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练之第二单元一.试题(共17小题)1.(2023春•江油市月考)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萌发暄嚷雾霭天衣无缝 B.彗星维幕弥漫海枯石烂 C.翩然沼泽枯躁目空一切 D.陨石松弛凋零偷偷摸摸2.(2022秋•常德期末)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骤:急 B.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差错 C.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趁、乘 D.即公大兄无奕女即:是3.(2021秋•同安区月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感情色彩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B.“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C.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D.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4.(2022秋•金塔县期末)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B.“你到底去不去,小明?”妈妈急切地问道。 C.“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D.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5.(2022秋•惠阳区校级月考)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我却一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地步,境地) B.花儿们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C.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D.妈妈动不动就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我只好假装听着。(形容说话啰嗦)6.(2023春•城关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其作者是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 B.阿西莫夫是美国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他的《恐龙无处不有》从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论证“板块构造”理论。 C.《大雁归来》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利奥波德,其代表作是《沙乡年鉴》。 D.《时间的脚印》是一篇科普文,让我们了解了地貌的变化、地质的变迁以及古代生物繁衍、灭绝的信息。7.(2022秋•七星关区期末)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第一次看到动物的眼泪,我几乎是被那一滴泪惊呆了。①此时,人们才会相信,动物更有一种为人类所不理解的无声的哀怨。②但是,直到真的看到了动物的泪水,我才相信动物也和人一样,它们也有悲伤,更有痛苦。③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语言,或者是人类还不能破译它们的语言,所以,当人们看到动物的泪水时,才会感到惊愕。④本来,我以为泪水只为人类专有,而动物因没有感情,它们也就没有泪水。A.②③①④ B.③①②④ C.④②③① D.①②③④8.(2022秋•满洲里市期末)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防止今后再发生类似的恶性事故,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生产措施。(把“提高”改为“完善”) B.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的新出土的文物,这些文物对科学家们研究古代的文化,具有很大的价值。(把“两千多年前的”调到“新出土的”后面) C.相关部门正在认真实施和策划“南国书香节”活动,确保活动收到预期的效果。(把“实施”和“策划”调换位置) D.通过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汉字之美,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互换位置)9.(2022秋•汉寿县期末)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B.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C.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D.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10.(2022秋•南澳县校级期中)班委会为综合性学习活动拟写了邀请孔老师的邀请函,其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邀请函ㅤㅤ尊敬的孔老师:您好!我们将于11月5日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举办“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全体同学向您发出最诚挚的邀请,期待您的见教!七年级(1)班全体同学2022年11月2日A.尊敬 B.诚挚 C.期待 D.见教11.(2021秋•邵阳县期末)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散步》描写了一家三代人散步时,出现了矛盾,终归于和谐的平常小事。这个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B.《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怀念已故母亲的一篇散文。 C.《金色花》与《荷叶•母亲》都是以表达对母亲的爱恋为主题的现代诗歌,前者借助金色花的形象来抒发母亲和孩子之间真挚的爱;后者以花映人,抒发女儿对慈母的依恋和感激之情,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 D.《世说新语》的作者余嘉锡是南朝宋彭城人。12.(2021秋•永兴县校级期中)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的()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他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 B.《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满族。现代作家。著有小说《四世同堂》《茶馆》《骆驼祥子》《龙须沟》等。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史铁生自称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等。13.(2022秋•江油市月考)理解性默写。(1)《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2)《咏雪》中两个孩子咏雪的句子是:,。(3)《咏雪》中写出谢公为孩子们对雪比喻,感到满意的句子:。(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出友人知错的句子:,。(5)元方对友人有理有据回击的句子是:,;,。14.(2022春•西吉县期末)综合性学习。班级开展以“弘扬传统•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任务。(1)[积累]请写出一句与父爱、母爱有关的名言、俗语或两句前后连贯的古诗。(2)[读图]观察这幅图,按要求答题。①这幅图表现了什么主题?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3)[拓展]通过参与这次“弘扬传统•孝敬父母”的活动,你将用哪些具体行动回报父母呢?15.