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赤壁赋》《登泰山记》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16《赤壁赋》《登泰山记》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16《赤壁赋》《登泰山记》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16《赤壁赋》《登泰山记》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16《赤壁赋》《登泰山记》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赤壁赋登泰山记学习任务一

单文阅读与鉴赏学习任务二群文整合,拓展阅读学习任务三

表达与交流学习任务一

单文阅读与鉴赏【任务目标】1.梳理文章的情感脉络,把握景、情、理完美融合的特点。2.学习文章的描写技巧。学习任务一【走近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苏轼登进士第。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再次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被追赠为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学习任务一赤壁赋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代表作有《贾谊论》《范增论》《平王论》《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学习任务一【追溯背景】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动向发生逆转,一向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元丰二年(1079)四月,苏轼到达湖州,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罪证是苏轼的一些诗文。幸亏亲友及时营救,当时的宋神宗也并不想杀他,这年年底,结案出狱,他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正月到达黄州,一住就是五年,在这里他生计困难,在友人的帮助下,开垦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在黄州,苏轼名义上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苏轼内心愤慨不平,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苏轼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学习任务一坡居士”。在这里,他经常来赤鼻矶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元丰五年(1082),苏轼又来到赤鼻矶。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赤鼻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和十月,苏轼先后两次泛舟游赤鼻矶,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此时苏轼的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这样残酷的打击感到愤懑、痛苦;另一方面,他时时想从老庄思想和禅学中求得解脱。同时,在躬耕农事及与田夫野老的交往中,他感到了温暖,并增强了信心,他一方面表现了旷达自适的性格,一方面使自己的思想更接近现实。他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学习任务一【文体知识】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它主要有四个特点:①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②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③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④内容上侧重写景,借景抒情。经历了短赋、骚赋、辞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出现于诸子散文中的“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代表作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学习任务一【基础梳理】1.读准字音壬戌(

)(

)窈窕(

)(

) 冯虚御风(

) 扣舷(

)棹(

) 溯流光(

) 幽壑(

) 潜蛟(

)嫠妇(

) 愀然(

) 山川相缪(

)舳舻千里(

)(

)旌旗(

)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 江渚(

) 麋鹿(

) 扁舟(

)匏樽(

) 蜉蝣(

)(

) 沧海一粟(

) 须臾(

)挟(

) 肴核(

) 枕藉(

)hè

qián

zhào

xián

rénxūyǎotiǎo······学习任务一···qiǎosù

píng

·liáozhúlújīngshīshuòzhǔmípiānpáofúyóusùyú

xiéyáojiè···················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1)举酒属客(

)(2)纵一苇之所如(

)(3)凌万顷之茫然(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5)击空明兮溯流光(

)(6)倚歌而和之(

)(7)苏子愀然(

)(8)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逆流而上太空;驾劝请放任······学习任务一·循、依越过端坐容色改变的样子····(9)方其破荆州(

)(10)下江陵(

)(11)酾酒临江(

)(12)哀吾生之须臾(

)(13)知不可乎骤得(

)(14)而卒莫消长也(

)(15)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6)洗盏更酌(

)(17)相与枕藉乎舟中(

)一下子,很轻易地片刻当攻占······学习任务一·终究斟酒再享有···互相枕着垫着····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冯”同“凭”,乘学习任务一“缪”同“缭”,盘绕、围绕4.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歌窈窕之章(

)(2)击空明兮溯流光(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5)方其破荆州(

)(6)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8)侣鱼虾而友麋鹿(

)(9)不知东方之既白(

)形容词用作动词,占领方位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望”的方向,向西,向东名词用作动词,吟唱形容词用作名词,月光下的清波····学习任务一·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发使动用法,使……起舞,使……落泪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名词用作动词,捕鱼砍柴··形容词用作动词,变明亮·······5.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白露横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指白茫茫的水汽。学习任务一旷远的样子。····(3)于是饮酒乐甚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美貌的女子。在那时。学习任务一····指所思慕的人。6.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何种文言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凌万顷之茫然(

