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22,搭载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在轨飞行三个月后,于9月17日13:30,神十二返回舱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安全降落,中国空间站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1~2题。(1)神舟十二号发射时,国际标准时间为()A.17日17:22 B.16日17:22 C.17日1:22 D.16日1:22(2)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A.酒泉日出东南方向 B.太原正午日影渐短

C.我国各地昼长夜短 D.地球公转速度渐慢阳泉煤层主要形成于距今3.15至2.7亿年前的晓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时期。图为阳泉某公路旁出露的层与石灰岩地层,其石灰岩中保存有许多海生物化石。据此完成3~4题。(1)图示地层中的石灰岩属于()A.沉积岩 B.侵入岩 C.喷出岩 D.变质岩(2)图示地层形成时期,海平面()A.持续下降 B.持续上升

C.上升-下降-上升 D.下降-上升-下降2021年3月4日新西兰北部海发生7.3级地震。如图示意新西兰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5~6题。

(1)该次地震的震源可能处于()A.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消亡边界

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生长边界

D.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2)新西兰东侧板块边界附近的海底地貌最有可能为()A.海岭 B.海沟 C.大陆架 D.大陆坡关洲岛位于长江中游的关洲河段,其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到上呈现细-粗-细的变化。颗粒粗细不同的三个地层分别对应关洲岛形成的三个阶段(如图)。据此完成7~8题。(1)关洲岛形成过程中,该河段流速()A.逐渐变快 B.逐渐变慢 C.快-慢-快 D.慢-快-慢(2)未来关洲岛可能会()A.与南岸相连 B.与北岸相连 C.堵塞车阳河 D.向西扩展如表是我国某城市2021年9月25~30日的天气状况。据此完成9~10题。日期25日26日27日28日29日30日天气晴晴晴晴晴晴气温26~35℃27~36℃27~36℃27~36℃26~36℃22~31℃风力<3级<3级<3级<3级<3级<3级(1)2021年9月25~30日,影响该城市的主要天气系统是()A.冷锋 B.暖锋 C.高气压 D.低气压(2)2021年9月25~30日,该城市风力较小的原因是()A.昼夜温差小 B.植被茂密 C.气流上升 D.气流下沉如图示意洞庭湖流域不同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读图完成11~13题。(1)图中箭头①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A.3~4月 B.6~7月 C.9~10月 D.12~次年1月(2)甲代表的水体类型可能是()A.地下水 B.冰川 C.海洋水 D.湖沼水(3)如果在洞庭湖流域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则丰水期时()A.①变小 B.②变小 C.①变大 D.②变大《卫报》2021年8月5报道,世界最强暖流M(如图)的流速已接近停滞。据此完成14~16题。(1)图示海域东侧的洋流流向与性质是()A.向南

寒流 B.向南

暖流 C.向北

暖流 D.向北

寒流(2)导致M成为全球最强流的主要因素是()A.赤道低气压带 B.低纬信风带

C.副热带高气压带 D.盛行西风带(3)如果M流停止流动,则会使()A.太平洋南北温差缩小 B.北美东部海平面下降

C.欧洲西部气温下降 D.非洲西北降水增加如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读图完成17~18题。(1)该地区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该地区形成褶皱的次数是()A.1 B.2 C.3 D.4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此完成19~20题。(1)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地区中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是()A.塔里木盆地 B.欧洲西部 C.云贵高原 D.刚果盆地(2)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A.温带落叶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0分)图1为地球公转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地球公转至丁时的日期及太阳直射的纬度。

(2)在图2中画出夜半球范,以表示地球公转至乙时的昼夜状况。

(3)简述地球由乙公转至丙时,太原市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规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B河是澜沧江最大的支流,其沿岸分有众多的盐井。经历了千万年的流淌、切割,B河在云南省云龙县域北形成一个“S”形的水湾,酷似“太极图”(图1)。图2示意河沿岸盐井地质成因。

(1)从地质作用角度,说明B河“太极图”的形成原因。

(2)据图2,描述B河沿岸盐井的形成过程。如图示意非洲西部地区某季节大气环流状况。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图中所示季节,并说明理由。

(2)说明甲沿海地区此季节的气候特征,并分析成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该2021年国庆假期期间,我国北方多地出现同期军见的强降雨,气温一路降低。专家指出,次强降雨过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密切相关。如图示意亚洲部分地区10月3日14时地面天气形势。

