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弯机用安全保护装置》_第1页
《折弯机用安全保护装置》_第2页
《折弯机用安全保护装置》_第3页
《折弯机用安全保护装置》_第4页
《折弯机用安全保护装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JB/T14835—202X折弯机用安全保护装置本文件规定了折弯机用安全保护装置的技术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规定了检验规则、包装及随机文件。本文件适用于在折弯机工作危险区使用的以可见激光作为光源的折弯机用安全保护装置的制造。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B/T3797-2016电气控制设备GB/T4584压力机用光电保护装置技术条件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5226.1-2019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7247.1-2012激光产品的安全第1部分:设备分类、要求和用户指南GB/T14048.5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5部分:控制电路电器和开关元件机电式控制电路GB/T16935.1-2008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GB/T17626.2-20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201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17626.4-201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7626.5-2019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6-2017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GB/T19876-2012机械安全与人体部位接近速度相关的安全防护装置的定位GB28243-2012液压板料折弯机安全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GB/T4584、GB/T7247.1-2012和GB28243-201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折弯机用安全保护装置Safetyprotectivedeviceforpressbrakes;safetylightcurtainforpressbrakes采用冗余技术、具有双路输出信号,依据光幕中光线的通或断的状态,输出控制折弯机滑块机构运行或停止命令的装置。3.2主光束mainbeam处于上模中心线的下延垂直平面保护区域的光束。3.3运行模式operationmode折弯机用安全保护装置通过“模式选择”可以切换的折弯工件形状的工作模式。3.4试件testpiece用于检测折弯机用安全保护装置的检测精度和模拟手指遮光验证折弯保护装置控制折弯机滑块停止功能的不透明圆柱体。2JB/T14835—202X3.5响应时间responsetime从折弯机用安全保护装置的光幕被遮光到向折弯机输出停止信号之间的最长时间。3.6安全距离safetydistance折弯机用安全保护装置安装在折弯机上时应保证的上模最低点与受光器最下一个通光孔下边缘的最小距离。3.7正常功能normaloperation光幕不被遮光或光幕中可能存在不大于试件直径值的物体时折弯机用安全保护装置呈现通光状态,输出信号为“接通”;当光幕被不小于试件直径值的物体遮挡时折弯保护装置在规定的时间内呈现遮光状态,当遮光维持时折弯机用安全保护装置应保持遮光状态,输出信号为“断开”;当遮挡物撤除后,折弯机用安全保护装置的输出信号仍保持“断开”的状态的功能。4技术要求4.1选用、安装4.1.1选用折弯机用安全保护装置(以下简称折弯保护装置)的保护长度应能覆盖操作危险区,如能覆盖工作台面的长度。4.1.2安装折弯保护装置在折弯机上安装时应符合GB28243的规定,且应保证安全距离和位置的要求。折弯保护装置在折弯机上的安装要求见附录A,位置的确认见附录B。4.2输出信号折弯保护装置应采用冗余技术,在折弯机滑块快速下行过程中,当光线被遮挡或电源被断开时至少有两路输出信号进入“断开”状态。4.3功能4.3.1基本功能4.3.1.1工作功能当折弯保护装置通光时,向折弯机输出可以运行的信号。4.3.1.2感应功能当折弯保护装置被遮光时,应在响应时间内向折弯机输出停止运行信号。感应功能应在供方规定的保护区域或限定的范围内有效。除非采用特殊手段,否则就不能调节保护区域或限定的范围。当将规定的试件放在保护区域或限定的范围内任何位置时,不论试件运动与否,折弯保护装置都应在响应时间内输出遮光状态的信号。试件的运动速度范围为0m/s~2.5m/s。4.3.1.3消隐功能4.3.1.3.1折弯保护装置消隐功能启用时,对折弯保护装置触发,输出信号应保持接通状态。4.3.1.3.2应提供至少两个独立的硬连接的信号源或安全通信接口用以开启消隐功能。4.3.1.3.3消隐功能只能通过抑制信号的正确顺序和或时序才能被开启,消隐信号出现冲突时,折弯保护装置的消隐功能不能被开启。4.3.1.3.4应至少提供两个独立的硬连接的信号源用以关闭消隐功能,一旦任意一个消隐信号状态改变时,消隐功能应终止。开启和停止消隐功能的信号源可以是同一个。4.3.1.3.5消隐功能中的故障应当被检测,至少不应有另外的消隐状况发生。