)(4)客有吹洞箫者(

)(5)何为其然也(

)(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定语后置句,“吹洞箫”之“客”介宾短语做状语,状语后置句,“泛舟游”的状语“于赤壁之下”后置介宾短语做状语,状语后置句,“出”的状语“于东山之上”和“徘徊”的状语“于斗牛之间”后置学习任务一定语后置句,“茫然”之“万顷”宾语前置句,宾语“何”前置于介词“为”之前被动句,“于”表被动(7)固一世之雄也(

)(8)而今安在哉(

)(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0)而又何羡乎(

)(1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宾语前置句,“在”的宾语“安”前置介宾短语做状语,状语后置句,“渔樵”的状语“于江渚之上”后置学习任务一宾语前置句,“羡”的宾语“何”前置判断句,“……也”表判断,“固”加强语气

7.解释下列多义词眺望农历每月十五日动词,唱名词,歌词····学习任务一·往名词,歌曲像··

代词,它们结构助词,的助词,可译作“的”或不译助词,凑足音节····学习任务一·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语气词,表示疑问,相当于“吗”···介词,在,相当于“于”

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学习任务一·介词,在连词,表并列介词,从···介词,表被动介词,在8.积累成语(1)

:远离世俗,独自生活。(2)

:像细线一样连着,差一点儿就断掉了。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等细微悠长。(3)

:整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4)

: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5)

: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沧海一粟遗世独立不绝如缕学习任务一正襟危坐杯盘狼藉9.文化常识(1)壬戌:天干地支纪年法。古代把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天干(10个)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12个)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60年为一个循环,故有“六十甲子”的说法。(2)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星宿是古代天文学术语,一宿通常包含一颗或者多颗恒星,而古人将满天星宿划为四大星野,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象即出于此,后又将四象细分成了二十八宿。(3)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学习任务一微任务一理清文章脉络1.理清文章脉络,根据具体内容填空。学习任务一①人生短促②悲③自不变者而观④说理微任务二赏析写作特色2.文章的第二段,写客人“呜呜然”的箫声,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案]手法:此处描写箫声,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作用:四个比喻、两处夸张的运用渲染了箫声的悲凉,而正是这种悲凉触动了作者受挫之后的那种隐忧微愁,由此作者不禁触景伤怀,浮想联翩,悲从中来。学习任务一3.主客问答是赋体的一大特点。请结合本文做简要分析。苏轼在《赤壁赋》中采用汉赋的基本形式——主客问答形式抒发了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感慨。主客双方是作者为展开辩论而虚设的两个思想的对立面,主客驳难就是作者内心矛盾斗争的独白。最终主说服客,反映了作者思想深处积极的一面战胜了消极的一面,也就是潇洒超脱、返归自然的情怀取代了政治失意、人生无常的苦闷。表达效果是使全文结构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逐层展现。学习任务一微任务三感悟情感,分析作用4.结合第3~4段,说说作者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抒发了什么感情,阐发了怎样的哲理。[答案]文章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玩赏之乐,再以主客问答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寻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第3段作者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而两位英雄已然逝去,化为陈迹。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也不过是过眼云烟,都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烟消云散。而自己作为远谪黄州的小人物就更加不值一提了,因而“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抒发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怀。学习任务一第4段丢开个人愁怀,以江水、明月作比,说明世间万物和人生,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不必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不必哀叹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阐发了变化与永恒的辩证哲理。学习任务一5.文章为什么以酒后“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的景象作结?有何作用?[答案](1)①呼应开头,如“舟中”呼应“泛舟”,“东方之既白”呼应“月出于东山之上”,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②反衬,用“杯盘狼籍”来反衬作者内心世界的舒适、宁静。这时的喝酒已不是为了借酒消愁,而是因为精神达到了“自由”和“解放”以后的轻松愉悦。(2)作用:作者极写游赏之乐,进入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表达了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学习任务一微任务四探究交流6.《赤壁赋》是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的。有人说作者在这里触景生情,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对人生的一种感悟,流露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本文的感情基调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为什么?[答案](观点一)是消极的。苏轼的一番论调看起来很超脱,但他的骨子里仍然有人生空虚之感,所谓听任自然,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因此未免有些消极。学习任务一(观点二)是积极的。苏轼遭流放后,不讲丧气话,不甘陷于苦闷而力求解脱,这已很不简单。听任自然并非消极对待,在客观形势于己不利时,苏轼没有意志消沉,也不去幻想,而是顺其自然,积极地去适应现实,这种生活态度是很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的。(观点三)是复杂的。主客对话所表现的忧伤与喜悦,都是苏轼内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映。苏轼抒发哀怨之情时,流露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他并不甘心消沉,而能主动地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从相对论中寻找人生之路,因而胸襟豁达,思想开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感情基调。学习任务一原味翻译

