,满溪清波,哗啦扬起;龙舟上,两排木桨在划手整齐的动作中,搅得浪花迸溅,水藻纷飞;一时间,加油声、呐喊声、桨声、水声响彻水面。⑥“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锦标赢得千人笑,画鼓敲残一半春”“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未先。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此时此刻,这些诗句会不知不觉地涌现在你脑海里,融化在眼前的情景里……⑦午后三时,龙舟加场赛开始了。放眼四望,日头高照,云烟如缕,红桃溢甜;多少白墙黛瓦,笼在淡墨轻岚中:多少小桥流水,汇入桨声云影里……《人民日报》(2021年06月04日)(1)选文第①自然段有什么妙处?(2)作者说故乡的端午与别处不同,故乡的端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作者在第⑥自然段写到那些诗句有何作用?(4)纵观全文,作者在行文中表达了哪些情感?14.(2020•四川模拟)微写作《论语》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请以下列名著中的人物故事为例,写一段文字,阐述你对“任”的理解,200字左右。备选名著:《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飞向太空港》《红岩》15.(2021秋•嘉荫县校级期末)俗话说:“知足常乐。”有的人却说:“知足未必常乐。”试围绕“知足与快乐”这一话题,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提示:(1)在标题或者文章的开头,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2)恰当安排论证的结构,注意层次清晰,逻辑严密。(3)注意对运用的材料进行分析,突出材料对观点的支撑或证明。

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练之第五单元一.试题(共15小题)1.(2021•攸县模拟)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句是()A.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chá)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káng)骗。 B.长髯(rǎn)覆盖了他的两颊,他穿着锃(zèng)亮的皮鞋,来回踱着方步。 C.大自然给我们保留的天旱时泥土龟(jūn)裂的形象,大多时候缄(jiān)默着。 D.仰之弥(mí)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qiè)而不舍。【考点】易误读常见字.【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解答】A.有误,“诓”应读作“kuāng”;BCD.正确。故选:A。【点评】做好本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2.(2021秋•汉源县月考)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便是敬。 B.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C.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儒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D.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娇揉造作,副庸风雅。【考点】常见易错字.【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解答】A.有误,“旁鹜”的“鹜”应为“骛”。B.正确。C.有误,“儒养”的“儒”应为“濡”。D.有误,“娇揉造作”的“娇”应为“矫”。故选:B。【点评】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3.(2023春•句容市月考)在下面的空缺处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我们对于____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____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____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_____是自己的学问。A.不论都才才 B.无论都可能可能 C.无论全才才 D.不论全可能可能【考点】关联词.【分析】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学生头脑中要有各种复句类型及其相关关联词语的知识储备,通读文段,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分句之间的关系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解答】通读整个句子,查看选项中的供选词语。“我们对于____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____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分句间是条件关系,可选择“不论……都”或“不论……都”,排除C、D两个选项。“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____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_____是自己的学问”是条件关系的复句,与前句意思相对应的应该是“才”,这样就排除了B选项。故选:A。【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先理解供选择关联词语用在什么关系的复句中合适意思,然后通读句子,根据各分句之间关系和搭配习惯选择合适关联词语;最后将所选关联词语带入句子理解,增强辨别的准确性4.(2022秋•新疆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泰州举办老街旅游文化节,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B.洪宗礼先生说,没有实践,教材编写便缺了源头活水。 C.诈骗分子前仆后继,不断更新诈骗手段。 D.《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如一股股清泉,沁人心脾。【考点】成语和熟语.【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ABD.使用正确;C.使用有误,“前仆后继”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不能用来形容诈骗分子。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5.(2020•南开区二模)下面语段中的画线句,有语病的一项是()①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好的家训是一代又一代人能否健康成长的保证。