3JB/T14835—202X4.3.1.4自检功能折弯保护装置本身发生故障,应在响应时间内进入异常状态,输出信号变为“断开”(即向所控制的折弯机输出停止运行信号),不应出现失灵;当引起异常状态的故障依然存在时,折弯保护装置不能通过重新开启主电源从异常状态中复位;折弯保护装置发生任何单一故障或者两个故障,如完全功能丧失、响应时间超出规定值都应在响应时间内进入异常状态,输出信号为“断开”。如果一个故障的进一步发生的结果,仍同于第一个故障的结果,则第一个故障和随之发生的故障,应视为一个单一故障。4.3.1.5滑块超速检测功能折弯保护装置的消隐功能启用时,应具有滑块超速检测功能,能够测试折弯机滑块的下行速度或接收折弯机系统发送的超速信号,在滑块的下行速度超过10mm/s或接收到折弯机的超速信号时,折弯保护装置应在响应时间内“断开”输出(即向所控制的折弯机输出停止运行信号)。速度监控和接收折弯机系统发送的超速信号应采用冗余技术。4.3.1.6特别的操作模式对于特别的操作模式,如折盒子模式等,在以下情形时应能自动解除:——折弯保护装置重新上电时;——改变操作模式后;——折弯机数控系统发出解除特殊运行模式的信号后。4.3.1.7应根据用户要求设置折弯保护装置的控制功能(见图1),但应符合自检功能的要求。折弯保护装置的其他功能见附录C。图1折弯保护装置的控制功能4.3.2光线波长折弯保护装置使用的光线波长应在500nm~700nm范围内。4.3.3光辐射强度由折弯保护装置产生和发射的辐射强度不应超过GB/T7247.1-2012的9.3、9.4和表4规定的1类激光器的最大功率或能量等级。4JB/T14835—202X4.3.4光束发散角折弯保护装置激光光束的发散角不大于1.5mrad。4.3.5试件折弯保护装置应配备检验用的遮光试件,试件应能够验证折弯保护装置的检测精度和控制折弯机滑块停止功能。验证折弯保护装置检测精度的试件应是不透明圆柱体,直径误差为-0.3mm~0mm,有效长度不小于200mm,应标有直径值和单位mm的标志。模拟控制折弯机滑块停止功能的试件可以是不透明圆柱体或其他规则不透明体,直径或高度误差为-0.3mm~0mm,应标有直径值或高度和单位mm的标志。4.4功能性能力4.4.1保护功能折弯保护装置应符合GB28243-2012中5.3.12.3的规定。4.4.2响应时间响应时间对于用户而言,应是不可调整的。4.4.3保护长度保护长度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至少保留百分之二十的冗余量。4.4.4检测精度折弯保护装置的检测精度不应大于14mm。4.4.5输出信号开关形式折弯保护装置的输出信号开关形式为晶体管形式或继电器触点形式。其输出信号电路应有过电流保护措施,并应符合GB/T5226.1-2019中7.2.9、7.2.10的规定。4.4.6状态指示折弯保护装置应显示通光和遮光的状态。从触发折弯保护装置到指示灯达到50%最终亮度(冷光)的时间、从取消对折弯保护装置的触发到指示灯亮度减弱到最初亮度50%的时间均不应超过100ms。折弯保护装置的通光状态由绿色光信号显示,遮光状态由红色光信号显示。消隐或抑制功能启用时,应具有醒目的黄色指示灯提示。使用两个或多个相同颜色的指示灯时,每个指示灯所指示的功能应明确标识。指示灯应设置在接近检测区且可以观察到的位置。指示灯可以与折弯保护装置部件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作为一个外围设备安装在检测区附近。4.5使用的电源折弯保护装置在下列电源条件下应能够正常工作。——交流电源:.电压:额定工作电压的85%~115%;.频率:存在额定频率99%~101%之间的变化,并且存在98%~102%之间的短暂变化;.谐波:电源电压间存在2~5次谐波叠加的总和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0%,另外还存在6~30次谐波叠加的总和不超过额定电压的2%。——直流电源:.使用电池供电,供电电压在额定电压的85%~120%之间;.使用外部交流—直流转换设备供电,转换后的电压在额定电压的85%~120%之间。4.6可靠性5JB/T14835—202X4.6.1适用的环境折弯保护装置在下列条件下应能可靠工作:——环境温度在-10℃~55℃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95%(无凝露);——空气中无爆炸危险的介质,无足以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介质;——在表1所列的振幅值和相应振动频率条件下。4.6.2抗振能力折弯保护装置应采取减振和防松措施,在振动环境中应能可靠工作。4.6.3抗干扰能力4.6.3.1抗光干扰能力4.6.3.1.1折弯保护装置在下列光干扰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白炽灯;——闪烁灯光;——采用高频电子电源的荧光灯。4.6.3.1.2折弯保护装置在受到白炽灯和频闪灯光的干扰时不应出现失灵。4.6.3.2抗电磁干扰能力4.6.3.2.1折弯保护装置在符合GB/T17626.3-2016中试验等级为3级的10V/m的电磁场干扰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4.6.3.2.2折弯保护装置在符合GB/T17626.3-2016中试验等级为X级的30V/m的电磁场干扰条件下,不应出现失灵。4.6.3.3抗射频场传导干扰能力4.6.3.3.1折弯保护装置在表2规定的射频场传导干扰试验项目中应能正常工作。4.6.3.3.2折弯保护装置在表3规定的射频场传导干扰试验项目中不应出现失灵。4.6.3.4抗静电放电干扰能力4.6.3.4.1折弯保护装置在符合GB/T17626.2-2018规定的试验等级为3级的6kV接触静电放电或8kV空气静电放电试验条件下应正常工作。4.6.3.4.2折弯保护装置在符合GB/T17626.2-2018规定的试验等级为4级的8kV接触静电放电或6JB/T14835—202X15kV空气静电放电试验条件下不应出现失灵。4.6.3.5抗电压快速瞬变脉冲干扰能力4.6.3.5.1折弯保护装置在承受表4规定的电压快速瞬变脉冲试验时应正常工作。