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审核通过】2016年秋新版一年级上册
第一二单元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这是第一个识字单元,编排了《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对韵歌》《口耳目》《日月水火》
5篇识字课,内容丰富,渗透韵语识字、看图识字、象形字识字、对对子识字等多种识字
方法,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走进语文,乐于识字。
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汉字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教材将识字编排在拼音学
习的前面,关注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汉字
学习的乐趣,还可以发挥汉字对拼音学习的帮助作用,根据汉字的读音有效突破拼读难点,
使拼音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单元在教学上有别于其他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借助听读和联系生活经验来学习汉字。教
学时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具体形象的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汉
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另外,还要结合入学教育中的“讲故事”“听
故事”和本单元后的“快乐读书吧”,引导学生和大人一起读故事,体验识字的价值。
从本单元开始,学生就进入正式的语文学习。要从起始阶段,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
习惯,特别是写字和朗读的习惯。写字姿势要正确,对照田字格里的范字,按笔顺规则正确
书写。朗读课文,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努力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天地人11.认识本单元40个生字;会写17个字和10个笔画。
.学习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象形字识字、看
金木水火土22
图识字、对对子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初步了解
识字口耳目2汉字的文化内涵,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日月水火2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金木水火土》《对韵歌》。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读书和写字的
对韵歌2
习惯。
口语1.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
我说你做1
交际2.对交流有兴趣,感受交流的快乐。
识字加油站1.学习谜语诗,认识5个生字。
字词句运用2.区分3组形近字,了解每组汉字字形的不同。
3.了解汉字“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语文书写提示
3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园地一
日积月累4.背诵《咏鹅》。
和大人5.在大人的帮助下,用听读、唱读的方式学习儿歌
一起读《小兔子乖乖》,能正确朗读。
快乐1.了解课外阅读的途径,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
读书真快乐1
读书吧2.乐于和大家分享课外阅读成果。
合计14
1天地人
本课是识字单元的开篇,以国画为背景,展现了6个汉字,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
第一组3个字向我们呈现了画面中3个主要的事物“天地人”。“天”覆盖万物,“地”负载万物,
天地之间以“人”为贵。第二组生字“你我他”是生活中常用的3个人称代词,不仅反映中华
文化对“人”的重视,还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往。这6个生字是生活中常用的汉字,要
紧密联系生活来学习。
1,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等6个生字。
2.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生字。【教
学难点】读准“人、你、我”的字音。
一、识字
本课6个生字以三字一组分两行的方式呈现,易于学生朗读、记忆。针对课文编排的特点,
建议教学时以3个字为一组进行教学。第一组可以充分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图意,
在看图说话中引出“天地人”3个字。第二组可以通过师生对话引出“你我他”,把识字和日常
表达结合起来,充分借助日常用语进行听读、正音。
本课要认的6个生字中,“人”的声母是卷舌音,“你、我”是第三声,单个字读要注意读到位。
由于学生还未学习拼音,建议借助图片、听读、创设情境交流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读准字
音。
(1)图片示范正音。可以依次出示一组相关图片,如“老人、年轻人、男人、女人”,教师手举
对应的生字“人”示范读,学生跟读,理解字义。
第一单元13
(2)场景听读正音。如,借助生活场景认读“地”,教师可以用枚举法展示各种生活场景:铺满
土的叫土地;铺满沙的是沙地;长满草的是草地;铺满雪花的是雪地。教师手举生字卡片
“地”,听学生的发音,并及时正音。
(3)日常交流正音。“你我他”是日常交流用语,可以衔接入学教育的内容,创设交流氛围。如
教师一手举生字“你”,问“你叫什么名字”,并把生字卡片“你”递交给学生;一手举生字“我”,
