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附答案_第1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附答案_第2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附答案_第3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附答案_第4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有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D.如果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就无法分辨2.AI配音能够模仿某个明星的声音,这其实是模仿该明星声音的()A.频率 B.音调 C.音色 D.响度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4.因疫情,罗庄区从10月20开始线上学习。结合线上学习,下列关于声音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调节手机音量,增大了声音的音调B.上课时关闭其余发声的设备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电脑里传出来的老师讲课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105m/sD.连麦时老师可以根据音色判断是谁在回答问题5.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龙舟上的运动员在鼓手的击鼓号令下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现象说法错误的是()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C.鼓声传进教室,影响听课,所以鼓声是噪音D.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音调越高6.在读书行动推进会中,同学们发起的读书倡议响彻礼堂,“响”是指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共鸣的条件是两个音叉响度相同B.乙图,声音可以像光一样反射C.丙图,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丁图,拨动橡皮筋发声,最细的橡皮筋音调最低8.如图是古时的一种乐器排箫又叫做“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所以人们都说“参差不齐”,关于排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B.萧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C.听到的萧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D.萧声和琴声听起来不一样是因为二者的音调不同9.电影院的墙壁上都被修成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这样做的其目的是()A.不同方向反射可减弱回声才能听清晰B.防止声音振坏墙壁C.改善音色,使声音更好听D.能增大声音的响度使每位观众都能听清楚10.科技感爆棚的山东省科技馆新馆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处,如图所示是“声聚焦”装置,可以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反射而会聚,从而使微弱的声音被放大。由此可知“声聚焦”装置主要增大了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11.2021年2月中旬,某社区多措并举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宣传工作,通过张贴海报、微信宣传、扩音器广播等方式,确保新冠疫苗接种家喻户晓,引导大家主动登记、接种,为疫苗接种工作赢得“先机”。如图所示,社区工作人员正在广播,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提高声音的音调 B.增大声音的响度C.改变声音的音色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吉他演奏的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B.小提琴和双簧管演奏同一乐曲的音色是相同的C.所有的固、液、气体都可以成为声音的传播介质D.噪声既有不利的地方,也有可以利用的地方13.下列所给的成语中,描述声音音色的是()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二、填空题14.物理上常用示波器演示声波的波形特点。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如图:甲音叉发声的音调比乙音叉(选填“高”或“低”);甲音叉发声的响度比乙音叉。(选填“大”或“小”)15.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人离汽车越远,听到的报警声越(选填“大”或“小”)。16.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座位,铃声是由物体产生的;课堂上同学们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传入耳朵的。17.如图所示,是某班物理兴趣小组成员探究声现象的一些情景,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某同学耳朵紧贴在课桌一端的桌面上,在桌面的另一端用手轻轻地敲击;再使耳朵离开,用手以同样大的力度敲击桌面,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说明;(2)乙图用塑料袋把闹钟套好,然后放入水中,把水管伸入水中,可以听到闹铃发出的声音,说明;(3)丙图中当不断地抽气时,手机的播放的音乐声在逐渐地减弱,说明;(4)丁图中,将一个矿泉水去底后,扎上橡皮膜,然后对火焰用力敲橡皮膜,发现火焰会摇动,说明。18.如图所示的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轻敲和重敲会改变钟声的,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它们发出声音的不同。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声音,主要是他们的不同(前三空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9.唐代诗人杜甫的《孤雁》诗句“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中,雁鸣声是通过传到人耳的。三、实验题20.如图所示,将播放着音乐的手机,用细线悬浮到广口瓶中,用抽气机通过密封瓶塞上的气道向外抽气。(1)随着广口瓶内的空气被抽出,听到的音乐声音逐渐;打开进气门,让空气重新慢慢进去广口瓶中,听到的音乐声逐渐。(2)无论如何抽气,总能听到手机播放音乐的声音,其原因,一是抽气机不能将广口瓶里的空气全部抽出,形成完全;二是声音(选填“可以”或“不可以”)通过悬线、瓶塞(固体)传播。(3)假设忽略悬线对声音的传播、广口瓶内的空气被全部抽出,手机产生的音乐声便(选填“仍会”或“不会”)被听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4)此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21.以下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两个实验:(1)实验一: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将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发出声音高低、钢尺振动快慢的数据填到表中。实验次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听到声音的高低(选填“高”或“低”)钢尺振动的快慢(选填“快”或“慢”)1较长①②2较短③④⑤实验结论: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是(选填“频率”或“振幅”)。(2)实验二:如图是“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实验,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①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选填“变大”或“变小”);②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是:响度与声源的(选填“频率”或‘振幅”)有关;③在探究过程中,用竖直悬吊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22.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华一起做“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1)如图甲所示,是在水平桌面上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通过观察并未看见扬声器纸盆明显的振动,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你可以采取的方法是:;(2)如图乙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小华听到手机声音的响度(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如果把广口瓶内空气完全抽出,将几乎不能听到手机的声音,由此实验可推理得到的结论为:。(3)小明在研究声音是否能够在水中传播的实验中,将一个正在发声的物体A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如图丙所示,物体A下沉到容器底部,这时小明能够听到物体A发出的声音。