对直流电源线或低于50V的交流电源线及长按GB/T17626.4-2018的测试试验等级的2级要求,加脉冲电压1kV(峰按GB/T17626.4-2018的测试试验等级的3级要求,加脉冲电压2kV(峰4.6.3.5.2折弯保护装置在承受表5规定的电压快速瞬变脉冲试验项目时不应出现失灵。对直流电源线或低于50V的交流电源线及长按GB/T17626.4-2018的测试试验等级的3级要求,加脉冲电压2kV(峰按GB/T17626.4-2018的测试试验等级的4级要求,加脉冲电压4kV(峰4.6.3.6抗电压快速瞬变浪涌干扰能力4.6.3.6.1折弯保护装置在承受表6规定的电压快速瞬变浪涌试验时应能正常工作。对直流电源线或低于50V的交流电源线及信按GB/T17626.5-2009的测试试验等级的2级要求,加浪涌电压公共模线地按GB/T17626.5-2009的测试试验等级的3级要求,加浪涌电压公共模线地4.6.3.6.2在承受表7规定的电压快速瞬变浪涌试验时,折弯保护装置不应出现失灵。对直流电源线或低于50V的交流电源线及信按GB/T17626.5-2009的测试试验等级的3级要求,加浪涌电压公共模2kV按GB/T17626.5-2009的测试试验等级的4级要求,加浪涌电压公共模4kV4.6.4抗电源电压变化能力4.6.4.1电源电压渐变当外部电源电压稳定地并连续地经过10s时间从额定值下降到零或以同样的方式从零上升到额定值时,折弯保护装置不应出现失灵。当用于内部各电路工作的电源电压依次连续且稳定地经过20s从额定值下降到零,然后以同样的方式从零上升到额定值时,折弯保护装置不应出现失灵。4.6.4.2电源电压冲击折弯保护装置应具有过压保护措施,在电网受雷电或网内自激产生200%的电压冲击时应能正常工作。4.6.4.3电源电压中断电源电压以表8所列的中断方式中断(即电压降为零)时,折弯保护装置的状态应符合表8的要求。7JB/T14835—202X1234.6.4.4电源电压下降抖动电源电压以表9所列的抖动方式抖动时,折弯保护装置应折弯保护装置的状态应符合表9的要求。%12534.6.5零部件、元器件的性能折弯保护装置所采用的零部件和元器件的性能应满足本文件的要求。4.6.6温升折弯保护装置内部各零部件的温升应符合GB/T3797-2016中7.14的要求。4.6.7冲击性振动折弯保护装置在加速度不大于10g、脉冲持续时间为16ms、频率为每分钟40次的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并且元器件、零部件不应有松动和损坏现象。4.6.8寿命折弯保护装置的寿命不应低于106次。寿命期内折弯保护装置的响应时间和检测精度均不应降低。4.7安全4.7.1折弯保护装置的传感器或发、受光器的工作电压应符合GB/T5226.1-2019中6.4的规定,额定电压不超过AC25V或DC36V。额定电压超过AC25V或DC36V的控制装置应当与传感器或发、受光器相分离。为确保折弯保护装置的安全性能,应使输出信号与传感器或发、受光器相分离。4.7.2传导高于AC50V的电源线应具有承受4kV的瞬态脉冲而不被破坏绝缘的能力。4.7.3折弯保护装置的传导高于AC50V的电源线、连接高于AC50V的输出信号接点与保护接地线之间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1MΩ。4.7.4折弯保护装置的耐压试验应符合GB/T5226.1-2019中19.4的规定。连接高于AC50V的电源线和输出信号接点与保护接地线之间加电压AC1.5kV,60s内应无击穿或闪络现象。4.7.5折弯保护装置的接地应符合GB/T5226.1-2019中8.2的规定。在含有超过AC25V或DC36V电压电路的装置上应设置有接地点,并在其端子和连接线上标注明显的接地符号“”或“PE(保护接地)”,接地标识应耐久而不易脱落。与接地点连接的导线应带有接地的标志。主接地点、接地线与金属壳体之间的连接电阻不应超过0.1Ω。连接地线的螺钉不许做其它机械紧固用。与接地点相连接的保护导线的截面积应符合表10的规定。8JB/T14835—202XmmmmS>16~35>354.8折弯保护装置的标识4.8.1折弯保护装置上应有耐酒精、汽油、中强度酸、碱侵蚀和清洁保养擦拭而不消失的清楚的耐久性标识。4.8.2折弯保护装置应按照GB/T7247.1-2012中第5章的要求进行标记。4.8.3折弯保护装置应明确标明下列信息:——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响应时间(应注明输出信号开关形式——输出信号形式及带负载能力;——工作电源,包括额定电压、频率和功耗;——保护长度;——出品年月;——制造商名称。4.9折弯保护装置的防护4.9.1折弯保护装置的易腐蚀性零部件应有防腐层。4.9.2折弯保护装置外壳的涂层应均匀、规则、整洁,不应有裂纹、脱皮、起泡、流挂和皱褶等现象。4.9.3折弯保护装置的外露壳体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配装于电气柜内的壳体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20。4.9.4有防湿热、防盐雾、防霉菌等特殊使用要求的折弯保护装置应由用户与供方协商处理。4.10适应贮存的能力折弯保护装置应能够长期贮存在温度为-40℃~55℃、相对湿度为95%的环境中,并且能够承受温度70℃、相对湿度不超过80%、连续时间不超过24h的条件。5试验方法5.1试验条件5.1.1环境条件检验时应符合以下环境条件:——温度20℃士3℃;——相对湿度不超过85%;——无酸、碱等腐蚀性及破坏绝缘的介质。5.1.2电源条件检验时应符合以下电源条件:——电源电压在额定电压的0.85~1.15倍范围内;——电源频率在额定频率的0.99~1.01倍范围内。