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案_第1页
基础会计教案_第2页
基础会计教案_第3页
基础会计教案_第4页
基础会计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会计教案模块一总论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会计的产生的必要性: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营管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因:①会计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基于合理安排劳动时间,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做到所得在于所费,提高经济效益而产生的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计算、比较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其历史极其久远。②会计的发展和完善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紧密相关。从“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在原始社会),到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出现了私人占有财产后,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而近代会计则是商品经济的产物,现代会计是适应了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并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引进会计领域和现代数学,现代管理学与会计的结合而形成的。(二)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的进程:A:我国:1.原始社会末期,有“结绳记事”,“刻木记数”等原始计算记录的方法,这是会计的萌芽阶段。2.西周时期:出现了“月计岁会”,也是所有学科的,有了“会计”的命名和较为严格的会计机构,设立了专管钱粮赋税的官员,并建立“日成”、“月要”、“岁会”等报告文书,初步具备了旬报、月报、年报等会计报表的作用。对账簿的设置,从单一流水账发展成为“草流”(也叫底账),“细流”、“总清”三账。一直使用到明清时期。3.西汉时期:出现了名为“计簿”或“簿书”的账册,用以登记会计事项。4.宋代时期:对会计的结算方法,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的“盘点结算法”发展到“三柱结算法(入—支=余),再发展到“四柱清册”结算法。通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的平衡公式进行结账,结算本期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为我国遵行的收付记账法奠定了基础。是会计学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成就,成为系统反映王朝经济活动或私家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科学方法,成为中式会计方法的精髓。唐宋时期,生产力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记账、算账的古代会计结算法,即“四柱结算法”,亦称“四柱清册”。所谓“四柱”是指旧管(相当于“上期结存”)、新收(相当于“本期收入”)、开除(相当于“本期支出”)、实在(相当于“本期结存”)四个部分。“四柱结算法”把一定时期内财物收支记录,通过“旧管十新收=开除十实在”(即上期结存十本期收人=本期支出十本期结存)这一平衡公式,加以总结,既可检查日常记账的正确性,又可系统、全面和综合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这是我国古代会计的一个杰出成就,即使在现代会计中,仍然运用这一平衡关系。5.明末清初: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账”,用以计算盈亏。把全部账目分为“进”(相当于各项收入)、“缴”(相当各项支出)、“存”(相当于各项资产)、“该”(相当于资本、各项负债)四大类,运用“进—缴=存一该”的平衡公式计算盈亏,分别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在两表中计算求出的盈亏数应当相等,称为合“龙门”,以此勾稽全部账目的正误。6.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天地合账”,在这种方法下,账簿采用垂直书写,直行分为上下两格,上格记收,称为“天”,下格记付,称为“地”,上下两格所登记的数额必须相等,即所谓“天地合”。后又产生了“四脚账”(天地合账)流记下,对每一笔账项既登“来账”,又登记“去账”,以反映同一账项的来龙去脉。“龙门账”与“四脚账”都是我国固有的复式记账方法。“四柱结算法”、“龙门账”和“天地合账”充分显示了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传统中式簿记的特点。7.清朝后期:引进借贷复式记账法。8.20世纪三十年代,产生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会计从实物计量到货币综合反映,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19世纪中叶以后,以借贷复式记账法为主要内容的“英式会计”、“美式会计”传入我国,我国会计学者也致力于“西式会计”的传播。这对改革中式簿记,推行近代会计,促进我国会计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国家在财政部设置了主管全国会计事务的会计司。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引进了与此相适应的苏联计划经济会计模式,对旧中国会计制度与方法进行改造与革新。改革开放以后,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先后制定了分行业的会计制度,强化了对会计工作的组织和指导。198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93年对《会计法》进行第一次修订。目前执行的是第二次修订并自2000年7财政部于1992年11月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自1993年7月1日起执行;2000年12月和2001年11B:国际上:1.原始社会后期,“结绳记事”等为会计的萌芽阶段。会计在外国也有很长久的历史。据马克思的考察,在“原始的规模小的印度公社”里,已经有了“一个记账员,登记农业账目,登记和记录与此有关的一切事项。”无论在中国和外国,会计的起源都很早。2.奴隶社会的繁盛时期:产生了真正的会计行为。出现了单式簿记法。3.封建社会:单式簿记得到了充分发展。这由会计核算项目、账簿设置、记录方法、会计凭证、结算方法以及会计报告等具体方法组成。它的目的不是讲师而是为了进行控制,内部控制是所有古代簿记的重要特征。在世界各国,单式簿记是逐步发展的,先是设置流水账,再逐步进化为设置“三账”,相当于现在的日记账,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它为复式账簿组织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5世纪:复式簿记产生,于意大利北部佛罗伦斯,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帕乔利所著的一本专著《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出版,此是由两条件所促成:一是表达能力:书写艺术与数学的发展及统一货币单位的广泛使用等。二是机构的发展:如私人财产概念,信用的发展和资本的积累等等。以上是古代会计。以下是近代会计:在12世纪前后,意大利出现复式簿记。15世纪末,即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LucaPaciolo)所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在威尼斯出版,书中专设“簿记论”篇。《簿记论》的问世,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始,卢卡·帕乔利被称为“现代会计之父“。5.从上面专著出版到20世纪三十年代:以会计运用的技术方法看,主要集中在复式簿记法的演进和运用上。美国会计学家井尻雄士提出了三式记账方法,我国学者黄宏辉也提出了三维记账方法,并提出了具体的操作程序,但都没有在会计实务中得到广泛采用,现行实务中仍采用复式簿记法。近代会计阶段:6.从1933年以后的历史时期:是现代会计的发展阶段,产生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20世纪3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先后研究和制定了会计准则,把会计理论和方法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73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并制定和发布了一系列国际会计准则。