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龙川一中高中部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1页
2018-2019年龙川一中高中部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2页
2018-2019年龙川一中高中部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3页
2018-2019年龙川一中高中部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4页
2018-2019年龙川一中高中部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年龙川一中高中部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

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

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口强记忆。

第1题:阅读下面文言文段,然后回答10——14小题。

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齐悼惠王之后也。悼惠王子孝王将闾,将闾少子封牟平

侯,子孙家焉。父丕,博学,号为通儒。

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吏民所爱。母疾,弃官去。百姓

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拜会稽太守。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

所扰。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征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

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

谷鄙生,未尝识郡朝。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

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扶奉送,”

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转为宗正、大鸿胪。延熹四年,代黄琼为司空,以阴雾愆阳免。顷之,拜将作大匠,

复为宗正。建宁元年,代王畅为司空,频迁司徒、太尉。二年,以日食策①免,归乡

里。

宠前后历宰二郡,累登卿相,而清约省素,家无货积。尝出京师,欲息亭舍,亭吏止

之,日:“整顿洒扫,以待刘公,不可得止。”宠无言而去。时人称其长者。以老病

卒于家。

(《后汉书?刘宠传》)

注:①策,古时用于计算的小筹,常用于卜卦。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轻服遁归遁:悄悄地走B.而准约省

素省:检查

C.自明府下车以来下车:到任D.年老遭值圣

明值:遇到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子孙家焉且焉置土石

B.整顿洒扫,以待刘公作师说以贻之

C.齐悼惠王之后也策之不以其道

D.以老病卒于家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刘宠受民拥戴、严于自律的一组是()

(3分)

①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②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

③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④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扶奉送⑤顷

之,拜将作大匠,复为宗正⑥而准约省素,家无货积

A.①④⑥B.②③④C.④⑤⑥D.①②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宠是齐悼惠王的后代,父亲刘丕是一个很有学问的大儒。刘宠年轻时跟

随父亲学

习,因精通经学被举为孝廉,后授东平陵县令,因仁爱惠民受吏民爱戴。

B.刘宠任会稽太守时,去除烦琐的规章制度,禁官扰民,郡中秩序井然,深受

老百姓欢迎爱戴。为表达感激之情,山阴县有五六个眉毛头发都花白了的老翁

送钱给他,盛情难却,刘宠在各人的钱中挑了一枚大的接受了。

C.刘宠前后连任二郡太守,多次任卿相要官,但清廉朴素,家里没有多少资

财。他曾经从京师外出,想在亭舍休息,亭吏不认识他而把他拒之门外,刘宠

没有说话就走了,时人称他为长者。

D.刘宠治吏有道,爱民有方,政绩突出,百姓拥护。却因天气阴气超过了阳气

和测算日食有误先后两次被免官,回到家乡后,因郁郁不得志而病逝家

中。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2)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

第2题:

第3题:(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董俊,字用章,真定藁城人。少力田,长涉书史,善骑射。金贞祐间,边事方急,藁

城令立的募兵,射中者拔为将。独俊一发破的,遂将所募兵迎敌。

太祖十年,国王木华黎南下,俊迎降。十四年,以劳擢知中山府事,佩金虎符。金将

武仙据真定,诸城皆应仙。俊率众夜入真定,逐仙走之。十五年春,中山府治中李全

叛应仙。俊方屯曲阳,仙来攻,败之黄山下,献捷于木华黎。及仙以众降,木华黎承

制授俊龙虎卫上将军,行元帅府事,屯藁城。俊谒木华黎曰:“武仙奸黠,终不为我

用,请备之。”木华黎然其言,以俊为左副元帅,升藁城县为永安州,号其众为匡国

军,兵、民之事,一委于俊。二十年,仙果杀都元帅史天倪,据真定叛。俊以孤军居

反侧间,战士不满千人。仙攻之,不能下,乃纵兵蹂民禾。俊呼语之日:“汝欲得

民,而夺之食,无道贼不为也!”仙惭而去。久之,俊复夜入真定,仙败走,乃纳史天

倪弟天泽为帅。太宗四年,会诸军围汴。明年,金主弃汴奔归德,追围之。金兵夜出

薄®诸军于水,俊力战死之。时年四十有八。

俊早丧父,事母以孝闻,待亲故皆有恩意。克汴时,以侍其轴②为贤,延归教诸子。尝

曰:“射,百日事耳。《诗》《书》,非积学不通。”屡诫诸子曰:“吾一农夫,遭天

下多故,徒以忠义事人,仅立门户。深愿汝曹力田读书,勿求非望,为吾累也。“临

阵,勇气慑众,立矢石间,怡然若无事者,虽中伤亦不为动。每慕马援为人,曰:

“马革裹尸,援固可壮。”故战必持矛先士卒。或谏,俊曰:“我人臣也,敌在前,

不死,乃就安避危乎!”初,太宗即位,朝于行在®,诸将献户口,各增数要利。吏请

如众,俊日:“民实少,他日需求无应,必重敛以承命,是我独利,而民日困也。”

藁城有三百余人克期作乱,事觉,戮其渠魁©,余并释之。深、冀二州妖人惑众,图不

轨,连逮者数万人,有司议当族。俊力请主者,但诛首恶。节度使刘成叛降武仙,俊

下令曰:“叛者成一人,余能去逆,即忠义士,吾与其资产,仍奏官之。”众果相率

来降。沃州天台寨既降,他将利其子女,欲掠之。俊曰:“城降而俘其家,仁者不为

也。”力止之。为政宽明,见人善治田庐,必曲加褒奖,有惰者,则怒罚之。故所部

完实,民惟恐其去也。

(节选自《新元史》)

【注】①薄:逼迫,迫使②侍其轴:人名,复姓侍其,名轴。③行在:即行在所。帝

王外巡,临时安置的住所。④渠魁:首领。旧称武装反抗集团或反对者的首领。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四年,以劳擢知中山府事擢:提拔。

B.兵、民之事,一委于俊一:全部。

C.以侍其轴为贤,延归教诸子延:招请。

D.余能去逆,即忠义士去:除去。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董俊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A.①国王木华黎南下,俊迎降②见人善治田庐,必曲加褒奖

B.①俊率众夜入真定,逐仙走之②事觉,戮其渠魁,余并释之

C.①俊复夜入真定,仙败走②立矢石问,怡然若无事者

D.①败之黄山下,献捷于木华黎②是我独利,而民日困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朝贞祐年间,藁城县令比武招兵,董俊因箭术高超而被提拔为将领。元太祖十

年,他迎降国王木华黎。

B.金将武仙被打败后率众投降,但后来又杀害元帅史天倪,凭借真定叛乱,董俊再次

夜袭真定,打跑了他。

C.董俊特别孝顺母亲,对亲戚朋友也都有恩惠,他奖赏善治田庐者,处罚懒惰者,所

以百姓都不愿他离任。

D.董俊在处理藁城人预谋作乱、深冀二州妖人惑众以及刘成反叛的案件中,都主张严

办首恶,不问胁从。

⑶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俊谒木华黎曰:“武仙奸黠,终不为我用,请备之。”

⑵吾一农夫,遭天下多故,徒以忠义事人,仅立门户。深愿汝曹力田读书,勿求非

望,为吾累也。

第4题: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

罗艺,字子延,襄阳人。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

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炀帝令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督军于北

平。艺少习戎旅,分部严肃,然任气纵暴。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艺深衔之。后

遇天下大乱,涿郡人物殷阜,加有伐辽器仗,仓粟盈积,又临朔宫中多珍产,屯兵数

万,而诸贼竞来侵掠。留守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皆不能拒,唯有艺

独出战,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十住等颇忌艺。艺阴知之将为乱,乃宣言于众

日:“吾辈讨贼甚有功效,城中仓库山积,制在留守之官而无心济贫。此岂存恤之意

也?”以此言激怒其众,众人皆怨。既而旋师,郡丞出城候艺。艺因执之陈兵,而十

住等惧皆来听命。于是发库物以赐战士,开仓以赈穷乏,境内咸悦。

武德三年,奉表归国,召封燕王,赐姓李氏,预宗正属籍。太宗之击刘黑阔也,艺领

本兵数万破黑阔弟什善于徐河,俘斩八千人。明年,黑阔引突厥俱入寇,艺复将兵与

隐太子建成会于冶州,因请入朝高祖,遏之甚厚。俄,拜左翊卫大将军。太宗左右尝

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高祖怒以属吏,久而乃释,待之如初。时突厥屡为寇患,以

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

太宗即位,拜开府仪同三司,而艺惧不自安,遂于泾州诈言阅武,矫称奉密诏勒兵入

朝,率众军至于豳州。治中赵慈皓不知艺反,驰出谒之。艺遂入据豳州。太宗命吏部

尚书长.孙无忌、右武候大将军尉迟敬德率众讨艺。王师未至,慈皓与统军杨岌潜谋击

之,事泄。艺执慈皓系狱,岌时在城外觉变,遽勒兵攻之。艺大溃,弃妻子与数百

骑,奔于突厥,至宁州界,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

市,复其本姓罗氏。(节选自《旧唐书•罗艺传》)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有伐辽器仗伐:征讨。

