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化学方程式》12_第1页
人教版九上《化学方程式》12_第2页
人教版九上《化学方程式》12_第3页
人教版九上《化学方程式》12_第4页
人教版九上《化学方程式》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质量守恒定律5.1质量守恒定律2化学方程式5.1化学方程式5.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5.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从大单元理念角度,学生能够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从学科素养角度,学生能够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认识化学反应;学生能够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二)教材分析从单元教学角度分析,本单元以质量守恒定律作为起始内容,为认识化学变化提供了依据,为准确运用化学语言表述化学反应打下基础。教材通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构建了宏观和微观、“质”和“量”在认识物质世界中高度统一的桥梁。化学方程式是对化学反应宏观、微观认知的科学准确表述,是“宏-微-符”化学概念三重表征中重要一环。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认识化学反应的基本要求。利用化学方程式与生活生产内容相结合,进行简单的计算,是化学定量研究的具体应用。本单元内容通过宏观辨识现象到微观探析本质,进而以化学符号抽象升华,这种由现象到本质再升华的递进式内容设置,符合思维认知的一般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以学科知识、素养功能和功能进阶对本单元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板块化”处理如下:【板块1】探究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宏观现象)。【板块2】感受质量守恒定律本质(微观本质)。【板块3】正确书写方程式(化学式描述)。【板块4】学会化学方程式的应用(问题解决)。四个板块之间的联系如图所示:2宏观现象化学式描述问题解决宏观表征符宏观现象化学式描述问题解决宏观表征符号表征学科价值认知视角认知思认知思路(三)学情分析微观本微观本质微观表微观表征“质量守恒定律”主题教学板块功能定位与功能联“质量守恒定律”主题教学板块功能定位与功能联系本单元知识从宏观现象过渡到到微观的本质,最终升华成化学语言,对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等化学语言,初步了解了部分化学反应,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但现阶段学生对知识的提取和升华能力还较为薄弱。学生能了解简单的实验过程,描述常见实验现象,但在分析比较、总结概括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可以对实验采用组内与组间分析比较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知识上的联系,形成系统性知识印象。学生通过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以及联系学过的文字表达式,对化学反应“质”的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化学反应在“量”方面的涵义很难体会。因此教学需要以此为切入点,引入能准确全面表述化学反应的化学语言——化学方程式,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和正确规范书写。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精神也是本单元教学的应有之义,因此需要结合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景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进而理解化学定量研究的重要意义。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1)能选取实验证据说明、论证质量守恒定律,并能阐述微观本质;(2)能利用化学反应相关知识分析、解释简单的自然界、生产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3)能根据实验事实用文字和符号描述、表示化学变化,能正确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4)能基于守恒和比例关系推断化学反应的相关信息;(5)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以“化学反应及质量守恒定律”这一大概念为统摄,按照大概念、学科大概念、次级大概念、核心概念和事实的顺序整理出本单元作业的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再根据知识结构,整理出本单元的课时主题和目标,如图2所示,再根据课时目标设计相关作业。大概念学科大概念次级大概念核心概念事实图1: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知识结构图3第一课时: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化学方程式第三课时: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一课时: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化学方程式第三课时: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能选取实验证据说明、论证质量守恒定律,并能阐述微观本质;能利用化学反应相关知识分析解释简单的自然界、生产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能基于守恒关系推断化学反应的相关信息。能根据实验事实用文字和符号描述、表示化学变化,能正确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能基于守恒和比例关系推断化学反应的相关信息。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计算;认识化学计算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意义;认识化学定量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五、课时作业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能选取实验证据说明、论证质量守恒定律,并能阐述微观本质;能利用化学反应相关知识分析解释简单的自然界、生产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能基于守恒关系推断化学反应的相关信息。基础题(必做题)(改编题)作业1: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完成下列各题:(1)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可能含有的元素是。(2)铜能与稀硝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Xt+2H2O,则X的化学式是。(3)用二氧化碳和氨气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成功范例,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xNH3=CO(NH2)2+H2O,则x的值为。(1)碳元素、氢元素、硫元素,氧元素(2)NO2(3)22.时间要求:3分钟。3.评价设计错误分析:(1)错写可能是对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守恒本质认识不清。(2)、(3)错写可能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理解不透彻。