时过境迁,许多人不禁发问:家训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在日前举行的郴州市“家训与文化传承”理论研讨会上,专家一致认为,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重视家训。③家训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④专家呼吁要重建现代家训文化。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考点】病句辨析与修改.【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并通读所有句子,在此基础上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提取句子主干,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CD.正确;B.有误,一面对两面,删去“能否”。故选:B。【点评】病句辨析类答题技巧:①看主干,缩句。看句子主干有无问题,主谓宾是否都有,是否搭配不当。②看语序,尤其是形容词的顺序问题。③看搭配,比如说可以“提高能力”,却不能“养成能力”;可以“提高水平”,却不能“培养水平”。④有关联词的复句,主语相同,关联词置于主语后;主语不同的句子,关联词置于主语前。6.(2018•武汉)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不管是学生,还是上班族,零碎的时间,每天都在我们的生命里迅速流失。除了在手机上打游戏,刷微信、微博,我们似乎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和这些时间相处。 B.真话要出自真心,合乎客观实际,对于前者,似乎并无异议;对于后者,却是众说不一。大概是因为“客观实际”这个概念,不但包括客观事实,而且包括客观规律。 C.故事本身已经足够美好了:给他人造成损失后留言留钱,是诚信;被诚信感动而不索赔,是仁义;不仅不索赔,还给万元资助,是良善。 D.读书讲究一个“博”字,而评书讲究一个“透”字。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点之透,便有一孔之得、一己之见,足以为己、为人镜鉴,也不枉了这个“评”字。【考点】逗号.【分析】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解答】ACD标点使用正确;B.“合乎客观实际,”句末逗号应该用句号。因为“真话要出自真心,合乎客观实际”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7.(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2)《怀疑与学问》选自《宝树园文存》,作者是顾颉刚,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3)《谈创造性思维》作者罗迦•费•因格,是当代美国(国籍)实业家、学者。(4)《创造宣言》选自《陶行知全集》。作者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考点】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解答】答案:(1)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直接批驳间接批驳提出自己的观点(2)宝树园文存顾颉刚铭坚(3)罗迦•费•因格美国(4)陶行知全集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传统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8.(2019•宁阳县模拟)概括文段要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后来居上,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厚积薄发,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毋庸讳言,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舍近求远,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铁路凤凰涅盘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5000G.解码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①在文中两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四字短语(或成语)。②读了上面的文字后,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出一段话。(不超过50字)【考点】成语和熟语;提炼与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成语和短语积累。第一处,联系前面的“弯道超车”可知此处可填“后来居上”。第二处,根据“去国外抢购”可知此处可填“舍近求远”。(2)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作答本题时,可围绕着我们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更会极大的促进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来表述。【解答】答案:(1)后来居上舍近求远(2)掌握核心技术,锤炼工匠精神,对于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每个国人,每个企业都把创新作为追求的目标,那们,终有一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实现。【点评】完成阅读感悟启示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仔细审题。如“结合主题谈启示”,一定要明确结合主题进行谈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一定要扣住“感受最深”,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要动“情”动人。②善于提炼。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结合具体的语境,提炼出自己的观点。③合情合理。感悟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④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9.(2018秋•香洲区期末)学校将举办第十届“校园科技节”活动,请根据下面的活动简案,代表学校完成一份邀请函。XX学校第十届“校园科技节”活动简案【活动主题】崇尚科学融合创新【活动目的】培养科技意识,激发创新精神【活动时间】2019年4月10日14:30至16:40【活动安排】时间活动内容地点14:30﹣15:30科普知识展播报告厅15:40﹣16:40实践应用比赛报告厅亲爱的XX家长您好!