(2022秋•满洲里市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选自《韩非子》)【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相委而去③与之食④恐其自食其言也(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4)请结合【甲】【乙】两段的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16.(2022秋•勃利县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是谁爱着你的背影邓迎雷①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②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③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离去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④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⑤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⑥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我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⑦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⑧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⑨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⑩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⑪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⑫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⑬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⑭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的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⑮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1)文章叙述了母亲注视“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概括。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②。③。(2)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3)请你按照要求进行品析。①“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一句中的“才”能否删去,为什么?②结尾段“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4)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17.(2022秋•建平县期末)以《那一次,我真____》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600字。要求:(1)这是半命题作文,可以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题目中的“真”,表明这件事带给你的情感冲击是很强烈的,让你印象深刻,甚至刻骨铭心。(2)要注意有重点地展开叙述,突出事件中触动你情感的部分。(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同步经典题精练之第二单元一.试题(共17小题)1.(2023春•江油市月考)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萌发暄嚷雾霭天衣无缝 B.彗星维幕弥漫海枯石烂 C.翩然沼泽枯躁目空一切 D.陨石松弛凋零偷偷摸摸【考点】常见易错字.【分析】本题考查常见易错字的辨析。错别字,大多为同音字、形近字和音近字的混淆和误用,在平时读课文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词语固定搭配的应用。【解答】A.有误,“暄嚷”的“暄”应为“喧”;B.有误,“维幕”的“维”应为“帷”;C.有误,“枯躁”的“躁”应为“燥”;D.全部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2.(2022秋•常德期末)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骤:急 B.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差错 C.未若柳絮因风起因:趁、乘 D.即公大兄无奕女即:是【考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字词意思的理解。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解答】ACD.正确;B.有误,句意: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故选:B。【点评】学习文言文贵在积累,除了识记课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外,对于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可善于分类归纳,强化记忆。3.(2021秋•同安区月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感情色彩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A.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B.“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C.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D.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考点】词语的感情色彩.【分析】此题考查对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辨析。单独分辩词的褒贬,并不十分困难,难的是在一定语境中有时褒义词贬用,有时贬义词褒用,这时必须依据上下文通盘考虑,才能确定它是褒义还是贬义。【解答】A.“高洁”意思是,高尚洁净。是褒义褒用;B.“坏”是贬词褒用,表现妈妈对孩子的疼爱,体现深深的母爱;C.“烦闷”是中性词;D.“慈怜”是褒义词。故选:C。【点评】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在某种语言环境中带有赞扬、喜爱或贬斥、憎恶等感情色彩。主要包括以下三种: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有时候根据语境的需要,这三者词性会灵活转换。4.(2022秋•金塔县期末)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B.“你到底去不去,小明?”妈妈急切地问道。 C.“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D.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考点】标点符号.【分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解答】ABC.正确。D.有误,“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与“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是两个并列的分句,中间要用分号停顿。故选:D。【点评】解答此题,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5.(2022秋•惠阳区校级月考)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我却一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地步,境地) B.花儿们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C.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D.