评价表: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会推断个别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会推断不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从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的角度分析能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宏观和微观的变4(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会推断单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化学式会推断不同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化学式从化学反应前后元和个数的角度分析能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宏观和微观的变(3)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能完成单个化学方程式的配平能完成简单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从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角度分析能以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为基础正确理解化学方程式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用化学变化中的守恒观,测评学生对此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综合运用。(改编题)作业2:从H2+Cl22HCl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A.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B.在常温下,氢气和氯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C.参加反应的氢气与氯气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氯化氢的质量相等D.在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氯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1.参考答案:B2.时间要求:1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A,没有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守恒;错选C,没有掌握质量守恒定律中的质量守恒关系;错选D,没有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利用简单的化学反应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意义和微观实质的理解。通过本题的练习可以让学生较全面的掌握化学方程式所提供的各种信息。提升题(选做题)(原创题)作业3:继2021年9月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首次实现了利用CO2人工合成淀粉之后,2022年4月,我国科学家又创新了一种CO2转化的新路径:通过电催化与生物合成相COHO了葡萄糖和脂肪酸。这些技术都为碳的捕集、利用、封存,提供了全新的循环方案,为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起到重大的支持作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人工合成淀粉需要吸收大量的CO2,有利于改善全球气候变暖趋势B.由CO2和H2O合成的葡萄糖和脂肪酸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氢、氧C.碳循环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D.在全球碳循环中,光合作用是消耗CO2的主要途径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2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A,没有认真阅读题干或不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错选B,没有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守恒,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错选D,对生物学科中的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实质没有掌握。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以我国科学家近期的科学成果为素材,联系当前热点环境问题,考查学生对质量守5恒定律的理解,并与生物学知识相结合。通过本题的练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建立一定的环境保护意识并感受各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改编题)作业4: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生成了3种新物质B.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反应前后元素和原子的种类均不变D.生成物总质量小于反应物总质量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2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A,不会从微观上区分物质的种类;错选B,不能正确计算元素化合价;错选D,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宏观涵义没有正确认知。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结合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测评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在宏观和微观涵义的理解,使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从宏观视角过渡到微观本质,从而更深刻的了解化学反应。拓展题(选做题)(改编题)作业5: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早在17世纪,质量守恒定律被发现之前,英国化学家波义耳曾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燃烧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金属的质量增加了。该实验导致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擦肩而过。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但这一发现当时没有引起科学家们的注意,直到1777年法国的拉瓦锡做了同样的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公认。(1)试解释金属灰的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的原因是。(2)从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历程,你得到的启示是。(3)由于波义耳称量方法上的原因,他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机会。请你改进他的称量方法,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参考答案:(1)由于反应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参与反应,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增加。(2)任何真理的得出都需要人们共同的努力;科学的结论需要通过实验反复的验证;科学真理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6(3)在密闭的实验装置中进行实验。2.时间要求:3分钟。3.评价设计错误分析:(1)错写可能是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认识不清。