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注意事项:1.本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物理与化学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下列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研究领域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研制碳纳米管材料 B.研制新型显示材料C.研发数字货币加密技术 D.研发高纯稀土金属提取技术2.随着科技的发展,空气中各成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下列用途主要利用物理性质的是A.氮气——充氮包装 B.氧气——医疗急救C.稀有气体——激光技术 D.二氧化碳——气体肥料3.建设美丽家园需要天蓝、地绿、水清。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B.积极植树、造林、种草C.露天焚烧树叶、塑料袋 D.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4.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是混合物 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C.空气中氮气极易溶于水 D.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最大5.试管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下列有关试管的使用正确的是A.连接橡胶塞 B.振荡试管C.加热试管 D.加入固体粉末6.对下列宏观事实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C.干冰升华,体积变大——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7.实验室用制取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较纯净的。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合理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握住试管,再将导管的一端伸入水中B.先向试管中加入固体,再检查装置气密性C实验时,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再点燃酒精灯D.气体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之后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由此开启月背“挖宝”之旅。长征五号的推进剂有煤油、液氢、液氧。8.下列探月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火箭起航 B.箭器分离 C.月背着陆 D.采集月壤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液氢中氢分子的间隔比氢气中氢分子的间隔小B.液氧是由氧原子直接构成的C.液氢与液氧反应的本质是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D.月球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氦,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10.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A.现象: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推论:实验后,玻璃管中剩余气体具有可燃性C.分析:若将红磷换成木炭,也不会影响实验结果D.评价:用改进装置实验,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11.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①探究MnO2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催化剂②探究氧气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③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④探究不同分子的运动速率大小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12.为探究铜的化学性质,某同学借助氧气传感器在密闭装置中进行下图所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氧气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其中终点D(203,6.15%)表示时间为203秒时,装置中氧气含量为6.15%。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热前的空气样品中氧气含量为20.99%B.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C.铜粉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D.通过现象证据和数据证据,可以从定性和定量的视角分析得出合理解释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各项任务,保障航天员的氧气需求至关重要。那么,空间站的氧气从哪里来?Ⅰ、从地球带上去(1)工业上选择空气为原料制氧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2)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的模拟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浸入液氮一段时间后,试管内产生一定体积的液态空气。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导致木条熄灭的原因是液氮的沸点低,先从液态空气中扩散出来,且氮气不能助燃:1分钟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导致木条复燃的原因是________。(3)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氮分子不能通过分子筛,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如图,由此可知两种分子的大小:N2______O2(填“>”或“<”)。Ⅱ、在天宫制出来(4)早期空间站利用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制氧气,同时生成碳酸钠,空间站内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5)科学家设计了生命保障系统,实现了“水—氧—碳”的循环转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a.“水—氧—碳”的循环转化,减少了氧气的携带量,减轻了火箭和飞船的载重b.若在产生氧气的同时产生其他气体,系统需要对其进行处理c.人体代谢产物中的水既有气态又有液态,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水的冷凝与净化14.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的名称、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原子构成的物质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___(填物质名称);(2)硼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________;(3)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________(填“阴”或“阳”)离子,离子符号为________;(4)图中各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相似之处有________。1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选择下图中的部分仪器完成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F的名称是________。(2)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3)该实验应选择的仪器有________(填字母标号,不重复选用仪器)。(4)用制取的O2进行铁丝燃烧实验:点燃系在光亮的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后,迅速插入盛满O2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火柴剧烈燃烧,但细铁丝未燃烧,细铁丝未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16.现代化工生产中,90%以上的化工产品,是借助催化剂生产出来的。请和学习小组同学一起开展“有关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探究。Ⅰ.验证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的作用【实验1】利用右图装置,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1)甲中气压变大的原因是________(用文字表达式表示)。(2)为探究MnO2在实验中是否起催化作用。需补做如下实验(无需写出具体操作):a.验证MnO2的质量是否改变:b.________Ⅱ.