说“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出示生字“他”,指学生问“他叫什么名字”,并把生字卡片“他”递
给这名学生。在交流递送生字卡片的过程中正音识记生字。
本课要求识记6个生字。“天、人”结构较简单,“地、我”结构相对复杂,“你、他”带有相同
的部件。教学中可以借助图片、动作、生活场景等,形象化地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感受汉
字的趣味性。
(1)生活语境识字。本课6个生字都是常用字,我们可以呈现各种生活中带有生字的图片,
通过不同语境帮助学生识记、认读生字。
(2)比较识字。比较“地”和“他”,说说不同在哪里。(3)动作猜字。辨认“天”和“人”,可以根
据字形请学生上台演示动作,其他同学猜
汉字。学有余力的话,可以结合生活,积累“天地、他人”等词语。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朗读课文,因此读正确是本次朗读教学的主要内容。由
于学生还没有学拼音,因此教师要重视正确示范和听音纠正。教师示范朗读时,要
把声调读清楚,特别注意“你、我”的声调都是第三声,三字连读时,“你”要读成半上,与第二
声相似,“我”的声调要读完整。
本篇课文内容比较简单,仅呈现了6个汉字,中间没有标点符号。朗读时,教师应结合内容
理解,引导学生一组三字连贯读,要避免6个汉字一字一顿地读。
2.理解运用。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天地人”的教学在借助插图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结合语
境带学
生读一读,在新语境中进一步理解字义。如:
晴天、阴天、雨天
草地、菜地、雪地
男人、女人、老人
“你我他”的教学可以三人小组互相交流,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拿着生字卡片进行自
我介绍、询问他人的方式,在交流中巩固生字,如,“我叫李小明。”“你叫什么名字?”“他
是你的同桌同学吗?”
引导学生理解感受“你我他”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三人小组互相交流的形式,但要
14
重在生字的识记、认读,避免将这一实践活动变成口语交际。教学时,可以为三人小组准备
一套“你我他”的生字卡片,引导学生以选生字、递送卡片的方式促进对生字的识记认读和理
解运用。
1.国画《一望大江开》。配合课文,用一幅画家傅抱石的国画作品作为铺底。画面近景是岩
石松枝,龚半千和费
密同游,吟诗唱和,眺望远处。中间大片留白,远处空旷无垠,咫尺之间似有万里之遥,让人可以
充分感受天地之广袤。取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寄蜉蟒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意。
2.“天地人”三才之道。
“天地人”来源于《周易・说卦》,天地人被视为宇宙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三大要素,它们既相
互独立,又紧密联系。“才”是指本质,“三才”是三方面具有实质的内容,在《周易》中具体指
天、地、人。“三才之道”就是天道、地道和人道了。“天道”是阴和阳,“地道”是柔和刚,“人
道”是仁和义。“三才之道”的探讨和论述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相当广泛,在古人启蒙读物《三
字经》中也有“三才者,天地人”的说法。民间春联也有:“福禄寿三星拱照,天地人一体同春”。
由此可见,“天地人”三才之道在我国经几千年而流传不衰,对传统文化有深远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动作演示、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
“天、地”等6个生字。
2.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教师播放儿歌,学生边读边拍手。
铃声响,坐坐好。
腰挺直,脚放平。这是第一节识
手放好,头摆正。字课,将学前常规教
眼睛看老师,上课专心听。育融于语文课。
第一单元15
2.教师出示傅抱石的国画作品,引导学生看图观察:你看到了什汉字承载着中华文
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显示课题:天地人。化,将国画与汉字
联系,引导学生理
二、朗读课文,内容归类解汉字的内涵。
1.学生打开书本,教师及时纠正读书姿势。
2.教师带读。先读课题,再读课文。全班学生跟读,齐读。
3.引导学生观察,课文将这6个汉字分为哪两组?(第一
组:天地人;第二组:你我他)
三、形义结合,学习“天地人”
1.学习汉字“天”。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天”字。在人的头利用图片,联
顶上,那无边无际的就是“天”。出示晴天、阴天、雨天的图片,系生活,帮助学生
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正音。识记和正音。
2.结合图画,学习汉字“人”。教师出示“人”站立的图画,
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和图画的相似性,帮助学生识记字形。出示
男人、女人、老人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人”的字义。教师范
读,学生跟读、正音。
3.结合图画,学习汉字“地”。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了解字义。
出示草地、菜地、雪地、沙地的图片,联系生活加深理解字义。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自己组词读。
四、谈话交流,学习“你我他”1.营造氛
围,感知“你我他”。
从“人”出发,引出“我”。教师出示汉字“我”,启发说话:我们都是创设生活场景,在师
人。师生对话,弓I出“你、他”。教师提问:“你叫什么名字?”指定生、生生对话中,帮
学生回答。教师再指该学生的同桌提问:“他是你的同桌。他叫什助学生认读、理解生
么名字?,,学生回答。字。
2.仔细观察,认识“你我他”。引导学生观察汉字,找一找“你、他”
有什么共同点。教
师移动单人旁的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字义。3.
