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9
7.10.6.6轻瓦斯保护动作通常有下列原因:
1)滤油、加油或冷却系统不严密,致使空气进入变压器。
2)温度下降或漏油,致使油面缓慢降低。
3)呼吸系统阻塞而形成负压。
4)变压器故障而产生少量气体。
5)发生穿越性短路故障而引起。
8机组主要辅机及系统的运行
8.1基本规定
8.1.1启动前准备
8.1.1.1确认辅助设备及系统的检修工作已经结束,工作票已按要求终结,安全措施恢复,
具备投运条件。
8.1.1.2辅机检修后首次试转时,必须有检修及有关人员在场进行试转,试转合格后方可正
式运行或转入
备用。
8.1.1.3大小修后的辅机,应先进行性能再鉴定试验,合格后才能投入运行或备用。
8.1.1.4凡停用15天以上的辅机,再次启动前应测量电动机绝缘,合格后才能启动。
8.1.1.5辅助设备启动时,有关人员应到就地进行监视。
8.1.1.6辅机在试转前必须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具备启动条件后方可启动,处于备用状态的
辅机应随时可
以启动;辅机启动前的基本检查项目如下:
1)按照电动机启动前的检查项目对辅机的电动机各部分进行检查。
2)检查辅机本体及其附近无杂物,检修现场已清理完毕,工作人员已撤离现场,工作票已
终结。
3)检查辅机与电动机联轴器连接正常,已具备启动条件。
4)检查辅机轴承油位正常或润滑油充足,润滑油质良好,轴承无漏油、渗油现象。
5)检查轴承冷却水或润滑油系统冷却水畅通、充足。
6)检查辅机的机械密封水、盘根冷却水应畅通。
7)需要注水排空气的水泵,启动前必须排尽泵体内的空气。
8)检查转机的各地脚螺栓紧固无松动。
9)检查辅机电动机外壳接地线良好。
8.1.1.7各离心式水泵或油泵在启动前应全开其入口门,关闭其出口门;不可带负荷启动,
只有在启动后
电流恢复至正常后才可逐渐开启其出口门,增加其负荷。
8.1.2启动后的检查和运行维护
8.1.2.1辅机启动时应立即停止运行的情况
1)开关合上后电动机不转或瞬时转动即停止。
2)启动电流15s内不返回。
3)电动机有异常振动。
4)电动机有异常鸣声,且转速达不到正常值。
5)启动后电动机冒烟或着火。
8.1.2.2辅助设备启动后的检查
1)无摆动现象。
2)转动部件启动后应检查辅机进出口压力正常、无摆动;电流不超过额定值,与正常启动
电流相同,
无异音,振动正常(见表26)。
表26振动与标准对应表
额定转速(r/min)300015001000750
双振幅振动值(mm)<0.05<0.085<0.10<0.12
110
3)辅机窜轴不超过下列数值(厂家另有规定时按厂家规定执行):滚动轴承为0.5mm,滑
动轴承为2〜
4mm«
4)各轴承温度应正常,若发现轴承温度有不正常地升高,应立即查明原因,设法消除。轴
承最高允
许温度应遵守制造厂的规定,若无制造厂的规定,可遵照下列原则:
a.滑动轴承,最高允许温度为80℃。
b.滚动轴承,最高允许温度为95℃。
5)检查轴承的润滑油及温度是否正常。对油环式润滑的轴承,应注意油环是否灵活,轴承
箱内油位
正常,要防止假油位。对强制循环润滑的轴承,应检查其油系统和冷却水系统是否正常。
6)设备及系统无明显泄漏。
8.1.2.3当辅助设备及系统启动后,应通知维护人员对仪表测量管道进行冲洗。
8.1.2.4辅助设备和系统应按“巡回检查制度”进行定期检查,并按“定期切换和试验”制度进
行切换和
试验。
8.1.3辅助设备的停止
8.1.3.1主机停止运行后,应适时停止辅助设备运行。
8.1.3.2机组正常运行中,若需要停止某些辅助设备的运行,应充分考虑对整个机组运行的
影响,并做好
相应措施。
8.1.3.3公用系统的停用,须经值长批准。
8.1.3.4辅助设备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紧急停运:
1)发生危及人身及设备安全情况时。
2)辅助设备发生强烈振动。
3)辅助设备内部有明显的金属摩擦声和异常响声。
4)电动机内有明显的焦臭味,冒烟,着火。
5)轴承温度急剧上升超过规定值时。
6)轴承润滑油管、冷却水管破裂或泄漏严重无法维持运行时。
7)设备及附近发生火灾,不能继续运行时。
8.1.3.5机组辅机在运行中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倒换备用设备运行:
1)盘根发热、有轻烟或大量漏油(水)经调整无效时。
2)滑动轴承温度达65℃、滚动轴承温度达80℃,并有继续升高的趋势时。
3)转动设备电流超过极限或电流出现较大波动、出口压力不正常时。
8.1.3.6当需要紧急停止转动设备运行,但因停止该辅机将可能造成机组停机时,可以先启
动其备用设备,
然后再停止故障设备的运行。
8.2电动机
8.2.1电动机运行规定
8.2.1.1在每一台电动机外壳上,均应有原制造厂的额定铭牌。铭牌若遗失,应根据制造厂
数据或试验结
果由检修人员及时补上新铭牌。
8.2.1.2保持电动机周围干燥清洁,防止水、汽、油、尘侵入,特别是通风U附近应无任何
障碍物,通风
口无积灰。
8.2.1.3电动机的转动部分装设遮拦或护罩,电动机及启动调节装置的外壳可靠接地。
8.2.1.4备用中的电动机应经常检查,可靠备用;对备用电动机应定期进行绝缘测试及定期
切换和试转工
作。
8.2.1.5经常监视电动机运行工况和记录运行参数,开关分合闸指示状态异常,应查明原因
设法排除。
8.2.1.6电动机的开关、接触器、操作把手及事故按钮,应有明显的标志以指明属于哪一台
电动机、启停
标志等;事故按钮应有防护罩。
8.2.1.7电动机所用可熔设备(可熔片、熔断器等)在使用前应检查其完好,每个熔断器的
外壳上都应写
111
明其中熔体的额定电流,就地标明各电动机装设的熔断器的型号和容量,注意其额定电流应
与电动机的容
量相配合。
8.2.1.8电动机的外壳,通风管道及金属结构应涂油漆,并标明设备名称及编号。
8.2.1.9电动机及其所带动的机械匕应有旋转方向的箭头标志。
8.2.1.10电动机引出线和电缆头均装设牢固的遮栏或护罩。
8.2.1.11为防止备用中的电动机绝缘受潮,对于安装在潮湿地点的电动机,应对备用电动
机定期切换运
行。
8.2.1.12对于采用空气冷却器的电动机,冷却器不应凝结水珠,冷风室不应有积水。
8.2.1.13装有防潮加热器的电动机,在停止后应将加热器投运,运转时将加热器停用;加
热器投入时,加
强对电动机的巡视检查,不使电动机绕组超温。
8.2.2电动机运行方式
8.2.2.1正常情况下,电动机长期运行时的参数应按制造厂规定执行。如制造厂无规定时,