探究下列物质对过氧化氢分解的作用【实验2】分别用0.1gMnO2、CuO粉末和土豆泥,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各时间收集的氧气总体积如下表:15s30s45s60sMnO216263037CuO15232835土豆14202729(3)30s—45s,产生氧气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_。(4)该方案中测定氧气生成速率的方法是________。Ⅲ.探究二氧化锰的使用方法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查阅资料:3%—6%的过氧化氢溶液的密度都可近似看成水的密度:过氧化氢分解后,溶液体积、密度变化均忽略不计。按【实验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3】将不同质量的MnO2,分别放入装有10mL6%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氧气生成速率如曲线a所示:【实验4】将不同质量的MnO2,分别放入装有20mL3%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氧气生成速率如曲线b所示:【实验5】实验3中反应完全后静置一会,往锥形瓶中再加入10mL6%的过氧化氢溶液,氧气生成速率如曲线c所示。(5)根据上图,说明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6)根据上图,可得出的规律有________。(写一条)Ⅳ.实践反思(7)温度升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会加快,某同学取足量2%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加热,如右图所示,可实验中带火星的木条往往难以复燃,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写两条)17.微粒的性质再探究。【资料】①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②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够电离出离子。【传统实验】同学们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棉线事先用酚酞试液浸泡并干燥。一段时间后,干棉线没有明显变化,湿棉线fe段逐渐变红,fg段变色不明显。(1)干棉线没有变红,说明________(填微粒名称)不能使酚酞变红。(2)湿棉线fe段和fg段现象不同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3)棉花上蘸取了某种试液能吸收少量氨气,目是________。【数字化实验】已知: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一定条件下,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兴趣小组用图1所示装置研究微粒运动现象。控制浓氨水的温度在t1℃、t2℃时分别采集数据,得到图2所示图像。(4)图2中能说明微粒在不断运动的现象是________。(5)曲线1对应的浓氨水的温度________(选填“低于”、“等于”和“高于”)曲线2。
2024—2025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注意事项:1.本卷共两大题17小题,满分40分。物理与化学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下列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研究领域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A.研制碳纳米管材料 B.研制新型显示材料C.研发数字货币加密技术 D.研发高纯稀土金属提取技术【答案】C【解析】【分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详解】A、研制碳纳米管材料,涉及到对物质的制备,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B、研制新型显示材料,涉及到对物质的制备,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C、研发数字货币加密技术,主要是关于数字信息和加密算法等方面,与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等化学相关内容关系不大,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符合题意;D、研发高纯稀土金属提取技术,涉及到物质间的转化,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故选C。2.随着科技的发展,空气中各成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下列用途主要利用物理性质的是A.氮气——充氮包装 B.氧气——医疗急救C.稀有气体——激光技术 D.二氧化碳——气体肥料【答案】C【解析】【分析】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填充包装,该性质属于化学性质,A错误;B、氧气可供给呼吸,呼吸作用消耗糖类和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利用的是氧气的化学性质,B错误;C、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造电光源,此过程不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该性质属于物理性质,C正确;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经光合作用转化为糖类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利用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D错误。故选:C。3.建设美丽家园需要天蓝、地绿、水清。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B.积极植树、造林、种草C.露天焚烧树叶、塑料袋 D.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答案】C【解析】【详解】A、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有利于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B、积极植树、造林、种草,可以净化空气,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C、露天焚烧树叶、塑料袋,会产生大量烟尘和有害物质,不利于保护环境,符合题意;D、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故选:C。4.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是混合物 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C.空气中氮气极易溶于水 D.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最大【答案】A【解析】【详解】A、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A说法正确;B、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空气中含氮分子、氧分子等,不存在空气分子,故B说法错误;C、空气中氮气难溶于水,故C说法错误;D、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水蒸气和和杂质约占0.03%,则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最大,故D说法错误。故选A。5.试管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下列有关试管的使用正确的是A.连接橡胶塞 B.振荡试管C.加热试管 D.加入固体粉末【答案】C【解析】【详解】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加热液体时,用外焰加热,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试管夹夹取试管,大拇指不能按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取用固体粉末时,先将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立,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6.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C.干冰升华,体积变大——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分子构成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于分子是运动的,花香的分子通过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说法正确;C、干冰升华,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增大,不是体积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7.实验室用制取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较纯净的。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合理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握住试管,再将导管的一端伸入水中B.先向试管中加入固体,再检查装置气密性C.实验时,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再点燃酒精灯D.