游戏互动,理解“你我他”。
教师请三位学生上台,引导学生选生字卡片并交流。如一名学
生说:“我是xX,很高兴我们成为好朋友。”“你喜欢踢足球
吗?”“他是你的同学吗?”小组练习,轮流说话。
16
2金木水火土
本课是一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儿歌,向我们揭示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观念,即
以自然界的5种物质一金、木、水、火、土,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
基础。五行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天地日月了。天在上,覆盖万物;地在下,衍生万物。太阳、
月亮一直贯穿古今。本课插图与第一课插图合用,“人”立于天地之间,再次让学生感受时
空的浩荡,以及人在宇宙万物中的重要性。
1.通过听读、联系生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一、二”等7个生字。
2.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等4个字和横、竖2种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听读等方法,认识生字。认识田字格,学写汉字。
【教学难点】读准“三、四、上”的字音。观察、仿照范字,能在田字格中写准位
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以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汉字“一、二、三、四、五”和“上、下”。要采
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听读课文中识字正音。
通过听读儿歌,让学生说说诗中有哪些事物和数字。7个生字中,“三、四”的声母是平舌音,
“上”的声母是翘舌音。由于学生还未学习拼音,需要教师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日常用语,在
多种语境中正音,激发学生认读的兴趣。
第一单元17
(1)逐句听读。教师逐行示范读,引导学生逐行倾听并跟读,随机出现四行对韵歌。在听读中,
可以采用全班读、同桌读、个人读等多种形式,教师及时纠正生字读音。
(2)语境诵读。采用播放录音、师生对读、拍手对读等多种语境诵读方式,如教师读第一行,
学生读第二行;教师读第一句,学生读第二句。在语境中巩固读音,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做动作等方式,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识记字形。“一、二、三、上、下”这5个汉字学生熟悉,“四、五”的字形相对复
杂。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联系生活识字。“一、二、三、四、五”
是常见字,可
联系生活多认读。有的学生学前已认识这些字,教学中要引导学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字,还可以让会认&
学带大家认读。
(2)简笔画识字。学习“上、下”时,可以提供大地、绿树、小鸟不
蚓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大地、树干和树根,最后通过找鸟和回
的位置,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3)语境识字。可以用熟字组成新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巩固生字、
查生字的掌握情况,如“天上、地下、上下”等词语。
2.写字。认识田字格。本课是学生首次学写汉字,要让学生
认
识田字格的横中线、竖中线,可以用《田字格拍手歌》帮助
认记。
培养良好习惯。写字教学要注意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本
课是学生第一次动笔写字,写字姿势很重要,要关注每个
学生执笔和写字姿势。执笔方法的掌握是难点,有些学生在
幼儿时期已形成了不规范的执笔方法,需要教师手把手地
教,一对一地去纠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我爱学语文”
中了解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对照图片摆好执笔和写字
姿势,并要求学生在动笔前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注
意不同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本课要求写的都是结构简单的独体字,结合“一、二、三、上”的书写,认识横、竖两种笔
画,并按“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学习书写。教学时,可让学生观察独体字的笔画占位,然后
教师范写,同时让学生也跟着书空,帮助学生巩固笔画名称,记住笔顺。
本课4个字书写要点:
18
“一”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书写时从左到
右,要写平稳。
*0
一*上横短,写在上半格;下横长,写在下半格。
字要居中。
二中间的横最短,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第二横
在横中线上,比第一横略短,第二横最长。
竖写在竖中线上,短横写在横中线上方,下
横要长一些。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在语文课上学习儿歌。教学时,教师要重视示范和带读,引导学生能根据
儿歌的节奏读正确,读流利,不唱读,不拖调。
在听读、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鼓励学生看清文字后,把每个字读准确。
这时允许学生以较慢的速度读,以认读汉字为主,重点是读正确。本课语句排列整齐,朗朗
