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校园暴力的法律应对研究—以中小学为视角目录TOC\o"1-3"\h\u25167摘要 ii一、绪论(一)研究背景“未成年人”这个词在青少年实施校园暴力行为后几乎成了一种保护伞,有些人甚至说出了“他还是个孩子”之类的话,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包庇的话,不但会破坏社会的稳定,也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发展。近几年出现的校园暴力侵害未成年人的案件充分说明了学校暴力事件的多发性和多变性,因此必须对有关法律进行研究,以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近几年,在我国发生了大量的校园暴力事件,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并且这些校园暴力往往得不到有效的处理。所以,如何有效地预防校园暴力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校园暴力的发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且关系到中国新一代的身心健康,应该使全社会产生高度关注,要提早预防、及时发现。鉴于学校暴力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本文提出了对其进行预防和治本、实施综合治理的对策。(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研究“论校园暴力的法律应对—以中小学为视角”这个课题,目的是通过这次研究,深刻认识到我们的法律在青少年校园暴力方面的不妥之处,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通过汇总以及对比以往发生在中国的校园暴力事件,我们可以更全面、更准确地掌握当前的学校暴力状况,从而为防范和减少学校暴力行为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研究意义分为两个方面:理论意义,从当前的研究状况来看,许多学者对校园暴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校外因素,而忽视了校园环境这个关键的部分,没有将校园环境与其它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对我国中小学校园暴力的特点、类型和危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一个更宽广的视角来审视校园暴力。实践意义,近几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所产生的影响与后果日益严重,如何有效地防范和控制校园暴力,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以校园暴力为例,从调查的结果中找出其成因,并提出了预防和控制措施。通过对高校校园暴力预防工作的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校园暴力的发生率,有效地维护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二、校园暴力的相关概念(一)相关概念校园暴力是指在学校内及其周边地区、学校教育管理范围内、教师、学生、社会外来人员对学生实施的身体和精神上的暴力。由于许多国家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致使受害人长期遭受欺凌,因此,校园暴力多见于中小学。最近几年,我国高校频频出现恶性校园暴力事件,校园暴力已经对家庭、社会、国家都造成了危害。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未成年人的校园暴力行为不仅会对被害人的身体和精神造成损害,还会对同龄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还会对其家庭的经济、和睦关系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随着各国越来越频繁的校园暴力行为,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社会、学者、媒体的广泛关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本文在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后,对我国有关校园暴力的概念、研究主题、干预方式等进行了归纳,并对其中的一些难点进行了剖析,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帮助。校园暴力大多发生在学校内部和周围,有特定的发生地点,并且针对的是在校学生,具有特殊性。因此,学校暴力和一般暴力之间存在着重大差异。一方面,学生是校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而其他暴力行为主要是由普通犯罪分子实施。一方面,由于实施暴力行为人的特殊性,司法和执法机构往往发现很难处理学校的暴力行为。另一方面,被同龄人虐待的青少年受害者大多宁愿保持沉默,因为害怕受到打击报复。二是校园暴力发生在学校及其周围地区,而普通的暴力犯罪没有固定的场所。学校是中小学生的主要学习和生活场所,校园周边的治安问题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舆论反映也比较激烈,一旦出现暴力行为,将会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对辖区内的青少年和学生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学校里发生的暴力行为比在别处所造成的消极影响要大得多。三是不以利益为导向,多数暴力犯罪倾向于获取某种利益,从而导致暴力行为。校园暴力没有任何的动机,也没有任何的诱惑力,或许是因为他刚刚看过一部暴力影片,所以对自己的同学使用暴力。可见,校园暴力产生难以掌握其规律,这也大大增加预防的难度。四是隐蔽性,而普通的暴力犯罪通常不具备这种特征。与普通的暴力犯罪相比,校园暴力的发生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段漫长的潜伏时间。