各部温度参照
表27执行(表27中允许温升均按环境温度35℃计算);电动机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应超
出此温升,超出
时停止电动机运行,迅速查明原因,汇报值长。
表27电动机各部温度参照表
部位允许最高温度(℃)允许最高温升(°C)
A级绝缘9560
B级绝缘11580
E级绝缘11075
定子绕组
F级绝缘13085
定子铁芯10065
滑环10570
滑动8045
轴承
滚动9565
8.2.2.2运行中的“A级绝缘”电动机外壳温度不得大于75℃,“E级绝缘”电动机外壳温度不
得大于80℃,
“B级绝缘”电动机外壳温度不得大于85℃,“F级绝缘”电动机外壳温度不得大于90℃,超
过时应采取措
施或降低出力。
8.2.2.3电动机可以在额定电压.5%〜+10%的范围内运行,其额定出力不变。
1)当电压低于额定值时,电流可相应增加,但最大不应超过额定电流值的10%,并监视
绕组、外壳
及出风温度不超过规定值。否则应减出力。
2)电动机在额定出力运行时,相间不平衡电压不得超过额定值的5%,三相电流差不得超
过10%,
且任何一相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在电压不平衡运行期间应注意电动机的发热与振动等情
况。
8.2.3电动机的操作、监视和维护
8.2.3.1厂用电动机的停、送电操作,均由运行人员操作,电动机及所带机械设备需停电检
修时,应按规
定办理工作票。
8.2.3.2电动机测量绝缘电阻的规定
1)新安装或检修后的电动机第一次送电前,必须测量绝缘电阻合格。
2)电动机连续停转15天后或受潮后重新启动前应测量绝缘值合格。
3)环境恶劣地方的电动机停运超过8h,启动前应测量其绝缘电阻。
4)测量电动机绝缘电阻后,应将绝缘数值登记在《电气绝缘记录簿》内。
5)电动机绝缘电阻的测量,6kV高压电动机的绝缘电阻应用2500V兆欧表测量,电阻值
不小于6MQ;
112
400V及以下的电动机绝缘电阻应用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值不小于0.5MC。
6)带有变频器的电动机测量绝缘前必须将变频器隔离后才能测量电缆、电动机绝缘。
7)绝缘不合格的电动机禁止投入送电。
8.2.3.3电动机启动前的检查
1)检查检修工作票已经终结,检修交代可以投入运行,并做好技术交底,有关接地线已拆
除,一、
二次回路良好,保护投入正确。
2)电动机及机械传动部分上或其附近应无杂物和无人工作。
3)电动机及电缆外壳接地线应完整牢固;电动机电缆头保护罩、风叶及风叶罩完整牢固。
4)电动机及所属机械设备完整,附近无妨碍启动情况。
5)轴承和启动装置中的油位正常,油盖盖好。如轴承系强制供油循环或用水冷却,则应将
油压调至
正常值,并检查排汕情况,将冷却水系统投入运行。
6)对直流电动机,检查整流子表血是否良好,电刷接触是否紧密。
7)盘车检查动、静部分无摩擦,机械部分无卡涩现象。
8)电机外壳及地脚螺栓无松动。
9)电动机绕组的绝缘电阻合格。
10)机械部分无卡涩现象,联轴器能盘动(小容量电动机)。
11)由外部引入冷空气的阀门打开。大型密封式电动机空冷器的冷却水系统投入,且运行正
常•
8.2.3.4如果是新投入或检修后第一次投入时,现场应派巡视操作员检查和联系,启动时或
结束后应检查
电流指示是否正常,如启动过程中发现异常,应立即停用。
8.2.3.5电动机启动规定
1)电动机的启动•般采用DCS遥控启动(只能就地启动的电动机例外)。
2)电动机启动次数规定
a.鼠笼式转子电动机在冷、热态下允许连续启动的次数,应按制造厂规定进行。
b.如制造厂无规定时,应按下列规定执行:正常情况下,鼠笼式电动机连续启动次数一般
允许冷
态启动两次(每次间隔不得少于5min),允许热态下启动一次,只有在事故处理时以及启动
时
间不超过2〜3s的电动机可以多启动一次。
c.正常情况下或当进行动平衡试验时,电动机启动的时间间隔为:
「200kW以下的电动机,不应小于0.5h;
r200~500kW的电动机,不应小于lh:
「500kW以上的电动机,不应小于2h。
3)电动机状态定义
a.凡电动机停转时间等于或大于30min者即为冷态。
b,电动机启动电流返回或停转时间小于30min者为热态。
8.2.3.6正常情况下电动机启动时开关拒绝合闸或启动时跳闸在未查明原因前,严禁再次合
闸,若启动时
间超过了该电动机一般启动时间,且电流又未返回到正常值,应立即停运,并查明原因。
8.2.3.7电动机合闸时,电动机不转动而发出嗡翁响,或者不能达到正常的转速时,应立即
停运,并查明
原因。
8.2.3.8电动机启动应逐台进行,不允许在同一母线上同时启动两台及以上较大容量的电动
机,启动大容
量电动机,启动前应调整好母线电压。
8.2.3.9正常情况下,主机直流润滑油泵、密封直流油泵启动时,应适当提高直流母线电压。
停运后,应
调整母线电压维持正常。
8.2.4电动机运行巡视和检查
8.2.4.1应监视电动机的电流是否超过允许值,超过时应汇报值长,降低出力,采取措施无
效后应停运检
查。
113
8.2.4.2监视电动机各部温升及温度,如无铭牌及规定,则按表28数据运行。
表28电动机无铭牌及规定时的运行数据
部位名称绝缘等级允许温度(C)允许温升(℃)
定子(绕组、铁芯)10065
滑动轴承8040
滚动轴承9560
发现温度异常应采取降温措施,若无效应减出力或停运检查。
8.2.4.3电动机运行检查项目
1)检查电动机及各轴承运行是否正常、无异音。
2)检查电动机外壳、轴承及润滑油温度是否异常。
3)电动机运行时振动正常,不得超过表29中的数值。
表29电动机转速与轴承振动对应表
额定转速(r/min)300015001000750及以下
双振幅(mm)0.050.0850.100.12
4)观察轴承是否漏油及轴承内油量,油环旋转状况是否正常。
5)检查轴承的润滑油及温度是否正常,对强力润滑的轴承,检查其油系统和冷却水系统运
行正常,
无渗漏现象。
6)电动机及其周围温度不应超过规定,保持电动机附近清洁、无杂物。
7)由外部引入空气冷却的电动机,保持管道清洁畅通,进口滤网清洁,风扇运转正常。
8)电动机的电缆接头无过热及放电现象。电动机外壳接地良好,接地线牢固;遮栏及防护
罩完整,
地脚螺栓无松动。
9)按时记录电动机各表计指示、启停时间及所发现的异常现象。
10)备用中的电动机,应定期检查,保证能随时启动。
11)电动机加热器开关控制方式在“自动”位置,加热器在退出状态。
8.2.4.4直流电动机检查项目
1)碳刷是否有冒火、晃动或卡涩现象。
2)碳刷软铜辫是否有碰外壳、过热现象。
3)碳刷是否已过短.
