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新媒体这一基于现代移动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具有融合性、互动性的媒体[1],已全方位深入渗透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当中。然而新媒体就像一把“双刃剑”,新媒体技术的更新发展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载体、方法及效果等方面带来了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对主流价值观念产生了冲击,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所特有的教育主体权威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教育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心理健康教育需跟上时代的需求,采用大学生高接纳的表达方式,将心理健康工作有机地融入学生发展的各方面,探索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对于进一步改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新媒体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机遇(一)新媒体技术丰富心理健康工作途径世界正处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大变局时代,技术的发展正在重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与世界的关系。新媒体技术发展打破了过去单一的获取信息渠道,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主动选择所浏览信息,这对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发展有很大帮助。其次,新媒体技术使用门槛降低,操作便捷度提高,新媒体已向全民覆盖发展,原来只属于专业人员操作使用的一些设备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已经融入每一个人的生活,这为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向大学生传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了技术基础。新媒体的便携性及灵活性提高了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效率,超时空性使信息传播不再受时空限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可通过全平台的新媒体了解学生的个人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二)教育者教育权威思想转变,大学生成为主动参与者在新媒体时代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育的“去中心化”趋势已然形成,教育者不再是教育活动中的唯一中心,师生之间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平等、开放、动态、共享式的交流活动,以引导的方式进行探索式学习。教育者不再是“权威”“灌输”,而是“引导”“影响”。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平等的,所建立的民主型师生关系更能体现教育主体的人文关怀,更具亲和力。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下的身份也有所转变,从传统教育中的被动信息接受者转为主动互动参与者。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满足于传统性的知识灌输,而是通过新媒体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多向互动过程中解决疑惑,进行多渠道、多角度的思想碰撞,培养多元化的思维模式。Eldar和Niv同样强调了互动在学习过程中作用,他们认为交互是促进知识构建的关键性环节,是导致学习者产生不同情绪体验的重要因素。[2]同时,此类高参与度的教育模式使得大学生由被动转为自主选择学习,教育对象转变为教育主体,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激发大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培养开放多元的思维理念,易于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3](三)拉近师生的沟通距离,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相较于传统媒体,教师能够通过新媒体平台更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增强师生的沟通交流。学校通过官方微博、公众号、视频号或网站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服务得到更多学生的参与和关注,学生更愿意利用新媒体如许多高校已开通的“线上心理咨询”“心理信箱”进行心理探索。越来越多的学生渴望利用新媒体网络进行交流,讓那些无法寻求心理咨询的人更容易获得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这一在线交流领域可以帮助年轻人发展新的网友和分享个人经历,提供情感支持,并交流有价值的信息。[4]同时线上的交流可降低个体对心理问题的耻辱感,让寻求心理咨询的人更容易找到和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服务。网络的无界性和匿名性增加了大学生心理咨询的频率,相比于传统媒体,心理教育工作者不用面对面就已能完成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尽早发现学生的心理困惑,及时给予疏导,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平台。二、新媒体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一)削弱互动交流,减少同伴支持新媒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追求精确化、规范化和简单化,使学生在精确地获得心理知识同时,却无法获得来自内心的情感上的体验和感受。[5]尽管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了使学生获得知识的便捷性,但由于网络学习的时空分离性,降低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当学习者没有从教师或同伴获得有效的学习支持时,学习者会更容易出现消极的情绪,如挫折和焦虑,这些消极情绪严重影响网络在线学习成效的提升,甚至导致学习者的心理危机。[6]网络心理咨询尽管具有现实心理咨询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也存在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如不利于咨访关系的建立、维持和巩固;不利于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与诊断。网络心理咨询自身的局限也决定了它并不能替代现实心理咨询,实现两者互补结合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7](二)开放网络增加信息甄别难度,信息超载引发认知困惑新媒体时代正在重构大学生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使用设备多元化,关注媒体心理种类丰富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双重性的。首先,新媒体的便捷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便利的信息获取渠,但开放的网络环境却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及人格发展。大学生处于认知能力和心理不成熟阶段,面对新媒体繁杂的信息环境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易引发部分大学生的人格障碍和行为偏差。其次,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无屏障性增加了信息控制的难度,这对高校进行网络舆情监控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次,新媒体的信息繁多杂乱,高频的浏览行为可能存在“无效浏览”的情况,部分学生可能仅仅只为满足对信息获取的需求,并未进行深入的解读和学习,因此并未对其心理健康产生正面影响[8],对大学生是否能够合理地调整信息超载所带来的认知困惑表示存疑。(三)正常人际交往受到冲击,维护虚拟形象导致心理失衡新媒体的自由为大学生提供了自由的社交平台,使大学生的情感表达诉求得到满足,为其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但在新媒体这一开放性场域中,频繁地使用网络社交削弱了实际生活中面对面交往和沟通,导致现实生活的社交能力下降,人际交往紧张;甚至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交友,不愿在现实情境中交友,出现情感淡漠和自闭、性格孤僻等心理问题。其次,大学生因重视自我网络形象的呈现,对虚拟自我进行人为的美化后呈现存在失真现象,这种“修饰化”的自我形象,会使大学生混淆现实与虚拟世界,甚至迷失自我,对现实自我呈否定态度,陷入对自我形象维护的焦虑中,导致心理失衡。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存在偏差我国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沿袭美国20世纪中后叶的“问题式”“病理式”模式,侧重针对少数人的问题诊断、补救和矫治;缺乏面向全体,以预防为主,开发全面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先进理念和举措[9],对大学生心理成长历程关注不够,重心放在有心理困扰学生上,缺乏对受教育者内在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考察。