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丰城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二(创新)期中考试试卷历史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从考古发掘来看,新石器时代,我国家畜中数量最多的是猪,其次是牛、狗和羊,大汶口遗址发掘出的墓地中有三分之一以上以猪殉葬。这些考古事实可以佐证,新石器时代A.食物种类十分丰富 B.小农经济模式已经产生C.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D.人们过着定居农耕生活2.中国古代契约涉及民间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交易物品不仅包括土地、房屋等重要不动产,甚至还有农具、牛马、粪坑、茅厕、树木、水井等内容,仅土地买卖的交易方式就有多种。这表明中国古代契约A.具有普遍性和规范性 B.具有重实用的实践逻辑C.蕴含重商的法治精神 D.较少涉及政治制度层面3.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有许多讲述佛经故事宣扬教义的经变画。北魏早期经变画中有大量为了施舍而割头、挖眼的内容;隋唐时期则多为孝道、忠君故事。这种变化反映了佛教A.附会融入中国社会 B.深刻影响儒家思想C.推动孝道文化发展 D.推崇消极避世教义4.王祯的《农书》记载:“其火粪,积土,同草木堆叠烧之;土熟冷定,用碌碡碾细用之。江南水多地冷,故用火粪,种麦种蔬尤佳。又凡退下一切禽兽毛羽亲肌之物,最为肥泽,积之为粪,胜于草木。”这可用于说明元代江南地区A.生产技术逐渐进步 B.农民生态保护意识增强C.农业耕作制度进步 D.农业生产中的精耕细作5.观察下边两幅玉米图,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米气味甘、平、无毒,主治调中开胃。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载:川陕两湖凡山田皆种之,俗称包谷。造成这两幅图差异巨大的原因最大可能是
▲《本草纲目》中所附玉米图▲清朝吴其濬绘制的玉米图A.李时珍和吴其潜观察角度不同 B.两幅图中的玉米传入途径不同C.两幅图中的玉米使用价值不同 D.所处时代玉米引种推广度不同6.1858年的某条约规定:大清大皇帝允“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之后,其它列强也与清政府签订类似条款。这类条款的实施A.使黑奴贸易彻底成为历史名词 B.形成苦力贸易推动英国资本原始积累C.促进了美国种植园经济的繁荣 D.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的经济文化发展7.中国内地第一支消防队是意大利人在天津租界组织的。1902年,清政府在天津成立南段巡警总局后,租界消防队移交清政府管理。其后,清政府在北京和各省会城市组建了消防警察队,均由当地警察厅、局直接管辖。由此可见,中国近代消防队A.成为中国警察部队的源头 B.推动了城市治理近代化C.适应了近代城乡发展需要 D.主导了社会治安的管理8.1882年,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了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这些现象A.是列强入侵后中国出现的新商业经营方式B.表明官僚资本主义利用政治特权获取利润C.为戊戌变法运动的展开提供一定物质基础D.表明洋务运动进行了中国早期现代化尝试9.古代发生疫病时,政府会采取一些积极救灾措施,要求地方官及时如实上报灾情,对上报灾情的时间和内容有详细的规定。1911年,清政府在沈阳召开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会议——万国鼠疫研究会,确定了许多国际通行的防疫准则。与古代相比,清末防疫的不同在于A.救灾措施有效 B.政府高度重视 C.吸收国际经验 D.制度保障抗疫10.观察下表,下列解读正确的是1981—1986年中国农业机械数量变化图(部分)A.农业机械已在全国广泛使用 B.农作物生产从人工向自动化转变C.农村改革推动劳作方式变化 D.大型农场成为主要生产经营模式11.下图为欧洲民族大迁徙过程中两股相向而行的潮流,由此带来了民族大迁徙示意图A.欧洲新文化的孕育 B.城市的复兴与自治C.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D.西欧民族国家形成12.阿拉伯帝国早期的地理学著作,多为道路指南。9—14世纪,帝国出现了苏莱曼、白图泰等大批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欧洲通过学习他们的地理学著作,逐步了解和熟悉了东亚及东非地区。这根植于阿拉伯帝国A.推动东西文化的交流 B.地跨三洲的辽阔疆域C.境内多元文明的交融 D.较为发达的转运贸易13.印加马丘比丘城遗址位于山脊之上,以中央广场为界,分为东西两区,全城建有完善的供水系统,水池、水渠皆用岩石或直接从岩体中雕琢而成,引高山泉水,供饮用、沐浴和灌溉之用。据此推断,印加A.早期国家特征鲜明 B.城市国家经济发达C.组织动员力量强大 D.祭司掌握最高权力14.16世纪时由于葡萄牙故意压低胡椒供应量,致使西欧市场上的胡椒价格上涨迅速;但维持不长时间之后价格便大幅度回落,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英、荷大量参与亚洲贸易 B.美洲胡椒生产量增多C.咖啡和茶叶成为贸易新品 D.各国政府的价格管制15.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有这样的场景:伦敦的工人夜以继日地工作,有人因疲劳而出现了幻觉,把别人的鼻子当成螺丝来拧,甚至还把自己卷入流水线的皮带里。学者大卫兰德斯对此评价道:“现在的工厂就像一座新的监狱,而时钟却如同狱卒一般”。该学者意在强调A.工厂成为犯罪频发的地方 B.工厂管理落后于科技进步C.机器生产异化了工人劳动 D.英国阶级矛盾极端尖锐化16.美国学者帕尔默认为,人们长期盼望的冷战结束,并没有带来“历史的终结”或者人类冲突的终结。在21世纪开始的几年里,世界陷入一系列冲突,反映了当代民族主义、全球经济竞争及富于战斗性的种族和文化身份认同的深层力量。这些冲突到处因执着的宗教信仰和悠久的历史记忆而强化。该学者认为A.冷战的结束宣告了两极格局的瓦解 B.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消除文化冲突C.