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课件_第1页
第六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课件_第2页
第六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课件_第3页
第六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课件_第4页
第六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北京奥运火炬设计,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造型外观。北京奥运会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人类文明随着纸的出现得以传播。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一、纸的发明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

龟甲、兽骨、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简、帛

上述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缺点:书写比较麻烦,不易携带、价格昂贵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学富五车???”

战国时有个思想家叫惠施,人称他博学多才、学富五车。原来,他旅行时也爱学习,随车装着爱看的书。其实这些书是一捆一捆的竹简和木牍,一共装了5辆车,“学富五车”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不过,要用现代的眼光看,这5辆车竹简上的字数加起来,顶多也不过我们现在阅读的这本书的字数。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夏周

西漢商秦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隋

五代

元清

东漢纸的发明天水放马滩西汉墓纸质地图竹木简牍和丝织品蔡伦改进造纸术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蔡伦传》

依据材料,指出蔡侯纸的原料主要是什么?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成为了主要书写材料。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切麻---洗涤---浸灰水---蒸煮舂捣---打浆---抄纸---晒纸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二、印刷术的进步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唐代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印刷术的发明、发展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印刷于公元868年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它于1907年被英国人斯坦因从敦煌所骗购,现为大英博物馆所藏。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排版时用两块带框的铁板,板上铺一层松脂、蜡、纸灰的混合物。先将泥活字依据需要排在一块板上,用火烤板底,混合物遇热熔化,再取另一铁板将字压平,待混合剂凝固,就可以印刷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温州白象塔出土的泥活字《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残页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泥活字的工艺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雕版印刷的缺点雕版印刷到了宋朝印刷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北宋初年,成都印《大藏经》,刻板13万块,历时12年……雕版印书必须一页一版,有了错字难以更正,如果刻一部大书,要花费很多时间和木材,不仅费用浩大,而且储存版片要占用很多地方,管理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

费工、费时、费力、费料、费空间【感悟历史】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活字印刷的优点1)活字占用空间不大2)不需要大量人力刻版3)不需要大量木材4)提高制版时效,因活字是预制的5)活字用后回收,可反复排版……省工、省时、省力、省料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很快传入日本、朝鲜。向西传至西亚、北非一带,随后又传入了欧洲。1450年,德意志人古腾堡改良了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形成金属活字印刷术。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印刷术的外传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司南早期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后期印刷术:活字印刷术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隋

五代

元清毕升泥活字木活字转轮排字盘铜活字总结: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阅读思考:造纸术和印刷术对西方起到了怎样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非常显著,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大大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唐代,炼丹家们在炼制丹药时偶然发明的。最早的记载见于孙思邈著的《丹经》,称作硫磺火法。炼丹引爆图“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仙丹尚无踪影,火药却于炼丹炉中诞生了硝石块硫磺块木炭块S+2KNO3+3C==K2S+N2↑+3CO2

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的火器一览前端绑缚火药筒,利用火药向后喷发产生的反作用力把箭发射出去。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宋代·

火箭这是一种独轮车装载火箭的战车。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南宋·突火枪。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发射子弹的步枪。

元·铜火铳(chong)元代至顺三年(1332)造的铜火铳,现在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并有明确纪年的火铳。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火球和火蒺藜都是火药包。火蒺藜(jili)除了包内装有火药外,外面还有菱角形的尖刺。用火点着药线抛出去,不但会燃烧;外面的铁蒺藜还会把敌人打死打伤。蒺藜火球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火药的发明开始了军事方面的一场具有历史意义革命,改变了战争的面貌、军队的编制、战法和整个指挥系统,火药还用于开采矿山。总之,火药的发明对经济、社会生产和文化娱乐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阅读思考:

火药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四、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夏

战国

西漢商秦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隋

五代

元清

东漢《武经总要》指南鱼《韩非子》司南《事林广记》指南龟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宋指南针

战国司南今天的指南针清代指北罗盘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三国指南车南宋指南龟南宋指南鱼北宋缕悬法指南针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阅读思考:指南针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指南针对于军事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指南针为郑和远航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障。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播图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①造纸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促进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发展;②火药的使用,摧毁了欧洲封建堡垒;③指南针的使用,迎来了新航路开辟的时代;④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带来无比的自豪和骄傲;但并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对中国的影响(2)对世界文明(欧洲)的影响四大发明的传播及意义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影响外传发明过程项目造纸术西汉: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侯纸”向东:朝鲜、日本向西:西亚、欧洲影响最为深远、作用最为显著。使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指南针战国:司南北宋:指南鱼南宋:指南鱼、指南龟12C末13C初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对军事、经济、航海意义重大;推动近代的地理大发现火药唐末:应用于军事宋朝:火药武器广泛运用13C中期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推动欧洲火药武器发展;及采矿业、金属制造业的发展印刷术隋唐:雕版印刷术北宋:活字印刷术(毕升)向东:朝鲜、日本向西:埃及、欧洲为世界文明作出重大贡献,为文艺复兴运动准备条件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知识梳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书写材料的演变(秦汉、西汉、东汉)雕版印刷术(作品)活字印刷术(发明、改进)测定技术的进步(战国、北宋)发明(实践经验、知识积累)应用(唐末到宋初、北宋、明)四大发明四大发明的发明、改进、应用传播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候风地动仪水运浑象仪

