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29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中枢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大脑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下丘脑含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脑干含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2)脊髓:位于椎管内,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外周神经系统按连接分类分类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区别连接与脑相连与脊髓相连功能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联系均具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2)按功能分类分类传入神经(感觉神经)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作用将接受到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将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指令传输到相应器官,使机体对刺激作出反应分类躯体运动神经:受意识支配内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自主神经系统概念: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组成交感神经兴奋时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活动减弱,瞳孔扩张,血管收缩副交感神经安静时占优势,心跳减慢,支气管收缩,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加强,瞳孔收缩。(3)意义: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些神经元具有分泌功能,如下丘脑神经细胞。①结构:②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神经胶质细胞①分布和数量: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数量为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②功能: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完成反射的条件①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②需要有适宜强度的刺激才能完成反射。能够引起反射的最小刺激强度值叫阈值,刺激强度只有超过阈值才能引起反射。判断是否是反射,关键看是否经历完整的反射弧。特别注意两种情况:一、刺激点不是感受器,引起的反应均不是反射;二、仅产生感觉不是反射。如手被针扎了,感觉很痛,这不是反射,因为形成痛觉的是大脑皮层,这个过程只经历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两种神经元参与,大多数情况下还需要中间神经元。例如:膝跳反射所需的神经元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元,而缩手反射则还需要中间神经元。反射的类型类型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概念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大脑皮层不参与参与数量有限的几乎是无限的神经联系永久性、固定的暂时性、可变的意义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实例眨眼反射、膝跳反射、缩手反射、排尿反射等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谈虎色变等条件反射既可建立也可消退。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因此,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反射弧感受器:接受一定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对刺激作出应答。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图解①静息电位①静息电位产生基础: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平衡,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产生原理:K+外流膜电位表现:内负外正②动作电位产生基础: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产生原理:Na+内流膜电位表现:内正外负③局部电流神经纤维膜外:未兴奋区域→兴奋区域(即正电位→负电位)神经纤维膜内:兴奋区域→未兴奋区域(即正电位→负电位)④兴奋传导传导形式:电信号(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兴奋区域→未兴奋区域K+外流和Na+内流的方式均为协助扩散。(易错提醒)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在离体状态下,可双向传导;在生物体中,只能单向传导。膜电位变化曲线图分析受刺激部位神经细胞膜内电位变化曲线分析(假定膜外为零电位)。关于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大小的判断动作电位的大小与膜内外Na+浓度差有关。静息电位的大小与膜内外K+浓度差有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结构基础——突触突触小体: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突触小体。突触的形成: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近,共同形成突触。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图解突触小泡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特点单向传递: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突触延搁:由于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通过化学信号的转换,因此兴奋传递的速度比神经纤维上要慢。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①结构基础: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脊髓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脑干等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如下图所示)。②机制:脑中的相应高级中枢会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不断调整。③意义:机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有条不紊与精准。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①参与调节的神经结构脊髓调节内脏活动的低级中枢,控制简单的内脏反射活动,如排尿、排便、血管舒缩等。脑干有许多重要的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如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中枢等。