比如,一个高中学生,如果长期被周围的人歧视,或者是身体上的伤害,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抗拒心理,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很容易在被刺激时出现暴力行为。(二)理论依据犯罪主体是指在法律上对其犯罪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人。犯罪的主体既有个人也有单位,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刑事责任年龄和责任能力。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人承担自己所犯罪行所必须达到的年龄。在我国刑法中,十二岁以下的人不承担任何刑事责任;十二岁以上未满十四岁的未成年人,因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致使他人死亡、重残,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追诉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四岁以上未满十六岁者,对法律明文规定的八种罪负刑事责任,且该八种罪指的是八种行为;年满十六岁者,应承担刑事责任。刑事责任能力是对自身行为的社会属性和含义的认知,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和控制。对有完全责任的人,要承担刑事责任;有限制责任的人,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完全无责任能力人,不承担任何刑事责任。三、我国校园暴力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一)尚未制定针对中小学校园暴力的专门性法律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中小学校园暴力专门的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也多是以防范为主,相对于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以及其行为的性质而言,许多中小学校园暴力犯罪受到的处罚相对比较轻微,有的还会因为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据、相关规定不健全、法官自由裁量等原因而导致了不受刑事处罚。现行的法律刚性约束功能不强,惩戒效果不强,中小学校园暴力犯罪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违法犯罪的代价相对低廉,必然导致学校和学校发生的各种暴力事件不断发生。另外,现行有关中小学校园暴力的法律条文大多是建议性的,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责任划分不清楚,问责制度不健全,预防机制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客观上也会对中小学校园暴力的预防造成不利的影响。主观上,我们国家有关当局往往会将这种事情归咎于学生年龄不大,仅仅是小孩子的恶作剧,而不是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会选择保守的告诫教育方式,而不是刑法意义上的惩罚。目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立法都更注重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权利的保护,但对于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目前还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法条规定。而且,关于校园暴力和保护的具体内容,也是模糊不清。这样的结果就是,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执法部门就不可能按照法律来处理了,只能通过学校和父母的教育来解决。根据粗略的数据,在目前的社会上,有四成以上的学生认为,造成校园暴力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都是因为未成年人而引发的,虽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但是最后的处理方式都是用思想和教育来解决,而不是法律处罚,这就导致了青少年对暴力的肆无忌惮,而且还会不断的重复。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今的社会中,许多年轻人从不同的渠道认识到了暴力犯罪的危害,有许多人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但仍然去做,这并不是他们的无知,而是他们知道,现行的法律并不会对他们造成任何的影响。现在是信息化社会,校园暴力并非因为青少年缺乏法制观念,而是由于其不害怕法律后果而任意违反法律的结果。(二)教育行政诉讼缺位与过去体罚普遍存在的情况相比,近年来人们的法律意识有所提高,对教师的暴力行为的处罚更加严厉,体罚事件明显减少。与未成年人相比,对教师的法律限制更加明确,对教师犯罪更有法律约束力,教师的刑事犯罪成本增加,教师体罚学生的事件减少。然而,教师的非教育性伤害并没有完全消除,教师的变相体罚和侮辱学生行为随时都可能发生。比如在言语上或公开或私下贬低学生的人格,行为上对学生进行打骂,故意指示别的同学搞孤立,这些行为都属于校园暴力,而受害者最有可能是中小学生。《教师法》明确了教师的职务、职责、性质,明确了教师的法律地位。教师这个职务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责任。教师在依法行使教育与教学的权力以及依法承担的相关责任时,具有“公务”性质,即在某种程度上是行政法的“管理者”和“领导”,而学生也是“被管理者与被领导者”。二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为管理与被管理、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法律关系。同时,师生的行政法律关系也是一种法定关系。因此,对学生实施校园暴力行为,应负行政法律责任。(三)对校园暴力犯罪主体的主观恶意认知程度缺位在互联网文化和新媒介时代到来的今天,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传媒信息的影响。大众文化在中国现代的文化环境中已经是一种主体数量最多,受众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文化。