4)碳刷是否有因滑环、整流子磨损不均匀,整流子中间云母片有无凸出,电刷固定是否松
动,电动
机振动是否超限等。
8.2.5电动机的异常运行及事故处理
8.2.5.1应立即停运电动机的情况
1)发生需要立即停运电动机的人身、设备损坏事故。
2)电动机强烈振动超过规定值或机械部分损坏。
3)电动机冒烟、着火或有烧焦气味。
4)电动机强烈振动、窜轴或内部发生静转子摩擦、碰撞。
5)电动机温度或轴承温度急剧上升超过极限,转速急剧下降。
6)电动机被水淹。
8.2.5.2在下列情况下,对于重要的电动机,先启动备用电动机,然后再停运故障电动机。
1)电动机声音异常。
114
2)电动机电流异常升高并超过正常值。
3)电动机内或启动调节装置内出现火花或冒烟,有烧焦的气味。
4)电动机振动超过规定值。
5)密闭式冷却方式的电动机冷却水系统发生故障。
6)轴承温度和绕组温度不正常升高。
7)电动机轴承油位低,需补油时。
8)电动机缺相运行。
9)电动机的开关、控制回路异常,需停电时。
8.2.5.3电动机跳闸时的处理
1)应检查项目如下:
a.检查保护动作情况,查明跳闸原因。
b.检查机械部分有无异常。
c.测试电动机绝缘。
d.重要电动机跳闸应通知检修进行检查。
2)由于人员误碰、误操作或电压瞬时消失而引起的,可重新合闸启动。
3)有备用电动机的应迅速启动备用电动机;无备用的,允许将跳闸的电动机试启动一次,
但电动机
跳闸有明显故障特征时不允许启动。
8.2.5.4低电压保护动作跳闸的电动机在电压恢复正常前禁止启动。
8.2.5.5电动机着火
1)必须将电动机的电源切断,方可进行灭火。
2)灭火时应使用电气设备专用灭火器(如四氯化碳、二氧化碳、干式灭火器),不能使用
水、泡沫灭
火器及砂土灭火。
8.2.5.6电动机在自启动或启动时的异常处理
1)启动时间超过规定的时间,而转速尚未达到额定值时的检查处理:
a.立即停止运行。
b.检查是否过负荷,机械部分是否有卡涩现象。
c.检查厂用电压是否太低,电源电缆连接是否可靠。
d.如上述检查均正常,则通知检修处理。
2)开关合闸后,电动机不转动而只发出响声或者不能达到正常的转速,电流表指示“0”或
电流表指
示到头不返回。
a.原因
r两相运行,即定子回路中一相断线,熔丝•湘熔断,电缆头、刀闸或开关等一相接触不
良。
「电动机及其所带动设备机械卡死。
r转子开路:转子回路中断线或接触不良。
r静子回路接线错误。
「转子扫膛。
r电动机的端电压较低。
b.处理
r立即停止运行。
r对电动机回路及负载进行全面检查并通知检修人员处理。
r查出原因并消除故障,测量电动机绝缘合格后,方可重新启动。
3)电动机因过负荷保护装置动作跳闸。
a.原因
「被带动的机械设备有故障,机械卡死。
115
「直流电动机启动时,滑环短路或变阻器不在起始位置。
r短路保护装置整定动作电流太小,过负荷保护装置的时限不够或其他原因引起保护误动
作。
b.处理:检查保护动作情况,切断电源,测量绝缘合格后,查明原因或通知检修处理。
4)电动机电流周期性摆动并伴随周期性异音。
a.原因
「电压不稳定,系统振荡。
r鼠笼式转子铜(铝)条开路或损坏。
「带动的机械设备故障。
r转子损坏。
r绕线式转子绕组断线或滑环装置或变阻器接触不良。
r负荷不均匀变化。
b,处理:如不是系统振荡,则应切换至备用电动机运行后,停止该电动机运行,查明原因,
联系
检修处理。
5)电动机剧烈振动。
a.原因
r电动机和被带动的机械设备中心不一致。
「定子、转子相互摩擦。
r轴承损坏。
「所带动的机械损坏。
r机组失去平衡。
r电机转子铁芯损坏松动,转轴弯曲或开裂。
r电动机轴承、端盖等松动或底座和基础连接不坚固。
「滚珠、滚柱轴承或轴颈损坏。
r鼠笼式转子端环有裂纹或铜(铝)条接触不良。
「定子、转子空气间隙不均匀超过规定值。
b.处理:立即停运检查并通知检修处理。
6)电动机轴承温度异常升高。
a.原因
r油环卡住不转。
「轴瓦上油槽被杂物堵塞或者被磨平。
r润滑不良(油多油少、油不清洁、油中有水分)等。
r电动机的轴或轴承倾斜。
「轴承盖紧力过大,轴间隙太小。
r中心不正,弹性联轴器的凸齿工作不均匀。
「转子不在磁场中心,引起轴窜动或轴承挤压。
b.处理
「立即启动备用电动机,停止故障电动机运行。
r如无备用电动机,则应严格监视轴承温度,到限额温度时,应立即停止故障电动机运行。
7)电动机本体温度异常。
a.原因
r过载。
r电压低导致过电流,电压高而铁耗过大。
「绕组短路或接地。
r电缆一相断线或接触不良。
116
r由于灰尘而导致接触不良、通风冷却不良。
b.处理
「调整负载到额定电流。
r调整电压。
r以上处理无效,应立即启动备用电动机,停止故障电机,联系检修检查处理。
8.3空气预热器
8.3.1空气预热器启动前的检查
8.3.1.1检查空气预热器木体、电动机及吹灰、清洗、密封调节装置、火灾报警装置无检修
工作票或检修
工作结束。
8.3.1.2检查空气预热器本体无人工作,本体内部杂物清理干净,各烟风道内杂物清理干净,
各检查人孔
门关闭严密。
8.3.1.3检查空气预热器本体保温良好,各层平台围栏完整,周围杂物清理干净,照明良好。
8.3.1.4检查空气预热器驱动装置外观完整,驱动电动机和变速箱地脚螺栓连接牢固,各驱
动电动机和齿
轮箱间对轮安全罩连接牢固,减速箱油位正常,油位在油镜1/3〜2/3之间。
8.3.1.5检查油站管道连接完整,油系统设备外观无缺陷,冷却水畅通,冷却水压力、温度
正常。
8.3.1.6检查空气预热器轴承冷却水畅通,水压正常。
8.3.1.7检查并核实空气预热器热端、冷端以及轴向密封间隙已调整完毕,扇形板间隙指示
在上极限,装
置控制电源正常。
8.3.1.8检查空气预热器主驱动电动机和辅助驱动电动机接线完整,接线盒安装牢固,电动
机外壳接地线
完整并接地良好。
8.3.1.9检查消防蒸汽供汽阀、疏水阀位置正确。
8.3.1.10检查空气预热器各清洗和消防阀关闭严密无内漏,外部管道、阀门不漏水。
8.3.1.11检查空气预热器火灾报警装置正常,火灾报警装置已送电,控制盘各指示灯显示
正常并无报警。
8.3.1.12检查空气预热器吹灰器完整。
8.3.1.13检查空气预热器盘车空气门开启。
8.3.1.14检查空气预热器就地控制柜已送电。
8.3.1.15空气预热器变频控制柜控制按钮位置正确,“高速/低速”选择按钮切至“高速”位。
变频器内部
设定参数正确,面板没有报警。
8.3.2空气预热器的启动
8.3,2.1就地检查空气预热器各路扇形板在上极限位置,否则将密封调整装置切至手动,提
升至上极限位
置。
8.3.2.2检查空气预热器就地控制柜送电正常。
8.3.2.3启动空气预热器导向轴承和支承轴承油泵。
8.3.2.4启动空气预热器气动马达,检查正常后,启动空气预热器主电动机,检查空气预热
器转动方向正
确,主电动机电流正常并且平稳无抖动。
8.3.2.5检查空气预热器进、出口一次风挡板及出口二次风挡板、入口烟气挡板自动开启。
8.3.2.6将空气预热器辅助电动机投联锁备用。
