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龙2024年下学期九语期中质量检测卷_第1页
箴龙2024年下学期九语期中质量检测卷_第2页
箴龙2024年下学期九语期中质量检测卷_第3页
箴龙2024年下学期九语期中质量检测卷_第4页
箴龙2024年下学期九语期中质量检测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姓名班级学校姓名班级学号九年级语文时量:120分钟总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本试题卷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相关信息;2.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3.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无效;4.在草稿纸、试题卷上作答无效;5.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6.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一、积累与运用(20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有位同学搜集了与“自强不息”相关的资料,针对其精神内涵,写了下面一段文字,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9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意味着自信自立、不屈不挠,既没有面对困难絮絮叨叨的抱怨,也没有附庸风雅、矫揉造作(A.jiǎoB.jiāo)的伪饰,更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地盲从。它意味着无论欢乐抑或忧戚(A.qìB.qī),总要乐观地怀有面对未来奋斗终身,总要拥有持之以恒、不屈不挠的精神。“江山代有才人出”,迁客骚人为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背离桑梓,不懈追求;仁人志士为了安定和谐的未来,马革裹尸,前扑后继;就连伛偻提携也会高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自强不息是对心灵的历练,是对德行的培养,我们要做自强不息的君子,不怨天,不犹人,纵使前路坎坷,你我永不言弃。1.这位同学对其中两个字的读音把握不准,请你帮他选出正确的读音。(2分)①矫揉造作(A.jiǎoB.jiāo)②忧戚(A.qìB.qī)2.有同学发现其中有两个错别字,请你找出并改正。(4分)①改为②改为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病句,同学们有以下四种修改意见,你认为修改不妥当的一项是()(3分)A.它意味着无论欢乐抑或忧戚,总要持之以恒、不屈不挠,以至奋斗终身。B.它意味着无论欢乐抑或忧戚,总要乐观地怀有面对未来奋斗终身的勇气,总要拥有持之以恒、不屈不挠的精神。C.它意味着无论欢乐抑或忧戚,只要乐观地怀有面对未来奋斗终身,就会拥有持之以恒、不屈不挠的精神。D.它意味着无论欢乐抑或忧戚,既要乐观地怀有面对未来奋斗终身的勇气,又要拥有持之以恒、不屈不挠的精神。你所在的班级打算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6分)4.【任务一】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2分)示例:举行“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班级分享会活动一:活动二:5.【任务二】婷婷说:“我爸爸赚的钱够我们家花一辈子了,所以我就算是考最后一名也没关系,还要什么自强。”对此,你怎么看?请你围绕“自强不息”对她进行劝说。(4分)6.文以传情,诗以言志。请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知“此事古难全”,仍表达“但愿人长久,”的美好愿望。(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写自己孤身归来,友人多已离世的境况,表达物是人非、无限悲痛怅惘之情:“,。”(3)君子之志,无关私利在乎家国,正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言:“,。”二、阅读(50分)(一)非文学作品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材料一】匠心之道“守破离”刘根生①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翻译了6年。他一生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的作品被称为“把故事画活了”,他生前却自称是个“大匠人”,“蜗居”闹市数十年,每日挥毫不止,在中国传统线描中融入西画写实造型方法,将线描艺术推向高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独具匠心,终而造诣精深,成其大器。