上口,具有韵律美。朗读时,可以按儿歌的特点适当停顿,句末稍延长,第二行“金木水火土”
可以读得略重。
2.理解运用。图文结合,在语境中理解词句。文中先后出现“金、木、水、火、土、上下、日
月“
等词语,其中“金木水火土”可以利用图片和生活实际,让学生初步感知,请学生在图中和生
活中找一找有关的事物,了解生活中和它们相关的事物。“上下”可以利用事物之间的位置
关系加以理解,如“铅笔在桌子上”“凳子在桌子下”,学生知道天在上、地在下即可。“日月”
不仅可以理解本意,还可以联系生活说说今天是“X月X日”,明天是“X月X日”,昨
天是“X月X日”。
第一单元19
对于“金木水火土”的理解,要避免对五行的介绍。重在读读背背中识字、积累,适当引导
学生联系生活,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相关的事物。
3.课后练习。课后安排了两道练习题。第一题“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提出了本课的阅读要
求,
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在读读背背中积累。课内要采用多种方式朗读,从熟读到背诵,做
到不漏字、不添字,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第二题“认识田字格”,这是第一次练习写字,教
材呈现了一个带生字“上”的田字格,并注明田字格中关键的两条线,帮助学生借助“横中线”
和“竖中线”来把握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引导学生按照规范认真写好字,养成良好的写字
习惯。
三、问题提示
★双横线中的字和田字格中的字要求有什么不同?
本册教材在课后安排了两类字,双横线中的字只要求认识,田字格中的字要求会写。要求会
认的字,结合语境能正确认读、换一个语境也能认读就可以了,不要求书写。
★本册教材写字部分出现了笔顺跟随,对它的学习要求是怎样的?
从本课开始,教材对每一个要求写的字都标注了笔顺跟随,用颜色的变化动态呈现每个字
的笔顺。笔顺是用来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写字的,不要当作考试内容,以免给学生增加额
外的负担。
1.正确的写字和执笔姿势。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手指执
笔要实,掌心要空,
虚圆,指关节略弯曲,这样写起来才能灵活运笔。
腕关节与手臂呈一条直线,不能弯曲。
2.古诗《山村》。
山村
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3.《三字经》。"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意思是水火木金土是构成世界的基本
要素,它
们之间相生相克,这就是既简单又神秘的五行学说。
20
③-教李设昔举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想象等方式理解课文,练习朗读。
2.学习“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一句。
3.认识田字格和笔画横,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会写“一、
——',,
->、O
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初
步感知
1.范读,学生倾听。学生回答听到什么。
2.出示课文,逐句朗读。学生自己尝试读一读。可以采汉字一至五,
用各种形式朗读,如按顺序读、倒序读、打乱读、“开火车”学生都很熟悉。根
读。据学生学习的起点
3.指名学生朗读。重点正音,把生字“三、四、上”读进行教学。
正确。
4.引导学生选生字把课文补充完整。
一二三()(),
金木水火土。天地分()(),
日月照今古。
二、学习“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
1.出示阿拉伯数字的r5,与汉字的一至五进行对照,还
可以出示画着不同数量(少于5)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数一数,
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金木水火土”。
木:出示树木的图片和象形字,告诉学生“木”指的就是树木,
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用木头做成的。利用图片,联系
生活,将字义、字形、
水:出示水的图片。水是大自然的生命之源,引导学生说说水
的用处。字音联系起来,帮助
儿童认记汉字,理解
火:出示火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火的作用和危害。土:出
字义。
示土的多种形式,了解植物生长需要土壤。
第一单元21
重点理解“金”,出示各种金属制品图片,了解“金”可识字教学,要
以泛指金属。字不离词,词不离
3.小结:金木水火土是大自然中最基本的事物。句,句不离文。在
语境中学习汉字,
三、学写笔画,练写生字“一、二、三”可以帮助儿童更好
1.教师讲解田字格。地读准字音,理解
(1)出示带有“上”字的田字格,教师讲解田字格的作字义。
用,目的在于书写的工整美观。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
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上留天,下留地。
(2)引导学生识记“横中线、竖中线”。教师带领学生跟
读田字格拍手歌。
2.讲解笔画横。
讲解:中国字又叫作方块字,它由一笔一笔的笔画组成,
每个笔画都有自己的名称。引导学生说一说“一、二、三”中
的笔画。跟读笔画名称“横”。
3.学写汉字“一、二、三”。
(1)出示田字格中的“一、二、三”。讲解:写字要注意
写字姿势、写字位置、笔画笔顺。
教师讲解写字姿势,分两步边讲解边示范。执笔时大拇指良好的写字姿
和食指脸对脸,中指指节抵后面。执笔位置离笔尖一寸,胸离势可以帮助学生写
桌子一拳,眼离桌面一尺。写字要一笔一笔写。好汉字。第一次写
教师带领学生书空。字,掌握正确的姿
(2)引导学生从书空“二、三”中了解写字时笔顺是有规势非常重要。
