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为了贯彻落实这一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特长,我校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中国结艺基础”,现将课程开发过程及效果分享如下。一、目的中国结是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后推展至汉朝仪礼记事,不仅有美化器物的实用性,不同的绳结还有不同的寓意,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绳结艺术,包括多种不同的基础编结方法。其用途也很广泛,可用于编织项链、手绳、包挂、压襟、动植物等多种作品。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旨在通过课程学习,增进学生对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让学生知晓中国结绳艺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感受到中国结的艺术魅力和实用性。本课程定位为公共选修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提升文化素养、拓宽学生视野(邵建辉等,2021;吴超,202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二、方法(一)教学内容的组织及学时分配本课程计划学时36,计2学分,每次4节课,均为操作课,开设于春季学期。整门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严剑伟,2020),其中线下教学24节(含考核4节),线上自主学习12节。由于课程安排在春季学期,结合上半年的节日、节气,课程以“编粽子”为主线,完成一个端午节作品——小粽子。同时,穿插学习并完成其他小作品,让学生不断产生自己动手劳动带来的成就感,结合“绳结记事”“传统习俗”等文化元素,在学生学习技能的同时,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美育熏陶(徐瑞,2022)。线下课程满足学生的基础学习,线上课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学有余力和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更多有更高难度的选择性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具体内容见表1。(二)资源建设与利用1.教师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他们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积累和利用,也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条件资源。参与本课程教学的教师热爱中国传统手工艺,自身对中国结艺有浓厚的兴趣,业余自学绳编有10年以上经历,熟悉各种绳材,编绳手法熟练,有大量作品可供现场展示,能满足开设公选课的需求。2.实物资源前期老师的大量作品成为本次教学中的重要实物教学资源。不同作品采用不同的线材、基础结以及作品本身,这些是课堂讲解的实物载体。从功能上看,既有装饰性作用的胸针、手链、挂饰,也有实用性的手袋、鞋子。实物作品的不同类型也让学生感受到结艺作品不仅有观赏性,也具备实用性。3.学生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学习主人,教学实践中有大量的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和学生来共同开发。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给自己定下学习目标是完成一个可以成为今后教学示范的作品,也有学生将完成一个作品反馈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说明學习目标本身也可以成为激发学生认真学习的动力。操作性学习和实际作品的产生还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并在愉悦的情境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4.信息化平台课程资源在职教云平台搭建课程,上传教学资源,包括视频、图片、文字等教师自制资源和其他网站的链接,包括线下和线上教学的全部视频。这些教学资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课后学习、练习,给学生更多自学选择,也可以方便教师在开展线上教学时使用,对混合式教学起到有力的支撑。(三)课程考核由于公选课旨在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综合素质,因此课程评价可以更为灵活,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内容包括考勤、作业及课终考核。考勤包括随机现场考勤和线上考勤,占50%;三次线上课的作业完成率占30%;课终现场考核,当堂完成指定绳结花式与数量编织,占20%(详见表2)。三、结果课程结束后,利用问卷星对学生开展自制问卷的调查。上课学生125人,其中122人参与调查,回收率为97.6%。有效调查问卷122份,回收有效率100%。其中一年级学生115人,占94.26%;二年级学生7人,占5.74%。学生中女生111人,占90.98%,男生11人,占9.02%。学生所属专业分布见图1。针对学生选课时考虑的因素问题,选择“是否符合个人兴趣”的学生有93人,达到76.23%。