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产业革命,股份有限公司这种新的经济组织应运而生。社会上出现了以查账为职业的特许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簿记逐渐成长为会计,成本计算、会计报表分析和审计等新的内容也相继出台。综上所述,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会计的发展。会计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社会环境对会计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不仅决定着会计过去的发展状况、现在的发展水平,也决定着会计未来的发展前景。会计也反过来影响它所处的社会环境。它将会计信息反馈给有关方面,为经济服务,推动社会的发展。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管理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愈发展,会计愈重要”。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越来越依赖会计信息,促进了会计理论、方法和技术的进步;会计方法、技术的发展又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程,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是经营管理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本身又是经营管理的组成部分,因此,任何社会的经营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管理越要加强,会计就越重要二、会计的概念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目前会计学界主要有“会计管理活动论”与“会计信息系统论”两大学派,对会计的内涵(会计本质)进行争辩)。对会计本质的主要观点有:1.管理工具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浒,现已被大多数会计学者所否定。它强调会计是一种文字与数字相结合,为管理提供情况的应用技术,或者说会计是一种处理数据的技术方法。它降低了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职能和作用,阻碍了会计功能的发展。2.会计艺术论:把会计的本质视为“描述性艺术”而得名,艺术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艺术家通过个人的技巧和经验表现出来的,对于会计而言,其“艺术”性就在于强调会计人员运用自己的会计学识,在解决特定问题时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技巧和能力。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所属的会计名词委员会(1952—1953年)在1953年8月发表的第一号:“会计名词公报”中认为。西方较长一段时间,我国很少有人提及,目前西方会计学界也已不多见。3.会计信息系统论:是把会计的本质理解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指在企业或其他组织范围内,旨在反映和控制各种企业和组织的经济活动,而由若干具有内在联系的程序、方法和技术组成的,由会计人员加以管理,用以处理经济数据,提供财务信息和其他有关经济信息的有机整体。最早起源于美国会计学家A·C·利特尔顿在1953年写的《会计理论结构》。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发展,美国会计学界和会计职业界开始倾向此观点,后广为流传。我国余绪缨教授在1980年“要从发展的观点看会计学的科学属性》。后葛家澍、唐予华于1983年提出此观点,裘宗舜也于1984年提出。4.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杨纪琬、阎达五教授于1980年提出《开展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几点意见——兼论会计学的科学属性》,报告在中国会计学会成立大会上提出。5.会计控制系统论:杨时展、郭道扬教授等提出,侧重于对企业的决策和控制。(会计属性:一重性:技术性;二重性:技术性、阶段性;技术性、社会性;对会计阶级性批判。)第二节会计的对象一、会计对象的一般概念:会计对象是指会计的客体,也就是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内容,即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在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现象。二、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就是把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按照“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构成要素,划分为相应的若干类别,称之为“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其特征划分的类别,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三、会计对象要素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六项:(一)资产:1.概念: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增加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待价物的潜力。(或单独产生净现金流入,或与其他资产结合起来才产生净现金流入))。2.特点:①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②资产是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③资产是企业在过去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中获得的。3.分类:按有无实物形态分,分有形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广义:货币资金、应收账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专利权、商标权);按流动性分,分流动资产,长期(非流动)资产。按流动性分,具体分为以下几类:流动资产:是指在1年或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短期投资等。长期投资:是指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特有时间准备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阶段债券、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2)使用年限超过1年。(3)单位价值较高。其标准不可能强求一致,各企业根据制定中规定的固定资产标准结合自身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实际的固定资产因素、分类方法折旧年限。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特点:(1)无形(2)收益(3)使用而非出售(4)不确定收益(5)有偿性其他资产:是指除上述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二)负债:1.概念: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2.特点:①它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引起的,企业当前承担的义务。②它将要由企业在未来某个时日加以清偿。③为了清偿债务,企业需要在将来转移资产、提供劳务或两者兼有的方式偿还,也有可能将债务转为所有者权益。3.分类:按偿还时间长短不同分,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三)所有者权益:1.概念:是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亦称净资产。2.特点:相对于负债而言:①一般不需要偿还,除非发生减资、清算。②企业清算时,其清偿顺序位于负债之后。③它能够分享利润与参与收资方的经营管理。3.分类组成:包括:实收资本:指投资者按企业章程或公司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资本公积:有资本溢价、接受现金捐赠、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股权投资准备、关联交易差价、外币资本折算差额、拨款转入、其他资本公积等。(由投资者或其他人(单位)投入,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但不构成实收资本的那部分资本或资产。