5.1.3试件条件试件应符合以下条件:9JB/T14835—202X——按4.3.5的要求对试件进行验证;——用试件对折弯保护装置检验时,分别将其以圆柱轴心线与光幕平面相垂直的方向(见图2)和以圆柱轴心线与光幕平面成45°夹角的方向(见图3)遮挡折弯保护装置的主光束,并分别以图2所示的5个检测位置重复检验;——应使用折弯保护装置相应规格的试件进行遮光检验。图2检测精度的检测点位图3遮光试件与光幕平面成45°角的检测形式5.1.4数量值的偏差在没有规定数量值的偏差时,偏差按规定值的士5%计。5.1.5输出信号的连接和监视检验输出信号的状态时,应将输出信号接入一个可监视的电路。5.2检验方法5.2.1工作功能和感应功能的检验按照产品铭牌上的电源要求给折弯保护装置通电,同时使光幕部件的前平面对正,折弯保护装置应当处于通光状态,输出信号应为“接通”或通过操作“启动装置”使输出信号“接通”,例如:脚踏开关信号接通。用试件以不大于2.5m/s的速度遮挡光幕,遮挡的持续时间不应少于标称响应时间,折弯保护装置应立即呈现遮光状态,输出信号应至少有两路由“接通”转为“断开”。当试件被保持在光幕中,折弯保护装置应保持在遮光状态,输出信号应保持“断开”。当试件被从光幕中撤出,折弯保护装置不会由遮光状态转为通光状态,应先断开“启动装置”,使折弯保护装置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然后再接通“启动装置”,输出信号由“断开”转为“接通”。5.2.2消隐功能的检验按照供方提供的折弯保护装置的随机技术文件(通常为使用说明书)中关于折弯保护装置消隐功能的接线方式,通过开关连接折弯保护装置的相关电路,然后给折弯保护装置通电进行检验。将用于消隐的两个开关(A、B)接通,此时无论折弯保护装置显示通光状态还是显示遮光状态和无论光幕内JB/T14835—202X是否存在遮光物,输出信号均应为“接通”;随后将两个开关断开,进行通、遮光试验,折弯保护装置应恢复正常功能。开关A、B状态与输出应符合图4所示的逻辑时序:图4逻辑时序图5.2.3滑块超速检测功能的检验按照供方提供的折弯保护装置的随机技术文件(通常为使用说明书)中关于折弯保护装置滑块超速检测功能的接线方式,使折弯保护装置进入低闭合速度的状态,此时模拟滑块超速信号(>10mm/s),折弯保护装置应在响应时间内“断开”输出,用于监控速度的传感器或接线应至少采用两个通道,任何一个通道接线线路断开或故障,折弯保护装置也应在响应时间内“断开”输出。5.2.4特殊的运行模式要求的检验折弯保护装置选择特殊的运行模式(如折弯盒子模式)后,检验特殊运行模式在以下情形时自动解除:——折弯保护装置重新上电时;——改变操作模式后;——折弯机数控系统的发出解除特殊运行模式的信号后。5.2.5自检功能的检验5.2.5.1响应时间延长的检验用机械阻尼的方法或用在继电器吸合线圈的电源输入端并入大容量电容器的方法或用旁路的方法,使输出信号断开的时间延迟,致使响应时间超过规定值。无论在哪一种延迟的情况下折弯保护装置都应在规定的响应时间内进入遮光状态、显示异常(状态)。5.2.5.2响应时间判断电路的检验按5.2.7的要求,通过对响应时间的检测来判断响应时间判断电路。若所测得的响应时间在标称值以内,则响应时间判断电路符合要求;若所测得的响应时间超过标称值,折弯保护装置仍然呈现正常功能,则响应时间判断电路不符合要求。5.2.5.3检测精度降低(试件直径变大)的检验逐路封闭受光元件(使其不工作)或使用系统的时钟频率逐路使受光元件处于非正常状态,无论在哪种情况下折弯保护装置都应在规定的响应时间内进入遮光状态、显示异常(状态)。5.2.5.4电路故障分析通过对折弯保护装置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论分析,判断所有元器件及线路的短路或断路故障是否会导致折弯保护装置失灵。注: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测试,通过对折弯保护装置电路工作原理的理论分析,能够明确判定某些故障对自检功能5.2.5.5试验证实理论分析不能明确判定线路及元器件的故障对自检功能的影响时,应当通过试验来证实线路和元器件的故障能否使折弯保护装置丧失自检能力。JB/T14835—202X在断电条件下,人为地造成线路断路、邻近线路的短路、元器件自身的短路或断路故障(回程不保护功能的设置除外)。当恢复通电时,折弯保护装置不应出现失灵。对于未明确结果的单一故障,每次设置一个为基本故障,再依次逐个施加其他的所有单一故障分别检测,折弯保护装置不应发生失灵。对于未明确结果的故障,要列出检测表逐个试验。对于未明确结果的由一个故障引发的连带双故障,也进行检验。检验时,以每一连带的双故障为基本故障,再依次逐个施加其他所有单一故障分别检测,不应发生失灵。对所有未明确结果的连带双故障,应逐个试验。不进行多于三个故障的累积故障的试验。在故障仍然存在的条件下重新开启二至三次折弯保护装置的主电源,折弯保护装置不应从遮光状态中复位。需要进行影响折弯保护装置电气系统的单一故障试验的主要线路和元器件见附录D(规范性)。自检功能的检验应放在检验的末尾。5.2.6辐射强度的检验应按照GB/T7247.1的规定检验辐射强度。5.2.6.1光束直径测量如图5所示,以激光光束的光轴为中心,将孔径可变的光阑置于探测器和激光源之间。调整光阑使光阑平面垂直于光束轴。光阑全部打开让光束通过,并进行功率测量。然后将光阑的孔径减少至可达总功率读数的63.2%。对于高斯光束,该光阑孔径将对应于激光束功率降低到它中心峰值的1/e的点。该光阑孔径值即为光束的直径。标引序号说明:1——激光器2——光束3——可变光阑4——探测器图5光束直径测量装置5.2.6.2光束发散角测量采用两点直径法,在光束传播方向上测量一点处对应的光束直径d’63,然后测量在传播方向上的另一点处对应的光束直径d63,然后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则光束的发散角φ按式(1)计算:φ=2arctan·················································(1)式中:φ——光束发散角,度(゜);d’63——一点处对应的光束直径,mm;d63——在传播方向上的另一点处对应的光束直径,mm;r——两点之间的间距,mm。