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2023年新高考一卷材料一:【原文】襄子围于晋阳中①,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逐句注解】襄子围于【表被动】晋阳中①,出围【突出敌方围困】,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第一位】,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危急】,社稷【本指土神和谷神。后用来泛称国家】殆【危险】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轻慢;侮慢】之意【情意、感情】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因此】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违反礼节;没有礼貌】矣。”【译文】赵襄子被围在晋阳城中,晋阳城解围后,赵襄子奖赏了五个有功绩的人,高赫排在受赏的首位。张孟谈说:“晋阳的战事,高赫并没有大的功劳,现在成了受赏的第一位,为什么呢?”赵襄子说:“晋阳的战事,我的国家危急,宗庙快完了。我的群臣没有一个不对我表现出骄傲轻慢的样子,只有高赫没有违背君臣的礼节,因此首先奖赏他。”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善于奖赏啊!襄子奖赏一个人,能使天下做臣子的人没有一个敢违反礼节了。”【原文】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节选自《韩非子·难一》)【逐句注解】或曰:仲尼不知【懂得】善赏【合理的奖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超越职权】,群臣不敢失礼【违反礼节;没有礼貌】。上【君主】设其法,而下【臣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亲密】之泽【恩泽】,操【掌握】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惩罚不合理】也。为人臣者,乘事【谋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节选自《韩非子·难一》)【译文】有人说:孔子不懂得什么是合理的奖赏。奖赏惩罚合理,百官就不敢超越职权,群臣就不敢违反礼节。君主设置这样的法令,臣下就没有奸诈之心。这样的话,就可以算是奖赏惩罚合理了。襄子有君臣关系密切的恩泽,掌握着令行禁止的法令,这样还有骄傲轻慢的臣子,这是因为襄子惩罚不合理。做臣子的,谋事有功就奖赏。现在高赫仅仅是不骄傲轻慢,襄子却赏他,这是惩罚不合理。所以说,孔子不懂得什么是合理的奖赏。材料二:【原文】陈人有武臣,谓子鲋曰②:“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逐句注解】陈人有武臣,谓子鲋【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曰②:“韩子【韩非子】立【制定、提出】法【法则、主张】,其所以【原因】异夫子【孔子】之论【论述、主张】者纷【多】如也【是这样】。予每探【探究】其意而校【考察】其事,持久历远【经过的时间已经很长很久】,遏奸劝善【遏制恶人劝他们向善】,韩氏未必非【错误】,孔氏未必得【正确,合适】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陈国有个叫武臣的人,对子鲋说:“韩非子提出的主张,他跟孔子的主张不同的原因很多。我常常探究他们主张的本意并考察他们具体的行事,他们的主张已经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了,他们的主张都是遏制恶人劝他们向善。(从这个角度看),韩非子的主张不一定错误,孔子的主张也不一定正确。像韩非子这样的人,也是那个时代(当世)的圣人。”【原文】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逐句注解】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指天之极远处】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称说;说出】。好事【喜欢多事】而穿凿【非常牵强地解释,硬说成具有某种意思】者,必言经【经书】以自辅【佐助】,援圣以自贤【有贤能】,欲以取信于群愚【普通大众】而度【引申意是采用、相信】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一个角落,亦泛指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君子审【审核,审查、考查】其信【真实、可信】否焉。”【译文】子鲋说:“如今世人,谈论高的时候,一定要称赞它达到天的顶点;说道低深的时候,一定要赞誉它达到深渊的深度。喜欢多事的人,一定要引用经书来证明自己,或者用圣人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贤能,想要以此来取信于普通人而相信他的说法。像诸子这类书籍,它们的意思都是这样。请让我略说一个方面,而君子考查他可信不可信。”【原文】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逐句注解】武臣曰:“诺【对】。”子鲋曰:“乃者【从前;往日】赵、韩共并【和,联合】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备位充数之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以……为善……,认为……好……】之引以张本【依据】
然后难【责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欺骗】也。何以明【阐明】其然?【译文】武臣曰:“好的。”子鲋曰:“从前,赵、韩联合知氏,赵襄子进行赐赏,首先赏赐没有功劳的臣子高赫,而后赏赐有功之臣。《韩非子》书中记载,孔子认为这种做法是好的,韩非子引用它作为依据,然后责难孔子,韩非书里说的看起来和孔子的意思没有不同啊?但实际上这是欺骗人的。如何阐明韩非说的是假话呢?【原文】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逐句注解】昔我先君以【在】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攻打】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才】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惭愧】意。