壬戌之秋,七月既①望②,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

来,

元丰五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下乘船游玩。清凉的风徐徐

水波不兴③。

举酒属④客,诵明

月之诗⑤,歌窈窕之章⑥。吹来,江面上没有波澜。我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朗诵《诗经·陈风·月出》一诗。①既:过了。②望:农历每月十五日。③兴:起。④属(zhǔ):劝请。⑤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⑥窈窕(yǎotiǎo)之章:《月出》首章中有“舒窈纠兮”的句子(古时“窈纠”与“窈窕”音相近),所以称为“窈窕之章”。原味翻译

原味翻译

原味翻译

原味翻译

原味翻译

原味翻译

原味翻译

原味翻译

原味翻译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

无尽也,而

何羡[52]乎!止;如果从不变的一面看,那么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我们还羡慕什么呢!且[53]夫天地之间,物

有主,苟

吾之所有,

虽一毫况且那天地之间,万物都有各自的主宰,假如不是我所应有的东西,即使一丝

而莫取。惟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目一毫也不能取用。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成为声音,眼睛[52]何羡:倒装,即“羡何”。[53]且:连词,表递进。原味翻译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54]之无尽看到了成为色彩,取用它们没有人禁止,享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自然界无穷无藏[55]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56]。”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54]造物者:原指“天”,就是现在所说的“自然”。[55]藏(zànɡ):宝藏。[56]适:这里有“享有”的意思。原味翻译

客喜

笑,洗盏更酌。肴

核[57]既尽,

客人高兴地笑起来,(于是)洗净酒杯再次斟酒。菜肴和果品都已吃光,杯盘狼籍[58]。相

枕藉[59]乎

舟中,不

既酒杯盘碟凌乱地摆着。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

白[60]。白色(指天亮了)。[57]肴核:菜肴和果品。[58]狼籍:“狼藉”,凌乱。[59]相与枕藉(jiè):互相枕着垫着。[60]既白:天明。白,明亮。

【走近作者】姚鼐(1732—1815),清代著名文学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字姬传,一字梦穀,书斋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授庶吉士,曾任兵部主事、山东等地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刑部郎中等职,晚年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讲席。长于古文,是桐城派古文家,在桐城派中地位最高。登泰山记学习任务一他继承了同乡方苞、刘大櫆的古文之学,成为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对桐城派的文学理论也有所补充发展。他既扩大了方苞的“义法”说,主张“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的统一;又继承发扬了刘大櫆的“神气”“音节”“字句”协调统一理论,提出了“神、理、气、味”与“格、律、声、色”相统一的理论;同时,还总结概括历代文章的风格论,发展了“阳刚阴柔”相反相成的美学观。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所编《五七言今体诗钞》《姚选唐人绝句诗钞》流传极广。其散文简洁严整,纡徐明润,代表作有《登泰山记》《袁随园君墓志铭》《游媚笔泉记》等。学习任务一【追溯背景】姚鼐参与编纂的《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告成,以御史记名。三十九年(1774),姚鼐四十二岁,他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到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写下了这篇游记。学习任务一【相关知识】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登泰山记》属于游记。游记主要记述旅途见闻,如某地的历史沿革、现实状况、社会习尚、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笔轻快,描写生动。学习任务一桐城派清代文学流派之一,形成于康熙年间,兴盛于乾隆、嘉庆年间。以安徽桐城人方苞、刘大櫆、姚鼐相继为领袖,故名。这三人也被称为“桐城派三祖”。该派在理论上先由方苞标举“义法”,又经刘大櫆辅以“神气、音节”,至姚鼐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而走向完善。具体而言,就是以《左传》《史记》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取法对象,在内容上要求“文以载道”,在语言风格上要求“雅洁”。学习任务一【基础梳理】1.读准字音姚鼐(