注:二阶矩的直径定义(在ISO11146-1定义)不用于剖面具有中心高辐射峰值和低背景的激光束,例如由非稳定5.2.7响应时间的检验检测前应先将输出信号的开关接入一个测试电压信号,信号电压不应大于DC36V。JB/T14835—202X将双踪记忆示波器两个检测探头分别接在受光管和输出信号的外接点,然后进行遮光,捕捉和记录下两点波形突变处的时间,其差值即为响应时间。在折弯保护装置的每个受光管处重复进行,响应时间按测得的最大值计。5.2.8保护长度的检验按照图6所示,使光幕平面在同一个平面内,偏差不超过10mm,将形成光幕的两部件之间的距离调整为样品上标识的保护长度,偏差为士20mm,对折弯保护装置进行通光和遮光试验(见图6),其应呈现正常功能。将形成光幕的两部件之间的距离调整到保护长度极限,检验折弯保护装置,应呈现正常功能,用卷尺测量保护长度极限值,保护长度极限值不应小于所标识的保护长度值的1.2倍。图6折弯保护装置保护长度的检验5.2.9检测精度的检验按5.2.8的规定调整光幕。按图2所示,分别从5个位置使试件缓慢地通过光幕,并按照5.1.3的规定进行检验。使用14mm直径的试件缓慢进入折弯保护装置的主光束区域,折弯保护装置都应自试件进入(由通光状态转为遮光状态)至试件离开光幕(由遮光状态转为通光状态)的全过程中,保持稳定的遮光状态,中途不应出现通光状态。5.2.10输出信号过流保护的检验当给折弯保护装置的输出信号所加的连续负载超过其许可值的2倍时,折弯保护装置应在30s内终止对外输出。5.2.11光幕的通光和遮光显示的检验目测检验光幕的通光和遮光的显示。5.2.12正常状态、异常状态指示和标志的检验目测检验折弯保护装置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指示和标志。5.2.13工作电源的检验5.2.13.1交流供电电源的检验在下列条件下,使折弯保护装置连续通电2h,并对其进行频率为20次/分的遮光试验,应呈现正常功能:——用调压器或稳压电源,将电源电压分别调至折弯保护装置额定电压的85%和115%;——用交流频率控制装置,将折弯保护装置的工作电源频率设置为其额定值的99%和101%的交替变化状态,变化波形为方波,循环频率10次/分;——用交流变频控制装置,将折弯保护装置的工作电源频率设置为其额定值的98%和102%的交替变化状态,变化波形为间歇方波,高、低频率点的持续时间为0.5秒,交替变化的循环周期——用信号发生器在电源电压上加2次到5次的谐波,并用示波器监视,使谐波失真的叠加幅度在额定电压值的10%以内;同时,在电源电压上加6次到30次的谐波,并用示波器监视,使谐波失真的叠加幅度在额定电压值的2%以内。5.2.13.2电池供电电源的检验对于使用电池供电的折弯保护装置,利用直流稳压电源装置,将供电电压分别调至其额定值的85%和120%,连续通电2h,并对其进行频率为20次/分的遮光试验,折弯保护装置应呈现正常功能。JB/T14835—202X5.2.13.3交—直流转换供电电源的检验对于使用外部交流—直流转换设备供电的折弯保护装置,利用直流稳压电源装置,将供电电压分别调至其额定值的85%和120%,连续通电2h,并对其进行频率为20次/分的遮光试验,折弯保护装置应呈现正常功能。5.2.14适用环境的检验5.2.14.1在温控室内,调整温度为-10℃±3℃,将折弯保护装置通电2h,并对其进行频率为20次/分的遮光试验,应呈现正常功能。5.2.14.2在温控室内,调整温度为55℃±3℃,将折弯保护装置通电2h,并对其进行频率为20次/分的遮光试验,应呈现正常功能。5.2.14.3保持55℃±3℃的温度和92%~97%的相对湿度,将折弯保护装置通电2h,并进行频率为20次/分的遮光试验,应呈现正常功能,且检查零部件不应有锈蚀现象。5.2.14.4将折弯保护装置以正常工作的安装方式固定在振动试验台上,按表1规定的振动幅值和相应频率做铅垂方向的振动,每项振动各进行15min。将折弯保护装置通电,并进行频率为20次/分的遮光试验,应呈现正常功能。振动试验完成后,检查折弯保护装置的零部件,不应出现松动、脱落现象。5.2.15抗光干扰能力的检验5.2.15.1白炽光干扰的检验设置发光器和受光器之间的距离为3m。使用光源为额定电压为AC220V、功率为500W~1000W、色温为3000K~3200K、长度为150mm~250mm且被安装在200mm×150mm的抛物反射器上的卤钨(石英)灯,反射器内壁应有漫射涂层,在波长400nm~1500nm范围内,反射要均匀,偏差为±5%。设置受光器和光源之间的距离D为3m,将光线照射到受光器的通光平面上(见图7),当在该平面上测得的光强度为600lux±60lux时,使光源沿着保护高度的方向平移,同时进行通、遮光试验,折弯保护装置应呈现正常功能。设置受光器和光源之间的距离D为2m,将光线照射到受光器的通光平面上(见图7),当通光平面上的光强度为3000lux±300lux时,折弯保护装置不应发生失灵,即在检验过程中遮挡着光幕,折弯保护装置应始终呈现遮光状态。a)光干扰试验的立体示意图b)敏感部件最佳对正状态的正常工作示意图JB/T14835—202Xc)敏感部件最差对正状态的危险失效示意图图7使用白炽灯光源的试验设置5.2.15.2荧光干扰的检验设置发光器和受光器之间的距离为3m。使用光源为额定功率40W、长度1200mm、镇流器工作频率30kHz~40kHz、色温5000K~6000K的荧光灯管。不使用反射体或漫射体。受光器和光源之间的距离D设为21cm,将光线照射到受光器的通光平面上(见图8保持该平面上的光强度为1500lux±150lux,进行通、遮光试验,折弯保护装置应呈现正常功能。测试中分别使用荧光灯中间和两端的光。a)光干扰试验的立体示意图b)敏感部件最佳对正状态的正常工作示意图图8使用荧光光源的试验设置5.2.15.3闪烁光干扰检验设置发光器和受光器之间的距离为3m。使用氙气闪光灯的光源(无外壳、反射器或滤光片)闪光持续时间为40us~1200us,闪光频率为0.5HZ~2HZ。每次闪光输出的能量为3J~5J。将闪烁光源靠近发光器(见图9),照射受光面1min,折弯保护装置应呈现正常功能。