(2)没有认真阅读短文,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没有树立科学的价值观。(3)对质量守恒定律中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是指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认识不足。评价表: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认识气体参与反应对质量的影响认识影响反应体系质量的常见因素从装置和外界物质影响的角度分析认识科学分析论证和合理设计装置对实验准确性的重要意义(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能从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中获得启示能从不同科学规律的探究过程中获得启示从探究过程和遇到的问题角度分析和体会能体会科学发现的曲折艰辛,感受共同努力和积极进取的探索精神(3)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从气体参与反应对质量影响的角度分析从不同反应环境的质量影响因素分析能从造成质量误差的原因出发进行分析改进能正确分析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在探究中兼顾科学性和准确性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以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为素材,测评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能体会到科学真理艰辛的探究过程,有助于学生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能根据实验事实用文字和符号描述、表示化学变化,能正确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能基于守恒和比例关系推断化学反应的相关信息。基础题(必做题)(改编题)作业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Mg+O2MgOB.4Fe+3O22Fe2O3C.2KMnO4==K2MnO4+MnO2+O2↑D.CO2+Ca(OH)2===CaCO3↓+H2O1.参考答案:D2.时间要求:1分钟。3.评价设计:错写A,没有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错写B,对化学方程式要符合客观事实没有正确的理解;错选C,没有仔细检查,有些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利用常见的化学反应,测评学生对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掌握,使学生及时巩固本节所学7知识,并能认识到到化学方程式的各要素缺一不可,进而理解化学学科的“宏-微-符”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改编题)作业: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清洁燃料,其燃烧后的产物是水。2KMnO2KMnO4=K2MnO4+MnO2+O2↑MnO2▲2KClO3=2KCl+3O2MnO2▲CH4+2O2CO2+2H2OCO2+Ca(OH)2=CaCO3↓+H2O2.时间要求:4分钟。3.评价设计错误分析:由于化合价知识以及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没有掌握,导致化学式书写错误;不能用化学语言来表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条件或符号没有写。评价表: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无意义或空能写出文字表达式能写出某些物质的化学式能完成方程式中的所有物质的化学式能完整写出化学方程式,并理解方程式的意义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结合以往学生学过的化学变化以及生活实际为素材,测评学生对化学反应要素的了解和对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掌握,使学生熟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步骤,及时巩固课堂所学,并能认识到化学学科的“宏-微-符”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提升题(选做题)(原创题)作业3:我国自主研发的红旗H5-FCEV采用“氢能源”发动机,不燃油、不充电、无污染等特点。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400多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在张家口忙碌着,助力绿色冬奥。根据氢气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8A.氢气燃烧后的产物对环境没有污染B.氢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C.可以利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大量的氢气作为燃料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1.参考答案:D2.时间要求:2分钟。3.评价设计:错写A,没有认真阅读题干;错写B,对能源知识没有正确的理解;错选C,对能源的合理获取没有足够的认识。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为原创题,利用国产“红旗”轿车和2022年北京冬奥为知识背景,测评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知以及对微观示意图的理解,使学生能了解化学反应本质,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科学理念。(原创题)作业4:氯碱工业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来获取重要的化工原料,并进一步加工成产品,对人类的生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NaCl+2H2O2NaOH+Cl2t+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的化学式为HClC.该反应每生成40份质量的NaOH的同时生成71份质量的Cl2D.该反应的反应类型属于分解反应1.参考答案:B2.时间要求:2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A,是因为对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的特点不会应用;错选C,是因为不清楚化学方程式在表达化学反应“量”方面的涵义;错选D是因为不会通过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判断反应类型。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通过设置与具体化工生产有关的化学反应为情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测评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表达化学反应的能力,使学生能从与生活生产有关的情境中深刻体会化学科学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联系所学知识,更好的理解化学反应。拓展题(选做题)(原创题)作业5: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A、B、C,其中物质A、B的质量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9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请在图中画出物质C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图像。(2)该反应中反应物是;反应类型是。ABC子中原子的种类有种。(4)若某次反应中消耗了4gA,则会消耗gB,同时生成gC。(1) C(2)A、B;化合反应(3)2(4)3;72.时间要求:5分钟。3.