②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有一本叫《匠人精神》的书,这样讲成为一流工匠的“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草婴和贺友直的艺术造诣,可说是对此生动的诠释。善于“守破离”,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③守,甲。当年,法拉第要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弟子觉得这事枯燥乏味没意义,不久就走了。后来,法拉第因电磁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得殊荣,面对一事无成又找上门来的弟子,他说自已不过是把弟子认为没意义的事坚持了10年,在记下数千个“NO”之后,终于写下了一个“YES”。今天,我们有的研究者缺少坐“十年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耐不了寂寞,稳不住心神。有的人在立项资助“诱感”下,频繁转换科研“频道”,甲地优惠到甲地,乙地优惠又跑到乙地。心上长草“守不住”,飘移不定又如何能把一件事干到极致?④破,乙。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要后人不能止步于临幕,而要学其神韵善突破。一种现象存在已久,学某某而安于做“小某某”或“小小某某”。如同“受过训练的跳蛋”,即使盖板已拿掉,也不会越过原有的高度。没有“破”“守”则成墨守成规,“离”则无从谈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前人技艺再高,也终究有局限性。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扬前人所长而补其短,方能在推陈出新中别开生面。⑤离,丙。当年,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跳跃基因”。因其“离经叛道”,同行骂她疯了。多年后,其成果才得到承认,她也因此获诺贝尔奖。“破”属于推陈出新,是横向进步;“离”属于颠履性创新,是纵向进步。历史的高峰永无止境,“不日新者必日退”。多些颠覆性创新,才会有一个又一个“山外山、峰上峰”。对新发现应先察而勿先骂,宽容“离经叛道”,激励“异想天开”,为颠覆性创新批量出现营造优良土壤。⑥“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匠心是精雕细刻和精益求精之心,是追求卓越不断超越之心,是破除成见不断创新之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选自《人民日报》)【材料二】①“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在古典诗词中,常有蓑衣形象出现,它的材料便是常见的棕叶。作为“非遗”的长沙棕编,是纯工艺美术棕编,棕编之巧与湘绣之美、菊花石刻之奇,并称为“长沙三绝”。②20世纪30年代,农民易正文把民间的棕编手艺带入长沙城,用一片棕叶编一只蚱蜢在街头叫卖。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提高技艺、增加品种,因此,他常伏在草丛中观察昆虫的形态,随后编出蝗虫、螳螂、蜻蜓、青蛙、虾子、蜈蚣、花蛇等小动物,神态逼真,栩栩如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易正文行街走巷,边编边卖,成为长沙第一个以棕编维持家庭生活的人。他的棕编技巧闻名于长沙,被誉称为“棕编易”。③作为纯叶派棕编“非遗”传承人的王文定老人,从20岁开始就专门从事棕编,她用针线缝合法改“单肚皮”为“双肚皮”,即用编制炸蚱蜢、螳螂的工件,两件“肚皮”对“肚皮”地缝合起来,形成有胸有背的工件。编出企鹅、孔雀、凤凰、白鹤、老鹰等禽类动物进而编制出猴子、梅花鹿、恐龙等动物。她的作品深受艺术界欢迎,得过很多大奖,但对这门手艺真正关注的人不多,能否传承下去,王文定已明显感觉到了“后继乏人”。(选自《长沙晚报》)7.把下列三句话放入【材料一】的甲、乙、丙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意味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②意味着在随覆成见中寻求着新发现。③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长吃苦。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③②①8.下列关于【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要论述的观点是:善于“守破离”,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B.