JB/T14835—202Xa)光干扰试验的立体示意图b)敏感部件最佳对正状态的正常工作示意图图9使用氙气闪光灯的试验设置5.2.15.4频闪光干扰的检验设置发光器和受光器之间的距离为3m。使用闪光持续时间(从半强度点处计量)为2μs~20μs,闪光频率为5Hz~200Hz,色温为5500K~6500K的氙光灯光源。受光器和光源之间的距离D设为1m,当闪光频率为50Hz时,保持在受光器的通光平面上的光强度的平均值为2000lux±200lux时,将闪光灯管的位置固定(见图10)。在3min内将闪光频率从5Hz线性地调整到200Hz,折弯保护装置不应出现失灵。a)光干扰试验的立体示意图b)敏感部件最差对正状态的危险失效示意图图10使用频闪光的试验设置5.2.16抗电磁干扰的检验折弯保护装置在3级试验等级10V/m的电磁场内进行通、遮光试验,应呈现正常功能。折弯保护装置在经受X级试验等级的30V/m的电磁场条件下试验,不应出现失灵现象。JB/T14835—202X5.2.17抗射频场传导干扰能力的检验按4.6.3.3.1的规定对折弯保护装置进行通、遮光试验,折弯保护装置应呈现正常功能。按4.6.3.3.2的规定对折弯保护装置进行试验,不应出现失灵。5.2.18抗静电放电干扰能力的检验5.2.18.1按4.6.3.4.1的要求,分别对折弯保护装置的控制器、传感器(或发光器和受光器)金属外壳各进行10次静电放电检验,放电发生时,折弯保护装置应能正常工作。试验条件和要求如下:——静电特性条件:.放电形式和电压:接触放电6kV,或者空气放电8kV;.放电电压极性:正(+)。——进行空气放电检验时,将静电放电发生器的放电电极垂直地接近被试验装置上外露的非绝缘点,直至放电发生,然后移开放电电极,再进行下一次放电。5.2.18.2按4.6.3.4.2的要求,分别对折弯保护装置的控制器、传感器(或发光器和受光器)金属外壳各进行10次静电放电检验,放电发生时,折弯保护装置不应出现失灵。试验条件和要求如下:——静电特性条件:.放电形式和电压:接触放电8kV,或者空气放电15kV;.放电电压极性:正(+)。——进行空气放电检验时,将静电放电发生器的放电电极垂直地接近被试验装置上外露的非绝缘点,直至放电发生,然后重复。5.2.19抗快速瞬变脉冲干扰能力的检验对连接于系统部件之间的导线进行检验。对于直流电源线、交流低于50V的电源线和长度超过1000mm的信号线,按照GB/T17626.4-2018中图14的方式进行耦合连线;对于50V及其以上电压的交流电源线,按照GB/T17626.4-2018中图13的方式进行耦合连线。按照4.6.3.5.1的规定,对折弯保护装置的相关连线分别施加相应的脉冲电压,并对光幕进行通光和遮光检验,折弯保护装置应呈现正常功能。按照4.6.3.5.2的规定,对折弯保护装置的相关连线分别施加相应的脉冲电压,并对光幕进行通光和遮光检验,折弯保护装置不应出现失灵。5.2.20抗快速瞬变浪涌干扰能力的检验对连接于系统部件之间的导线进行检验。对于非屏蔽的信号线,按照GB/T17626.5-2019中的图9进行耦合连线,对于屏蔽的信号线,按照GB/T17626.5-2019中的图12或图4进行检验。对于非屏蔽的不对称工作线路,按照GB/T17626.5-2019中的图9进行耦合连线;对于非屏蔽的对称工作线路,按照GB/T17626.5-2019中的图10进行耦合连线。对于直流电源线和交流低于50V的电源线,按照GB/T17626.5-2019中的图6进行耦合连线;对于50V及其以上电压的交流电源线,共模输入时,按照GB/T17626.5-2019中的图6进行耦合连线,差模输入时,按照GB/T17626.5-2019中的图5进行耦合连线。按照4.6.3.6.1的规定,对折弯保护装置的相关连线分别施加相应的浪涌电压,并对光幕进行通光和遮光检验,折弯保护装置应呈现正常功能。按照4.6.3.6.2的规定,对折弯保护装置的相关连线分别施加相应的浪涌电压,并对光幕进行通光和遮光检验,折弯保护装置不应出现失灵。5.2.21抗电源电压变化能力的检验5.2.21.1电源电压渐变的检验按照4.6.4.1的规定,用调压器对折弯保护装置的系统输入电源进行检验,检验过程中,遮挡光幕使系统处于遮光状态,折弯保护装置不应出现失灵。对于系统内部电路的电源电压,使用调压装置,按照4.6.4.1的规定进行试验,折弯保护装置不应出现失灵。5.2.21.2电源电压冲击的检验JB/T14835—202X给折弯保护装置电源输入端加上上升沿和下降沿时间为0.5μs~500μs之间、持续时间为1.5ms、峰值为折弯保护装置额定电压2倍、每秒钟发送一次的冲击,分别使光幕处在通光和遮光的情况下,各发送10次冲击,折弯保护装置应呈现正常功能。5.2.21.3电源电压中断的检验用电压中断控制设备,使供给折弯保护装置的电源电压以4.6.4.3规定的两种中断方式中断,检测时间各为1min,通、遮光试验的结果应符合4.6.4.3中相应的规定。5.2.21.4电源电压下降抖动的检验用输出电压控制设备,使供给折弯保护装置的电源电压以4.6.4.4规定的三种方式抖动。对每种抖动方式检测1min,在检测过程中,通、遮光试验的结果应符合4.6.4.4的规定。5.2.22零部件性能的检验折弯保护装置分别在温度为-10℃±3℃和温度为55℃±3℃、相对湿度为92%~97%的条件下,持续进行通、遮光试验2h,应呈现正常功能,元器件应无故障或损坏的现象。5.2.23温升的检验使折弯保护装置连续通电工作2h以后,打开折弯保护装置的外壳,用热成像仪或其他等效方法进行检验,线路、零部件的温升应符合4.6.6的规定。5.2.24承受冲击能力的检验将折弯保护装置固定在冲击试验设备上,在4.6.7规定的条件下,进行前后、左右和上下三个方向的冲击振动,每方向各进行1000次。检验时对折弯保护装置进行通、遮光试验,应呈现正常功能。试验之后,检查各零部件应符合4.6.7的要求。5.2.25寿命试验将折弯保护装置的两光幕部件,置于适当的保护长度位置,用遮光装置(遮光物直径不应小于遮光试件的尺寸),以每分钟(60~120)次左右的频率对每道光束进行遮光试验,在输出信号接点处设置计数器计量试验次数。