8.3.2.7全面检查空气预热器转子和外壳无刮卡、碰擦。
8.3.2.8空气预热器密封调整装置的投入
1)空气预热器启动前就地试验密封调整装置正常。
2)锅炉负荷大于70%后,就地投入空气预热器密封调整装置于“自动”方式,检查各扇形
板自动调
整至设定值。
3)检查空气预热器密封调整装置就地控制屏没有报警。
117
8.3.3空气预热器启动及运行时的注意事项
8.3.3.1空气预热器检修后的第一次启动,以及空气预热器故障后的启动,必须先启动气动
马达,确认空
气预热器无异常情况后,方可启动空气预热器主电动机,并应进行主电动机跳闸后,辅助电
动机自启动的
联锁试验。
8.3.3.2空气预热器的启动,就地应有专人负责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分析处理,危
及设备及人身
安全时,应立即停用。
8.3.33正常运行时,空气预热器辅助电动机应处于备用状态,主电动机跳闸后辅助电动机
无法启动时,
应通过手轮手动盘车,通知维护及时处理。
8.3.3.4正常运行时,气动马达电磁阀切换开关必须置“NORMAL”位置。
8.3.3.5空气预热器运行中检查轴承油系统无漏油,冷却水畅通,轴承箱油位在1/3〜2/3范
围内,发现轴
承箱油位不正常降低、升高应立即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8.3.3.6检查轴承箱油质应透明,无乳化和杂质。
8.3.3.7正常运行中应定期检查空气预热器支承、导向轴承润滑油温正常,当油温>45℃时,
润滑油泵应
能自启动;油温<40℃时,润滑油泵自动停止。
8.3.3.8检查空气预热器运行中电动机外壳温度不超过70℃,空气预热器电动机、油泵电动
机及相应的电
缆无过热现象,现场无绝缘烧焦气味,发现异常应立即查找根源进行处理。
8.3.3.9检查空气预热器推力轴承和导向轴承温度不高于70℃。检查推力轴承和导向轴承润
滑油温度不高
于55℃。
8.3.3.10空气预热器运行,监视空气预热器一次风侧压差、二次风侧压差、烟气侧压差在
正常范围内,压
差异常升高,应及时增加吹灰,同时分析、查找原因及处理。
8.3.3.11加强空气预热器密封调整装置的监视,确定扇形板位置在设定值附近并处于“自
动”方式。当空
气预热器电流发生波动时,及时将空气预热器密封调整装置切至“手动”,并将扇形板提至上
限位。
8.3.3.12负荷小于25%额定负荷或锅炉投油时,应对空气预热器进行连续吹灰。
8.3.3.13锅炉正常运行时,每隔8h吹灰一次,当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不正常升高及烟
气侧差压增加
时应增加吹灰次数。
8.3.4空气预热器的停运
8.3.4.1停炉前对空气预热器进行吹灰,停炉后空气预热器应继续运行。
8.3.4.2当空气预热器进口烟温降至150℃以下,将空气预热器扇形板提至上限位,解除空
气预热器辅助
电动机联锁,停运空气预热器主电动机。
8.3.4.3空气预热器停运前,对应的引、送风机已停止运行。
8.3.4.4空气预热器主电动机停转后,关闭气动马达进气门,检查空气预热器停转。
8.3.4.5空气预热器停运后,检查确认空气预热器进口烟气挡板、一次风进出口挡板、二次
风出口挡板自
动关闭。
8.3.4.6空气预热器转子停转后,确认润滑油温低于32c时,可关闭润滑油泵进、回油门及
冷却水进、回
水门。
8.3.4.7遇空气预热器故障停用时,应保持气动马达及润滑油泵继续运行,直至排烟温度降
至规定值以下,
方可停用事故气动马达.
8.3.5空气预热器清洗
8.3.5.1空气预热器清洗操作
1)将空气预热器变频调节“高速/低速”选择按钮切至“低速”位,将扇形板置于上限位,启
动空气
预热器主电动机,维持空气预热器0.25r/min。
2)关闭空气预热器烟气进口及一、二次风出口挡板。
3)将空气预热器底部灰斗的积灰放净,打开送风机风道放水门。
4)清洗后将清洗水阀门严密关闭,关闭风道放水门。
118
5)清洗结束后将烟道挡板打开,以利用余热干燥,干燥至少4〜6h,随后检查干燥状况。
8.3.5.2空气预热器清洗注意事项
1)空气预热器的水冲洗应在停炉后进行。
2)当确认空气预热器需要清洗,应在空气预热器进口烟温降至200℃以卜一时进行,清洗完
毕可以利
用锅炉余热来干燥蓄热元件。
3)清洗水宜采用60〜70℃的温水,无热水源时可采用常温水。
4)若清洗时能投入空气预热器吹灰,则清洗效果更显著。
5)若遇酸性沉积物时,可在清洗水中加入NaOH溶液以提高清洗效果,控制pH值在9.5~
10.5之间。
6)清洗后的受热面必须进行彻底的干燥,否则会比不清洗更为有害。
7)清洗合格的判断标准:清洗时需要不断地检查排水的pH值,当pH值到9.5或更高,
并且排水中
不含有灰粒时,可以认为清洗合格。
8.3.6空气预热器事故处理
8.3.6.1单侧空气预热器跳闸
1)现象
a.对应侧引风机、送风机、一次风机跳闸。
b.机组负荷在高于300MW负荷,发出空气预热器RB信号。
c.空气预热器主(辅)电动机跳闸,辅(主)电动机不自投,相应声光信号报警。
d.空气预热器转子停转声光信号报警。
e.一、二次出口风温下降,出口烟温上升。
f.空气预热器出口一、二次风挡板及空气预热器入U烟气挡板联锁关闭。
2)处理
a.确认RB动作,监视RB动作正常,自动调节系统正常,手动调节各二次风门开度,保
持二次
风与炉膛差压正常。
b.若RB未投入或RB未动作时,应切手动处理,及时投油助燃。保留三台磨煤机运行,
手动打
闸其他磨煤机。
c.将空气预热器扇形板调整装置强制提升至上极限。
d.检查同侧送风机、引风机、一次风机跳闸。
e.确认空气预热器出口一、二次风挡板及入口烟气挡板关闭。
f.确认另一台送风机、引风机、•次风机动(静)叶开度自动增加,否则手动增加,但要
防止过
电流。
g.调整送风量,使炉膛负压、氧量正常。
h.在减负荷过程中,注意汽温、汽压的变化,严密监视水煤比、风煤比,及时调整减温水
量,保
持主、再热蒸汽温度的稳定。
i.调整机组运行工况,使其稳定在新的负荷点上。
j.手动强启一次跳闸空气预热器主(辅)电动机,并就地检查空气预热器本体及变频器运行
状况。
k.若手动强启不成功,通知维护手盘空气预热器转子或启动气动马达,并分析判断空气预
热器跳
闸原因,尽快恢复空气预热器运行。
1.当空气预热器转子可自由转动,启动主(辅)电动机运行,同时吹灰器应投入吹灰。
m.如跳闸设备误动,则立即恢复。
n.若短时间内故障不能消除,应申请停炉处理。
o.故障消除后,尽快恢复机组正常运行方式。
8.3.6.2空气预热器着火
1)现象
a.空气预热器入口、出口烟温升高,空气预热器火灾探测装置报警。
119
b.空气预热器电流摆动大,轴承、外壳温度升高,严重时发生卡涩。
c.热一次、二次风温升高,严重时有热辐射。
d.炉膛压力波动,引风机静叶自动开大,引风机电流上升。
e.空气预热器后氧量下降。
2)原因