妈妈动不动就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我只好假装听着。(形容说话啰嗦)【考点】字词的含义.【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及意思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解答】ACD.解释正确;B.有误,“烂漫”在这句话中意思是:颜色鲜明而美丽。故选:B。【点评】理解词义有几种方法: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看图理解字义;运用形声字的特点理解字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看实物理解字义;本题为直接对词语理解字义,这需要平时的积累,可通过用记住典型句子的方式记忆词语的意思。6.(2023春•城关区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其作者是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 B.阿西莫夫是美国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他的《恐龙无处不有》从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论证“板块构造”理论。 C.《大雁归来》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利奥波德,其代表作是《沙乡年鉴》。 D.《时间的脚印》是一篇科普文,让我们了解了地貌的变化、地质的变迁以及古代生物繁衍、灭绝的信息。【考点】外国作家作品.【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解答】ABD.正确;C.有误,利奥波德是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不是英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籍等必须熟记。7.(2022秋•七星关区期末)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第一次看到动物的眼泪,我几乎是被那一滴泪惊呆了。①此时,人们才会相信,动物更有一种为人类所不理解的无声的哀怨。②但是,直到真的看到了动物的泪水,我才相信动物也和人一样,它们也有悲伤,更有痛苦。③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语言,或者是人类还不能破译它们的语言,所以,当人们看到动物的泪水时,才会感到惊愕。④本来,我以为泪水只为人类专有,而动物因没有感情,它们也就没有泪水。A.②③①④ B.③①②④ C.④②③① D.①②③④【考点】衔接与排序.【分析】做本题时注意上下的过渡和衔接,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具体方法是紧紧抓住“序”字做文章,先确定中心句;然后再梳理各句之间的关系,如果有关键词的一定要抓关键词;最后逐句推敲,看整段是否符合一定的顺序。【解答】本段文字介绍了动物流泪的现象。第④句运用转折强调动物眼泪更让人难忘,②③句接着阐述动物眼泪让人难忘的原因,最后用①作结。所以应该这样排列:④②③①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排序能力。按照逻辑顺序来排列即可。8.(2022秋•满洲里市期末)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防止今后再发生类似的恶性事故,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生产措施。(把“提高”改为“完善”) B.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的新出土的文物,这些文物对科学家们研究古代的文化,具有很大的价值。(把“两千多年前的”调到“新出土的”后面) C.相关部门正在认真实施和策划“南国书香节”活动,确保活动收到预期的效果。(把“实施”和“策划”调换位置) D.通过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汉字之美,更加重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将“汉字书写”与“汉字文化传承”互换位置)【考点】病句辨析与修改;成分残缺或赘余.【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BC.正确;D.有误,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使”。故选:D。【点评】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是最基本的策略。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病句的发生;还要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在作文互评中,要按照以上病因来衡量句子,避免病句的出现。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语感会逐渐增强,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也会提高。9.(2022秋•汉寿县期末)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B.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C.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D.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考点】修辞手法.【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解答】A.两个分句之间形成对偶。BCD.没有使用修辞。故选:A。【点评】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10.(2022秋•南澳县校级期中)班委会为综合性学习活动拟写了邀请孔老师的邀请函,其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邀请函ㅤㅤ尊敬的孔老师:您好!我们将于11月5日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举办“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全体同学向您发出最诚挚的邀请,期待您的见教!七年级(1)班全体同学2022年11月2日A.尊敬 B.诚挚 C.期待 D.见教【考点】综合性学习.【分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见教”指对方教自己,此处应用“光临”。【解答】故选:D。【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11.(2021秋•邵阳县期末)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散步》描写了一家三代人散步时,出现了矛盾,终归于和谐的平常小事。这个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B.《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怀念已故母亲的一篇散文。 C.《金色花》与《荷叶•母亲》都是以表达对母亲的爱恋为主题的现代诗歌,前者借助金色花的形象来抒发母亲和孩子之间真挚的爱;后者以花映人,抒发女儿对慈母的依恋和感激之情,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 D.《世说新语》的作者余嘉锡是南朝宋彭城人。【考点】文学常识.【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主要考查作家作品等知识。【解答】A.正确;B.正确;C.正确;D.《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编写的;故选:D。【点评】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及谦词和敬辞的区分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12.(2021秋•永兴县校级期中)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的()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他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 B.