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成形技术A》教学大纲_第1页
《液态成形技术A》教学大纲_第2页
《液态成形技术A》教学大纲_第3页
《液态成形技术A》教学大纲_第4页
《液态成形技术A》教学大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液态成形技术A》教学大纲适用范围:202X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代码:0315132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学分:2学分学时:32学时(理论32学时)先修课程:材料成形原理、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学等后续课程: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开课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课程说明《液态成形技术A》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平台选修课。本课程主要传授造型材料的种类、砂型铸造工艺、砂型铸造工装的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铸造生产过程,熟悉造型材料及铸型制备的基础知识,掌握砂型铸造工艺及装备的设计方法及过程,初步具备砂型铸造工艺及装备设计的能力。本课程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强调培养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中问题的能力,兼顾新技术、新工艺及其发展方向的介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如下目标:课程目标1:理解砂型铸造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知识产权、行业政策。通过典型案例讲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课程目标2:了解砂型铸造生产过程,熟悉造型材料种类及铸型制备的基础知识。课程目标3:掌握砂型铸造工艺及装备的设计方法及过程,初步具备砂型铸造工艺及装备设计的能力。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液态成形技术A》课程教学目标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见表1。表1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支撑强度2.问题分析2.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及其关键环节进行识别、判断和正确表达。课程目标3:掌握砂型铸造工艺及装备的设计方法及过程,初步具备砂型铸造工艺及装备设计的能力。M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3.1能够分析和设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需求的零件、模具、设备和工艺流程,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设计能力。课程目标1:理解砂型铸造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知识产权、行业政策。通过典型案例讲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精神。课程目标2:了解砂型铸造生产过程,熟悉造型材料种类及铸型制备的基础知识。H注:表中“H(高)、M(中)”表示课程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关联度。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1.理论部分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见表2。表2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理论学时对应的课程目标1.造型材料1.1粘土型(芯)砂、特点及应用1.2有机化学粘结剂(芯)砂、特点及应用1.3无机化学粘结剂(芯)砂、特点及应用教学要求:使学生熟悉造型材料的种类及发展,熟悉原砂的种类和性能要求;掌握粘土粘结剂的种类、组成、性能特点及粘土砂的配制工艺;了解其他型砂及铸造用涂料的种类、性能特点、铸型制备及应用。重点:粘土型(芯)砂、特点及应用。难点:粘土的粘结原理。61、22.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及工艺参数设计2.1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原则2.2铸造工艺参数的种类及其确定2.3型芯的分类、制造及设计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原则;掌握铸造工艺参数的概念及其确定;熟悉型芯的分类及其制造方法,并掌握型芯设计内容。重点: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原则,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型芯的设计。难点:型芯的设计,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81、2、33.浇注系统设计3.1浇注系统的组成、类型及设计3.2铸铁件浇注系统设计3.3其他合金件浇注系统设计教学要求:使学生熟悉浇注系统的组成、分类及应用;掌握铸铁件的特点及浇注系统设计内容,了解其它合金铸件浇注系统的特点及设计内容。重点:浇注系统的类型及浇注系统设计。难点:浇注系统设计。62、34.冒口及冷铁设计4.1冒口的作用、种类及补缩原理4.2冒口的设计4.3冷铁的设计教学要求:使学生熟悉冒口的作用、分类、特点及应用,掌握灰铸铁件、球墨铸铁件和铸钢件的冒口设计内容;掌握冷铁的设计内容。重点:冒口的设计,冷铁的设计。难点:冒口的设计。62、35.铸造工艺装备设计5.1模样和模板的概念及用途5.2砂箱的种类、特点、选用原则及设计5.3芯盒种类、特点及设计。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模样和模板的概念,熟悉模样和模板的设计内容;了解砂箱、芯盒的种类及特点,掌握砂箱、芯盒的设计内容。重点:模样、模板及芯盒设计。难点:模样、芯盒设计及砂箱选用。61、2、3合计32五、教学方法及手段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讨论、案例、视频资源共享等教学手段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和相关能力的培养。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铸造生产过程,熟悉造型材料及铸型制备的基础知识,在掌握砂型铸造工艺及装备的设计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具备砂型铸造工艺及装备设计的能力。六、课程资源1.推荐教材:(1)余欢.铸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2)李荣德.铸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3)董选普.铸造工艺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2.参考书:(1)魏华盛.铸造工程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2)贾志红.傅明喜.金属材料液态成型工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3)王再友.铸造工艺设计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3.期刊:(1)李伟华,陈成,张云博.铸钢轴承座铸造工艺设计与验证[J].铸造,2018,67(05):447-450.(2)冯智龙,邓晓金,邵鄞龙.球墨铸铁齿轮箱体铸造工艺设计[J].热加工工艺,2017,46(15):116-117.(3)张其政.铝合金结构大盘浇铸成型工艺改进与质量控制[J].现代机械,2017,(04):66-68.(4)邓自清,李建.皮带轮的铸造工艺设计与生产[J].铸造技术,2017,38(06):1510-1511.(5)FreulonA,JosseC,BourdieJ.StudyoftheEutectoidTransformationinNodularCastIronsinRelationtoSolidificationMicrosegregation[J].MetallurgicalandMaterialsTransactionsA,2016,47(11):5-12.4.网络资源:(1)高亮seven.铸造工艺设计及实例.2018.7./view/2542fa84cd22bcd126fff705ce2.(2)断翼SUN.砂型铸造工艺设计.2017.2./view/4561640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七、课程考核对课程目标的支撑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具体考核/评价细则及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见表3。表3课程考核对课程目标的支撑考核环节占比考核/评价细则课程目标123过程性考核课堂互动12(1)根据课堂出勤情况和课堂回答问题以及随堂练习情况进行考核,满分100分。(2)以平时考核成绩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246分组讨论12(1)主要考核学生对各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满分100分。(2)每次分组任务单独评分,取各次成绩的平均值作为此环节的最终成绩。(3)本环节成绩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246平时作业16(1)主要考核学生对各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程度,满分100分。(2)每次作业单独评分,取各次成绩的平均值作为此环节的最终成绩。(3)以作业成绩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268期末考核60(1)期末考核成绩100分,采用期末大作业或课程论文等方式考核,成绩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课程总评成绩。(2)主要考核造型材料的类型及选用、砂型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及工艺参数设计、浇注系统的类型及设计、冒口及冷铁的设计、砂型铸造的工艺装备设计等内容。√√√41640合计:100分103060八、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本课程主要以课堂互动、分组讨论、平时作业、期末考核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考核基本要求:考核总成绩由期末考核和过程性考核成绩组成。其中:期末考核成绩为100分(权重60%),采用期末大作业或课程论文等方式考核;课堂互动、分组讨论、平时作业等过程性考核成绩为100分(权重40%);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分值应与教学大纲各章节的学时基本成比例。2.过程性考核成绩的标准过程性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内容、评价标准、所占比重见表4。表4过程性考核方式评价标准考核方式所占比重(%)100>x≥9090>x≥8080>x≥7070>x≥60x<60课堂互动30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踊跃回答问题,思路清晰,准确率大于90%。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回答问题,思路较清晰,准确率80~90%。上课较认真,偶尔参与课堂活动,回答问题准确率70~80%。上课不认真,偶尔参与课堂活动。上课不认真,且不参与课堂活动。分组讨论30认真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