气体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答案】D【解析】【详解】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应先将导管的一端伸入水中,然后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不符合题意;B、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向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固体,防止装置漏气,浪费药品,不符合题意;C、实验时,先点燃酒精灯,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开始收集氧气,因为一开始排出的是空气,不符合题意;D、气体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符合题意。故选D。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之后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由此开启月背“挖宝”之旅。长征五号的推进剂有煤油、液氢、液氧。8.下列探月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火箭起航 B.箭器分离 C.月背着陆 D.采集月壤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液氢中氢分子的间隔比氢气中氢分子的间隔小B.液氧是由氧原子直接构成的C.液氢与液氧反应的本质是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D.月球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氦,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答案】8.A9.B【解析】8题详解】A、点火起航过程中,燃料与助燃剂(如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和光,同时生成新的物质(如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由于有新物质生成,因此点火起航属于化学变化,故A选项正确;B、箭器分离是火箭在飞行过程中,各个部分(如助推器、整流罩等)按照预定程序分离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只是物体的位置或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箭器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B选项错误;C、月背着陆是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探测器只是从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或者位置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月背着陆属于物理变化,故C选项错误;D、采集月壤是探测器在月球表面收集土壤样本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只是将月球表面的土壤收集起来,并没有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或生成新物质,因此采集月壤属于物理变化,故D选项错误;故选A;【9题详解】A、液氢中氢分子的间隔比氢气中氢分子的间隔小,故选项说法正确;B、液氧是由氧分子构成,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C、液氢与液氧反应的本质是氢分子分成氢原子,氧分子分成氧原子,然后氢、氧原子的重新组合,故选项说法正确;D、氦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核外有1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10.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A.现象: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推论:实验后,玻璃管中剩余气体具有可燃性C.分析:若将红磷换成木炭,也不会影响实验结果D.评价:用改进装置实验,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答案】D【解析】【详解】A、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选项说法不正确;B、实验后,红磷有剩余,且不再燃烧,说明玻璃管中剩余气体不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不正确;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不正确;D、红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是有毒物质,该装置在密封装置内利用电热棒引燃红磷,不需要在装置外引燃红磷,能减少五氧化二磷对空气的污染,故选项正确。故选D。11.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①探究MnO2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催化剂②探究氧气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③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④探究不同分子的运动速率大小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图中实验,除了有无催化剂外,两试管中过氧化氢的浓度也不同,变量不唯一,无法探究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催化剂,故选项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②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说明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相同条件下,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故选项对比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③图中实验,除了温度不同外,其它条件均相同,可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故选项对比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④图中实验,除了温度相同外,浓氨水和浓盐酸的质量、浓度未知,变量不唯一,无法探究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催化剂,故选项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故选C。12.为探究铜的化学性质,某同学借助氧气传感器在密闭装置中进行下图所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氧气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其中终点D(203,6.15%)表示时间为203秒时,装置中氧气含量为6.15%。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热前的空气样品中氧气含量为20.99%B.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C.铜粉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D.通过现象证据和数据证据,可以从定性和定量的视角分析得出合理解释【答案】C【解析】【详解】A、由图像信息可知,加热前的空气样品中氧气含量为20.99%,故选项说法正确;B、在加热的条件下,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所以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C、使用铜粉的量多,不会影响实验结果;量少,不能完全消耗装置中的氧气,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D、通过现象证据和数据证据,可以从定性和定量的视角分析得出合理解释,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各项任务,保障航天员的氧气需求至关重要。那么,空间站的氧气从哪里来?Ⅰ、从地球带上去(1)工业上选择空气为原料制氧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2)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的模拟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浸入液氮一段时间后,试管内产生一定体积的液态空气。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导致木条熄灭的原因是液氮的沸点低,先从液态空气中扩散出来,且氮气不能助燃:1分钟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导致木条复燃的原因是________。(3)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氮分子不能通过分子筛,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如图,由此可知两种分子的大小:N2______O2(填“>”或“<”)。Ⅱ、在天宫制出来(4)早期空间站利用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制氧气,同时生成碳酸钠,空间站内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5)科学家设计了生命保障系统,实现了“水—氧—碳”的循环转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a.