a.锅炉启、停过程中,煤、油混燃时间太长,空气预热器波形板积存燃料。
b,锅炉燃油期间油枪雾化不良。
c.锅炉低负荷运行时间过长,使空气预热器内积存可燃物。
d.煤粉过粗或燃烧调整不当,使未燃尽的煤粉进入空气预热器。
e.空气预热器吹灰器未及时投运。
3)处理
a.投入空气预热器连续蒸汽吹灰。
b.停运着火侧风机,隔离空气预热器,停止通风,空气预热器保持连续运转。
c.经处理无效空气预热器入口烟温超过450℃、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温上升至260℃时,按紧
急停
炉处理。
d.停炉后,停运所有引、送风机,关闭各风烟挡板,禁止空气预热器通风。
e.将空气预热器置“低速”位,投入空气预热器消防水及蒸汽吹灰器。
f.确认着火已熄灭,检查空气预热器本体,放尽空气预热器本体及各风道积水。
8.4引风机
8.4.1引风机启动前检查
8.4.1.1启动引风机电动机润滑油站
1)确认工作票已终结或押回。
2)检查引风机电动机润滑油站管道连接完整,油系统设备外观无缺陷。
3)检查引风机电动机润滑油站各热工测点全部恢复完毕,各压力表和压力开关的阀门开启,
就地表
计指示正确,油箱油位计指示清晰。
4)核对引风机电动机润滑油站压力、温度、油位,电动机轴承温度指示正确。
5)检查冷却水系统已经恢复运行,各阀门位置正确,压力、温度正常,系统无泄漏现象。
6)检查油箱油位在2/3左右,通过油位计观察油质透明,无乳化和杂质,冷油器前后隔绝
阀开启,
冷油器旁路门关闭。
7)检查油泵电动机接地线完整,电加热电缆接地线完整。
8)检查电动机轴承油位正常,通过油位计处观察油质透明,无乳化和杂质。
9)检查油站电源正常。
10)启动油泵,检查油泵出口油压约为0.2MPa,滤网前后差压小于O.IMPa,润滑油回油流
量充足。
11)电动机润滑油站油泵例行切换步骤
a.就地确认一台润滑油泵运行,,台备用,油压正常,油压>0.1MPa。
b.将润滑油泵联锁开关解除。
c.在DCS画面上手动启动备用润滑油泵。
d,确认备用润滑油泵运行正常,指示灯亮,油压正常。
e.停止原运行油泵,确认油压>0.1MPa。
f.立即将润滑油泵联锁开关投入。
8.4.1.2启动引风机轴承冷却风机
1)检查设备完整,安装或检修工作已结束,热力工作票终结。
2)检查风机、电动机地脚螺栓无松动,联轴器安全防护罩齐全、良好。
3)检查电动机接线盒及接地线以及就地轴承温度表完整。
120
4)检查联轴器罩壳良好,联轴器盘动灵活。
5)检查风机轴承油杯完整,并注满油。
6)检查引风机轴承冷却风机电源已送匕
7)在引风机启动前2h启动轴承冷却风机。
8)启动后,检查冷却风机振动、声音、温度正常。
9)引风机轴承冷却风机自动启动条件
a.冷却风机在备用状态,且运行冷却风机跳闸。
b.冷却风机在备用状态,且引风机轴承温度达70℃。
8.4.1.3引风机本体检查
1)检查设备完整,安装或检修工作已结束,热力工作票终结。
2)检查炉膛、风道、空气预热器、电除尘器内无人工作,引风机及烟道各检查门、人孔门
关闭。
3)检查风机、电动机地脚螺栓无松动,联轴器安全防护罩齐全、良好。
4)检查电动机接线盒及接地线以及就地轴承温度表完整。
5)检查电动机轴承油位正常,油质良好。
6)检查引风机电动机润滑油系统运行正常。
7)检查引风机轴承冷却风机已运行2h以上。
8)检查引风机静叶、进出口挡板及有关风门挡板电源已送上。
9)手动操作静叶执行机构动作灵活。
8.4.2引风机的启动条件
8.4.2.1同侧空气预热器已运行。
8.4.2.2引风机轴承冷却风机有一台已在运行。
8.4.2.3引风机轴承温度<90℃、电动机轴承温度<80℃、电动机绕组温度<90℃。
8.4.2.4引风机进口挡板关闭。
8.4.2.5引风机出口挡板开启。
8.4.2.6脱硫烟气旁路挡板开启。
8.4.2.7引风机静叶关闭(V5%)。
8.4.2.8同侧烟气通道已建立
1)同侧送风机出口挡板开。
2)同侧送风机动叶开度>10%。
3)同侧空气预热器二次出口挡板、入口烟气挡板开。
4)75%以上二次风挡板开度>5%。
8.4.2.9引风机润滑油系统运行正常:油温、油压正常。
8.4.2.10引风机振动正常,无喘振报警。
8.4.2.11无引风机跳闸指令。
8.4.3引风机启动(优先采用顺控启动)
8.4.3.1引风机顺控启动
1)启动引风机电动机油站油泵。
2)启动引风机轴承冷却风机(至少一台)。
3)关闭入口挡板。
4)入口静叶置最小位。
5)开出口挡板。
6)所有启动条件满足后,启动引风机。
7)引风机正常运行后,打开入口挡板。
8)入口静叶投入自动调节。
121
8.4.3.2引风机手动启动
1)确认引风机的电气保护、热工保护及报警均已投入。
2)确认引风机的启动许可条件已满足。
3)启动一台轴承冷却风机,另一台轴承冷却风机投备用。
4)启动引风机,确认各挡板动作正常,记录引风机的启动电流和启动时间。
5)缓慢开启引风机静叶调节挡板,注意监视并调整炉膛负压在.100〜.150Pa,投入该引风
机静叶调
节挡板“自动”。
6)检查两台引风机电流、出口风压在引风机入口静叶调节挡板开度一致的情况下应相同,
否则应进
行适当的偏置,以保证两台风机出力基本平衡。
7)全面检查引风机运行正常。
8.4.4引风机的正常运行
8.4.4.1引风机正常运行时,应定期实地检查电动机、风机的机械声音,振动及各轴承温度
正常,冷却水
畅通。
8.4.4.2引风机正常运行时,应将静叶投自动,若在手动时,应保持炉膛负压在.100〜.150Pa。
8.4.4.3引风机静叶无论在手动或自动方式,均应使并列运行的风机电流、开度、负荷基本
接近,保持风
机能安全地并列运行,两台引风机电流偏差不超过5Ao
8.4.4.4正常运行时,应检查电动机油站的油压正常,油压低于O.IMPa时报警并联启备用
油泵,低于
0.05MPa延时20s跳闸。
8.4.4.5风机严禁在喘振区运行。
8.4.5引风机的停用
8.4.5.1引风机的停止可随风烟系统程控停止,也可以单独停止。
8.4.5.2两台引风机并列运行,停止其中一台运行
1)如果一台引风机需停运检修,必须确认机组负荷不大于350MW,在停引风机之前应联
系热工人员
解除引风机跳送风机和引风机RB保护。
2)切除待停引风机入口静叶调节挡板自动。
3)逐渐关闭待停引风机入口静叶调节挡板,检查另一台引风机入口静叶调节挡板开度自动
增加。
4)当待停引风机入口静叶调节挡板开度到零,停止该引风机,检查引风机入口、出口挡板
自动关闭。
5)引风机停止2h后,可以停止轴承冷却风机运行。
8.4,5.3第二台引风机正常停运
1)最后一台引风机只有在所有送风机、一次风机、制粉系统、油枪都停止后才能停止。
2)切除引风机入口静叶调节挡板自动,逐渐关闭该引风机入口静叶调节挡板。
3)当该引风机入U静叶调节挡板开度到零,停止该引风机运行。
4)引风机停止后2h,可以停止轴承冷却风机运行。
8.4.6联锁与保护
8.4.6.1引风机跳闸条件