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相互依存度剧增 D.世界依然面临着复杂而多元的冲突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题11分,18题15分,19题14分,20题1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元代文书驿传制度盛极一时,不论组织规模还是制度建设,都大大超过以往各代水平。据《元史》记载,元代在全国遍设水站、陆站、汉人站、蒙古站、海青站、海站等各类驿站驿站,设驿令、提领、驿丞、百户、脱脱禾孙等官,负责驿传的有专门的站户。驿站肩负双重任务,既是公文传递站,又是过路使者、官员招待所。元时的驿站,不仅在国内普遍设置,而且在国外东欧、亚洲西部等地也设了许多。凡是当时蒙军控制地区,都有驿站组织。据《世经大典》记载,元代驿站最多时达1万多处,在中国境内的驿站最少时也有1496处。各个驿站均备有豪华的房舍、住宿用品、良马,还有牛、骡、羊、狗、车、轿等交通工具。元代的文书驿传制度对以后各代均具有很大影响,明清等朝公文投递的制度和方法,基本上沿袭元代而来。——摘编自丁忱《元代文书驿传制度述略》材料二
1842年,英国率先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邮局,此后列强群起仿效,称为“客邮”。它们实行本国邮政章程,粘贴本国邮票,不仅收寄中外间的邮件,也收寄中国国内互寄的邮件。1878年,清政府允许海关试办邮政。称寄信局,在各口岸收寄华洋公众信件,与民信局展开竞争。1897年,朝廷正式开办大清邮政,以北京总税务司署为邮政管理机关,将寄信局统一改为邮政局。1902年,大清邮政局大幅降低邮费,扩展邮路,邮件量迅速增加,邮政业务从信函、包裹扩大到汇兑、新闻纸寄递等业务。分散经营的民信局受到极大冲击,日渐萎缩。北洋政府时期,彻底废除驿站制度,所有公文归邮局递送,并加入万国邮会。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多次提出客邮“侵害中国主权”须撤除,获列强同意。——摘编自姜希河《中国邮政简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代文书驿传制度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至民国邮政事业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说明邮政建设与国家治理的关系。(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徽州的古建筑、古村落、古民居的营造法则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徽州聚落营建的各个层面均不例外。徽州聚落多依山傍水而建,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且以宗族核心建筑为凝聚点,祠堂被放在整个村落最核心位置。在西递村落中,以本始堂为宗祠,以敬爱堂和常春堂为总支祠,形成总祠——总支祠——支祠——家祠的等级格局,每个支系再以祠堂为核心进行建屋设堂。徽州传统民居聚落的整体布局中,北房也称为北堂,一直都是整个族中最尊贵长者居住的地方;长子和次子分别居住在东厢房和西厢房(参见图1)。传统民居的装饰,通过喜闻乐见的故事和精美工艺作品相结合。如,不论是在砖雕、木雕或石雕,还是在牌坊和区额楹联中,“忠孝节义”题材,在徽州村落中随处可见。这种徽州传统民居空间的装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代表了明清时期徽州艺术创作的巅峰。——摘编自陈金康刘仁义《徽州传统聚落空间营造中儒家思想价值探析》根据材料,分析徽州传统聚落和建筑的特点。(6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徽州传统聚落蕴含的儒家思想,并分析其影响。(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5世纪以来,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殖民主义和工业化促使移民流动迅速增长。殖民主义使得欧洲人作为水手、军人、农民、商人、僧侣以及行政人员迁居海外。15-19世纪,欧洲殖民者从殖民地获取了大约1500万的劳动力,其中有不少是非洲奴隶和契约劳工。美国立国和经济发展靠的就是这些移民。1861-1920年迁居美国的移民有3000万人。1918-1945年间,因经济停滞和政治动乱,导致移民人数下降。在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时期,许多移民被遣送出境,1936年时外籍人口减少了50万。1945-1973年,长时期繁荣的刺激导致不发达地区的劳工大规模迁入西欧、北美和大洋洲。资本从原来的经济中心转移,跨国的生产和分配方式重新形成了世界经济的大格局。新类型的移民纷纷进入一些较老的工业国家,而在南欧、海湾石油国家、拉美、非洲和亚洲则有新的移民输入国出现。20世纪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移民活动之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联合国的数字表明,全球移民总量从1965年的7500万增长到1990年的1.2亿。——摘编自李其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口迁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与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差异。(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世界移民对迁出地的影响;并从国家治理角度,分析应对移民问题的举措。(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激励民族不断进步、永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比如在宇宙观上,倡导万物一体、天人合一、注重从整体上把握人与宇宙万物的关系;在社会观上,强调与人为善、推已及人,注重用仁爱和谐原则促进群体与个体、秩序与自由的内在平衡;在道德观上,主张厚德载物、内圣外王,注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