B.乃宣言于众日旦巨:旦冲o

C.开仓以赈穷乏穷乏:贫困的百姓。

D.预宗正属籍预:通“与”,参加。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罗艺“桀黠”

①然任气纵暴②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

③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④因执之陈兵

⑤艺无故殴击之⑥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

A.①②④B.①⑤⑥C.③④⑥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艺勇于攻战,军功卓著。大业年间,官至虎贲郎将;后赶上天下大乱,保卫涿郡

有功,深得民心;再后征伐刘黑阔有功,得到唐高祖礼遇,拜左翊卫大将军。

B.罗艺自恃功高位重,目中无人。他无缘无故责罚了太宗的亲信,虽惹怒了高祖,但

多次为大唐解决了突厥侵扰边境的问题,最终还是得到了高祖的原谅。

C.罗艺熟悉兵法,治军严明。涿郡被侵扰时,他破贼不可胜计;讨伐刘黑阔时,先于

徐河打败其弟刘什善,斩杀俘获共八千人,第二年与太子李建成会师冶州。

D.罗艺遇事机警,且疑心重。在得知赵十住等人的阴谋后,他利用民心占得先机;后

太宗即位,他因前事恐其责罚,最终选择拥兵反叛,以致惨死于乌氏驿站。

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第5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一)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

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

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

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

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鲫生说我曰:'垣

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日:“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日:“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

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

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

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

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

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

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而善遇之。”项王许诺。

(二)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②”,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

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

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

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

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④,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

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酚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

之罪也”,岂不谬哉!

【注】①周生:汉时的儒者。②重瞳子:目中有两个眸子。③五诸侯:指齐、魏、赵、

韩、燕五国后人。④自矜功伐:以功勋自诩。⑤寤:同

“悟”。(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籍吏民,封府库登

记B.不如因而善遇之好好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D.何兴之

暴也残暴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B.臣为韩王送沛公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

C.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D.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3.下列对以上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伤告密,项羽听说“沛公欲王关中”,冒犯了他的尊严,当即决定进攻刘邦;谋

士范增乘机揭露刘邦野心,也力主进攻,但两人认识上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对刘邦的不

同态度。

B.项羽听了项伯的话后,不假思索,马上许诺,随便改变既定的决策,表现了他为人

头脑简单而又刚愎自用。

C.项伯的通风报信,使得刘邦、张良得知了项羽的军事行动。作为刘邦安排在项羽身

边的间谍,项伯在鸿门宴会上也“常以身翼蔽沛公。”

D.文段(二)中对项羽的一生作了总的评价,既赞扬了项羽的灭秦之功,又指出他''自

矜功伐”等方面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

4.翻译下列句子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0题。(9分)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王史掾。

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

送奉钱三,何独以五。

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

请,得毋行。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

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

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

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语在《淮阴侯》事中。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

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栋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

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

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

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

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悦。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

盛,封为鄢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

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

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日:

“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能得

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

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太史公曰: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而何之勋烂焉。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帝为亭长,常左右之左右:帮助

B.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去:离开

C.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距:距离

D.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辄:立即

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4组,全部表现萧何“功人”“勋烂”的一组是(3分)()

①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②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③何独先入收秦丞相

御史律令图书藏之④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⑤上数使使劳苦丞相⑥今萧何举宗数十人

皆随我

A.①②④B.③⑤⑥

C.①②⑤D.③④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城大肆抢掠财宝的时候,萧何却独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收走

了秦的律令图书,为汉王朝治理关中地区提供了详备的文献资料。

B.刘邦对群臣争功很生气,他完全否定了将领们“被坚执锐”“攻城略地”的功绩,

认为他不过是一群“能得走兽”的“功狗”罢了。

C.虽然萧何对刘邦忠心耿耿,但刘邦对萧何却是疑忌重重。在京索激战中,刘邦就担

心他会乘机反叛,所以常常借“劳苦”之名从前方派员到关中后方侦伺萧何的动静。

D.司马迁对萧何做了评价,认为萧何在秦时充当刀笔吏,表现平平,“未有奇节”;

到“汉兴”之时,萧何才施展抱负,大有建树,堪称“勋烂”。

10.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

答:

第7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项王军壁城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诣侯具国之欺至.我同汉军3而皆是钦,项王乃大俅口;“汉皆已符

是乎?是何先人之多也I”项王则在起,饮帐中.有美人名友,常幸从,驶马名琼,常骑之.于是质壬乃悲歌

愫慨,自为谱目।“力拨山令气差世!时不利合算不道!舜不逆令可去付!虞合虞合奈若何!”歌教阕,美人和

之.项王注it行下,左右皆注,莫能仰视.