1)同侧送风机跳闸,延时1s(脉冲信号)。
2)同侧空气预热器跳闸,延时8s。
3)引风机轴承冷却风机全停,延时30s。
4)引风机运行时,进口或出口挡板关闭,延时60s。
5)MFT延时20s且炉膛压力<.4000Pa。
6)引风机电动机润滑油泵全停。
7)引风机电动机润滑油压低至0.05MPa,延时5s。
8)引风机轴承温度N100℃。
9)引风机电动机轴承温度290℃。
122
10)引风机电动机绕组温度(6取2)>135℃o
11)引风机振动N7.1mm/s。
8.4.6.2引风机轴承温度N70℃时:启动备用冷却风机;轴承温度290℃时,报警。
8.4.6.3引风机电动机轴承温度次报警。引风机电动机绕组温度N115C报警。
8.4.6.4当炉膛压力达到±1960Pa时报警,达到±2500Pa时MFT。
8.4.6.5引风机振动N4.6mm/s时报警。
8.4.6.6引风机电动机润滑油站滤网差压O.IMPa时报警,切换滤网运行。
8.4.6.7引风机电动机润滑油压低于O.IMPa时报警,并联启备用油泵。
8.4.6.8引风机电动机润滑油温<25℃时,油箱电加热自投,润滑油温>35℃时,油箱电加
热自停,润滑
油温<15℃时■,不允许启动油泵。
8.4.7引风机事故处理
8.4.7.1引风机轴承振动大
1)现象
a.就地风机振动大。
b.DCS画面显示振动值大。
c.轴承振动大报警。
2)原因
a.地脚螺栓松动或混凝土基础损坏。
b.轴承损坏,轴弯曲、磨损。
c.联轴器松动或中心偏差大。
d.叶片磨损或积灰。
e.叶片损坏或叶片与外壳碰磨。
f.风道损坏。
g.风机失速。
3)处理
a.根据风机振动情况,加强对风机振动值、轴承温度、电动机电流、风量等参数的监视。
b.适当降低风机负荷,观察风机运行情况。
c.尽快查出振源,并联系维修人员处理。
d.若振动超过跳闸值,风机未跳闸,应手动打闸。
e.若振动因失速、喘振引起,按风机失速、喘振相关规定处理。
f.若采取各种措施均无效,汇报公司领导,并做好风机解列检修准备。
8.4.7,2引风机轴承温度高
1)现象
a.就地风机轴承温度高。
b.DCS画面显示轴承温度高。
c.轴承温度高报警。
2)原因
a.轴承磨损。
b.轴承冷却风机故障,备用冷却风机未自启。
c.轴承润滑油脂过少,没有及时加油。
d.引风机过负荷。
3)处理
a.严密监视轴承温度上升情况,同时加强监视引风机电动机电流、风量、振动等参数。
b.检查轴承冷却风机运行正常,引风机轴承温度达70℃时,第二台轴承冷却风机应自启,
否则手
123
动启动第二台轴承冷却风机。
c.若轴承润滑油脂过少,应联系维修及时加入润滑油脂。
d.视温度上升情况,及时降低引风机负荷。
e.若轴承温度高超过跳闸值,风机未跳闸,应手动打闸。
f.若采取各种措施均无效,或运行中无法处理的,汇报公司领导,并做好风机解列检修准
备。
8.4.7.3引风机失速
1)现象
a“引风机失速”报警。
b.炉膛负压、总风量大幅波动,锅炉燃烧不稳。
c.失速风机出口风压高、静叶开度偏小、电流大且晃动,就地检查声音异常。
2)原因
a.系统阻力增大,如受热面、空气预热器严重积灰或烟气挡板误关等,造成静叶开度与烟
气量不
匹配,使风机进入失速区。
b.静叶调节时,幅度过大,使风机进入失速区。
c.自动控制装置失灵,使一台风机进入失速区。
3)处理
a.若风机并列过程中发生失速,应立即将风机控制切手动,关小未失速的风机静叶,适当
开大失
速风机静叶,同时调节送风机的动叶,维持炉膛压力在允许范围内。
b.如风机并列时失速,经上述处理无效,应停止并列,恢复至原状态。
c.若因系统阻力增大,如风烟系统的风门、挡板误关引起,应立即打开,同时调小静叶开
度。如
风门、挡板故障引起,应立即降低锅炉负荷,同时调小静叶开度,联系维修处理。
d.经处理,风机失速现象消失,则稳定运行工况,进一步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后方
可逐步
增加风机的负荷。经上述处理无效或一严重威胁设备的安全时,则立即停止该风机运行。
8.4.7.4单台引风机跳闸
1)现象
a.“引风机跳闸”报警。
b.RB功能投入时,机组负荷高于350MW负荷发出RB信号。
c.“CCS”模式切换为“TF”模式。
d.炉膛负压瞬时偏正。
e.同侧送风机跳闸。
f.锅炉总风量下降。
2)处理
a.确认RB动作,检查RB动作正常,自动调节系统正常,手动调节各二次风门开度,保
持二次
风与炉膛差压正常。
b.若RB未投入或RB未动作时,应切手动处理,及时投油助燃,手动打闸其他磨煤机,
保留三
台磨煤机运行。
c.确认另一台送风机、引风机动(静)叶开度自动增加,否则手动增加,但要防止过电流。
d.调整送风量,使炉膛负压、氧量正常。
e.在减负荷过程中,注意汽温、汽压的变化,严密监视水煤比、风煤比,及时调整减温水
量,保
持主、再热蒸汽温度的稳定。
f.调整机组运行工况,使其稳定在新的负荷点匕
g.查明引风机跳闸原因,如设备误动,立即恢复。
h.如跳闸设备确有故障,将其隔离,通知检修处理。
i.故障消除后,尽快恢复机组正常运行方式。
124
8.5送风机
8.5.1送风机启动前的检查
8.5.1.1启动送风机液压润滑油站
1)确认工作票已终结或押回。
2)检查油系统管道连接完整,油系统设备外观无缺陷。
3)检查油站系统各热工测点全部恢复完毕,各压力表和压力开关的阀门开启。就地表计指
示正确,
油站油箱和轴承箱油位计指示清晰,轴承箱油位计通气管内无存油。
4)检查油系统压力、温度、油位、润滑油流量正确。
5)检查油箱油位在2/3处,通过油位计观察油质透明,无乳化和杂质,检查冷油器工作正
常。
6)检查油站油泵及电动机地脚螺栓连接牢固,对轮连接完毕,安全罩恢复。
7)检查油泵电动机接地线完整,电加热器电缆接地线完整。
8)检查冷却水各阀门开启,水压、水温正常,系统无漏水现象。
9)检查油站电源正常。
10)启动油泵,检查液压油压大于2.5MPa,润滑油压大于0.35MPa,滤网前后差压小于
0.35MPa,润
滑油回油流量充足,动叶液压缸检查窗无漏油,回油检查窗在动叶不操作的情况下无漏油。
11)液压油站油泵例行切换步骤
a.就地确认-一台油泵运行,一台备用,油压正常,油压>2.5MPa。
b.将备用油泵联锁开关解除。
c.在DCS画面上手动启动备用油泵。
d.确认油泵运行正常,指示灯亮,油压正常。
e.停止原运行油泵,确认油压>2.5MPa。
f.立即将油泵联锁开关投入。
8.5.1.2送风机本体检查
1)检查送风机、电动机及相连的炉膛、空气预热器、电除尘和烟风道内部检修工作票已总
结或押回。
2)开启送风机入口风道疏水手动门,疏水完毕后关闭。
3)检查各检查门、人孔门关闭严密,检查周围杂物清理干净。
4)送风机动叶调节正常,烟风系统各风门挡板动作正常。
5)检查送风机电动机接线完整,接线盒安装牢固,电动机接地线完整并接地良好,电动机
冷却风道
畅通,无杂物堵塞。
6)检查送风机及电动机地脚螺栓无松动,安全罩连接牢固。
