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琦老师新著《中东铁路编年简史》读后_第1页
郑琦老师新著《中东铁路编年简史》读后_第2页
郑琦老师新著《中东铁路编年简史》读后_第3页
郑琦老师新著《中东铁路编年简史》读后_第4页
郑琦老师新著《中东铁路编年简史》读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琦老师新著《中东铁路编年简史》读后图1、2013年5月,郑琦老师再次考察中东铁路兴安岭隧道2018年是中东铁路修筑120周年,也是中东铁路历史专家郑琦老师不同凡响的年份,他的新著《中东铁路编年简史》(以下称《简史》)付梓出版,这不仅完成了他多年的夙愿,也是对中东铁路修筑120周年的纪念。他在研究中东铁路史、哈尔滨城市史领域颇有建树,是我敬重的学者之一,我有幸得到他赠书心中充满喜悦。郑琦老师祖籍山东文登,1949年1月生于哈尔滨,三代铁路世家。祖父早年“跑崴子”到海参崴,中东铁路通车后,于1905年来到哈尔滨,先后在哈尔滨、磨刀石、代马沟、穆棱以及宽城子(长春)等站当过通事(旧时译员、翻译称谓);父亲郑长椿(1916—1996年)是著名中东铁路历史专家,由其编著的《中东铁路历史编年》一书,是研究中东铁路历史的重要文献,早已被中外诸多学者广泛引用。郑琦老师子承父业,数十年致力于中东铁路历史、哈尔滨历史研究,丰富和扩展了父亲的研究成果,实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图2、《简史》封面图3、《简史》扉页郑琦老师作为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市文物保护专家顾问组顾问,参加过《哈尔滨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与保护丛书》的编辑和出版工作;作为中东铁路文史顾问,参加过央视制作的10集电视片《中东铁路》、日本NHK电视台录制的《零次世界大战》等电视节目的录制;作为中东铁路历史研究资深专家,2019年1月被特邀出席了第十九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颁奖典礼。他的论文《中东铁路与哈尔滨枢纽城市建设纪略》被收编在《二十世纪哈尔滨城市规划文选》之中。他做学问严谨,为人正直、低调,这次出书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新编《简史》16开本,近500页,40余万字,史料翔实,装帧精美,堪称一部精品书籍。它以编年体的形式记述了自1891年沙俄西伯利亚大铁路修筑始,至1954年中长铁路最后一批苏联专家撤离中国止,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中东铁路的修建、运营,以及有关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实。还收入了与之有关的国内重大事件。收录条目5000余条,并配以1000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及图、表,再现了中东铁路沧桑历程,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研究中东铁路历史的插图版工具书,对中东铁路历史研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图4、《简史》前言图5、第12、13页图6、中东铁路哈尔滨枢纽简明图图7、中东铁路公司历任官员表通过初步阅读,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感悟和收获:其一,条目清晰,简史言简意赅,好读易懂。例如介绍哈尔滨东正教圣尼古拉教堂的简史:1900年12月18日,中东铁路工程局施工建造的俄国东正教圣尼古拉教堂(俗称”喇嘛台”)在哈尔滨秦家岗建成,举行落成祝圣典礼。第二天(俄历12月6日)是圣尼古节,教堂正式进行祈祷活动。在教堂东墙壁上镶嵌一块铜牌,记载教堂修建缘起和有关人员的名字。教堂由彼得堡建筑师И·B·波德列夫斯基设计,中东铁路首任哈尔滨城建工程师A·К·列夫捷耶夫主持施工。