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留存收益(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的结存利润)(四)收入:1.概念: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2.特点:①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②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有。③收入将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3.分类:①按企业所从事的日常活动的性质分:对外销售商品收入、对外提供劳务收入、对外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对外贷款、对外投资、对外出租)②按日常活动在企业所处的地位分,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五)费用:1.概念: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成本: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2.特点:①它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②它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两者兼而有之。③费用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3.分类:费用按照与收入的关系分,分为:营业成本:指所销售商品的成本,或者所提供劳务的成本,它按其在企业日常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营业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发生的除营业成本以外的各项费用以及专项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财务费用:是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六)利润:1.概念: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2.分类组成内容:包括:①营业利润:是指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减去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后的金额。②投资净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减去发生的投资损失和计提的投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③营业外收支净额:指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净额。④补贴收入:是指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退还的增值税,或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以及属于国家财政扶持的领域而给予的其他形式补贴。总结巩固:本章节介绍了会计对象的相关内容,应重点掌握六项会计要素的含义、特点与分类知识。布置作业:简答:会计对象有哪些?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一)会计主体: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也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在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作用:它为会计人员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对各项交易或事项做出正确判断,对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处理程序做出正确选择提供了依据。①划定要处理的交易或事项的范围。②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③将主体与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二)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作用:在此前提下,会计人员可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如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固定资产)注:在定期对企业持续经营这一前提做出分析和判断,一量不符合该前提,就应改变会计核算的方法和原则,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三)会计分期: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又称会计期间。作用:可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各方面提供信息。它对会计原则和会计政策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由于它,产生了各期和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提、待摊这样的会计方法。期间组成:会计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若不分期经营(持续经营),资产的评估、费用在受益期分配、负债按期偿还、以及所有者收益和经营成果将无法确认。(四)货币计量:是指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原因:是由货币的本身属性决定的,它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徇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但采用货币尺度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也有不利之处,许多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些因素,并不是都能用货币来计量的,如企业的经营战略、信誉度,技术开发能力等。因此还要求企业采用一些非货币指标作为会计报表的补充。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A:含义: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衡量标准与质量要求,处理具体会计业务的基本依据。B:分类: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会计惯例修正的一般原则。(一)客体性原则:“实话实说”含义: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解释:它要求会计核算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要求体现:①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②会计工作应当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③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接受验证,以核实其是否真实。(二)相关性原则:“说别人想听的话”含义: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会计信息使用者: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有关各方(投资者、债权人等)企业内部管理。)要求:要求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充分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要能够满足各方面具有共性的要求,对于特定用途的信息,不一定都通过财务报告来提供,而可以采取其他形式加以提供。)注:相关:是指与决策相关,有助于决策。(三)可比性原则。说“普通话”含义: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要求体现:①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应当尽量减少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余地。②要求企业严格地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选择会计政策。注解: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其中的)具体原则:是企业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原则所制定的、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制度中所采用的会计原则。如对资产是以市价计价还是以历史成本计价就属于计价的具体原则。