于是顶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的从老人酉全人,耳咨淡■国南出,驰走.半期,汉军乃竟之,令药杵灌

要以五千前it之.项王波淮,药能腐者百余人耳.项王五用候,迷失遒,问一田父,田父给日“左左,

乃陷自学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星东城,乃浦二十八骑.汉骑it者数千人.乐至自度不痔

脱.谓其蔚已;"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平

用于此,此天之士我,非战之圣也.今日固决死,思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港段,新将,刈旗,令

诸君却天亡或.处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

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

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

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

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怜而

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

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

“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

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直夜溃围南出,驰走直夜:当夜。

B.左,乃陷大泽中大泽:大河。

C.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溃围:突围。

D.乌江亭长船待船:拢船靠岸。

11.以下句子,全都体现项王“英勇豪迈”的一组是()(3分)

A.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B.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C.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D.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

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

歌谣,项羽大惊失色,慷慨悲歌。

B.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对他说:“往左拐。”项

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项羽又率兵向东

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

项羽估计自己不能脱身了。

C.在东城快战中项羽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汉军层层包围他

们,但项羽还是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

D.乌江亭长劝项羽东渡乌江,可是项羽认为自己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不肯渡

江,并且把自己的宝马送给了乌江亭长。

13.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5分)

(2)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5分)

第8题:

第9题:课内外古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1题。(11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

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

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

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

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

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

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

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

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

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8.下列两组划线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③圣人之典为圣④师者,咽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

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

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9.下列划线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古之学者必有师B.圣人之所以为圣

C.小学而大遗D.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0.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

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

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责

备和讽刺。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

第10题:子贡日:“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

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三十)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

诸枉,能使枉者直。”

(《颜渊》二十二)

颜渊、子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

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公冶长》二十六)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与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

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公冶长》十)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

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述而》十九)

冉求日:“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雍也》二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举直错诸枉错:错误

B.敝之而无憾敝:用破

C.于予与何诛诛:除去

D.非不说子之道说:宣扬

(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

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B.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

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C.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

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D.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

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3)下列对选文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可

以做到“仁”。这些都属于孔子关于“仁”的基本主张,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的价

值。

B.在《公冶长》中,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为人处事

的态度,颜渊的立场是不反对行善,这是基本的仁德。

C.幸予白天睡觉,孔子对他大加非难,说明发愤进取孔子对学习懒惰的学生强烈不

满。孔子根据这件事提出判断一个人的正确方法,即“听其言而观其行”。

D.在《述而》中,孔子自述其心态,他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

面貌。

第11题: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

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

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

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婺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

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

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触萨千里,旌旗蔽空,醐酒临

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

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蟒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

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

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

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

尽也,而又何羡乎?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

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倚歌而和之倚:依,按着。

B.苏子愀然,正襟危坐危坐:斜着身子坐。

C.哀吾生之须臾须臾:一会儿,表

示一段很短的时间。

D.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望:既,己经。望,农历每月十五日或十六日。“既望”既农历每月十六日或十

七日。

B.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

“宿”。

C.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D.苏子:即本文作者苏轼,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

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后两段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而言,作者往往

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且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

如“寄蜉蜥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两句。

C.本文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的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

文来看,苏轼并没有一直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触胪千里,旌旗蔽空,唧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

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第12题: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9分)

马周字宾王,博州在平人。少孤,家篓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

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

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

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

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

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

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

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日:“我暂不见周即思

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

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莺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

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

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

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

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

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

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注】①尚食:官名、官署名,掌供奉皇帝膳食;此处指御厨。②上医使者:御医。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的是(3分)()

A.乡人以无细谨,薄之薄:轻

B.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让:责怪

C.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除:任命,授官

D.及还,摄吏部尚书摄:代理,兼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正面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悠然独酌,众异之②周为条二十余

事,皆当世所切

③周善敷奏,机辩明锐④马君论事,会文切

理,无一言损益

⑤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⑥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

吾不为也

A.①④⑥B.③④⑤C.①②⑥D.②③⑤

6.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虽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举

荐到长安去任职。

B.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

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张

军、贾谊。

C.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

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让太子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

零,临终反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5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5分)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3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高弘图,字研文,胶州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擢御史。枫棱自持,不