)

汶水(

) 南麓(

) 磴(

) 徂徕(

)(

) 樗蒱(

)(

)绛皓(

)(

) 岱祠(

) 石罅(

)NàiWèn··学习任务一

lùdèngCúlái

chūpú

jiànghàodàixiàJǐ

lǚlóu··············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其阴,济水东流(

)(2)当其南北分者(

)(3)自京师乘风雪(

)(4)越长城之限(

)(5)道少半(

)(6)崖限当道者(

)(7)磴几不可登(

)山的北面在·学习任务一这里是“冒”的意思界限路不到一半挡在几乎········(8)苍山负雪(

)(9)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0)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11)极天云一线异色(

)(12)绛皓驳色(

)(13)而皆若偻(

)(14)其远古刻尽漫失(

)背,此处解释为覆盖停留···学习任务一弥漫··天边;奇特的,与众不同的杂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的样子模糊或缺失·····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其级七千有余(

)(2)须臾成五采(

)(3)多平方,少圜(

)“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学习任务一“采”同“彩”,彩色“圜”同“圆”,圆形4.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汶水西流(

)(2)济水东流(

)(3)明烛天南(

)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学习任务一名词用作状语,向东名词用作动词,照···5.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1)至于泰安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件事情。(2)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不稳固,不坚定。(3)多平方,少圜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①指数是2的乘方。②平方米。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表示到达。晃动、摇荡。学习任务一····平的、方形的。··6.指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特点(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2)余始循以入(

)(3)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4)与子颍坐日观亭(

)(5)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6)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7)此东海也(

)(8)生石罅(

)省略句,(余)与子颍坐(于)日观亭判断句,“……者……也”表判断省略句,余始循(之)以入学习任务一定语后置句,“限当道者”是“崖”的定语判断句,“皆”表判断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定语后置句,应为“稍见云中数十立者白若樗蒱”判断句,“……也”表判断省略句,(松)生(于)石罅