所以,儿童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就很难辨别对错。在各种不良信息诱导下,未成年人的心理发育产生偏差,可能会形成扭曲的价值观,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在其成长阶段,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法律普及,明确知道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范围,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政策为“尚方宝剑”,肆无忌惮地挑战法律的权威。所以,学校里发生的暴力事件,不能单纯的用不成熟、不懂事来判断,而是一种社会发展和德智教育不匹配的畸形心理。许多青少年、儿童参与学校里的暴力,是因为他们知道未成年人可以不负刑事责任。拿着法律的武器,面对肆无忌惮的恶意,学生们可以肆无忌惮地欺负别人,触犯法律。四、国外校园暴力法律规制的比较与借鉴(一)英美法系国家正如我们所知,美国的校园暴力情况并不乐观,校园暴力恶性事件频发,还有一些与校园暴力相关的普遍问题。为了预防校园暴力,创造一个健康的校园环境,美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不仅增加资金,而且还解决学校安全问题。美国还设有青少年法庭,美国的青少年法庭解决了众多校园暴力事件,是解决青少年犯罪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制度,尽管少年司法体系一度与成人司法体系相交融,但其保护青少年罪犯权益的本意却遭到了损害。但是,青少年司法与违法犯罪预防法案的颁布,使得少年司法制度回归到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与保护。青少年法院是一个同伴项目,让其他青少年对他们犯下的较轻微的罪行、身份犯罪等作出判决。包括青少年法庭,青少年缓刑部门,执法机构,私人非营利机构和学校。在许多学校安全方案中,最有效的方案之一是暴力干预方案。政府的研究表明,它在预防校园暴力和创建安全学校方面是十分有效的。除了实施暴力干预计划之外,各个州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相应配置一些可操作性较大的反暴力方案和校园安全治理计划等。首先,由教育管理部门带头对各地方政府、学校、家庭及师生在面对校园暴力时的做法进行指导,并举出一些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有针对性地给出预防与干预方法。其次,由美国的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部门专门编写了关于青少年校园暴力监测的指南,依据校园暴力发生的特别之处提出了一些专门性应对策略,为地方政府及学校提供理论指导。最后,美国政府和某些社团都设立了专门的网站,以防止和处理校园暴力事件。(二)大陆法系国家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日本的校园暴力事件偶有发生。日本政府已出台《少年法》、《少年审判规则》等法律法规,完成了司法领域和刑事侦查方面的建设工作。日本的司法系统并没有从年龄上改变犯罪的性质,它主要采用了两种分别适用于成年人和青少年的刑事司法系统。日本《刑法》第41条规定,对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予受到惩罚。但是,未成年人同样不能免除惩罚,可以根据其它的法律予以惩罚。在日本,如果未成年人在学校里实施了暴力行为,一旦符合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就会被有关部门追究刑事责任。《少年法》的第2条规定,未满20岁者为青少年。该法的第3条对"少年犯罪"的情况作出了处罚的规定。"少年犯罪"包括以下两种类型:"未成年犯",即未满14岁且触犯了《刑法》的未成年人。第二种类型是"少年犯",从他们的个性和生长环境来看,他们未来更有可能触犯刑事罪。在家庭法院进行审判后,少年罪犯将根据其犯罪的严重程度,按下列方式处理:(1)由都道府县知事儿童协商所主任办理;(2)公诉人提出控告:(3)裁定不开庭;(4)作出不予惩罚的决定;(5)作出观察和保护的决定;(6)将其送往预防儿童的安全机构;(7)将儿童送入儿童医院进行干预和治疗。针对侵害青少年的校园暴力,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形成比较完整的防范与控制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学校中的暴力事件变得越来越普遍,所以国民都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为此,日本有关当局从多个层面上,与各教育机构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鼓励家长多关心自己的子女,确保他们健康成长。此外,警方及司法系统的支援组织也在法律上为受欺凌的儿童及其它青少年受害者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基于这一点,日本各大主流媒体也纷纷倡导健康的三观,大力倡导家长对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视,让全社会都认识到校园暴力的危害程度,并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日本政府与社会在深刻认识到校园暴力的严重性之后,于2013年通过了《校园欺凌防止对策推进法》,为处理校园暴力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比如,《刑法》第2条中就明确指出,禁止校园暴力;第4条则指出,在学校里不得使用暴力来达到自己的目标;这一条规定反映了日本对于学生在学校中的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并且对青少年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问题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在实际生活中,当有违法行为发生时,司法可以及时进行侦查,从而使该国在校园暴力犯罪的管理和控制上进一步推进,不仅对民事损害赔偿和行政法律法规进行了积极的规制,并且刑法学界为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同时,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凸显出了学校暴力问题的严重性,使得人们不仅对其行为的态度进行了道德上的考量,而且对具体的犯罪人也提出了相应的规范。