折弯保护装置经过至少106次的寿命试验后应检验其响应时间和检测精度。5.2.26安全检验5.2.26.1采用PELV做防护的检验按照GB/T5226.1-2019中6.4的规定,采用PELV(保安特低电压)做防护的折弯保护装置,相应电路的工作电压不应超过AC25V或DC36V。工作电压超过AC25V或DC36V的控制器,应当与使用PELV的传感器或发、受光器相分离;且输出信号装置应当与光幕装置相分离。5.2.26.2导线绝缘的介电强度的检验对于工作电压高于AC50V或DC120V的导线,分别在导电体与其绝缘层之间加持续5min至少AC2kV的电压,和加持续时间0.5s的DC4kV脉冲,然后测量导线绝缘层的电阻值,不应小于1MΩ。5.2.26.3绝缘电阻的检验按照GB/T5226.1-2019中18.3的规定,用DC500V兆欧表,分别检测电源线与保护接地线之间、输出信号的外伸接点与保护接地线之间的绝缘电阻,其值不应小于1MΩ。5.2.26.4耐压试验用0.5kVA以上的高压试验设备,将1.5kV的电压分别加到电源线与保护接地线之间、输出信号的外伸接点与保护接地线之间,持续时间均为60s。5.2.26.5接地状态的检验JB/T14835—202X按照GB/T5226.1-2019中8.2的规定,对折弯保护装置的接地状态进行检验。5.2.27折弯保护装置标识的检验用纱布分别蘸酒精、汽油轻柔地擦拭标识的文字或符号15s,应无褪色、脱落等现象。按照GB/T7247.1-2012中第5章的要求目测检验标记的完整性。5.2.28折弯保护装置防护的检验将折弯保护装置放置在20℃±3℃,相对湿度为93%~97%的密室内,经过连续24h的时间后进行目测检验,不应有锈蚀、起层、脱皮等现象。按照GB/T4208的规定,对于外露安装的折弯保护装置的部件壳体进行防尘和防液的检验。按照GB/T4208的规定,对于安装在机柜内部的折弯保护装置的部件壳体进行防护等级检验。5.2.29适应贮存能力的检验将折弯保护装置放置在恒温箱内,在温度为-40℃±3℃的条件下保持时间4h,然后待温度上升到-10℃时进行通电检验,折弯保护装置应呈现正常功能。将折弯保护装置放入恒温箱内,在温度上升到70℃±3℃的条件下,同时将相对湿度调节到75%~80%,保持时间24h,然后待温度降至55℃时进行通电检验,折弯保护装置应呈现正常功能。6检验规则6.1基本要求折弯保护装置应通过国家认可的检验检测机构依据本文件进行型式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实施生产或销售。6.2折弯保护装置的缺陷分类6.2.1致命缺陷不符合4.3.1.2、4.3.1.4、4.7.2、4.7.3、4.7.4中的任何一条。6.2.2重缺陷不符合4.2、4.3.1.1、4.4.1、4.4.3、4.4.4、4.5、4.6.1、4.6.3、4.6.4、4.7.1中的任何一条。6.2.3轻缺陷不符合第4章中除了致命缺陷、重缺陷、4.1之外的缺陷。6.3型式检验6.3.1型式检验项目型式检验项目应为第4章中除4.1之外的要求项目。6.3.2型式检验提供的文件和样品折弯保护装置的型式检验应提供:——技术文件,包括:.电路原理图;.电路原理说明文件;.电路元器件配置图;.主要零部件及元器件技术要求一览表;.使用说明书;.同种系列/规格的产品再次申请型式检验的,还应提供上次型式检验的报告。——样品,由检验机构随机抽样,每种系列(相同电路原理和基本结构)的样品数不少于3个。6.3.3型式检验的条件JB/T14835—202X折弯保护装置在下列情况时应进行型式检验:——新产品开发试制完成或新进入国内市场时;——当产品的设计(结构、电路原理)、工艺或所用材料(如关系感应能力或关系安全性能的元器件)改变时;——停产6个月以上的产品,再次恢复生产时;——由于折弯保护装置的失灵出现伤亡事故的投诉时;——批量生产的产品,连续正常生产满三年时;——国家技术质量监督机构检查不合格时;——本文件修订后。6.3.4型式检验的合格判定6.3.4.1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按设计系列随机抽样,每个设计系列产品,每次抽样数量不少于3注:不同设计系列的产品,是指在电路原理或者基本结构上(包括6.3.4.2若检验中发现任何一台存在一项或多项轻缺陷,则需另外抽取首次样本两倍的数量进行重新检验,若仍发现存在一项或多项轻缺陷,则判定该产品型式检验为不合格。6.3.4.3若检验中发现任何一台存在一项或多项致命缺陷或重缺陷,则直接判定该产品型式检验为不合格。6.3.4.4型式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应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6.3.4.5型式检验每三年进行一次。6.4出厂检验6.4.1出厂检验的要求每台折弯保护装置应进行出厂检验,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6.4.2出厂检验的项目应按照本文件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下列项目的出厂检验:——4.3.1基本功能的4.3.1.1、4.3.1.2、4.3.1.3、4.3.1.5、4.3.1.6;——4.4功能性能力;——4.7安全性;——4.8标识;——7.1包装;——7.2随机文件.6.4.3出厂检验的合格判定应对每台折弯保护装置进行检验,所有出厂检验项目合格后为出厂检验合格;当检验发现折弯保护装置有不合格项目时,应对该产品的设计、生产、半成品、原材料等影响产品质量的环节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再重新检验,直至出厂检验合格。7包装和随机文件7.1包装7.1.1折弯保护装置的包装箱的外表面,应有清楚而耐久的标志,其内容应包括:a)制造单位名称和地址;b)产品名称、型号及规格;c)制造年月;d)“小心轻放”、“防湿”文字或图符;e)单元包装重量;JB/T14835—202Xf)包装箱外缘尺寸。