材料二第②段中易正文为了生存千方百计提高技艺、增加品种,使“棕编易”编织作品闻名于长沙。这一事例可以作为材料一第③段的论据。C.材料一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用当年法拉第坚守十年的例子和当今研究者缺乏耐心的例子做对比、突出论证了本段分论点。D.材料一第①段用草婴和贺友直的事例引出论述话题;第②段总说何谓“守破离;③至⑤段,分别论证“守”“破”“离”;第6段总结全文,强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9.面对【材料二】的现状,请结合两则材料说说我们该如何传承匠心之道?(4分)(二)现代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瓦有魂魄李晓①这些年时常回老家,差不多都是静悄悄一个人,因为我回去,是要看那一片屋上起伏的青瓦。一个人独坐山梁,看青瓦,我冥想很深,有时幻化成一只停留在青瓦上啁啾的乌。②我老家那些房上的青瓦,如今,和房顶上的老烟囱一样,渐渐消逝在天光云影之下。我用凝望的目光,把它嵌入到记忆的瞳孔里储藏,成为永久故乡的一部分。③我老家房上的青瓦,也是土瓦。据说从西周开始零星使用,自东周广为传廷。我看见最老的瓦,也只有一百多年历史。那是在一个古镇子上,风一吹,吊脚楼上的房顶,那青瓦上的乌粪,簌簌而落,竟扑进到嘴里几粒。那次,间接尝到了瓦的一点味道,因为那乌粪毕竟在瓦上风雨里浸透和缠绵过。它有一点苦,有一些涩,这像我一直咀嚼过的那些人生况味。④在我故乡乡场野外,有一烧瓦的瓦窑。一个少年,曾经望着炉大熊熊,那些泥土做成的瓦,我似乎听见它们在火中的嘶呜。泥土转世为瓦,这些瓦,被一些喝了高粱酒、红苕酒的汉子挑到山坡上、沟壑里、大树旁堆下,把瓦一片一片盖上房顶,成为新房。⑤就在那些瓦下,我的乡下亲人,还有老乡,他们卑微而倔强地生活着,在泥土里匍匐、翻滚,最后,归隐于泥土。⑥前年我回到老家村子,整个村庄在风里孱弱地呼号,像我写诗的一张纸那样薄了,整个村庄,就剩下了不到一百号人,他们,坚守着,如在守魂。梁老汉,就是守护村庄最老的一个人,他八十七岁了。⑦我想在梁老汉家住一晚。梁老汉还腿脚麻利,用柴火烧饭,用土碗盛菜。梁老汉往土灶里添柴时,腾起一股烟,从灶里急着飘荡出来,窜上梁顶,从青瓦的缝里扑出去,与天空中的雾病汇合。晚上,下起了雨,我同梁老汉闲聊,听瓦上雨声,想起一些流光,如安魂曲。⑧第二天早展,我一个人坐在山坡上,望着梁老汉那青瓦房顶,那些层叠的瓦,如在苍凉之水里,老鱼起伏的鳞。这老瓦房,经过了那么多年风霜雨雪的飘摇,还像梁老汉一样健在着,梁老汉带着得意的神情告诉我,有一年不远处遇到了泥石流,房子居然没被冲垮,这就像一些卑微之人的命,顽强。青瓦上,有深深浅浅的青苔覆盖,瓦被浸透得草一样的颜色。我有一种冲动,坐到房顶上去,喝一碗老酒,醉了,就把青瓦当床睡去。⑨我想起城里的诗人老马,有一年看到大水从透迤群山而来,因为要修电站,老城的下半身,就要在波涛之下睡去。老马就一个人提了酒,坐到了他祖上留下的瓦房顶上,他边喝边哭,边喝边唱,手舞足路。我就在瓦屋下,守护着我的这个诗人朋友。⑩而今,在老马的书房,还有几片瓦,那是他从老屋顶上抢救回来的。有一天,我去看他,老马出去跑步了,他要锻炼,减脂肪,减欲望。门没锁,他似乎知道我要来,那是一个大雾天气。我推开门,在他书房,我摩挲着那青瓦,都感觉到有老马的多少掌纹了。望着那青瓦,我一时恍惚,想起多年以前,它在炉火里的冶烤,滚烫的温度,而今,冷却在一个怀旧者的房间。我在老马那里看见一句诗,他说,火焰一旦凝固,就成了白色,比如水里,就有白色火焰。那么,泥土呢,它在翻滚的大火里,冷下来后,是不是就是这瓦的颜色,被氰鱼时光洗染,流光浸泡,成了青,黑,褐色……⑪老马回来告诉我,他感觉自己活得就像这老瓦一样,人生从喧哗到沉寂,从沸腾到冷却,到最后,自己把自己收藏,安放。⑫听老马这么一说,我忽地感到,瓦是有魂魄的,它伴随着人世有情人,成为时间重量的一部分,成为命运涌流的一部分。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曾间接尝到了“瓦”的味道,那种苦、涩的味道能让作者联想到人生的滋味。B.第④段中“我”似乎听见了泥土做成的瓦在火中嘶鸣,表达了“我”对瓦的怜惜。C.文章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叙事,便于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及抒发情感。D.本文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身边寻常事物的喜爱与赞美。11.文章围绕青瓦写了关于人的哪些往事?请简要概括。(4分)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品析词句。(4分)①整个村庄在风里孱弱地呼号,像我写诗的一张纸那样薄了。(赏析文中画线句子)②有一年不远处遇到了泥石流,房子居然没被冲垮。