(三)启示校园暴力的问题,不只是美国、日本存在,中国也经常出现,但其行为与美国、日本略有区别,并没有表现得那么突出。不过我们也不可以轻视此类问题。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青少年是我国的未来,我们要多加注意,以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本文从上文对日本的校园暴力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尽管两国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这对于我们在应对这一问题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类事故的发生会对受害人造成很大的伤害,严重的会影响到他们的未来生活,所以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悲剧的发生。要预防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光靠教育是不行的,还需要家庭、学校、老师和整个社会的力量。而作为尚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未成年人来说,则需要从积极的角度去改变自己的心态,开阔自己的视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改变自己的心态。根据日本的实践经验来看,我国现行的《校园欺凌防治对策推进法》在预防和控制校园暴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法律规定的实施,主要反映了国家在处理校园暴力问题时的坚决态度,以及在发生这种情况后,为司法机构采取最适当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建立起了预防和控制学校暴力的基本法律规范,这是一项制度管理的重要举措。纵观日本的校园暴力防治实践成果,日本有关当局一方面积极动员力量处理校园暴力,另一方面也积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进来,从多个层面、多个层面,让社会各方力量合力化解校园暴力。美国各州都已制定了防止校园暴力的法律法规。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各地的教育部门都向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成员进行了宣传和教育。美国各州政府以立法的形式,确保在这种情况下,按照法律标准进行处理。地方当局为确保各学校能更好的理解这项法律的本质,制定了相关的法规范本,供各学校参考。各州依照法律对校园暴力的结果进行处理。美国政府在解决校园暴力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早,而且比较成熟,因此,在应对这类事件时,建立多个部门,通过法律手段,将社会、学校、教育机构、家庭等部门联合起来,防止和控制校园暴力。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时间比较短,近年来经济发展也只是刚刚起步,所以对这类事件的关注并不多。2010年6月,中国人大两名代表就《反校园暴力法》的起草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但是就目前的理论准备状况来看,这方面的立法还不完善。总体而言,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关于这一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并没有形成共识。当前,校园暴力作为现实"短板",在我国尚不能得到有效的法律控制。目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虽然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但也存在着一部分未成年人利用法律漏洞的情况,从而使其在社会交往中肆无忌惮。中国关于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立法精神,主要体现在教育、惩罚和保护等方面。美国的法律精神主要是以刑罚为主,教育为辅,同时也受刑罚的宽严性和严肃性的影响。这是我国现行《大学安全条例》实施过程中的一大阻碍,也是当前高校贯彻落实《大学安全条例》的关键。这是目前我国实施“校园安全法”的一个重要障碍,也是当前高校实施“校园安全法”的关键所在。五、完善我国校园暴力法律规制的建议(一)防治校园暴力的专项立法法律应当是伸张正义,保护弱者合法权益的武器,而不是作为保护犯罪分子的庇护所。未成年被害人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制度中应该得到保护。在任何学校发生的暴力事件中,都不能无原则的强迫受害人理解施暴者,也不能强迫受害人与施暴者达成和解,这实际上是在牺牲受害人来保护施暴者,给受害人造成了二次伤害。教育法律要以促进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为导向,而不应沦为行为人逃避处罚的工具。在法律制度中,保护未成年人的基本人权是非常重要的。我国的立法机构应考虑保护未成年受害人的人身法益,设立有关校园暴力的专项立法,并对有关的法律进行补充,新增《反学校暴力法》和《学校安全法》,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防止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增加特别规定,增强对校园暴力的法律规范,增加有关的行政规章,明确政府和学校的职责,并制定相应的监管和监察措施。从行政上预防政府的不作为,杜绝学校隐瞒的不良行为,并对违反有关规定的政府职能部门或学校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此外,在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时,还必须对校园暴力这一术语做出一个清晰的界定,对其进行司法解释,同时,也要根据目前的校园暴力类型,将刑事处罚的类型扩展到更广的范围,就能为处理校园暴力事件提供理论依据。