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是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对诸多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中所选择的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如对资产以市价计价的情况下,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等就属于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实务中很难也没有必要严格划分两者界限。(四)一致性原则:“自圆其说”含义: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变更情况:①是有关法规发生变化,要求企业改变会计政策。如投资会计准则。②是改变会计政策后能够更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注解:累积影响数:是指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变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应有的金额与现有的金额之间的差额。(五)及时性原则:“说到点子上”含义: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拖后。要求:①要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②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时限内,及时编制出财务会计报告。③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将编制出的财务会计报告传递给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六)明晰性原则:“口齿清楚地说”含义: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要求:会计核算工作中,会计记录应当准确,清晰,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必须放到依据合法、账户对应关系清楚、文字摘要完整;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项目勾稽关系清楚、项目完整、数字准确。(七)权责发生制原则:含义: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现发生制为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该项目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我国的行政单位采用它,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八)配比原则:含义: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要求体现:①是因果配比。②是时间配比。(九)历史成本原则:含义: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资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依据:成本是实际发生的,有客观依据,便于查核,也容易确定,比较可靠;历史成本数据比较容易取得。历史成本计价的优点:①同上;②有原始凭证作证明,随时可以查证;③可防止企业随意更改;④会计核算简化,不必经常调整账目。(十)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含义: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两类支出的界限。凡……仅涉及本年度……为收益性支出;凡……涉及几个年度……为资本性支出。要求:在核算支出时,要区分两类支出,将资本性支出计列于资产负债表中,作资产反映(财务状况);将收益性支出计列于利润表中,计入当期损益(经营成果)。混淆两者的结果:将资本性支出错计入收益性支出,就会低估资产和当期收益;将收益性支出错计入资本性支出,就会高估资产和当期收益。(十一)谨慎性原则:审慎主义,保守主义(对历史成本原则修正)含义:指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以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应当加以合理估计。要求:要求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体现:借:管理费用贷: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借:投资收益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借:营业外支出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借:投资收益贷: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存货发出的计价:后进先出法;固定资产折旧的加速折旧法等等。(十二)重要性原则:含义:指在选择会计方法程序时,要考虑经济业务本身的性质和规模,根据特定的经济业务对经济决策影响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和程序。(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可变现净值:指在政党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物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要求: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圈套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重要性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一般来说应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性质上说:当某一事项有可能对决策产生一定影响的,就属于重要项目;从数量方面来说:当某一项目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重要性原则与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关。(十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含义: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形式:是指法律形式。实质:是指经济实质。售后回购:不确认收入。借:银存贷:库存商、税、待转库存商品差价融资租赁:视同自己财产,计提折旧等。第四节会计的方法一、会计方法及其内容:(一)会计方法的含义:它是用于核算与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职能的各种手段和方法的总称。(二)会计方法内容: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财务管理);会计检查方法(审计)。二、会计核算方法:含义:它是连续、系统、全面地综合反映会计对象,所运用的观察、计量、记录的方法,包括设置账户等七种方法。(一)设置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按其不同的特点以及管理的需要,进行分类核算与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二)复式记账:是记录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有关账户中按相同的金额同时进行记录。(三)填制与审核凭证: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填制与审核凭证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之一。(四)登记账簿:是根据会计凭证运用复式记账方法在账簿上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专门方法。(五)成本计算:是以一定的产品为对象,归集其在各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并计算各种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六)财产清查:是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查明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的实有数的一种专门方法。(七)编制会计报表:是根据会计账簿的记录,定期总括地反映各单位经济活动与财务收去情况的一种专门方法。七种会计核算方法构成了一套套完整的、严密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七种方法既独立地发挥各自的专门作用,又相互联结而有机地履行着会计核算与监督的职能,共同担负着会计工作任务。