评价设计错误分析:对图像的理解不足,不能正确理解图中质量变化趋势可以反应出该物质是反应物或是生成物;不能正确使用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进行计算;未掌握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就是各物质的反应质量比。评价表: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根据生成物变化画出反应物变化图像根据给定条件画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图像能认识相关变化图像中各量的变化情况和意义能理解反应参与物间质量关系并能在一定条件下用图像表述(2)无意义空能通过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增减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和反应类型能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和反应类型能根据不同条件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反应类型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从“质”和“量”两个角度认识化学反应(3)无意义空白答案能通过反应物元素种类判断生成物中原子的种类能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相互判断元素种类和原子的种类能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判断参与反应的元素和原子的特点能从宏观和微观上全面客观认识化学反应的特征(4)无意义空白答案根据某个反应物变化质量计算其他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变化质量根据给定反应参与物的质量变化情况计算其他参与物的质量变化能通过反应各参与物质量变化,得出固定比例并拓展应用能从宏观上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变化关系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对图像的绘制和解读,测评学生对化学反应宏观和微观特征的理解,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更全面的认知化学变化。第三课时课时目标: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计算;认识化学计算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意义;认识化学定量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基础题(必做题)(原创题)作业1:着陆,三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完美的完成了长达六个月的出差任务。从上图中我们发现,航天员在空间站里工作时身上并没有氧气罐,这是因为在空间站内是模拟地球空气环境,其中的氧气并不是从地球上运输上去的,而是由空间站的循环系统用电解水的方式制取,其水源一方面由货运飞船运输上去,另一方面是来自航天员的尿液。资料显示,一个成年人每天约需550升的氧气,要满足三名宇航员每天正常的呼吸需求,则每日需要电解多少克的水? (ρ氧气=1.429g/L;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解:三名宇航员每天需要氧气的总体积=550L×3=1650L则所需氧气的质量=1650L×1.429g/L=2357.85g设每日需要电解水的质量为x2H2O2H2t+O2t3632X2357.85g36xX=2652.58g答:每日需要电解2652.58g的水能满足三位宇航员的供氧需求。2.时间要求:5分钟。3.评价设计错误分析:未认真阅读题干,算出三位宇航员每天所需的氧气的总量,按一位宇航员进行计算;设未知数时在后面带上单位;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未找对正确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及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列比例式时没有对应;比例式计算错误;最后计算结果没有带单位或结果没有保留两位小数。评价表: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能明确题目宇航员每天需要的氧气的质量计算出来能经过分析题意,正确的写出化学方程式能按照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格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能够充分理解题意,完成题中所提出的问题,理解学习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实际意义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以三位航天员在太空舱中的生活环境为知识背景,测评学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通过阅读材料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对我国航天事业更加关注,更能体会航天员在太空生活的艰辛与不易。通过利用化学方程式分析计算,使学生熟悉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对三位航天员每天的氧气需求量的计算,也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对科学技术的贡献,从而培养学生崇尚科学、严谨求实的情感态度。(原创题)作业2:提升题(选做题)“土坑酸菜事件”近期在网络上引起了整个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酸菜作为一种传统的美食,很受人们喜爱,但要制作出符合卫生和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还需要有严格规范的制作工艺,其中有一种采用自然发酵的酸菜是利用乳酸菌将糖类转化为乳酸,进而使酸菜产生特别的风味。其中涉及主要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单糖)2C3H6O3(乳酸)。酸菜中的乳酸可在人体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CO2和H2O。现提供制作酸菜的原材料100kg,若其中所含糖类物质折合成单糖约为4.5kg,乳酸菌能将80%的单糖转化为乳酸,求:(1)理论上可产生乳酸多少千克?(2)若产生的乳酸被人体以上述方式完全代谢,请根据题目内容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共可产生CO2多少千克?1.参考答案:解:(1)由单糖转化为乳酸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理论上可产生乳酸的质量为:4.5kg×80%=3.6kg(2)设可产生CO2质量为X。C3H6O3+3O23CO2+3H2O901323.6kgX 903.6kg=X=5.28kg132X答:理论上可产生乳酸3.6千克,若产生的乳酸被人体以上述方完全代谢,共可产生CO25.28千克。2.时间要求:5分钟。3.评价设计错误分析:没有认真读题,不理解题意;设未知数时在后面带上单位;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未找对正确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及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列比例式时没有对应;比例式计算错误;最后计算结果没有带单位。