(1)在图中用“H“表示副热带高气压中心,并说明其对该次强降雨过程的影响。

(2)推断国庆期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天气特征,并说明原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东南信风异常增强时,大量暖海水被吹送至赤道西太平洋,导致东太平洋水温异常偏低,这就是拉尼现象,是海一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如图示意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水温分布。

(1)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说明图示底层洋流的成因。

(2)在图上方的线段上加绘箭头,表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该区域的大气运动状况。

(3)分别指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太平洋东岸和西岸地区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

答案和解析1.【答案】【小题1】C【小题2】C

【解析】1.

【分析】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位置靠东的时间早,靠西的时间晚,时间是计算是“东加西减”。

本题主要考查时间的计算,属于基础题,掌握时区差与区时的关系即可计算解答。【解答】解:我国统一采用东八区的区时,国际标准时间为零时区的区时,零时区比东八区晚8小时,所以当东八区为6月17日9时22分时,国际标准时间为6月17日9时22分-8小时=6月17日1时22分,C正确。

故选:C。2.

【分析】读材料信息可知,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搭载神舟十而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9月17日神十二返回舱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安全降落,三名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为3个月。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无图却考图,考查了学生用图析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解答】解:2021年6月17日~9月17日之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大部分地区日出东北,酒泉也日出东北,A错误。

2021年6月17日~9月17日之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先北移后南移,太原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太原正午日影先变短后变长,B错误。

2021年6月17日~9月17日之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我国各地也昼长夜短,C正确。

2021年6月17日~9月17日之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先接近远日点(7月初),后远离远日点,故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D错误。

故选:C。

2.【答案】【小题1】A【小题2】D

【解析】1.

【分析】沉积岩的代表有石灰岩、砂岩、页岩,具有层理和化石结构。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据图示内容岩石形成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煤层和石灰岩层有明显的层理构造;由材料可知,石灰岩中保存有许多海生物化石;根据以上两个特点判读可知,石灰岩属于沉积岩。

故选:A。2.

【分析】煤层是由陆地上的植物遗体沉积转化形成的,判断煤是陆地环境形成的;石灰岩中保存有海洋生物化石,判断石灰岩是在海洋环境中沉积形成的。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海平面的升降情况,能够从图中煤层和石灰岩层的形成环境判断海平面的升降是解题的关键。【解答】解:读图可知,图示地层最下层是煤层,中间是石灰岩层,最上层是煤层,由此推断图示地层形成时期首先经历了海平面下降形成陆地,沉积形成煤层;之后海平面上升,形成海洋,沉积形成了石灰岩层;之后海平面又下降形成陆地,又沉积形成了煤层。故图示地层形成时期,海平面先下降再上升最后又下降,D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小题1】B【小题2】B

【解析】1.

【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六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板块构造学说和板块构造示意图。【解答】解:读新西兰的地理位置图,结合六大板块的分布可以判断,该次地震的震源可能处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受板块挤压形成,B正确。

故选:B。2.

【分析】生长边界处板块逐渐远离,在陆地地区形成裂谷或海洋,在海洋中形成大洋中脊;消亡边界处板块相互靠近、碰撞挤压,若为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会形成褶皱山脉,若为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在大陆板块一侧会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在大洋板块一侧会形成海沟。

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某地的板块位置和不同类型边界形成的地貌类型。【解答】解:新西兰东侧板块边界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的海底地貌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到印度洋板块下方形成的海沟,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答案】【小题1】D【小题2】B

【解析】1.

【分析】考查地质作用的知识,地质作用根据能量来源可以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表现为风化、侵蚀、堆积、固结成岩,内力作用表现为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

本题难度适中,通过示意图设置题目,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解答】解:河流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主要受河流流速的影响,流速越快,搬运能力越强,沉积物的颗粒越大,流速越慢,搬运能力越弱,沉积物颗粒越小。根据该地层沉积物颗粒从下到上呈现细-粗•细的变化可知,关洲岛形成过程中,该河段河流流速经历了慢-快-慢的变化过程。

故选:D。2.