7.解释下列多义词介词,在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学习任务一助词,与“西”连用,表示方位界限像门槛一样连词,和介词,等到········向远处看声望,名望8.文化常识“阳”和“阴”。这是一对相反的概念。古代很多事情都分阴阳,用阴阳来解释万物,如天地、日月、山水、昼夜、男女以至脏腑、气血等。古代文学作品中,用阴阳来说山水很常见。“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中的阳、阴分别指泰山的南面和北面,是在说山。初中学过的《愚公移山》中有“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这个“阴”说的是水,指汉水的南面。学习任务一微任务一感知文本内容,鉴赏写作手法1.请结合对文本的理解,画出作者的登山路线图。学习任务一2.桐城派刘大櫆提出了古文写作的“因声求气”说:“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姚鼐认为“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请诵读品味文章的前两段,解说作者在其中寄寓了怎样的内在精神——“神气”。[答案](第一段)泰山雄浑壮丽,表现的神气:向往和征服。(第二段)登山时间是寒冬腊月,表现的神气:迎难而上,不畏艰险。山顶所见表现的神气:历经艰险,始得奇观。学习任务一3.第3段集中描写了泰山日出的景象,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并分析作者在不同时段观日出的描写角度有何不同。学习任务一时间景色描写角度待日出五鼓①重在环境描写日将出稍见②③须臾成五采日正出日上④⑤日出后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着墨于日观亭以西诸峰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重在表现东方天际的变化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抓住红波摇动的独有景象原句赏析苍山负雪,明烛天南①4.《登泰山记》第2~3段在写景时使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请从内容和修辞两个角度赏析以下句子。学习任务一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背负着冰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反射的光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原句赏析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②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③(续表)学习任务一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近处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半山居雾”,不仅把动态的物写成静态的,使人感受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或得日或否”的山峰,色彩各有不同,而神态却是相同的,所谓“皆若偻”。这一比喻,写出了西面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动作,形象而生动5.第4段写了泰山的人文景观,试列举这些人文景观,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答案]①人文景观:有建筑——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有古迹——显庆以来的道中石刻。②好处:这样写可以表现泰山之历史悠久。学习任务一6.第5段写了哪些自然景观?有什么作用?[答案]自然景观:“三多”“三少”“三无”。“三多”:多石、石多平形或方形、多松。“三少”:少土、石少圆、少杂树。“三无”: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作用:以极平实简练的语句,将景物进行对比,写出泰山有别于其他名山的特征。同时突出泰山苍劲峻峭的面貌和泰山之冬的静美。虽无细部刻画,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语言简练,准确生动,紧扣时令特点,体现了桐城派文章“雅洁”的特点。学习任务一【图解课文】学习任务一微任务二赏析语言特色7.本文在桐城派古文中风格独具,这和姚鼐对语言的灵活运用是分不开的,请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答案]①善用传神的动词。如第二段中的“乘”“历”“穿”“越”。②善用准确、凝练的语言。作者善于把握泰山独特的自然景象,并选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如文中写傍晚雪山的光亮是“明烛天南”,而写夕阳余晖则是“晚日照城郭”,“烛”字和“照”字,细致地区分出了不同光亮的强弱。③善用修辞,巧于衬托。文中所记多为静景,但作者往往能运用修辞手法来化静为动。如“苍山负雪”。作者用夕阳晚照的幽静之美衬托泰山日出的雄奇之美。学习任务一原味翻译

泰山之阳①,汶水西

流;其②阴③,济水

流。阳

谷④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山南面山谷中的水皆入

汶,阴谷

皆入济。

当⑤其南北

者,

都流入汶水,山北面山谷中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

长城也。最高

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是古代的长城。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①阳:山南为阳。②其:代词,它,指泰山。③阴:山的北面。④阳谷:山南面山谷中的水。⑤当:在。原味翻译

余以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⑦风

雪,

齐河、

长清,穿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

泰山西

谷,越

长城之

限⑧,至于泰安。

未,

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这个月的丁未日(乾隆三十

与知府朱孝纯子颍

由南

登。

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从南边的山脚往上攀登。⑥以:在。⑦乘:这里是“冒”的意思。⑧限:界限。原味翻译

原味翻译

原味翻译

原味翻译

原味翻译

原味翻译

原味翻译

原味翻译

学习任务二群文整合,拓展阅读【任务目标】1.对课文《赤壁赋》《登泰山记》进行对比阅读,体会不同的风格与情感。2.拓展阅读王勃《滕王阁序》、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徐霞客《游天台山日记》。学习任务二群文阅读比较,体会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学习任务二篇目角度赤壁赋登泰山记相同点在自然中安顿身心,在山水中寄托思考不同点体裁文赋游记背景苏轼被贬黄州,仕途坎坷,身处低谷姚鼐厌倦官场,仕途走尽,身处人生路口事件夜游赤壁登山临雪景色及特点赤壁水月图朦胧、空灵、宁静、自由泰山日出图雄伟、绚丽、磅礴、壮美(续表)学习任务二篇目角度赤壁赋登泰山记不同点语言诗意优美,感性的,诗人式的,情感饱满简练平实,理性的,学者式的,冷静沉思式的情景关系把悲喜之情与超然物外的人生之理融入赤壁“水月”中把赞美之情与攀登以历绝美的人生之理融入泰山“风雪”中情感侧重抒发情思,实现精神突围,在矛盾中走向理性旷达侧重叙述游踪,让心灵得到安放,在激荡中走向淡定自足(一)滕王阁序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于上路,学习任务二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学习任务二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学习任务二[参考译文]