教堂1966年8月23日毁于“文革”。该段简史叙事文字洗练,条理清楚,有始有终,使人记忆深刻。其二,图文并茂,大量珍贵历史照片实属罕见。例如:1900年中东铁路第一松花江大桥开工条目配片中,除设计者C·И·克尔别兹的照片外,还补充了施工技术总负责人A·И·连多夫斯基和助手B·И·阿列克三德罗夫的照片;在中东铁路公司及管理机构中的77名中外官员中,有72人配有照片;霍尔瓦特纪念碑和各历史时期的路徽、旗帜、历史照片均实属罕见。这些珍贵照片面世,是作者对中东铁路历史研究做出的重要贡献。图8、郑琦老师(中)2019年1月在横道河子与联合国专员和专家学者合影其三,十六个附录丰富了历史知识,增加了看点。附录中除有中东铁路各历史阶段地图、《中东铁路公司历任督办表》《中东铁路公司组织机构表》外,还有《铁路徽标志式样及使用时间》《俄制与公制度量衡对照表》,带有车站等级《中东铁路车站名译名对照表》和中、俄、日《年代对照表》等。这些附录是对条目、简史内容的补充,延伸了阅读,丰富了历史知识,开阔了读者的视野。图9、2019年1月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员理查德·恩格哈特先生合影。其四,诸多珍贵史料为我答疑解惑。书中很多史料是我闻所未闻,或闻所未见的。数年前我从《霍尔瓦特与中东铁路》(吴文衔编著)一书中得知中东铁路当局曾为霍尔瓦特立过碑,但具体时间、地点等却无处考证,这次如愿以偿,特摘录与大家分享:“1915年10月,哈尔滨中国商会在中东铁路管理局对面,中东铁路俱乐部楼前小花园内,为中东铁路管理局首任局长霍尔瓦特中将修建纪念碑落成。纪念碑高2.13米,宽1.07米。纪念碑按中国正式官府式样建造,碑头有双龙盘绕,碑文用中俄两种文字在纪念碑东西两面刻出。从此,俱乐部小花园改称‘霍尔瓦特’花园。”此外见第《简史》156页,郑琦老师还为此配了两张照片,可谓图文并茂。由于篇幅有限,诸多珍贵史料恕我不能一一例举。图10、中东铁路历史专家郑长椿先生(郑琦父亲)生前讲话照片十年磨一剑,今朝终有成!据郑琦老师介绍,《简史》是他以收集、整理为基本,以父亲郑长椿生前所著《中东铁路历史编年》《中东铁路大事记》两部著作为依据,参照父亲参加编撰的《黑龙江省志》第十八卷篇;《哈尔滨铁路局志》(上,下册);查阅了父亲生前发表的有关记述中东铁路历史的文章,参阅了几十种中、俄、日文有关中东铁路的著述和文献,其中不乏他多年实地踏访、调查原中东沿线(包括远赴俄罗斯)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著述动机源于何处?郑琦老师在前言中坦言:“自幼受独特的家庭环境熏陶,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中东铁路’这个名字就已经在我心中了!”“近年来,对中东铁路和哈尔滨历史具有浓厚兴趣的我,‘为哈尔滨做点什么?’‘为后人留下点什么?’的念头一直缠绕着我,每一个人都有美好的梦想,吾如今已是‘七十古来稀’之年,该是圆‘梦’的时候了!”图11、12

2015年8月,郑琦(右)和曾一志老师(左)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俄国人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奥莉雅.·巴基赤教授(中)合影有三个人令他难以忘怀:一位是我国著名“文保斗士”曾一智先生。郑琦老师是曾一智先生生前的挚友,他还把笔者介绍给了曾老师,并得到曾老师亲笔签名的著作《城与人》。曾老师生前多次督促他尽快出书,并由她亲自做序,在重病期间还念念不忘;另一位是他的父亲郑长椿。他在后记中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亲郑长椿!”;还有一位是他的太太马秀娟女士。“近年每次外出调查走访,都由太太陪伴照顾,帮助记录、拍照。自费出书费用对于我一个工薪层家庭难以承受,我曾打算就此放弃,是太太坚持出版并慷慨解囊帮助我圆梦。夫妻不言谢,记此,终身铭记在心,永不忘怀!”铁汉柔肠,相信郑琦老师写这段话时必定是眼含热泪的。我作为研究中东铁路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