于是他得到结论;水能够传声。你认为小明的说法正确吗?。请说出你的理由:。参考答案1.A【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物体振动时如果没有介质,也听不到声音,故B错误;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C错误;D.如果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可以根据音色分辨声音,故D错误。故选A。2.C【详解】音色表示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因此模仿某个明星的声音,模仿的是音色,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3.C【详解】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声音传播速度受温度和介质性质影响,故A错误;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故B错误;C.隔墙有耳,是指声音通过墙壁从一个房间传播到了另一个房间,说明墙(固体)能够传播声音,故C正确;D.物体只要振动就能产生声音,如果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或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人就不会听到,故D错误。故选C。4.D【详解】A.调节手机音量大小,是在调节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B.上课时关闭其余发声的设备不让它们产生噪声,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B错误;C.电脑里传出来的老师讲课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故C错误;D.音色是声音特有的品质,连麦时老师可以根据音色判断是哪位同学在回答问题,故D正确。故选D。5.D【详解】A.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空气可以传声,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休息、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鼓声传进教室,影响听课,所以鼓声是噪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6.B【详解】读书声很“响”,是指唱歌时声音的振幅大,响度大,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7.B【详解】A.甲图,两个音叉只有音调相同时才能形成共鸣,不是响度相同,故A错误;B.乙图,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像光一样发生反射,称为回声,故B正确;C.丙图,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丁图,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用相同的力度去拨动,最细的橡皮筋振动最快,频率最高,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故D错误。故选B。8.C【详解】A.竹管参差不齐,可以改变发声体的长度,即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B.萧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故B错误;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萧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萧声和琴声听起来不一样是因为二者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故选C。9.A【详解】电影院的空间距离较大,当声音在剧场内传播时,遇到墙壁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由于剧场较大,回声与原声进入人耳的时间差会大于0.1s,人耳会分辨出来,这样就会造成剧场内的声音非常嘈杂,使人听不清楚原声。所以将剧场的墙壁修得粗糙不平,以此来减弱声音的反射,使人能听清楚原声,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C【详解】声聚焦装置,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从而增大了声音的响度,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B【详解】A.声音的频率影响声音的音调,扩音器没有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B.振幅影响声音的响度,扩音器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正确。C.扩音器没有改变声源的材料和结构,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色,故C错误。D.声速跟介质和种类有关,传播介质和温度不变,声速不变,故D错误。故选B。12.B【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发声体的材料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小提琴和双簧管是不同的演奏乐器,他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故C正确;D.噪声一向为人们所讨厌,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也能利用噪声造福人类,故D正确.13.C【详解】①“轻声细语”是指说话声音的响度小;②“闻声识人”是指不同人发声的音色不同,可以根据声音来辨别不同的人;③“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很大,使人的耳朵都快聋了;④“悦耳动听”是指读书人发出声音的音色让人听起来很舒服;综上可知②④描述的是音色,只有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4.高小【详解】[1]如图,相同时间内,甲图音叉振动了3次,乙图音叉振动了1.5次,甲的频率大于乙的频率,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2]甲图比乙图音叉偏离原平衡位置距离小,所以甲的振幅小于乙的振幅,甲的响度比乙的响度小。15.信息小【详解】[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所以,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2]声音是靠空气振动传声的,人离汽车越远,能量损失越大,空气振动的幅度越小,听到报警声的响度越小。16.振动空气【详解】[1]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故这里的铃声也是铃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介质是空气,故同学们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17.固体比气体传声效果好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详解】(1)[1]敲课桌的另一端的时候,耳朵贴在桌面上是靠固体传播声音;如果耳朵离开桌子的时候靠空气传播声音,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所以第二次的响度明显比第一次小。(2)[2]把正在发声的闹钟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闹钟发出的声音,这是研究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的。(3)[3]当用抽气机不断抽气时,手机播放的音乐声逐渐减弱直至无法听到,这说明真空不能传声。(4)[4]将矿泉水瓶去底后,扎上橡皮膜,然后对着烛焰用力敲击,发现烛焰会摇动,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18.响度音调音色【详解】[1]轻敲和重敲会改变钟振动的幅度,改变钟声的响度。[2]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钟振动的频率不同,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3]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声音,主要是他们的音色不同。19.空气【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雁鸣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20.(1)变小变大(2)真空可以(3)不会介质(4)实验推理法【详解】(1)[1][2]该题中随着瓶内空气的逐渐减少,即传播声音的介质变少,故听到的声音将逐渐变小;将空气放入瓶内时,即传播声音的介质逐渐变多,故听到的声音又将逐渐变大。(2)[1][2]使用抽气机不可能把广口瓶内的空气全部抽出形成真空,故还能听到手机的音乐声;固体也可以传播声音,手机的音乐声也可以通过悬线、瓶塞传播。(3)[1][2]把正在响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使玻璃罩内的空气越稀薄,发现电铃的声音越来越小,进一步推理:当玻璃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时,将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概括出结论,这种方法是实验推理法。21.低慢高快频率变大振幅转换法【详解】(1)[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