【译文】我家的先君孔子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公元前476去世),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这时孔子去世11年,“晋四卿”都在世。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这期间时间很长,而韩非子称赞他,一点没有惭愧的意思。【原文】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节选自《孔丛子·答问》)【逐句注解】是【这】则【就是】世多好事之徒【喜欢多事的人】,皆非【韩非子】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缄口不言】于小道,塞耳【堵住耳朵不听】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测量】天,植【竖立】寸指以测渊,矇【心智幼稚、昏昧无知】大道【正确的道理】而不悟,信诬说【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以疑圣,殆【大概】非所望【希望】也。”(节选自《孔丛子·答问》)【译文】这就是世间那么多好事之徒,都是韩非的罪过呀。所以我对于韩非这样的小道闭口,堵住耳朵很久不听诸子的语录。而你立一尺表来测量天高,竖起一寸的手指而测深渊,不明大道更谈不上真理,相信邪说而怀疑圣仁,大概不是我所希望看到的。”二、2023新高考2卷材料一:
凡战(打仗。【教材链接】《曹刿论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若(如果)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状语后置句,不可于险阻之间战。险阻,山川险恶梗塞。间,中间,指处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须要平易(地形平坦)宽广之地(省略句,须要<于>平易宽广之地<战>)。闻鼓则进,闻金(指锣声)则止,无有不胜(名词活用做动词,获胜,取胜)。法(兵法)曰:“用众进止(前进和后退)。”晋太元时(【教材链接】《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秦苻坚进屯(驻扎,驻守。【教材链接】《陈涉世家》: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寿阳,列阵淝水(省略句,状语后置句,于淝水列阵。列阵,布列阵势。),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派)谓符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靠近)水(河流,此指淝水)为阵,是(这)不欲速战。请君少(稍微,稍稍)却(退),令将士得(能够)周旋(盘旋,运转),仆(谦称,我)与诸君缓辔(放松缰绳,骑马缓行)而观之,不亦乐乎!(不亦……乎:不也……吗)”坚众皆曰:“宜阻淝水(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宜于淝水阻之),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万无一失)。”坚曰:“但(只)却军,令得过,而我以(率领)铁骑数十万向(对着,朝着)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认为)然(正确)。遂麾(指挥)兵(军队)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在这个时候),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率领)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
(节选自《百战奇略》)【参考译文】
文本一:凡是作战,如果我众敌寡,就不能在险阻的地形上进行,而必须在平坦开阔的地方进行。听到鼓声就前进,听到锣声就停止,这样没有不取胜的。兵法说:“用众之法(即指挥大军作战的方法)就在于能共进和共退。”晋太元年间,前秦王苻坚进驻寿阳,在淝水沿岸列阵,与晋将谢玄相对峙。谢玄派人告诉苻坚说:“您从远方来到我境内,靠近淝水布阵,这是不想速战。请您稍向后退一点,(使我将士能够渡水上岸),让双方士兵能够(有地方)交战,我与各位将军骑着马慢慢行走观看,不也是很快乐的吗?”苻坚部将都说:“应该将晋军阻隔在淝水那边,不要让他们上到我们这边岸上。我众他寡,取胜是万无一失。”苻坚说:“只稍稍后退,让他们渡河,不等他们渡完河,我就率领几十万铁骑向淝水冲击而消灭他。”苻融也认为这样可以。于是指挥军队后退,军队因为混乱不能停下来。在这个时候,谢玄与谢琰、桓伊等人率八千精锐部队渡过淝水,在淝水南岸大战苻坚,苻坚军队大败。材料二:太宗曰:“古人临阵(来到阵地)出奇(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奇策),攻人不意(料想),斯(这)亦相变之法(兵法)乎(省略句,省掉了谓语“符合”,斯亦<符合>相变之法乎)?”靖曰[注]:“前代战斗,多是以(用)小术(途径,方法,策略)而胜(战胜)无术,以(凭借,依靠)片善(小善)而胜无善,斯(这)安(怎么)足(足够)以(用来)论(谈论)兵法也?若(像)谢玄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破苻坚,非(不是)谢玄之善(善于用兵)也,盖(表原因,大概因为)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回头看)侍臣检(取)《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什么)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保全)。坚以(率领)千余骑赴(投奔)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成功,实现,【教材链接】《桃花源记》:未果,寻病终。)。’此(从这件事)有以见秦师之乱(制造混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为……所:被)。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方略,策略)焉,符坚之类(这类人。【教材链接】“之类”“之属”“之徒”“之伦”)是(这样)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以……为贵”)适宜。前代事迹,孰(谁,哪一个,哪一种)为(是)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统领)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状语后置句,苻坚总百万之众而于淝水败),此(这是)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距)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对)。