(朗读时,哪一词语应该重读,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说瓦有“魂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3分)古诗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14—15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上李邕①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②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③沦溟④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⑤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注】①李邕(yōng):(678年—747年),字泰和,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人。唐朝大臣、书法家。②假令:假使,即使。③簸却:激扬。④沧溟:大海。⑤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年间诏尊孔子为宣父。14.选出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3分)A.《行路难(其一)》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B.《上李邕》诗三、四句描写大鹏即使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扇,也能将沧溪之水一般而起,这里极力夸张大鹏的神力。C.《行路难(其一)》的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D.《上李邕》五、六句描写当时的凡夫俗子,把李白的宏大抱负当作“大言”来耻笑,“时人”是包含李邕在内的凡夫俗子。“殊调”指不同凡响的言论。15.这两首诗是李白不同时期的作品,试分析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3分)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16-19题。1045年:【甲】欧阳修《醉翁亭记》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046年:【乙】范仲淹《岳阳楼记》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057年:【丙】曾巩《拟岘台记》尚书司门员外郎晋国裴君治抚①之二年,因城之东隅作台以游,而命之曰“拟岘台”,谓其山溪之形,拟乎岘山②也。数与其属与州之寄客者游其间,独求记于子。州之东,其城隅雨隳潦毁,盖藏弃委于榛丛第草之间,未有即而爱之者也。君得之而喜,增覽与土,易其破缺,去榛与草,发其亢爽③,因而为台,以脱埃氛④,绝烦嚣,出云气而临风雨。若夫云烟开敛,日光出没,四时朝暮,雨旸明晦,变化不同,则虽览之不厌,而虽有智者,亦不能穷其状也。或饮者淋漓,歌者激烈;或靓观微步,旁皇徙倚。则得之于耳目与得之于心者,虽所寓之乐有殊,而亦各适其适也。抚非通道,故贵人富贾之游不至。其民乐于耕桑以自足,故牛马之牧于山谷者不收,五谷之积于郊野者不垣⑤,而晏然不知枹鼓之警⑥、发召之役也。君既因其土俗,而治以简静,故得以休其暇日,而寓其乐于此。州人士女,乐其安且治,而又得游观之美,亦将同其乐也,故予为之记。(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有删改)【注释】①抚:抚州。②岘(xiàn)山:在今湖北襄阳。由于西晋的羊祜、杜预先后在此建功立业,此地成为古代地方官员文治武功的典范。③亢爽:地势高旷。④埃氛:比喻污浊的尘世。⑤垣:这里指垒墙。⑥枹(fú)鼓之警:军事报警。16.阅读【丙】文,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3分)语句方法释义出云气而临风雨课内迁移法: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①而亦各适其适也查阅字典法:A.到……去;B.闲适,满足;C.恰好;D.刚才,刚刚。(《古代汉语词典》)②雨隳潦毁结构分析法:如“虎啸猿啼”(《岳阳楼记》)③17.将【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若夫云烟开敛,日光出没,四时朝暮,雨旸明晦,变化不同,则虽览之不厌,而虽有智者,亦不能穷其状也。18.亭台名中时常蕴含深意。请联系【丙】文,补全表格内容。(2分)亭台名命名深意醉翁亭欧阳修自号“醉翁”,曾写下千古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拟岘台19.你认为裴君和范仲淹、欧阳修有什么共同特点?结合【甲】【乙】【丙】三文的具体内容,阐述你的看法。(3分)(四)名著导读(8分)20.根据《艾青诗选》的阅读习得,完成以下任务:(1)抗战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和。他的长诗《向太阳》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他也因此被称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