“水—氧—碳”的循环转化,减少了氧气的携带量,减轻了火箭和飞船的载重b.若在产生氧气的同时产生其他气体,系统需要对其进行处理c.人体代谢产物中的水既有气态又有液态,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水的冷凝与净化【答案】(1)成本低(合理即可)(2)液态空气中的氧气沸点较高,沸腾后氧气逸出(3)>(4)航天员的呼吸作用(5)abc【解析】【小问1详解】空气中含有丰富的氧气资源,工业上选择空气制氧气的主要原因是成本低;【小问2详解】液态氮气的沸点比液氧低,取出试管,液态氮气先汽化出来,氮气不能支持燃烧,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液氧的沸点高,后汽化,因此1分钟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小问3详解】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氮分子不能通过分子筛,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如图2,由此可知两种分子的大小:N2>O2;【小问4详解】空间站内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航天员的呼吸作用;【小问5详解】a.“水-氧-碳”的循环转化,减少了氧气的携带量,减轻了火箭和飞船的载重,选项说法正确;b.若在产生氧气的同时产生其他气体,系统需要对其进行处理,选项说法正确;c.人体代谢产物中的水既有气态又有液态,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水的冷凝与净化,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bc。14.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的名称、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原子构成的物质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___(填物质名称);(2)硼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________;(3)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________(填“阴”或“阳”)离子,离子符号为________;(4)图中各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相似之处有________。【答案】(1)氖气(2)3(3)①.得到②.阴③.O2-(4)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解析】【小问1详解】氖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是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氖原子可构成氖气;【小问2详解】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5=2+X,X=3【小问3详解】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符号为:O2-;【小问4详解】据图可知,图中各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相似之处有: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1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选择下图中的部分仪器完成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F的名称是________。(2)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3)该实验应选择的仪器有________(填字母标号,不重复选用仪器)。(4)用制取的O2进行铁丝燃烧实验:点燃系在光亮的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后,迅速插入盛满O2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火柴剧烈燃烧,但细铁丝未燃烧,细铁丝未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答案】(1)铁架台(2)(3)ABDEFG(4)火柴燃烧消耗了氧气,瓶中氧气不足,不能支持铁丝燃烧(合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仪器F的名称是铁架台;小问2详解】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小问3详解】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应选用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因此选ABDG,根据提供仪器,只能用排水法收集,因此选EF;【小问4详解】点燃火柴迅速插入盛满O2的集气瓶中,火柴剧烈燃烧,消耗了瓶中氧气,氧气不足铁丝未燃烧。16.现代化工生产中,90%以上化工产品,是借助催化剂生产出来的。请和学习小组同学一起开展“有关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探究。Ⅰ.验证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的作用【实验1】利用右图装置,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1)甲中气压变大的原因是________(用文字表达式表示)。(2)为探究MnO2在实验中是否起催化作用。需补做如下实验(无需写出具体操作):a.验证MnO2的质量是否改变:b.________。Ⅱ.探究下列物质对过氧化氢分解的作用【实验2】分别用0.1gMnO2、CuO粉末和土豆泥,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各时间收集的氧气总体积如下表:15s30s45s60sMnO216263037CuO15232835土豆14202729(3)30s—45s,产生氧气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_。(4)该方案中测定氧气生成速率的方法是________。Ⅲ.探究二氧化锰的使用方法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查阅资料:3%—6%的过氧化氢溶液的密度都可近似看成水的密度:过氧化氢分解后,溶液体积、密度变化均忽略不计。按【实验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3】将不同质量的MnO2,分别放入装有10mL6%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氧气生成速率如曲线a所示:【实验4】将不同质量的MnO2,分别放入装有20mL3%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氧气生成速率如曲线b所示:【实验5】实验3中反应完全后静置一会,往锥形瓶中再加入10mL6%的过氧化氢溶液,氧气生成速率如曲线c所示。(5)根据上图,说明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6)根据上图,可得出的规律有________。(写一条)Ⅳ.实践反思(7)温度升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会加快,某同学取足量2%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加热,如右图所示,可实验中带火星的木条往往难以复燃,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写两条)【答案】(1)
(2)验证MnO2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3)土豆
(4)测量相同时间内收集到的氧气体积(5)①.二氧化锰的质量②.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6)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锰的质量越大,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越快(7)①.加热过程中过氧化氢分解产生大量水蒸气,稀释了氧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课件
- 《中海国际社区Y》课件
- 网络布线施工规范-洞察分析
- 司法考试行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洞察分析
- 数字营销在医药行业的应用-洞察分析
- 网络调度实时性优化-洞察分析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玻璃体改变研究-洞察分析
- 云计算平台安全性对比-第1篇-洞察分析
- 医疗干部评职称的述职报告范文(9篇)
- 《市政道路施工技术》课件
- 2024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各题型)
- 高职院校美育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 工业氯化苄企业标准连云港泰乐
- 安徽省中小学单元作业设计大赛-初中地理单元作业设计参考样例
- 机翼翼肋实例零件库设计
- 卧式单面多轴钻孔组合机床动力滑台的液压系统设计
- 北京理工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
- 标准工时之评比系数
- 混凝土路面面层施工方案
- 挂靠补充协议挂靠补充协议
- 浅谈翻车机安装工艺要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