下丘脑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也使内脏活动和其他生理活动相联系,以调节体温、水平衡、摄食等主要生理过程。大脑皮层许多低级中枢活动的高级调节者,它对各级中枢的活动起调整作用,使得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②调节实例分析——排尿反射a.排尿不仅受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b.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交感神经兴奋,不会导致膀胱缩小;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膀胱缩小。婴儿和成年人对排尿的控制婴儿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其原因是婴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还不能对脊髓排尿反射中枢进行有效的控制。成年人出现不受意识支配的排尿,说明大脑皮层不能对脊髓排尿反射中枢进行有效的调控,可能是大脑皮层相应中枢出现损伤,也可能是大脑皮层与脊髓排尿中枢的神经联系出现损伤。人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除了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还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①语言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能活动,涉及人类的听、说、读、写。②言语区:人类的语言活动是与大脑皮层某些特定区域相关的,这些特定区域叫言语区。③大脑左半球和右半球的“职责”左半球:主导语言功能,主要负责逻辑思维。右半球:主要负责形象思维,如音乐、绘画、空间识别等。学习与记忆: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①人类的记忆过程:分成四个阶段: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第三级记忆。前两个阶段相当于短时记忆,后两个阶段相当于长时记忆。②学习和记忆形成的机制: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a.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b.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考法1反射与反射弧反射弧中各结构的判断(反射弧中兴奋传导方向的判断)根据是否有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根据脊髓灰质的结构判断:传入神经与后角(细小端)相连,传出神经与前角(粗大端)相连。即“小入大出”。根据脊髓灰质内的结构判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也无其他效应),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或有其他效应),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破坏反射弧中相关结构对反射弧功能的影响结构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将内、外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的一部分将兴奋由感受器传至神经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的一部分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有感觉、无效应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对内、外刺激作出应答反应有感觉、无效应(2023•沧州模拟)上课时老师忽然提问某个同学,这种情况下,该同学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会发挥作用。下列有关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们是自主神经,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按照信息传递方向,它们分为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 C.它们调控躯体运动,一般不受意识控制 D.该同学在突然听到老师提问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分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个内脏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肾上腺素能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兴奋性增高,传导加速,心输出量增多,有利于通气;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主要具有抑制作用,即降低胃肠平滑肌的紧张性及胃肠蠕动的频率。【解答】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A项误;B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传出神经,它们一般调控内脏器官等的活动,一般不受意识控制,所以又被称为自主神经系统,BC错误;D、该同学在突然听到老师提问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此时该同学心跳加快、加强,兴奋性升高,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023•淄博二模)根据有无髓鞘包裹,可将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是不连续的,每隔一段便有一个裸露区,称为郎飞氏结(如图)。郎飞氏结处的Na+通道密度高,而结间区几乎没有Na+通道,局部电流可由一个郎飞氏结跳跃至下一个郎飞氏结,称为跳跃传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髓神经纤维由神经纤维和髓鞘细胞构成 B.有髓神经纤维兴奋时,Na+内流主要发生在郎飞氏结 C.图中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由右向左 D.与无髓神经纤维相比,有髓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速度快【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形成动作电位。【解答】解:A、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长突起及包在它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根据有无髓鞘包裹,可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两类,有髓神经纤维由神经纤维和髓鞘细胞构成,A正确;B、据题意可知,郎飞氏结处的Na+通道密度高,而结间区几乎没有Na+通道,因此有髓神经纤维兴奋时,Na+内流主要发生在郎飞氏结,B正确;C、局部电流可由一个郎飞氏结跳跃至下一个郎飞氏结,据图可知,左边两个髓鞘都有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可能是从跳到右,也可能是从右跳到左,无法判断兴奋的传导方向,C错误;D、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是不连续的,每隔一段便有一个裸露区,称为郎飞氏结,郎飞氏结的电阻较小,局部电流可迅速由一个郎飞氏结跳跃到邻近的下一个郎飞氏结,极大地加快了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因此与无髓神经纤维相比,有髓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速度快,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以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2023•威海二模)去甲肾上腺素(NE)既是一种激素也是一种神经递质,可由中枢神经系统的末梢经突触小泡释放至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间隙中未发生作用的NE可在Na+浓度梯度驱动下回收进入突触前神经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E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B.