对日常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首先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按所设户采用复式记账方法,登记到有关账户中,在报告期末,根据账簿的记录,对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成本计算的方法计算成本;为保证会计账簿的记录正确无误,开展财产清查,达到相符,账簿记录正确无误后,便可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向有关各方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三、会计学及其学科体系(一)会计学:是系统研究会计内容、规范、方法与技术以及会计发展史的知识体系,是同经济管理有密切联系的应用科学,属经济管理学范畴。(二)、会计学科体系:按其研究的内容分:分初级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电算化会计等。按其应用的行业、部门不同分:分工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侍、交通企业会计、旅游服务业会计、农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等。总结巩固:本课时介绍了会计的方法,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学及其学科体系等内容,应重点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的组成内容。布置作业:会计核算方法有哪些?模块二会计科目、会计账户与复式记账第一节账户与会计科目一、账户的意义:(一)账户设置的概念:账户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和连续地日常核算与监督的一种工具。(二)账户设置的意义:设置账户可将复杂的经济业务进行科学的分类,从而提供管理需要的数据资料;设置账户可将价值形式的综合核算同财产物资的实物核算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控制财产物资;可以使整个会计记录形成一个总括和明细相结合的体系,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能为定期编制财务报告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料。二、账户的基本结构:分为左右两个部分,一方登记增加数,一方登记减少数。根据账户的性质来定何方登增加,何方登减少。账户名称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分(左)借方,(右)贷方,常用会计术语(有关账户中的内容):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期末余额三、账户的设置:应遵循的原则:有三条:1。全面反映经济活动内容;2。账户体系要科学严密;3。密切配合财务报告指标,满足编制会计报表的需要。(过渡:账户设置非常重要,那账户是根据什么来设置的呢?是会计科目,下面接着介绍会计科目相关内容)四、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意义:会计科目的含义:它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标志或项目,它是设置账户和账务处理的依据。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设置它,可以正确、及时、全面系统地反映会计对象;会计科目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会计主体单位的账户的设置,会计凭证的编制、会计账簿的设置和运用、会计报表的编制,都要以会计科目为依据。会计科目为会计监督提供了依据。通过会计科目运用的是否正确、恰当可以反映会计主体单位对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恰当;通过有关会计科目之间的相互对照关系,还可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实现对各单位经济业务所作的会计处理的正确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二)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两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⑴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所作的科学分类;账户也是按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分类记录其增减变动情况的,两者反映的内容、范围是完全一致。⑵全部会计科目和全部账户的分类,不论是按经济内容为标准,还是按用途为标准,其分类方法和结果都是相同的。区别:⑴会计科目只是个名称,它只能表示经济业务的性质和类别;而账户既有名称、又有结构,具有一定格式。⑵会计科目不能连续、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而账户可通过其名称和格式的结合,连续系统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内容及其增减变化情况和结果。两者之间的关系可概括地表述为:会计科目是账户设置的依据,其意义与作用只能通过账户得以实现;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和命名的,没有会计科目,所谓账户,只是一张空白表格,也就不成其为账户了,它们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地共同反映会计要素具体内容服务的。(三)会计科目的设置:遵循的原则:应根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来设置。设置应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运用不同层次的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来提供总括或详细的信息,并使会计科目的核算口径在一定程度上与计划指标、统计指标等保持一致,以保证经济管理对各种信息资料的综合运用。设置既要保持统一性,又要保持灵活性。会计科目要含义明确、通俗易懂,并保持相对稳定。要在保证提供有用的指标的前提下,简化会计核算工作。(四)会计科目表:原会计科目表:财政部将一级会计科目按类别和行业编成会计科目表;新《企业会计制度》中的会计科目表(可补充)(过渡:前面介绍账户设置原则时,有一条是“账户体系要科学严密”,要能反映总括与详细的经济业务内容,那么账户有哪些层次呢?有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第二节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一、总分类账户:(一)含义:总分类账户是根据一级会计科目开设的,用以总括反映各类经济业务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账户,又称一级账户。(二)特点:1。它提供某类资金的总括资料。2.它只能应用货币进行计量。(过渡:因总账只提供总括资料,故要想取得详细资料,还应设置明细分类账户)二、明细分类账户(一)含义:是根据明细科目开设的,用以详细反映各类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的账户。(二)特点:1。它提供某一总分类账户的详细资料。2.对于反映实物资产的明细账户,要同时使用货币、实物两种量度。三、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两者反映的对象是相同的,核算内容也是相同的,只是反映资金增减变动的详细程度不同。总分类账户是所属明细账户的统驭账户,是明细分类账户的综合,起着控制明细分类账户的作用;而明细分类账户,则是其所从属的总分类账户的从属账户,是它的补充说明,对它起着辅助作用。两者结合起来既能总括又能详细地反映各类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动情况。总结巩固:本课时介绍了账户、会计科目的含义、设置原则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总账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含义与关系,应重点掌握前者。布置作业:账户与会计科目有何关系?第三节会计等式一、会计基本等式:(一)会计等式的概念:是指会计要素之间所存在的在总额上保持必然相等的一种关系式,是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表达式。(二)会计基本等式:概念:是指企业的资产与权益之间所存在的总额上必然相等的一种关系式,又叫会计恒等式。公式:资产=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原理: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一定的经营资金,它的来源渠道有两条:一是企业的所有者投入的,叫所有者权益;另一是由企业的债权人提供的,叫负债;二者合称为权益。而经营资金的运用形态则表现为五类资产。