我校将于2019年4月10日举行第十届“校园科技节”活动,本次活动以“崇尚科学融合创新”为主题,目的在于“培养科技意识,激发创新精神”,由“科普知识展播、实践应用比赛”两部分构成,下午14:30开始,16:40结束,地点在报告厅。。特邀您参加,谢谢。XX学校X年X月X日【考点】综合性学习.【分析】本题考查邀请函的拟写。根据题意,要拟写的只是邀请函的内容,所以参照表格,写清活动的主要内容,活动具体时间及地点即可。因为涉及到两个不同的活动,所以要注意表述的语句连贯、简洁。【解答】答案:示例:本次活动以“崇尚科学融合创新”为主题,目的在于“培养科技意识,激发创新精神”,由“科普知识展播、实践应用比赛”两部分构成,下午14:30开始,16:40结束,地点在报告厅。【点评】拟写邀请函要注意表述清楚邀请的具体内容,包括活动的目的、内容、时间和地点等,表述的语言要得体、礼貌,让受邀请者看着舒心。10.(2022秋•河北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材料二:地沟油、染色馒头、毒豆芽、毒奶粉等食品令人防不胜防。食品安全问题高发,亟待从严立法,还百姓餐桌安全。材料三:观察漫画《美好生活》。(1)研读以上三则不同类型的材料,思考其中的内在联系,写出你探究的结果。(2)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如一个人,一棵树,一朵花……都是值得敬重的,请你仿照示例写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与理解。【示例】我敬重那只鸣蝉,源于它对生命的等待凄美悲壮,对生命的热爱义无反顾。【考点】综合性学习.【分析】(1)本题考查从材料中得出结论的能力。根据这三则材料的内容可知,第一则材料介绍的是中国传统中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论述。第二则材料讲述的是现代社会中各种乱象。第三则材料中的漫画表现的是人与人互帮互助。由此可知,要想解决当前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要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2)本题考查仿写能力。仿写是综合读写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题型。作答时,一定要认真分析例句,分析其句度,分析其格式,分析其修辞,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句义相关,格式相同,修辞相同。【解答】答案:(1)我们要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心存敬畏,宽厚待人,才能破解当前社会的各种乱象与问题,才能让社会变得和谐积极健康。(2)示例:我敬重那朵小花,源于它对生命的绽放真诚热烈,对生命的凋零镇定平静。【点评】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要多练习,做题时方能得心应手。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诗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三字短句,简短有力,表现前路的艰难。(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考点】诗;内容理解;哲理雅趣.【分析】该诗是李白遭受谗毁而被排挤出长安时所写。诗中抒写了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仍盼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解答】(1)本题考场语句赏析。“行路难,行路难”运用反复的修辞,强调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感到前途渺茫的情感。(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引用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暗示古人能有此机遇,自己也不见得没有的思想,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希望。“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重用的渴望。故选:C。答案:(1)艰险(2)C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点评】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诗歌对诗句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才能在自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12.(2019•天水)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列各题。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壮丽景象③连月不开天气放晴④春和景明日光(2)翻译下列句子。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渺的景象。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是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政绩显著的充分肯定。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D.文中第③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④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比。(4)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大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考点】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分析】【参考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属:同“嘱”,嘱托;②句意: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观:壮丽景象;③句意: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开:天气放晴;④句意: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景:日光。(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览,观看、欣赏。异,差别、不同。句意:(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②重点词:庙堂,指朝廷。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句意: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ABD.