律的:从上到下。
(3)学生尝试写汉字“一”。教师范写“一”,边写边说
书写横的要领。学生尝试写汉字“二”,教师重点指导上横
短,下横长。学写汉字“三”,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比较三横的
长短有区别,强调中间一横最短;二横之间要等距。
(4)在学生写完一个字后,教师要进行及时点评,学生再
练习,争取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2
3口耳目
本课是看图识字,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
的图画,画面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的5个生字都是他们熟悉的身体部位名称。
第二部分提供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生字“站、坐”,并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
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坐、立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要认读的7个生字中,“足、坐”是平舌音,“手、站”是翘舌音。教师要让学生用上生字进
行日常表达,在语境中正音,激发学生认读的兴趣。
(1)看图说话正音。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画的意思。可以说说图中人物在干什么,如,“两个
小女孩站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一位小女孩用手指着一朵花说:’这朵花也要开放了!
“小男孩走过来挥着手和她们打招呼。”随机出示生字“口、耳、目、手、足”,再引导学生
用上生字说一句话。
(2)组词正音。如“手”的读音是翘舌音,要重点正音。教师可以让学生举起手,边认指手的
各部位边说词语,如“手心、手掌、手背、手指、手腕、手臂”。还可以教师边
第一单元23
做搓手的动作边说词语,启发学生做做说说,如“招手、挥手、拍手、摇手、握手”。让学
生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认读正音。
充分利用身体部位和生活经验理解字义,识记字形。(1)图文结合,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口、耳、目、手、足”的字形与每个身体部
位的形状有一定的相似度。教师可以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图片,让学生将实物、图
片与汉字联系起来,发现汉字字形和各身体部位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借助俗语识记。“坐、站”两个字结构相对复杂,可以请学生圈出生字,借助课文插图、
动作演示和语境初步理解“站如松,坐如钟”,识记“站、坐”两个生字。
(3)组词识记。可用熟字组成新词,引导学生转换语境认读,如“人口、手上、坐下”。
2.写字。这是学生第二次练习写字,教学时仍然要重视写字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动笔前
先
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写得不端正,就在后面写字时改进,养成少用橡皮擦的习惯。结
合“口、目、耳、手”的书写,认识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教师可运用折铁丝的方法来
教新笔画横折、弯钩。将形状类似横折、弯钩的铁丝伸直成一直线,再弯曲成横
折、弯钩,让学生形象感知这两个笔画,应一笔写完。
24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课文以两句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分别指向人的立坐行卧,告诉学生要养成良
好的学
习生活习惯。朗读指导时主要突出两点:读准字音,在朗读中体会句子的含义。正确朗读俗
语。“站”和“松”处于同一句,前者是翘舌音,后者是平舌音;“坐”和
“钟”处于同一句,前者是平舌音,后者是翘舌音。这两处连起来读时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由
于学生还没有学拼音,因此教师应多示范,多带读,在读中模仿,并注意连读和停顿。
读出韵味,体现含义。两句俗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可以通过带读,重点突出“松、钟、
风、弓”,读中感受坐立行卧应有的精气神。
2.理解运用。
在语境中理解课文。可以让学生看图读句子,借助课文插图,想想说说“站如松”“坐如钟”的
意思,同时理解“如"就是“像”的意思。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感受,如让学生观察松树
树干的笔直挺拔、挺立不动的样子,再回忆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人“站如松”,如“解放军叔
叔站岗,双手握着枪昂首挺胸”,也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参加升旗仪式时自己一动不动
地望着国旗的样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仿说“坐、行、卧”。
3.课后练习。课后练习旨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身体部位的作用,发展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
力。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做说说,在实践中巩固运用这些汉字。交流中可呈现相对应的生
字,为今后学习带有口字旁、目字旁、提手旁、足字旁的形声字做铺垫。
三、问题提示
★“目”的第二笔是横折还是横折钩?