而同一部分经营资金的来源与运用,其总额肯定相等,所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此处可补充企业创建必须获得法定资本金,才能够成立为企业,因而必须得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作用:该等式反映的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基本数量关系,是企业财务状况的表达式,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二、会计基本等式的扩展:(思路:此处引导学生思考,会计要素有六项,刚才介绍了三项要素之间的关系,那剩余的三项要素之间是否也存在一定的等式关系呢?通过提示“利润”这一会计要素的含义即可得出如下内容)收入—费用=利润(再次分析收入与费用的特性,得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亏损)(过渡:刚才我们介绍了会计等式的组成内容,其中有一个等式还称之为会计恒等式,那么会计恒等式为何恒等呢?下面通过企业经济业务的发生类型,我们来观察恒等式的恒等表现。)三、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一)经济业务的类型:经济业务:即企业所发生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又叫会计事项。经济业务的类型,一般有以下四大类九小种: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①资产与负债同增;②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增。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①资产与负债同减;②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减。资产内部一增一减。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资产减少。权益内部一增一减。①一项负债增加,一项负债减少。②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减少。③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④一项负债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经济业务类型举例:(此处可制作幻灯片、投影胶片)取得银行借款,存入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10000元;接受外界联营投资20000元。归还到期银行借款15000元。联营期满退回原投资10000元。用银行存款购买办公用电脑设备5000元。取得短期借款偿还所欠外界购料欠款30000元。用资本公积金转增为企业经营资本金25000元。计算提取应付投资方的红利5000元。可转换债券(上市公司)实施债转股。企业债务重组中的债务转为资本。(此处可对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作一简单介绍:股票上市应具备条件:①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已向社会公开发行,不允许设立时直接申请上市。②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③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盈,国有企业改组可连续计算。④持有股票面值人民币1000元以上的股东不少于1000人,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若股本超过4亿元,则此例为25%。⑤公司在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报告无虚假记载。⑥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公司发行债券的条件: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可发行。①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有责任公司不低于6000万元。②累计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40%。③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足以支付公司债券1年的利息。所得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的政策。利率不得超过国务院限定的水平。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二)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资产项目减少资产项目资产项目减少资产项目增加不变等双双等额方方额增总总减加额额少权益项目减少权益项目权益项目减少权益项目增加不变总结巩固:会计等式是会计要素之间存在的关系式,而企业的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会计要素的变动,因而了解会计等式,经济业务类型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是我们学习《会计基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也是今后专业会计知识的基础,必须准确清晰地掌握。布置作业: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有何影响?思考题:企业取得收入与付出费用的经济活动属何类型?又是如何影响会计等式的呢?(提示学生利用会计等式的扩展形式来分析)第四节复式记账一、复式记账的意义:(一)复式记账的含义: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全面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二)复式记账的特点:在两个及以上账户中进行平行登记。登记的金额在对应账户中相等。(三)复式记账的意义:它能完整地反映每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在复式记账法下,账户记录的结果可以进行试算平衡,便于核对、检查。二、复式记账的原理:是以“资产=权益”这一会计平衡公式为理论依据。“资产-权益”这一总量平衡的关系,是对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最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复式记账完全遵循了这一等式的要求,是对经济业务最准确、最客观的反映。三、复式记账法的种类:曾经有借贷记账法(工企)、增减记账法(商企)、收付记账法(行政、事业:钱物收付记账法、资金收付记账法)从1993年起,借贷记账法逐渐代替了后两种方法。四、借贷记账法(一)借贷记账法的涵义:它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的内容: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是“借”、“贷”,现在只是纯记账符号了。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期间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等式的左边等式的右边期初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数本期减少数本期减少数本期增加数期末余额期末余额以上的“期间费用与收入”账户统称为损益类账户,没有期初余额与期末余额。以上是五大类账户结构的总结规律表现,具体账户结构见书中。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求末余时:与初余同方向的发生额相加与初余反方向的发生额相减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记账规则:是在运用某一记账方法处理经济业务时,确定其应记方向与金额时必须遵守的一种规定。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分析:该规则是根据复式记账原理要求,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及经济业务的活动类型而共同导致的。资产=权益借贷借贷A+B-B—A+C+--CD--D+资产与权益同增,资产与权益同减,资产或权益内部有增有减。因此,任何一笔经济业务发生后,均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借贷记账法的会计分录和账户对应关系:①会计分录的含义:是指明经济业务应记入什么账户,哪一方向,多少金额的一种文字记录。它是在填制记账凭证时进行的。②会计分录的三要素:确定账户名称,确定入账方向,确定入账金额。③会计分录的分类:简单会计分录:只涉及两个账户的会计分录:两账户间是一借一贷的关系。复合会计分录:涉及两个以上账户的会计分录:呈现为“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的形式。(注:一般不宜将不同性质的多笔经济业务合并编制多借多贷的分录。)举例:书中④账户的对应关系:是指一笔经济业务发生后,所涉及的账户之间存在的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对应账户:存在有对应关系的账户,则对应账户。