得失事迹,足为(成为)万代鉴(镜子,以……为镜,借鉴)。”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文本二:太宗说:“古人在战场上善于出奇制胜,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这也是一种变化的策略吗?”李靖说:“古代的战斗多是通过小技巧而战胜没有技巧的对手,用微小的长处战胜没有长处的对手,这能够论证兵法吗?例如谢玄击败苻坚,并不是谢玄善于用兵,而是苻坚不善于用兵。”太宗回头叫侍臣拿出《谢玄传》,读了《谢玄传》,说:“苻坚什么地方是不善用兵的呢?”李靖说:“我看《苻坚载记》中有这样的记载:‘秦军全军覆没,只有慕容垂的一支军队保全。苻坚带着一千多骑兵前去投奔,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慕容垂杀掉苻坚,但未成功。’这可以看出秦军内部有人制造混乱。慕容垂独自保全,说明苻坚已经被慕容垂所困。被敌人所困却想战胜敌人,难道不也是很困难的吗?所以我说没有策略啊,符坚这这类人就是这样的。”太宗说:“在军队中有分散和集中的时候,分散和集中以恰当为贵。前代的事例中,哪一个在这方面做得好呢?”李靖说:“苻坚统帅百万大军,却在淝水战败,这是因为兵力能够集中但不能分散所致。而吴汉讨伐公孙述时,与副将刘尚分散驻扎,相隔二十里,当公孙述进攻汉中时,刘尚出兵合击,大破敌军,这是因为兵力分散但又能够集中所致。”太宗说:“对的。前代的得失足以为后世提供借鉴。”
三、2022新高考一卷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连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将要)攻魏,子为(替、给)寡人谋,奈何(怎么办)?”孟尝君曰:“有诸侯之(结构助词,的)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希望)子之行也!”重(重视、郑重)为之约车百乘(指兵车一百辆)。[译文]秦国将要讨伐魏国。魏王听说,夜里去见孟尝君,告诉他说:“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您替寡人谋划一下,怎么办?”孟尝君说:“有诸侯援救的国家就可以保存下来。”魏王说:“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说。”郑重地为孟尝君准备了百辆马车。孟尝君之(去、到)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表目的,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冒昧,斗胆)借兵者,以(表因果,是为了)忠(效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军队、兵力)非能强于(比)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每年,一年一年)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为什么)也?以(因为)其西为赵蔽(作为赵国的屏障)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歃血为盟)于秦是(这、这样)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将、将要)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孟尝君)又北(名词作状语,向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译文]孟尝君来到赵国,对赵王说:“我希望从赵国借些军队去救魏国。”赵王说:“寡人不能借。”盂尝君说:“我冒昧地借兵的原因,是为了以此效忠大王啊。”赵王说:“可以说给我听听吗?”盂尝君说:“赵国的军队并非比魏国的军队战斗力强,魏国的军队也并非比赵国的军队战斗力弱。然而赵国的土地没有一年一年地受到威胁,百姓也没有年年遭到死亡的厄运;魏国的土地一年一年受到威胁,百姓年年遭到死亡的厄运,为什么?因为魏国在西面为赵国作了遮蔽。现在赵国不援救魏国,魏国同秦国歃血结盟:这样就如同赵国与强大的秦国相邻了,赵国土地也将年年受到威胁,百姓也将一年一年地死去。这就是我忠于大王的表现。”赵王答应了,为魏国发兵十万,战车三百辆。盂尝君又北上拜见了燕王,说,“从前家父经常为燕、魏两王的交往约会,现在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希望大王救救魏国。”燕王曰:“吾岁不熟(收成不好)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表目的,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国都的城门,也指边境)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献上好的计策)于(向)王(状语后置句),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主谓间助词,取独)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屈节)割地,以(把)国之半与秦,秦必去(撤兵)矣。秦已去魏,魏王悉(作动词,倾其全部)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凭借、依靠)赵之众,以(用)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名词作动词,得到好处)?利(名词,好处)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道路与乡里)近而输(这里指粮草的供给)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悦)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而且)亟(快)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讲和、求和)于魏。因(于是)归(归还)燕、赵之兵,而(并且)封田文。[译文]燕王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会怎么样呢?”盂尝君说:“跋涉几千里去拯救别人,这将给国家带来好处。现在魏王出城门盼望燕军,其它诸侯即使想跋涉几千里来帮助,可以做到吗?”燕王还是没有答应。盂尝君说:“题下献上好的计策给大王,大王却不采用臣下忠诚的计策,我请求离开了,恐‘陷天下将有大的变化了。”