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NE通过自由扩散到达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 C.Na+进入突触前膜可能会引起内正外负的膜电位变化 D.NE进入突触前神经元的过程需消耗能量【分析】1、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2、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且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解答】解:A、NE既是一种激素也是一种神经递质,可以起调节作用,NE与受体结合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A正确;B、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NE通过突触间隙扩散(不是自由扩散,而是胞吐)到突触后膜与受体结合,B错误;C、Na+进入突触前膜,会引起突触前膜兴奋,会引起内正外负的膜电位变化,C正确;D、NE在Na+浓度梯度驱动下进入突触前神经元,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2023•肥城市模拟)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运动项目,其刚柔并济、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通过神经系统对肢体和躯干各肌群的精巧调控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而完成。如“白鹤亮翅”招式中的伸肘动作,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如图为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反射弧基本结构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a处膜内外电位应表现为内负外正 B.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伸肌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 C.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同时发生 D.伸肘时,图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用是释放抑制性递质,从而抑制屈肌运动神经元的兴奋,使屈肌舒张【分析】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解答】解:A、若肌梭受到适宜刺激,兴奋传至a处时,该部位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产生动作电位,A错误;B、图中运动神经元属于传出神经的部分,故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伸肌、屈肌及其相应的运动神经末梢,B错误;C、由于兴奋需要沿着反射弧传导和传递需要时间,故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先兴奋,效应器后兴奋,C错误;D、伸肘动作中伸肌收缩的过程中,肌梭感受器兴奋,引发伸肌收缩的同时,会刺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导致屈肌的舒张,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2022秋•湖北月考)如图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示意图,A、B、C为神经纤维上的三个区域,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局部电流的刺激会使相邻未兴奋部位Na+通道蛋白的通透性改变 B.在膝跳反射中,兴奋传导的方向为B→A或B→C C.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D.B为兴奋部位,恢复为静息电位与K+外流有关【分析】据图分析:图示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传导示意图。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因此图中B为兴奋部位,而A和C为非兴奋部分。【解答】解:A、局部电流的刺激会使相邻未兴奋部位Na+通道蛋白空间结构改变,使Na+内流,产生兴奋,A正确;B、兴奋在膝跳反射中单向传递,故兴奋传导的方向为A→B→C,B错误;C、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C正确;D、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B为兴奋区,兴奋部位恢复为静息电位时K+外流,所以其过程可能与K+外流有关,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意在提高学生识记相关知识点,理解兴奋的产生与传导过程并结合题图作答。(2023•福建模拟)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会出现睡眠“碎片化”,研究表明,老年期Hcrt神经元兴奋性增高是导致睡眠“碎片化”的关键。在以小鼠为材料的研究中可知,与年轻小鼠相比,年老小鼠Hcrt神经元的KCNQ2/3(钾离子通道)的表达量下降,导致觉醒持续时间延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Hcrt神经元由树突、胞体、轴突及神经髓鞘构成 B.Hcrt神经元轴突末端的多个分支有利于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 C.Hcrt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可能与其对K+的通透性下降有关 D.促进KCNQ2/3相关的基因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睡眠质量【分析】神经纤维静息状态时,主要表现K+外流(导致膜外阳离子多),产生外正内负的膜电位,该电位叫静息电位。兴奋时,主要表现Na+内流(导致膜内阳离子多),产生一次内正外负的膜电位变化。神经元的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存在电势差而形成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又刺激临近未兴奋部位产生一次兴奋。【解答】解:A、Hcrt神经元由树突、胞体、轴突构成,不包括髓鞘,A错误;B、神经元轴突末端的多个分支,可以联系更多其他神经元或组织细胞,有利于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B正确;C、对K+的通透性下降,静息电位绝对值会减小,更易兴奋,Hcrt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可能与其对K+的通透性下降有关,C正确;D、促进KCNQ2/3相关的基因表达可以增加钾离子通道的数量,减弱相关神经元的兴奋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睡眠质量,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和传导原理的理解,通过分析模式图、归纳总结等方式对神经调节的过程和机制进行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023•肥城市模拟)俗话说“苦尽甘来”,但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即便在苦药里加糖,仍会感觉很苦。