5.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①试算平衡的含义:是根据各会计要素间的平衡关系来检查各类账户的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验证方法。②试算平衡的内容:公式1:全部账户的借方本期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注解:是由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所决定的。)公式2:全部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余额合计(注解:是由账户的结构及会计恒等式共同决定的。工企账户分五大类,其中损益类账户无余额,成本费用类账户中的“生产成本”账户的期末余额表示在产品成本,在产品是存贷,属资产,“资产”账户余额在借方,“权益”账户余额在贷方。)试算平衡表的表格格式:书中试算平衡表的局限性:通过它可查出账户记录的错误,但并非所有账户记录中的错误都能被它检测出来,因此,还须定期进行其他会计检查,以保证账簿记录正确。实训:习题集总结巩固:本课时介绍了复式记账的含义、意义、方法,尤其是着重介绍了其中的借贷记账法,应掌握复式记账,会计分录,试算平衡,记账规则等方面内容,它是今后的会计核算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布置作业:名词解释:复式记账,会计分录简答题:借贷记账法的构成内容有哪些?模块三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企业主要经济活动核算第一节资金筹集和资金退出首先介绍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资金筹集资金运用成果计算资金退出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利润或亏损货币资金买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卖产品对投资者分红非货币资金对债权人还本付息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贷币资金一、资金筹集的核算:A:筹集资金的渠道:一是投资者投入资金;二是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B:资金筹集的核算:(一)投入资金的核算:投入资金的主体:国家、其他企业、外商、个人形成的资本:国家资本、法人资本、外商资本、个人资本投入资金的方式:无形资产、货币资金、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实收资本的含义:是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规定,由各方投资者实际投入的资本(资金)。核算账户设置:(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国家资本、法人资本、外商资本、个人资本按法定程序减少的资本金--+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余:企业期末实际拥有的资本数额(所有者权益)股本按法定程序减少的股本额--+获取的股本额余:现有的股本额(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转作经营资本--+企业实际收到的超过注册资本所占份额的投资额余:结余的资本公积金核算账务处理:现金(银行存款)贷币资金实收款↗实收资本固定资产双方评估价↗接受投入资金↗无形资产双方评估价↗原材料双方评估价或依据相关资料↗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股本股票面值x股份数银行存款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取得股票发行款△超面值的部分实收资本入账价值的确定:⑴有限责任公司:按实际投资数额入账。以货币资金方式投入的,按实收款项入账;以非现金资产方式投入的,按双方评估确认价入账。⑵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按股票面值和核定的股份总额的乘积计算的金额入账。举例:书中(二)借入资金的核算:借入资金的类别:⑴短期借款: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还款期限在1年以内的各种借款。⑵长期借款: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还款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种借款。借款利息的处理:⑴短期借款应按月预提利息,按季与银行结算,若利息支出较小,也可于结算利息时按要付利息一次性计入当月费用。它计提时应计入“财务费用”账户。⑵长期借款利息若是发生在所购建的固定资产方面,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利息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计入“在建工程”账户,之后的利息计入“财务费用”账户;若与固定资产购建无关,利息也计入“财务费用”账户。3.核算账户设置:(负债)短期借款(负债)长期借款归还借款本金取得借款本金归还本息取得借款本金--+--计提借款利息余:未归还的+借款本金余:未归还的本息(负债)预提费用(损益)财务费用后行支付+预先提取费用计提费用+--转销费用费用--余:已提未付费用004.核算账务处理:银行存款短期借款银行存款↘归还短期借款本金↘↗取得短期借款本金↗长期借款↘归还长期借款本息↘↗取得长期借款本金↗财务费用↗计提利息↗预提费用↘支付长期借款利息↘↗计提短期借款利息↗二、资金退出的核算:(一)退出渠道:⑴减少企业资本;⑵偿还债务本金与利息;⑶向投资者分配利润;⑷向国家交纳税金。(二)核算处理:银行存款实收资本△减少企业资本△应付利润△分红△应交税金△交税△补充:长期借款的条件:独立核算,自向盈亏,有法人资格;经营方向和业务范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借款用途属于银行贷款办法规定的范围;借款企业具有一定的物资财产保证,担保单位具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制度健全,资金使用效益及企业经济效益良好;在银行设有账户,办理结算。借款程序:借款申请信用等级评估贷款调查贷款审批签订借款合同贷款发放贷后检查贷款归还第二节采购业务的核算一、购进环节的主要经济业务:(一)制造业:主要经济业务:是组织材料采购资产的计价:按历史成本计价⑴增加的材料(入库材料)的计价:属外购:包括买价和与其直接有关的采购费用及税金。属自制:包括在制造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其他直接费用和应分摊的间接费用。⑵减少的材料(出库材料)的计价:可采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会计核算的业务内容:包括:材料的购进与入库;货款及采购费用的结算与支付;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与结转。(二)商品流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是组织商品采购资产的计价:⑴入库:以进货原价(或国外进价与税金)作为商品的采购成本。(购进商品的采购费用则作为期间费用)⑵出库:计价方法与上面制造业相似,另有零售价法、毛利率法等方法。会计核算业务内容:包括:采购商品并验收入库;结算购货款并支付采购费用。二、采购业务核算的账户设置:需设置以下账户:核算采购成本与入库业务的账户;核算价款结算与采购费用的账户。材料采购——xx料原材料——xx料购料的买价+--结转入库入库存材料的--出库材料的购料的采购费用材料的实际实际成本+实际成本-购料的税金成本余:在途材料余:期末在库的实际成本材料实际成本应交税金——xx税商品采购——xx供方实际交纳的+应交纳的通过本企业结--验收入库商品各种税金–各种税金算货款的购入商而结转的采购品的进价成本+成本余:待抵扣的余:应交而未交余:在途商品的增值税税额的税金采购成本库存商品——x商品商品进销差价购入或其他--企业售出或销售(出库)的增加(入库)的库存原因而增加的其他原因而减少库存商品应分担的商品的售价与进库存商品的进的库存商品的进的进销差价价间的差价价(或售价)+价(或售价)余:期末结存的余:期末结存库存商品的进销库存商品的进差价价(或售价)应付账款——x供方应付票据——x供方偿付、抵付的+应付未付的到期偿付的商业汇票+购货签发承兑并应付账款数–购货款及劳务供应款款(面值或本息和)支付供方的商业汇票的票面款余:尚未偿付、抵付的余:应付而未付到应付账款数期兑付的商业汇票款预付账款——x供方预付的货款、补--收到所购商品冲付的货款+转预付的货款、退回多余的预付款余:尚未收到物品的预付款注:购入货物采用商业汇票方式结算货款,所欠的购货款,通过“应付票据“账户核算,不通过“应付账款”账户。三、采购业务核算的账务处理:有钱货两清;先预付款后到货;先赊货,后付款三种类型。核算举例:书中制造业购进货物时,发生的买价可直接计入各货物的采购成本账户;发生的采购费用,能分清负担者的也直接计入各自的采购成本账户,若不能分清负担对象的共同性采购费用,则需按买价、重量、体积等分配标准比例分配计入各对象的采购成本账户中。分配率=采购费用总额/分配标准总量分配额=分配率×各种材料的分配标准量举例:书中四、固定资产购入业务的核算:(一)固定资产的含义:它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二)固定资产的确认:同时满足两条件:它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它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三)计价基础:按其成本入账:历史成本、原始价值。