希望通过本课程学习达到目的中,选择“培养一种兴趣”“了解一种手艺”“学习一门技术”的分别为52人、43人和22人,分别占42.62%、35.25%、18.03%。由于课程中安排了三次线上教学,为了解学生对这一安排的态度,设置调查问题“你认为课程中线上教学的时间是否合适”。结果显示,105名学生(86.07%)认为合适,而选择过多或过少的均不足10人。而线上教学的时间选择上,选择“在一周中某一固定时间”和“自由安排时间”的学生分别是62人和60人,基本各占50%。同時,针对教学效果的调查显示,学生中有97人(79.51%)认为在本轮教学中,线上自学的难度中等。认为偏难和偏易的分别为17人(13.93%)和8人(6.56%)。认为本课程所学的基础结数量合适的学生有111人(90.98%)。认为课程学习“超出预期”和“符合预期”的学生分别有47人(38.52%)和74人(60.66%),仅一名学生认为未达到预期。85名学生(69.67%)表示会在课程结束后继续自学绳结。其他有关教学效果的调查结果见表3、表4。四、结论(一)多数学生对传统文化有兴趣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精神食粮和美学资源。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在选课时首先考虑自己是否有兴趣,而从学生反应“有其他同学手慢没抢到”的情况来看,学生对中表3教学效果调查表题目\选项是不清楚否我在这门课程中学到了想学的东西121(99.18%)1(0.82%)0(0%)我喜欢这门课,会推荐给别人117(95.9%)5(4.1%)0(0%)如果有进阶班,我还想继续学104(85.25%)17(13.93%)1(0.82%)这既是手工课,也是美育课118(96.72%)4(3.28%)0(0%)教师讲解通俗易懂,示范清晰106(86.89%)16(13.11%)0(0%)0(0%)国结艺的学习兴趣浓厚,从结果中有104名学生表示“如果有进阶班,我还想继续学”和117名学生表示“我喜欢这门课,会推荐给别人”可以看出学生们对本课程的认可。教师对所教授内容的热情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老师在教学中反复强调“不要怕犯错,错了就拆了重来”是对信心不足的学生鼓励,同时对进度快、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能提出更高要求,及时发送有难度的作品教程,同时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兴趣自行选择学习内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编结过程中,兴趣和目标是两个有力的保障,磨练学生耐心和毅力,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最终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二)课程设计能达到美育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育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学生美育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培养。课程教学本身是以中国传统工艺品为教学目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接触中国结的实物和编织方法,学生了解了从“绳结记事”到“仓颉造字”的中华文明历史和“心似双丝网,终有千千结”的诗词之美,在编织过程中磨练了学生不怕失败、精益求精、注重细节等工匠精神,在学习中提高了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赵伟,2020)。这也是96.72%的学生认可本课程美育作用的原因。而教师在一次次的备课过程中也感到,课程中还有大量等待发掘的课程思政教育元素。这部分内容的进一步丰富将会使这门课程更具有文化内涵和文化趣味,是今后课程优化的方向。(三)数字化教学对课程有重要支撑本公选课是以操作为主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很多细节仅靠人力示范,无法在有效时间内同时满足全班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每一个结的编织方法,教师都要求学生不仅看懂而且能操作、应用,最终熟练掌握与其他结的混搭使用,完成新的、甚至自创的作品。另外,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学生还在艰难地练习基本结时,有些学生已经希望挑战更有难度的编织方法或作品。此时结合学生的移动终端和教师提前准备的教学视频、图片、PPT等数字化资源,可以让学生面对视频反复观看、随时暂停,最终达到学会操作的目的。而教师则在学生有疑惑、有困难时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处理和支持。这样的学习结合了个性与集体、线上与线下,获得了学生认可的教学效果(张彬,2022;高锦奎,2021)。(四)混合式教学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本课程安排有3次线上教学课,时长12学时,安排在学生已初步掌握三种基础结之后。上课时间学生可以灵活掌握。教师在课前将2~3个难度不等的教学视频上传职教云,也同步在班级群发给学生。学生在两次线下课之间自由安排时间,集中或分次通过观看视频自学,选择自己可以达到的水平完成一个作品,于下一次线下课上课时上交作业,老师做好登记,是为课程成绩评价内容之一。从86.07%的学生认同这一安排的调查结果可知,这种安排既解决了完全线下集中学习的时间不灵活问题,又满足学生要有线下课以便有问题及时请教老师的需求,还给了不同能力的学生更多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