正确;C.有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既忧其民,又忧其君”,不是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结合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答案:(1)①同“嘱”,嘱托;②壮丽景象;③天气放晴;④日光;(2)①(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②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3)C;(4)参考答案: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为人民流血流汗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点评】“之”的用法: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或”的用法:①或王命急宣(或:有时)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或:有的人)③或异二者之为(或:或许)13.(2022春•科左中旗期末)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桨声云影艾叶鲜朱谷忠①芒种一过,端午便盈盈含笑而来了。②清晨,一缕明媚的霞光,照在松软的大地上。刚出门,就闻到一股清新的味道,那是草木和泥土混合的一种舒朗气息。每一家窗台,都堆着鲜嫩舒展的蒲草;每一处门口,都飘着甘甜细腻的粽香;连挂在篱笆的豆荚,那形状、色彩也格外妙曼,每一排篱笆,都展现着豆荚格外曼妙的身姿。③不用说,这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是故乡闽中极富色彩与诗意的日子。与别处不同的是,故乡的端午,要从农历五月初一算起,按照“初一尝糕,初二吃粽,初三吸螺,初四挂艾,初五划龙舟”的程序进行。这期间,妇女们早早就用五色线为孩子织结长网袋装熟蛋,织结小线袋装樟脑丸,缝黄布虎,裁新衣裳。初五一早,人们纷纷上野外,采集“午时草”,如艾草、木香、一点红、木荷……连同大蒜、鸡蛋、鸭蛋,全部洗净,置于屋外吸纳天光,叫做“晒午时”。之后,装入大锅烧“午时水”,以备全家人洗澡、清洁肌肤。一些人家,至今还保留浴后尝一口雄黄酒的习惯,并将酒喷洒在墙角杀虫;儿童要在腋下、肚脐和耳朵后涂上雄黄粉,以壮身祛病。这一天,在苔痕斑驳的小巷,或阳光朗照的晒场,多见小孩们在脖子上或衣扣上挂着彩色香袋,有的内装鲜桃子和煮熟的黄鸡蛋,有的装上小香丸,兴奋得前后追逐玩耍。④中午刚过,耳边就会听到好几支唢呐同时吹响,高亢激越的音调,声声在催促人们快去溪边为龙舟竞渡助威呐喊。记得那时,妇女们听见唢呐声就赶忙收拾厨下,慌不迭梳头整装。又去邻居招呼同伴,牵孩子出门。一路上,只听人声嘈杂,互为问答:快了吧?快了、快了……待赶到溪边,桥头早已站满了人。于是,有的挤在岸畔,有的下到溪滩,有的索性爬到树上。兴奋中,只见两艘龙舟,正压着溪面轻轻晃荡。令村人引以为豪的是,村里的龙舟至今保留着两种最古老的式样:一种是用硬木雕刻成昂起的龙头,加以彩绘,龙尾则用整木刻上鳞甲,称为“公船”;还有一种船头是平板式的,龙头用青藤编织,蒙布后描出龙眼,涂上颜色,再抹上厚重的桐油,显得丰满、亮丽,称为“母船”。虽称公船母船,比赛时却互不相让,竞相追逐,成了当地有名的一道奇观。其时,尚未开赛,沿溪蜿蜒的荔枝树,微风稍微一碰,便纷纷垂下枝叶,去抚弄一溪的碧波翠浪。⑤终于,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只听一直吹着的唢呐忽地收声,顿时锣鼓齐鸣,岸上岸下,人头攒动,满溪清波,哗啦扬起;龙舟上,两排木桨在划手整齐的动作中,搅得浪花迸溅,水藻纷飞;一时间,加油声、呐喊声、桨声、水声响彻水面。⑥“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锦标赢得千人笑,画鼓敲残一半春”“竞渡齐登杉板船,布标悬处捷未先。归来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叶鲜”……此时此刻,这些诗句会不知不觉地涌现在你脑海里,融化在眼前的情景里……⑦午后三时,龙舟加场赛开始了。放眼四望,日头高照,云烟如缕,红桃溢甜;多少白墙黛瓦,笼在淡墨轻岚中:多少小桥流水,汇入桨声云影里……《人民日报》(2021年06月04日)(1)选文第①自然段有什么妙处?(2)作者说故乡的端午与别处不同,故乡的端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作者在第⑥自然段写到那些诗句有何作用?(4)纵观全文,作者在行文中表达了哪些情感?【考点】散文;主旨情感.【分析】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作者故乡闽中的不一样的端午,作者故乡的端午时间长,从初一就开始了,而且内容丰富,每天都有不同的节日庆祝活动,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端午、民俗、人民的喜爱、赞叹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对段落的赏析。第①自然段中“端午便盈盈含笑而来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端午人格化,写出了端午在芒种之后而来的美好,作为开篇,也直接写出本文的主体是端午,表达了对端午的喜爱之情。(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故乡的端午与别处不同的内容出现在第③段,“故乡的端午,要从农历五月初一算起,按照‘初一尝糕,初二吃粽,初三吸螺,初四挂艾,初五划龙舟’的程序进行”体现了故乡的端午时间长、内容丰富。(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作用的理解。第③段“这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是故乡闽中极富色彩与诗意的日子”中的“诗意”与第⑥自然段出现的诗句对应,使文章更具有文学性,这些诗句都表达了诗人对端午的赞美,作者借用诗句表达了对故乡端午的喜爱赞叹之情。诗句中描述了看龙舟、插艾草等风俗,突出故乡端午的独特美好。(4)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端午便盈盈含笑而来了”“这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是故乡闽中极富色彩与诗意的日子”等句子表现出作者对故乡端午的喜爱和赞叹,文中第③﹣⑦段描写了故乡端午的一些民俗,表现出作者对民俗的赞叹。答案:(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端午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端午的可爱美好,开门见山,总领全篇。(2)故乡的端午时间长,从初一就开始了;内容丰富,每天都有不同的节日庆祝活动。(3)①照应前文,使语言更富有文学性、生动性;②突出了故乡的端午多么独特美好;③表达了“我”对故乡端午的喜爱赞叹之情。(4)对故乡端午、民俗、人民的喜爱、赞叹。【点评】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