过去豫章郡的治所,如今都督府的所在。天星分野,对应翼宿、轸宿;地上的位置连接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瓯越。物有精华,天产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宿的区域;人多英杰,地凝灵秀,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床榻。雄伟的洪州城,房屋像雾一般罗列,才俊像繁星一样活跃。楼台城池坐落在荆楚与扬州交界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英才。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声望,仪仗远临;宇文州牧,有美好风范,车驾暂停。正逢十天休假,杰出的友人云集,高贵的宾客,也都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聚会。文坛领袖孟学士,文章的气势像腾起的蛟龙、飞舞的彩凤,王将军的学习任务二武库里,刀光剑影,有紫电、青霜。由于父亲在交趾做县令,我在探亲途中经过这个著名的地方。我年幼无知,竟有幸亲身参加了这次盛大的宴会。时当九月,节序为深秋。积涝消尽,寒潭清冽,天空凝结着淡淡的云烟,烟霭凝聚,暮山绛紫。在大道上整治车马,在崇山峻岭间访寻美景。来到昔日帝子的长洲,见到仙人居住过的宫殿。这里山峦重叠,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凌空的楼阁,丹漆的阁道犹如飞翔在天空,从阁上看不到地面。白鹤、野鸭栖息的小洲,极尽岛屿的纡曲回环之势;雅浩的宫殿,列出山峦高低起伏之势。打开雕花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心。遍布的里巷宅舍,是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塞满渡口的舸舰,尽是雕了青雀黄学习任务二龙的大船。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煦朗,晚霞飘浮,孤鹜上翔,仿佛一起飞行;秋水清澈,天空明朗,水天一色。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回荡在衡阳的水畔。遥望长吟,胸襟舒畅,逸情雅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好像徐徐清风拂来,歌声缭绕吸引住飘动的白云。像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像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贤主人、嘉宾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齐具了。极目远眺,尽情娱游。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明白了盛衰成败自有定数。西望长安,如在日学习任务二下般遥远,东指吴会,像在云间般缥缈。地势尽于南方,南海深广;天柱耸于北方,北极星远悬。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漂泊异乡之客。想念皇帝居处,却不被他召见,渴望奉召宣室,却不知在哪年。唉,各人的时运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洞察世事,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志?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远上青云的气节。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车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学习任务二然十分遥远,乘风可达;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也为时不晚。空怀像心地高洁的孟尝君一样的报国热情,但怎能学为人放纵不羁的阮籍那种穷途的哭泣!我(地位卑微),不过三尺绅带的一介书生。虽然和终军一样年已弱冠,却无处去请缨杀敌。我有投笔从戎的志向,羡慕宗悫那种“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英雄气概。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虽然称不上是谢玄那样的出色人才,但是有幸接触孟子所追求的芳邻嘉宾。不久我将见到父亲,聆听他的教诲。今天我有幸谒见阎公,如登龙门。遇不到杨得意那样引荐的人,就只有抚拍凌云之赋而空自怜惜;既然有钟子期这样的知音之士,弹奏一曲《高山流水》又有什么羞愧呢?学习任务二唉!名胜之地不能常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逢,兰亭雅集已成过往,金谷名园已成废墟。