研究发现,甜味和苦味分子首先被味细胞(TRC)识别,经一系列传导和传递,最终抵达大脑皮层的CeA和GCbt区域,产生甜味和苦味(如图,图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GCbt产生的苦觉会负反馈作用于脑干中苦味神经元,使苦味增加 B.神经冲动在①处传递和②处传导形式分别为化学信号和电信号 C.CeA产生的甜觉不能传至苦味中枢GCbt,所以“甜不压苦” D.甜味和苦味分子引起大脑皮层产生相应感觉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构成。图中①是神经末梢和细胞连接处,②是神经纤维。【解答】解:A、从图中可知,感觉在大脑皮层产生,当摄入苦味物质,在GCbt产生苦的感觉,接着会通过正反馈作用于脑干中苦味神经元,使苦味增加,A错误;B、①是神经末梢和细胞连接处形成的突触,神经冲动在①处传递形式为化学信号和电信号,B错误;C、据图中的信息解释甜不压苦“的生物学机制是:感觉在大脑皮层产生,当动物摄入甜味物质,能在CeA产生甜的感觉,但该信息不能传至苦味中枢,所以甜不压苦,C正确;D、甜味和苦味分子引起大脑皮层产生相应感觉的过程缺少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不属于反射,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考法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传导过程中膜电位变化曲线图分析①处于静息电位,③处于动作电位。①与②相比,①离刺激点近,说明①先发生变化,②后发生变化,稍后,②可发生与①相同的变化,说明②处可发生K+外流,处于静息电位恢复的过程。④稍后可变为③,说明④处于动作电位形成过程,④处Na+可内流。兴奋传导的特点及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膜电位的测定方法1方法2测量方法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测量目的未刺激时,可测静息电位,刺激时可测动作电位未刺激时,指针不偏转,刺激时可测动作电位测量图解测量结果指针偏转问题①在神经纤维上(bc=cd)刺激a处,b处先兴奋,d处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处,b处和d处同时兴奋,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②在神经元之间(ab=bd)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因此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及异常情况分析突触的常见类型①从结构上分:轴突胞体型、轴突树突型。②从功能上分:突触有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兴奋性突触使后膜产生兴奋,抑制性突触使突触后膜产生抑制。突触的兴奋或抑制,不仅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还取决于其受体的类型。有关神经递质的分析①种类: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和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如甘氨酸、去甲肾上腺素),常见的神经递质还包括多巴胺、肾上腺素、5羟色胺、一氧化氮等。②分泌方式:大部分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③作用原理: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发生效应后,被相应酶降解或回收进细胞,以免持续发挥作用并为下一次兴奋或抑制做好准备。兴奋传递的异常情况分析某些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使神经冲动的传递出现异常,可能原因如下:①某些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②某些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③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些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的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递。④某些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2023•湖北模拟)科学家将完整、鲜活的神经细胞置于含有D物质的等渗溶液中,记为组1(该溶液中D物质的浓度为神经细胞所处内环境中D物质浓度的一半,其他物质能使细胞活性维持正常且不会对细胞的电位产生干扰),组2使用不含D物质的培养液,其他条件相同。分别给予两组细胞相同强度的刺激,观察并记录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D物质是K+,则组2产生的静息电位绝对值比在体内时更小 B.若D物质是K+,则组1产生的静息电位绝对值比在体内时更大 C.若D物质是Na+,则组1产生的动作电位绝对值比在体内时更大 D.若D物质是Na+,则组2产生的动作电位绝对值比在体内时更大【分析】神经细胞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解答】解:AB、静息电位主要是由细胞内的K+外流造成的,需要细胞外液中的K+浓度比细胞内的低,若D物质是K+,浓度为正常值的一半,组2的培养液不含K+,细胞外液中的K+浓度更低,细胞内的K+外流增加,静息电位提高,A错误,B正确;C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自Na+和Cl﹣,若D物质是Na+,浓度为正常值的一半,动作电位发生时,流入细胞的Na+比正常值要少,动作电位下降,组2的培养液不含Na+,可能不能形成动作电位,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2023•通许县三模)根据突触前细胞传来的信号,突触可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的为兴奋性突触,对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效应的为抑制性突触。图甲为某种动物体内神经调节的局部图。图乙为给予电刺激后,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某一突触前、后膜的膜电位。下列叙述错误的()A.当兴奋传至突触1时,其突触后膜的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处于兴奋状态 B.突触2中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导致突触后膜上Na+通道打开 C.图乙可表示突触2或突触3的信号传递 D.当兴奋传至突触3时,其突触后膜的电位仍为内负外正【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解答】解:A、当兴奋传至突触1时,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A正确;B、突触2中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为抑制性递质,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效应,故不会导致突触后膜上Na+通道打开,B错误;C、图乙表示抑制性突触的信号传递,因此可表示突触2或突触3,C正确;D、当兴奋传至突触3时,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处于静息状态,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2023•肥城市模拟)人体运动需要神经系统对肌群进行精确的调控来实现。