评价表: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能利用只含单个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给定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能利用含多个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给定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对已掌握的化学反应能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进行相关计算对化学反应“质”和“量”的涵义有较深了解,能结合化学方程式解决问题(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能利用简单的给定条件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出反应中指定物质的质量能利用较复杂的给定条件写出化学方程式,会利用化学反应中某个参与物质量计算出所有参与物的质量根据题目给定的不同条件认识不同的化学反应,能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进行相关的计算会综合题目内容,分析筛选出有用信息,能用化学语言表达并结合已掌握知识和规律解决问题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结合社会热点并与生物学知识相融合,测评学生阅读提取信息及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初步体现跨学科学习的思想。通过进行简单的化学定量计算,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科学与生活的关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元质量检测作业(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基础题(必做题)(原创题)作业1:化学方程式是科学认识化学反应的重要化学语言。请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1)某分解反应只有两种单质生成,且均为气体,其中一种气体具有可燃性,另一种具有助燃性,联系所学知识写出相应化学方程式:;(2)木炭在燃烧时,若氧气不充足,会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是造成“煤气中毒”重要原因,(3)工业上常用氧炔焰来焊接或切割金属,其原理是利用乙炔(化学式为:C2H2)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火焰和高温,乙炔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焊接钢轨时有时会用到铝热反应的原理:铝在高温下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该1.参考答案:BenjaminListDavidMacMillan(1)2H2O2H2↑+BenjaminListDavidMacMillan(2)2C+O22CO(3)2C2H2+5O24CO2+2H2O(4)2Al+Fe2O3Al2O3+2Fe2.时间要求:5分钟。3.评价设计:错误分析:由于化合价知识以及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没有掌握,导致化学式书写错误;不能用化学语言来表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条件或符号没有写。评价表: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无意义或空能联系已学化学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会联系生活生产中的化学反程式能综合参与物质、反应条件等各方面信息进行书写能意识到化学反应中的各要素在书写化学方程式中的作用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从学生已学化学反应入手,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测评学生对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掌握情况以及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使学生能提升对化学反应的分析和表达能力,并能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作用于生活,树立热爱生活、崇尚科学的人生态度。(原创题)作业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构建分子是一门困难的艺术。德国科学家BenjaminList和美国科学家DavidMacMillan因开发了一种精确的分子构建新工具——有机催化——而被授予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这项成果对药物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使化学更为环保。催化剂,是控制和加速化学反应的物质,但不会成为最终产品的一部分。例如,汽车中的催化剂将废气中的有毒物质转化为无害分子;人体也含有数以千计的酶形式的催化剂,它们雕刻出生命所必需的分子。催化剂是化学家的基础性工具,但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原则上只有两种催化剂:金属和酶。BenjaminList和DavidMacMillan之所以被授予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是因为在2000年,他们各自独立地开发了第三种催化,它被称为不对称有机催化。有机催化剂有一个稳定的碳原子框架,更活跃的化学基团可以附着在上面。例如,(如右图所示)就是一种不对称合成的催化剂,其的化学名称为吡咯烷酮羧酸,是人体的一种非必需氨基酸。通常所说的脯氨酸是L-脯氨酸,天然存脯氨酸C5H9NO2在的一种氨基酸,常温下本品为柱状晶体,加热下到215-220℃迅速分解,能溶于热水和乙(1)短文中能体现出催化剂特点的一句话是:;依据短文,目前的催化剂有种,分别是。(2)脯氨酸(C5H9NO2),其相对分子质量为,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用百分数表示,保留整数)(3)上图所示是脯氨酸的结构式,图中交点处表示碳原子,若无其他原子与其相连接则为氢原子,则的化学式可表示为。(4)根据已学知识,写出一个有催化剂参与的化学方程式:。1.参考答案:(2)115,12%MnO2(3)C6H1MnO2(4)2H2O2===2H2O+O2↑2.时间要求:5分钟。3.评价设计:错误分析:对课本所学的催化剂的概念理解不足,不能找出文中关于催化剂的描述;对相对分子质量概念不理解,不会利用化学式进行相关计算,或者计算错误;不能理解题意,数形转化能力较差。评价表: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能从课本催化剂概念出发,回答出催化剂的部分发,回答出催化剂的全部特征能从本文知识出发,准确找出文中关于催化的解释在理解课本关于催化确把握催化剂的特征(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仅从原子个数角度分析能利用原子个数和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计算在计算出相对分子质量的基础上完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联系微观原子个数到宏观质量之间的关系,理解化学学科独有的特征(3)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仅能写出碳原子的个数通过分析,能写出环状结构中还存在氢能分析题意,理解结构中每个碳原子需要与两个氢相连能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从分子构成角度分析(4)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能书写出文字表达式能书写出简单的文字表达式和物质的化学式能分析题意,写出符合题意的化学方程式能从题意出发,找出符合题意的有催化剂参与的化学反应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以202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为知识背景,通过对科普知识的阅读和思考,测评学生化学语言的掌握和对知识的分析、比较以及迁移运用能力,使学生了解化学前沿,提高对化学学科的认识。提升题(选做题)(原创题)作业3:目前全球气候形势严峻,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使全球温室效应加剧,气象灾害频发。我国将力争体现出一个大国的担当。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科学家研究发现二氧化碳经催化加氢可以转化为乙烯和水,既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又可以获得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有效转化和利用。