7)检查送风机及电动机平台、围栏完整,周围杂物清理干净,照明充足。
8)检查送风机电动机已送电。
8.5.2送风机的启动条件
8.5.2.1同侧引风机运行。
8.5.2.2同侧空气预热器运行。
8.5.2.3送风机动叶关闭(开度<5%)。
8.5.2.4送风机出口挡板关闭。
8.5.2.575%以上二次风挡板开度>5%。
8.5.2.6至少有一台油泵在运行。
8.5.2.7送风机油站油箱油温>25℃,润滑油流量N3L/min,动调油压>2.5MPa。
8.5.2.8送风机轴承温度<80℃、电动机轴承温度<85℃。
8.5.2.9送风机电动机绕组温度
8.5.2.10送风机振动正常,无喘振报警。
8.5.2.11送风机无跳闸信号。
125
8.5.3送风机的启动(优先采用顺控启动)
8.5.3.1送风机顺控启动
1)启动送风机油站油泵。
2)关闭送风机出口挡板,动叶置最小位。
3)检查启动条件满足后,启动送风机。
4)送风机正常运行后,打开出口挡板,动叶投入自动。
8.5.3.2送风机手动启动
1)确认送风机的电气保护、热工保护等已投入。
2)确认送风机的启动许可条件已满足。
3)检查送风机液压润滑油站运行正常。
4)送风机送电完毕,检查关闭送风机动叶开度至零。
5)送风机启动前检查引风机运行正常,炉膛负压在.100〜150Pa,引风机静叶调节挡板投
自动。
6)启动送风机,确认各挡板动作正常,并记录送风机的启动电流和启动时间。
7)缓慢开启送风机动叶,检查炉膛负压自动跟踪良好。
8)检查两台送风机电流、出口风压、风量在送风机动叶开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相
同,否则
应进行适当的偏置,以保证两台风机出力基本相同。
9)送风机并列操作时,注意严密监视锅炉风量正常,锅炉燃烧正常。
10)检查两台送风机运行正常。
8.5.4送风机的正常运行
8.5.4.1送风机在正常运行时,应定期检查电动机、风机的机械声音,振动及各轴承温度正
常。
8.5.4.2送风机正常运行时,应将其动叶投入自动,若在手动时,应调节送风量在设定值范
围内,保持锅
炉燃烧稳定。
8.5.4.3送风机动叶无论在手动或自动,均应使并列运行的风机电流、开度、负荷基本接近,
保持风机能
安全地并列运行,两台送风机电流偏差不超过5A。
8.5.4,4正常运行时,应检查动叶调节液压油站工作正常,动调油压>2.5MPa、润滑油压为
0.3〜0.5MPa,
油位、油温正常,系统无泄漏现象。
8.5.4.5风机严禁在喘振区运行。
8.5.5送风机的停用
8.5.5.1送风机的停止可随风烟系统程控停止,也可以单独停止。
8.5.5.2两台送风机并列运行,正常停止其中一台送风机运行
1)如果一台送风机停运检修,必须确认机组功率不大于350MW,在停送风机之前应联系
热工人员解
除送风机跳引风机和送风机RB保护。
2)切除待停送风机动叶调节自动。
3)逐渐关闭待停送风机动叶,检查另一台送风机动叶开度自动增加。
4)当待停送风机动叶开度到零,停止该送风机,检查送风系统运行正常。
5)送风机停运后,确认风机无惰走或倒转的情况下,液压润滑油泵可以停止运行。
8.5.5.3第二台送风机正常停运
1)最后-台送风机只有在所有一次风机、制粉系统、油枪都停止后才能停止。
2)切除送风机动叶调节自动,逐渐关闭该送风机动叶开度到零。
3)停止该送风机运行。
4)送风机停运后,确认风机无惰走或倒转的情况下,液压润滑油泵可根据需求停止运行。
5)如送风机停下作备用,液压油系统可不停用,挡板关闭严密,风机不倒转。
8.5.6联锁与保护
8.5.6.1送风机跳闸条件
126
1)同侧空气预热器跳闸。
2)同侧引风机跳闸。
3)送风机运行时,出口挡板关,延时60s。
4)送风机油泵全停。
5)送风机控制油压力低至0.8MPa,延时15s。
6)MFT延时20s且炉膛压力>4000Pa。
7)送风机轴承温度>90℃。
8)送风机电动机轴承温度>95℃。
9)送风机电动机绕组温度(6取2)>U5℃o
10)送风机轴承振动>10mm/s。
11)送风机电动机保护动作。
12)送风机喘振2.5kPa,延时15s。
8.5.6.2送风机轴承温度及0七报警。
8.5.6.3送风机轴承振动>6.3mm/s报警。
8.5.6.4送风机电动机轴承温度及5℃报警。
8.5.6.5送风机电动机绕组温度打10℃报警。
8.5.6.6送风机喘振2.0kPa,报警。
8.5.6.7送风机供油油温为35〜45℃,油温V25C时,电加热器自投,油温>35℃时电加热
器自停。
8.5.6.8正常时送风机润滑油流量为3〜4L/min,当送风机润滑油流量<3L/min时报警。
8.5.6.9送风机油站油箱油位W75%时,报警。
8.5.6.10送风机液压油泵出口压力正常为3.5MPa。送风机动调油压力>2.5MPa时满足送
风机启动条件。
8.5.6.11送风机动调油压力<0.8MPa时,备用油泵自启动。
8.5.6.12送风机油站滤网差压>0.05MPa时,报警。
8.5.7送风机事故处理
8.5.7.1送风机轴承振动大
1)现象
a.就地风机振动大。
b.DCS画面显示振动值大。
c.轴承振动大报警。
2)原因
a.地脚螺栓松动或混凝土基础损坏。
b.轴承损坏、轴弯曲、轴磨损。
c.联轴器松动或中心偏差大。
d,叶片损坏或叶片与外壳碰磨。
e.风道损坏。
£风机喘振。
3)处理
a.根据风机振动情况,加强对风机振动值、轴承温度、电动机电流、风机风量等参数的监
视。
b.适当降低风机负荷,观察风机运行情况。
c.尽快查出振源,并联系维护人员处理。
d.若振动超过跳闸值(>10mm/s),风机未跳闸,应手动打闸。
e.若振动因喘振引起,按风机喘振相关规定处理。
f.若采取各种措施均无效,汇报公司领导,并做好风机停运检修准备。
127
8.5.7.2送风机轴承温度高
1)现象
a.就地风机轴承温度高。
b.DCS画血显示轴承温度高。
c.轴承温度高报警。
2)原因
a.润滑油供油不正常,油泵故障或滤网堵塞、供油量偏少。
b.风机润滑油系统冷却水调节阀失灵、冷却水量不足使进油温度高。
c.润滑油油质恶化。
d.轴承损坏。
e.轴承振动大。
f.送风机过负荷。
3)处理
a.根据风机轴承温度情况,加强对轴承温度、电动机电流等参数的监视。
b.就地检查液压润滑油系统是否正常,如油温高、油压低、油流量不足等,尽快查出原因,
必要
时联系检修人员处理。
c.视轴承温度上升情况,及时降低送风机的负荷。
d.如由于振动大引起轴承温度高,应尽快查出原因,消除振动。
e.当轴承温度>90℃时,应自动跳闸,若没有自动跳闸,则手动停止风机运行。
8.5.7.3送风机喘振
1)现象
a.“送风机喘振”报警。
b.炉膛压力、风量大幅波动,锅炉燃烧不稳。
c.电流摆动大,风压、流量下降且摆动。
d.就地检查声音异常,风机本体噪声增大,机壳发出低频蜂鸣声。
e.风机轴承振动加剧。
2)原因
a.系统阻力增大,如空气预热器严重积灰、入口滤网堵、风系统挡板误关等,造成风机动
叶开度