“目”字第二笔是横折,但是看起来与横折钩有些类似。这里的钩,是书写的时候笔锋自然带
出的钩,是笔意相连的结果,与“月、包”等字横折钩中的钩是不同的。与“目”类似的字还有
“四、田、回、国”等,这些字的第二笔也是横折,而不是横折钩。这类字在书写的时候,下面
不用刻意出钩。
四、实践活动
1.找找与“手、足、口、目、耳”相关的生活用品,说出名称。
2.调查体育活动课或体育比赛中,哪些运动项目主要靠手,哪些运动项目主要靠脚。
第一单元25
4日月水火
本课采用象形字识字的方法,旨在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激发识字的兴趣。课文呈现
了生活中常见的8个象形字,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揭示了象形字观物取象、以象
示意的特点。图片与汉字对照,便于学生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初步了解象形的造字方法,
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
1.通过观察,发现图画与汉字的关系,认识“日、月”等8个生字。
2.会写“日、田”等4个字和捺、点2种笔画。
3.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教
学难点】按笔顺规则正确书写“禾、火”等字。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8个生字均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字,学生并不陌生。其中“日、水、山、石”是翘舌音,
教师要借助不同的语境、不同的方式,重点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1)拓展语境正音。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语境来认读,在不同语境中读准生字。如,“日”本义
是指太阳,直接与太阳相关的词有“日光、日出”等,根据“日”延伸表示时间的词有“日记、日
期”等。又如“石”,可以借助图片认读正音,如“沙石、鹅卵石”,了解用石头做的物品有“石凳、
石墙”等。
(2)交际沟通正音。“山、水”与风景有着密切联系。可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乡的山水。如,“我
的家乡有一座玉皇山,特别秀丽。”“杭州西湖水碧绿碧绿的,非常美丽。”借
26
助日常交流进行正音。还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
解字义,识记字形。
(1)生活识字。“日、月、水、火、山、石、田”这7个汉字与生活联系密切,有的学生学前
已认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历,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些字,还可
以让会认的同学教大家认读禾”,城市的孩子见过的不多,也较少单用,可以出示图片来
帮助理解。
(2)字理识字。借助图片,了解字义,识记汉字。本课图文对应呈现的8个象形字结构比较
简单,在图片的帮助下学生容易理解和识记。教学中可以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发现字形
与字义之间的联系,在图文对照中理解字义,结合字义识记字形,了解象形字的构字规律。如
“II”,可以先出示实物图画,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接着出示汉字“日”,根据图片的意思
知道“日”指的就是“太阳”,“太阳”也可以用一个“日”字来表示。学有余力的话还可以出示
“日”字演变过程的不同字体,了解“日”字的演变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字义,识记字形,
最后通过组词等方式,在运用中进一步理解字义。
(3)游戏识字。可以将生字、对应的甲骨文汉字、图画分成3组,分发3组卡片,请学生找
到相应的“朋友”,说说“朋友”间的相似处。启发学生发现汉字与图画之间的联系。可以告
诉学生,有一些汉字就是从图变化而来的。我们看到字就可以想到这一事物,了解字的意思,
这些字就是象形字。
可以用熟字组成新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巩固生字,如“日月、水手、山石、水田、火山、山
地、田地、上山”。
2.写字。教学时要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动笔前先仔细观察田字格的范字,注
意写
在格子中间,养成少用橡皮擦的习惯。结合“日、田、禾、火”的书写,认识笔画捺、点,
可先用卡片认识笔画并指导写
法。“日”与“田”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它们在字形上的区别。“日”窄窄长长的,上
下一样宽广田”宽宽扁扁的,上大下略小。
第一单元27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教师可以根据归类朗读课文。教师带读时,可以在行与行之间留有停顿,也可以采用师生
接读的方式,如“日一月”“水一火”,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
2.理解运用。本课生字既是典型的象形字,又是生活中常用的汉字。教学时,在学生充分观
察图画