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神经肌肉退行性疾病,患者神经肌肉接头示意图如图。下列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处于兴奋状态会导致突触前膜将Ach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释放至突触间隙B.突触间隙的Ach与突触后膜上的AchR结合,将兴奋传递给肌细胞的过程需要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换 C.有机磷杀虫剂(OPI)中毒者由于AchE的活性受到抑制,导致突触间隙积累大量的Ach,副交感神经末梢过度兴奋,瞳孔放大 D.ALS的发生及病情的加重与补体C5(一种蛋白质)的激活相关,使用C5a的抗体可延缓ALS的发生及病情的加重【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解答】解:A、神经纤维处于兴奋状态时,会将存在突触小泡内的Ach,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A错误;B、突触间隙的Ach与突触后膜上的AchR结合,将兴奋传递给肌细胞的过程需要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B错误;C、AchE能将突触间隙中的Ach分解,有机磷杀虫剂(OPI)能抑制AchE活性,则导致突触间隙中的Ach分解速率减慢,使突触间隙中会积累Ach,导致副交感神经末梢过度兴奋,使瞳孔收缩加剧,C错误;D、C5a的抗体可与C5a发生特异性结合,使C5a不能与受体C5aR1结合,进而不能激活巨噬细胞,降低巨噬细胞对运动神经元的攻击而导致的损伤,因此可延缓ALS的发生及病情加重,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023•新洲区校级模拟)乙酰胆碱(Ach)受体可分为烟碱型Ach受体(N受体)和毒蕈碱型Ach受体(M受体)两种。骨骼肌细胞膜上的Ach受体为N受体,其与Ach结合后会引起Na+内流,心肌细胞膜上的Ach受体为M受体,其与Ach结合后会引起K+外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细胞释放Ach的方式是胞吐 B.Ach作用于骨骼肌细胞膜会使其产生外负内正的电位 C.Ach可以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也可以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D.阻碍心肌处Ach的水解会导致心肌持续收缩,心率加快【分析】1、钾离子外流形成静息电位,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引起膜上离子通道的变化,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2、骨骼肌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为N型受体,与乙酰胆碱结合后能促使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骨骼肌收缩。心肌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为M型受体,与乙酰胆碱结合后能引起钾离子外流,能强化静息电位,心肌细胞舒张。【解答】解:A、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细胞释放乙酰胆碱(Ach)的方式是胞吐,A正确;B、骨骼肌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为N型受体,与乙酰胆碱结合后能促使钠离子内流,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B正确;C、心肌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为M型受体,与乙酰胆碱结合后能引起钾离子外流,能强化静息电位,心肌细胞舒张。结合上述分析可知,乙酰胆碱(Ach)可以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也可以是抑制性神经递质,C正确;D、阻碍心肌处Ach的水解会导致心肌持续舒张,心率变慢,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不同情境下神经调节的特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需要学生把握神经调节基础并理解其作用机制,再结合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综合解答问题。(2023•泰安二模)为研究物质X对某种哺乳动物的突触传递的作用,科研人员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物质X分别处理离体培养的该动物神经元,再分别电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并检测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结果如图甲所示。已知Ca2+内流可引起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研究者用X处理(图乙中2~4min)突触前神经元,检测其Ca2+通道电流相对值的变化,结果如图乙、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A.谷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Cl﹣通道开放 B.由图甲结果可知,X可促进突触间信号的传递 C.由图乙结果可知,X可抑制突触前神经元释放谷氨酸 D.由实验结果可知,X和谷氨酸受体抑制剂对突触传递的抑制机理相同【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解答】解:A、由图甲对照组可知,刺激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可推测谷氨酸使突触后神经元的Na+通道开放,A错误;B、由图甲中Ⅱ组结果可知,X可抑制突触间信号的传递,B错误;C、由图乙结果可知,X处理突触前神经元后,其Ca2+通道电流相对值降低,推测X可抑制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谷氨酸,C正确;D、由实验结果可知,X可通过抑制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来抑制突触间信号的传递,但谷氨酸受体抑制剂是通过抑制递质与受体的结合,二者的作用机理不同,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以某种哺乳动物的神经元为材料,研究细胞外X对突触传递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和类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023•石家庄模拟)如图是一个神经—肌肉突触示意图。乙酰胆碱(Ach)是一种神经递质,可引起骨骼肌收缩,乙酰胆碱酯酶(AchE)可分解Ach。箭毒是乙酰胆碱的竞争性抑制剂,箭毒分子可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但不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既可为Ach的释放提供能量,又可为Ach的合成提供原料 B.抑制AchE的活性会导致突触后膜无法产生动作电位 C.箭毒分子与③结合可能会导致肌肉无法收缩 D.神经冲动传导至轴突末梢,可引起②与突触前膜融合【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解答】解:A、由图可知,①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可为Ach的释放提供能量,也能为Ach的合成提供原料(乙酰辅酶A),A正确;B、乙酰胆碱酯酶(AchE)可分解Ach,抑制AchE的活性,乙酰胆碱不能被分解,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性产生冲动,B错误;C、箭毒是乙酰胆碱的竞争性抑制剂,箭毒分子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乙酰胆碱不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肌肉无法收缩,C正确;D、神经冲动传导至轴突末梢,可引起②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进而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完成该题。