其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C2H4+4H2O,据统计,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为约363部转化为乙烯,(1)试计算可以获得乙烯多少亿吨?约是我国2021年乙烯产量的多少倍(结果保留整数)?(2)从二氧化碳的转化利用中,你认为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中有什么作用?(1)解:设可获得乙烯的质量为X。88363亿吨XX=115.5亿吨115.5亿吨÷0.3747亿吨≈308答:可以获得乙烯115.5亿吨,约是我国2021年乙烯产量的308倍。(2)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将环境影响物转化为资源;可以通过化学计算预测和评估资源;化学技术的进步可以助力环境问题治理。(或其他合理答案)2.时间要求:5分钟。3.评价设计:错误分析:未认真阅读题干,不能正确提取题中有效信息;设未知数时在后面带上单位;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未找对正确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及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列比例式时没有对应;比例式计算错误;计算结果没有带单位或没有算出倍数关系。评价表: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无意义或空能利用已有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会综合分析条程式进行多个量的计算能根据不同化学反应具体情况,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进行相关量的计算能从化学和环境的关系高度认识化学学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的作用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从关乎人类发展的环保主题出发,测评学生分析利用信息进行简单化学计算的能力,并考查学生对化学科学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理解,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科学的巨大潜力和深刻内涵,使学生能更深刻了解化学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从而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体现“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拓展题(选做题)(原创题)作业4:勇于质疑,大胆创新是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必备的科学精神。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后,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改进了实验方案,继续探究质量守恒定律。项目一: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图1)一、实验仪器及试剂锥形瓶、酒精灯、玻璃管、单孔橡皮塞、托盘天平、自制铜丝燃烧匙、医用针管、火柴、白磷等。二、实验装置组装:①用粗铜丝自制一个燃烧匙,穿过单孔塞单孔到合适的位置;②医用针管针头穿过橡皮塞到合适位置;③燃烧匙中放入适量白磷,放入锥形瓶内并塞紧橡皮塞。实验操作:①在燃烧匙中放入适量的白磷,将做好的带有针管和燃烧匙的橡皮塞小心塞在锥形瓶口并塞紧,用托盘天平称量其总质量为m1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等锥形瓶内白烟消失后再用托盘天平称量反应后装置的总质量为m2。⑤根据锥形瓶外部自制铜丝燃烧匙的一端高度,用小木块将酒精灯固定在自制铜丝燃烧匙的一端下面④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自制铜丝燃烧匙的一端,直至白磷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2)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你认为该实验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一点即可)项目二:拓展探究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老师还做了镁的燃烧实验,发现燃烧产物中除了白色的氧化镁还有部分黄色固体,这种物质是如何产生的呢?老师利用数字化实验仪器测定了镁粉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时氧气的浓度和压强的变化情况,如图2和图3所示。实验数据:实验前实验后变化值O2的浓度20.72%11.63%减小了%压强101.72kPa88.60kPa减小了%资料图片:(5)计算出氧气的浓度和压强的变化值填入上表中。(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6)依据图像和查阅资料分析: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可能与发生了反应,你的理由是。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参考答案:项目一:探究质量守恒定律(1)②①⑤④③(2)锥形瓶内的白磷开始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针管活塞先上升后下降(3)4P+5O22P2O5(4)实验在密闭的装置内进行,对环境没有污染;实验的可操作性强,节约时间。项目二:拓展探究(5)9.0912.90(6)氮气;由于压强的变化值远大于氧气浓度的变化值,说明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可能也与镁发生了化学反应,并根据资料,氮化镁的颜色为黄色,所以可能是氮气与镁发生了化学反应;3Mg+N2Mg3N22.时间要求:8分钟。3.评价设计错误分析:没有理解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实质,对实验操作顺序思路不清;实验现象描述不完整;化学方程式书写出现化学式错误或未配平;无法正确分析实验装置图的优点;不理解题意或计算错误;不能从资料中提取信息和空气成分出发分析题意;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评价表: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能联系已学过学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能分析实验装置,理解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过程能综合分析课本实验和本题的创新实验,利用对比的方法找出本实验的优势能从“宏-微-符-图”多角度分析实验,总结出实验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的关系,并从图像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通过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改进实验进行探究,测评学生对实验方案的理解能力、实验过程的分析能力、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以及对实验结论的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课本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对创新实验的学习,从而有效提升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学会从“宏-微-符-图”多重角度分析问题,深层次体验化学学科的知识特点。单元项目研究(原创题)作业5:在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之后,老师给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们布置了一项任务:研究各种不同版本的化学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