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汉字与图画的关系,从而理解字义;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
生活经验,说说在哪儿见过这些字;也可以让学生尝试组成词语说句子。在运用中进一步
巩固识字效果。如:
日日出爸爸带我看过海上日出。月月
儿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还可以在同一个句子中用上同一行的两个字,体现两者的关系,如:
田里的禾苗绿油油的。
山上有一块圆圆的大石头。
3.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又列举了“兔、鸟、竹、羊、木、网”6个象形字,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学习基础,
运用观察、想象等方法自主学习,进一步感受象形字形义结合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先尝试
自主学习,完成连线,再说说图画与汉字之间的相像之处。
28三、实践活动
看图猜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日、月”等8个生字,会写“日、田”2个字。
2.体会象形字形义结合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读
准字音
1.每人发一张写有本课生字的纸条,要求学生在纸上圈
了解学生起点,
出认识的字,读一读,再把这些认识的字读给同桌听,互相教
教学可以有的放矢。
一教。重点带读正音:“日、水、山、石”。
2.联系生活,启发学生说说生活中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平时
在电视上看到的,在广告牌上看到的,在书上看到的……)引
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二、探求规律,理解字义
1,出示汉字“日、月、水、火”和对应的甲骨文,分小组将
生字和对应的甲骨文配对。
2.小组反馈,以“II”为例,重点点拨:以小组合作学
(1)出示图片,理解字义:“日”是指什么?习的方式,引导学
(2)对比中了解字形:图片与甲骨文的“日”对照,说说生自主学习,在配
第一单元29
相像之处,可以将图文重叠对比。对的过程中关注字
⑶出示“日”变化的系列字体,了解“日”字形的逐步形的相似点,初步
变化。感知汉字的演变。
3.做游戏‘找朋友”。请分别拿到“山、石、田、禾”4
组生字、图片、甲骨文的同学,找到对应的“朋友”。同一组
排成一列,读一读生字。
三、学习笔顺,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日、田”,引导学生说说可以用什么好办法引导学生通过
记住这2个字。观察和比较,感受汉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日”与“田”在整体形状上有什字整体形状,促进
么不同。对汉字结构的把握。
3.引导学生看田字格,学一学笔顺,强调笔顺“先里头后
封口”。
4.范写,学生练写。反馈点评后,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
再书写,觉得哪个字写得不满意,可以多写几个。
5对韵歌
⑤教材版析
本课是根据启蒙读物《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编写而成的韵文,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课文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借助对韵歌的形式,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初步感受汉语的音韵节
奏,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对韵歌》共3句。第一、二两句以单字对的形式,包罗自然
现象“云、雨、雪、风”和动植物“花、树、鸟、虫”。第三句是双字对的形式,呈现山清水
秀和柳绿桃红的美丽景色。整篇课文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1.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对、云”等7个生字。
2.会写“虫、云、山”3个生字和提、撇折、竖折3个基本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听读、看图想象等方法,识记生字。【教
学难点】读准“风、虫”的字音。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7个生字中6个字是对韵歌中呈现的事物名称。“花”是第一次出现的上下结构的字。
“虫”是翘舌音,需重点正音。南方地区的学生受方言的发音影响,容易把“风”读错,教师
需要重点示范。由于学生还未学习拼音,主要靠多种形式的示范朗读来正音。教学时可以
采用多种方式趣味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和背诵中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1)示范朗读,跟读正音。对韵歌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可以创设朗读的氛围,
播放录音或教师范读,然后学生跟着读,再模仿边拍手边读韵文,在诵读中掌握字音。
(2)合作对读,认读生字。7个生字都出现在前两句的单字对中,特别是6个生字是