《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满族。现代作家。著有小说《四世同堂》《茶馆》《骆驼祥子》《龙须沟》等。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史铁生自称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等。【考点】文学常识.【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解答】ACD.正确;B.有误,《茶馆》《龙须沟》是话剧,不是小说。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朝代、国籍等必须熟记。13.(2022秋•江油市月考)理解性默写。(1)《咏雪》中哪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书香之家: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咏雪》中两个孩子咏雪的句子是: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3)《咏雪》中写出谢公为孩子们对雪比喻,感到满意的句子:公大笑乐。(4)《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出友人知错的句子:友人惭,下车引之。(5)元方对友人有理有据回击的句子是: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考点】直接型默写.【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好积累,要根据题干的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解答】答案:(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注意“撒”的书写)(3)公大笑乐(4)友人惭下车引之(5)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点评】古诗文默写类答题技巧:熟背古诗文;理解古诗文名句意思;注重积累,将易错处分类整理,加强记忆。14.(2022春•西吉县期末)综合性学习。班级开展以“弘扬传统•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任务。(1)[积累]请写出一句与父爱、母爱有关的名言、俗语或两句前后连贯的古诗。(2)[读图]观察这幅图,按要求答题。①这幅图表现了什么主题?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3)[拓展]通过参与这次“弘扬传统•孝敬父母”的活动,你将用哪些具体行动回报父母呢?【考点】综合性学习.【分析】(1)本题考查日常积累。作答时,根据题目中要求,从自己的积累中选择合适的语句和诗句即可,注意书写的美观正确。(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①看图可知,图中一位中年人在给自己的父亲洗脚,身后他的儿子在给他擦背,构成了一幅孝心传递的和谐幸福的画面。从中可以提炼出孝道,幸福,和谐等主题。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画内容,应按一定的顺序把图中出现的三个人物,三个人物各自在做的事情一一交代清楚,可以适当的点一下图画的主旨。(3)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可行,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可围绕着不顶撞父母,帮父母做家务,常陪伴父母来表达。【解答】答案:(1)示例:儿行千里母担忧。养儿方知父母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①孝道、尊老、幸福、和谐等。②示例:画面中祖孙三代,爸爸在帮爷爷洗脚,孙子在给爸爸擦背,整个画面温馨、感人,生动地演绎着爱的传递。(3)示例:不顶撞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常回家陪伴父母等。【点评】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15.(2022秋•满洲里市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选自《韩非子》)【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CA.期日/中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②相委而去离开③与之食代词他,指故人④恐其自食其言也害怕,担心(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4)请结合【甲】【乙】两段的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考点】迁移拓展;文言翻译.【分析】【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乙】译文: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返程时再回来吃饭。”吴起说:“(我)等您一起吃饭。”老友到了夜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等着他。第二天早晨,(吴起)让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吃饭。吴起不吃饭而等老友,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原因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A.有误,应为:期/日中。B.有误,应为:对子/骂父。C.正确;D.有误,应为:故人至暮/不来。故选:C。(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期:约定。②句意: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去:离开。③句意:才同他一起吃饭。之:代词他,指故人。④句意: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恐:害怕、担心。(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去,离开。舍,舍弃、抛弃。乃,才。句意: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朋友才到。②重点词:昔,从前。故人,老朋友。句意:以前吴起外出,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陈太丘的朋友因为不守信用,而遭到七岁孩子陈元方的批评,可见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吴起宁肯自己不吃饭而等老友,可谓守信之人,能使三军信服。答案:(1)C;(2)①约定;②离开;③代词他,指故人;④害怕,担心;(3)①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朋友才到;②以前吴起外出,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4)示例: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点评】文言句的朗读停顿的划分:文言句的朗读停顿要在理解、翻译的基础上进行。一个句子的停顿,其“把握两个原则,遵循五个规律”,一般就能正确停顿好。“两个原则”是:(一)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二)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五个规律”是:(一)主谓之间要停顿。(二)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三)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要停顿。(四)发语词和关联词之间要停顿。(五)古今异义之间要停顿。16.