与进入的风量不匹配,使风机进入失速区。
b.操作风机动叶时,幅度过大使风机进入失速区。
c.动叶调节特性变差,使并列运行的两台风机发生“抢风”,其中一台风机进入失速区。
d.自动控制装置失灵,使一台风机进入喘振区。
3)处理
a.若风机并列过程中发生喘振,立即将风机动叶控制切至手动方式,关小未喘振的风机动
叶,同
时注意维持炉膛负压、总风量及风箱差压在允许范围内。
b.如风机并列时喘振,经上述处理无效,应停止并列,恢复至原状态。
c.若因系统阻力增大,如风系统的风门、挡板误关引起,应立即打开,同时调整动叶开度。
如风
门、挡板故障引起,应立即降低锅炉负荷,同时调小动叶开度,联系维修处理。
d.经处理,风机喘振现象消失,则稳定运行工况,进一步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后方
可逐步
增加风机的负荷。
e.经上述处理无效或己严重威胁设备的安全时,应立即停止该风机运行。
8.5.7.4送风机跳闸
1)现象
a.“送风机跳闸”报警。
128
b.RB功能投入时,机组负荷在高于350MW负荷,发出RB信号。
c.“CCS”模式切换为“TF”模式。
d.炉膛负压大幅度波动。
e.锅炉总风量下降。
f.同侧引风机联跳。
2)处理
a.确认RB动作,检查RB动作正常,自动调节系统正常,手动调节各二次风门开度,保
持二次
风与炉膛差压正常。
b.若RB未投入或RB未动作时,应切手动处理,及时投油助燃,手动打闸其他磨煤机,
保留三
台磨煤机运行。
c.确认另一台送风机、引风机动(静)叶开度自动增加,否则手动增加,但要防止过电流。
d.调整送风量,使炉膛负压、氧量正常。
e.在减负荷过程中,注意汽温、汽压的变化,严密监视水煤比、风煤比,及时调整减温水
量,保
持主、再热蒸汽温度的稳定。
f.调整机组运行工况,使其稳定在新的负荷点上。
g.查明送风机跳闸原因,如设备误动,立即恢复。
h.如跳闸设备确有故障,将其隔离,通知检修处理。
i.故障消除后,尽快恢复机组正常运行方式。
8.6一次风机
8.6.1一次风机启动前的检查
8.6.1.1启动一次风机液压润滑油站
1)确认工作票已终结或押回。
2)检查油系统管道连接完整,油系统设备外观无缺陷。
3)检查油站系统各热工测点全部恢复完毕,各压力表和压力开关的阀门开启。就地表计指
示正确,
油站油箱和轴承箱油位计指示清晰,轴承箱油位计通气管内无存油。
4)检查油系统压力、温度、油位、润滑油流量和一次风机及电动机轴承温度、振动信号指
示正确。
5)检查油箱油位在2/3处,通过油位计处观察油质透明,无乳化和杂质,检查冷油器工作
正常。
6)检查油站油泵及电动机地脚螺栓连接牢固,对轮连接完毕,安全罩恢复。
7)检查油泵电动机接地线完整,电加热电缆接地线完整。
8)检查冷却水各阀门开启,水压、水温正常,系统无漏水现象。
9)检查油站电源正常。
10)启动油泵,检查液压油压大于2.5MPa,润滑油压大于0.35MPa,滤网前后差压小于
0.35MPa,润
滑油回油流量充足,动叶液压缸漏油检查窗无漏油,回油检查窗在动叶不操作的情况下无漏
油。
11)液压油站油泵切换步骤
a.就地确认一台油泵运行,一台备用,油压正常,油压>2.5MPa。
b,将备用油泵联锁开关解除。
c.在DCS画面上手动启动备用油泵。
d.确认油泵运行正常,指示灯亮,油压正常。
e.停止原运行油泵,确认油压>2.5MPa。
f.立即将油泵联锁开关投入。
8.6.1.2-次风机电机润滑油站
1)确认工作票已终结或押回。
2)检查一次风机电动机润滑油站管道连接完整,油系统设备外观无缺陷。
3)检查一次风机电动机润滑油站各热工测点全部恢复完毕,各压力表和压力开关的阀门开
启,就地
129
表计指示正确,油箱油位计指示清晰。
4)核对一次风机电动机润滑油站压力、温度、油位,电动机轴承温度指示正确。
5)检查冷却水系统已经恢复运行,各阀门位置正确,压力、温度正常,系统无泄漏现象。
6)检查油箱油位在2/3处,通过油位计处观察油质透明,无乳化和杂质,冷油器前后隔绝
阀开启,
冷油器旁路门关闭。
7)检查油泵电动机接地线完整,电加热电缆接地线完整。检查油站电源正常。
8)启动油泵,检查油泵出口油压约为0.2MPa,滤网前后差压小于O.IMPa,润滑油回油流
量充足。
9)电动机润滑油站油泵切换步骤
a.就地确认一台润滑油泵运行,一台备用,油压正常,油压>0.1MPa。
b.将润滑油泵联锁开关解除。
c.在DCS画面上手动启动备用润滑油泵。
d.确认备用润滑油泵运行正常,指示灯亮,油压正常。
e.停止原运行油泵,确认油压>0.1MPa。
f.立即将润滑油泵联锁开关投入。
8.6.1.3一次风机本体检查
1)检查一次风机、电动机及相连的炉膛、空气预热器、电除尘和烟风道内部检修工作票已
终结或押
回。
2)开启一次风机入口风道疏水手动门,疏水完毕后关闭。
3)检查各检查门、人孔门关闭严密,检查周围杂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 二手房产买卖合同
- 2025年4个兄弟分家协议书模板
-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分数的初步认识 ︳西师大版
- 2025年固始县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协议
- 2025年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
- 2025年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 2025云南省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健身中心链家居间服务合同
- 2025年度中小企业担保合同解除协议书
- 2025年度文化创意产品采购合同甲方责任与市场推广
- GB/T 32399-2024信息技术云计算参考架构
- 初中体育与健康 初二 水平四(八年级)田径大单元教学设计+快速跑教案
- 2024年西南大学附中初升高选拔测试语文试卷真题(精校打印)
- 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计算题专项训练
- 移动通信运营商仓库安全管理制度
- DL∕T 5452-2012 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 人工智能产业分类目录
-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解读
- 一年级下册口算题卡大全(50套直接打印版)
- 一年级下册写字表练字帖
- 2024PowerTitan系列运维指导储能系统运维指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