依丽人。

天启初,陈时政八患,请用邹元标、赵南星。巡按陕西,题荐属吏,赵南星纠之,弘

图不能无望,代还,移疾去。魏忠贤亟攻东林,其党以弘图尝与南星有隙,召起弘图

故官。入都,则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已下诏狱,锻炼严酷。弘图果疏论南星,然

言“国是已明,雷霆不宜频击”,“诏狱诸臣,生杀宜听司败法”,则颇谓忠贤过当

者。疏中又引汉元帝乘船事,忠贤方导帝游幸,不悦,矫旨切责之。后谏帝毋出叫东

郊,又极论前陕西巡抚乔应甲罪,又尝语刺崔呈秀。呈秀、应甲皆忠贤党,由是忠贤

大怒,拟顺天巡按,不用。弘图乞骸骨,遂令闲住。

庄烈帝即位,起故官。劾罪田诏、刘志选、梁梦环。擢太仆少卿,复移疾去。三年

春,召拜左佥都御史,进左副都御史。五年,迁工部右侍郎。方入署,总理户、工二

部中官张彝宪来会,弘图耻之,不与共坐,七疏乞休。帝怒,遂削籍归,家居十年不

起。

十六年,召拜南京兵部右侍郎,就迁户部尚书。明年三月,京师陷,福王立,改弘图

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疏陈新政八事,并褒纳焉。

当是时,朝廷大议多出弘图手。内札用户部侍郎张有誉为尚书,弘图封还,具奏力

谏,卒以廷推简用。中官议设东厂弘图争不得遂乞休不许加太子少师改户部尚书寻以

太后至进太子太保。

其年十月,弘图四疏乞休,乃许之。弘图既谢政,无家可归,流寓会稽。国破,逃野

寺中,绝粒而卒。

(节选自《明史•高弘图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弘图不能无望,代还无望:没有希望。

B.锻炼严酷锻炼:罗织罪名,陷害人。

C.弘图封还,具奏力谏封还:缄封退还。

D.弘图既谢政谢政:辞官退休。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官议设东厂/弘图争不得/遂乞休/不许加太子少师/改户部尚书/寻以太后至

/进太子太保。

B.中官议设东厂/弘图争不得/遂乞休/不许/加太子少师/改户部尚书/寻以太后

至/进太子太保。

C.中官议设东厂/弘图争不得/遂乞休/不许加太子/少师改户部尚书/寻以太后至

/进太子太保。

D.中官议设东厂/弘图争不得/遂乞休/不许/加太子少师/改户部尚书/寻以太后

至进太子太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弘图对人宽容,不愿依附别人。天启初年,他请求任用邹元标、赵南星,后来他

外出巡察陕西时因推荐的官吏有过失而被免职。后来“东林党”事件中,他客观进

谏,并没落井下石。

B.高弘图以国事为重不惧权贵,敢于进谏。魏忠贤为镇压东林党人而起用他,他在奏

章中却指责魏忠贤做得太过分,并且谏阻皇帝到东郊出游,同时也对乔应甲、崔呈秀

提出指责。

C.高弘图对朝廷忠心耿耿,但仕途多舛。庄烈帝时,官复原职,上书弹劾田诏、刘志

选、梁梦环。与张彝宪不和,多次上书请辞,触怒皇帝,削职为民,十年后才被重新

起用。

D.高弘图为国事力谏,屡屡受挫。在对任用张有誉担任尚书及对宦官们讨论开设东厂

的问题上,他虽极力谏阻,最终未能成功,于是请求退休,后来国家破亡,绝食而

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由是忠贤大怒,拟顺天巡按,不用。弘图乞骸骨,遂令闲住。(5分)

(2)弘图耻之,不与共坐,七疏乞休。帝怒,遂削籍归,家居十年不起。(5分)

第14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H—15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

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

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

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

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

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

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

公,庄不得击。

1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骑qi,一人一马)

B.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1L用尽)

C,范增数目项王(数shub,计数)

D.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翅膀一样)

12.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因击沛公于坐

B.不然,籍何以至此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得复见将军于此因击沛公于坐

D.今者有小人之言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13.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B.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C.因击沛公于坐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段意思的是()。

A.刘邦亲自带着一百多人马来到鸿门向项王陪罪,使矛盾得到缓解。

B.项伯掩护刘邦,使项庄不能击杀刘邦。

C.范增屡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坚决反对。

D.项羽已答应项伯要好好款待刘邦,因此不理睬范增的多次暗示。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3)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第15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6题。(14分)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

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

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

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

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目:“吾

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

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