第一单元31
两两相对的事物名称。教师可以借助生字卡片,与一位学生示范边对对子边找生字,然后
引导学生同桌对对子。通过师生、生生找生字对对子,既认读生字,又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1)图文对照,理解字义。“鸟”
字可回顾前一课的连线练习感受象形的特点,在此
基础上,教师呈现象形字“云、雨、风、虫”的图片及古今汉字,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找到对
应的图片和字。再引导学生结合字形,理解字义。
(2)抓特点,形象化识记。引导学生在整体识记汉字的基础上,抓住每个生字的特点来识记。
如,“雨”的四个点好像雨点从云朵里飘落下来;“风”中间的撇和点就像刮风的情景;“鸟”
中间的一点好像它的眼睛,促进字形识记,字义理解。
(3)组词拓展。如“花”,可以列举“玫瑰花、荷花、桂花、牡丹花、菊花、梨花”等词语,还可
以列举生活中样子像花的词语“浪花、雪花、棉花、火花、礼花”等,在拓展中识记。其他
词语列举:
云:乌云、白云、彩云雨:暴
雨、毛毛雨、雷雨风:东风、
南风、北风
可以结合生活,积累由熟字组成的新词,如“风雨、风云、对手、水花、火花、山花、花鸟”。
2.写字。
结合“虫、云、山”的书写,认识提、撇折、竖折3个新笔画。教师在示范时,要边示范书
写,边说新笔画名称,让学生也跟着书空,帮助学生巩固笔画名称,记住笔顺。
3
二、课文学习
这是一篇节奏明快的对韵歌,读出节奏韵味是本课朗读的重点。同时在朗读中引导学生感
受对子间的对应关系,感受对韵歌呈现的美景。
1.朗读指导。教师在范读时,可以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读重一点儿,“对”字轻读,让学生从
教师
的范读中感受汉语言的音韵美。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拍手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方
式诵读。示范朗读时,要把声调读清楚,特别关注“风、虫、红”的韵母是后鼻音。在听读、
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同桌之间诵读,读准字音。
2.理解运用。借助图画,感受对应关系。本课分单字对和双字对两种形式,分句朗读理解时,
可根
据课文内容出示相应的图画,引导学生发现对子间的关系。还可根据同一类别组成新词读
一读,如“云雨、风雪、花鸟、山清水秀、桃红柳绿”。
图文对照,想象理解。最后一句双字对,是本篇韵文学习的难点。对于“山清水秀、柳绿桃红”
这两个词语的内涵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借助简笔画、图片或微课分别呈现。让学生看着
图,说说画中的美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顺乎世界之潮流”课后篇巩固探究人民版必修3
- 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锥盘压榨过滤机项目建议书写作参考范文
- 四氟鲍尔环行业市场发展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隧道烘干机行业市场发展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热轧无纺布浆点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直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有纺土工布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人民医院CT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可靠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PC机液晶显示器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城市自来水厂课程设计
- 重庆市2024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 2024智慧城市数据采集标准规范
- 【人教版】《劳动教育》七上 劳动项目一 疏通厨房下水管道 课件
- 2024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FSD发展历程、技术原理及未来展望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银行人工智能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五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智能制造控制技术方向)赛项实操样题
- 中国银行中银数字服务(南宁)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3
- 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1 Lost and found教案(新版)外研版
- 2024年公共卫生基本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如何正确运用逻辑推理和论证方法撰写文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