在具体措施上,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校园暴力调查小组,进行调查、交流、讨论、分析,确定法律救济机制;同时,在法律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权益,加强对学生的隐私权保护,以防止因执法过程中的信息泄漏而影响到中小学生今后的人生。(二)教育行政法律法规救济制度教育行政法的行政救济制度包括教育申诉制度、教育行政复议制度、行政诉讼制度等。从客观上说,这三种制度在保障教育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化解教育行政矛盾、实现教育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救济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相关法律法规对这些制度的规定太过抽象化,在执行规则和程序上并没有明确的具体规定。在实践中,很多行政性的校园暴力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而无法获得公平的解决。例如,关于学校暴力的申诉权、申诉机构、诉讼时效等方面的法律问题。为此,必须尽快健全教育行政法律救济体系,制订和完善相关的诉讼程序性规范,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行政复议的功能。针对当前我国教育行政程序存在的严重缺位问题,从维护教育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出发,将行政性学校暴力作为行政犯罪的一种形式,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三)恶意补足年龄制度“恶意补充年龄”是英美法系的一种刑事原则,它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当事人的年龄来确定刑事责任,这就导致了对案情的分析和判断变得形式化,在一些情况下,如果年龄划分法适用于比同龄人更早熟的未成年人,就有些不合适。如果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一个人的主观恶意已经可以分辨是非且又属于故意犯罪,那么,对该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就不应受刑事责任年龄的限制。“恶意补充年龄”制度是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法定犯罪责任年龄的一种改进方式,与我国的社会发展和刑事司法实践相适应。虽然我国现在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但是鉴于当前未成年人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低龄化倾向,还是有完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必要性。《刑事诉讼法》第55条对“证据充分、证据确凿”的证据标准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一是证据确凿,量刑证据充分;第二,根据法律规定,所有的证据都必须经过法律查证属实;第三,结合案件的全部证据,排除所有的合理怀疑。根据前面提到的情况,如果控方能推翻对于某一年龄的未成年人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推定,也就是说,若该未成年人的主观恶意很大,则其必须对他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为了避免误判无辜者有罪,裁判者要慎重考虑所有的证据和事实,宁愿让他逃脱法律制裁,也不能错判无罪之人。在对入罪证明标准的严苛的基础上,从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角度考虑,将“排除合理嫌疑”作为证据标准对未成年人的主观恶意进行认定,更符合司法实践的需要。六、结语我国必须依法处理校园暴力,这对加强我国的教育法律制度、实现法治教育、构建“无暴力校园”、构建和谐校园等都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由此可知,导致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缺乏规范我们校园暴力行为的具体法律。校园暴力与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密切相关。近年来,青少年实施的校园暴力事件有增多的趋势,说明中国的相关立法并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加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设备购买合同:某医院与某设备供应商关于医疗设备的购买合同
- 2024年度特许加盟合同:加盟费用与品牌使用规定
- 2024年度园林绿化苗木采购合同
- 《家乐福库存》课件
- 2024年度互联网金融服务合同法律问题研究2篇
- 2024中国电信集团限公司政企信息服务事业群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电信山东青岛分公司校园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度电商支付服务合同2篇
- 2024中国兵器工业新技术推广研究所校园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化工程集团环保限公司招聘35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跌倒-坠床不良事件鱼骨图分析(12月)
- 小学数学北师大三年级上册三加与减蒋敏怀优秀课例
- 甜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课件
- 防水涂料检测原始记录表
- 保洁工作整改措施
- 拔河比赛对阵表
- 模拟软件墨泥使用说明
- 金属再生公司安全应急预案
- 2022-2023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教学进度安排表及全一册教案
-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课件-相亲相爱一家人 全国通用(共19张PPT)
- 《二外西班牙语2》课程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