【分析】本题考查影响流水作用的因素,主要因素有流量、流速、植被覆盖率、土质等。

本题难度适中,通过示意图设置题目,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解答】解:读图可知,关洲岛位于河曲处,北岸为凸岸,南岸为凹岸,受凹岸侵蚀、凸岸沉积的影响,未来关洲岛可能会向北扩展,逐渐与北岸相连,B正确,AD错误。

车阳河位于凹岸一侧,泥沙不易沉积堵塞车阳河,C错误。

故选:B。

5.【答案】【小题1】C【小题2】D

【解析】1.

【分析】反气旋是高气压,气流运动方向是北半球呈顺时针辐散下沉(南半球是逆时针辐散下沉),因为中心气流下沉,所以天气晴朗。

本题以我国某城市2021年9月25~30日的天气状况为背景,考查了影响该城市的主要天气系统,读表分析解决问题。【解答】解:根据表中数据分析,2021年9月25~30日该城市天晴朗,气温较高,风力较弱,天气稳定,可知影响该城市的主要天气系统是高压反气旋,受其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C正确。

冷锋、暖锋、低气压控制下都会出现阴雨天气,ABD错误。

故选:C。2.

【分析】受高压影响的地区天气以晴朗位置,受低压影响的地区天气易出现阴雨。

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风的概念及高压、低压对天气的影响。【解答】解:该时期天气以晴朗为主,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A错误。

该城市植被茂盛持续时间较长,因此植被茂盛不是该时期内风力较小的原因,B错误。

气流上升容易形成阴雨天气,C错误。

该地长时期以晴朗天气为主,应该是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因此空气的水平运动较弱,风力较弱,D正确。

故选:D。

6.【答案】【小题1】B【小题2】A【小题3】C

【解析】1.

【分析】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冰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

本题考查陆地水体的知识,难度中等,需掌握陆地水体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解答】解:每年6、7月份,长江流域降水比较多,长江地水位较高,长江水补给给洞庭湖水,故箭头①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6-7月。

故选:B。2.

【分析】汛期时候,河流水位高,地下水位低,河流水补给地下水,一般是北半球夏天,枯水期,河流水位低,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地下水补给河流水一般是北半球冬天。

本题以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解答】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洞庭湖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没有冰川补给,故B错。

海洋水不可能补给洞庭湖,也不可能补给长江,故C错。

地下水可以与河流水和湖泊水相互补给,故A对。

湖沼水与河流水和湖泊水不能相互补给,故D错。

故选:A。3.

【分析】陆地水体的关系特征: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冰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

本题考查湖泊对河流径流的影响,难度较小,关键是理解退耕还湖使湖泊水量增多,湖泊面积变大,有利于周围环境的改善。【解答】解:由图示信息可知,长江水与洞庭湖水有互补关系。湖泊对河流具有调节作用,因此“大规模退耕还湖”将扩大湖泊的调节作用,即丰水期蓄水①作用变大,枯水期补给长江水②变大,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小题1】A【小题2】B【小题3】C

【解析】1.

【分析】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北印度洋海域形成季风洋流。

本题以世界最强暖流为背景,考查了洋流流向与性质,考核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并学以致用。【解答】解:读图分析,图示海域位于大西洋中低纬度,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东侧洋流为加那利寒流,自北向南流,性质为寒流。

故选:A。2.

【分析】导致M成为全球最强流的主要因素可以从盛行风对洋流影响角度分析。

本题考查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解答】解:读图分析,M洋流分布在大西洋中低纬度大洋西部,流经墨西哥湾,为墨西哥湾暖流,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为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吹拂海水向西流动,遇到北美大陆阻挡流向较高纬度而形成,B正确。

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风力微弱,不易形成洋流,AC错误。

盛行西风带控制下形成北大西洋暖流,D错误。

故选:B。3.

【分析】读图分析,M洋流分布在大西洋中低纬度大洋西部,流经墨西哥湾,为墨西哥湾暖流,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为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吹拂海水向西流动,遇到北美大陆阻挡流向较高纬度而形成。

本题以世界最强暖流为背景,考查了洋流的影响,考核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并学以致用。【解答】解:M洋流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洋流,将热量源源不断的向高纬输送,如果M洋流停止流动,会使太平洋南北温差扩大,A错误。

北美东部海水流动减弱,海平面可能上升,B错误。

欧洲西部获得的热量将会减少,气温下降,C正确。

M洋流减弱,非洲西北沿岸的加哪利寒流不一定减弱,故非洲西北部降水不一定增加,D错误。

故选:C。

8.【答案】【小题1】D【小题2】B

【解析】1.