(2022秋•勃利县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是谁爱着你的背影邓迎雷①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②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③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离去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④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⑤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⑥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我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⑦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⑧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⑨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⑩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⑪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⑫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⑬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⑭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的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⑮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1)文章叙述了母亲注视“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概括。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②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③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2)请你结合全文,分析母亲的形象。(3)请你按照要求进行品析。①“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一句中的“才”能否删去,为什么?②结尾段“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何妙处?(4)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你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考点】散文;词句理解赏析;内容理解概括;主旨情感;形象分析;文章语言赏析.【分析】本文以倒叙的方式,叙述了有关母亲送“我”离去的三件事,表达母亲对“我”的不舍与关爱。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周末从母亲那里离去,她满眼不舍的送“我”走到很远;第二部分,回忆那年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送“我”离开小区,让“我”明白了母亲对我的万般不舍;第三部分,回忆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母爱的深重。【解答】(1)本题考查事件的归纳与概括。结合“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概括为: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结合“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概括为: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文中的三件事,都写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离去的不舍,可见母亲是一位爱孩子胜过爱自己的母亲;母亲虽然对孩子的离去很是不舍,但她并没有向孩子提出留下或是同居的要求,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明事理,懂得替孩子着想的母亲。(3)①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才”字细致表明母亲是在一直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才返家关门,如果把它删除,则不够具体细致,没有了“一字传情”的表达效果。同时“才”字准确传达出“我”对母亲的关注、期待,“我”告别母亲,下楼倾听母亲的动静,期待她赶快回家,听到关门声才放下心来,如果删去,则少了细节上的强调,不能表达出母女间微妙真切的感情。如果删去,则过于平淡。②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此题理解句意,进行合理分析即可。“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意思是说,雨天里我被淋湿了,但是比淋湿更难受的是母亲,因为她会为自己没有照顾好孩子而自责。作者用这种看似不合理的说明,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之深。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分析,突出母爱即可。(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体会。解答此题要结合两次流泪的语境,答出“我”对母亲的两种情感,并分别进行简单的分析。结合两句话的上文“我偶然间向后望……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和“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可知,这两次流泪的原因相同,都是为知晓母亲对自己的不舍而流泪,为母亲的孤单而流泪也为母亲对自己的理解、关爱而感动。答案:(1)②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③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2)示例1:这是一位关注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她痴恋与儿女在一起的时光,连儿女离去的背影也不想错过,还要多看一眼。示例2:这是一位通情达理含蓄深沉的母亲。她虽然因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并不提出特别要求,只是在儿女分别时默默关注他们的背影,努力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3)①示例1:“才”字细致地写出母亲是在一直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才返家关门,如果删去,则不够具体细致,没有了“一字传情”的表达效果。(如果删去,就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母亲对儿女浓浓的爱意。)示例2:“才”准确传达出“我”对母亲的关注、期待,“我”告别母亲时,一面下楼,一面倾听母亲的动静,期待她赶快回家,听到关门声才放下心来。如果删去,则少了细节上的强调,不能表达出母女间微妙真切的感情。②示例1:这是用特殊的说法来表达特别的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劳动合同:汽车制造企业员工劳动合同2篇
- 手术室急救知识培训
- 2024年单位租用私家车合同模板
- 2024年度企业间品牌授权与代理合同
- 2024年度罗黛与前配偶离婚后版权转让合同
- 2024年度环保型化工生产线升级改造合同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联考数学试题(解析版)-A4
- 2024年度电商产品拍摄托管合同3篇
- 2024年度广告代持合同
- 学校中介合同范本
- 中华财险笔试行测
- 大国三农II-农业科技版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
- 智能导盲杖毕业设计创新创业计划书2024年
- 知道网课智慧《陶瓷艺术一讲一做》测试答案
- 第十二期中央企业新任班组长班级习题(附答案)
- 黄河流域地理与生态保护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聊城大学
- 家长会课件:小学四年级英语家长会课件
-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形考作业1-国开-参考资料
- pph管道施工方案
- 师范生生涯发展
- 员工职业形象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