每当提到中国古代灿烂的科技文明,我们总会骄傲的想起四大发明。但是,是不是只有四大发明才能代表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你能举出其他伟大的科技成就吗?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浑仪是中国古代用于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观测仪器。它是由一重重的同心圆环构成,整体看起来就像一个圆球。有资料表明,在公元前4世纪中叶,中国就已经使用浑仪观测天象了,比古希腊约早60年。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郭守敬简仪简仪的创制是当时世界上的一项先进技术。欧洲直到三百多年之后才由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发明类似装置。

郭守敬的简仪,在清康熙五十四年被传教士纪理安当作废铜熔化。现存为复制品。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记载日食的甲骨文“日黑居仄,大如弹丸”——《汉书·五行志》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比欧洲早800多年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我国关于流星雨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相关记录。流星雨

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

——《左传》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现代天文学关于彗星的图片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春秋·文公十四年》这是世界上关于彗星的最早记录。彗星和哈雷慧星的记录分别比欧早1000多年和670多年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领域科学家时代成就与地位天象观测商朝世界最早的日食记录对慧星、哈雷彗星、太阳黑子的记录(比欧洲早)天文学著作甘德石申战国《甘石星经》最早天文学著作《石氏星表》是世界最早的星表天体测量发明水运浑象仪张衡东汉地圆见解——早欧洲千年发明地动仪僧一行唐朝创制黄道游仪;实测子午线郭守敬元朝简仪(新浑仪);测定黄道和赤道交角值历法元《授时历》我国古代最精密二、天文学成就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想一想:为什么中国古代的天文学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①满足农业生产“授农以时”的需要;②为封建王朝统一天下提供“授命于天”的依据,宣示政权统治的合理性、合法性;③朝廷集中人力、物力对天文进行观测和研究,取得显著的成就。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汉代的象牙算筹1,春秋时,九九乘法口决、筹算法2、元:珠算法算筹记数摆法(元代)算盘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先秦的数学家提出了勾股定理(勾三股四弦五)如图:南北朝祖冲之算出了圆周率为3.141592634?五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三、数学成就领域时期成就地位影响春秋九九乘法口诀早期春秋发明度量衡数学战国筹算计算法专西汉《周髀算经》最先提出勾股定理特例著东汉《九章算术》记载最先进运算方法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圆周率南朝祖冲之领先世界达1000多年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齐民要术》: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农书》:涉及农业各方面的知识及生产工具的改革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农政全书》:博古今农学之大全,吸收西学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时间作者成就地位南北朝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农书元朝王祯《农书》重点介绍生产工具的变革。《农器图谱》占4/5的篇幅。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三主题,评价利弊,总结中国历代经验,吸收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我国农学成就小结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针灸铜人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华佗的五禽戏

据《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华佗曾对其弟子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位于湖北省蕲州城东)医圣李时珍陵园

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著作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作为科学家,达到了同伽利略、维萨留斯的科学活动隔绝的任何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时间发明者成就世界地位西汉

《黄帝内经》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被称为“医圣”,该书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东汉三国华佗麻沸散五禽戏最早的麻醉药剂中国现存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唐孙思邈《千金方》总结了古代至唐初的重要方剂被誉为“药王”明代

李时珍《本草纲目》全面系统地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物分类法。我国中医学成就一览表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小结马克思的话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看待科技的地位?马克思指出了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疑问正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鲁迅《电的利弊》请讨论①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②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社会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等。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顶峰,文化领域尤其如此……(唐宋)科学技术取得了至今才得到充分理解的非凡成就。”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用本课所学史实说明隋唐宋元时期科技取得“非凡成就”的表现。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隋唐之际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开始使用彩色套印技术;北宋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出现了管形火器。请思考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世界地位变化统计“李约瑟难题”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公元1—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是在什么时候?轻松阅读开拓视野为什么能长期领先?为什么又落后了?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明清(或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高度发达的原因是什么?

①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②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环境;③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和组织;④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发展;⑤开放的对外政策,有利于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⑥统治者重视教育,培养了人才;⑦科技发展过程中的积淀。后来,中国经济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