【分析】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可以从不同岩层之间的新老关系分析,一般来说水平岩层越向上形成时间越晚。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地质作用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解答】解:读图可知,丙岩层被甲岩层侵入,丙岩层早于甲岩层,乙岩层上覆在甲岩层上方,甲岩层的形成早于乙岩层,故丙形成的时间较早,再甲形成,最后乙形成,即该地区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丙甲乙。

故选:D。2.

【分析】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褶皱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解题的关键是从提干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解答】解:图中共形成了4次侵蚀面,其中下面3次由于受挤压与表层侵蚀面不平行,说明岩层发生完全变形,形成褶皱构造;而中间两次侵蚀面平行,说明属于同一次褶皱过程,因此,形成褶皱的次数是2次。

故选:B。

9.【答案】【小题1】A【小题2】D

【解析】1.

【分析】根据材料,属于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解答】解: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烈,A对。

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暖湿润,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刚刚盆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物理风化作用较弱,BCD错。

故选:A。2.

【分析】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和化学风化作用,物理风化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作用下,发生崩解,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化学风化作用是岩石在水、水溶液和大气的作用下,发生化学成分变化,使岩石分解破坏,并产生新矿物的作用。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记基础知识,掌握物理风化和化学作用特点是解答本题关键。【解答】解:根据材料,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而热带雨林带终年高温多雨,气温日较差最小,气候湿热,以化学风化作用为主,物理风化作用最弱,D对。

温带草原、荒漠带气温日较差最大;亚寒带针叶林带气温日较差较大,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ABC错。

故选:D。

10.【答案】解:(1)根据图片,丁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23°26′S。

(2)地球公转至乙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3)图中乙是北半球的夏至,丙是北半球的秋分,该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半球的太原市昼长夜短且白昼逐渐变短、黑夜逐渐变长,到丙时昼夜等长。

故答案为:

(1)12月22日前后;23°26′S

(2)如图所示:

(3)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至丙时昼夜等长。

【解析】(1)在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左右一般为二至,上下为二分。根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确定二至,再根据公转的方向确定二分。

(2)北半球的夏至,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3)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另一个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往哪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另一个半球昼变短。

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全面、准确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1.【答案】解:(1)根据材料,该地“太极图”属于嵌入式河曲,形成过程是该地地形较为平坦,水流速度较慢,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河曲,在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作用下河流弯曲程度逐渐增大;后期该地地壳抬升,流水下切侵蚀,形成该地嵌入式河曲景观。

(2)根据图2,该地地下存在岩盐矿层,地下水流经该矿区时溶解盐类物质,形成含盐地下水,在该地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含盐地下水沿着断层形成的裂隙上升,形成B河沿岸的盐井。

故答案为:

(1)该河段流速较慢,侧蚀明显,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曲流;地壳抬升,流水下切,形成太极图景观。

(2)地下分布有含盐矿层,地下水流经含盐矿层,溶解盐类物质,在横断山区巨大挤压力作用下沿断层裂隙上升,形成盐井。

【解析】(1)河流在地形平坦的地区水流速度较慢,河流侧蚀作用较强,形成河曲景观,在地壳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嵌入式河曲。

(2)盐井是地下含盐水在地下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裂隙上升形成的。

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嵌入式河曲的形成原因和盐井的形成过程。

12.【答案】解:(1)通过图中可知,目前甲风向越过赤道之后出现了偏转,由东南风转变成为了西南风。说明目前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所以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

(2)甲地沿海从图中可知目前受西南风的影响,西南风从海上带来充足的水汽,且目前气压带风带北移,大概移动十度,正好收到低压控制,且当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可以得出当地此时正是高温多雨。

故答案为:

(1)北半球夏季,赤道辐合带位置偏北(气压带风带北移或甲地盛行西南风)

(2)高温多雨。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气流上升,多对流雨:西南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

【解析】(1)是想通过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情况来分析季节,考察了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当直射点向北半球移动时,气压带风带也向北半球移动;当直射点向南半球移动时,气压带风带会向南半球移动!

(2)是通过地理位置来分析气候特征,考察了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大气环流,洋流,地形,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此题本题综合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移动及对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