考法3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与它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相似,也是通过反射进行的。大脑皮层是许多低级中枢的高级调节者,所以自主神经系统并不完全自主。成人大脑发育完善,可以有意识地依靠大脑控制脊髓的排尿中枢以确定是否排尿。(2023•万州区校级模拟)人类躯体运动的最高调节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主要分布于中央前回运动区。中央前回运动区有以下特点:①交叉性支配,即一侧皮层运动区支配对侧躯体的骨骼肌,但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多数是双侧的;②功能定位精细,呈倒置安排,但头面部运动区的安排仍是正立的;③运动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呈正相关;④刺激所得的肌肉运动反应单纯,主要为少数个别肌肉的收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身体各部分的关系都是倒置的 B.中央前回运动区能控制多数头面部双侧的肌肉 C.手和五指的代表区较大,小腿和足的代表区较小 D.某些神经递质可作用于肌肉细胞引起肌肉收缩【分析】中央前回对躯体运动的控制具有下列特征:(1)交叉性控制,即一侧皮层运动区支配对侧躯体的骨骼肌,但头面部只有面神经支配的下部面肌和舌下神经支配的舌肌主要受对侧皮层控制,其余的运动,如咀嚼运动、喉运动及上部面肌运动的肌肉受双侧皮层控制,故当一侧内囊损伤时,头面部肌肉并不完全麻痹,只有对侧下部面肌与舌肌发生麻痹。(2)运动区所支配的肌肉定位精细,即一定皮层部位管理一定肌肉的收缩,其总的安排与体表感觉区相似,为倒置的人体投影分布,但头面部代表区的内部安排仍是正立分布。(3)运动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运动愈精细、愈复杂的部位,在皮层运动区内所占的范围愈大。【解答】解:A、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身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但是头面部代表区的位置与头面部的关系是正立的,A错误;B、依据题干“交叉性支配,即一侧皮层运动区支配对侧躯体的骨骼肌,但对头面部肌肉的支配多数是双侧的”可知,中央前回运动区能控制多数头面部双侧的肌肉,B正确;C、手和五指的运动精细度高于小腿和足,结合题干“运动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呈正相关”可知,手和五指的代表区较大,小腿和足的代表区较小,C正确;D、神经递质为神经调节中的信号分子,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故某些神经递质可作用于肌肉细胞引起肌肉收缩,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人脑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23春•河南月考)下列关于神经系统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成年人有意识地控制排尿的行为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脊髓 B.考试期间遇到难题而引起的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 C.若患者大脑皮层V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视觉中枢受损则看不见或看不清文字 D.条件反射的建立也就是动物学习的过程,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解答】解:A、成年人有意识地控制排尿的行为属于条件反射,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A错误;B、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在考试期间过度紧张,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心跳加快,呼吸急促,B正确;C、患者若V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V区)发生障碍则可能看不见或看不清文字,C正确;D、条件反射的建立也就是动物学习的过程,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和人脑的高级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022秋•漳平市月考)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复杂反射活动,排尿的初级反射中枢位于脊髓骶段.平时,膀胱逼尿肌舒张,尿道括约肌收缩,膀胱内贮存的尿液不致外流.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在图示反射弧中,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两种信号传递信息 B.排尿时,由排尿中枢通过相关神经分别释放“兴奋”和“抑制”性递质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 C.当尿液充盈使膀胱扩张时,膀胱壁内的牵张感受器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从而产生兴奋,兴奋传至脊髓骶段产生了“尿意” D.正常人在没有合适的时机或场所时,能够憋尿,是因为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两种方式进行,化学信号的传递需要神经递质的参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决定了兴奋传递的单向性,A正确;B、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排尿时,由排尿中枢通过相关神经分别释放“兴奋”和“抑制”性递质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从而将尿液排出体,B正确;C、受到刺激以后,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产生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感觉“尿意”,C错误;D、排尿中枢位于脊髓,但受到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D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2022秋•长寿区期末)小明在考试的时候想上厕所,但他觉得他可以坚持到考试结束,最终,小明在考试结束后立即冲向厕所,完成排尿。下列有关此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控制脊髓低级神经中枢,使排尿得以控制,这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B.在此过程中,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C.下丘脑不仅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还能产生尿意 D.在小明坚持到考试结束的过程中,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分析】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位于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的调控。