承蒙恩赐,让我临别时作了这一篇序文,至于登高作赋,只有借重在座诸公之才了。我冒昧地尽微薄的心意恭敬地陈述短序。在座诸位都按各自分到的韵字赋诗,我已写成了四韵八句。请在座诸位施展潘岳、陆机一样的文才吧!学习任务二(二)黄冈竹楼记王禹偁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学习任务二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幹、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学习任务二[参考译文]黄冈这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屋椽。竹匠把它剖开,挖去它的节疤,用它代替陶瓦,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因为它价钱便宜又省工。内城的西北角,城墙已经塌坏,草木丛生,荒芜污秽,因此我(清理出那块空地)修筑了两间小竹楼,与月波楼相通。眺望远山,山光尽收眼底,平视江中浅流,清幽寂静,辽远开阔,无法一一描写出来。夏天适宜碰上急雨,听来像瀑布声;冬天适宜遇到大雪,如同碎玉声音。适宜弹琴,琴声和谐流畅;适宜咏诗,诗的韵味清雅妙绝;适宜下围棋,棋子声叮叮作响;适宜玩投壶游戏,箭入壶中铮铮有声。这都是竹楼给予的。学习任务二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能消除世俗杂念。除了水色山光之外,只见风中白帆,沙上禽鸟,叆叇烟云,苍苍竹树罢了。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这也是谪居生活中的优美景色。那齐云、落星两楼,高是算高的了;井幹、丽谯两楼,华丽也算是非常华丽了。只是它们用来蓄藏乐伎,叫她们轻歌曼舞,那就不是风雅之士的所作所为了,我是不屑去做的。我听竹匠说:“竹制的瓦只能用十年,如果铺两层,能用二十年。”唉,我在至道元年,由翰林学士被贬到滁州,至道二年调到广陵(今扬州),至道三年重返中书省,咸平元年除夕又接到贬往齐安的调令,咸平二年闰三月来到齐安郡。四年当中,奔波不息,不知道明年又在何处,我难道还怕竹楼容易朽坏吗?希望接任我的人与我志趣相同,能接着修缮它,或许这座竹楼就不会朽烂了。学习任务二(三)游天台山日记徐霞客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闻此地于菟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岐,马首西向台山,天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盆中物也。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泉轰风动,路绝旅人。初二日饭后,雨始止。遂越潦攀岭,溪石渐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卧念晨上峰顶,以朗霁为缘,盖连日晚霁,并无晓晴。及五更梦中,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学习任务二初三日晨起,果日光烨烨,决策向顶。上数里,至华顶庵;又三里,将近顶,为太白堂,循路登绝顶。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初五日有雨色,不顾,取寒、明两岩道,由寺向西门觅骑。骑至,雨亦至。五十里至步头,雨止,骑去。二里,入山,峰萦水映,木秀石奇,意甚乐之。渡溪涧,三里,至明岩。明岩为寒山、拾得隐身地。复上一岩,岩中一井,曰仙人井,浅而不可竭。岩外一特石,高数丈,上岐立如两人,僧指为寒山、拾得云。初六日凌晨出寺,六七里至寒岩。石壁直上如劈,仰视空中,洞穴甚多。岩半有一洞,阔八十步,深百余步,平展明朗。循岩右行,从石隘仰登。岩坳有两学习任务二石对耸,下分上连,为鹊桥,亦可与方广石梁争奇,但少飞瀑直下耳。还饭僧舍,觅筏渡一溪。循溪行山下,一带峭壁巉崖,草木盘垂其上,内多海棠、紫荆,映荫溪色。香风来处,玉兰芳草,处处不绝。已至一山嘴,石壁直竖涧底,涧深流驶,旁无余地。壁上凿孔以行,孔中仅容半趾,逼身而过,神魄为动。自寒岩十五里至步头,从小路向桃源。桃源在护国寺旁,寺已废,土人茫无知者。随云峰莽行曲路中,日已堕,竟无宿处,乃复问至坪头潭。潭去步头仅二十里,今从小路,反迂回三十余里,宿,信桃源误人也!学习任务二[参考译文]癸丑年三月三十日从宁海县城西门出城。天空中的云雾已经散去,阳光明媚,人的心情,山中的景物,都有喜悦之态。走了三十里,到达梁隍山。听说这里路边有老虎出没,一月间就伤害几十人,于是就停宿于旅店。四月初一日早上下雨。走了十五里,路有分岔,勒马向西朝着天台山去,天色逐渐转晴。又走了十里,抵达松门岭,山势险峻,道路湿滑。山岭近旁有很多矮矮的松树,苍老的枝干盘绕弯曲着,树根松叶青绿秀丽,都是苏州人家盆景中的尤物。在高峻的山岭间爬上爬下,深山荒凉寂静,害怕老虎躲藏在草丛中,因此草木都被烧掉了。泉水轰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