燕王说:“您说的大的变化,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尝君说:“燕国不去援救魏国,魏王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秦兵撤离魏国后,魏王倾韩国、魏国的全部军队,叉西借秦国军队,再依靠赵国军队,用四个国家的力量攻打燕禹,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好处自己会跋涉几千里寒帮助人吗?好处会出燕国的南门而盼望援军吗?那么对于四国军队来说道路与乡里很近,补给给养又很容易。大王还能得到什么好处呢?”燕王说,“您走吧,寡人听从您的了。”于是为盂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从孟尝君。魏王大喜,说:“您借燕国、赵国的军队多而且快。”秦王很害怕,割让土地同魏国讲和。魏国于是归还了燕国、赵国的军队并且封赏了孟尝君。(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四、2022新高考2卷吴汉(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二位),字子颜,南阳人。韩鸿为使者,使持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直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降(招降)河北,人为(对,向)言【人为之言,省略句】:“吴子颜,奇士也【判断句】,可与计(谋划)事【可与之计事,省略句】。”吴汉为人(做人和跟人交往的态度,指人在形貌或品性方面所表现的特征)质(质朴)厚(敦厚)少文(文采)【《论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造次(匆忙;仓促、《论语·里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意思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不能以(用)辞语自达(表达自己的意思,宾语前置,达自),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接二连三,再,两次,《六国论》“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召见,其后勤勤(勤苦;努力不倦。《汉书·王莽传上》:“晨夜屑屑,寒暑勤勤,无时休息,孳孳不已者,凡以为天下,厚刘氏也。)不离公门,上【指光武帝刘秀】亦以(因为)其南阳人,渐(慢慢地,一点一点地)亲(亲近)之。上既破(攻占)邯郸,诛(诛杀)王郎(王郎本是赵国邯郸人,最初是以卜相为业,赵缪王之子刘林伪称王郎是成帝的儿子刘子舆,拥戴他在邯郸称帝),召邓禹宿,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语(谈论,说)曰:“吾欲北(名作状,在北方,到北方)发(调遣,派遣)幽州突骑(用于冲锋陷阵的精锐骑兵),诸将谁可使者(谁是可以出使的人?,使,出使,《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曰:谁可使者?”)?”禹曰:“吴汉可。禹数(多次)与语(交谈)【省略句,与之语】,其人勇鸷(勇猛强悍,鸷,本义为凶猛的鸟,引申为凶猛)有智谋,诸将鲜([xiǎn],很少《陈情表》“既无叔伯,终鲜兄弟。”)能及(比得上)者。”上于是以(让)汉为(做,担任)大将军。汉遂斩幽州牧(古代治民之官,指一州之长。后世借用为对州最高长官的尊称。《陈情表》“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牧伯”州郡的长官)苗曾,上以(认为)禹为(是)知人(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吴汉与苏茂、周建战,汉躬(亲自,《陈情表》“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被(同“披”穿)甲持戟,告令诸部将曰:“闻鼓声皆大呼俱(全,都)进,后至者斩。”遂鼓(击鼓,名作动)而进,贼兵大破(大败)。北击清河长垣及平原五里贼,皆平(平定)之。吴汉伐蜀,分营(安营,驻扎)于水南水北【介宾短语后置】,北营战不利,乃衔枚(在口中横衔着枚。枚的形状像筷子,是古代行军时用以禁止喧哗的器具)引(率领)兵往合水南营,大破公孙述(字子阳,扶风人。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国号为“成”,崇尚白色,号称“白帝”,杜甫《阁夜》:“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跃马”,指公孙述,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诸葛亮和公孙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年度河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293名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建筑塔式起重机安装拆卸工测试题与答案
- 呼叫中心服务员-中级工题库(附答案)
- 2025年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学生专用
- 2025年环保节能型冷却塔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第6课时 十几减5、4、3、2
- 机器学习原理与应用电子教案 5.8混合高斯模型
- 机器学习原理与应用电子教案 2.4数学基础
- 第13课 猜拳游戏-交互式动画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清华大学版(2012)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
- DB31∕T 1148-2019 水量计量差错的退补水量核算方法
- 2025蛇年元旦晚会
- 初中物理竞赛及自主招生专题讲义:第8讲 电路 (共5节)含解析
- 延长石油社招笔试题库
- 《传媒法的原则》课件
- 工地早班会活动记录表(普工、塔司、信号工)
- 绝句迟日江山丽说课稿
- 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课本实验(回归课本)
- DB41T 2542-2023 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规范
- DB11∕T 1847-2021 电梯井道作业平台技术规程
- 2020光伏组件用接线盒 安全要求和试验IEC6279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