【解答】解:A、位于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的调控,A正确;B、在小明坚持到考试结束的过程中,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以减少尿量的产生,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属于神经调节过程,B错误;C、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的是位于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尿意的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错误;D、在小明坚持到考试结束的过程中,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以减少尿量的产生,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盐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2023•万州区校级模拟)人的大脑有很多复杂的功能,除了具有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高级功能。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人在发声器官和相关肌肉完全正常时可能并不能正常说话 B.一些种类的信息只能形成第一级记忆,而另一些种类的信息直接形成第二级记忆 C.大脑内某些特定区域的神经元大量死亡可造成计算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受损 D.情绪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长时间的精神压力会使人产生抑郁【分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解答】解:A、人在发声器官和相关肌肉完全正常时可能并不能正常说话,如S区是运动性语言中枢,若此区受损,不能讲话,A正确;B、第二级记忆的形成必须建立在第一级记忆经过反复运用、强化的基础之上,B错误;C、大脑左半球主要负责逻辑思维,该区域神经元大量死亡可造成计算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受损,C正确;D、情绪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长时间的精神压力下,当消极情绪达到一定程度,会使人产生抑郁,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23•桃城区校级模拟)神经科医生常对患者做如下检查:手持钝物自足底外侧从后向前快速轻划至小趾根部,再转向拇趾侧。成年人的正常表现是足趾向跖面屈曲,称巴宾斯基征阴性。如出现趾背屈,其余足趾呈扇形展开,称巴宾斯基征阳性,是一种病理性反射。婴儿以及成年人在深睡状态也都可出现巴宾斯基征阳性。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巴宾斯基征的初级控制中枢位于脊髓,但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B.推测巴宾斯基征阳性成年人患者可能是大脑皮层相关区域有损伤 C.巴宾斯基征阴性有完整的反射弧,但巴宾斯基阳性没有 D.正常人巴宾斯基征阴性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特点【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和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解答】解:A、初级控制中枢在脊髓,但受到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调控,A正确;B、阳性成年人患者可能是大脑区域受损,大脑皮层失去了对脊髓的控制导致的,B正确;C、不论是阴性还是阳性,都由完整的反射弧构成,C错误;D、正常人巴宾斯基征阴性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特点,由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对初级中枢进行调控,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考法4神经调节相关的实验探究题(2023•九龙坡区模拟)柴胡疏肝散始载于明朝的《景岳全书•古方八阵》,乃我国经典中医方剂。临床发现柴胡疏肝散对抑郁症存在的体重减轻、食欲下降、睡眠障碍等症状治疗效果良好。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功能亢进的生理变化,其致病机理如图。(1)据图可知,5﹣羟色胺通过方式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产生电位变化。(2)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血浆中的糖皮质激素浓度明显增高,据图可知,高浓度糖皮质激素会促使的数量增多,请据此解释抑郁症患者出现长时间情绪低落这一症状的原因:。(3)科研小组采用慢性应激法来造成大鼠HPA轴功能紊乱模型(即抑郁症模型),探索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理。实验过程:将45只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甲、乙组给予连续21天的慢性应激刺激进行造模。每日先进行应激刺激然后灌服,甲组灌服柴胡疏肝散药剂,乙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21天后检测相关指标。实验结果见表:各组大鼠下丘脑CRH表达量、血浆ACTH含量、血清CORT含量组别nCRH(OD+qum﹣2)ACTH(ng/ml)CORT(ng/ml)甲组1534.2929.1910.20乙组1545.8544.3013.95丙组1523.9322.348.64注: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ORT﹣糖皮质激素①与乙组对比,甲组的实验数据说明,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症的机理可能是通过,从而发挥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②为评价柴胡疏肝散的治疗效果,除检测以上指标以外,还应观察比较的指标有。【分析】据图可知,糖皮质激素增加会促进突触小体合成5﹣羟色胺回收的转运蛋白,增加突触前膜上转运蛋白(5﹣羟色胺转运体)的数量,促进5﹣羟色胺回收,使突触间隙5﹣羟色胺含量降低,突触后膜兴奋性降低。【解答】解:(1)5﹣羟色胺属于神经递质,5﹣羟色胺通过胞吐方式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产生电位变化。(2)高浓度糖皮质激素会促使突触前膜上5﹣羟色胺转运蛋白含量增加,促进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回收,使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5﹣羟色胺减少,而5﹣羟色胺是一种可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因此突触后膜兴奋性降低,故抑郁症患者会出现长时间情绪低落。(3)①与乙组相比,甲组中CRH、ACTH、CORT含量均低于乙组,说明柴胡疏肝散可能是通过抑制下丘脑分泌CRH,进而抑制垂体分泌ACTH,从而使相关腺体分泌的CORT减少(减少下丘脑中CRH的合成和分泌,通过分级调节降低血浆ACTH和血清CORT含量),抑制了突触前膜上5﹣羟色胺转运蛋白含量增加,从而抑制了5﹣羟色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含量增加,从而发挥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②根据题意,临床发现柴胡疏肝散对抑郁症存在的体重减轻、食欲下降、睡眠障碍等症状治疗效果良好。因此为评价柴胡疏肝散的治疗效果,除检测以上指标以外,还应观察比较的指标有患者的体重、食欲、睡眠质量等。