面对急剧变化的国内外环境,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理念和做法已无法很好适应当前学生的需求。只“解决”问题,忽视“预防”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势在新媒体时代需进一步进行修正。(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单一,新媒体形态趋于形式化目前高校较多采用集中线下授课方式,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利用有限,未将5G、移动直播、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充足的应用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课程形式单一,内容老化,难以满足学生需求。虽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新媒体在信息传播功能上的巨大影响,纷纷建立官方的微信、微博、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账号,但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对新媒体操作技术、运营意识薄弱,所发信息趋于形式化,大多以文章形式呈现,内容同质化情况明显,只是广泛地把新媒体作为消息传播的现代科技工具,尚未开发深入服务学生的应用功能,没有创新最终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教学方法不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运用科学的心理方法及与其相适应的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发展。[10]但目前高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数量有限,拥有专业背景的教师更是有限,专业化水平上的不足,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实质引导不足。观念上,心理健康教师没有意识到新媒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对新媒体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影响意识不足,依旧侧重传统课堂进行健康知识宣传。部分工作者缺乏新媒体素养,对新媒体育人功能有所怀疑,未将心理育人与新媒体结合,难以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资源,导致心理育人工作缺乏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缺乏体验式互动教学,课堂气氛不活跃,师生间有效沟通匮乏,同时,知识更新不及时,案例陈旧,教学效果有限。四、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优化策略(一)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建立发展性与补救性并行的育人机制心理健康教育应包括培养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发展性教育和防治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的补救性教育两个方面。心理健康教育需跟上时代发展,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建立发展性与补救性并行的育人机制,扩大心理健康的受众面,将心理健康工作有机地融入学生发展的各方面。对已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需及时提供科学的心理指导与咨询,帮助其解决心理困扰,恢复心理弹性,利用大数据手段做好全方位监管,预防校园极端事件发生,构建预警机制,避免出现极端心理问题;另一方面需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预防为主,利用新媒体做覆盖全体学生的基础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帮助大学生学会自助方法,塑造健全的人格,造就积极的心理品质。(二)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网络,打造线上线下心理育人同心圆合理运用新媒体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更多途径,建立多样化互动环境,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学生的生活微空间。充分利用网络、广播、公众号、视频号、APP等媒体资源,利用碎片化时间和网络实时传播、无缝衔接的特点,通过视频、音频等文化传播形式,积极创作以心理育人为主题的微电影、微课堂、微动漫和微公益广告等作品,建立多样化互动环境,积极营造心理育人的良好氛围[11],将教育的不同形式方式有效融合,提高心理育人活动的吸引力。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新媒体平台建设“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三)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专业水平,增强新媒体素养开展规范的继续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进行知识更新、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和制度保证。[12]高校需注重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系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如组织成功处理的心理案例研讨会、参与高校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研究班等系统培训,促进其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同步发展。观念上,认识到新媒体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起到的重要性及影响力,执行传统课堂与新媒体融合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模式。操作技术上,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学习,提高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的有效使用,掌握现代网络技术和扎实的专业功底,提升心理工作者的新媒体素养,寻找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信息,做到网络信息的收集、传播和监控,兼具信息传播者和教育者的身份。(四)“线上线下”相结合,丰富心理健康课程模式传统课堂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依然有其无法替代的功能,但需结合新媒体进行技术与内容更新。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利用新媒体增加体验式互动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师生有效沟通,及时更新授课内容,选取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实际案例,引导学进行案例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代替以往教师向学生单向输出的模式。除传统课堂外,还应依托互联网开发建设在线课程,通过线上线下、体验活动、行为训练、微课堂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五)积极参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发挥网络主导地位高校通过新媒体发布心理健康的信息,发挥着“意见领袖”的作用,对大学生原有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及其价值观念发起主动引导。尤其当校园危机事件发生后,信息领袖传播正向信息,掌握舆论引导权,能够让大学生对世间形成客观的看法,提高心理健康意识,也增强了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以达到深度的信息和价值观融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抗肉瘤制剂市场洞察报告
- 积木玩具市场洞察报告
- 笔记本电脑用散热垫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消毒用臭氧发生器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绘画支架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数据线市场洞察报告
- 制帽用帽舌产品供应链分析
- 监测导管用亲水性导线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电子货币收款机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专题11 非文学文本阅读(知识梳理+考点精讲精练+实战训练)
- 海南省海口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解析版)
- 2024年度生产设备操作安全协议
- 第5课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
- 2021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6篇
- 2020年江苏徐州中考满分作文《当你需要时有我》4
- 设备技术员年终工作总结
- 2023电化学储能电站消防安全标准铅炭电池(铅酸电池)
- 2024年比特币投资项目发展计划
- 农业行业:农业众筹模式推广方案
- 《教师专业发展》课件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快速计算表(EXCEL)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