购入不需经过建造即可使用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加上支付的场地整理费、装卸费、运输费、安装费、税金及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作为入账价值。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时,应按各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的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后确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必要的支出作为入账价值。投入:各方确认的价值作入账价值。融资租入:小于等于30%,最低租赁付款额;大于30%,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与资产原账面价值中的较低者。改扩建:原资产账面价值+支出(新增)--变价收入。非现金资产抵债而获得:债务重组方式。非货币性交易而获得:接受捐赠:盘盈:同类资产的市价减去估计的折旧后的余额。(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无偿调入:调出方账面价加新发生的运输费、安装费等。入账价值中包含耕地占用税、契税、车辆购置税等税费。核算:购入:不需安装: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需安装:借:在建工程货: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自行建造:自营工程: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的工程物资,减去赔偿后余额:计入未完工程成本;完工的,列入营业外收支。出包工程:借:在建工程——x工程贷:银行存款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总结巩固:本课时介绍了企业的经营过程与特点及采购业务的核算,应重点掌握后者的账户设置与账务处理知识。布置作业:核算题:书中第三节生产业务的核算一、生产环节的主要经济业务:本环节的基本经济业务活动:是制造工业产品。费用的确认计量与分类:费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分类:⑴生产费用: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制造产品而发生的劳动耗费。(它应计入产品成本,根据计入产品成本的方式不同,又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⑵期间费用:不能计入产品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生产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耗费和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的总和。本环节的会计核算业务内容:是产品生产以及随之而产生的生产费用的发生、归集、分配、分摊和产品成本的确认,计算与结转。二、生产业务核算的账户设置:(一)核算产品制造成本的账户:生产成本——x产品制造费用——x车间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结转生产完工当月发生的各项--月末汇总生产费用。包括:直接并已验收入库的间接费用分配转入有关材料费、直接人工费、产成品的实际生产产品的生产成本的分配转入的间接费用成本+分配后期末无余额余:期末在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二)核算期间费用及摊销、预提费用的账户:管理费用——x费用财务费用——x费用月中发生的各项--期末汇总转出的各项财务费用发--发生的冲减管理费用数+管理费用数生数+财务费用的利息结转后无余额收入;汇兑收益;期末转销转后无余额待摊费用——x费用预提费用——x费用登记各项待摊费用--登记按待摊已提取的预提费用+预提应由本期发生支付或由其他费用的承担期分实际支付的数额外产品生产成本或资产账户转入的数期摊销的数额期间费用负担的额+各项费用数额余额:尚未摊销的余:已预提而尚未费用支付的费用数额(三)核算生产业务的其他相关账户:应付工资用现金实际支付的工+月末分配结算工资时该账户因核算过程中应分配工资与资额和从应付工资中结转到成本费用中的实际支付工资在时间上存在差异,扣还的各款项--数额因而有时月末有贷方余额。该账户月末无余额可按工资类别、工资总额的组成内容进行明细核算。应付福利费累计折旧支付给职工的医药费、+按工资总额的一定固定资产已提折旧固定资产因使用困难补助费和其他福利比例从成本费用中提的冲销之数损耗而计提的折费以及福利性支出的数取的职工福利费旧数额--余:表明企业现有余:已提还未用的固定资产累计计数额提的折旧产成品——x产品其他应收款——xx生产完工入库的产成--结转已销售产成品企业发生的其他各种--收回其他各种品的历史成本;盘盈的实际生产成本;盘应收款项,包括应向应收款项及其他原因增加的产亏及其他原因减少的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成品的历史成本+产成品的历史成本款项等+余:库存产成品的余:应收回的其他历史成本各种应收款额三、生产环节的核算账务处理:(一)材料费用的核算(二)人工费用的核算(三)折旧费用的核算(四)外购动力费的核算(五)待摊费用与无形资产的摊销核算核算举例:书中(六)其他相关费用的核算:可视下列三条判断原则来进行处理:1.看费用的支付期与承担期是否吻合分:不吻合(前后错位)的,可分别作: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2.若上面吻合,再看费用的发生是否与资金筹集有关,有关的作:财务费用处理。3.若支付期与承担期属同一期,但与资金筹集无关,则视费用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分别作: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生产成本来处理。核算举例:书中(七)制造费用的月末分配结转(分录见前页)(八)产品完工入库四、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一)成本计算的含义:是按照一定的成本对象,将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之发生的成本、费用加以归集分配,以确定该成本对象的总成本与单位成本的一种计算方法。(二)产品生产成本计算的含义:是按照一定种类的产品,将生产过程中为之发生的成本性费用(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加以归集分配,以确定该种产品的总成本与单位成本的一种计算方法。(三)成本计算的要求:正确划分应计入产品成本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界限。非生产经营活动费用不能计入产品成本。如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不属于生产经营活动,它们的耗费不能计入产品成本。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下列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耗费,不能计入产品成本:对外投资的支出、耗费和损失、对内长期资产投资的支出、耗费和损失(包括有价证券的销售损失、固定资产出售损失和报废损失等。)捐赠支出、各种筹资费用(包括应计利息、贴现费用、证券发行费用等)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本分正常的成本和非正常的成本,前者才可能计入产品成本,后者应计入营业外支出,非正常的经营活动成本包括:灾害损失、盗窃损失等非常损失;滞纳金、违约金、罚款、损害赔偿等赔偿支出;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坏账损失、存货跌价损失、长期投资跌价损失、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等不能预期的原因引起的资产减值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等。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成本又补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2.正确划分各会计期成本的费用界限。(生产经营成本按其转为费用的不同方式,分为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与收入配比的方式)①可计入存货的成本,按因果关系原则确认为费用,在售出时一次性转。②资本化成本:按合理系统地分配原则确认为费用。固定资产。③费用化成本:在发生的立即确认为费用。管理人员工资、广告费。)要贯彻权责发生制原则,正确核算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3.正确划分不同成本对象的费用界限。直接费用直接计入各成本对象的产品成本中,间接费用应采用合理的方法分配计入有关产品的成本,并保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