7.1.2折弯保护装置的包装应具有减振、防潮的措施,并应适合陆路和水路的装载、运输的要求,长途运输后包装不应有开裂性破损。7.1.3包装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不应使用有害、污染的包装材料。7.2随机文件7.2.1产品使用说明书7.2.1.1每台产品均应配发产品使用说明书,产品使用说明书应清楚地说明折弯保护装置的工作条件、性能、安装、接线、调整、使用、维护保养和安全注意事项等。7.2.1.2出口的折弯保护装置应提供所出口国家或地区所使用文字的使用说明书。7.2.1.3进口的折弯保护装置应提供中文使用说明书。7.2.2产品合格证出厂的每台折弯保护装置均应配发检验合格证。合格证上应标明执行的标准、出厂检验日期,并应有检验人员的签名或代码。7.2.3装箱清单每个独立包装都应配发填写完整和清楚的装箱清单。JB/T14835—202X折弯保护装置在折弯机上的安装A.1折弯保护装置的定位与安装激光光源折弯保护装置的定位与安装应采用以下定位和安装方式:保护区域在上模中心线的下延垂直平面,向下延长面的误差不能超过垂直面(折弯线)后2.5mm;保护区域至少能保护折弯前15mm的区域。图A.1安全距离示意图A.2最小安全距离的计算最小安全距离应符合GB/T19876-2012中第6章的规定,最小安全距离S应按式(A.1)计算:s=(K×T)+C················································(A.1)式中:S——最小安全距离(从上模最低点与受光器最下一个通光孔下边缘的最小距离,见图A.1),单位为毫米(mm);K——折弯机快下速度的参数,单位为毫米每秒(mm/s);T——总停止响应时间(整个系统停止性能按照附录A.3计算,单位为秒(sC——附加距离,受光器E2通孔垂直方向的尺寸,单位为毫米(mm)。D——限制距离(从上模最低点与受光器最上一个通光孔下边缘的距离,该距离不应大于14mm)。A.3总停止响应时间A.3.1总停止响应时间T应按公式(A.2)计算:T=t1+t2+Δt·················································(A.2)式中:t1——折弯机本身停止响应时间(包括液压和电气系统的响应时间单位为秒(st2——折弯保护装置的响应时间,单位为秒(s);t3——其余可测量装置的响应时间,单位为秒(s△t——测量方法中的不确定因素,单位为秒(s)。JB/T14835—202XA.3.2计算整个系统的停止时间时,考虑下列条件:——滑块最快速度而导致的最长停机时间;——系统有关部件温度的影响;——模具质量而导致的最长停机时间;——压力大小导致最长的停止时间;——停止功能相关部件的磨损。A.4折弯机响应时间的确认A.4.1在测量停止响应时间时,当速度低于5mm/s时,认为折弯机为停止状态。对每种类型和每个规格的折弯机滑块的停止响应时间都应进行单独的测量。每种可能操作回路分别测量不应少于10次。取最高测量值或算术平均值加3倍的标准偏差值比较。A.4.2如果差值小于50%,测量的总响应时间可以用作计算安全距离。A.4.3如果差值大于50%,安全距离计算应按A.4.2总响应时间的1.3倍计算。JB/T14835—202X折弯保护装置安装位置的确认B.1安装位置的确认折弯保护装置安装完成后,应通过安全测试进行安装位置的确认。B.1.1横向位置的确认确保上模中心线后方2.5mm内能够遮光,从折弯机前面用遮光板靠近上模中心线位置,折弯保护装置呈现遮光状态时,遮光板边缘离上模中心线应大于15mm。B.1.2垂直位置的确认B.1.2.1通过试件或者超程距离测量装置进行测试确认。超程测试应在折弯机开机后的第一个工作行程中执行。如果连续10次测量值计算出的总响应时间差值超过50%,应降低滑块的快下速度。B.1.2.2使用14mm直径的试件紧贴折弯机上模的底部,从最左端移动到最右端过程中折弯保护装置应一直处于遮光状态B.1.2.3取不同直径(高度)的试件(14mm,大于慢速闭合时下模至最下一束光的距离值)分别放置在下模上进行测试,使折弯机开始下行运动,折弯机上模停止时,不应能接触试件。JB/T14835—202X折弯保护装置的选择性功能C.1外部装置监控(EDM)C.1.1功能要求应监控两路安全输出驱动的继电器触点或其它执行机构的动作响应。任一路安全输出驱动的继电器触点或其它执行机构没有跟随安全输出动作时或动作时间大于指定时间时,应进入锁定状态。由于监测到外部异常而进入锁定状态,应有明确且独立的指示。C.1.2故障状态的要求当外部设备监控系统本身出现故障时,故障应被立即检出或在下一个安全输出动作时检出,并进入锁定状态。C.1.3验证——正确使用外部装置监控功能时,折弯保护装置应能正常工作。——当任何一个被监控的装置处于错误状态时,折弯保护装置应进入锁定状态。——模拟外部装置监控功能故障,折弯保护装置应进入锁定状态,或在安全输出动作时进入锁定状态。C.1.4使用信息折弯保护装置供方应提供外部装置监控功能的使用说明。包含电气接线图和逻辑时序图。并应明确标识最大异步时间。C.2副开关电器(SSD)C.2.1功能要求当折弯保护装置的电源被切断或当折弯保护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时,SSD应处于断开状态。SSD执行安全相关功能的能力应通过自动地测试进行检查,此测试应在折弯保护装置接通电源且在输出信号进入接通状态之前进行。C.2.2故障状态的要求如果C.3.1所说的自动测试表明SSD无法进入断开状态时,输出信号应仍保持断开状态。C.2.3验证通过检查和试验进行下列验证:——故障情况下,如当SSD被约束在保持导通状态且当通电时,输出信号应保持在断开状态,即使进行复位时;——折弯保护装置在锁定条件下,SSD处于断开状态。C.3抑制C.3.1功能要求C.3.1.1当折弯保护装置处于抑制状态,对敏感装置触发时,输出信号应保持接通状态。C.3.1.2应提供至少两个独立的硬连接的信号源来用以开启抑制功能。输出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