故答案为:(1)胞吐(2)5﹣羟色胺转运体5﹣羟色胺转运体增多会使5﹣羟色胺回收增多,导致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浓度降低,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从而使患者出现长时间情绪低落的症状(3)减少下丘脑中CRH的合成和分泌,通过分级调节降低血浆ACTH和血清CORT含量各组大鼠的体重变化、食欲变化、睡眠障碍等情况【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应用。(2023•潍坊二模)对全身麻醉使用的麻醉药一般作用于人体的大脑,主要借助于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使大脑失去知觉,以达到全身镇痛的效果。麻醉药诱导的可逆性意识消失和恢复一直被作为研究意识消失与复苏最好的生物医学模型。(1)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后释放GABA,经作用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GABA受体结合,形成,从而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2)突触前膜释放的GABA发挥完作用后,可能的去向有,此时意识被动恢复。某项研究认为意识的恢复为主动恢复,即主管意识的丘脑通过一系列反应,使含GABA受体的神经元(填“抑制”或“去抑制”),从而加速意识的恢复。(3)研究发现,GABA具有改善睡眠的作用。为探究含GABA酸奶对小鼠睡眠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到如表所示的数据:组别剂量/(mg/kg)只数/n入睡动物数/N睡眠发生率/%阴性对照组﹣10110富含GABA酸奶低剂量组4010220富含GABA酸奶中剂量组8010660富含GABA酸奶高剂量组16010660若改善模型鼠睡眠的最佳剂量是指小鼠睡眠发生率达到60%时的最低浓度。你认为最佳剂量范围是,进一步探究的方法是(要求简要写出验证思路)。【分析】兴奋传导和传递的过程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解答】解:(1)GABA是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当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GABA,经扩散作用通过突触间隙,GABA与突触后膜上GABA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从而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2)神经递质(GABA)发挥完作用后,可能在突触间隙被降解或被突触前膜回收。GABA与突触后膜上GABA受体结合后,含GABA受体的神经元被抑制,人体失去意识,下丘脑通过一系列反应,使含GABA受体的神经元去抑制,加速意识的恢复。(3)该实验为了探究含GABA酸奶对小鼠睡眠的影响,自变量为不同剂量GABA的酸奶,因变量为入睡小鼠的只数和睡眠发生率。已知改善模型鼠睡眠的最佳剂量是指小鼠睡眠发生率达到60%时的最低浓度,在GABA剂量为80mg/kg时,小鼠睡眠发生率达到60%,在40﹣80mg/kg之间,小鼠的睡眠发生率也可能已经达到60%,因此最佳剂量范围是40﹣80mg/kg。为了进一步确定最佳剂量,可以在40﹣80mg/kg范围内,按浓度梯度配制不同剂量GABA的酸奶重复进行上述实验,睡眠发生率为60%时对应的最低浓度即为最佳剂量。故答案为:(1)扩散递质—受体复合物(2)在突触间隙被降解或被突触前膜回收去抑制(3)40﹣80mg/kg之间在40﹣80mg/kg范围内,按浓度梯度配制不同剂量GABA的酸奶重复进行上述实验,睡眠发生率为60%时对应的最低浓度即为最佳剂量【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2023•滨州二模)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会释放大量去甲肾上腺素(NE),促进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导致慢性心力衰竭(HF),交感神经节突触前膜上的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NET)可再摄取NE。将等量健康大鼠(A组)和HF模型大鼠(B组)分别分为两组,记作A1、A2、B1、B2。A1、B1组保持安静,A2、B2组进行有氧运动锻炼。一段时间后,检测心脏交感神经节中NETmRNA、NET蛋白水平及血浆NE、心肌NE水平,结果如图所示。(1)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一起组成系统,调节内脏、血管和腺体的活动;大鼠有氧运动时,占优势的是。(2)该实验的自变量为。(3)据图1和图2推测,有氧运动锻炼(填“上调并恢复”或“下调并恢复”)了交感神经节NET的表达水平,判断依据是。(4)综合以上分析,有氧运动锻炼有利于HF患者的恢复,其调节机理是。【分析】1、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脑干和小脑等,位于颅腔内)和脊髓(位于椎管内)。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入神经将接受到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经过分析和处理,发出指令信息,再由传出神经将指令信息传输到相应器官,从而使机体对刺激作出反应。2、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减慢,但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解答】解:(1)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调节内脏、血管和腺体的活动;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交感神经可以保证人体在紧张、运动状态时的生理需要,所以当大鼠有氧运动时,占优势的是交感神经。(2)本实验认为控制的变量是A1、B1组保持安静,A2、B2组进行有氧运动锻炼,则自变量为大鼠是否有氧运动。(3)B2组与B1组相比mRNA的含量上升,且与A1组的mRNA差异不大,蛋白质的含量也是如此,则说明有氧运动锻炼上调并恢复了交感神经节NET的表达水平。(4)据图3可知,B2组比B1的血浆中NE的含量下降,从而抑制了细胞凋亡,说明有氧运动锻炼有利于HF患者的恢复。故答案为:(1)自主神经交感神经(2)是否有氧运动(3)上调并恢复B2组与B1组相比mRNA的含量上升,且与A1组的mRNA差异不大,蛋白质的含量也是如此(4)据图3可知,B2组比B1的血浆中NE的含量下降,从而抑制了细胞凋亡【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足球裁判员考试的筹备方法试题及答案
- 防型与本质化安全理念简介
- 2024年篮球裁判员考试深度备考必知要素 试题及答案
- 2025南通金通灵风机公司蒸汽循环风机合同技术文本
- 理解团队优化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考评试题及答案
- 2025太阳能热水器销售合同
- 2024年农业植保员考试辅导材料试题及答案
- 模具行业的发展趋势探讨试题及答案
- 拓宽视野足球裁判员试题及答案
- 2025网络平台建设合同书模板
- 2024年初级统计师《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真题
- (新版)制丝操作工(二级)理论考试复习题库-上(单选题汇总)
- 手术室实践指南术中输血操作护理课件
- 食品投诉处理培训课件
- 邮政快递员工培训课件
- 《临床营养学》课件
- 被执行人生活费申请书范文
- 2024年江苏省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社区成人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完整版)
- 老年健康照护课件
-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半期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